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吸附分离
第06章_吸附法净化气态污染物

<1.9
(2)硅胶
硅胶的分子式通常用SiO2·nH2O表示。由H2 SiO3溶液经 过缩合、除盐、脱水等处理制得。比表面积达800 m2/g。 工业用的硅胶有球型、无定形、加工成型和粉末状四种。 硅胶是亲水性的极性吸附剂,对不饱和烃、甲醇、水分等 有明显的选择性。主要用于气体和液体的干燥、溶液的脱 水。
活性氧化铝主要用于气体的干燥和液体的脱水,如汽油、 煤油、芳烃等化工产品的脱水;空气、氦、氢气、氯气、 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等气体的干燥。
(4)分子筛
沸石分子筛也称为沸石,是硅铝酸金属盐的晶体, 它是一种强极性的吸附剂,对极性分子,特别是 对水有很大的亲和能力,一般比表面积可达750 m2/g,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常用于石油馏分的分 离、各种气体和液体的干燥等场合,如从混合二 甲苯中分离出对二甲苯,从空气中分离氧。
氧化铝 10X分子筛
树脂
活性炭
活性炭纤维
2)分类
吸附剂可分为两大类:天然(如硅藻土、白土、天 然沸石等);人工(主要有活性炭、活性氧化铝、 硅胶、合成沸石分子筛、有机树脂吸附剂等)。
(1)活性炭
活性炭是最常用的非极性吸附剂。为疏水性和亲有 机物的吸附剂,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活性炭的主 体是炭,表面上的官能团较少,极性较弱,对烃类 及衍生物的吸附能力强。
(3)通过微孔的扩散。利用气体在多孔固体中扩散速率的 差别可以将混合物分离。
(4)微孔中的凝聚。多数情况下毛细管上的可凝气体会在 小于其正常蒸气压的压力下在毛细管中凝聚。因此多孔固体 周围的可凝缩气体会在与其孔径对应的压力下在微孔中凝聚。
2)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分子间的化学键作用所引 起的吸附,也称为“活性吸附”。
化学稳定性好,抗酸耐碱,热稳性高,再生容易。 用于回收气体中的有机气体,脱除废水中的有机物, 脱除水溶液中的色素。
吸附分离

9.2 吸附分离基本要求:1、掌握的内容:物理吸附、化学吸附概念,吸附剂的特性,吸附平衡的概念,气相单分子层物理吸附等温线。
2、熟悉的内容:吸附剂的分类,吸附过程与吸附过程速率控制。
3、了解的内容:气相双组分吸附等温线,液相中的吸附平衡,各种吸附操作及强化吸附过程的途径。
9.2.1概述吸附:当流体与多孔固体接触时, 流体中某一组分或多个组分在固体表面处产生积蓄, 此现象称为吸附。
吸附物、吸附剂:在固体表面积蓄的组分称为吸附物或吸附质(adsorbate),多孔固体称为吸附剂(adsorbent)。
吸附操作:利用某些多孔固体有选择地吸附流体中的一个或几个组分,从而使混合物分离的方法称为吸附操作,它是分离和纯净气体和液体混合物的重要单元操作之一。
实际上,人们很早就发现并利用了吸附现象,如生活中用木炭脱湿和除臭等。
随着新型吸附剂的开发及吸附分离工艺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吸附分离过程显示出节能、产品纯度高、可除去痕量物质、操作温度低等突出特点,使这一过程在化工、医药、食品、轻工、环保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1)气体或液体的脱水及深度干燥,如将乙烯气体中的水分脱到痕量,再聚合。
(2)气体或溶液的脱臭、脱色及溶剂蒸气的回收,如在喷漆工业中,常有大量的有机溶剂逸出,采用活性炭处理排放的气体,既减少环境的污染,又可回收有价值的溶剂。
(3)气体中痕量物质的吸附分离,如纯氮、纯氧的制取。
(4)分离某些精馏难以分离的物系,如烷烃、烯烃、芳香烃馏分的分离。
(5)废气和废水的处理,如从高炉废气中回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从炼厂废水中脱除酚等有害物质。
吸附的分类物理吸附:也称为范德华吸附,它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以分子间作用力为主的吸附。
化学吸附:是吸附质和吸附剂以分子间的化学键为主的吸附。
9.2.2吸附剂及其特性1.吸附剂吸附分离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吸附剂的性能,工业吸附要求吸附剂满足以下要求:(1)具有较大的内表面吸附容量大;(2)选择性高吸附剂对不同的吸附质具有不同的吸附能力,其差异愈显著,分离效果愈好;(3)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抗磨损;(4)有良好的物理及化学稳定性耐热冲击,耐腐蚀;(5)容易再生;(6)易得,价廉。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氧化铝(Aluminum oxide)
适用于亲脂成分的分离 1、碱性氧化铝: 2、中性氧化铝: 3、酸性氧化铝:
氧化铝吸附层析纯化维生素B12
影响因素: ✓ Al2O3的颗粒度要均匀,流速控制要很慢; ✓ 温度宜在20℃以下层析,洗脱在室温中进行; ✓ 利用B12在丙酮中不溶的特性,在冰冻条件下结晶3
小,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第一节 吸附的基本原理
一 吸附作用 ❖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
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adsorption)
❖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微粒称为 吸附剂(adsorbent)
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的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 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水洗蒸馏将致 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孔隙,其孔 径可达100nm,故称“大孔”。
特点
❖选择性好、解吸容易、理化性质稳定、机 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其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照需 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合成条件而改变, 因此可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物(adsorbate)
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特点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化学键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热
较大,接近反应热
选择性
几乎没有
有选择性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慢,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单分子
二 影响吸附的因素
1 吸附剂 ❖ 吸附容量:比表面积、种类、活化状况 ❖ 吸附速度:颗粒度、孔径 ❖ 机械强度
第六章 吸附分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1. 离子交换吸附特点
1) 吸附剂其它性质不变,对相反离子的吸附是动态 平衡过程。 2)吸附强弱与吸附剂表面的电荷密度有关。 3)吸附强弱取决于被吸附离子的电荷数与离子的水 化半径大小。离子带电荷越多,在吸附剂表面的吸 附力越强;电荷相同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 附。 4)吸附有电性选择性,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产生吸附原因---吸附作用力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固液相多种相互作用力
离疏亲 子水和 交作吸 换用附 吸吸 附附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3. 吸附剂(adsorbent)
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作用是由固体的表面力所引 起。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是 吸附作用的主体。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吸引力
合力
5)作用力与分子间距关系 分子间距离大时,范德华力
较弱。分子间距离小,范德
吸引力
华力增大,有利于分子间吸
附。当距离过小时,产生推
距离
0
A
推斥力
B 斥力。 最佳距离为吸附分子中心间
的距离比一个分子半径稍大
一点OA, 吸附物分子处于
最稳定状态。
推斥力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吸附分离概述 二、吸附的理论基础 三、离子交换吸附 四、生物分子的吸附类型 五、吸附分离工艺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 吸附分离概述
1. 吸附(adsorption) 吸附是相转移过程,溶质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固相
发生在表面----吸附?? 发生在全相----吸收??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专属吸附 (special sorption):指在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作用 外,尚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化力或氢键作用。该作用不但可以 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还可以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 面上。
Q = Q0·C /(A+C) 1/Q = 1/Q0 + (A/ Q0)(1/C) Q0——单位表面上达到饱和时间的最大吸附量; A——常数,表示达到1/2 Q0时的平衡浓度。
G
G
lgG
H型
c
G
F型 c
lgK
F型
lgc
1/G
G0/2
当溶0质A浓度甚L型低时,c可能在初始阶段呈现 HL型型,当浓1/c度较高 时,可能表现为 F 型,但统一起来仍属于 L 型的不同区段。
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1)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4
第一节 吸附法基本概念
一、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 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adsorption),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 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adsorbent),而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物(adsorbate)。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一)吸附剂 吸附容量:比表面积、种类、活化状况 吸附速度:颗粒度、孔径 机械强度
15
(二)吸附物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吸附 溶解度:较小易吸附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物 同系物吸附量变化有规律 氢键
第六章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共113张PPT)

功能基团上吸附的可交换的离子
图6—1 聚苯乙烯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示意图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章 吸附别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基团是—SO3-H+, 它可解离出H+,而H+可与周围的外来离子互相交换。 功能基团是固定在网络骨架上的,不能自由移动。由 它解离出的离子却能自由移动,并与周围的其他离子 互相交换。这种能自由移动的离子称为可交换离子。
〔1〕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 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绝大多数为聚苯乙烯系骨 架,通常采用悬浮聚合法合成树脂,然后磺化接上交 换基团。
由上述反响获得的球状共聚物称为“白球〞。将白 球洗净枯燥后,即可进行连接交换基团的磺化反响。
第六章 吸附别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将枯燥的白球用二氯乙烷或四氯乙烷、甲苯等有 机溶剂溶胀,然后用浓硫酸或氯磺酸等磺化。通常称
2 大孔型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介质的高压,又具有离子交换功能。
〔1〕按交换基团的性质分类
按交换基团性质的不同,可将离子交换树 脂分为
第六章 吸附别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阳离子交换树脂可进一步分为强酸型、中酸型和 弱酸型三种。如R—SO3H为强酸型,R—PO(OH)2为
中酸型,R—COOH为弱酸型。习惯上,一般将中酸 型和弱酸型统称为弱酸型。
通常按其化学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1〕非极性吸附树脂
指树脂中电荷分布均匀,在分子水平上不存在正
负电荷相对集中的极性基团的树脂。代表性产品为由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吸附树脂。
第六章 吸附别离功能高分子材料
〔2〕中极性吸附树脂
这类树脂的分子结构中存在酯基等极性基团,树
脂具有一定的极性。
08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缺点:
(1)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和吸附条件不稳定。 (3)不能连续操作,劳动强度大 (4)碳粉等吸附剂有粉尘污染
5
第一节 吸附法基本概念和吸附原理 第二节 常用吸附剂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第一节 吸附法基本概念和吸附原理
一、吸附基本概念:
在等吸附容量情况下,表示温度和压力的关系曲线称为 吸附等容线。
应用最广的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
如果不考虑溶剂的吸附,当固体吸附剂与溶液 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m应与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和温度有关。 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只和浓度有关, m=f (c),这个函数关系称为吸附等温线。 吸附等温线表示平衡吸附量,可用来推断吸附 剂结构、吸附热和其他理化特性。
常用吸附剂
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 无机吸附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磷酸钙 有机吸附剂:活性炭、淀粉、纤维素、大孔吸附树脂等
一、活性炭(activated carbon )
一种被广泛应用的优良的吸附剂。 是吸附能力很强的非极性吸附剂 对色素、细菌和热原等杂质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一般用木屑、兽骨、兽血或煤屑等为原料高温
2
典型的吸附过程包括四个步骤:
待分离料液与吸附剂混合、吸附质被吸附到吸附 剂表面、料液流出、吸附质解吸回收等四个过程。
料液与吸附剂 混合
Step1
吸附质被吸附 在吸附剂表面
Step2
料液流出 Step3
吸附质解吸附 吸附剂再生
Step4
4
优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
活性炭酸性 中性吸附 碱性洗脱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II型 和 IV型 等温线
nad
II
B p/p0
IV
B p/p0
多层吸附 (从点 B开始) 对无孔材料比较适用
在低压下类似于 II 型 在高压下发生孔内冷凝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nad
III型 和 V型 等温线
nad
III p/p0
V p/p0
吸附质之间具有强相互 作用, 比如当水分子吸附 到疏水性活性炭上时
(2) Langmuir-Freundlich方程的扩展式
Langmuir方程扩展式和Langmuir-Freundlich方程 的扩展式缺乏热力学一致性,故理论依据不充分, 只具有半经验性质,但应用起来比较简便。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吸附过程的传质
一、 吸附机理
吸附质在吸附剂的多孔表面上的吸附过程分四步:
第六章 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主要内容及要求:
1.学习并掌握吸附的基本原理、吸附平衡、吸 附动力学、吸附过程及设备。
2.结晶过程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吸附、结 晶设备及流程。
3.了解膜分离的基本原理、过程分类、膜和膜 组件的类型以及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第6章气固、液固传质分离过程
6.1 吸附分离过程 6.1.1 吸附过程基础 6.1.2 吸附分离过程与技术
(3)物理吸附的吸附质分子可通过降低压力的方法 解吸,而化学吸附的吸附质分子的解吸要困难得多, 往往是不可逆的;
(4)物理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 层吸附,而化学吸附通常只是单分子层吸附,某些情 况下,化学吸附单分子层上还可能发生物理吸附;
(5)物理吸附瞬时发生,而化学吸附一般需要达到 一定的活化能后才发生。
吸附平衡关系通常用等温下吸附剂上吸 附质的含量与流体相中吸附质的浓度或分压 间的关系表示(吸附等温线)。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

能吸附非极性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
24
CoQ10制备
•
25
洗脱剂的选择
• 极性溶质: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就大; • 非极性溶质: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就大。
• 常用洗脱剂排序(极性增大): 石油醚<甲苯< 乙醚<氯仿<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乙酸
26
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
• 洗脱剂从极性低的开始逐渐增加极性。
洗 脱 液 — — — — → 粗 制 品 — — — — — — → 溶 解 液 — — — — → 结 晶 (放 线 酮 9 0 % ) 用醋酸丁酯溶解 活性炭
28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大网格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 (大孔网状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 ) 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的致孔剂,待网格 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 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 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 100nm,故称“大孔”。 吸附能力不同 分子量大小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1
•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 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 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 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 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 方法。
2
3
优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 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1)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影响因素: • (1) Al2O3的颗粒度要均匀,流速控制要很慢; • (2) 温度宜在20℃以下层析,洗脱在室温中进行; • (3) 利用B12在丙酮中不溶的特性,在冰冻条件 下结晶3天,结晶析出。
第六章-吸附分离PPT课件

阴离子交换剂
19
•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一种含三甲胺基称为强碱I型,另一种含二甲
基-β-羟基-乙基胺基团,称为II型。对使用的pH 范围没有限制。
•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功能团可以是伯胺基-NH2、仲胺基=NH、叔
胺基≡N和吡啶等。其交换能力随pH变化而变化, pH越低,交换能力越大。与OH离子结合能力较 强,易再生成羟型,耗碱量少。
20
• 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离 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量(毫摩 尔数),是表征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21
• 吸附剂的制备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用,对其 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种惰性成分,不参与反应,但能与 单体互溶,当用悬浮聚合合成时,它还必需不溶于水或微 溶于水。这种惰性组分可以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 是能溶胀或不能溶胀聚合物的溶剂,其中以不能溶胀聚合 物的溶剂效果最好,用的也较普遍,称为致孔剂。在聚合 过程中,在聚合的液滴内,逐渐形成无数的凝胶微粒,四 周为惰性组分所包围。聚合结束后,利用溶剂萃取或水蒸 气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因而留下了孔隙,形成大网格 结构。一般大网格吸附剂的颗粒直径为0.5mm~数mm左右。
q=f(c ,T ) 一般吸附在恒温下进行,q只是c的函数,q与 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24
• Henry型吸附平衡
可以把离子交换树脂看作固体的酸或碱。
15
• 阴离子交换剂anion exchanger:可交换阴离子, 活性基团为碱性。如有机胺。
• 阳离子交换剂cation exc基。
功能团的电离程度决定了树脂的酸性或碱性 的强弱。根据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pH范围不同, 分为强酸性阳离子、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强碱 性阴离子、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第六章-吸附分离PPT课件

36
• 从离子交换介质上洗脱
• 阶段洗脱法 分段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洗脱下来。
洗 脱 剂 浓 度
操作时间
37
• 梯度洗脱法 连续改变洗脱液中的pH或盐浓度,使吸附在
柱上的各组分被洗脱下来。通常采用一种低浓度 的盐溶液为起始溶液,另一种高浓度的盐溶液做 为最终溶液。两者通过一混合器混合。优于阶段 法。
20
• 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离 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量(毫摩 尔数),是表征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21
• 吸附剂的制备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用,对其 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种惰性成分,不参与反应,但能与 单体互溶,当用悬浮聚合合成时,它还必需不溶于水或微 溶于水。这种惰性组分可以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 是能溶胀或不能溶胀聚合物的溶剂,其中以不能溶胀聚合 物的溶剂效果最好,用的也较普遍,称为致孔剂。在聚合 过程中,在聚合的液滴内,逐渐形成无数的凝胶微粒,四 周为惰性组分所包围。聚合结束后,利用溶剂萃取或水蒸 气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因而留下了孔隙,形成大网格 结构。一般大网格吸附剂的颗粒直径为0.5mm~数mm左右。
45
•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 移动床(moving bed) 希望能象气体吸收操作的液相那样,吸附操
作中的固相可以连续输入和排出吸附塔,与料液 形成逆流接触流动,则可实现连续稳态的吸附操 作。
46
47
• 模拟移动床
由于固相吸附剂移动不便且易造成堵塞。可 固定吸附剂,而移动切换液相(包括料液和洗脱 液)的入口和出口位置,如同移动固相一样,产 生与移动床相同的效果。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吸附分离技术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工领域
用于分离和纯化各种气体和液 体混合物,如天然气、石油、
化学原料等。
环保领域
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废气,去 除其中的有害物质,实现环保
治理。
能源领域
用于燃料油品脱硫、脱氮等处 理,提高油品质量和环保性能
。
医药领域
用于药物提取、分离和纯化, 以及生物制品的分离和纯化。
THANKS
感谢观看
实现高纯度产品的制备。
选择性
吸附剂可以选择性地吸附目标 组分,从而实现复杂混合物的 高选择性分离。
操作简便
吸附分离技术操作简单,易于 实现自动化控制,降低了生产 成本。
应用广泛
吸附分离技术适用于多种混合 物的分离和纯化,尤其在气体 、液体和固体的分离中具有广
泛应用。
缺点
再生困难
对于某些吸附剂,其再生比 较困难,导致吸附剂的利用 率降低。
《吸附分离技术》课件
•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 吸附剂的种类与特性 • 吸附分离技术流程 • 吸附分离技术的优缺点 • 吸附分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
01
吸附分离技术概述
吸附分离技术的定义
吸附分离技术是指利用固体吸附剂的吸附作用,将混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分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 技术。
吸附分离技术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通过吸附剂与混合物中不同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来实现组分的分 离。
控制吸附温度、压力、流速等条件,确保吸附效果最 佳。
吸附机理
了解吸附剂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如物 理吸附、化学吸附等。
解吸过程
解吸剂选择
选择能够将被吸附物质从吸附剂上解吸下来的溶剂或气体。
制药分离工程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69张)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一节 吸附分离原理及分类
四、吸附结合作用类型
1.物理吸附 2.化学吸附
3.交换吸附 (1)定义 ——表面带极性分子或带电粒子的吸附剂,吸附相反电荷的离子
(2)吸附结合作用力 ——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表面带阴离子如磺酸基,则吸附结合带正电性的吸附质如氨类 ——表面带阳离子如氨基,则吸附结合带负电性的吸附质如羧酸类
化学吸附分离跟物理吸附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和结合牢固性。此说法 对吗?
A 对的 B 不对 C 不好说
提交
单选题 1分
此题未设置答案,请点击右侧设置按钮
已知胆红素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有人将乙烯多胺接枝到载体上用来 吸附胆红素,请问所使用的主要 原理是?
A 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1. 常用吸附剂 (5)人工合成大分子高聚物类
——种类繁多,可定向设计合成制备 ——可具有特定的选择性,是开发 新型高效选择性吸附剂的 重要领域和方向 ——但制备可能复杂、成本高 ——常见的如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微球
——常用于抗生素、维生素等的 浓缩分离
多选题 1分
此题未设置答案,请点击右侧设置按钮
机制
分类 物理吸附类(如大孔树脂,氢键、极性相吸)
亲和吸附类(综合化学/物理吸附,再加上空间协 同效应,如抗原-抗体结合类)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二节 吸附剂及其特性
二、吸附剂主要性能参数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二节 吸附剂及其特性
二、吸附剂主要性能参数
1.颗粒尺寸及尺寸分布 ——吸附剂颗粒尺寸易小不宜大(纳米到毫米范围内)以增大 吸附接触面积,可增大吸附容量
(3)特点 ——吸附选择性较物理吸附的高 ——吸附结合不牢固,可逆化,易脱落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五、氢氧化铝凝胶 将氨水或碱液加入铝盐形成的无定形凝胶,其结构和表面状态与生成后放置时间
有关,吸附能力和陈化程度有关。
六、氧化铝 特别适用于亲脂成分的分离 1、碱性氧化铝:氢氧化铝高温脱水,适用于对碱稳定的中性、碱性物质分离
2、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加水煮沸 10min,反复处理至水提取液 pH7.5,活化后 使用。 3、酸性氧化铝:氧化铝加水,加 2mol/L 盐酸呈刚果红酸性反应,热水洗至刚果红 弱紫色,过滤,加热活化。
1.06 1.081 I.058
1.251 1.259 1.268 1.209 1.169 1.437
比表面积 空隙度系指吸附剂中空隙所占的体积百分率。 孔容度指每 1g 吸附剂所含的空隙体积。 骨架密度系指吸附剂骨架的密度,即每 1ml 骨架(不包括空隙)的重量(g) 。 湿真密度系指空隙充满水时的密度,在实际使用时湿真密度不能小于 1,否则树脂 就要上浮。
一般形成氢键越多,吸附力越大。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大网格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于 1957 年首 次合成成功,它和大孔网状离子交换树脂具有相同的大网格骨架。在合成树脂时, 加入一种惰性组分,它不参与聚合反应,但能和单体互溶,称为致孔剂。待网络骨 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水洗蒸馏的方法将致孔剂去掉,就留下 了不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永久孔隙,其孔径远大于 2~4nm,可达到 100nm 甚至 1000nm 以上,故称“大孔”。与大孔网状离子交换树脂相比,它不含离子交换树脂的功能团, 仅保留了多孔的骨架,其性质与活性炭、硅胶等吸附剂相似,称为大孔网状聚合物 吸附剂。 特点:
解吸 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所用解吸溶剂要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 胀,减弱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吸附力。另一要求为所选用的溶剂应容易溶解吸附物。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如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则常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生物制药工艺学习题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A.水B.高盐C.低pHD. 高pH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水D.溶剂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三氯甲烷D.溶剂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白陶土B.活性炭C.淀粉D.纤维素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水B.甲醇C.乙醇D.三氯甲烷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四、问答题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第六章吸附分离法(答案)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活性炭、淀粉、大孔吸附树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白陶土、氧化铝、硅胶、硅藻土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硅胶和白陶土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100nm,故称“大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阴离子交换剂anion exchanger:可交换阴离子, 活性基团为碱性。如有机胺。 • 阳离子交换剂cation exchanger:可交换阳离子, 活性基团为酸性。如羧基和磺酸基。 功能团的电离程度决定了树脂的酸性或碱性 的强弱。根据具有离子交换能力的pH范围不同, 分为强酸性阳离子、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强碱 性阴离子、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 Simultaneous Clarification and Purification
Packed Bed (Fixed)
Fluidized Bed
Expanded Bed (Stable)
• 膨胀床
吸附剂床层比固定化床孔隙率高,允许菌体 细胞或细胞碎片自由通过。可直接处理菌体发酵 液或细胞匀浆液,回收其中的目标产物,从而可 节省离心或过滤等预处理过程,提高目标产物收 率,降低分离纯化成本。 吸附剂粒子基本悬浮于固定位置,液体的流 动与固定床相似,接近平推流,吸附效率高。 要求吸附剂有一定粒径和/或密度分布,可形 成稳定膨胀床。多糖包埋石英晶体、玻璃微球, 磁性粒子等。
• 马王堆中有木炭,可能 用于吸湿和防腐? ...
• 冰箱中除臭,活性炭。 • 工业应用,产品分离、脱色。
吸附种类: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 • 物理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间力(范德华力) 产生吸附作用。可逆,吸附的同时,被吸附的分 子由于热运动会离开固体表面,称为解吸。由于 分子力的普遍存在,一种吸附剂可吸附多种物质, 没有严格的选择性。但由于吸附物性质不同,吸 附量有差别。
• 脱附(desorption) 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可通过调节pH或提 高离子强度的方法洗脱。化学吸附需要采 用能破坏化学键合的化学试剂进行脱附。
6.1 吸附分离介质
• 按吸附剂的孔道结构区分
• 吸附剂
• 活性炭,硅胶,氧化铝,硅藻土,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
• 活性炭是一种吸附能力很强的非极性吸附剂,其吸附作用 在水溶液中最强,在有机溶剂中较弱,吸附能力的顺序如 下: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可在水中吸附 溶质,用有机溶剂洗脱。能吸附一些色素、有味物质、酸、 碱、盐和热原等,能改善溶液的澄清度。活性炭是一种强 吸附剂,对气体的吸附力和吸附量都很大,气体分子占据 了活性炭的表面,会造成活性炭“中毒”,使其活力降低, 因此使用前可加热烘干,以除去大部分气体。活性炭在酸 性溶液中吸附能力大。
吸附柱内轴向溶质浓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和对应的穿透曲线
• 一般操作步骤
– – – – 吸附 adsorption 洗涤 wash 洗脱 elution 再生 regeneration (可能和洗脱同步进行, NaCl,NaOH,HCl等)。
• 洗脱
从大孔吸附剂解吸常用方法:
– 以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最常用。该溶剂应 易溶解吸附物质。 –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如酚用氢氧化钠解吸, 生成酚钠,亲水性较强,因而吸附较差。 –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 在高浓度盐溶液中吸附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 吸下来。 – 对于易挥发溶质可用热水或蒸汽解吸。
阳离子交换剂
•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剂 一般以磺酸基-SO3H作为活性基团,其电离 程度不随外界溶液的pH而变化,所以使用时pH 一般没有限制。
• 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 可以以羧基-COOH、酚羟基-OH为活性基团。 电离程度小,其交换性能和溶液的pH有很大关系。 在酸性溶液中,这类树脂几乎不能发生交换反应, 交换能力随溶液的pH增加而提高。和氢离子结合 能力很强,故再生成氢型较容易,耗酸量少。
这时,应停止进料吸附操作,顺次转入杂质 清洗(contaminant washing),吸附溶质洗脱 (product elution)和吸附剂再生(regeneration) 操作。
1.0
t5
c/c0 t=0 t1
1.0
t2
t3
t4
c/c0
入口
出口
t1
t2
t3 t4 t5 穿透曲线
时间
柱内液相溶质浓度分布
• 化学吸附
由于吸附剂和吸附物之间的电子转移,发生化 学反应而产生的,属于库仑力范围。化学吸附的 选择性较强,即一种吸附剂只对某种或几种特定 物质有吸附作用。吸附后较稳定,不易解吸。化 学吸附与吸附剂的表面化学性质以及吸附物的化 学性质直接相关。
•
离子交换(ion exchange)
吸附剂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或离子所组成,则 它会吸引溶液中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同时在吸 附剂和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电荷转移),即 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量的离子 于溶液中,离子的电荷是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
• Henry型吸附平衡
q与c之间呈线性函数关系 q = mc m为分配系数 (6.3)
这个关系式一般在低浓度范围内成立。当溶 质浓度较高时,吸附平衡常呈非线性,该式不再 成立。
• Freundlich经验方程
是一种常用的描述非线性吸附平衡的方程式。
q kc
(6.5)
式中,k和β为常数,一般0.1<β<1。
• 流化床
与膨胀床一样,流化床的主要优点是压降小, 可处理高黏度或含固体微粒的粗料液。操作方式 同膨胀床。但不需特殊的吸附剂,设备结构也比 膨胀床简单,操作简便。 缺点是床内固相和液相的返混剧烈,吸附剂 的利用效率远低于固定床和膨胀床。常循环料液 以提高吸附效率。
• 6.7 移动床和模拟移动床吸附
/fwpt/content.asp?id=2
• 6.2 吸附平衡理论
吸附是一种平衡分离方法,即根据不同溶质 在液固两相间分配平衡的差别实现分离。 当溶质在液固两相间达到吸附平衡时,吸附 剂上的平衡吸附溶质浓度q是液相游离溶质浓度c 和温度T的函数,即 q=f(c ,T ) 一般吸附在恒温下进行,q只是c的函数,q与 c的关系曲线称为吸附等温线(adsorption isotherm)。
孔径和比表面积是评价吸附剂性能的重要参 数。一般来说,孔径越大,比表面积越小。比表 面积直接影响溶质的吸附容量,而适当的孔径有 利于溶质在空隙中的扩散,提高吸附容量和操作 速度。
• 离子交换剂(ion exchanger)
也称离子交换树脂。
由三部分组成:不溶性的三维空间网状结构 构成的树脂骨架;与骨架相连的功能基团;与功 能基团所带电荷相反的可移动的离子。 可以把离子交换树脂看作固体的酸或碱。
洗 脱 剂 浓 度 操作时间
• 实验室步骤
– 选择一系列树脂 – 摇瓶静态实验,通过吸附容量测定,选定某几个型号 树脂 – 装柱,动态实验,吸附曲线 – 设计装置、放大实验
• 6.5 固定床吸附过程理论
• 6.6 膨胀床吸附
膨胀床( expanded bed )是液固相返混程度较低 的液固流化床(liquid-solid fluidized bed)。 同时兼顾了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优点,又克服了两 者的一些缺陷。
• 离子交换容量: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的离 子交换剂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量(毫摩 尔数),是表征离子交换能力的主要参数。
• 吸附剂的制备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用,对其 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聚合过程中加入一种惰性成分,不参与反应,但能与 单体互溶,当用悬浮聚合合成时,它还必需不溶于水或微 溶于水。这种惰性组分可以是线性高分子聚合物,也可以 是能溶胀或不能溶胀聚合物的溶剂,其中以不能溶胀聚合 物的溶剂效果最好,用的也较普遍,称为致孔剂。在聚合 过程中,在聚合的液滴内,逐渐形成无数的凝胶微粒,四 周为惰性组分所包围。聚合结束后,利用溶剂萃取或水蒸 气蒸馏的方式将溶剂去除,因而留下了孔隙,形成大网格 结构。一般大网格吸附剂的颗粒直径为0.5mm~数mm左右。
与活性炭等经典吸附剂相比,大网格聚合物 吸附剂具有选择性好,解吸容易,机械强度好, 可反复使用和流体阻力较小等优点。其孔隙小、 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照需要,选择不同原料和合 成条件而改变,因此可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化合 物。发展较快,应用较广。
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最为常 用,对其侧链进行改造也可成为离子交换介质。
• 对介质的要求:
有一定密度,能够呈稳定的流化状态; 介质与料液中固形颗粒间有明显差异; 有良好孔道结构,不易被污染; 应具有活性基团,可以进行修饰提高目标产物 的吸附容量; 5. 有较好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使用寿命长; 6. 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在较高流速下,可以保持 较高的吸附量。 1. 2. 3. 4.
阴离子交换剂
• 强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一种含三甲胺基称为强碱I型,另一种含二甲 基-β-羟基-乙基胺基团,称为II型。对使用的pH 范围没有限制。
• 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功能团可以是伯胺基-NH2、仲胺基=NH、叔 胺基≡N和吡啶等。其交换能力随pH变化而变化, pH越低,交换能力越大。与OH离子结合能力较 强,易再生成羟型,耗碱量少。
(6.6b)
Kb 1 Kd
(6.6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
Kd为吸附平衡的解离常数;Kb为结合常数。
• 矩形吸附等温线
当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作用非常强烈时,
q kc
q
β< 0.1
Kd非常小
qmc Kd c
此时液相溶质浓度对吸附浓度的影响很小, 接近不可逆吸附,吸附等温线为矩形 (rectangular isotherm,q=常数)。
分析仪
料液
液泵
• 穿透曲线(breakthrough curve)
吸附过程中吸附柱出口溶质浓度的变化曲线 称为穿透曲线。 一般将出口浓度达到入口浓度5~10%的时间 称为穿透时间。
1.0
c/c0
0.05
穿透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