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老人与海〉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老人与海〉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老人与海〉写作背景及作者介绍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出版的著名小说。

海明威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以其简洁而精炼的文字风格和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而闻名于世。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是美国作家,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作品大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以战争、人与自然的斗争、冒险和人类存在的意义等主题为素材,写作简洁、铁血、直观,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情感把握广受赞誉。

《老人与海》在出版后迅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成为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

这部小说通过对一个普通人与自然、命运的斗争的描写,展现了人类坚持不懈的勇气与顽强的意志,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简介导语:《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凭借这部作品,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简介,欢迎阅读!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他的父亲酷爱打猎、钓鱼等户外活动,他的母亲喜爱文学,这一切都对海明威日后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不少的影响。

中学毕业后,海明威在美国西南的堪萨斯《星报》当了6个月的实习记者。

这家报馆要求新闻报道简捷明快。

海明威在《星报》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康复后的海明威作为加拿大多伦多《星报》的记者常驻巴黎。

他对创作怀着浓厚的兴趣,一面当记者,一面写小说。

他的创作得到当时著名小说家的鼓励和指点。

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出版了许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太阳照常升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第一部重要的小说。

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

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战争给他们造成了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巨大伤害,他们非常空虚、苦恼和忧郁。

他们想有所作为,但战争使他们精神迷惘,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他们非常反感,他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美国作家斯坦因由此称他们为“迷惘的一代”。

这部小说是海明威自己生活道路和世界观的真实写照。

海明威和他所代表的一个文学流派因而也被人称为“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明威怀着要亲临战场领略感受战争的热切愿望,加入美国红十字会战场服务队,投身意大利战场。

大战结束后,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十字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获得中尉军衔。

伴随荣誉的是他身上237处的伤痕(被炸弹弹片嵌入身体留下的)和赶不走的恶魔般的战争记忆。

1929年,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和《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文学的最好作品。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导语:海明威《老人与海》是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 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作者简介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

父亲嗜好渔猎和各种运动,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父母的影响。

18 岁起进入报界, 曾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出生入死以致伤痕遍体。

1954 年, 他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1961 年, 因不堪老年病痛的折磨, 他开枪自杀, 走完了他辉煌的一生。

对海明威的评价,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他称海明威为“本世纪(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 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海明威的成名作是1926 年发表的《太阳照样升起》,这部表现战后青年人幻灭感的作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其他代表作有《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一译《战地钟声》)和以“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geming”,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最为典型。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 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写作背景《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根据真人真事写的。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是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他的早年生活、文学成就和个人经历等方面介绍文学巨匠海明威的生平。

一、早年生活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斯州的奥克帕克小镇。

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则是一位音乐教师,他从小就接触到了文化和艺术。

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充满了冒险和探索的乐趣,他喜欢在田野和森林中探险,并从中汲取了大量的灵感。

二、文学成就海明威以精简独特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他的作品流露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和欧洲现代主义风格。

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于1926年出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随后,他又陆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作品,如《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

海明威的作品主题广泛而且复杂,涉及战争、爱情、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邪恶,以及人们应对困境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

海明威的笔触简练而富有力量,他善于用短句和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复杂的情感和意象。

三、个人经历海明威的个人经历也影响了他的写作风格和题材选择。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志愿军,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和死亡的阴影。

这段经历使他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荒谬和人类的脆弱,成为他作品中无法回避的主题之一。

此外,海明威还喜欢冒险和旅行,他到过许多国家和地区,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到西班牙的斗牛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这些旅途成为他作品中的重要元素,他通过对不同文化的观察和体验,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和创作内涵。

海明威是一个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真理的作家,他对人类命运和存在的思考贯穿于他的作品中。

他的文学巨匠地位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现实的敏锐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上。

总结海明威是一位文学巨匠,他的作品为后世的作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通过他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丰富多样的生平和深刻的思想。

无论是他的童年冒险经历、战争阴影还是广泛的旅行经历,都对他的作品产生了重要影响。

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

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

海明威《老人与海》导读一、生平与创作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当代文学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的一个医生家庭。

父亲嗜好渔猎和各种运动,母亲喜欢音乐和绘画。

海明威的性格、爱好深受父母的影响。

1917年中学毕业时,正值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因眼睛有病而未能入伍,进堪萨斯市《星报》担任见习记者。

报社要求“用短句”“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写报道,这为他日后文体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次年,海明威怀着年轻人的正义感和好奇心投笔从戎,随着红十字会的车队开赴意大利抗奥前线,由此揭开了他传奇式一生的序幕。

在战场上他勇敢无畏,多处负伤,为此得到意大利政府的表彰。

战争结束后,他带着浑身伤痕和一颗迷惘的心回到祖国,重操旧业,并开始写作。

两年后,他以记者身份旅驻巴黎,结识了侨居法国的美国名作家斯泰因、庞德和菲兹杰拉德等,在创作上颇得他们的提携。

1926年,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的问世,使海明威成了欧美文坛上的新秀。

这部作品表现了第一次大战后西方青年一代迷惘、颓唐的精神状态。

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他们的人生理想,于是他们沉醉在放荡不羁的生活中,消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

女作家斯泰因读了此书后,称海明威为“迷惘的一代”。

从此,他便成了“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

1929年,海明威发表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旧译《战地春梦》),使他跃入名作家之列,这是一部具有强烈反战思想的作品。

它通过一个美国青年亨利与英籍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悲剧,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欺骗性和残酷性,从客观上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是摧毁青年一代的社会根源。

亨利是又一个“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作品描写了他志愿参战──厌战──反战的思想变化过程,真实感人,但又流露出人类无法逃避这场灾难的悲观情绪。

作品中电文式的对话,情景交融的环境气氛渲染,已显露出海明威风格的特色。

此后,海明威又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其中以《弗朗西斯·麦康勃短促的快乐生活》和《乞力马扎罗的雪》为最佳。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创作背景与内涵一、生平和创作厄纳斯特·海明威(1899-一1961)是20世纪美国小说家,他所创作的独具风格的作品具有世界影响。

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于伊利诺伊斯州芝加哥附近的橡树园镇。

他的父亲是医生。

小时候,海明威经常随父外出行医及捕鱼打猎,对游泳、钓鱼、拳击、踢球有特殊爱好,同时也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刚强的性格。

母亲是位虔诚的教徒,喜爱艺术,她经常带孩子们去芝加哥看画展。

海明威自幼受到音乐和美术的熏陶。

这对他日后的创作有很深刻的影响。

1917年,海明威在中学毕业前夕,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海明威报名参战,因眼疾未能如愿。

同年10月,他担任了堪萨斯市《星报》见习记者。

严格的新闻写作训练,为形成他简洁、明快、活泼的写作语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18年,海明威作为救护车队的中尉,到意大利前线参战,被炮击受伤,住院治疗三个月,医生从他身上取出277块弹片。

意大利政府授予他军功奖章、银质奖章和勇敢奖章各一枚,但战争给他的心灵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同时也为他后来创作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提供了素材。

1919年冬,海明威任《多伦多明星报》驻巴黎记者,结识旅居巴黎的美国著名女作家斯泰恩、诗人庞德和爱尔兰小说家乔伊斯。

在他们的鼓励与帮助下,海明威于1922年开始在《大西洋月刊》等杂志上发表作品。

1923年他的第一本集子《三个短篇和十首诗》、1924年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和1926年的长篇小说《春潮》相继出版。

1926年《太阳照旧升起》;1929年《永别了,武器》迷惘的一代主题。

四十年代“西班牙时期”。

二战爆发后,海明威又积极投入了反法西斯的斗争。

40年代初,他曾以记者身份来中国报道中国抗日战争的战况。

战后,他长期居住古巴,写出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成功。

1952年,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出版,震动文坛。

1954年,海明威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突出表现在其近作《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海明威的这部《老人与海》在世界文学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那么,写出这部作品的海明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创作风格朴实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直观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

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含蓄情感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对话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

[老人与海作者作品简介简析]老人与海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作品简介简析]老人与海作品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作品简介简析]老人与海作品简介老人与海作者作品简介简析老人与海作者作品简介简析老人与海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在海明威一生之中曾荣获不少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1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佳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老人与海作品简介《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鲨鱼立刻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

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名著阅读专题之《老人与海》

名著阅读专题之《老人与海》

名著阅读专题之《老人与海》一、作者简介厄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20世纪著名小说家。

他出生于美国中部芝加哥附近的伊利诺斯州的橡园镇,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外科大夫。

早期作品有《在我们的时代里》、《没有女人的男人》等短篇小说集。

后来发表剧本《第五纵队》,小说《丧钟为谁鼓》(一译《战地钟声》)。

代表作为小说《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老渔夫与鲨鱼搏斗的故事。

其他还有《永别了,武器》等。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923年海明威出版了第一部作品《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但反应平平。

1924年他辞去记者职务,在巴黎开始了艰苦的职业作家生涯,当年出版了第二部作品《在我们的时代》,就反映了“迷惘的一代”人的思想情绪,这部小说集为海明威优秀小说家的声誉奠定了基础。

1926年他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旧升起》,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落在巴黎的美国青年的苦闷生活为题材,写出当时对社会和个人出路都抱悲观失望情绪而陷入个人享乐泥坑的年轻一代形象。

1929年出版了《永别了,武器》(又译作《战地春梦》),写希望破灭后逃离军队、漂流在国外的逃亡者的形象。

小说具有明显的反战倾向,在艺术技巧上显得成熟,被公认为“迷惘的一代”在文学上的最高成就。

1937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有产与无产》,小说主人公因受家室之累被迫从事走私活动,最后被巡逻队击毙。

他死前总结教训:反抗社会靠一个人单枪匹马地干,是毫无希望的。

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法西斯的内战,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西班牙。

1940年以自己亲自参加的保卫西班牙共和政权而实行的战斗为题材,创作了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写主人公乔丹勇敢战斗,最后准备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完成炸桥和断后任务的故事。

小说表现了海明威高尚的反法西斯主义的精神,标志着他思想上的重大转变。

他深切感觉到,在正义斗争中和人民结合在一起,个人的生活就有了意义。

当然,他这种转变是不彻底的,悲天悯人的思想和宿命论仍不时流露出来。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创作的中篇小说,并于1952年出版。

这部作品主要围绕一位名叫桑地亚哥的老古巴渔夫展开。

他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但在第85天,他遇到了一条巨大的马林鱼。

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搏斗,老渔夫终于捕获了这条鱼。

然而,在归途中,他遭遇了鲨鱼的袭击,最终只带着鱼骨回到了岸边。

这部小说通过简洁的文字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老渔夫桑地亚哥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与大自然搏斗的勇气。

海明威在小说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隐喻手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等深刻主题融入其中。

《老人与海》一经问世,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它不仅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还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1953年,该小说获得了美国普利策奖,1954年更是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此外,该小说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短片、电影等多种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广为传播。

总之,《老人与海》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通过老渔夫桑地亚哥与大鱼的搏斗故事,展现了人类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意义,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经典之作。

《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

《老人与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答案

名著导读《老人与海》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名著阅读设计:陈生审核:孟巧玲班级学号姓名《老人与海》一、海明威简介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像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亚哥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

这个骨头里留有几百块弹片的硬汉作家,恰当地写出了生命的强度,告诉我们怎么去面对生、老、病、死,告诉我们心该有多宽,如海一般。

老人是孤独的,他是在理想的道路上前行的旅人,但他又是不孤独的,因为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强。

海明威的文风一向以简洁明快著称,俗称“电报式”,他擅长用极精练的语言塑造人物。

他创作风格也很独特,从来都是站着写作。

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双关妙语:“恕我不能站起来”。

他笔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弯的硬汉形象,尤以《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最为典型,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这类硬汉甚至其本人,乃至可涵盖美利坚民族的性格:“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海明威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要了解美国,你必须走近海明威,走到代表着美国民族坚强乐观的精神风范的文学长廊中来。

二、《老人与海》故事梗概古巴老渔夫桑提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关于《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

关于《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关于《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老人与海》没有精雕细琢,也没有微妙深奥,然而只不过是简洁质朴、文字平定而已,开拓了小说的描写空间,丰富了小说的文学意蕴,使人产生一种“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感受。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人与海》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

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

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

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

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剧本《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

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

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

1952年,《老人与海》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老人与海 海明威

老人与海海明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

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内容梗概《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风烛残年的老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但他仍不肯认输,而是充满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尺,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海里走,老人依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许多鲨鱼立即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

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后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尽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到家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妙的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

人物介绍圣地亚哥在小说的开头,海明威对老渔夫的生活环境做了生动的描述,一个消瘦憔悴,颈脖皱纹很深,脸腮上长满褐斑的老人就跃入了读者的视线。

他身上的一切都很古老,老得像沙漠地里的古老蚀地,他孤独,几乎没有任何朋友除了一个小男孩。

但是他的眼睛像海水一样蓝,充满着欢乐。

即便是在他连续84天没有任何收获的情况下,在别人的嘲笑之下,他依然坚信会捕到大鱼的。

随着小说情节的进展,老人的品质也一步步得以体现。

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特征和海明威有几分相似。

年轻时期的海明威好胜,有很强的进取心。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明威已到中年,他的精力和制造力也随之减退。

在海明威的内心世界,他很烦躁,但绝不失去希望和自信。

当然了,也不会轻易放弃的。

老人圣地亚哥这个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品质恰是海明威最为欣赏的。

海明威不仅描写了老人的坚强意志,而且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妙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

作家海明威的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海明威代表作有《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凭借《老人与海》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及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文学及20世纪文学的发展有极深远的影响。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失的一代”Lost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海明威在创作期间的表现异常独特,因为作家在创作期间一般都是坐在椅子上进行创作。

然而海明威却不这样,他几乎每次都是站着进行创作。

有人问海明威为什么他要选择这样的创作方式,而海明威的回答是:“站着会让自己变得更容易疲劳,而疲劳便会督促自己挑精华部分写,而不需要写一些不必要的话语。

这样作品的含金量就会更高。

”除了站着写作之外,海明威还经常喜欢在冬天进行创作,尤其是那种格外寒冷的天气,在这样寒冷的天气海明威也不会穿很厚的衣服,他依旧穿那种很单薄的衣服在寒冷的环境中创作。

这也是为了追求作品的含金量。

在二战期间,美国的一位将领在拍卖会上获得了两箱的威士忌酒,而此时海明威也在场,他平时就喜欢喝酒,看到将领得到这么多的酒便主动提出要花钱买六瓶酒。

可是将领并没有答应海明威的这一请求,之后好不容易答应了,但条件是要海明威给他上六节课才能换得酒。

海明威答应了,可是在第六堂课还没有开始讲的时候,海明威就有急事要离开,但是最后在机场的时候还是把这堂课讲完了。

高考名著阅读《老人与海》

高考名著阅读《老人与海》

高考名著阅读之《老人与海》一.作者简介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

海明威对户外活动有极大的兴趣。

从幼年到老年,他对斗牛、拳击、渔猎等的热爱历久不衰,造就了他的硬汉性格,并且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生动的反映。

他一生经历丰富,曾长期担任驻欧记者,亲身参加过两次世界大战。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支持共和政府,反对法西斯主义。

在抗日战争中他曾来中国采访。

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

他在战后流落欧洲,在否定了传统价值观念后对生活和前途感到迷惘,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1952年他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赞扬他“精通现代叙事艺术,文笔有力,自成一体,这在近作《老人与海》中得到了证明。

”晚年他由于疾病缠身,精神抑郁,自杀而死。

代表作: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表现第一次世界大战给青年一代造成的创伤)和《丧钟为谁而鸣》(歌颂国际纵队战士和西班牙游击队员反法西斯的英勇斗争)。

二.内容简介桑提亚哥是古巴的一个老渔夫,他一个人孤独地住在海边简陋的小茅棚里。

老人接连打了84天,但一条鱼也没有捕到。

桑提亚哥瘦削憔悴,后颈满是皱纹,脸上长着疙瘩,但他的双眼象海水一样湛蓝,毫无沮丧之色。

村里人都因为老头捉不到鱼嘲笑他,但是在一个叫曼诺林的男孩眼里,老头是最好的渔夫。

他们打鱼不但是为了挣钱,而是把它看作共同爱好的事业。

老头崇拜脚跟长骨剌但打球生龙活虎的垒球手狄马吉奥。

老头认为自己虽已年迈,但因懂得捕鱼的诀窍且决心很大,仍是个好渔夫。

老人决定在第85天一早出海。

当晚老头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少年当水手时远航非洲见到在海滩上嬉戏的狮子。

这次上钩的大马林鱼把小船拖得离海岸越来越远,老人回忆起年轻时曾和一个黑人比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终战胜了对手。

大鱼一直拖了两天两夜,老人精疲力竭,终于制服了大鱼。

在归航途中,老人一再遭到鲨鱼的袭击,他与鲨鱼拼死搏斗,但回港时大马林鱼被吃得只剩骨架。

老人自问是什么打败了他,结论是:“什么都不是,是我出海太远了。

海明威的资料

海明威的资料

海明威的资料导语:海明威一贯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腹地位。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小说家。

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取得者。

1953年5月4日,美国作家海明威以作品《老人与海》获普利策奖。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自杀身亡。

在海明威一生当中曾荣获很多奖项。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授予银制勇敢勋章;1953年,他以《老人与海》一书取得普立策奖;1954年,《老人与海》又为海明威夺得诺贝尔文学奖。

XX年,海明威的《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与《永别了,武器》两部作品被美国现代图书馆列入“20世纪中的100部最正确英文小说”中。

海明威一贯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腹地位。

海明威处处惹事,人人受气,给人留下了如此印象:喜爱冒险,四任妻子,拼命饮酒,任意争吵等,这么多病一直缠着他,最后用心爱的猎枪终止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海明威自杀的评判,正如约翰·肯尼迪总统的唁电所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情感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阻碍。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的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为纪念海明威逝世二十周年而写一篇名为《与海明威相见》纪念文章:“海明威的所有作品都洋溢着他那闪闪发光、但却刹时即逝的精神。

这是人们能够明白得的。

像他那样的内在紧张状态是严格把握技术而造成的,但技术却不可能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宏大而又冒险的篇幅中经受这种紧张状态的折磨。

这是他的性格特点,而他的错误那么在于试图超越自己的极大限度。

这就说明,什么缘故一切多余的东西在他身上比在别的作家身上更引人注目。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

《老人与海》作者简介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Miller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家、诺贝尔奖获得者。

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

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

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

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

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

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后来去加拿大多伦多市星报任记者。

1921年重返巴黎,结识美国女作家斯坦因、青年作家安德森和诗人庞德等。

1923年发表处女作《三个短篇小说和十首诗》,随后游历欧洲各国。

192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初获成功,被斯坦因称为“迷惘的一代”。

1929年,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长篇巨著《永别了,武器》的问世给作家带来了声誉。

30年代初,海明威到非洲旅行和狩猎。

1935年写成《非洲的青山》和一些短篇小说。

1937年发表了描写美国与古巴之间海上x私活动的小说《有钱人和没钱人》。

西班牙内战期间,他3次以记者身份亲临前线,在炮火中写了《第五纵队》,并创作了以美国人参加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

他曾与许多美国知名作家和学者捐款支援西班牙人民正义斗争。

1941年偕夫人玛莎访问中国,支持我国抗日战争。

后又以战地记者身份重赴欧洲,并多次参加战斗。

战后客居古巴,潜心写作。

1952年,《》问世,深受好评,翌年获普利策奖。

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卡斯特罗掌权后,他离开古巴返美定居。

因身上多处旧伤,百病缠身,精神忧郁,1961年7月2日用枪自杀。

海明威去世后发表的.遗作,主要有:《岛在湾流中》(1970)和《伊甸园》(1986)。

他那独特的风格和塑造的硬汉子形象对现代欧美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物影响: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简介

老人与海简介【作者简介】海明威,美国作家。

1952年发表了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因此获诺贝尔文学奖。

文风简练生动。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其“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

【故事梗概】老渔夫圣地亚哥在海上连续84天没有捕到鱼。

起初,有一个叫马诺林的男孩跟他一道出海,可是过了40天还没有钓到鱼,孩子就被父母安排到另一条船上去了,因为他们认为孩子跟着老头不会交好运。

第85天,老头儿一清早就把船划出很远,他出乎意料地钓到了一条比船还大的马林鱼。

老头儿和这条鱼周旋了两天,终于叉中了它。

但受伤的鱼在海上留下了一道腥踪,引来无数鲨鱼的争抢,老人奋力与鲨鱼搏斗,但回到海港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副巨大的骨架,老人也精疲力尽地一头栽倒在陆地上。

孩子来看老头儿,他认为圣地亚哥没有被打败。

那天下午,圣地亚哥在茅棚中睡着了,梦中他见到了狮子。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圣地亚哥的生活信念,也是《老人与海》中作者要表明的思想。

通过圣地亚哥的形象,作者热情地赞颂了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所显示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孩子准备和老人再度出海,他要学会老人的一切“本领”,这象征着人类这种“打不败”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读书笔记】详细故事简介P1—20,老人第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回来,马诺林热情迎接了他,老人已经穷的连饭都吃不起了,渔网也早就卖掉了,马诺林给他找来吃的,鼓励他。

在这天晚上,老人梦到了狮子。

P21—32大马林鱼上钩之前注意点一、P21大海是男人还是女人注意点二、不喜欢水母;喜欢海龟和玳瑁,飞鱼,海豚,注意点三、喜欢一个人喜欢自言自语;希望男孩在身边注意点四、关于大海的描写P32—84,经过半天一夜,一天,一夜,又半天,老人杀死了大鱼。

注意点一、碰到的困难,鱼一直在游,手用力的地方被割破,左手抽筋注意点二、鱼在老人看来,更高贵,也更加能干。

谁也不配吃这条鱼P64 p80,来吧,杀死我吧P53注意点三、为了激励自己,想起了自己喜欢的棒球明星和以前扳手腕冠军辉煌的历史P63他已经被鱼拖了半天一夜一天P66,又要进入第二个夜晚,他掉到了一条鲯鳅,鲯鳅肚子里有两条飞鱼,他在晚上稍微睡了一会儿,梦到了海豚和狮子P71开始,杀死大鱼:大鱼又拖了一夜,在早晨终于跳出了水面,十多次。

老人与海故事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简介

老人与海故事简介简介:海明威(1899一1961),美国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内容简介:老人与海,海明威(1899一1961),美国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老人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古巴老渔夫圣地亚哥在连续八十四天没捕到鱼的情况下,终于独自钓上了一条大马林鱼,但这鱼实在太大,把他的小船在海上拖了三天才筋疲力尽,被他杀死了绑在小船的一边,在归程中一再遭到鲨鱼的攻击,最终回港时只剩下鱼头鱼尾和一条脊骨。

这虽然是一个故事简单、篇幅不大的作品,但含义丰富,很多老师把它作为英雄主义教育的教材,介绍给广高校生,使之成为经久不衰的脱销书。

本书是《译文名著文库》中的一本,该文库原名《世界文学名著文库》,其参照企鹅、牛津、BBC等西方大型出书公司的文学书目,精选世界文学经典名篇,中有多位是诺贝尔文学奖或世界各国知名文学奖得主。

其译者均为中国第一流的翻译家,翻译风格严谨,文笔美妙通顺。

页面视觉美观,手感舒适。

本小说一经出书就得到了书评家和评论家们全都好评,使海明威获得了一九五三年度的普利策奖金,而且重要由于它的成就而荣获一九五四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老人与海》故事的背景是在二十世纪中叶的古巴。

主角人物是一位圣地亚哥的老渔夫,配角是一个叫马诺林的小孩。

这位风烛残年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都没有钓到一条鱼,将近都快饿死了;但他仍然不愿认输,而充分着奋斗的精神,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呎,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

大鱼拖着船往大海走,但老人仍然死拉着不放,即使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而且左手又抽筋,他也丝毫不灰心。

经过两天两夜之后,他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

但很多小鲨赶忙前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地杀死它们,到最终只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做为武器。

结果,大鱼仍难逃被吃光的命运,最终,老人筋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

他回回到家中躺在床上,只好从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美好的岁月,以忘却狠毒的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的生平简介
引导语: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海明威的这部《》在世界史上有很高的价值,那么,写出这部作品的海明威,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家之一。

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的奥克帕克,晚年在爱达荷州凯彻姆的家中自杀身亡。

,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

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创作风格
朴实
海明威有着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他常以最简单的词汇表达最复杂的内容,用基本词汇、简短句式等表达具体含义,用名词、动词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丝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直观
文学艺术要表现情感,但情感却是依靠事物的外观透视出来的,越是对事物外观的直接描摹,越能产生强烈的视觉真实性,越能拉近读者与作家的距离。

海明威用高度清晰的视觉化语言,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印象付诸语言,写出了事物的形状、颜色、味道等,以直接的物象表现宇宙与生命。

含蓄情感
海明威有自己特殊的艺术风格,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对话
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

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
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

男女关系
从男女关系的`主题去分析海明威,不难看出,尽管热衷于描写男人的野性与英勇,海明威却间接表现了他对女人的恐惧与憎恨。

人物影响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5]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

无论海明威是作为一位传奇式人物,还是作为一位作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写作技巧创造了一种简洁流畅、清新洗练的文体,净化了一代的传统文风,在欧美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是一部融信念、意志、顽强、勇气和力量于一体的书,它让人彻底懂得了打不垮的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究竟是个什么样。

它、它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的讲述。

完美地体现了作者所说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