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
作者:王青云
提交日期:2004-09-02
2002年7月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报告
在国外,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一般叫衰退地区经济振兴或结构性问题地区的经济振兴。20世纪50年代甚至更早,在这方面就有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是针对特定地区而言的。如德国鲁尔区的振兴、日本九州地区的振兴等。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参见周德群、龙如银:“我国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出
路”(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9970091)),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2001年9月)。
起因是一些老资源型城市特别是那些建国前就进行较大规模开采资源的城市在80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不少问题,并且是很多城市有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时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不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基金等均对包括资源型城市经济转的有关问题研究进行了资助,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归纳起来,方面的研究成果大致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就单个特定的资源型城市或地区(如大庆市、大同市、山西省等)进行了经济结构转型研究。如《资源型地区的持续发展与战略创新》(2000年),收集了原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同志在山西省工作期间就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问题所发表的讲话;原山西省阳泉市市委书记田霍卿同志所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00),以山西省资源型地区为背景,结合阳泉市、晋城市两个城市的实际,对资源型城市如何加速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
面作了较为规范的实证分析;山西古交市市长王燕阳同志所著:《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策研究》(2001),对古交这样的资源型城市如何进行经济转型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郭海荣、白明英著:《资源型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研究》(2001),针对山西省资源型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经济转型、完善地方性城镇体系的思路和对策。
另一类是就资源型城市结构转型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探讨。这方面的著作有:赵天石著:《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研究》(2001)。该书从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环境与生态的危机入手,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探讨了实现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张以诚主编:《矿业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石油工业出版社1998年10月)。该书是在1997年的一次研讨会的基础上编著的,较全面地收集了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有关理论问题、全国相当多的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思路以及世界主要矿业国家的有关情况。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著:《专业性工矿城市发展模式》。此书对专业性工矿城市进行了全面地、分门别类地分析与研究,并介绍了北美、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的有关情况。
下面,就与本课题研究比较密切的几个问题作详细论述。
一、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问题
关于资源型城市的概念,迄今为止,没有一个能为大家共同接受的说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源型城市指主要功能或重要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矿产品及其初加工品等资源型产品的一类城市参见张秀生、陈先勇:“论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困境与对策”,载《经济评论》2001年第6期;。我们认为,这个定义暗示: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建或者发展起来的城市,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城市,其主导产业是围绕资源开发而建立的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参见张米尔,武春友:“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障碍与对策研究”,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年第2期,此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源型
城市的资源型产业转型与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我们认
为,这个定义也暗示其主导产业包括两类,一类为矿产品,另
一类为矿产品的初加工品。
2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综述
3、资源型城市就是专门化职能城市的一种,是指伴随资源开发而兴起的城市,或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开发促使其再度繁荣的城市。广义的资源型城市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人文资源,狭义的资源型城市仅包括自然资源。作者使用资源型城市这一概念时作狭义理解,即天赋资源群聚集并以自然资源型产品为产业支柱的城市。我们认为,这一定义强调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某种天赋的自然资源,属于以输出能源和原材料为特征的资源型经济区参见郑伯红:“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及案例研究”,载《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1卷第1期,1999年3月;。
4、有学者把单一产业性城市(一般指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或产品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资源型城市,如大庆(石油)、大同(煤炭)、铜陵(铜矿);一是产品型城市,如十堰(汽车)、攀枝花(钢铁)、仪征(化纤)等参见王
元:“重视单一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载《人民日报》2000年1月11日第9版;。我们认为,此处的资源型城市矿业城市的含义非常接近。
5、有学者把专业性工矿城市分为两类,其主体是矿业城市,也包括矿产品加工工业,如钢铁工业城市和有色工业金属工业城市等参见鲍寿柏、胡兆量、焦华富等著:《专业性工矿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出版社2000年8月版;。我们认为,此处专业性工矿城市的内涵与第1、2种概念接近。
6、矿业城市是与资源型城市非常接近的一个概念。有学者认为,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为开发对象的资源产业(资源生产和资源初加工)及其配套的社会劳动集中到一定规模后所形成的城市,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类型参见关凤峻等:“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关键在结构调整”,载《中国地质矿产经济》1999年第8期;。
7、张以诚认为,矿业城市的概念可以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来界定。质的方面看该城市所执行的职能,即矿业经济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所占的地位;量的方面看矿业产业产值占当地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参见张以诚:“我国矿业城市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载《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创刊号1999年10月。
二、关于确定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标准
资源型产业究竟占多大比重才算得上资源型城市?这个数量标准,国家有关部门没有明确的规定,学术界的认识也很不一致。
1、有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的宏观经济结构中,以资源(石油、煤炭、木材等)初级开发为主的第二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且工业产值结构中初级产品占绝对优势。也就是说,矿产资源采掘业及初加工业产值总和超过工业总产值的50%,则该城市可定义为资源型城市参见俞滨洋、赵景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载《城市规划》,1999年第6期;。
2、樊杰在定义煤炭资源型城市时,以煤炭采选业在本市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作为煤城的划分标准,若以此类推,以矿产资源采选业(煤炭采选业,石油天然气采选业,黑色金属采选业、有色金属业等)在城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大于或等于10%为资源型城市,这可以认为是资源型城市划分的又一量化标准参见樊杰:“我国煤矿城市产业结构转换问题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