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第七版第1章水分代谢8.10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吸水不需细胞提供能量,但水分 二、水分跨膜运输的原理 移动是需能的,那么能量从何而来? (一)自由能和水势 (二)渗透现象 渗透作用是物质依水势梯度而移动。 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
的现象。 (三)植物细胞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四)细胞的水势
(五)细胞间的水分移动
水势的单位:帕斯卡(Pa),兆帕(MPa)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水势与化学势一样是能量范畴的概念,是对水分能量
状况的热力学描述。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水分移动的趋势。
水分总是从高水势的地方流向低水势的地方。细胞水势越 低,其吸水力越强。 几种水溶液在25℃下的水势: 纯水—— 0MPa
荷格伦特(Hoagland)培养液—— -0.05MPa
(2)有助于矿质养分和有机物的吸收、运输。 (3)能降低叶片温度,防止灼伤。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内皮层
凯氏带
细胞途径 皮层 质外体运输 表皮
维管束鞘 木质部 韧皮部
图1-5 根部吸水的途径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二)根系吸水的动力 1.根压:植物根系的生理活动使根吸收水分并使之从根部上
升的压力。
伤流 力称为蒸腾拉力。
吐水
2.蒸腾拉力:由枝叶蒸腾失水而产生的一种传至根部的吸水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内聚力学说的争论焦点:
(1)水分上升是否有活细胞参与? 研究表明,杀死活细胞水分照样能运到叶片。 (2)气泡会破坏水柱的连续性? a. 气泡会被导管两端阻挡,不能通过, 而水分可通过侧壁纹孔通过; b. 夜间蒸腾减弱,木质部负压消失, 气泡会缩小或消失;
c. 水分上运不需要全部木质部起作用。
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四)细胞的水势
组成: 水势=溶质势+压力势+重力势+衬质势
Ψw = Ψs + Ψp + Ψg + Ψm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存在而使细胞水势降低的值(或潜力)。
(1)溶质势(solute potential):由于细胞中溶质颗粒的 在标准压力下,溶液的渗透势等于溶液的水势,因为溶 液的压力势为0MPa。溶液的渗透势决定于溶液中溶质的颗 粒数(分子或离子)总数。 溶质通过“稀释”水而降低水的自由能,即溶质和水混
第三节
二、根系吸水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根的吸水主要在根尖
(一)根系吸水的途径(三条途径) 共质体运输: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 细胞 途径
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
阻力大、速度慢,适宜短距离运输。
跨膜途径:指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两次经过质
膜还要通过液泡膜。
透势相平衡,是细胞不再吸水,最终细胞的水势与外界纯
水水势相等,但细胞液本身的水势永远是小于零的。 (3)重力势(gravity potential):是水分因重力下移与相 反力量相等时的力量,提高水势的值。
Ψg =ρwgh,10m高度对Ψw产生0.1MPa的增量(ρw为水的
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水相对参考状态时的高度,约 为0.01MPa/m。
Ⅳ
Ⅲ
Ⅰ
Ⅱ
小液流法测定测定的 是细胞原状(Ⅰ)的 水势;质壁分离法测 定的是出于初使质壁 分离状态时(Ⅲ)的 水势。
图1-4 植物细胞 的相对体积变化 与水势、渗透势、 压力势之间的关 系图解
不膨胀 完全膨胀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质膜 液泡
(五)细胞间水分的移动
液泡 液泡膜 细胞质 Ψs=-1.4MPa Ψp=+0.8MPa Ψw=-0.6MPa Ψs=-1.2MPa Ψp=+0.4MPa
4.水的密度:结冰后密度变小,利于水下动植物生存,但结冰体积变
大会使冻害细胞受到机械伤害。
5.水的内聚力、粘附力和表面张力
6.毛管作用:由内聚力、粘附力和表面张力共同形成,导管为毛细管
7.水的不可压缩性:维持细胞生长、叶运动、气孔开闭等。 8.水的高抗张强度:使水柱连续不断。
9.水的电特性:使水成为良好溶剂。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
1. 水是植物体温调节器:水具高的汽化热和比热。
2. 水对可见光的通透性:水对红光有微弱吸收,阳光可通
过无色表皮细胞进入叶肉叶绿体进行光合。短波蓝、绿 光可透过水层,使海水深处的含藻红素的红藻正常光合。 3. 水对植物生存环境的调节:水可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土 壤及土壤表面大气温度。早春寒潮降临时稻田灌水可保 温抗寒。
重力水-在重力作用下通过土壤颗粒间的孔隙下降的水分。
的。
土壤中 :毛细管水-存在于土壤颗粒间毛细管内的水分,植物吸收 的水分 束缚水-土壤颗粒或土壤胶体的亲水表面所吸附的水合层。
渗透势Ψs:一般为-0.02MPa,盐碱土的为-0.2MPa。
静水压Ψp:潮湿土壤的近于0,干燥土壤的可低于-3MPa。
土壤水势
细胞外 第二节
水分子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水孔蛋白
一、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
1. 跨膜脂双分子层的扩散:单个水分子通过膜脂双分子层 的间隙扩散入细胞内,速度较 慢。 双层膜 2. 跨膜水孔蛋白的扩散:许多水分子通过膜的水通道呈线 细胞质 形扩散,水分流速快。 水通道
图1-1 水分跨过细胞膜的途径
图1-1 水分跨过细胞膜的途径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4)衬质势(matric potential):细胞胶体物质对水吸
附而引起水势降低的值。 组成:Ψw=Ψs+Ψp+Ψg+Ψm
※ Ψg通常很小,可忽略不计。
※ 对于有液泡细胞,Ψm接近与0,可以忽略不计,即
有液泡细胞的Ψw = Ψp+Ψs 。 ※ 对于干种子, Ψs、Ψp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即干种 子的Ψw =Ψm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自由能和水势
自由能:系统中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
化学势: 1mol物质的自由能。 偏摩尔体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1mol水中加入 1mol某溶液后,该1mol水所占的有效体积。稀水溶液的摩 水的偏摩 1mol纯水 17.0ml 尔体积 18.09ml 尔体积和偏摩尔体积相差很小,实际常认为相同。 混合 74.40ml
第一篇
水分和矿质营养
第一章 水分生理
第一篇
第二章 矿质营养
土壤营养
第一章
水分生理:包括 水分的吸收、水 分在植物体内的 运输和水分的排 出等3个过程。
植物的水分生理
有收无收在于水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1.水的沸点和汽化热:高汽化热使植物通过蒸腾降温,避免伤害。 2.水的比热:高比热使植物在外界温度变化时自身温度变幅最小。 3.水的蒸汽压:气孔蒸腾的第一步蒸发成蒸汽。
质外体运输:指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
的移动,阻力小,速度快,可远距离运输。
表皮 液泡
皮层 液泡
内皮层 液泡
木质部 薄壁细胞 液泡
导管
质外体 途径 跨膜途 径 共质体 途径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液泡
图1-7 根部从外通过质外体、跨膜和共质体等途径吸水 至木质部的图解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一、植物的含水量(water content)
1.不同植物的含水量不同
2.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
3.同一器官的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不同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大,代谢旺盛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
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小,抗性强
细胞质呈凝胶——休眠种子 细胞质呈溶胶——多数情况下
低温使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表面的增加。
当然土壤温度过高对吸水也不利。
(4)土壤溶液浓度:影响根系环境的土壤水势。施肥过多引起“烧
苗”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二、水分向上运输 (一)水分在木质部运输的速度
一般为3-45cm/h 具环孔材 具散孔材 裸子植物 导管较大 导管较小 只有管胞 20-40cm/h 1-6cm/h 0.6cm/h
1mol纯乙醇 58.35ml
57.4ml
在20℃,1.013×105Pa下
乙醇的偏摩 尔体积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一)自由能和水势 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相对)化学势。 记作ψw. 但是,物质的化学势的绝对值是不易测定的,水的化学 势当然亦如此。我们常说的水的化学势实际上是体系中水 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下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那么,水势就 是体系水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差除以偏摩尔体积所得 的商,即: ψw= (μw-μ0w) vw = △μw vw = Pa 水势= 水的偏摩尔体积 水的化学势
第四节
蒸腾作用
水分从植物体散失到外界的方式:
1.以液体状态散失—吐水、伤流
2.以气体状态散失—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指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的表面(主要是 叶片),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
第四节
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部位和指标 (一)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1)植物水分吸收、运输的主要动力。
第一节
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1)水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细胞质含水70~90%,失
水使细胞质由溶胶变成凝胶,再失水则使胶体破 坏,细胞代谢紊乱或死亡。 (2)水是各种代谢的原料(或称反应物)。 (3)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运输的溶剂。 (4)水可以维持细胞的紧张度,使植物保持固有姿态。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水通道由水孔蛋白组成,水孔蛋白是膜整合蛋白。
水孔蛋白的活性受磷脂化和去磷脂化作用调节。
水孔蛋白主要调节细胞内水分快速流动,70-90%的水分流 动是通过水孔蛋白的。
图1-2 水孔蛋白跨膜结构模式
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植物细胞吸收水分有三种方式: 吸胀吸水:依靠亲水胶体的吸胀力而吸收水分的作用。 渗透吸水:植物通过渗透作用进行的一种吸水方式。 代谢吸水:利用呼吸放能使水分经膜进入细胞的过程。不 少试验证明,呼吸加强时,细胞吸水加强;减少氧气或用 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吸水相应减少。可见细胞吸水和代 谢过程有关。但这种吸水方式的机制还没有可靠的解释, 也没有直接证据,因此这种吸水方式是否存在意见也不统 一,即使存在其吸水所占比例也很小。 植物细胞没有形成液泡以前,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种 子胚细胞靠吸胀吸水;液泡形成后,主要靠渗透吸水;代 谢性吸水指依靠能量来吸水。 渗透吸水是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
(三)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 (1)土壤可用水分:土壤中可被植物吸收的水分,它与土粒粗细及
土壤胶体数量有关。
(2)土壤通气状况:通气不良首先影响根压,继而形成根无氧呼
吸,使根系中毒。
(3)土壤温度:低温使吸水减少,其原因是:①低温使水的粘性
增大、扩散降低;②低温使原生质粘性增大,水 分不易通过;③低温使呼吸减弱,影响根压;④
合增加了系统的无序性,因而降低了水的自由能,对于非
结合的物质的稀溶液,水势可以由范德霍夫方程估算: Ψw=-RTCs
第二节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体产生压力而引起细胞水势增加的值。
(2)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是细胞壁对原生质 当压力势足够大时,就能阻止外界水分进入细胞,水 分净转移停止。 这里正是由于细胞内正的压力势与负的渗
水势高低比较? 地上与地下器官 营养与生殖器官
离叶片主脉远近
外界环境与细胞
Ψw=-0.8MPa
第三节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轴向传输:经木质部导管上运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传输途径: 径向传输:根系吸水 一、土壤中的水分
固相——矿物质、有机质等
土壤构成: 液相——水分(实际是溶液)
气相——土壤中的各种气体
(二)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 1.根压:0.2MPa,春季叶片未展开时,是主要吸水动力。
2.蒸腾拉力:水分上升的主要动力。
第三节
2. 蒸腾拉力:
根系吸水和水分向上运输
内聚力学说(cohesion theory):亦 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即蒸腾拉 力把水柱向上拉,同时水柱本身重力又 使其下降,这样水柱便产生了张力(0.5~-3MPa),而水分子的内聚力 (相同分子间相互吸引的力量)很大 (-20MPa),水分子具有较大内聚力 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 来解释水分上运原因的学说。
海水—— -2.69MPa
第二节
(二)渗透现象 蔗糖 溶液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漏斗内液 跨膜的水分子净移动 蔗糖 蔗糖 溶液
面升高
水 半透膜 图1-3 渗透现象
第二节
(三)植物细胞可以 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1. 细胞液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2. 原生质体(质膜、
细胞质、液泡膜) 3. 环境溶液 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 复原现象可证明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