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启学】2018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生物试题Word版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理综高考压轴冲刺卷一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1.下列与生物膜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是对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肽链合成所需的酶常附着在生物膜上
C.有氧呼吸中[H]和02的结合在生物膜上进行
D.细菌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需要生物膜系
统参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解答这类试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定义的含义,必须是在细胞内的膜结构;二是明确生物膜系统在成分上、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特别是用一些具体的实例进行解读,例如用分泌蛋白的实例解读生物膜之间存在的间接联系。
【详解】生物膜指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的统称,而不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A 错误;肽链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而核糖体无膜结构,因此肽链合成所需的酶没有附着在生物膜上,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氧呼吸屮[H]和02的结合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C正确;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有细胞膜,没有生物膜系统,因此其合成和分泌的胞外酶不需要生物膜系统参与,D错课。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膜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生物膜系统的概念,掌握在生物膜上进行的一些化学反应。
2.2.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鲁宾和卡门采取了同位素示踪法证合作用释放氧气的来源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使小鼠死亡
C.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答案】B
【解析】
【分析】
科学的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种1、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类比推理法:类比推理指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屈性上相同,推断出它们在另外的属性上(这一属性己为类比的一个对象所具有,另一个类比的对象那里尚未发现)也相同的一种推理。萨顿的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运用了类比推理法。3、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4、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运行和变化的规律,例如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详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釆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A正确;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屮提取的D¥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 型细菌,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B错误;孟德尔用豌豆为实验材料, 应用假说-演绎法,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C正确;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M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科学史中的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识记教材中的实验,包括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3.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一个突触小泡中只有一个乙酰胆碱分子
B.兴奋每传递-次都会导致突触前膜的面积减小
C.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局部电流完成的
D.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
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的,突触小体含有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每一个突触小泡内有许多乙酰胆碱分子,A错误;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后突触小泡膜与突触前膜融合,使突触前膜血积增大,B错误;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C错误;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突触的结构以及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4.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说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B.顶端优势是由于侧芽部位生长素过多引起的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D.苹果树开花后,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疏花疏果,也能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而受到抑制;同一植株屮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其次是芽,最不敏感的是茎。
【详解】A.根的向地性是由于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从而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现象,A正确;
B.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生长,B正确;
C.同一种植物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低于幼根,C错误;
D.生长素可防止落花落果,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意在考查学生对生长素作用两重性,顶端优势的理解,需要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和判断。
5.5.科技人员对某风景区内的植物进行丰富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样地海拔土壤含光照(%) 物种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