中国近代社会史论文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二《戊戌变法研究述评》摘要: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的一场拯救中华民族命运的维新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中第一次对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

近年来,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研究越来越多,学者集中研究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的比较、对戊戌变法中康有为的评价以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等四个方面,并取得了一些成就。

将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希望可以和学者继续思考研究。

关键词:戊戌变法;性质;人物;失败1898年,在维新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后,正式开展了戊戌维新运动,进行了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史无前例的政治改革,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最终可以实现资产阶级的专制。

然而这场爱国主义的改革在短短103天后宣布失败。

一、戊戌变法的性质戊戌变法的性质到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这一问题,近年来引起社会学者的热议。

早些年,社会支持赞成史学家范文澜认为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近年来部分学者提出质疑,认为戊戌变法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是被统治阶级为彻底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对现行社会制度的根本否定和变革”。

蒋达勇指出:“对当时清王朝腐朽制度是承认、维护、改良,还是从根本上否定、改变它,是鉴别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社会改良运动还是一场革命的首要问题。

”从运动主体对现存腐朽制度的态度的角度来讲,戊戌变法运动应是一场社会革命而非社会改良运动。

余明侠提出:“不能将洋务派与顽固派等量齐观。

洋务运动与戊戌维新之间实存在着密切的递嬗传承的关系。

”因此判定戊戌变法是社会改良还是社会革命要从洋务运动谈起。

余明侠认为:“有些论著往往将洋务运动视为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历史进程,这是不符合事实真相的。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展开,洋务运动毋庸置疑是一场社会改革,而戊戌变法值得我们继续探索。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3000字

回望五四爱国运动组员:于梦黄宇翔摘要: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其历史意义非常重大。

五四运动以学生运动为开端,是知识分子的伟大觉醒。

他们用新的的世界观来审视世界,变革世界。

可见知识分子的社会洞察、先锋觉悟作用。

关键字:五四运动;学生;爱国主义历史背景: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历史过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高师、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等口号。

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14日,天津学生联合会成立。

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和工人也给予支持。

论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论中国近代史小论文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中国现代史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直到现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建立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底至今是社会主义社会。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抗争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打倒帝国主义以实现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义以实现人民富强的斗争史。

整个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历史时代,是从遭受侵略奴役的弱国变为世界政治舞台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强国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史的这170年中,中国的社会制度一共发生了三次变化。

第一次社会制度变化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变化开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逐渐落后,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而新兴的工业国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并借林则徐虎门销烟之机,以"保护通商"为名侵略中国。

经过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再加上之后的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以及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引起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烈动荡,使中国从此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

浅论近代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为了救中国,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分别从各自的阶级出发分别发动了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

虽然最终,这些对国家出路探索的道路皆以失败告终,但在探索的道路上对中国人民思想上的启蒙、对推翻封建统治的促进、对继而的发生的一系列革命运动的成功都有不可忽略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推动作用正文: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中国人民开始探索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

农民阶级为了推翻清政府统治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在维护封建制度前提下,为实现自强和求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中的改良派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改革,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

都是中国近代各阶级对中国国家出路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虽然这些探索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挫折和失败,但也是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上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革命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太平天国的建立自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政府为支付对列强的赔款,弥补财政空缺,加重了对本就受地主压迫的广大农民税款的征收,且各级官吏的浮收勒扣,横征暴敛,使农民的负担更为加重,致使老百姓“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

残酷的压迫和剥削,迫使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其中典型的就是太平天国起义。

1851年1月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立太平军,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攻占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建立与清政府统治对峙的农民政权。

2.太平天国的经过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先后进行了北伐、西征和天京城外的破围战后达到了军事上的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建设,并颁布了极具进步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与动荡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与动荡

中国近代史的社会变革与动荡近代中国是一个充满社会变革与动荡的时期,其中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发展。

从晚清朝廷的衰落到辛亥革命的爆发,再到国共内战的激烈对抗,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动荡。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动荡。

一、政治变革与动荡近代中国政治的变革可以追溯到晚清时期,当时的朝廷内外困境重重,面临了来自外敌的压力以及内部的民族矛盾。

1894年的甲午战争,使得清朝的外交和军事实力遭受重大挫折。

这一事件引发了洋务运动,清政府试图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改革措施来强化国家实力。

然而,由于改革的推进过程中存在许多弊端和阻碍,清朝政权逐渐丧失了民心与信任,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社会动荡的程度。

清朝的衰落也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的兴起,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推动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础。

辛亥革命的成功不仅带来了政治体制的变革,也为中国社会的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动荡。

革命后,各方势力相争,政权更迭频繁,导致社会秩序长时间处于混乱状态。

二、经济变革与动荡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动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19世纪末,随着列强的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经济陷入了停滞状态。

外国资本的侵入使得中国传统经济体制无法应对外部竞争,这导致了社会动荡的进一步加剧。

近代中国的社会动荡与经济变革之间的关系在民国时期尤为明显。

民国时期,中国面临着地方割据和政权更迭的问题,各种政治因素影响了经济的发展。

战争的频繁爆发和社会动乱使得国家无法有效治理经济,大量的资源被浪费。

同时,缺乏稳定的政权和合理的制度,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受阻。

三、文化变革与动荡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动荡还体现在文化领域。

旧中国的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形成了巨大的矛盾,这导致了社会文化的剧烈变动。

从晚清时期开始,西方的科学、哲学和政治思想传入中国,引发了一系列文化改革的运动。

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提出了维新和变法的主张,试图通过改革传统文化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思潮与文化转型

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思潮与文化转型

高中历史论文案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思潮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思潮与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变革,这些变革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而在这一历史过程中,思潮与文化转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

本文将从思想潮流和文化变迁两个方面,探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中的历史思潮与文化转型。

一、思潮的变迁1. 维新思潮的兴起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深重压力,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反思传统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在这一背景下,公羊学、资治通鉴等思想逐渐兴起,倡导以新思潮代替传统观念。

两弹一星、单细胞生物、百姓生活为内容的维新思潮迅速在知识界和社会中扩散,并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

2. 革命思潮的兴起辛亥革命为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还催生了一系列革命思潮。

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使得近代中国开始追求自由与民主,种种革命思潮在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崛起,一时间社会变革氛围弥漫。

3. 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思潮成为中国思想的主流。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思想和理论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倾斜。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地位、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探索方式的浮现,无一不在思想潮流变迁中彰显出来。

二、文化的转型1. 文学文化的变迁近代以来,文学文化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新诗运动、白话文运动等文学运动,使得古文辞的排斥逐渐流失,文化开始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表达。

这种转变推动了文学思潮的变迁,同时也提升了文学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力。

2. 艺术文化的多元化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不仅反映在文学方面,艺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西方的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进入中国,与传统的艺术形式形成了碰撞与融合。

这种文化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的艺术面貌焕然一新。

3. 思想文化的批判性转变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也经历了由盲目崇拜到批判性思考的转变。

在旧社会中,传统思想的霸权地位一度压制了创新思想的表达。

近代历史论文1000字

近代历史论文1000字

近代历史论文1000字侵略已经来临了。

他们带来了比你更先进的科技成果,而你还在农耕时代,你将会被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历史论文1000字,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历史论文1000字篇一《论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的主流》摘要: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在与外国烈强的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实力只能用弱不禁风来形容。

而后来,中国是怎么样在这低迷中走出来呢?他们这时候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别,不再生活在“我央央大国,地大物博,汝等都要臣伏在我国之下!的梦中了。

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军事,科技,思想。

中国在一步步的追赶外国的步伐。

从一次次难得的机会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维新运动等一次次旧与新的思潮的冲击,“五四运动,创办《科学》杂志等都是在探索中进步的。

关键词:中国近代中国社会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主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近代的中国,是内忧外患的中国。

近代的中国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中国,他不同于西方国家,但他也是因西方国家而崛起的。

他本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偏于一禺,但是世界不允许这样的国家存在。

于是,他被拉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中,他已经不只是他自己了。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这些卓识远见表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始初就和爱国精神交融在一起。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

2022年中国近代史纲要3000字论文3篇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__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__的国情,不仅要了解__的今天,还应当了解__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学习__近代史,所学何用?当然要祭奠那些无辜丧命于外敌枪炮下的万千同胞,要追忆三元里人民的拼死抗争、致远号二百五十名将士以舰殉国的英勇悲壮,要缅怀戊戌六君子、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以及无数革命先驱舍生取义的爱国之举。

然而,最重要的意义是从这段苦痛的历史中,汲取教训,励精图治,振奋自强,做好今天的事,写好__的未来史。

__近代史以一八四○年的鸦片战争发端,意义不寻常。

如果说此前的__仍沉湎于威加四方、万邦慑服的天朝大国的幻境之中,那么此后的__则被列强的铁甲舰拖进了世界舞台之中。

不可能有与世隔绝的安宁,愿意也好不愿意也好,除被迫一战,别无选择。

此后,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压迫与反压迫、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绵延不绝。

18世纪,工业革命过后的英国在与闭关锁国的__进行贸易往来时,经常处于被动地位。

为了打开__市场,英国商人向__销售鸦片。

林则徐禁烟之后,英国政府以此为由发动了罪恶的鸦片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__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__的战争。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在于把__变成它的产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__由封闭到逐步向世界开放,逐步走向近代化,是鸦片战争带来的客观后果。

但总而言之,鸦片战争带给__最大的后果是使__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的后果是使__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__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八年级上册历史近代史 论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近代史 论文

八年级上册历史近代史论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史随着19世纪工业革命在全世界的扩展,西方近代交通通讯方式开始在中国出现。

轮船、火车、电车、汽车、铁路、公路等近代交通工具和运输载体出现。

电报、电话等近代通讯方式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使得信息流畅。

从19世纪末至建国之前,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及周边地区都通了电,广大内陆的乡村和西部地区没有通电。

以照相、电影、无线电广播、话剧、西方音乐和美术的传入为标志的西方近代文化的输入拓宽了国人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领域,促进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但是也促使中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

以《申报》和商务印书馆为标志的近代报纸、出版事业兴起,启蒙了国民追求民主自由和科学的思想。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子、废止缠足、改长袍马褂为制服、西装、中山装等法令改变了人们的形象和精神面貌。

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礼和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体现出进步民主的思想战胜封建专制思想。

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的近代化并不彻底,城市比乡村的近代化程度强许多,广大农村地区仍然过着传统的农业社会生活。

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国家动荡战乱不断和灾害频繁,水利设施年久失修,中国近代以来不少农村地区的经济持续萎缩,社会剧烈的动荡加剧了农村的阶级矛盾,农村内部的贫富也十分悬殊。

以农民为主体的下层民众生活艰难困苦、工人、手工业者生活很艰辛。

在旧中国占农民大多数的是贫农雇农和中农,中农在年景好时勉强吃饱饭,贫农雇农生活贫困。

近代以来爱国开明的知识分子在社会动荡中探索各种救国道路,也有部分知识分子沦为外国侵略势力的买办和代言人,更有甚者充当外敌的走狗。

封建军阀、大官僚大地主、乡村的土豪劣绅、城乡的富商、买办等腐朽阶级享受种种特权,欺压人民。

他们利用权力攫取了大量的财富,过着纸醉金迷的罪恶生活。

由于社会动荡旧中国社会治安混乱,城市里流氓帮派和会党林立,民国时期上海、天津、北平、广州、武汉、成都等地黑帮盛行。

中国近代发展史历程作文

中国近代发展史历程作文

中国近代发展史历程作文近代中国是形成完整国家的历史性发展过程。

从清代开始,中国就正式步入走向近代化的实质步伐,从而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历史时期。

清朝的开端,是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发展的起点。

清朝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开始出现了近代性特点。

清朝开创了全国郡县制度,建立了满汉和中外两种法律。

清朝不但发行了第一部国家本位货币清朝铜币,还出台了诸如《康熙征收条例》等新法令,实现了对富贵阶层的收税。

清朝也开始出台改革措施,如苏轼提出的“假旗除租”和“吾地物让”改革,为平息一些地方叛乱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以此来改进经济社会状况。

随着内战的结束,清朝实现了统一,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晚清时期,也是中国正式步入近代阶段的起点。

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抗击外侮灾难等重大历史进程,中国进一步现代化的进程也在晚清时期启动。

如果说清朝的发展的是中国的进步,那么晚清时期的改革开放就是中国实现真正的近代化的推动力。

1839年,英国大规模侵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的满清政府不得不开放中国港口,英、法、美等国大量洋商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清朝政府也开始进行改革,出台了新的改革措施,如农业,财政,通商,外交,衙门,税收,军事等。

不久,清朝政府发动夏洛克革命,实行新政,推出《大清约法》等法令,开放商业港口,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各色税收,提高财政收入,试图以改革的方式维护清朝的统治。

然而,由于改革力度不够,清朝最终仍遭遇了垮台,掀开了中国进入现代的序幕。

进入了民国时代,中国进一步推进了近代的发展脉络,民国时期的改革是中国比较完善的改革,在财政、税收、会体制,外交、科技教育、文化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革,民国时期改革进程虽然很快就陷入泥淖,但也为中国进入现代社会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中国从民国时期经历了中外关系的剧烈变化,国内的革命与文化运动,经济与社会的新变化发生,中国正式步入了现代化进程。

1949年中国建国,开始了新时期的发展,新中国立足于革命历史,把“改革开放”作为现代化的基本战略,一改前文化古质传统,实行思想改良,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步。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摘要本篇文章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探讨了近现代中国的发展和变革。

首先,文章回顾了中国近代史,包括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和外国侵略,以及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

接着,文章分析了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

然后,文章探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最后,文章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展望了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

引言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变革,对中国社会和全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和变革。

一、中国近代史的回顾1. 晚清时期的社会动荡晚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许多动荡和变革。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与外国进行接触和贸易,但同时也引起了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控制。

洋务运动的兴起带来了一些现代化的变革,但并没有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

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和八国联军的入侵更加削弱了中国政府的权威。

2. 辛亥革命带来的政治改革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制度的终结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然而,尽管政治改革开创了新的时代,但中国社会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如贫困、民族问题和外国势力的干涉。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中华民国时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中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变革。

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的权力争夺,以及不同思想和派别之间的斗争。

经济上,中国开始进行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建立了一些重要的工业和商业企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国共合作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对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帮助中华民国推翻北洋政府。

国共合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联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矛盾逐渐加深。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原创   近代史论文 近代外国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高校中国近代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以上范文篇一:《当代大学生之五四精神初论》[摘要]五四精神作为启蒙现当代知识分子的核心思想,以关注人文、个性解放和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

而当代大学生正在逐步遗失这种自我意识和整体意识,并且形成一股不良的社会观念。

本文将从五四精神的核心出发,剖析这种社会现象,并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五四精神”;个性解放;社会责任感;“立人”思想;和谐社会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文明的、自由的、民主的国度都会拥有属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核心精神,如美国的实用主义、英国的绅士风度,日本的武士道精神。

而以五四运动为发端产生的五四精神,则成为现当代中国的核心精神之一.它作为中国新时代知识分子的思想源泉,指导着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为了国家的兴盛与富强不断努力前行。

一、“五四精神”的内容及其重要意义“五四精神”代表着进步、自由、平等、创造与和平的有机统一。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是民主与科学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

同时,五四精神也升华了爱国主义,集中体现为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把握时代潮流的伟大理想。

而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近现代先进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

以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分子,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以独立的人格、身份和价值标准,借助知识、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力量,来表现自身对于社会、历史、文化的独特思考和“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并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

近代史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

近代史论文(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信阳的变迁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将课本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最近一段时间,我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以及电话联系家乡亲人等方式,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迁做了调查研究。

研究内容分为两块:一是上网查阅了前几年关于改革开放的当地报纸,图书等资料;二是电话联系了家乡的亲人,听他们讲诉了亲身的体会。

一、用事实说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是信阳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30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魅力信阳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不断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道路,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济总量迅速扩张,发展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之初,全市GDP仅11.08亿元,1994年跃上百亿元台阶,其间用了16年的时间,1997年跨越200亿元大关,只用了3年时间。

1998年撤地建市之后,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全市经济总量更是于“十五”时期连续突破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大关,2007年GDP达到699.03亿元,当年增量就超过百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全市GDP分别为1978年和1998年的14.9倍和2.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9.8%和10.4%,而1949年~1978年年均增幅只有6.2%。

改革开放30年中,全市经济总量实现了3个翻番,1989年实现了第一个翻番,1995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2002年实现了第三个翻番,年均增长10.3%。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1978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仅1.07亿元,之后,尽管经历了分税制、取消农业税等一系列重大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农业大市的信阳2007年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仍然增加到20.36亿元,29年间增长了18倍,年均增长10.7%。

财政收入的增加推动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的增强,全市财政支出由1978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95.12亿元,增长了64.6倍,财政资金用于农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科技、劳动就业等方面的支出也随之显著增加,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近代史论文)

中国近代社会性质与主要矛盾20世纪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来说,是开端的世纪,是转型的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收获的世纪。

20世纪中国历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近代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

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中国近代史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和学术转型的产物。

在几代学者探索、争鸣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约110年的中国历史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研究对象。

这种认识,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得出的,是以对近代中国的社会经济形态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的考察为出发点的,是符合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科学的学科体系。

运用现代化理论研究近代中国的历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简单地以现代化范式替代革命史范式,未必是正确的思考方向。

近代中国的时代基调是革命,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思想、社会变迁,以及中外关系的处理,区域发展,少数民族问题,阶级斗争的状况,无不或多或少与革命的进程相联系。

无论是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还是资产阶级建立西方式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努力,都无法实现中国的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早期探索都没有结合中国国情,因为近代对中国出路的探索都是想把中国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而没有考虑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走不通资本主义路线的,所以注定要失败.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外过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农民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主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了起来;而工人阶级则代替资产阶级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领导力量。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

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论文3000字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近代史辛亥革命的3000字论文篇一《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摘要:辛亥革命的爆发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近代中国经济而言,辛亥革命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社会条件,但没有能带领中国经济真正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辛亥革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经济思想;社会基础时光流转,一个世纪以前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风雨飘摇中的清政府,也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无疑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就近代中国经济来说,辛亥革命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辛亥革命进一步深化了中国晚清以来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思想中国自进入封建专制社会以后,重农抑商和政府主导就成为封建时代经济思想的主要特征。

重农抑商是农业社会在经济思想上的突出体现,政府主导则是专制体制的题中之义。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内忧外患,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重重。

从1840年到1911年,即我们常说的晚清时期,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开展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例如: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允许私人设厂、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以后实行的一系列新政。

特别是晚清时期的新政,其主要内容有:倡导振兴工商业,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民间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制定并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律》、《试办银行章程》、《筹办矿物章程》、《铁路总表》、《奖励公司章程》等诸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法规;对私人业主按照投资额度给予奖励等,这些措施的实施,使中国封建社会长期重农抑商与政府主导的经济传统在政策层面逐渐地为振兴工商、允许并鼓励私人自由发展实业的思想所代替,资本主义自由经济思想开始在中国社会中产生并逐渐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近代史论文——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和人民的最终选择有人说过人的一生就是在做出无数的选择,虽然我们无法选择我们出生在何时何地,但是,当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便开始在无数选择题中成长和壮大。

对的选择帮助我们扶摇直上,错的选择让我们越战越勇。

我常常在想,是经过多么细致的思考与多少次的磨合,使我们国家最终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究竟是人民的选择,还是历史的选择,又或者,这是一条早已注定的必然之路,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社会主义,这个不让人陌生的名词。

社会主义(socialism)一词源于拉丁文。

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苏联在伟大的列宁的带领下建立的社会主义社会,可是今天的苏联早已解体,俄罗斯,作为苏联解体后重新建立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一世界强国的身份矗立在世界强国之列。

对于中国,最终的命运不得而知。

但个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在制度上还存在着极大的缺陷,尤其是在执政党的党风这方面值得引起重视。

i而我国,在反复实践之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改革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这一制度既遵循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集中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国的发展实际,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符合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ii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历史深入发展的结果。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世界范围内的冷战局势与国内的阶级关系变动来分析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5篇范文]第一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结课论文——关于如何看待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指导教师:班级:姓名:从接触中国近现代历史开始,我就一直被灌输着“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学了一学期的《中国近代史纲要》,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思考,现记录下来,权作心得。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中国近代史纲要结课论文一、落后一定就要挨打?严复《天演论》中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主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所谓社会达尔文主义,其实质是以自然科学模型来解释社会科学。

我觉得这个很可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有其特点,真理从来都是有条件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未必就可以套用到社会科学上。

再说了,到底什么是落后?是文化落后?意识形态落后?抑或是经济落后?我看大明汉族再怎么闭关怎么落后都比女真族先进,怎么一样挨打?落后就一定要挨打吗?我看未必,落后是相对的。

英国相比于我们先进,但相比于美国就落后,怎么先进的美国没有去打落后的英国?二、关于永不称霸如果按照“落后就要挨打”的逻辑,那么先进的话就要打人了?那是否意味着中国就可以随意欺负周边落后小国?肯定不行,而且中国承诺过,“永不称霸。

”但要我说,这个承诺就是一张白纸。

如果中国的国际地位达到足够称霸的高度,称不称霸都是一样的,不称霸一样对别国具有威慑力,一样能达到称霸的目的。

现在的情况是,国人开始幻想性地口头称霸。

可能是近现代被欺负惯了,老想欺负别人。

经济发展稍微取得一点成绩就开始沾沾自喜,“泱泱大国”之类的词语充斥着各类媒体,但实际上我们的国民素质还配不上“泱泱大国”这四个字。

更要命的是,因为我们的快速发展加上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已成为众矢之的,各种形式的中国威胁论不断地被抛出,在国际舞台上也遇到了种种新的麻烦,发展依然高速但阻力也是空前。

我想,这与国民的称霸心理有很大关系,而这种隐性的称霸思想根源就是“落后就要挨打”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以来中国妓女阶层的几个变化(2007级历史学;徐萌萌;070210091)摘要:近代的中国社会处于一个转型时期,社会各阶层在近代化的过程中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妓女阶层是存在于中国近代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同样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主要描述近代中国国妓女阶层在构成、妓女的形象及其爱国行为等方面的变化。

关键词:近代;妓女;变化一我国学者对中国妓女的系统研究开始的比较晚,研究者也比较少,很多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也还没有涉及或涉及较少,涉及近代的也就更少了。

建国前仅有王书奴先生于1935年发表的《中国娼妓史》(1988年由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再版)一书,该书主要是描述中国自古代至近代的历代名妓生平事迹和历代名人为其所写的诗词及与她们的交往关系,涉及近代的内容较少,也缺乏高层次深角度的分析。

建国后头三十多年由于社会和学术环境等原因也无人愿涉及此领域,而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娼妓业在国内的再次兴盛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关注。

1988年孙国群发表了《旧上海娼妓秘史》(河南人民出版社),该书引用了大量19世纪和20世纪初赞赏高等妓女的文学作品和其他资料,并对这种“罪恶制度”进行了一些分析,但是其序言却表现出对论题的矛盾态度。

1990年武舟发表《中国妓女生活史》(湖南文艺出版社),后又于2006年补充再版为《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该书内容涵盖更广更丰富,把当今社会存在的娼妓业作为“封建残余”,近代部分占了四分之一。

1995年单光鼎出版《中国娼妓——过去和现在》(法律出版社),对中国娼妓问题作了历史和现状的考察,但是限于通史体例,对一些相关问题没有深入展开。

2005年邵雍出版《中国近代妓女史》,专门研究了近代各个时期各个地区娼妓业的发展,史料丰富涵盖面广,但是没有一个高层次的总体概括。

其他的优秀著作、论文和调查报告如罗苏文的《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近代中国娼妓史料》(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江沛的《20世纪上半叶天津娼业结构述论》(《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以及以潘绥明为代表的对于当代妓女的社会学调查等。

海外学者研究成果中涉及中国近代娼妓的主要有:1979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可儿弘明的《近代中国的苦力和“猪花”》,1990年由孙国群等人译为中文本,改名《“猪花”——被贩卖到海外的妇女》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199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贺萧的《Dangerous Pleasures:Prostitution and Mod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Shanghai》,2003年由韩敏中和盛宁译为中文本《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国学者安克强的《上海妇女——19-20世纪中国的爱情与性》,2004年由袁燮铭等译为中文本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二妓女是我国社会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社会群体。

王书奴先生的《中国娼妓史》认为早在殷商时代我国就已存在类似宗教卖淫的“巫娼”。

①进入近代以来,在这个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各阶层都受到外来文明的冲击发生了巨大变化,妓女也不例外。

本文所讲的妓女阶层的变化主要是:洋妓的加入;妓女形象与传统妓女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妓女的爱国行为突出。

(一)洋妓的加入洋妓进入中国的时间实际上是很早的,她们紧随着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而漂洋过海。

首先是在香港、澳门和东南沿海城市活动,后来则在中国许多城市留下过艳迹。

近代中国娼妓群体中的外国妓女主要是西洋(主要指西欧和北美)妓女、东洋(主要指朝鲜和日本)妓女和白俄妓女三类。

这些外国妓女的到来使中国妓女阶层的构成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单一的中国人变为华洋兼具。

1、西洋妓女实际上早在鸦片战争前后,澳门、香港两地就已经有西洋妓女开始活动。

例如澳门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有不少西洋娼营业,香港开埠并实施公娼制度以后,在澳门营业的西洋妓女有不少人迁入香港,于是不久以后,香港的公娼就出现了西洋娼、东洋娼、和中国娼各领风骚的局面。

上海在开埠之前就已有西洋妓女光顾,“其近虹口处,有西洋妓艘,岁一二至。

华人只能效彝言者,可易妆而往,缠头费亦不过二十金余”。

②“随着上海租界的设立与扩展,来沪的外国士兵、水手、船员及其侨民也逐渐增多,于是,为外国男人服务的妓院也相应得以建立和发展,据美国人柯林《上海史》一书记载:至1871年,英美租界有专接洋人的妓院27家,妓女92人;华人洋人兼接的妓院35家,妓女131人。

法租界有洋人常去的妓院24家,妓女90人。

这类妓女中有相当数量是西洋妓女。

”③后来,“白奴贩子”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西洋妓女数量的增加,他们在世界各地不择手段地勾引纯真的女性,将大量犹太少女、罗马尼亚姑娘和美国女人贩运来华。

仅在上海一地就有数百名姑娘是被他们贩卖而来的。

2、东洋妓女“实际上早在光绪初年,东洋妓女就已在上海打开局面,她们大多以‘设屋卖茶’为名,行倚门之实。

”④这一时期大量日本妓女来华,是因为明治维新后,大批破产的日本人背井离乡来到上海谋求生机,其中的一些女子为生活所迫干起了妓女这一行当。

这样,东洋妓女从此开始了在中国的卖笑生涯。

1898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被迫向日本割让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后因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才将辽东半岛退还),并允许日本在天津、厦门、汉口等地设立租界。

随着驻华日军的增加和日本在华势力的扩大,输入中国的东洋妓女也逐渐增多。

如“1898年日本在天津设立租界后,特划出曙街一带为‘游廊地’,作为日本妓院及酒店的营业区,后以日本妓女增多,又扩展到浪速街、松岛街、蓬莱街。

”⑤大约与此同时或稍后,青岛也已有日本妓女开始活动,“据《胶澳志》记载:‘日本之初来青岛在1901年左右,人数仅五六十名,而卖春妇居其多数,……据1907年6月之调查,留青日人仅30户、196名,其中……妓馆4户、59名。

”⑥东洋妓女输入中国最多的时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至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14年间,她们的卖淫活动先以“伪满洲国”和各租界为主要基地,1937年“卢沟桥事变”以①王书奴:《中国娼妓史》,团结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②王韬:《海陬冶游录》上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转引自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4页。

③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4页。

④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5页。

⑤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8页。

⑥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8页。

后遍布全国各沦陷区,其中尤以东北地区最多。

例如,“1917年哈尔滨市就已有日本妓女364人;但自‘伪满洲国’建立以后,随着日本关东军的不断扩充和日本移民的不断增多,由日本人控制的日籍妓院和朝籍妓院也相应得以发展。

如哈尔滨市在1936年有日本妓女410人,至1941年有朝鲜妓女240人、日本妓女510人;抚顺市在1938年有日本妓院和朝鲜妓院13家,妓女300余人;牡丹江市在1943年也有日本妓女和朝鲜妓女200余人.”①3、白俄妓女1897年俄国出兵强占中国旅顺、大连,并在次年胁迫清政府,强租旅顺口。

俄国妓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进入中国的。

“1898年俄国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哈尔滨市的道里就已开设了一批俄国妓院。

1900年俄国作为八国联军的急先锋,抢先侵占了天津梅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并迫使清政府于次年3月签订协定,强行划定俄租界,随后在租界区的项家胡同一带开设酒馆、妓院,美其名曰‘开心胡同’”②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失败,东北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随着俄国在东北势力的衰落,白俄妓女随着大量的俄侨南下上海,从此,上海租界内也开始出现俄国妓院。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大批俄国难民纷纷逃入中国,从而使在华俄妓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俄妓主要集中在哈尔滨、天津等地,并且历时较久。

如“据康德三年(1936年)出版的《哈尔滨》记载,当时哈市尚有白俄妓院6家,在道里区中国三道街路南有俄国高级妓院馆二处。

”③天津的俄妓一直比较活跃,有一些设在美国营盘附近的俄国妓院,被称为特种妓业,直接受政府监控,转为美国兵服务。

上海的俄侨自1922年以后开始逐年大量涌入,至1928年有近万人,至1936年达21000人以上。

随着上海俄侨的增多,上海的俄妓也大量出现。

因为迫于生计,大量白俄女子不得不充当舞女、酒吧女郎、按摩女郎乃至吉普女郎,或者进入妓院公开卖淫,因而20年代和30年代才是上海白俄妓女发展的全盛时期。

193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向国联呈递了一份关于上海白俄舞女的报告,称当时秘密卖淫的白俄妇女共有1300名,④成为当时在华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外国妓女群体。

(二)妓女的形象娼妓业发展到近代以后,已成为一大娱乐行业。

妓女逐渐把自己从事的这一行业当做一种正常的职业来看待,并且很多不再以此为耻。

妓业内也形成一定的商业规范,如发生妓客纠纷,妓院甚至可以光明正大地报官解决。

官员决断也以公平态度对待双方,而不再以贵贱为标准来袒护顾客。

这些事情在封建社会是不可能发生的,它们表明了进入近代以后妓女的形象已经与传统的妓女形象大有不同。

因此,这一时期妓客纠纷中的一个常见而又颇受时论非议的现象就是所谓“妓欺客”。

申报1877年有一篇报道,记述了一位叫周桂林的妓女与顾客互殴起畔的案子。

双方告到公堂,公堂的判决是要顾客赔偿在扭打中妓女的损失。

该文作者对于此断大为不满,认为下贱的妓女敢于如此欺客实属不成体统所以在这篇名为《曲中败类》的报道中,开篇第一句就咒骂妓女周桂林,谓;“劣妓周桂林则真曲中之败类,而为狗彘所不食者矣。

”⑤对于公堂问官的判决也大加抨击,谓其袒护妓女而惩罚客人,是“颠倒黑白,更莫此为甚”。

这一事件的报道及主笔的谴责态度,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男性主宰的公开社会舆论对上海租界妓业中这类“妓欺客”的风气一片谴责之声。

如在这件事报道的第二天,就有一位读者愤然质问道:“昨有阅《申报》而卒然色变者……曰:子不见周桂林之事乎?客如此,妓如此,而官乃不得不如此。

此乎古今天下所宜有之事乎?”认为如果上海的妓女们“果皆得意若此,①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299页至300页。

②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03页。

③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03页。

④武舟:《中国妓女文化史》,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30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