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情理社会中的面子和人情.ashx

合集下载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一、引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人情、面子与权力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社会交换的重要元素,也是中国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特征。

人情指的是人们在交往、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关怀和温暖;面子是指人们为了保持自身形象和声誉而需要维护的一种社会地位;权力则是社会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在情理社会中,人们通过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来进行社会交换,形成一种复杂的互动模式。

二、传统社会中的人情交换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人情交换是一种亲情、友情和深层人际关系的表达方式。

人们通过互相帮助、关心和照顾来维系彼此间的关系。

这种人情交换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也表现为一种无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农村社会中,邻里之间的人情交换尤为显著,人们互相帮助种田、建房、婚嫁等,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

而在城市社会中,这种人情交换则多体现为亲友间的互相照顾和经济上的支持。

然而,这种人情交换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人情交换容易导致“情义横流”的情况,即人们之间的人情债务会不断积累,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内外界人情的压力。

这导致人们的情感逐渐被功利取代,人情逐渐沦为一种交换的手段而非真正的情感表达。

其次,人情交换往往也涉及到利益的交换,而利益的分配又会牵扯到权力的使用。

权力在传统社会中往往集中在一些特定的人身上,他们可以通过行使自己的权力来获得更多的人情和面子。

三、面子的重要性与再生产面子是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

面子可以增加个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可以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声望。

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人们常说“面子无价”。

因此,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注重维护自己的面子,不愿意失去面子,也期望获得更多的面子。

在这个过程中,面子的再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维护和增加面子,个人能够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认可,进而拥有更多的人情资源和权力资源。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理解与探讨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 理解与探讨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理解与探讨章伟(1)面子,关系,人情确实是我们社会一直遇到的,不可避免的话题。

很多时候,我们在讲到这些个词汇时,脑子中想到的很多都是互相狼狈为奸,走后门,托关系这样的事情,但看了这本书后,我认为人情与面子已经是我们社会按照一定秩序流畅地运行下去必不可少的机制了。

作者在书中也认为人情法则不仅是一种用来规范社会交易的准则,也是个体在稳定及结构性的社会环境下可以用来争取可用性资源的一种社会机制。

(2)在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式图中,作者认为工具性关系的个人较容易改变成为混合性关系。

我认为尤其是在中国社会里很适用,工具性关系是为了获得个人所需要的目标和资源,但是一旦这样的关系成立以后,即使是短暂而且并不稳定的,总归是存在关系了。

Jacobs认为拉关系之所以有效,其先决条件是关系必须可靠。

这句话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可靠这个词到底是怎样定义的需要考究。

不可靠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中也很容易成为不可靠消息,我们的请客吃饭,胡诌聊天等等,可以把原先不可靠,不亲密的关系,甚至只是利用的关系转变成为包含有情感的关系。

尤其是中国人注重和谐和人际关系,所以在多数情况下关系都是包含有一定的情感因素的。

但是应看到,如果先验地认为互动双方只存在工具性关系,那么转化为混合性关系是很困难的,因为在完成社会交易之后双方很难存在联系。

混合性关系与情感性关系之间的转化在作者看来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我家里就是这样的特殊情况。

我的一个小舅公原先和我们很亲,但是后来因为做生意一直不好,所以亲戚们一直得帮扶着他。

再到后来,因为借的钱很多,然后我们大家对他就是处于一种冷淡的状况,对小舅公又来借钱就很烦恼,有时候干脆就一口回绝。

所以这件事就让我对作者的说法感到怀疑。

情感联系对我们中国人来说一直是很重要的,但是我觉得随着经济发展,交通通讯的进步,这种情感上的关怀正在逐步减弱,这可能与西方文化扩散也有关系,但人情的逐步冷淡确实是我们能够感觉得到的。

试析情理社会中的面子和人情

试析情理社会中的面子和人情

试析情理社会中的面子和人情作者:陈静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年第21期摘要:中国人重视面子,而面子的核心本质是权力。

在要面子和给面子的过程中产生了人情。

中国情理社会的思维方式是以家族和集体利益为重,情理交融,发乎情,合于礼,至于乐。

人们在交换人情的过程中产生了权力分化。

关键词:面子;人情;权力1 中国人的面子和人情面子按其字面意思理解,本义是指人的脸,引申意是指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包括他人对其外貌、品行、涵养、社会地位和声望等因素的综合评价。

面子既是自已努力的结果,也是别人给的,它包括两方面,一是要面子,即塑造和维护自已的面子,二是给面子,即维护他人的面子。

要面子和给面子的互动过程中出现了人情和人情的交换。

人情是指人与人进行社会交易时,可以用来馈赠对方的一种资源。

在讲究人情的社会里,个人的社会关系是决定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一个人回赠人情的能力来自其地位和社会声望,一个人面子的大小也就反映了他可以提供可交易资源的多少。

E ·福阿与U ·福阿认为资源是可以通过人际行为传递的任何物质的或者符号的东西,它分为六类:爱、地位、服务、货物、信息以及金钱。

而在中国社会中,人情也是一种可供交换的资源。

面子反映了一个人社会关系网络的状况,社会关系越多越广,他可能给予他人面子和人情的机率也就越大,因而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力形象也越大。

“因此,在中国社会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许多人用情境背景、服装仪容和举止动作来炫耀他的财富、学问、身份、美貌等等权力象征;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人用类似的”前台行为“来显示他的人际关系。

譬如在客厅里悬挂名人字画,身上佩戴要人送的装饰品,或声称他和某要人的关系如何如何等等,均是其中之例。

”2情理社会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是一种情理社会。

情理社会是指做人、做事和判断不是单从理性的,逻辑的思维和条文制度规定的角度来考虑,还从具体的、情境的和个别性来考虑。

日本学者滋贺秀三通过对明清案件的研究,指出所谓情理,是指一种常识性的正义衡平感觉。

人情、面子、关系

人情、面子、关系

人情、面子、关系
人们对个人经济事务的处理上,人情、关系和面子作为根深蒂固的传统因素,仍然从潜意识中左右和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

中国人重人情、重面子、重关系,人情高于一切,面子高于一切,关系高于一切。

中国投资者的投资观念、理财方式、投资目的特别是外在的投资行为等等,都同这些传统文化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情、关系与面子,是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中介、平台和润滑济。

在人情的作用下,每个中国人有一张自己独有的关系网,网中有家族血亲,有人情世故,有各种利益关系建立起来的来往关系。

在中国社会中,人情、面子、关系三者紧密联系,人情是关系的基础,关系是人情建立和发展的手段,面子是人情和关系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1]。

人情、关系、面子”是一系列很本土化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它形象地描述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理过程。

探讨“人情、关系、面子”等的内涵及其建立与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把握中国人社会交往的范式。

一、“人情、关系、面子”的构念化综述“人情、关系、面子”这三个中国人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时时提及的概念,从80年代初到现在,一直是社会科学各领域中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

然而,正由于这些概念被人们频繁地使用着,当研究者试图对其加以界定,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时,才发现异常艰难。

其原因在于这三个概念的应用甚广,含义丰富,加之人们普遍不假思索地惯用之,使得难以准确理解其内涵与外延。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关于作者黄光国,资深心理学家,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创办台湾大学心理学系。

曾担任亚洲社会心理学会会长、亚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学会会长等重要学术职务,同时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关于本书本书教你理解中国的人际交往行为。

它深刻剖析了在关系社会里获得资源的途径,同时为读者阐明中国文化所认可的交往准则。

更重要的是,本书告诉你如何才是有面子,如何才能不丢脸,为你过真正体面和富有人情味的生活提供了一面镜子。

核心内容面子的本质,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它可以分为道德脸面和社会脸面。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像仁、义、礼、孝等等,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

传统伦理文化决定了很多华人企业家的经营心态,进而决定了他们企业的组织形式。

一、“面子”和两类因素有关一类是人的道德,称为“道德脸面”;一类是人在社会中的身份、能力,称为“社会脸面”。

在道德脸面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宽容。

社会脸面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从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者声望。

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就可以决定怎样支配社会资源。

但地位高低是相对的,一个人在不同关系之中有不同地位。

有些人会虚张声势,把自己伪装成地位很高的样子,所以“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脸”更多是指道德脸面,而“面子”更多是指社会脸面。

某些人为了要面子,可以不要脸。

面子关系到一个人在他的关系网里地位的高低,关系到他是否容易被别人接受,以及他能否享受某些特权。

因此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

二、“面子”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分配假设你掌握社会资源,他人对你提出请托,你的态度将取决于你们之间关系的远近。

因为接受请托需要付出资源,甚至承担风险。

并且资源总量有限,增加一方就必将减少另一方。

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是工具性关系,需要公事公办,执行公平法则;家人间的关系是情感性关系,需要平均分配,执行需求法则;介于二者之间的是混合性关系,需要考虑付出和回报,以及关系网内其他人的反应,执行人情法则。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情理社会中的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以及它们在社会交换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情理社会,作为一个特定类型的社会结构,其运作逻辑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其中人情、面子和权力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这些要素的内涵、功能以及它们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运作机制,来揭示情理社会中社会交换方式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我们将对人情、面子和权力在情理社会中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和阐述。

人情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情感纽带和互惠关系,它既是社会交换的基础,也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面子则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获得的尊严和尊重,它涉及到个体的社会地位、声誉和形象等方面。

权力则是指在社会关系中,个体或群体能够影响和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它在情理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可以是社会交换的动力,也可能是交换的障碍。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这些要素在社会交换过程中的运作机制。

在情理社会中,社会交换往往不是简单的物质交换,而是涉及到情感、面子和权力等多方面的复杂互动。

人情和面子在交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既是交换的媒介,也是交换的目标。

权力则在社会交换中发挥着调控和塑造作用,它既可以是交换的驱动力,也可以是交换的限制因素。

我们将总结情理社会中社会交换方式的特点,并探讨它们对社会结构和个体行为的影响。

在情理社会中,社会交换方式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和关系导向,它强调个体的情感需求和面子需求,同时也注重权力的分配和运用。

这种社会交换方式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也可能导致社会不公和权力滥用。

因此,我们需要对情理社会中的人情、面子和权力进行深入研究和反思,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交换方式的运作逻辑和影响。

二、人情:社会交换的情感纽带在情理社会中,人情是一种深厚而复杂的情感纽带,它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社会交换中,塑造着人际关系和社会结构。

人情不仅仅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媒介,通过它来维系和强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中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与面子的社会。

众多的研究成果和文化比较研究已证实了这一点。

(1)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国社会时开始使用人情与面子这两个概念。

但由于学者对它们各自的涵义、彼此的关系及其在中国社会如何发生作用等,都还缺少理论的推演和概念关系的逻辑整合(2),进而也就很难以此获得对中国社会关系运作的解释。

近年来,受西方诸多理论和概念,特别是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资源理论及社会网络理论的影响,有些学者逐渐倾向于将人情和面子作为一种关系资源,附加在西方的相关理论框架内进行研究或建构模型。

看起来,后面这种研究思路似乎使前者的不足得到了解决,但如果认真追究便可以发现,这种附加方式在把中国人的社会交换方式硬套于西方有关理论的同时,已迷失掉了其概念自身所具有的运作方向。

其实,中国人运作关系的策略和思路同西方社会理论中的旨趣和指向有诸多的不同,需要我们认真而细致地一一加以区分和讨论。

一、什么是情理社会在本研究展开之前,我首先将中国社会预设为一种“情理合一”的社会,从而使此种社会中发生的人情与面子全然不同于西方人的类似心理和行为。

在中国社会,我们在经验中便可以发现,大多数人的办事和处世原则既不会偏向理性,也不会偏向非理性,而是希望在两者之间做出平衡和调和。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先从这一预设开始讨论。

回溯儒家经典,中国先秦时期的“情”不同于我们后来所讲的人情,前者的含义是人之常情和性情,诸如:此孝子之志也,人情之实也,礼仪之经也;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礼记·问丧》)孔子曰:“夫礼,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

”(《礼记·礼运》)故礼之于人也,犹酒之有糵也,君子以厚,小人以薄。

故圣王修义之柄,礼之序,以治人情。

故人情者,圣王之田也,修礼以耕之,陈义以种之,讲学以耨之,本仁以聚之,播乐以安之。

(《礼记·礼运》)从这些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儒家所讲的“人情”同心理学里所讲的情绪和情感没有什么区别(3),其原意是指人的天然和自发的感情。

社会化视角下对“面子”问题的认知

社会化视角下对“面子”问题的认知

社会化视角下对“面子”问题的认知“面子”是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有的概念,中国人普遍都比较“好面子”,每个人都尽心竭力维护自己着的“面子”,认为“丢面子”是一件十分羞耻的事情,“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好面子”实质上是一种寻求外界对自己认可的行为,借助他人好的看法及评价来体现自身价值,进而得到心理满足。

“面子”是基于外界评价产生的,对“面子”的追求实际上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表现。

社会化是在社会的影响下,接受学习社会群体的价值规范,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的过程。

当个体做出与社会价值规范相符的行为时,会得到来自社会的正反馈,违反社会价值规范会受到物质或精神上的惩罚。

个体为了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会努力做出符合群体规范、对群体有价值的行为,这个过程便是一个追求“面子”的过程。

但对于“面子”的过度追求,“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行为却是一种过度社会化的体现。

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可而一味压抑自己的个性,导致个体特性逐渐丧失,是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的结果。

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外界的评价反馈,外界的评价反馈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都将谦虚视为一种美德,倡导每个人都应谦虚,这造成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下意识贬低自己。

在青少年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大多数中国父母总是不自觉地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习惯性否定自己的孩子。

孩子将外部父母对自己无意的评价转化为内在的自我评价,进而产生轻视自己的自卑情绪,导致孩子对自我的不满意、不接纳。

由此,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完善受到阻碍,自我认知系统出现偏差,对自我评价过低,难以做到自我接纳和自我认可,因而极力向外界证明自己的价值,寻求外界认同以求获得心理安慰,平衡自己的认知系统。

面对这种自我意识偏差,我们应该重视个人自身感受,不刻意追求他人认可,学会审视自己的自我认知系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确对自我能力做出评判,充分接纳和认可自己,使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完善。

中国人的“人情”、“面子”及其关系

中国人的“人情”、“面子”及其关系

中国人的“人情”、“面子”及其关系“人情”是什么?“人情”,指人的感情表现,是众多之情的集中概括,也是传统人际关系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运用中,既指人的喜、怒、哀、乐,又指人的亲情(如家庭、亲属、朋友、邻里等之间的关心和爱好),还指社会交换(即人与人交往中的利益关系)。

中国的“人情”中国的“人情”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可归结为报大于施。

如“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尚往来”、“礼薄情义重”等。

因此,中国的汉字“礼”不但表示规范而且兼有馈赠的含义,故“送人情”等于“送礼”。

中国人交换行为上“情”与“礼”合一或可以归结为一个字“报”,它是中国社会关系的基础。

西方人的人际交换具有等值的倾向,故其社会交换具有理性、短暂性和间断性的特点,“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这源于它们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引起的自我利益及家庭生活的小型和短时性。

中国人的人情交换却不同,安土重迁和血缘关系导致了人际交往的长期性和连续性,因此算账“AA”制在中国还不能大行其道就是这个缘故(一般认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中国人的交换资源西方人的交换资源是――爱、地位、服务、货物、信息和金钱。

西方人重视自我价值的肯定,不看重别人的名利。

中国人的交换资源是什么?中国人的交换资源是:1.先天资源――血缘、地缘、性别、辈分、家世等2.后天资源――婚姻、财产、身份、地位、权力、名望、金钱、关系、信息、人品等。

交换行为就是充分利用其中的一种或数种资源来实现人际的互惠,而个人拥有这些资源的多寡将决定个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方便程度,中国社会中人的方便性决定于你的“人情”分量或者面子。

中国社会的“人情”、“面子”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资源。

与中国“人情”相关的几个问题1.个人行为分类:“面子”、“脸”中国社会将个人行为的标准分为两类:“面子”代表因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就而获得的声望,是属于社会地位的拥有。

“脸”则代表一个人在履行道德规范方面是获得的名誉。

一个人有“面子”不能保证一定有“脸”,反之亦然。

人情和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和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和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谊和互相帮助的关系,而面子则指的是人在社交场合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形象和声誉。

人情和面子在人际关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发生冲突。

人情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情谊和互相帮助的关系,这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基础。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人情是一种维系关系的重要纽带,人们会通过互相帮助、关心和照顾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和关系。

面子指的是人在社交场合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形象和声誉。

面子是一种社会地位和个人形象的象征,人们会通过维护自己的面子来保持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

在社交场合中,人们会互相尊重、谦让、赞扬来维护对方的面子,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扬。

人情和面子在人际关系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发生冲突。

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有时候需要做出一些不利于别人的决策或者批评他人,这时可能会伤害到别人的面子,而如果过于顾及人情,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利益或者形象。

因此,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权衡人情和面子的关系,既要考虑到彼此的情感和关系,也要保持适当的利益和社会地位。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3)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3)

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3)人情与面子:中国人的权力游戏(3)当然,家庭成员彼此以需求法则交往且分配资源,并非意指中国家庭中的成员很少发生人际冲突。

从以往的研究来看,对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其人际困扰的主要原因乃是家庭内的人际冲突(例如:Chin,1948;Hwang,1978)。

在本文的理论架构中,我将引起这类冲突的情境称为“亲情困境”。

由于这种家庭内的困境不是本文所要处理的对象,故对这个问题不再多加讨论。

(二)工具性的关系在图一的长方形中,和情感性关系相对者是工具性关系。

个人在生活中和家庭外的其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他所希冀的某些物质目标。

更具体地说,个人和他人维持情感关系时,维持关系本身便是最终目的;可是,个人和他人建立工具性关系时,不过是以这种关系作为获得其他目标的一种手段或一种工具,因此,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短暂而不稳定的。

譬如:店员和顾客、公共汽车司机和乘客、大医院中的护士和门诊病人,双方都以和对方交往作为达到自身目标的手段,双方交往时,彼此可能不知道对方的姓名,其间纵然带有情感成分,亦属十分有限。

像其他文化一样,中国人和属于工具性人际关系的其他人交往时所遵循的法则是讲究童叟无欺的公平法则。

这是一种普遍性而非个人化的法则,凡被个人划归为工具性关系的对象,个人都会一视同仁地以同样的原则与之交往。

当个人以公平法则和他人交往时,双方都会根据一定的比较水准来衡量:自己可以从对方获得多少报酬?为了获得这些报酬,自己必须付出多少代价?报酬减去代价后的结果是否与对方获得的结果不相上下(Blau,1967;Homans,1961;Emerson,1976)?由于工具性关系中的情感成分甚为微小,个人以公平法则和他人交往时,比较能依据客观的标准,做对自己较为有利的决策。

如果他认为某项交易关系的结果对自己不利,他可能提出条件和对方讨价还价;对于对方不合理的要求,他可能严词拒绝;如果对方不接受自己的条件,他还可能终止这项交易,而不以为意(Adams,1976)。

人情与面子的读后感

人情与面子的读后感

人情与面子的读后感先说这人情吧,就像一张无形的大网,把所有人都给网罗在里面。

在咱们生活里,人情无处不在。

今天你帮我个忙,这就欠下个人情。

这人情就像一笔看不见的债,得找个机会还回去。

就好比邻居大妈给你送了自家种的菜,你心里就总惦记着得给大妈回点啥,哪怕是送点自己做的小点心呢。

这种人情往来,有时候还挺温馨的,就像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小确幸,传递着一种暖暖的情谊。

可这人情要是玩过了头,那就麻烦了。

就像有些地方办酒席,结婚办、生孩子办、孩子升学办,啥事儿都能办个酒席,其实不就是为了收人情嘛。

你去参加吧,心疼钱;不去参加吧,又怕伤了人情。

这就像是被架在火上烤,左右为难。

而且啊,有时候人情还会变成一种负担。

比如说你有个朋友找你帮忙找工作,可你能力也有限啊,但因为人情的关系,你又不好意思拒绝,只能硬着头皮上,结果可能还把自己给弄得焦头烂额。

再说说面子,这面子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感觉每个人都像是戴着一个面具,这个面具就是面子。

为了面子,好多人那是打肿脸充胖子。

我就见过这样的,明明没多少钱,非要买名牌衣服、名牌包,就为了在别人面前显得自己过得好,有面子。

出去吃饭的时候也是,抢着买单,哪怕自己心里在滴血,也要摆出一副“我很豪爽,我不在乎这点钱”的样子。

而且这面子还和人情搅和在一起。

比如说在家族里,为了面子,在人情往来上就得比别人大方。

亲戚之间要是送个礼,你要是送少了,就感觉没面子,好像低人一等似的。

这就导致很多时候,人们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行事,而是被面子和人情牵着鼻子走。

不过呢,这人情和面子也不完全是坏东西。

在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讲人情、给面子,还是能让关系更加融洽的。

就像在职场上,如果领导给下属留面子,不在大家面前严厉批评,而是私下里指出问题,那下属肯定会很感激,工作起来也更带劲。

朋友之间也是,互相给个面子,偶尔帮个忙,这友谊的小船才能稳稳当当的。

总的来说,读完这本书后我就觉得,人情和面子就像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不能把它们看得太重,被它们绑架了自己的生活;但也不能完全不顾,毕竟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里,人情和面子也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

人情与面子

人情与面子

人情与面子第一篇:人情与面子浅谈人情和面子人情指的是感情关系来往,比如说今天你帮了我很大的忙,我欠你一个人情。

面子指的是体面,一个人的尊严或名声,比如说今天我被老板当着同事的面训斥了,我会感觉没面子。

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

而中国人重人情、重面子,人情高于一切,面子高于一切。

而受文化制约而成的这种社会机制,中国人可以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权利,可以操弄自己在别人心目的形象,可以改变别人的态度和动机或者行为,使其顺从自己的意志,还可以闪避掉别人权利的影响。

①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套由文化制约而成的社会机制视为一种“权利游戏”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中国社会素有看重“人情面子”的传统,林语堂曾经说“面子、命运和人情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

为此,人情面子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逾越的媒介。

人们在与熟人的正常交往时彼此送点小礼物给对方,这本是人之常情,于是,人情就可以用指称“人们在正常交往时送给对方、用以表达彼此情意的馈赠品”。

可见,用以指称“以物相馈赠或馈赠品”的人情,通常是在一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中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即附加于馈赠品之上的一种情感性义务。

收礼方一旦接受了某人的馈赠品,也就同时欠下了对方一份人情。

尽管人们在与熟人的正常交往时彼此送点小礼物给对方本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将“人情”与“送礼”等同起来,在合乎人情的人际互动中,“送礼”并不是必要的,而是要根据“人之常情”来决定:若是合乎人之常情的礼,就可以送给对方;如果是违背人之常情的礼,就不可以送给对方。

在与熟人互动过程中,若礼物送得不当,如送得太重,或送得太频,不但会给对方造成莫大的人情压力,还容易让人产生你必有求于他或是在“贿赂”他的错觉。

礼物过重以及其他东西事物造成的人情,不管是故意还是无心,这些都会造成接受者的负担,“知恩图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等心理会处使收受者给予给予者某些便利,也就是“后门”。

因此,“人情”本只是用来表示人的自然情感的一个术语,可是,由于种种机缘,人情随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人情成为用来调节中国人际关系的准则,由是,人情便有了伦理化、人际关系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人情也成为衡量一个中国人会不会做人的重要标尺,由是,人情又具有了社会文化规范的约束机能。

面子与人情法则

面子与人情法则

面子与人情法则面子和人情法则是中国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两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影响着人们的相处方式。

这篇文章将讨论面子和人情法则的含义、应用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一、面子的含义及应用面子是中国文化中一个广泛用于社交场合的概念。

面子涵盖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尊严、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多方面。

在中国社交场合中,人们往往会极力维护自己的面子,在和别人交往时需要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面子和尊严。

这种维护面子的行为,可以称之为“面子工程”。

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往往只愿意面对自己认同的、值得自己敬重的人。

面子不好,会造成失去社交圈,社交边缘化的风险。

因此,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在交往中往往会妥协或者放弃自己的原则,或者通过恳求或者压迫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行为带有明显的工具性质,即为了维护面子而采取的行为。

如:有些人在开车时,不管路况如何,都会坚持自己有理,不肯让别人。

就是维护自己的面子。

有人会借钱消费的过度,是为了不丢面子。

二、人情的含义及应用人情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社交规范,也是中国文化中为亲戚朋友提供帮助的一个传统方式。

人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承认个人关系的一种方式,以礼尚往来的方式存在。

如果你需要别人的帮助,你可能会依靠你的人脉,发挥亲戚朋友资源,让他们帮你一个忙,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互助关系的重要表现。

对别人的帮助,不管大小,都应该以感恩的态度来回报,这是中国人情中的礼尚往来。

人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非常重要和普遍的,它不仅代表了个人之间的感情联系,还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关注社交关系和尊重人世规范的传统。

在社交场合中,人情是一种重要的交流方式,它能够在人们之间建立信任和感情联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信用。

如果一个人在社会中没有人情,很可能会被社会孤立,进而走向社会边缘化。

三、“面子”和“人情”与现代社会的关系面子和人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

人情与面子理论模型
需求法則:個人和他人間有很親密的「同一關係」,並重視對方的 發展和福祉。
人情法則:個人視對方為「人」,並且重視彼此之和諧關係的維續。 公平法則:互動雙方只考慮彼此間的角色關係,而非常強調工作效
率的場合。
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型
2.談話架構與社會交換
人情與面子模式假設個人會以需求法則、人情法則、公平法 則和三種不同的人交往,當個人和這三種不同關係的人交往 時,都會考慮自己須付出的代價,對方可能的回報,以及交 易後的結果。
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 謂之人義。(禮記.禮運篇)
其強調除朋友之外的五種角色的互動須遵守「尊尊原則」。下位者 要接受上位者的指示。
儒家文化的分析
(四)跨時性的結構
不論是人情與面子理論模型,或是前述之庶人倫理,都是一 種建構出來的「微世界」。這樣的結構或模型具有跨時性的 性質,沒有時間向度,也不會因時間經過而改變。
關係主義的方法論基礎
個體、自我、與人
個體(individual):生物學層次的概念,將人視為人類中的一個個 體,和宇宙中其他有生命的個體沒什麼兩樣。
人(person):社會學層次的概念,把人視為「社會中的施為者」 (agent-in-society),人在社會秩序中採取一定的立場,並策劃行 動以達成目的。
儒家文化的分析
(一)語言與語言遊戲
當前處於沿海地區的華人社會,位於許多文化交匯之處,我 們能看見其生活世界的語言來自許多不同的文化根源。因此, 人們在生活世界中是在玩各式各樣的語言遊戲,每種語言遊 戲皆根源其生活形式,且有其須遵守的規則。
人們在其生活世界中,運用某些語言遊戲和他人進行互動。 且他們使用的語言不是雜亂無章的,可能是從某種文化傳統 的深層結構衍生出來的淺層結構。

人情与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与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与面子的基本含义
“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和相互关心的义务。

在中国文化中,人情是一种社会资本,可以用来交换资源和获取支持。

人们通常会通过送礼、请客、帮助他人等方式来建立和维护人情关系。

人情关系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一旦建立起来,就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获得帮助和支持。

“面子”则是指个人的社会地位和尊严。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它反映了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名誉等方面的因素。

人们通常会努力维护自己的面子,因为它关系到个人的尊严和社会地位。

在社交场合中,给予他人面子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交技巧,可以帮助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情和面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相互关联。

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中,人们可能会通过送礼、请客等方式来维护人情关系,同时也会注意维护对方的面子。

在商业交往中,也会有人情和面子的因素。

例如,一些商人可能会通过建立人情关系来获取商业机会,同时也会注意维护自己和对方的面子。

总之,人情和面子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社会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人情和面子的基本含义和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社交行为。

社会学-人情与面子_1

社会学-人情与面子_1

人情与面子人情与面子面子是中国人情社会的潜规则。

作者在书中运用“人情与面子”这一理论框架,对中国历史上的官场运作规则给出了更透彻和深入的阐释,揭示了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潜规则”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在分析人情和面子的权力游戏之前,我们必须先对权力下一个清楚的定义。

所谓权力,是社会交往过程中,一方以社会道德的说服或群体的压力加诸另一方,使其改变态度、动机或行为而表现出顺从的力量。

有些社会心理学者认为,个人以权力影响他人的过程,基本上也是一种“社会交易”的过程。

个人之所以会用权力来影响别人,主要是这样做可以让他获得对方所能支配的某种社会资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同样的,对方之所以愿意接受个人的影响,也是因为他预期这样做能带给他某种报酬,或帮助他避开他所嫌恶的某种惩罚。

人情在中国文化中,有下列三种不同的含义:第一,人情是指个人遭遇到各种不同的生活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

《礼记》中有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非学而能。

”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一个通晓人情的人,就是具有“同情心”的人。

如果他能够了解,别人在生活上遭遇到各种不同情境时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进而喜其所喜、哀其所哀,甚至投其所好、避其所恶,这个人便是通情达理的人。

反过来说,如果他对别人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见人有喜,既不欣然于色;遇人有难,又不拔刀相助,这个人便是不通人情的人。

第二,人情是指人与人进行社会交易时,可以用来馈赠对方的一种资源。

在中国社会里,别人有喜事,我赠送礼物;别人有急难,我给予实质的帮助。

这时,我便是“做人情”给对方。

对方接受了我的礼物或帮助,便欠了我的人情。

此处所谓人情,指的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易的“资源”。

在各种资源中,人情的特殊性最高。

换言之,个人只和其关系网内的某些特定对象进行特殊的“人情交易”。

人情的具体性则居中。

换言之,作为社会交易资源的人情,不仅可能包含具体的金钱、财货或服务,而且还包含有抽象的情感。

人情与面子

人情与面子

浅谈人情和面子人情指的是感情关系来往,比如说今天你帮了我很大的忙,我欠你一个人情。

面子指的是体面,一个人的尊严或名声,比如说今天我被老板当着同事的面训斥了,我会感觉没面子。

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

而中国人重人情、重面子,人情高于一切,面子高于一切。

而受文化制约而成的这种社会机制,中国人可以对家庭以外的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权利,可以操弄自己在别人心目的形象,可以改变别人的态度和动机或者行为,使其顺从自己的意志,还可以闪避掉别人权利的影响。

①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套由文化制约而成的社会机制视为一种“权利游戏”来了解中国人的社会行为。

中国社会素有看重“人情面子”的传统,林语堂曾经说“面子、命运和人情是统治中国的三女神”。

为此,人情面子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人际交往中不可逾越的媒介。

人们在与熟人的正常交往时彼此送点小礼物给对方,这本是人之常情,于是,人情就可以用指称“人们在正常交往时送给对方、用以表达彼此情意的馈赠品”。

可见,用以指称“以物相馈赠或馈赠品”的人情,通常是在一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中所产生的一种副产品,即附加于馈赠品之上的一种情感性义务。

收礼方一旦接受了某人的馈赠品,也就同时欠下了对方一份人情。

尽管人们在与熟人的正常交往时彼此送点小礼物给对方本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将“人情”与“送礼”等同起来,在合乎人情的人际互动中,“送礼”并不是必要的,而是要根据“人之常情”来决定:若是合乎人之常情的礼,就可以送给对方;如果是违背人之常情的礼,就不可以送给对方。

在与熟人互动过程中,若礼物送得不当,如送得太重,或送得太频,不但会给对方造成莫大的人情压力,还容易让人产生你必有求于他或是在“贿赂”他的错觉。

礼物过重以及其他东西事物造成的人情,不管是故意还是无心,这些都会造成接受者的负担,“知恩图报”“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等心理会处使收受者给予给予者某些便利,也就是“后门”。

因此,“人情”本只是用来表示人的自然情感的一个术语,可是,由于种种机缘,人情随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人情成为用来调节中国人际关系的准则,由是,人情便有了伦理化、人际关系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人情也成为衡量一个中国人会不会做人的重要标尺,由是,人情又具有了社会文化规范的约束机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