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附答案)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形成性考核第一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经验,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2. 幼儿园游戏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儿童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3.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由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二、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有几种典型的定义?各是指什么?幼儿园课程有3种典型的定义,具体指的是:1、幼儿园课程即教学科目: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我国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幼儿园课程定义。
如198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规定,幼儿园设置语言、计算、常识、音乐、美术和体育六门课程,可见该文件将课程理解为教学科目。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系统的知识教学,强调教师应该向幼儿传授那些必要地有价值的知识,而且,这样的课程定义其实施容易被教师把握。
但是,该定义相当狭隘,只关注学科知识,容易脱离幼儿的生活实际,同时,该定义对课程的分类人为的割裂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而幼儿是整体的感知知识的。
2、幼儿园课程即教育活动: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泛指为幼儿设置的、并区别于其他教育机构的教育活动的总和。
这种定义,不再视幼儿园课程为狭义的教学科目,而把它泛化为对幼儿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不仅局限于学科教学活动,还包括其他任何类型的教育活动,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运动等。
但是,教育活动中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是不同的,对活动的经验也是不一样的,该定义只注重幼儿外显的活动,无法顾及幼儿活动中内在的体验和心理结构的变化。
3、幼儿园课程即学习经验:定义认为,幼儿园课程是儿童在幼儿园环境获得的旨在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
这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出现的一种幼儿园课程观,这一定义使幼儿园认识到既要注重教师精心设计的显性课程即正规课程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又要注重环境中的其他因素对幼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潜在课程对幼儿的影响,发挥课程对幼儿的教育作用,即正效应。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集锦【一】)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集锦【一】)幼儿园课程是为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教师充分利用各地各园所拥有的课程资源,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1)幼儿园课程是幼儿通过活动来获得经验的过程。
(2)在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经验不是随随便便的经验,而是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幼儿获得的有益经验。
(3)经验获得的主要途径是活动或做事。
(4)幼儿园的课程内容要根据各地各园的实际情况。
(5)幼儿园课程强调整体结构。
课程理念是指幼儿园课程编制与实施的基本立场和指导思想,(2分)它是课程编制者和实施者的儿童观和教育观的反映。
幼儿园课程设计就是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育途径等基本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相对具体的“静态”的课程计划的过程。
幼儿园课程实施:是把静态的课程方案转化为动态的课程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课程计划为依据而组织幼儿的活动的过程。
简述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基本原则。
(1)关系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主体性原则。
(4)活动性原则。
(5)针对性原则。
简述幼儿园课程的特质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所提供的,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与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于其他学段课程的特质。
总的来说,幼儿园课程主要具有以下特质:(1)课程目标的全面性、启蒙性。
(2)课程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结构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经验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具体化。
课程目标是幼儿园课程运行的“指南针”。
在课程设计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确定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目标依据:教育哲学;学习心理学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指的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
根据课程内容的定义,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2)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情感态度的内容;(3)有助于幼儿获得基本行为方式的内容。
幼儿教师考编、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1.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侠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化,它指明了学习者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的成就。
3.教育内容是依据目标以及相应年龄段的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而选定的学生能够学、应该学、适宜学的只是范畴,其中包括概念、方法、态度和技能的学习等,它是具体可操作的。
4.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5、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6.学科课程是一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来编排的课程。
主张应该教给儿童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应适合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应精选具有典型性和范例性的内容。
7.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8.分科课程又称科目课程,指的是根据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课程中选择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儿童的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教学科目。
9.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界限,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
10.显性课程是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而隐性课程则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11.园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幼儿园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开放民主的决策过程,即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儿童及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
12.核心课程围绕社会问题来组织内容,目的在于通过课程使儿童获得完整的生活经验,增强儿童对生活的适应性。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指对幼儿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计划和安排,旨在提供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幼儿园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身心素质、社交能力和学习技能。
一、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提供合适的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期,他们经历着快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因此,适当的课程能够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原则1. 综合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该综合考虑幼儿的各个发展领域,包括身体、感知、社交、情感、语言和认知等。
课程内容应涵盖不同的学科和主题,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
2. 温馨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提供温馨、安全和亲切的学习环境,以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和学习。
老师应当倾听幼儿的声音,关注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3. 游戏性原则: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核心。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发展各项能力。
课程应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和材料,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践性原则: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幼儿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三、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安排1. 语言与文学:包括听、说、读、写和欣赏等多个方面的训练。
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和阅读绘本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并激发他们对文字和阅读的兴趣。
2. 数学与科学: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数学和科学思维。
包括数数、比较大小、了解形状与空间、探索物质与自然等内容,帮助幼儿建立基本概念。
3. 艺术与音乐: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可以用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创作。
4. 社会与情感:通过角色扮演、团队合作和情感教育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幼儿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培养友善、尊重他人的品质。
5. 健康与体育:通过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培养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幼儿园课程
一、名词解释:1、学科中心课程:学科中心课程以有组织的学科内容为材料依据,按照学科结构来确定所要学习的内容,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学科课程注重学科科学体系,并根据学习者的发展特征和认知水平编制教材,让学习者进行系统的学习。
)2、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裴斯泰洛奇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以及福禄贝尔儿童自动发展的思想。
3、最近发展区:所谓的最近发展区事实上是指儿童实际心理年龄与其依靠帮助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中间的差异。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有两个水平的。
较低水平的行为是儿童的独立行为,即儿童能独立完成的或自己知道的事物;较高水平的行为是儿童在帮助之下能够达到的行为,因此被称为帮助行为。
这两个行为水平之间构成了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有若干程度的行为水平,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5、显性课程: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有意参与活动的成分很大,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获得知识和技能,学生获得的主要是预期性的学术知识。
6、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7、心理工具:维果茨基所谓的“心理工具”是指能扩展心理能力,帮助儿童记忆、注意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工具,例如语言和其他媒体。
在不同文化中,心理工具是不同的,是需要通过教学而传递的。
心理工具能帮助儿童把握自己的行为。
8、反偏见课程:9、隐性课程:隐性课程是无计划的、无组织的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要获得的是隐含于课程中的经验。
主要通过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得到知识,形成态度和价值观。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1.1 .“学问”中心课程: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1.2 .“经验”中心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1.3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4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5 .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6 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1.7 适宜于发展:指的是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2.1 .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化。
2.2.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
2.3 .幼儿园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2.4 论理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2.5 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2.6 .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
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2.7 .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2.8 .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
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课程2.幼儿园课程资源3.生成课程4.幼儿园课程内容5.方案教学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
单元主题活动,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即主题)来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就是课程最终达到的标准,是人们对教育活动之效果的预期。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而且希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方案教学是:儿童在教师的支持、帮助和引导下,围绕某个大家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课题”或认识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合作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意义,建构认识。
生成课程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们、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
综合主题课程是将各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或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课内课外各种教育因素相互联结、协同,以幼儿的主动学习为核心来完成全面发展的教育任务的一种课程模式,是针对原有幼儿园教育中的种种弊端而创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如以前幼儿园的分科课程:语言、常识、数学、美术、音乐、体育。
二、问答题1.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如何实现预成课程与生成课程的融合?(14分)★两者都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不分好坏,对幼儿的发展都有发展价值。
★预设活动,在预设前也要注意幼儿的接受兴趣和经验能力水平,过程中注重幼儿反馈信息,注重随机教育★认真学习理解生成课程的理念★在考虑教育活动方案时,多几种假设,多几种课程发展的可能性,以便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对孩子的不同反应有所应对。
★教师预设的活动计划必须是弹性计划,要留余地给幼儿,使之有生成活动的空间,让幼儿有机会开展自己生成的活动。
幼师考试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取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的实现程度,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学前儿童手工制作活动: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使用各种手工工具和材料,用剪、撕、贴、折、塑等手段制作出平面或立体的无图形象,从而发展学前儿童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培养他们实际操作的能力以及工作的计划性和条理性的一种教育活动。
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退缩行为:指孩子表现胆小、害怕、孤独、退缩,而无精神异常的一种行为障碍。
户外体育活动:非正规性体育活动,一般来说,它并不强调活动组织的严密性,且教师大多采取间接指导的方式来组织和实施活动。
学前儿童的美术欣赏:儿童通过对作品、自然景物和周围环境中美好事物的认识和欣赏,从中受到艺术的感染,并丰富艺术联想,来提高对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教师引导学前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中的美好事物,丰富儿童的美感经验,培养其审美情感、审美评价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的理想发展: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所揭示的幼儿应该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学前社会教育:儿童的社会生活事务及相关的人文社会知识为基本内容,以社会及人类文明的积极价值为引导,在尊重儿童生活,遵循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的基础上,由教育者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和活动,陶冶儿童性灵,培育有良好社会理解力、社会情感、品德与行动能力的完整、健康的儿童。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1. 幼儿园幼儿园是指为儿童提供3至6岁教育和照顾的教育机构。
在幼儿园,幼儿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和学习来促进身心发展,并为他们提供适应学校生活的准备。
2. 课程课程是指在幼儿园中规划和安排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幼儿园课程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和动手能力等方面。
3. 托班托班是幼儿园中的一个班级,通常是为2至3岁的幼儿设置的。
托班的课程注重幼儿的基本生活技能培养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4. 大班/小班大班和小班是不同年级的幼儿园班级。
大班通常是为5至6岁的幼儿设置的,而小班则是为3至4岁的幼儿设置的。
大班的课程侧重于学习和认知发展,小班则注重幼儿的社交能力培养和个人发展。
5. 早教早教是指为婴幼儿提供早期教育和培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早教的目标是促进婴幼儿的早期发展,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
6. 游戏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的一种重要活动形式。
通过各种游戏,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自主活动自主活动是幼儿园中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的活动形式。
在自主活动中,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活动内容,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8. 交往活动交往活动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幼儿可以学习合作、分享、沟通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
9. 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审美和创造力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舞蹈等艺术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10. 自由活动自由活动是幼儿园中鼓励幼儿自由探索和尝试的一种教育活动。
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方式进行学习和探索。
11. 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中培养幼儿体质和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各种体育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身体、培养协调性和促进健康发展。
12. 家园合作家园合作是指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幼儿园课程的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的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的名词解释1. 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是指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来的一系列有序、有计划的活动和学习内容。
幼儿园课程旨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各个方面。
2. 特色课程特色课程是指幼儿园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办学理念,在基本课程之外开设的一种独特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幼儿的特长和兴趣。
常见的特色课程包括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
3. 语言课程语言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听说读写技能的一种课程。
语言课程包括口语培养、歌曲、儿童文学故事、图书阅读等。
4. 数学课程数学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技能的一种课程。
数学课程包括形状、计数、排序、模式、测量等。
5. 科学课程科学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观察和实验能力的一种课程。
科学课程包括天气、植物、动物、物体特性等。
6. 社会课程社会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社交能力、自我认知以及社会意识的一种课程。
社会课程包括情感教育、自我意识、家庭、朋友等。
7. 美术课程美术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审美能力的一种课程。
美术课程包括绘画、手工制作、剪纸等。
8. 音乐课程音乐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音乐感知、音乐表达以及音乐欣赏的一种课程。
音乐课程包括歌曲、音乐游戏、乐器演奏等。
9. 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指幼儿园中注重培养幼儿身体素质、协调能力以及团队意识的一种课程。
体育课程包括跑步、跳跃、球类运动等。
10. 游戏课程游戏课程是指幼儿园中通过有组织的活动和游戏来培养幼儿社交能力、智力发展以及创造力的一种课程。
游戏课程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玩具等。
11. 综合活动综合活动是指幼儿园中集合各种课程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有组织的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活动。
综合活动包括节日庆祝、主题活动、户外探索等。
总之,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提供一系列有计划、有秩序、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课程:课程一词出现于唐代,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一)进程及学习科目和教材(二)课程及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三)课程及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四)课程及教学计划(五)课程及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课程形态: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经验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他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而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小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在课程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的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首先就应体现在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上。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超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幼儿园课程》自考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园课程》自考试题及答案(三)卷面总分:81分答题时间:50分钟试卷题量:27题一、问答题(共27题,共81分)题目1:名词解释:课程正确答案:课程的本质就是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发展和学习者个人成长的需要,在一定的教育理论指导下,为促进学习者有效地学习或实现可期望的身心发展而计划、选择和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总和。
在各种教育机构中,课程是由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活动目标、容和方式方法以及评价构成的教育教学活动的体系。
题目2: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正确答案:幼儿园课程是教育工作者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而计划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情景中组织和实施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的总和。
题目3:名词解释:显性课程正确答案:显性课程又被称作“正规课程”,是指学校按计划开设的、由专门的教师负责组织实施课程。
题目4:名词解释:隐性课程正确答案: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潜在课程”、“无形课程”、“自发课程”等。
它是在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隐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课程,具体来说,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但却实实在在构成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容和结果。
题目5:名词解释:课程目标正确答案:课程目标是在学校教师指导下,学生某种学习活动的具体的行为变化的表现和阶段性、特殊性的学习结果。
题目6:名词解释:课程容正确答案:课程容肯定是在学习者还没有掌握之前就已经存在于人类的科学和文化之中的,能供儿童学习,而且对儿童的发展有意义、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素材,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题目7:名词解释:课程评价正确答案:课程评价就是对某种教育机构中的课程所具有的价值进行鉴定或评判的活动。
题目8:名词解释:项目活动正确答案:项目活动是根据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确定活动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编制主题网络,将概念予以分化、放大,让儿童通过自己的学习,探索概念的涵。
题目9:名词解释:培养目标正确答案:培养目标是某一教育机构的教育目标。
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的定义
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指针对3至6岁儿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综合性教学计划。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课程旨在提供一个有序和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为儿童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课程的定义并不简单,它涵盖了多个维度和方面。
首先,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儿童的认知发展。
认知是儿童思维能力的基础,幼儿园课程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帮助儿童发展语言、数学、科学等认知技能。
例如,在幼儿园的数学活动中,儿童可以学习数的概念、排序、分类等基础数学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其次,幼儿园课程还应注重儿童的社会和情感发展。
社交能力对儿童的一生至关重要,因此幼儿园课程需要提供机会和环境,帮助儿童学习合作、分享、尊重他人等社交技能。
同时,情感的培养也是幼儿园课程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过丰富的艺术和游戏活动,儿童可以表达情感、体验情绪,并学习如何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幼儿园课程还应关注儿童的身体发展。
运动是儿童身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园课程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运动活动,帮助儿童发展身体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户外游戏、体操、舞蹈和球类运动等,通过培养儿童的运动能力,促进儿童的身体健康发展。
最后,幼儿园课程还应注重儿童的艺术和创造发展。
艺术和创造活动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在幼儿园,儿童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和戏剧等活动,发展自己的艺术潜能,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总之,幼儿园课程的定义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涵盖了儿童的认知、社会、情感、身体和艺术等多个领域。
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幼儿园课程旨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通过早期教育和培养,幼儿园课程为儿童的未来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他们之后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石。
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
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幼儿园课程指的是针对幼儿园阶段儿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设计的一系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
幼儿园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包括认知、语言、社交、情感、身体、美术、音乐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包括:1. 综合性:幼儿园课程要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有针对性地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和兴趣。
2. 平衡性:幼儿园课程着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社交能力、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
3. 游戏性:幼儿园课程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鼓励儿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使他们能够享受学习的过程。
4. 循序渐进性:幼儿园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学习阶段和目标,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组织学习内容,确保儿童能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幼儿园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语言和文学:通过听故事、诵读儿歌、参与故事角色扮演等活动,促进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文学素养。
2. 数学和逻辑思维:通过数数、比较大小、形状分类等活动,培养儿童的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科学和探究: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探索意识和观察分析能力。
4. 社会和情感: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表达和团体合作等活动,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和情感管理能力。
5. 美术和音乐: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游戏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6. 身体和运动:通过户外活动、体育运动和健康教育等活动,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需要根据儿童的特点和需求,注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儿童能够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全面发展其个性、智力和社会技能。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1.“学问”中心课程: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1.2.“经验”中心课程: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1.3.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4.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1.5.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6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1.7适宜于发展:指的是幼儿园课程要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与特点。
2.1.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它是幼儿园教育的具体化。
2.2.幼儿园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
2.3.幼儿园课程组织:是指将构成课程的各种要素科学地加以安排、联系和排列的方式。
2.4论理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
此方法注重知识本身的系统性和逻辑性,2.5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者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的方法。
2.6.直接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育意图。
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迅速的教学方式。
2.7.间接教学: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的方式。
2.8.课堂文化:主要指的是一种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心理气氛。
它是由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名词解释1.1课程:课程一词出现于唐代,其基本含义是指课业及其进程。
(一)进程及学习科目和教材(二)课程及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经验(三)课程及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四)课程及教学计划(五)课程及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1.2课程形态:指的是课程的存在或表现形式。
1.3悬缺课程:是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就是说,悬缺课程存在于“理想的课程”和“实际的课程”之间,是二者的差距。
1.4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和知识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
1.5经验中心课程: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
他关注的重心是学生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1.6活动课程:是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学习方式、以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类型。
1.7隐性课程:指的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中没有明确规定,而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小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1.8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的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1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儿园教育课程的“指南针”和“方向盘”。
在课程中,目标处于核心位置:它是课程设计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它既是选择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课程评价的标准。
2.2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原则: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涵盖面要尽量周全,指向幼儿的全面发展。
这里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体、智、德、美各方面,而且,每一方面都要尽量涵盖情感态度、认知、动作技能的内容。
全面发展的教育课程,首先就应体现在全面发展的课程目标上。
2.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系统性原则:课程目标要具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第一,阶段性目标之间要相互衔接,体现心理发展的渐进性。
第二,下层目标与上层目标之间,局部目标与整体目标之间要协调一致,每层目标都应该是上一层目标的具体化,以保证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都超实现总目标前进一步,都成为实现上层目标的有效环节。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
- 1 -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一、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是指影响幼儿的所有与幼儿园有关的活动,具体表现为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自主自愿的、以过程为导向的、可自由选择的愉快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的是幼儿园教育中各种类型的、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
不论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还是无计划却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开展的一切有助于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的活动,都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主要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是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下位目标,是对幼儿园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期盼。
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作用,从宏观层面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是保证包含各种教育活动目标在内的幼儿园课程总体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从微观层面来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目标,充当着教育活动的导向,决定着教育活动的性质和方向。
行为目标:是以幼儿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它指向的是在教育活动实施以后在幼儿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时,某些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运用行为目标的方式表述活动目标。
生成性目标:指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目标。
生成性目标最基本的特征是过程性。
生成性目标包括了行为目标无法顾及的那些很难测评、很难被转化为具体行为的内容,如情感态度类的目标。
同时,它不过份注重预设目标,关注了活动过程中那些未曾预期的重要发现,可使目标更具有灵活性和适切性,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特点。
表现性目标:指向每一个儿童在具体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为幼儿有目的地选择的各种有益的学习经验。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构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目标的手段。
幼儿园课程的名词解释
幼儿园课程的名词解释幼儿园课程,简单来说,就是在幼儿园里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设计和实施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和经验。
它就像是一张为幼儿成长精心绘制的地图,指引着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不断前进。
幼儿园课程不是随意拼凑的活动集合,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和组织的。
它涵盖了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游戏、生活等各个环节,旨在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从教育目标的角度来看,幼儿园课程致力于帮助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比如,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幼儿身体的健康成长和动作协调能力;通过各种游戏和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语言交流活动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通过与小伙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健康领域,课程可能涉及到幼儿的饮食营养、体育锻炼、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语言领域则注重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故事讲述、儿歌朗诵、简单的书写等;社会领域会引导幼儿了解家庭、社区、社会规则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科学领域可能包括自然观察、简单的实验、对周围事物的探索等,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艺术领域则涵盖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让幼儿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它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更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体验。
游戏是幼儿园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实施方式,幼儿在游戏中能够自由地探索、尝试和发现。
此外,教师还会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课程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
对于小班的幼儿,课程可能更注重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社交技能;而对于大班的幼儿,课程可能会逐渐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同时,幼儿园课程也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活动课程: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
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勃朗芬布伦纳所谓的小系统是指发展着的人在具有特定物理和物质特征的情景中所体验到的活动、角色和人际关系的一种样式。
3.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又称反偏见课程,这种课程以让儿童参与多元文化社会为出发点,为儿童提供在多元文化社会中能有效活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
4.鹰架教学:鹰架教学是维果茨基理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是指为儿童提供教学,并逐步转化为提供外部支持的过程。
有效的“鹰架教学”必须发生在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之内,即独立行为水平和帮助行为水平之间。
1、目标模式:目标模式是以对社会有实用价值的目标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组织和评价学习经验的课程编制模式。
2、生成性目标:生成性目标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课程目标。
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实践理性”,强调在儿童、教师和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产生课程的目标。
3、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逻辑顺序指的是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及其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心理顺序指的是以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4、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评价,旨在通过对课程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材料的分析和判断,调整和改进课程方案,使正在形成中的课程更为完善
1.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分为若干学科(领域),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和实施教育的课程。
2.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幼儿园综合性课程就是将幼儿园课程的各种因素综合化的课程。
课程的综合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通过学科领域的综合、发展方面的综合、专题的综合、主题的综合、通过幼儿园环境的综合等。
3.光谱方案:“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
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
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4.单元教学:单元一般是从能引起儿童兴趣的专题或概念发展而来,设计教育活动时将儿童发展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学科综合到单元之中,在一段时间内围绕这个单元组织教育活动。
1.行为课程:张雪门依据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理论和陶行知的“知行合一”思想,创编了行为课程。
行为课程密切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课程内容直接来源自儿童直接的活动,课程实施强调儿童通过行为进行学习,课程形式主要为儿童围绕单元主题进行的活动。
2.五指活动课程:五指活动课程是陈鹤琴创编的。
陈鹤琴打破了按学科编制幼儿园课程的方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形成了他所谓的五指活动: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文活动。
陈鹤琴以5个连为一体的手指比喻课程内容的五个方面,虽有区分,却是整体的、连通的,以此说明他所谓的五指活动课程的特征。
3.课程的全纳化:课程的全纳化,即课程服务于所有的儿童,包括一般儿童和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这也是西方早期儿童教育课程的一个发展趋势。
其目标是创造出一个所有儿童和成人都能够学习并体会自己价值的全纳社会,使所有儿童确信自己会获得成功。
4.DI直接教学模式: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
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
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