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

广东省湛江开发区新民中学余昌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什么是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

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物体的形变,对比归纳,总结出弹力产生的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

2、经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过程,进一步掌握使用测量工具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兴趣,体会物理科学的价值。

2、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以及探索新器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

2、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1、弹力概念的引入,归纳出弹力产生的条件。

2、通过探究物体弹性形变大小与外力大小的关系,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方法:

实验法:通过学生实验,感悟弹力的概念,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教学工具:

教师:小车、弹簧、钢直尺、弹簧测力计、拉力器

学生:橡皮筋、面团、钢直尺、橡皮泥、弹簧测力计。二、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学生欣赏一段视频:撑竿跳的情景。

思考问题:撑竿运动员为什么能跳得这么高呢?

学生交流讨论后,结论:撑竿变弯了,靠的是弹力。从而引出本节的课题《弹力》。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活动一:探究物体的形变

学生选用桌面上的器材,自已设计实验证明,哪些物品的特性与撑竿相类似?

活动要求:请学生对桌上的橡皮筋、面团、钢直尺、橡皮泥等施加力的作用,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学生感受并交流现象,归纳总结: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2、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

活动二:认识弹力

学生体验:用不同的力拉橡皮筋,有什么感觉?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演示:将小车放在水平台上,弹簧处于原长,小车静

止,压缩弹簧后,小车将会在弹簧的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归纳出弹力及弹力的产生条件: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

(1)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物体互相接触

学生体验:用手指按压桌面,手指发生形变,这时,我们能否看到桌面发生形变呢?

讨论交流:坚硬的物体在很小的力的作用也会发生形变吗?

猜想: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3、弹力的类型: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你能说出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吗?

学生讨论交流:(蹦极、跳板跳水、弹弓、射箭、篮球)活动三:探究拉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学生体验:两位学生体验拉力器。

交流归纳,得出:弹簧受到拉力越大,伸长越长。

强调:弹性限度。

演示:取一根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它,再使劲拉。问题:两次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长度吗?

点拨:弹簧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能完全复原。

根据物体形变的大小可以测定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做成的测力计叫弹簧测力计。

活动四:阅读教材,了解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构造、工作原

理以及使用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再出示弹簧测力计,并向学生介绍。1、弹簧测力计的构造: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外壳、挂环构成。

2、单位

3、量程

4、分度值

学生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并体验力的大小。

师生归纳出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首先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正确读出测量值。(3)测量前要把指针调到零。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4)测量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的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不可用力猛拉弹簧或让弹簧测力计长久受力,以免损坏。

第三环节:当堂检测,巩固升华

第四环节:感悟收获,课外拓展

最后以学生汇报“有哪些收获”来小结本课的学习。

课外拓展:用手捏一个厚玻璃瓶,它会发生弹性形变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