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远流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渊远流长,孕育出无数杰出的圣贤之才。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继续传承民族文化,使之发扬光大。
但近代以来,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国人的民族自信心日趋衰减,很多人盲目地崇拜西方价值观,觉得那才是先进的,中国古人的智慧已经过时了,应该淘汰掉了。
殊不知,正是中国人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文明和智慧引领着这个民族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依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成为世界上仅存的文明古国。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这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命脉,立世之根本。
作为教育者,必须传承中华之命脉,培育具有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的中华学子。
近二十年来,经南怀瑾先生倡导,民间逐渐兴起国学热,时至今日,国家大力倡导复兴传统文化,国学复兴已是大势所趋。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当前的各种教育乱象,追根溯源,重建民族自信心,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探寻教育的真谛。
我国最早的教学法著作是《礼记.学记》,它从教与学的关系中提出了教学论,为此后的教学法理论奠定了基础。
清朝人唐彪所著的《家塾教学法》则是我国第一部以“教学法”命名的著作,唐彪以“教学法”命名其著作,是对教和学两者关系的明确化。
书中详细阐述了儿童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以论教法为主,主张“善诱”为“教学之本”,处处体现指导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这些教学方法在中国沿用了几千年,培育出无数君子圣贤,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它顺应了人的天性,符合教育之道,有利于开发人自身的智慧,最近,我有机会接触到这本书,通过认真阅读,我发现其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仍然适用于今天的教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下面是我学习的一些收获和感想:
一、学问成就,全赖师传。
我们很多老师都在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不好学,却很少检省自己在教学中是否如法。
所谓“名师出高徒”,老师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在品德、智慧、能力等方面是否会有所提升。
唐彪说:“师生关系至重也,有孔子而后有七十二贤,有二程而后有三十高弟。
”古人也说:“得诀归来好用功。
”一个人学习,最重要的是能找到一位明师,经明师指点,则受益终生。
作为老师,谁不想成为明师呢?但明师是需要智慧的,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
”老师要面对的学生千差万别,若是没有智慧,只知道死教书,教死书,必会教出一些只会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怎能教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大学》开篇就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这是一个人想得到智慧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我们教育学生,开发学生的悟性所必经的途径。
教育就是要开启人的智慧,学是为了用,解是为了行,只有学生做到知行合一,解行一致,做一个真君子,我们的教育才是成功的。
二、严慈相济,因材施教。
唐彪曰:“子弟聪明者,可以责扑骂詈愧耻之,使之激励精进,愚顽无志者,督责之则彼盖自弃,而安于下流,无上进之机矣,惟故加以奖誉,并立赏格鼓舞之,或踊跃向往之心生,未可知也。
”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优劣相差悬殊,自然不能用统一标准去要求,用同一方法去教育。
通常我们会对天资聪颖
的学生倍加奖励,而对顽劣的学生更多斥责。
其实这样做反而会使优秀的学生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顽劣的学生则自暴自弃,不思进取。
比如在我教授的班级中有这样一个学生,由于家庭教育不当,他表现得极为自私,爱欺负同学,无心学习。
我在平时会对他更加关注,在对他严格要求的同时,也及时发现他的进步并表示鼓励。
有一次,在家长的协助下,他的作业完成的有了很大进步,我就让他临时担任小组长,负责检查组内同学的作业,然后我要求他必须做出个组长的样子来,才能继续担任组长。
他为了证明自己也能做好组长,在平时也有意识的克服自己的不良言行,在老师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下,这名学生一点一点地向好的方向发生着变化.从中我也感觉到,再顽劣的孩子也是有上进心的,只要老师善加引导,就一定会帮助他有提升和进步。
对待聪明好学的学生,教师一定要严字当头,正如唐彪老先生所说:“教法严厉,乃至烦若之事,实先生所不乐为,然先生欲求称职,则必以严为先务,不然,学问虽优,而教法过于宽恕,使弟子课程有缺,终非师道之至也。
”这是对为师者多么恳切的忠告!对于顽劣的孩子,稍加奖誉可能会引导他进入学习之门,当学生有心求学时,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言行都严加管教,使学生学会谦虚、刻苦、勤奋,学业才可能有所长进。
三、学生复讲,一举多得
唐彪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童子讲书复书法”,他告诉我们“先生止于学生讲书,而不令复其书,最为无益。
”老师只给学生讲书,学生自己没有经过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很容易遗忘。
老师问学生会了没有,大多数学生都会说会了,如果让学生复讲
请,却很少有学生能讲得出来。
可见,让学生复讲是检验学生学习所得的重要方法。
会复讲的学生说明他已经充分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我的课堂上,我也尝试运用让学生复讲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是学生的听讲状态有了改善,学生们为了能够在复讲时表现良好,必须先要自己听明白,记清楚,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学生中有很多不善表达的学生,我就会选择比较容易复讲的内容让他来讲,在这样的锻炼中,很多学生的表达能力也有了提高。
有些调皮好动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表现后,也不由自主地加入到了学习活动中来。
在学生复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理解哪里出现了错误,哪里还不明白,都可以及时给予指出和纠正。
对于不能复讲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必要的训戒,令其知耻而后勇,激起学生的上进心。
通过对《家塾教学法》的研读,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教育讲究师承,不能追求潮流,胡乱创新。
只有经过历史检验的,能培育出君子圣贤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只懂得知识、技术的人,若是小人、恶人,他的本领越大,危害反而越大。
《易经》里说:“蒙以养正,圣功也。
”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的自然规律,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帮助学生成为有德行、有能力的人。
“读书志在圣贤,教书蒙以养正”,我会以此为目标,修己育人,从传统文化的经典中汲取教育的智慧,去完成一个教育者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