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老人自称
古代称号
古代称号皇帝皇后等人自称(限秦以后)朕、孤、寡人、不谷、哀家、不佞臣、鄙臣、在下、鄙人、仆、下愚、牛马走、不才、愚、卑人、敝人、卑微、鄙夫、下官、末官、小吏、晚生、学生、小生、小可、小子、小的、小人、老朽、小老、老夫、老汉、老拙、老臣、老奴、奴、奴婢、鄙生、鄙老、老朽、老鄙、老仆、贱人、不肖、贱士、不孝儿、贱臣、婢子、奴、下臣、在下妾、臣妾、奴、奴家出家人自称老衲、贫僧、贫道、洒家、小衲(韦小宝自称~)我、余、予、俺喝茶=品茗(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品茗)老婆=贱妾(我的贱妾没在看吧)你丫死了=汝命休矣废物之人=冢中枯骨慢慢搞定=徐图之无所事事=空手立于天地之间(本来没事活得好好的,听见这句突然感到很羞愧,压力陡增)得人帮助说:谢谢问老人年龄说:贵庚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送人远行说:平安常用礼貌用语七字诀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_写作技巧
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之人的称谓,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
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
(2)用于介绍或作传。
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
(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
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
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
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
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
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
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自古以来,我国对婴、幼、少、青、壮、中、老各个年龄的称谓,真可说是名目繁多,雅致有趣。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20岁(男)——弱冠13岁(女)——豆蔻年华15岁(女)——及笄之年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20岁(女)——桃李年华24岁(女)花信年华至出嫁——梅之年至30岁(女)——半老徐娘30岁(男)——而立之年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80岁——杖朝之年80~90岁——耄耋之年90岁鲐背之年100岁——期颐古代年岁的别称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
以后称童年为“总角”。
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
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
《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慢慢整理出来的精华)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称谓、常识
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代称谓大全
一、父族:1、父母:称已故父亲为显考;称已故母亲为显妣。
自称孝男某名。
称自己的已故父母,为先父、先母。
2、爷爷:称已故爷爷为显祖考;称已故奶奶为显祖妣。
自称孙某名。
人称自己的已故爷爷、奶奶,为先祖考、先祖妣。
3、爷爷的父亲:称曾祖。
自称曾孙某名。
4、爷爷的胞兄弟:称伯叔祖大人。
自称侄孙或又孙。
5、父亲之胞兄弟:称伯父、叔父大人。
自称脉侄。
6、父之胞兄弟之妻:称伯母、叔母。
自称脉侄。
7、兄长之妻:称尊嫂,自称夫弟。
嫂嫂回称夫弟:称贤叔,自称愚嫂。
8、弟弟之妻:称贤弟妇,自称夫兄。
弟妇回称尊伯,自称愚弟妇。
9、侄子之妻:称贤侄媳,自称愚叔、愚伯。
父(侄子之父)回称伯叔翁。
10、祖母之父:称外曾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孙。
11、祖母之亲叔伯:称外曾伯祖、外曾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曾又侄。
对他人对他12、祖母之胞兄弟:称舅祖大人。
自称愚甥孙。
13、祖母之胞姊妹:称姨祖母。
自称愚姨侄孙。
14、祖母之胞脉侄:称表伯叔大人。
自称表侄。
15、祖母脉侄之妻:称表伯叔母。
自称愚姨侄。
16、祖母胞兄弟之婿:称表姑父。
自称表内侄。
二、母族:1、母亲之父母:称已故外公为外祖考;称已故外婆为外祖妣。
自称愚外孙。
2、母服内伯叔:称外伯祖、外叔祖大人。
自称愚外侄孙。
3、母服内伯叔母:称外伯祖母、外叔祖母。
自称愚外侄孙。
4、母亲之姑夫:称外祖姑夫大人。
自称愚姻内侄孙。
5、母之胞兄弟及妻:称舅父母大人。
自称愚外甥或外侄。
6、母亲之胞姊妹:称姨妈。
自称姨甥或姨侄。
7、母亲之姊妹夫:称姨丈大人。
自称愚姨甥。
8、母之亲表兄弟:称表舅。
自称愚姻侄。
9、母之表兄弟妻:称表舅母。
自称愚表侄。
10、母服内之侄儿:称贤表兄弟。
自称愚表兄弟。
11、母服内之侄媳:称表嫂或表弟妇。
自称表夫兄弟。
12、母服内之侄女:称贤表姊妹。
自称表兄弟。
13、母之侄女丈夫:称表姊妹夫。
自称姻弟。
14、母胞姊妹之女:称姨表姊妹。
自称愚表兄弟。
15、母亲姊妹之婿:称姨表姊妹夫。
自称姨表姻弟。
古代常用语
皇帝皇后等人自称(限秦以后)朕、孤、寡人、不谷、哀家、不佞谦逊自称臣、鄙臣、在下、鄙人、仆、下愚、牛马走、不才、愚、卑人、敝人、卑微、鄙夫、下官、末官、小吏、晚生、学生、小生、小可、小子、小的、小人、老朽、小老、老夫、老汉、老拙、老臣、老奴、奴、奴婢、鄙生、鄙老、老朽、老鄙、老仆、贱人、不肖、贱士、不孝儿、贱臣、婢子、奴、下臣、在下女子自称妾、臣妾、奴、奴家出家人自称老衲、贫僧、贫道、洒家、小衲(韦小宝自称~)平等自称我、余、予、俺---------------------------喝茶=品茗(原来我们每天都在品茗)老婆=贱妾(我的贱妾没在看吧)你丫死了=汝命休矣废物之人=冢中枯骨慢慢搞定=徐图之无所事事=空手立于天地之间(本来没事活得好好的,听见这句突然感到很羞愧,压力陡增)0---------------得人帮助说:谢谢问老人年龄说:贵庚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送人远行说:平安---------------------常用礼貌用语七字诀与人相见说“您好”问人姓氏说“贵姓”问人住址说“府上”仰慕已久说“久仰”长期未见说“久违”求人帮忙说“劳驾”向人询问说“请问”请人协助说“费心”请人解答说“请教”求人办事说“拜托”麻烦别人说“打扰”求人方便说“借光”请改文章说“斧正”接受好意说“领情”求人指点说“赐教”得人帮助说“谢谢”祝人健康说“保重”向人祝贺说“恭喜”老人年龄说“高寿”身体不适说“欠安”看望别人说“拜访”请人接受说“笑纳”送人照片说“惠存”欢迎购买说“惠顾”希望照顾说“关照”赞人见解说“高见”归还物品说“奉还”请人赴约说“赏光”对方来信说“惠书”自己住家说“寒舍”需要考虑说“斟酌”无法满足说“抱歉”请人谅解说“包涵”言行不妥“对不起”慰问他人说“辛苦”迎接客人说“欢迎”宾客来到说“光临”等候别人说“恭候”没能迎接说“失迎”客人入座说“请坐”陪伴朋友说“奉陪”临分别时说“再见”中途先走说“失陪”请人勿送说“留步”送人远行说“平安”。
古代对长辈故人的尊称
古代对长辈故人的尊称
在古代中国,对于长辈和故人,人们使用许多尊称来表示尊敬和敬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尊称:
1. 父亲:通常称为“父亲”或“爹”,有时也尊称为“父亲大人”或“家父”。
2. 母亲:常称为“母亲”或“娘”,有时也尊称为“母亲大人”或“家母”。
3. 祖父:一般称为“祖父”或“爷爷”,尊称为“祖父大人”或“太公”。
4. 祖母:常称为“祖母”或“奶奶”,尊称为“祖母大人”或“太婆”。
5. 伯父:尊称为“伯父大人”或简单地称为“伯父”。
6. 叔父:尊称为“叔父大人”或简单地称为“叔父”。
7. 姑姑:尊称为“姑姑大人”或简单地称为“姑姑”。
8. 舅舅:尊称为“舅舅大人”或简单地称为“舅舅”。
9. 老师:对于教育自己的人,尊称为“老师”或“先生”。
10. 长辈:对于年龄较大、辈分较高的亲戚或朋友,通常尊称为“长辈”或“老人家”。
11. 故人:对于老朋友或过去有交情的人,尊称为“故人”或“旧友”。
此外,还有根据对方的官职、地位、学识等给予的特殊尊称,如“大
人”、“阁下”、“先生”等。
这些尊称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和文化传统,体现了对长辈和故人的尊重和敬意。
长辈尊称古文
长辈尊称古文1. 在文言文中,对父母或亲人的尊称都有哪些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称人之父曰令尊,母曰令堂。
向人称自父母,曰家严,曰家慈。
见朋友之父,称老伯,母称伯母,自称晚或侄。
四、称人之祖,曰令祖公,祖母曰令祖太夫人。
向人称自祖曰家祖。
祖母曰家祖母。
见人之祖父祖母,称太老伯,太伯母。
自称己名即可。
五、称人之兄弟,曰令兄,曰令弟。
向人称自兄弟,曰家兄舍弟。
称人之姊妹,曰令姊令妹。
向人称自姊妹,曰家姊舍妹。
见人之兄弟,称几先生,或几兄,自称小弟。
见人之姊妹,统称几姐,称自曰小弟。
(书款则称侍)六、称人之妻,曰令正或尊夫人,向人称自妻,曰拙荆或贱内。
见人之妻称嫂,自称己名。
(女子可自称妹)七、女子称人之夫,曰尊府某先生,向人称自夫,曰外子。
见人之夫称某先生,自以避免称呼为佳,如必要时,只称本人即可。
八、称人之子,曰令郎或公子,称人女曰令爱,或女公子。
向人称自子,曰小儿,女曰小女。
见人子称世兄,自称弟,称女曰世姐,自不称。
九、称人之孙及孙女,曰令孙曰令女孙。
向人称自孙,及女孙,曰小孙,曰小女孙。
见人之孙及女孙,称几公子几小姐。
十、称人或称自之已故上辈,统加一先字。
如称人之故父母,曰令先尊令太夫人;称自之故父母,曰先严先慈之类。
称人已故下辈不必另加字,只云「以前某兄」即可,称自故下辈,但加一亡字,或云「以前某某」亦可。
十一、称人之姑丈姑母,曰令姑丈令姑母。
向人称自姑丈姑母,曰家姑丈姑母。
见人之姑丈姑母,称老先生老太太;交厚者,可称老伯及老伯母。
十二、称人之舅父舅母,曰令母舅令舅母。
向人称自舅父舅母,曰家母舅家舅母。
见人之舅父舅母,称谓仿前。
十三、称人之岳父岳母,曰令岳令岳母。
向人称岳父母,曰家岳家岳母。
见人之岳父母,称谓仿前。
十四、称人之内侄,曰令内侄。
称人之甥,曰令甥。
称人之婿,曰令婿。
向人称自内侄,甥,婿,曰敝内侄,曰舍甥,曰小婿。
十五、称人之亲友,曰令亲曰贵友。
向人称自亲友,曰舍亲敝友2. 古文中如何称呼五六十岁的老人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礼,身体尚弱,故称弱冠。
古代的自称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我等等。
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时自称还用不定代词,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
有时在自己的姓后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还有自称"愚"(选自<<出师表>>)."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 "下官".古代官员: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贪官,宦官:奴才,小的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
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但不采用“吾”“余”“予”等人称代词,而是有一些习惯的说法。
现例举如下:下愚《红楼梦》第120 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
牛马走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走”意为仆人,“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
李善注:“太史公,迁父谈也。
走,犹仆也。
言已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
”张衡《东京赋》:“走虽不敏,庶斯达矣”。
薛淙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
如今言仆矣”。
敝人鲁迅《华盖集·牺牲谟》:“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
仆司马迁《报任安书》:“仆非敢如此也”。
老臣《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初中部)这篇文章可以称的上是:浓缩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知识库”,不但适合孩子们,家长们也可以“温故知新”,涨知识啊!!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古代人称呼自己
古代人称呼自己老年妇女谦称--“老身”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公主和王后在皇帝面前自称是“小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丧偶的太后自称“艾嘉”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女人谦虚地称自己的外表——“柳树的姿态”柳树在古代被认为是树上的廉价物品未婚女子称奴家.其他人:“我”——谦逊地称自己或我的事情不好,比如我,谦逊地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我谦恭地给我的家和地方打电话“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仆人”——谦逊地称自己为对方的仆人,并用它为对方服务“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如果你敢问,它被用来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年长的女性称自己为“老人”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呼对方的名字主要用于年轻女性——“方明”古代的女子称呼:女性称自己为“奴隶”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老年女性谦逊地称自己为“老身体”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公主和王后在皇帝面前自称是“妃子”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民间女性称自己为“小女人”和“民间女性”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呼对方的名字主要用于年轻女性——“方明”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其他:“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谦逊”——谦逊地称自己为谦逊“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敢问”——意思是大胆地问别人如果你敢问,它被用来问对方问题;敢于问,习惯于要求对方做某事;敢于麻烦,习惯于麻烦对方做某事“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小”——谦逊地称呼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人和小女人;孩子们:谦逊地称呼自己的儿子;小女孩:谦卑地称呼她的女儿;反派:地位低下的人自称;男孩:孩子的年轻一代对父亲和哥哥的长辈的要求;小可在早期白话文中更为常见:它是具有某种身份的人的自我谦逊,这意味着他们非常普通,不重要;小店:自称小店学者的自谦词包括青年学生、晚生、晚学等等,表明他们是年轻一代的新生;如果自谦不是天赋,不是谄媚者,不是聪明人,不是有前途的人,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天赋或平庸的天赋“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家”——谦逊地称自己的家或自己卑微的孩子为亲戚。
中国古今谦称
中国古今谦称中国古今谦称、敬语、雅句中国自古就有重礼节的优良传统,在日常交往中,人们经常要借助谦词敬语来表示尊敬、礼貌、问候、祝颂等。
准确得体地使用谦词敬语可以体现出一个人修养与品位,所以谦词敬语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
所谓谦词,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
所谓敬词,是指敬称他人或与他人有关的人和事时所用的词。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谦词敬语。
谦词一、“拙”字一族:称自己的(文章、见解等)。
拙笔:称自己的文章和书画。
如:拙笔一幅,敬请惠存。
拙见:称自己的见解。
拙著(拙作):称自己的作品。
拙荆:古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小”字一族: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23薄面:为人求情时谦称自己的情面。
如: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一次。
四、“贱”字一族:称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
贱姓:与“贵姓”相对,谦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贱姓王。
贱内: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多见于早期白话)。
贱事:古人称自己的私事。
五、“敝”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敝姓:称自己的姓。
如:(您)贵姓?敝姓王。
敝人:对人称自己。
敝处:谦称自己的家或停住的地方。
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
六、“鄙”字一族: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
鄙人:谦称自己。
鄙意:称自己的意见。
鄙见:称自己的见解。
七:“愚”字一族:用于自己的谦称。
4愚兄:对比自己年龄小的人谦称自己。
愚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如:愚见浅陋抛砖引玉。
愚以为:谦称自己认为。
如:愚以为不可。
八、“忝”字一族: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忝列:有愧被引入或处在其中。
如: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在:有愧处在其中。
如:忝在相知之列。
忝任:有愧地担任。
如:忝任宰相之职。
九、“敢”字一族: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敢问:冒昧地询问,请问。
如:敢问先生贵姓?敢情:请求。
如:敢情先生替我写封信。
敢烦:冒昧地麻烦你。
如:敢烦小姐办件事。
十、“劳”字一族:烦劳,请别人做事所说的客气话。
劳驾:麻烦你。
劳步:用于别人来访。
如:您公事忙,请问不要劳步。
古代自称的称呼大全
古代自称的称呼大全
[愚]谦称,译为“我”。
如:
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赤壁之战》)
注:“愚”还是谦辞家族的常用字,有“愚兄”(向比自己年轻的同辈谦称自己)、“愚老”(老人自谦之词))、“愚臣”(为人臣对君主自称的谦词)和“愚见”(对自己意见的谦称)等。
[仆]谦称,译为“我”。
如:
仆非敢如此也。
(《报任安书》)
[某]代替自己名字,谦称,译为“我”。
如:
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这两句意思是:墨守前人的陈规旧法就是了,那就不是我敢领教的了)
[小人]地位低的人谦称,译为“我”。
[鄙人]本指居住在郊野之人,又引申为见识短浅的“粗鄙”之人、“鄙陋”之人,后常用以表示自己地位不高,见识浅薄。
[不才]本义为没有才能的人,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
[不肖]自谦之词。
如:
故仪愿乞不肖身而之梁。
(《战国策》)
[贱子]谦称自己。
如: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无家别》)
[小生]青年读书人自称。
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归德人也。
(《桃花扇》)
[小弟]男性在朋友或熟人之间谦称自己。
[晚生、后进、后学]对长辈称呼自己。
如:
萧云仙道:“晚生得蒙老先生指教,如拨云见日,感谢不尽。
”(《儒林外史》)
[小可]谦称自己,见于早期白话。
如:
小可不才,亲领一支军马,启请几位贤弟们下山去打祝家庄。
若不洗荡得那个村坊,誓不还山。
(《水浒传》)
1。
古代汉语文学常识
古代汉语文学常识一、常见借代词语:1、桑梓:家乡2、桃李:学生3、社稷、轩辕:国家4、南冠:囚犯5、同窗:同学6、烽烟:战争7、巾帼:妇女8、丝竹:音乐9、须眉:男子10、婵娟、嫦娥:月亮11、手足:兄弟12、汗青:史册13、伉俪:夫妻14、白丁、布衣:百姓15、伛偻,黄发:老人16、桑麻:农事17、提携,垂髫:小孩18、三尺:法律19、膝下:父母20、华盖:运气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22、庙堂:朝廷二、作者作品: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5、李杜:李白、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韩非子道家:庄子、列子墨家:墨子16、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17、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19、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古人的自称
古人的自称展开全文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我等等。
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时自称还用不定代词,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
有时在自己的姓后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中国古代的君主分为皇帝和国王,皇帝从秦始皇开始,把原来每个人都能自称的“朕”用于皇帝的专称,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
国王则不一样,古代中国的国王(主要是秦朝以前的国王和后来分封的诸侯国王)不称“朕”,而是称“寡人”、“孤”、“不毂”等等。
至于国外的君王则似乎没有太多讲究,往往以“我”来称呼自己。
还有自称"愚"(选自<<出师表>>)."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下官".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 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贪官,宦官:奴才,小的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谦称实是一种卑称,所以往往用一些贬义词语,表现自己在对方面前的低下鄙劣。
有些字眼甚至很不好听。
如清代著名作家郑燮( 号板桥) 对明代戏曲家徐渭(号青藤道士)极为钦慕,便自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
现代名画家齐白石也愿做“走狗”,其诗云:“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诗中的“雪个”指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又号雪个),“老缶”指近代书画家吴昌硕(号缶庐)。
古代的自称——精选推荐
古代的自称有很多,有以代词称的,如余、予、吾、我等等。
还有以代词“之”、“其”来反称自己的,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君将哀而生之乎?”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有时自称还用不定代词,如“某”,例如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某启,昨日蒙教”。
有时在自己的姓后加“子”或直道自己的姓名,如欧阳修《秋声赋》中有“欧阳子方夜读书”。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
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还有自称"愚"(选自<<出师表>>)."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 "下官".古代官员: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 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自己年龄大)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贪官,宦官:奴才,小的古代男子: 小生,本公子,本少爷古人为向他人表示敬意,常采用尊人和卑己的形式来自称。
这种自称即第一人称,但不采用“吾”“余”“予”等人称代词,而是有一些习惯的说法。
现例举如下:下愚《红楼梦》第120 回:“下愚当时也曾与他往来过数次,再不想此人竟有如是之决绝”。
牛马走司马迁《报任安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走”意为仆人,“牛马走”意为如牛马般被驱使的仆人。
李善注:“太史公,迁父谈也。
走,犹仆也。
言已为太史公掌牛马之仆,自谦之词也。
”张衡《东京赋》:“走虽不敏,庶斯达矣”。
薛淙注:“走,公子自称走使之人。
如今言仆矣”。
敝人鲁迅《华盖集·牺牲谟》:“敝人向来最赞成一切牺牲,也最乐于…成人之美'”。
仆司马迁《报任安书》:“仆非敢如此也”。
老臣《触龙说赵太后》:“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古代自称、妃嫔职位、
古代自称、妃嫔职位、一:女子自称--“奴家”女子谦称--“妾”、“贱妾”、“奴婢”老年妇女谦称--“老身”谦称自己的丈夫--“拙夫”王妃、王后在皇上面前自称--“臣妾”王妃、王后在臣子面前自称--“本宫”寡居皇太后自称--“哀家”民间女子自称--“小女子”、“民女”称对方的年龄(多用于年轻女子)--“芳龄”称对方的名字(多用于年轻女子)--“芳名”女子谦称自己容貌--“蒲柳之姿”(柳树在古代被看作树中的贱物)其他自称:“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如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处,谦称自己的房屋、处所。
“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敢”--表示冒昧地请求别人。
如敢问,用于问对方问题;敢请,用于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用于麻烦对方做某事。
“拙”--用于对别人趁自己的东西。
如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荆、贱内、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小”--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小女子、小妇人;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小可(多见于早期白话):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
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没有才智的)、不肖(没有出息的),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家”--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常用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尊、家严、家君:称父亲;家母、家慈:称母亲;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等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称弟弟;舍妹:称妹妹;舍侄:称侄子;舍亲:称亲戚。
古人在说自己时的谦称因身份而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老人自称
古代的老人有以下自称: 老臣、老生、老翁、老夫、老汉、老朽、老腐、老叟、老臞、老儒、老僧、老衲、老身、老妇、老妪、老妾、老媪、老奴、老仆、老婢。
77岁:பைடு நூலகம்寿。 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称谓朝杖之年、耄耋之年;80至90岁自古还泛称为“耄耋之年”,出自《礼记·曲礼》的“八十九十曰耄”。《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又称为伞寿耋[dié]: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因“伞”字的草体形似“八十”,故称“伞寿”。如果一个人健康状况还过得去,到了90岁也称“鲐背或台背、骀背之年”,意思是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尔雅·释诂》:“鲐背,寿也。”也有把8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中寿”,把90岁以上的老人称谓“上寿”。
88岁:称谓米寿。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
99岁:为白寿,实为“百”之上缺“一”,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人活到一百岁,便进入“期颐之年”,称“人瑞”。《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集解云:“人生以百年为期,故百年以期名之”。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108岁:称谓“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故得名。
61岁:还历寿。由于按干支纪年法,60年为一轮,61岁正是新一轮重新算起的时候,故称“还历”。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一个人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到了70岁,便进入了“从心之年”,可以活得随心所欲。旧时囿于医疗条件低下,人均寿命只有三四十岁,能享年70岁的人自然要称为“古稀”了。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另外还有中寿、耄[mào]岁之说。
古代老年人称谓
60岁:称谓耳顺之年、花甲之年或耆[qí]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年老的。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从甲子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花: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计有功《唐诗纪事》:“‘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60岁还称“甲子年或周甲”。如果人活到120岁,那就是“花甲重开”,因此,60岁的人可以在心理上作出“人到中年”的定位。孔子说:“六十而耳顺。”耳顺,即明白事理,好话孬话都能听得进去。现代科学证明,这一年龄段是人生智商发达的“第二黄金时期”,可以做到老有所为。另外,古人还以六十为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