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一期)关键技术及应用-王道席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项目喜获大禹工程奖

黄委机 关有关 部 门 、委 属相 关单 位负 责
同志参 加座 谈会 。
水环 境治 理 、水生态 修 复和涉河 湖 执法监 管
黄河 水 量 调 度 管 理 系统 建设 项 目喜 获 大 禹工 程 奖
黄 河 水 量 调 度 管 理 系 统 建 设 项 目荣 获 2 0 1 5—2 0 1 6年 度 中 国水 利工 程 优质 ( 大 禹)
作 。黄 河 防总 办公 室坚 持 2 4小 时值 班 ,加
石 嘴 山河段 流凌 密度 5 %至 2 0 % ,内蒙古 未
封 冻河 段 流 凌 密 度 1 0 %至 6 0 % ;中游 河 曲
强 应急值 守 ,做好 随 时应对 突发 凌情 、灾情 的各项 准备 ,并 派 出 3个工 作组 分别对 黄河 上 游 宁蒙河 段 、 中游 小北 干流及 三 门峡库 区 河 段 、下游 山东 河段 进行检 查 ,督 促 落实各
现 黄河 干流 9 0 % 引水量 和 7 0 % 退水量 的在
1 6・
・
黄河 简讯 ・
黄 河 上 中 下 游 均 出现 流 凌 封河 发 展平 稳
l 2月 2 9 日,记者从 黄河 防总获悉 ,受 冷
度 不 断加大 ;2 3日 1 0时 ,黄 河 内蒙 古河 段 出现首 封 ,黄 河 正 式 进 入 2 0 1 6~2 0 1 7年 度 封 河期 。首 凌 当 日,黄河 防总及 时启 动防凌 工 作机 制 ,黄河 防总 常务副 总指挥 、黄委 主
意见 》 情 况 和思 想 认 识 ,针 对 全 面 推 行 河
赵 勇强 调 ,各 单位 要抓 紧落 实推 行河 长 制 工作 ,把 上级有 关河 长制 的文 件纳 入领 导
河南黄河水量调度高村断面流量控制分析

河南黄河水量调度高村断面流量控制分析作者:倪菲菲曹然来源:《科技视界》 2014年第24期倪菲菲1 曹然2(1.河南黄河勘测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2.郑州黄河河务局,河南郑州450003)【摘要】本文以河南黄河水量调度实施断面流量控制情况为出发点,评估近年来《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效果及河南黄河水量调度执行情况;为今后水量调度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黄河;断面控制;实施效果;断面控制1 黄河水量调度概况黄河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最大的供水水源,是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保障。
黄河的径流量仅位居我国七大江河的第四位,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已经处于临界状态,随时有断流的危险。
1999年后,在黄河来水严重偏枯的情况下,国家开始对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2006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国家对黄河水量实行统一调度,遵循总量控制、断面流量控制、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2 河南黄河高村断面年际流量分析河南黄河水资源调度以黄河高村断面流量作为控制指标,1999年以来历年高村断面非汛期实测月平均流量与水量调度控制流量见表1[1]。
从年际总量控制及年份逐月调度控制两个方面对《条例》实施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图1为高村断面水量实施调度以来历年非汛期实测平均流量与平均调度控制流量对比图。
2006年以前为《条例》实施前年份,从图中可以看出,除2000年与2001年外,其余年份两个指标差值较大,其中2002-2003年处于超引状态,全年非汛期平均超引量约为74m3/s,2003年以后实测平均流量则远大于平均控制流量,2003-2004年为293m3/s,2004-2005年为178m3/s,2005-2006年为171m3/s。
2006年《条例》实施以后,实测平均流量与调度控制流量差值明显收窄,除2007-2008年外,其余年份两个指标基本吻合。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及其特点分析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及其特点分析田庆奇;苏佳林;史红玲【摘要】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沿岸地区进行引水灌溉不能忽略引入泥沙的处理问题.自20世纪50年代黄河下游发展引黄灌溉事业以来,目前不同灌区已基本形成适宜自身地理特点和灌溉需求的引水输水类型和入渠泥沙处理方式.本文根据引黄灌区所处河道位置和地域条件,结合灌区灌溉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归纳提出了4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水沙调控模式,即,沉沙输水模式、输水沉沙模式、分水滞沙模式和输水输沙模式;根据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形成条件、调控效果和存在的水沙问题,分析了适合不同水沙调控模式的输水输沙关键技术和重点调控目标,分别为沉粗排细调控、远距离输沙调控、分沙入支渠调控和泥沙入田调控;泥沙远距离分散输送技术是实现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的重点.【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年(卷),期】2016(014)004【总页数】7页(P267-273)【关键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灌溉类型;泥沙处理方式;水沙调控模式【作者】田庆奇;苏佳林;史红玲【作者单位】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北京 100053;水利部水文局,北京 100053;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 10004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3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长期引水灌溉实践中,根据其地形条件、工程特点,不断探索,形成了适用于本灌区的引水输水类型和泥沙处理方式。
其中,对水资源的分配主要通过渠道采取的输水的方式来实现,逐步形成了自流灌溉、提水灌溉、自流与提水相结合灌溉、引黄蓄水提灌、井渠结合灌溉以及引黄补源灌溉等灌溉方式[1-3]。
引水必引沙,灌区引入的大量泥沙会使渠道或分水口门发生淤积,严重影响了灌区的输水效率,因此,泥沙处理是提高引黄灌溉效率的有效手段。
黄河下游灌区对泥沙资源的调控则主要体现在灌区所采取的泥沙处理方式上。
主要的泥沙处理方式为渠首沉沙、集中处理;远距离输沙、集中处理;远距离输沙、分散处理等方式[3-5]。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为进一步加强黄河水量调度工作,规范黄河水量调度工作中有关各方的行为,根据《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水利部制定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实施细则(试行)》,并于11月20日以水资源〔2007〕469号文颁布实施。
)第一条根据《黄河水量调度条例》,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黄河水量调度总量控制是指十一省区市的年、月、旬取(耗)水总量不得超过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和月、旬水量调度方案确定的取(耗)水总量控制指标。
第三条黄河水量调度断面流量控制是指水文断面实际流量必须符合月、旬水量调度方案和实时调度指令确定的断面流量控制指标。
其中,水库日平均出库流量误差不得超过控制指标的±5%;其他控制断面月、旬平均流量不得低于控制指标的95%,日平均流量不得低于控制指标的90%。
控制河段上游断面流量与控制指标有偏差或者区间实际来水流量与预测值有偏差的,下游断面流量控制指标可以相应增减,但不得低于预警流量。
第四条黄河支流水量调度实行分类管理。
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和非汛期水量调度;不跨省、自治区的支流,实行年度用水总量控制。
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发布重要支流水量调度方案和调度指令,进行宏观管理及监督检查;有关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下达的取(耗)水总量控制指标和断面流量控制指标负责本辖区内重要支流的水量调度管理。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以及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应当明确水量调度管理机构和水量调度责任人,制定水量调度工作责任制。
十一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应当于每年10月20日前将水量调度责任人名单报送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应当于每年10月30日前将十一省区市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黄河水利委员会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以及水库主管部门或者单位的水量调度责任人名单报送水利部;水利部于11月公布。
“2006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颁奖

维普资讯
主要完成人员
张 建云 、 继 昌、 孙 刘金 平 、 张建 新 、 春鹏 、 孙
等奖
水利部水文局
梁家志、 蔡元龙、 刘志雨、 陈树娥 、 章四龙、
王光 生
、
李
岩、 周
砺、 程
琳、 王金 星
黄河水 沙过程 变异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 胡春宏、 郭庆超、 许炯心、姚文艺、吉祖稳、 2 一等奖 河道的复杂响应 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 陈 浩、: ̄E、曹文洪、 F Ir SJ 李文学、陈建国、 利科学研究院、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 陆中臣、侯志军、陈绪坚、李 勇、戴 清
黄河流域水资源演变的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水利部黄河水 陈效国、石春先、 张会言、王 煜、 王海政、
3 一等奖 多维 临界调 控模式 利委 员会 、西安理 工大 学 、郑州 大学 黄 强、 吴泽宁、侯传河 、畅建霞 、 丁大发、
王道席、彭少明、左其亭、张新海、佟春生
青海省 引大济 湟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科 学研究院、 青海省水利水电 王 浩、 刘东康、 谢新民、 马维成、 汪党献、
中 国 水利 学 会 季 赞 堂秘 书长 宣布 2 0 0 6年 度 大 禹 奖 獗
学 技术 奖 一、二等 奖的 获奖者 代表 、 荣 们实地考察淮河与安徽的水利建设 年 获 中国水利 学会首 届杰 出青 年奖 的获 奖 会期间, 还召开学会八届理事会第三次全
奖名单和首届 中国水利学会杰 出青年奖获奖名单
江勘测技术研究所、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军、陈式慧、程晓陶、李纪人
生物生态技术治理污染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中国科学院 周怀东、 董哲仁、陈文祥、 吴泽毅、 刘玲花、 8 二等奖 水体 的关键技 术与 示范 水工程生 态研 究所 江苏省水利厅、河海大学 张建华、栾建国、阮晓红 、刘家寿、彭建华
黄河治理开发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综 合】黄河治理开发要遵循自然辩证法王道席1,2,王军良2,张继勇2(1.清华大学水电系,北京 100084;2.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郑州 450003)摘 要:21世纪的治黄工作仍然要面临解决与水有关的“环保”(保护自然界免遭人类社会的破坏)和“人保”(保护人类社会免遭自然的危害)两大问题。
系统观、辩证观和科学技术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
黄河治理开发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关 键 词:自然辩证法;系统观;辩证观;科学技术观;治理开发;黄河中图分类号:N0;T V88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0-1379(2002)02-0005-02 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治理开发成就巨大,促进了流域及其相关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保障了黄淮海大平原的安全。
但是,黄河河情特殊,治理难度大,21世纪的黄河仍然要面临解决与水有关的“环保”(保护自然界免遭人类社会的破坏)和“人保”(保护人类社会免遭自然的危害)的两大问题[1]。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其研究目的就是为了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2]。
黄河治理开发作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活动,必然要遵循自然辩证法。
系统观、辩证观和科学技术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对黄河治理开发进行哲学的思考,以启迪思维,开阔思路。
1 系统观现代系统观认为,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过去水利工作者往往就水研究水、就河流研究河流的多,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自然资源保护的联系考虑得少,没有自发地把水利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大系统中去。
例如,黄河壶口瀑布一向被认为是最能体现黄河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自然资源。
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

中英流域水资源管理综合研讨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薛松贵尚宏琦张会言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2002年3月26-27日黄河水资源管理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位于北纬32º~42º、东经96º~119º,流域面积79.5万km2(含内流区面积4.2万km2)。
流域地势自西向东大体分为三个阶梯,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侧,海拔3000m以上;中部的黄土高原海拔1000m~2000m;东部是海拔100m以下的平原。
图1 为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1 黄河流域示意图。
2000年,黄河流域总人口1.1亿,其中城镇人口2900万;耕地面积1300万hm2;国内生产总值(GDP)6365亿元。
1 黄河水资源概况及特点1.1 黄河水资源量(1)河川径流量根据1919年以来水文统计资料,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历史上逐年的灌溉耗水量及大型水库调蓄量还原后,花园口站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量为559亿m3,计入花园口以下支流金堤河、天然文岩渠、大汶河的天然年径流量21亿m3,黄河流域多年平均天然年径流总量为580亿m3,其地区分布见表1。
(2)地下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参与现代水循环可以再生的潜水和浅层地下水,黄河流域及内流区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约404亿m3,其中与河川径流的不重复计算量为139亿m3,可开采量为110亿m3。
(3)总水资源量黄河流域天然河川径流量580亿m3,地下水不重复计算量139亿m3,黄河流域及内流区总水资源量为719亿m3。
1.2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截至目前,流域内已建大、中、小型水库3100余座,总库容600多亿m3;修建引水工程约9860处,提水工程约2.36万处,机电井工程约38万眼;在黄河下游,还兴建了向两岸淮河、海河平原地区供水的引黄涵闸、提水站120多座。
黄河供水范围从建国初期主要集中在宁蒙河套灌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汾河流域,扩大到目前的沿黄九省(区)和河北、天津,引黄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80万hm2,发展到目前的753万hm2(含流域外引黄灌溉面积247万hm2),在约站耕地面积36%的灌溉面积上生产了70%的粮食和大部分经济作物。
黄河防洪情报预报和调度软件系统开发

黄河防洪情报预报和调度软件系统开发
任齐;赵永凯
【期刊名称】《人民黄河》
【年(卷),期】1997(019)011
【摘要】依据软件工程理论,将防汛决策所需的会商决策环境,信息查询,洪水
预报,防洪调度,防洪数据库科学地融为一个系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支持下,快速灵活地进行黄河下游花园口站22000m^3/s以下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会商决策,为此,制定了各子系统的开发目标,按先进实用,优势互补和可扩充性的原则,开发具有接收储存,信息查询,防汛业务处理才决策支持功能的软件系统。
描述了各业务子系统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运行或通过数据
【总页数】5页(P22-26)
【作者】任齐;赵永凯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
【相关文献】
1.黄河防洪调度系统结构设计与软件开发 [J], 张素平;刘学工
2.黄河防洪减灾软件系统开发关键技术探讨 [J], 刘瑞虹;任齐
3.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在防洪决策中的应用 [J], 祝杰;杨涛
4.黄河防洪调度软件系统在工作站环境的实现 [J], 张素平
5.黄河防洪预报调度与管理(耦合)系统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乡黄河水资源管理调度监控指挥系统研制

实 现 远 程 多 机 串 行 通 信 。 闸 位 控 制 器 通 过 霍 尔 器 件 实 时 记 录
闸 位 变 化 , 过 继 电 器 等 功 率 器 件 控 制 启 闭 电 机 , 过 单 片 机 通 通 与 计 算 机 通 信 实 现 远 程 监 测 与 控 制 。 水 位 控 制 器 实 时 采 集 闸 前 水 位 , 发 送 给 计 算 机 。 计 算 机 根 据 闸 位 、 位 高 度 查 找 流 并 水 量 曲 线 , 到 流 量 , 把 闸 门 启 闭 高 度 、 前 水 位 和 流 量 数 据 发 得 并 闸 送 到 闸 房 内 的 信 息 显 示 屏 和 远 端 控 制 计 算 机 。 县 河 务 局 的 计
高 监 控 水 平 、 证 监 控 质 量 、 高 监 控 工 作 效 率 、 保 黄 河 不 断 流 的 重 要 措 施 。基 于 此 目 的 研 制 开 发 的 新 乡 黄 河 水 资 源 保 提 确 管 理调 度 监控 指 挥 系统 , 过一 年 多 的运行 和省 级鉴 定 表 明 : 统设 计 合 理 、 能 强 大 、 全 可 靠 、 进 实用 , 成 本 低 经 系 功 安 先 且 易 操作 , 用 于 水 资源 管理 调度 的远程 监 测与 控 制 。 适
维普资讯
第 2 4卷 第 7期 20 0 2年 7月
人 民 黄
河
Vo .2 No. 1 4, 7
YE LL0 W RI ER V
Ju., 0 2 1 2 0
【 资源 】 水
新 乡黄 河 水 资 源 管 理 调 度 监 控 指 挥 系 统 研 制
涵 闸 监 控 管 理 自动 化 水 平 。
程 通 信 系 统 。 市 河 务 局 指 挥 中 心 通 过 黄 河 广 域 网 与 县 局 监 控
国务院黄河分水与水调方案

国务院黄河分水与水调方案摘要:黄河水量调度已实施10余年了,取得了较好效果,有必要分析其提出的历史背景、重要的基础与实施过程,国务院八七年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是水量调度根基,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颁布实施《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在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具有划时代意义,启动了水量调度,2006年8月国务院颁布《黄河水量调度条例》更具有里程碑意义,使水量调度走上依法调度轨道,使水量调度范围由原来的干流分河段分时段向全河全年包括主要支流扩展,主要支流水量调度与分水细化是深入实施条例的具体标志。
八七分水黄委会解释是耗水量,确切的说是“流域耗水量”,具体分析并归纳专家观点实际是还原概念耗水量,作者试图提升到理论高度称其为“流域耗水量”,有待专家的认可。
关键词八七分水水量调度方案调度条例支流调度流域耗水量1.水量调度方案1.1计地区【1998】2520号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四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水利部文件(计地区【1998】2520号):国家计委、水利部关于颁布实施《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的通知黄河水利委员会,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计委、水利厅(局):为了缓解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和黄河下游断流形势,根据《水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的要求,国家计委、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制定了《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和《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经报请国务院批准,现颁布实施,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报国家计委、水利部。
1.2水量调度方案要点“黄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及干流水量调度方案”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每年10月制定黄河水量年度分配和干流水量调度预案,并报水利部审批。
年度水量分配时段为当年7月至次年6月,年度干流水量调度时段为当年11月至次年6月。
长距离调水工程智慧建管关键技术研究

长距离调水工程智慧建管关键技术研究
陶付领;霍建伟;张军珲;张亚杰;彭玲;陈见长;张建宏;王建付;张强;申成磊;蒲振旗;赵凯华;李葳;徐彬;张运东
【期刊名称】《治黄科技信息》
【年(卷),期】2024()1
【摘要】1研究背景。
近年来,国家先后在“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建设172项重大水利工程,150项重大水利工程的任务,其中包括了引江济淮、北疆供水、岱海生态补水等具有代表性的跨行业长距离的调水工程,以及泾河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等重要防洪骨干工程和大型水源工程。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陶付领;霍建伟;张军珲;张亚杰;彭玲;陈见长;张建宏;王建付;张强;申成磊;蒲振旗;赵凯华;李葳;徐彬;张运东
【作者单位】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河(河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5
【相关文献】
1.某高水头、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关键技术分析
2.基于三维GIS与BIM的长距离调水工程安全监测系统智慧运维研究
3.长距离调水工程水质保障体系的关键环节分析
4.长距离调水工程降耗节能运行的关键问题研究——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山东段为例
5.基于智慧水力学的长距离调水工程调度参数预测方法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擎智慧之能 固安澜之根

擎智慧之能固安澜之根作者:***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2023年第12期济南黄河是“二级悬河”,河道弯曲且狭窄,河水含沙量高,河势不定,防守难度较大。
近年来,济南黄河河务局在持续筑牢防洪工程防线的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孪生黄河建设,在水位自动观测、根石监测预警、滩区漫滩模拟、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相继取得突破,以智慧化的技术为“堤防”“人防”措施强力赋能,全力夯实了济南黄河安澜根基。
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让水位观测更加精准便捷没有及时准确的水位观测就没有科学的汛情预警、预报。
长期以来,黄河水位观测依靠人工读取水尺,观测效率低且受水浪影响大。
经过7年的研发、试验、应用、普及,2020年,济南黄河实现了28处重要观测断面水位自动观测全覆盖,大幅提升了水位观测的精准度,降低了人工观测的风险,但遇到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测报数据还是可能出现较大误差。
“遥测水位站的应用让我们尝到了技术进步的甜头,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数字化治河道路的决心。
”济南黄河河务局物联网水位站研发团队负责人戴明谦说。
该团队主要研发人员大多工作在治黄一线,白天与母亲河为伴,晚上与浩繁卷帙为伴,发现、实验、改进……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实践,他们终于在2023年通过双探头压力差分法,实现了“内核在水下”的物联网黄河水位观测。
“很多工程位置偏远,实地观测一趟要一个多小时,汛期水位变化快,实时准确度难以保证。
”历城黄河河务局青年职工戴康介绍,“现在物联网水位站每6分钟观测1次,现场LED 大屏每半小时更新一次,手机和电脑上则是6分钟更新一次,水位变化情况尽在掌握。
”在历城黄河盖家沟险工,全河首座物联网水位站甫一建成,就经受了2023年黄河汛前调水调沙大流量过程的检验,创下了与人工读取的水尺数据误差仅有7毫米的成绩,满足了防汛分析决策的需要。
准确、及时的水位数据不仅为防汛研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在物联网水位站管理后台留存的水位变化记录也为将来研究水位演进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治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讨(刘斌,霍小虎,孙建奇,苏运启)】集团客户支撑体系建设

【治黄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探讨(刘斌,霍小虎,孙建奇,苏运启)】集团客户支撑体系建设治黄科技支撑体系是指借助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通过原型观测、模型试验和数字模拟等手段,了解黄河各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规律,掌握黄河水沙情况变化的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为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治黄科技支撑体系包括三个子体系,即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数字黄河”工程和“模型黄河”工程。
1、治黄科技支撑体系的起步与建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开展水文观测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固定的规范观测可追溯到近300年前清康熙年间,从民国时期开始按近代水文科学知识布设水文测站和进行水文观测。
1912年在山东泰安设立雨量站,1915年在黄河支流大汶河南城子设立水文站,标志着黄河流域以近代科学方法进行水文观测的开始。
以后,逐步设立了各种水文测站。
黄河干流最早的水文站——陕县和泺口水文站,于1919年分别设立在河南、山东。
1946年人民治黄以来,黄河水沙测验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展了站网规划与建设、洪水测验、洪水调查、资料整编等一系列工作。
1956 年全流域第一次开展了流域统一站网规划。
并先后与1961年、1963~1965年、1977~1979年、1983年又进行了四次较大的站网规划的调整和补充。
为了加强水利科研发展,根据治黄发展的需求,1950 成立了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重点开展以河流泥沙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性水利科研工作。
为三门峡水库运用与改建、小浪底水库的规划、设计、施工中的关键问题等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体模型试验,研究成果为解决工程的重大技术问题提供了依据。
开展了河道整治、下游河道演变规律等模型试验。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与发展,针对治黄存在的重点问题,我委建设和研发了“小花间致洪暴雨预报系统”、“小浪底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黄河防洪决策支持系统”、“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信息查询和发布功能 在大屏幕和图形工作站环境下,以GIS为平台,能 按照用户要求,以简洁鲜明的图、文、声、像等方式 显示,方便快捷地查询各类历史的和实时的水文、气
象信息、水量调度信息、各项分析计算成果、水量调
度运行实况等,还能查询各水文站、水库、引水工程
和灌区的特征信息。
2.6 方案生成和虚拟仿真功能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一期) 关键技术及应用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资源管理与调度局
黄河自1999年实施水量统一调度以来,已经连续 五年实现了黄河在大旱之年不断流,取得了巨大社会 和经济效益,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但最初技术手 段非常落后,调度工作不适应水资源管理与管理时效 性和现代化要求。为高效管理和科学调度黄河水量, 提高快速反应能力,2001年2月,黄委向水利部呈报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按照分步实 施,急用先建的原则,同年8月,又编制了《黄河水 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应急实施方案》(以下称一期工 程),12月10日,水利部批准了该方案并付诸实施, 2003年底,一期工程全部建成并投入工作运行。
通过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改变了黄河水量调度方案 编制和分析靠人工、实施调度凭经验的落后局面,实现
了业务处理办公自动化。
在四季枯水实时调度模型的研发过程中,首次利用
原型观测试验率定模型参数,并采用水文学、一维非恒
定流和神经网络等多种方法,提出了符合黄河下游河道
形态的枯水流量演进方程,建立了以日为计算时段的基
系统保持较强的开放性。对于国内外成熟的软
件,采取直接引进,如国家气象局9210系统、美国
Wonderware Intouch 组态软件等,不仅保证了系统
稳定性,而且缩短了开发周期。对于黄河水量调度
核心业务软件,如调度方案编制和四季枯水实时调
度、业务处理等软件,采取自主开发,以确保系统 的实用性。
4、主要创新点
2 、实现的主要功能
2.1 信息采集和快速接收处理
关键省际控制断流能够在低水条件下测验,精度
能够满足水量调度需要,气象信息能够实时获取。能
够快速获取水质信息,使得快速处置突发水污染事故
成为可能。
来自水文、水质部门、引黄涵闸和水库的实时数
据,通过网络能够快速传输,并经处理后进入水调数
据库,根据需要可对接收到的数据作进一步处理。
学决策与管理水平,为实现黄河不断流的目标奠定坚实
的基础,为科学编制水量调度方案和监督方案的实施提 供了科学手段。促进了沿黄地区计划用水、节约用水,
实现黄河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黄河水资源有效利用
率,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黄河流域乃相关地区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是“数字黄河”工程建设具 有标志性的重要成果。作为“数字黄河”工程的一期工 程,其建设经验和成效有力促进“数字黄河”工程的推 进。2002年11月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正式启用以来,水 调人员通过电子模拟屏和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等决策支持 系统,实时监视全河水雨情及旱情信息,并在预警系统 支持下,快速处置13此水量调度突发事件,开发的四季 枯水实时调度模型应用在2002年冬季水量调度工作中, 利用模型计算出的方案科学调度,节约14亿方水,为 2003年春季抗旱积累了水源;通过水量调度模型子系统 编制年预案和月旬日调度方案,通过网络及时向沿黄省 区水调部门发布,工作效率和调度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实现黄河五年不断流的辉煌成绩。
能依据水文径流预报和水库蓄水,按照水量调
度的原则自动生成年度水量分配和月、旬、日水量 调度方案以及特殊情况下的配水方案,供领导决策, 同时,可在大屏幕上进行虚拟仿真演示。
2.7 日常业务处理功能 能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公文处理,实现文件自 动接收传输、汇总、打印、发送等作业,对重要文
件有提示功能。系统功能充分采用联机检索、电子
1.2.4 总调中心环境 建成了包括能实时接收和显示水情、水质和 引水信息的模拟屏和DLP显示屏,快速编制方案 和实时查询水、雨、旱情,进行实时水量调度的 总控制中心。
1.3
总体框架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应由水量调度管理决策支 持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信息采集系统三部分组成。 其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传输手段,是在充分利用已 有的黄委通信系统的基础上,采取“公网与专网相结 合”的方式解决。系统的总体结构是一个由二级调度
系统的成功建设和应用,探索出水量调度系统合
理构架和建设策略,为流域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建设积
累了丰富经验,并为部分流域机构和许多水行政管理 单位引进。截至目前为止,黄河水量总调中心共接待 前来检查指导的领导和学术交流的国内外专家一万余 人次,并得到高度评价。黄河水量总调度中心已成为
宣传“数字黄河”工程建设成就的窗口,对黄委和我
于GIS可视化的枯水调度模型。
将枯水径流预报和枯水流量演进模型与水量调度 方案编制与管理模型耦合,并配以多种调度方法,可 快速生成多个调度方案,以满足不同条件下水量调度 工作需要。 通过低水测验设施建设和实践,探索出一套完备 的黄河低水测验技术规程。
5、意义及推广情况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增加了水量调度所需的各类 信息的数量、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改善水量调度管理 技术手段,提高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快速反应能力和科
3.2 应用牵引,技术成熟先进
系统以应用为核心,在梳理黄河水量调度工作流程
基础上,客观进行需求分析,重点做好低水测验设施、 信息和调度指令传输通道建设,在现有水量调度方案编 制和分析方法计算机化的前提下,建立水量调度决策支
持系统。系统采用成熟的先进技术,保证具有较好的先
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
3.3 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
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首次实现了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的信息采集、传输、 处理、宏观配置、实时调度和在线监控一体化广域网络 管理,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将自动报警系统应用于电子模拟屏,并与水情实况 连接,首次实现了黄河重要断面防断流自动报警。 率先将远程自动化测控技术应用于多泥沙河流并且 是侧向引水的涵闸,建立了基于广域网络的黄河下游引 黄涵闸五级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近千公里范围内涵 闸监测、控制、监视的全天候、集群式运行管理,填补 了涵闸管理现代化的空白。
邮件、文件传输、电子公告牌、WWW多媒体信息检索 等网络功能来实现。 各功能模块之间不仅能实现实时更新或人工切 换,还可利用大屏幕的多屏幕显示功能同时显示多 种专题信息。
3、成 果 特 点
3.1 结构复杂,学科门类多 从信息流程上看,系统涵盖了采集、传输、接收、 处理、方案编制与发布、实时调度、调度成效分析等 全部环节;从时空跨度看,不仅包括整个非汛期水量 调度,而且还涉及防汛防凌调度部分内容;从学科看, 涉及水文、气象、水资源、水力学、计算机网络、自 动化测控、数字光处理等,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国 内外尚无先例。
信息采集系统
水情、雨情、水库 信息
水质信息
引水、退水 信息
旱情信息
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系统总体框架图
二级调度决策支持:即所建的决策支持系统是一个 完整的可支持二级黄河水量调度管理的大型软件系统。 重点在黄河水量总调中心的水量调度管理的各主要工作 环节,同时为配合总调中心的统一调度,也应对省区、 骨干水库、河南山东两局黄河水量调度管理提供一定的 支持。 三层计算机网络结构:即系统的计算机网络是一个 具有三级节点的、可连接到省区、骨干水库、黄委有关 各局以及重点地市水量调度管理部门和与水调有关部门 的广域网络。 四类信息采集体系:即信息采集系统是由气象水雨 情信息、水质信息、引水退水信息和旱情信息四类信息 采集系统组成。
主要内容
1
系统建设目标、内容和框架 实现的主要功能
2
3
成果特点 主要创新点
意义及推广情况
4
5
1、系统建设目标、内容和框架
1.1 建设目标
改善黄河干流部分省际断面低水测验设施和非汛期 径流预报条件,提高低水测验精度和水文预报精度,开 展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建设,提高引水信息 自动采集水平,增强防断流能力和手段;在现有防汛计 算机网络基础上,通过建设或完善有关水调管理部门局 域网,构建黄河水量调度计算机网络,提高水调信息快 速传输水平;根据《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要求,并 根据黄委、省区和骨干水库、河南、山东黄河河务局两 级水量调度管理部门工作需要,开发能对黄河水量调度 运行实况进行综合监视和查询,能供水量调度作业使用, 能为黄河水量调度管理工作提供决策支持的水量调度应 用系统,提高水量调度工作效率和科学性。
单供水网络化管理、流量自动调整和控制,引水流量、
引水量的计算,实现记录、显示、打印;当河道出现 小流量或发现违规引水时,可远程关闭已实现远程监 控的引黄涵闸。
2.4 自动报警 当主要控制断面水情或水质信息达到预警值时, 报警系统能在电子模拟屏和决策支持系统软件上自动 报警,提示工作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如利津站是 黄河入海的最后一个水文站,流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 黄河防断流问题,当其流量跌至或小于预警流量时, 电子模拟屏和大屏幕上的报警系统会以红灯闪烁和声 音等形式自动报警,此时,工作人员可启动黄河下游 引黄涵闸远程监控系统,自下而上的关闭胜利等引黄 涵闸,使利津站流量及时恢复,确保黄河不断流。
选取黄河下游61座较大引黄涵闸进行远程监控系统 建设。
1.2.2 计算机网络
完成黄河水量总调中心的局域网建设,完善了 山东河务局、河南河务局及市、县河务局局域网、 水文局和水资源保护局部门网,并实现与总调中心
的计算机网络连接。
1.2.3 决策支持系统 包括综合实况监视、水量调度业务处理与查询、 水量调度方案编制与管理、黄河下游引黄涵闸远程 监控、小浪底以下四季枯水实时调度模型、综合数 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建设等。通过模型耦合、动态链 接等技术,基于GIS将上述各子系统有机集成为决 策支持系统。
2.2 实时监视 电子模拟屏上以不同颜色、多种方式实时显示出 全河的水情、水质、引水、水库蓄泄量、水量调度指 标等实况信息;利用黄河水量调度综合监视系统在大 屏幕上显示各类实况信息和图像信息,包括部发或委 发重要规定和公告的显示、发布,并且各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