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师德模范张振余同志先进事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挚爱·奉献·创新
——记师德模范张振余同志先进事迹
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
三十二年的教育工龄,三十二年的爱心情结,三十二年的出色业绩!他是那样的平凡,然而他的名字却深深地刻在学生、家长和同事的心里。
在小学教育这方热土上,在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他默默耕耘、创新、奉献,以崇高的人格力量,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的人生之歌,他就是泰州市许庄中心小学副校长张振余同志——
1999年:被聘为“高港区兼职教研员”;
2000年:被选为“泰州市陶行知研究会理事”;
2000年:被批准成为“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
2001年:被表彰为“泰州市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2002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表彰为“教材实验先进个人”;
2004年:被定为“泰州市家教宣讲团成员”;
2005年:被表彰为教育部“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2005年:被表彰为中国教育学会“课题研究先进工作者”;
2005年:被表彰为“泰州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2006年:被表彰为“泰州市家庭教育先进工作者”;
2006年:被教育部所属中国教育管理决策网特聘为“专家组成员”;
2006年:被表彰为“江苏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2007年:被评为“泰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
2008年:被高港区文教局定为“张振余工作室”领衔人……
这些是奉献者的印记,是开拓者的足迹,更是“大手拉小手,成功路上一起走”的剪影。
一、他是善解童意的智者:以人为本,铸就打开心锁的“金钥匙”
2006年,张振余同志探索形成的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经验被写进新华社内刊,得到了时任江苏省委书记的李源潮同志的批示肯定,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这是该同志长期注重阅读童心的结果。
他善于在这项重要而又艰难的教育实践中,感受童心的丰富与细腻、独特和敏感,他用自己的智慧打造着一把把探询孩子内心的“金钥匙”,开启一扇心灵之门,贴近孩子们纯真的心灵。
他常用的“金钥匙”是——
1.童真谱写的心理问卷。
每学年初,他非常重视了解孩子们的家庭教育及父母对孩子关爱的情况,让自己及各班的“育人”工作更有针对性。
因此,他常常通过明察暗访,收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制成一份份“心理问卷调查表”。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含着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交友方式、学习状态、与人相处、与父母的沟通状况等。
孩子们正慢慢
长大,他们已渴望交流,“问卷式”最容易兜出他们心里的“秘密”。
比如上学年,他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你佩服你的爸爸、妈妈吗?”几名孩子抖出了父母在外打工,平时在家感到非常孤独和害怕的“心病”,他便指导相关老师给他们特殊施爱,增强了他们独立生活的勇气,从孩子的身上,他采集到的是一个个可爱的“小秘密”,收获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信任。
2.春风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他注重改革,将部分晨周会和活动课开发为“心理健康辅导课”。
对这种新的沟通形式,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让张振余同志印象最深的是经常举行的主题课《放下烦脑,与快乐为伴》。
在每一次不同主题内容的心理课堂上,开朗、外向的学生总是滔滔不绝,羞涩胆小的学生则不失时机地给他递上一张张小小的字条,提出自己心中的疑惑的不成熟的想法,他也适时给予评说。
不拘一格的上课形式仿佛一股清新的风,让学生不拘一格,敞开了心扉,受到了启发,真正成为心育的主人。
3.温馨的“贴心话”信箱。
为使交流方式更丰富,张振余同志组织孩子们在许多班级开设了“贴心话”信箱,欢迎孩子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随时与老师保持最密切的联系。
他也常常随手写出简短的几句问候语或劝诫语、激励语。
悄悄地塞进信箱,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孩子们收到信后有时激动万分、手舞足蹈,有时屏息凝思,看得出:“贴心话”滋润着他们的心田。
4.传情达意的电信网。
张振余同志和孩子们都运用了“与时俱进”的交流方式:打电话或在网上发电子邮件。
在平时的晚上、双休日和寒暑假,他们保持着联系;孩子们在悄悄话中受到教育,教师节、母亲节、春节之时,孩子们也给他送来了最美的祝愿……
因为通过种种交流方式,使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张振余同志以及老师们走得更近,手握得更牢,心也连得更紧。
营造这种轻松和谐、热烈、融洽、民主的对话氛围,不只使他读懂了孩子纯真的心,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一个个班集体,形成了“团结、和谐、奋进”的优良班风。
二、他是务实育人勇者:构建机制,铺设育人成功的“金光道”
为了使孩子“成人、成才、成功”,张振余同志努力探索科学教育途径。
力求以“五爱”为中心,以“五育”为内容,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使教育的每个环节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他注重研究,形成了四种育人模式——
1.环境育人。
他十分重视营造生动形象的室内外育人环境。
环境布臵时,将童化、趣化、美化融入其中,使墙壁会说话,使角落有温情。
他常常和孩子们一起设计与动手,在室内张贴着“勤学、守纪、文明、健美”的班风内容,安排了图文并茂的各类墙报栏,如:“童星闪烁”、“童眼世界”、“童趣学园”、“童心欣赏”等等,定期更换吸引儿童。
张振余同志还亲自精心安排协助安排图书角、生物角、巧手角、保健角、科技角,让教室成为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学园。
2.体验育人。
张振余同志深知“主体教育”内涵,注重引导学生学活课本,体验生活,争做小主人。
“自主体验”突出了四个重点:⑴体验“爱祖国——从爱班级、爱他人做起”。
他教育学生懂得了只有“小爱”才能“大爱”的道理,组织学生开展了多项实践体验活动。
如:班级干部自己选的“我是小干部”、“我是小助手”活动;小干部岗位轮换的“最佳小主人”活动;人人一岗的“我是服务员”活动;相互关心的“我们都是好伙伴”活动等。
前年,在给陕西镇巴失学儿童捐款活动中,全校同学积极响应,捐款、捐物量在居我区各校之首,形成佳话。
⑵体验“讲文明——从守常规做起。
”他把《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细化为各年级儿童看得见、摸索得着、做得到的要求,引导他们熟记相关歌谣,民主讨论制订班级《十禁止、十不准》公约,让孩子们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
在平时,我们张振余同志坚持“文明礼貌与我同行”,“言必行,行必果”,常常一项要求,十遍宣讲,百遍训练,抓反复,反复抓。
如在教育学生“诚信待人”过程中,他先后多次引导孩子们搜集名人名言,调查诚信案例,讲述诚信故事,反思自我表现,举行专题队会,孩子们从生动的活动中受到深刻的启迪,不少班级此项主题活动获得了镇级评比一等奖。
⑶体验“我能干——从勤劳俭朴小事做起”。
他引导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给别人添麻烦。
经常组织孩子们进行劳动竞赛,带领孩子们到校园、到校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从艰辛体验中感知节俭的必要。
⑷体验“我会学——从全面发展中凸现特长”。
张振余同志指导各班主任给每位孩子建起了“素质发展档案”,让他们自主选择项目参加兴趣组学习,并亲自承担了校级读写、书画等兴趣组的指导和管理任务。
孩子们进步非常明显。
近年来,在区市级田径运动、歌舞、器乐演奏、作文书画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奖达240多人(次),在近年国际东方少年书法竞赛中,所指导的学生有8名获奖,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成功之乐”。
3.激励育人。
为了增强教育效果,张振余同志想方设法改革评价机制,以多种激励方式让孩子们从心灵上产生震撼力量。
平时,只要学生有进步,他从不吝啬“笑脸”、“大拇指”、“小红花”与“小星星”。
张振余同志摸索出一套“争三星”、“创三好”的激励性评估方式。
“三星”即红星、银星、金星。
“三好”即在校是好学生,在家是好孩子,在社会是好儿童。
“三星”体现了要求的逐步提高,“三好”包含了教育内容的全部。
在评估过程中,他和老师、孩子们一起,坚持平时形成性周评、月评与期末终结性评比相结合;儿童自评与老师评、家长评相结合。
张振余同志从2003年起,试在全校试行“成长记录”评价方法,把课改理念融入激励之中,丰富了“争三星、创三好”的评估内容。
4.共鸣育人。
张振余同志大力倡导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共鸣育人”体系。
他多次亲自去海军诞生纪念馆等单位联系,筹划、组织校外德育基地活动,每年都组织师生到“德育基地”开展系列活动。
平时坚持亲自主持好每周的教师学习,强化各学科老师教育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每学期他都利用家长学校等阵地和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家长宣讲家教理论,传授家教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师生可喜地看到了张振余同志所构建的创新育人机制的成果。
近十年来,在上级素质教育综合评估中,该校评分均高于本地兄弟学校,特别是法制教育、课程改革等办学特色明显形成,其办学经验正在区域推广。
三、他是追求卓越的行者:以身立教,谱写挚爱奉献的“新篇章”
作为学校业务副校长,关工委副主任,张振余同志认为,下一代教育的成功源于深沉的挚爱。
这种挚爱应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即便他是残疾的,贫困的,后进的,外来的;这种挚爱应落实于无微不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负责;这种挚爱更标志着严以律己,坦诚奉献,与时俱进。
近20多年来,张振余一直负责许庄中心小学辖区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具体工作,他以对下一代、对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经常进行调查核实、走访动员、数据统计、资料整理、普九宣传……走了多少路,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有位叫秦琴的同学上五年级时中途辍学,外出打工,张振余同志上门九次,终于感化了家长的“铁石心肠”,孩子又回到了学校。
20多年来,许庄(乡)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在校学生巩固率等办学指标连年一直保持100%,成为泰州市高港区的示范学校。
精湛的“普九”业务博得了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充分肯定。
1997年以来,张振余同志连年被区文教局抽调奔赴各乡镇实施全区小学普九“督导”工作,不辞劳苦,认真、顶真,促进了全区小学义务教育的高标准运行。
高港科技园创立之后,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他们的孩子有的辍学,有的被一些学校借故拒之门外,张振余同志非常痛心,他要让“流动的花朵也吐芬芳”,他和校委会其他同志一起满怀着“一种深情”——爱满天下,实践着“三种策略”:主动调查、热情接纳、尽心教好,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高度赞扬。
2005年,泰州市关工委刊物专题报道了该校此项工作的先进事迹。
2006年,在泰州市政协、市教育局举行的专题研讨会上,张振余同志介绍了自己和本校接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的经验。
残疾孩子是弱势群体,关爱他们是张振余同志的工作重点。
在工作中,他坚持了“四主动”(培植爱心、广泛宣传、普查鉴定、动员接纳),让孩子“进得来”;坚持“四个优先享受”(优质资源、接受心理康复、个别教育、人本管理),让他们“留得住”;坚持“四个充分发挥”(残儿能动作用、伙伴助学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家长各界人士和谐教育作用),让他们“学得好”。
多年来,该校残疾儿童无一失学,人人学有所长。
在泰州市随班就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张振余同志作了专题介绍,受到了与会者的赞扬。
奉献需要无私。
任教32年来,他一直坚守教学一线,教过数千名学生,把爱洒向了每个学生。
对不求上进的,他耐心教育;对生活困难的,他悉心相助。
家住王戚村的学生祁军在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十分困难,母亲要其停学,张振余同志知道后,便多次相劝,使孩子复学,并经常给其购买学习用品,像慈祥的父亲一样无微不至,终使该生按期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该生在初中得了重病住院,缺钱治疗,尽管自己经济非常拮据,张振余同志还是主动捐上300元,让其治病。
几年前,一名叫孙继伟的孤儿从野徐镇来到许庄镇寄居在家境也较贫困的亲戚家。
张振余同志就主动把其定为长期扶助联系对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年都给孩子送钱买物,并进行悉心辅导。
令这位孩子终身难忘。
张振余同志坚持廉洁从教,展示人民教师师表形象。
每学期,都有一些学生家长在逢年过节之时为了表达谢意,有的要送烟酒,有的要宴请,但张振余同志从来都是婉言拒绝,这已传为佳话。
张振余同志认为,讲究艺术的爱才是真爱,“艺术”从哪儿来?从学习中来,从实践来,更从研究中来。
32年来,张振余同志从未放弃过学习,靠着顽强的毅力,先后与泰州师范学校、江苏教育学院结缘,相继按期毕业。
48岁这年,他又报名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本科学习,20门功课成绩优良,按期毕业。
近几年中,半百老人的他一直坚持参加教学基本功苦练,先后获得了省级《普通话(二级甲等)等级证书》、《现代教育技术合格证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校长培训结业证书》。
他凭着一身硬功,凭着坚守教学一线的毅力,凭着强烈的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意识,所教学科,无论是高年级,还是中年级,多年来统考成绩连年名列平行班第一。
近五年来,所教学生80多人(次)在区级以上演讲、征文、书画等竞赛中获奖。
作为中心小学业务负责人,目前学校承担了中央教科所“写字教育”,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育”、“科学认读”、江苏省教育学会“自主作文”等6个市级以上课题的研究任务,他积极参与每个课题研究,从申报课题到结题几乎全过程投入,取得了一大批教科成果。
近五年中,他亲自撰写的论文、经验总结、结题报告等作品有76篇在市级以上报刊物发表或会议交流和获奖。
其中,论文《提高育人实效〃塑造健康心灵》获《中国教育报》优秀论文一等奖,《优化写字教育,促进素质发展》获中央教科所优秀教科成果一等奖,《小学生尝试学习策略研究》获“中国教育学会尝试教学研究会教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参著的《我是小主人》、《古诗文诵读》、《科学认读“金钥匙”》、《小学生口语交际与习作训练》等书被评为教育部课题组校本教材一等奖或已正式出版发行,为下一代提供了优质的精神文化食粮。
他多次举行示范课及讲座,深入课堂一线调研,悉心指导青年教师。
近五年中,该校青年教师有110多项教科研成果获区级以上奖励,14名青年教师已成为青年骨干教师或远近闻名的教坛新秀、教学能手,18名教师先后被评为小学高级教师,11名老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天道酬勤,张振余同志和他的同事们的“挚爱〃奉献〃创新”换来了祖国下一代——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成功与信心,换来了许庄中心小学的巨变。
该校2002年被评为“泰州市模范学校”,此后相继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单位”、“全国教科研先进单位”等光荣称号。
面对荣誉,张振余同志非常坦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