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实验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第一篇: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数据库原理》课程实验实验1 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一、实验目的熟悉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界面;掌握通过图形化向导和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数据库的方法。

二、实验环境Windows XP操作系统,SQL Server 2005软件。

三、实验课时2课时。

四、实验内容SQL Server中的一个数据库必须至少包含一个数据文件和一个事务日志文件,所以创建数据库就是建立主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

在SQL Server 2005中创建数据库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中使用可视化界面,通过方便的图形化向导创建,二是通过执行Transact-SQL语句创建。

(一)向导方式创建1、从“开始”菜单选择“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打开“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窗口,使用Windows或SQL Server身份验证建立连接。

2、在“对象资源管理器”窗格中展开服务器,选择“数据库”节点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数据库”命令,打开“新建数据库”窗口。

3、该窗口中有3个页,分别是“常规”、“选项”和“文件组”,完成这3个页的内容即可完成数据库的创建。

这里,我们仅设置“常规”的相应内容,其他2个页的内容按照默认设置即可。

(1)“数据库名称”文本框中输入数据库的名称,如“sample_st”,再输入该数据库的所有者,这里使用默认值即可。

(也可以通过单击文本框右边的“浏览”按钮选择所有者。

(2)“数据库文件”列表中包括两行,一个是数据文件,一个是日志文件。

通过单击下面相应的按钮可以添加或删除相应的数据文件。

λ逻辑名称:指定该文件的文件名。

λ文件类型:用于区别当前文件是数据文件还是日志文件。

λ文件组:显示当前数据库文件所属的文件组。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数据库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1.2 课程目标(1)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和分类;(2)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3)SQL语言及其应用;(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5)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和事务管理。

二、数据库系统概述2.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2.1.1 数据和信息的概念2.1.2 数据库的定义和特点2.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2.2 数据库的发展和分类2.2.1 层次数据库2.2.2 网状数据库2.2.3 关系数据库2.2.4 面向对象数据库2.2.5 分布式数据库和云计算数据库2.3 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2.3.1 客户端/服务器模式2.3.2 浏览器/服务器模式2.3.3 移动数据库三、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3.1 关系模型3.1.1 关系的定义和性质3.1.2 关系的操作3.1.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3.2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3.2.1 数据查询3.2.2 数据更新3.2.3 数据定义3.3 数据库的规范化理论3.3.1 函数依赖3.3.2 范式及其分类3.3.3 数据库的规范化过程四、SQL语言及其应用4.1 SQL语言概述4.1.1 SQL语言的起源和发展4.1.2 SQL语言的特点4.1.3 SQL语言的组成4.2 数据定义语言(DDL)4.2.1 创建和删除表4.2.2 修改表结构4.3 数据操作语言(DML)4.3.1 数据查询4.3.2 数据更新4.4 数据控制语言(DCL)4.4.1 权限管理4.4.2 事务管理五、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5.1 需求分析5.1.1 数据需求分析5.1.2 功能需求分析5.1.3 性能需求分析5.2 概念设计5.2.1 实体-关系模型5.2.2 实体-关系图的绘制5.3 逻辑设计5.3.1 关系模型的转换5.3.2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5.4 物理设计5.4.1 存储结构设计5.4.2 索引设计5.4.3 数据分配策略5.5 数据库实施与维护5.5.1 数据库的实施5.5.2 数据库的维护六、数据库系统的性能优化6.1 查询优化6.1.1 查询优化的目标6.1.2 查询优化策略6.1.3 索引优化6.2 存储优化6.2.1 数据存储结构6.2.2 文件组织6.2.3 缓冲区管理6.3 并发控制6.3.1 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6.3.2 并发控制的方法6.3.3 事务调度六、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7.1 数据库的安全性7.1.1 安全策略7.1.2 用户权限管理7.1.3 数据加密7.2 数据的完整性7.2.1 完整性约束的类型7.2.2 完整性检查机制7.2.3 触发器八、数据库事务管理8.1 事务的基本概念8.1.1 事务的定义和属性8.1.2 事务的分类8.1.3 事务的处理过程8.2 事务并发控制8.2.1 并发事务的调度8.2.2 事务的可串行化8.2.3 乐观并发控制和悲观并发控制8.3 事务恢复8.3.1 故障分类8.3.2 事务备份与恢复8.3.3 事务日志和checkpoint九、数据库系统案例分析9.1 案例一:某企业员工信息管理系统9.1.1 需求分析9.1.2 数据库设计9.1.3 系统实现9.2 案例二:在线书店数据库设计9.2.1 需求分析9.2.2 数据库设计9.2.3 系统实现9.3 案例三:社交媒体数据库设计9.3.1 需求分析9.3.2 数据库设计9.3.3 系统实现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0.1 课程回顾10.2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10.3 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10.4 课程实践与拓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理解数据库从数据到信息的转换过程,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教案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
使用现行教流行的开发工具和SQL Server进行数
据库应用的开发,主要完成:
1、创建所用的数据库,创建所需要的表并设置好整性 约束。 2、开发出有相当完善功能并有一定规模的数据库应用
系统,系统中要能实现对数据的插入、删除、修改、
简单查询、复杂查询、数据的统计等。
三、数据库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课题五: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1人)
(1) 用户管理:系统分为管理员、教师及学生用户, 每类用户对数据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 (2)学生基本信息管理:对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等基 本信息的录入、修改和删除。 (3)学生奖惩信息管理 (4)各类信息的查询:按简单条件和复合条件对各类信 息进行查询。 (5)学生信息的统计:自己设计统计条件对学生信息 进行统计。
育出版社
[3] 施伯乐 丁宝康 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 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3年第2版 [4]庄成三等.《数据库系统原理及其应用》.电子工业 出版社
设计报告按照以下提纲书写
1) 摘要。 2) 需求分析。 3)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5) 数据流图及程序结构框图。 6) 程序原代码及其说明。 7) 总结。
课题十一:商品交易系统开发(1-2人)
(1)商品信息管理:录入、修改与删除商品信息;
(2)供货商信息管理:录入、修改与删除供货商信息;
(3) 商品交易信息管理:录入、修改与删除商品交易信息; (4) 各类信息的查询:按不同条件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 (5)各类信息的统计:按不同条件对各类信息进行统计。 (6)用户管理:录入、修改与删除用户信息以及对用户授权 的管理。
VB、Delphi、ASP等)完成系统开发。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4. 熟悉SQL语言及其应用。

5. 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1.3 数据库的发展史2. 数据模型2.1 概念数据模型2.2 关系数据模型2.3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3. 数据库设计3.1 需求分析3.2 概念设计3.3 逻辑设计3.4 物理设计4. SQL语言基础4.1 数据定义4.2 数据操纵4.3 数据查询4.4 数据控制5. 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5.1 安全性控制5.2 完整性约束5.3 访问控制策略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理解。

3. 实践操作法:上机实践,掌握SQL语言应用。

4.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环境1. 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实践。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掌握。

3. 课程设计:评估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数据库系统原理的能力。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案例库:实际数据库应用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4. 在线资源:推荐国内外优秀数据库学习网站,拓展学生视野。

5. 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用于实践操作。

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周:数据库系统概述及数据模型2. 第3-4周:数据库设计3. 第5-6周:SQL语言基础4. 第7-8周:数据库安全性和完整性5. 第9-10周:实践环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2. 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了解数据库设计原则。

3. 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

4. 掌握数据库的索引、视图和存储过程等高级功能。

5. 培养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二、实验内容1. 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创建新数据库打开现有数据库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2. 表的创建与管理表的创建表结构的修改表的删除表的数据插入、删除和修改3. SQL语言基础数据定义语句(CREATE、ALTER、DROP)数据查询语句(SELECT)数据操纵语句(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控制语句(GRANT、REVOKE)4. 索引与约束索引的创建、修改和删除主键、外键的设置与维护唯一约束和检查约束的设置5. 视图与存储过程视图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的创建、修改和删除存储过程的调用三、实验环境1. 硬件环境:计算机实验室,每台计算机配备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SQL Server 等),编程语言环境(如Python、Java等),文本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如Visual Studio Code、Eclipse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安装并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了解实验内容和要求。

2. 实验一:数据库的创建与管理创建一个名为“实验数据库”的新数据库。

打开已存在的数据库,进行备份和恢复操作。

3. 实验二:表的创建与管理创建一个名为“学生”的表,包括学号、姓名、年龄、性别等字段。

插入、删除和修改表中的数据。

4. 实验三:SQL语言基础使用SELECT语句查询学生表中的数据。

使用INSERT、UPDATE和DELETE语句操作学生表数据。

5. 实验四:索引与约束为学生表的学号字段创建索引。

设置主键、外键、唯一约束和检查约束。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通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通用)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通⽤)《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类型: 综合性实验学时:⼀周适⽤对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的这门课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在学习数据库原理B后,为培养更好的解决问题和实际动⼿能⼒⽽设置的实践环节。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拥有能够应⽤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系统进⾏设计的能⼒。

为后继课程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要求设计⼀个基于数据库的综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和前台⽤户终端的设计,具体题⽬四年不重复,要求:1.准备⼯作:在课外安装相关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开发⼯具软件,并根据参考书熟悉DBMS 的功能、结构,为后期综合实验打好基础。

2.概念模型的设计:根据题⽬要求,列出实体集,并应⽤E-R图描述实体的属性和实体之间的联系。

3.逻辑模型的设计:根据已建⽴好的E-R图选⽤关系模型设计关系表,包括设计关系表的属性、主码等,要求关系表中的属性名必须使⽤英⽂,呈现给⽤户的视图时显⽰中⽂。

4.完整性设计: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户⾃定义完整性的设计;⽐如年龄的范围、考试成绩的范围、职务的范围等。

并设计多表间的联系,⽐如学⽣表和成绩表,要求根据E-R图的设计设计关系表的外码,并举例说明。

5.规范化设计:使⽤范式理论证明你所设计的关系⾄少属于3NF,写出证明过程;否则进⾏模式分解,直到该关系满⾜三范式,并写出分解过程;6.SQL语⾔的考察:使⽤DBMS所⽀持的SQL语⾔完成关系表的建⽴,数据的插⼊、修改和更新等功能,着种考查关系表的查询(单表查询、多表查询和组合查询等,跟关系代数⼀起考查);7.图形化⽤户界⾯的设计:完成题⽬所要求的各种功能,并⽤菜单或者⼯具栏的形式组织各种功能(如数据的录⼊、查询、更新维护等);8.权限管理的设计:所设计的系统应该有⼀定的权限管理,不同的⽤户登陆完成功能是不⼀样的,对数据表的权限也不同。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引言1.1 课程背景1.2 课程目标1.3 课程内容概述1.4 教学方法与手段二、数据库基本概念2.1 数据与信息2.2 数据模型2.3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2.4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2.5 课程实践:安装与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三、关系数据库3.1 关系模型3.2 关系代数3.3 数据库设计3.4 完整性约束3.5 课程实践:创建和管理关系数据库四、SQL语言4.1 SQL概述4.2 数据定义语言(DDL)4.3 数据操作语言(DML)4.4 数据查询语言(DQL)4.5 事务管理4.6 课程实践: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五、数据库性能优化5.1 查询优化5.2 索引技术5.3 事务隔离级别5.4 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整5.5 课程实践:优化数据库性能六、关系数据库设计6.1 实体-关系模型6.2 关系模式与规范化6.3 数据库设计步骤6.4 课程实践:使用ER模型设计数据库七、数据库安全与完整性7.1 数据库安全概述7.2 用户权限管理7.3 加密技术7.4 完整性约束的实现7.5 课程实践:设置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性八、数据库事务8.1 事务的基本概念8.2 事务的属性8.3 事务管理机制8.4 并发控制8.5 课程实践:编写事务处理程序九、数据库恢复9.1 数据库故障类型9.2 事务日志与重做日志9.3 恢复模式9.4 恢复策略9.5 课程实践:数据库恢复操作十、数据库高级特性10.1 视图与物化视图10.2 触发器与存储过程10.3 事务脚本与存储函数10.4 分布式数据库10.5 课程实践:创建和使用视图、触发器十一、数据库性能监控与调优11.1 性能监控指标11.2 性能分析工具11.3 查询优化策略11.4 索引设计与优化11.5 课程实践:实施数据库性能调优十二、数据库备份与复制12.1 备份策略与类型12.2 备份操作与恢复12.3 数据库复制技术12.4 数据同步与冲突解决12.5 课程实践:配置数据库备份与复制十三、NoSQL数据库13.1 NoSQL数据库概述13.2 常见的NoSQL数据库技术13.3 NoSQL数据库的优缺点13.4 NoSQL数据库应用场景13.5 课程实践:探索NoSQL数据库的使用十四、大数据与数据仓库14.1 大数据概念与挑战14.2 数据仓库与OLAP14.3 数据挖掘与分析14.4 大数据处理技术14.5 课程实践:大数据处理与数据仓库应用十五、数据库系统项目实践15.1 项目需求分析15.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15.3 系统开发与测试15.4 项目部署与维护15.5 课程实践:完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系统项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程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程全套电子课件完整版ppt整本书电子教案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
create database ebook on primary (name = 'ebook_data', filename = 'd:\db\ebook\ebook_Data.MDF', size = 5mb, filegrowth = 10%)
log on (name = 'ebook_log', filename = 'd:\db\ebook\ebook_Log.LDF', size = 5mb, filegrowth = 10%);
实验六 SQL语句
• 【实验要求】
• 9、查询进货明细。(姓名,出版社名称,图书名称, 数量)。
• 10、查询购书金额最大的订单信息。 • 11、查询总购书金额最大的书店信息。 • 12、查询销售人员的销售总金额,按金额降序排列。 • 13、查询哪类图书的销量最大。 • 14、查询销量最小的5种书。 • 15、查询购买过本公司包含的天津出版的全部图书的
【实验内容】
• 导入外部数据
delete from 订单明细;
select * into 订单明细_in from OpenRowset('MSDASQL','Driver={Microsoft Text Driver
(*.txt; *.csv)}; DefaultDir=D:\db;','select * from 订单明细.txt')
• 多对多:
• 订单明细:订单编号,图书编号,数量 • 进货记录:图书编号,员工编号,出版社编号,数量
【实验内容】
• E-R图
图书分类 1
属于 n
n 存放
1 仓库
作者 1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具备一定的数据库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

1.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2.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操作。

4.能够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

5.能够进行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和优化。

6.能够参与数据库项目的开发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操作。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介绍数据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2.数据库设计: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

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操作: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原理,包括数据库的创建、修改和删除,以及数据库的查询、更新和优化,让学生熟悉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据库原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数据库原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一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数据库服务器和客户端设备,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操作。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案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原理2. 课时安排:共32 课时3. 教学目标: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学会使用SQL 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能力4.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验、小组讨论5.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PPT、教材、实验环境二、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库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结构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模型概念数据模型(实体-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高级数据模型(如:对象关系模型、XML模型)教学时长:4课时3. 关系数据库理论关系代数关系演算完整性约束教学时长:6课时4. SQL 语言数据定义语句(CREATE、ALTER、DROP)数据查询语句(SELECT、INSERT、UPDATE、DELETE)数据操纵语句(DML)数据控制语句(DCL)教学时长:8课时5.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设计(ER图)逻辑设计(关系模型)物理设计教学时长:6课时三、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实验报告等)2. 期中考试:30%(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3. 期末考试:40%(综合应用题、案例分析题)四、教学资源1. 教材:《数据库系统原理》2. 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书》3. 在线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教学视频、博客等五、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动手实践2.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4. 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加强学生对数据库系统原理的理解和记忆六、数据库安全与保护1. 数据库安全安全威胁及其分类安全策略与机制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库保护备份与恢复事务管理并发控制教学时长:2课时七、数据库性能优化1. 查询优化查询优化技术索引设计与优化查询执行策略教学时长:3课时2. 数据库性能评估与调优性能评估指标性能调优方法教学时长:1课时八、数据库管理系统1. 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OracleMySQLSQL ServerPostgreSQL教学时长:2课时2. 数据库管理系统使用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用户管理与权限设置教学时长:2课时九、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1. 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流程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教学时长:3课时2.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常见开发工具与技术数据库连接与操作教学时长:2课时十、课程总结与展望1.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回顾主要知识点梳理重点与难点解析教学时长:1课时2. 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NoSQL数据库新型数据库技术(如:时间序列数据库、图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与数据库系统的结合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安排建议:1. 按照每周4课时的节奏进行教学,每个章节安排2课时进行讲解,剩余2课时用于实验操作或课堂讨论。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程课程设计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程课程设计 (2)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教程课程设计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数据库原理和应用,学会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查询、修改、删除、增加等操作,掌握数据库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技能。

二、实验环境1. MySQLMySQL是一种关系型数据库,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应用和大型企业应用中。

学生需要在MySQL环境下完成实验。

2. XAMPPXAMPP是一种常用的Web服务器软件包,包含Apache服务器、MySQL数据库以及PHP等脚本语言解释器。

安装XAMPP能快速搭建Web开发环境。

三、实验内容1. 数据库设计1.创建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包含至少5个表,每个表至少包含5个字段。

每个表需要有主键和外键。

2.设计ER图、关系模式图和物理模式图。

2. 数据库查询操作1.实现SQL查询语句,查询至少2个表中的数据,并做简单数据统计。

2.实现SQL嵌套查询语句,查询至少3个表中的数据。

3.实现SQL联接查询语句,查询至少2个表中的数据。

3. 数据库修改操作1.实现SQL插入语句,向数据库中的表中插入至少2条数据。

2.实现SQL删除语句,删除至少2条数据。

3.实现SQL修改语句,修改至少2条数据。

4. 数据库管理1.了解MySQL管理工具,并使用MySQL Workbench对学生自行建立的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

2.实现MySQL数据库备份和恢复功能。

四、实验要求1.学生需要独立完成实验任务。

2.学生需要将SQL语句提交给老师进行审核。

3.学生需要编写实验报告,包含实验目的、实验环境、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体会等内容。

4.学生需要按时提交实验报告和程序源代码。

五、实验步骤1.下载并安装XAMPP。

2.下载并安装MySQL Workbench。

3.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及相关表。

4.编写SQL语句,完成数据查询、修改、删除、插入等操作。

5.使用MySQL Workbench进行数据库管理和维护。

6.编写实验报告。

六、实验体会本次实验让我对数据库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获得了数据库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技能。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

数据库原理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操作和管理方法;(3)培养实际操作数据库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2)了解SQL语言的基本用法;(3)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

二、实验环境与工具1. 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数据库管理系统:MySQL 8.0;(3)编程语言:Python 3.8。

2. 实验工具(1)MySQL数据库客户端;(2)Python编程环境;(3)文本编辑器或集成开发环境(IDE)。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创建数据库和表;(2)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3)数据库备份与恢复;(4)数据库安全与权限管理;(5)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操作数据库。

2. 实验步骤(1)打开MySQL客户端,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2)创建数据库和表,定义字段和约束;(3)使用SQL语句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数据;(4)进行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操作;(5)设置数据库用户权限和安全策略;(6)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连接数据库,实现数据操作。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定,保持安静,爱护设备;2. 实验操作前,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确保掌握实验内容;3. 遇到问题,应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共同探讨解决方法;五、实验评价与反馈1. 实验评价(1)数据库创建和表设计的合理性;(2)SQL语句的正确性和效率;(3)Python编程语言操作数据库的能力;(4)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条理性。

2. 实验反馈(2)同学互评: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共同进步;(3)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成果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实验案例与分析1. 案例一:创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1)设计数据库和表结构;(2)使用SQL语句实现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3)编写Python程序操作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原理教案

数据库原理教案
户提交的查询语句进行语法 分析和语义分析,生成查询计划 。
查询优化
02
03
查询执行
根据查询计划和数据的统计信息 ,选择最优的查询执行路径,以 提高查询效率。
按照查询计划执行查询操作,包 括数据的检索、连接、排序、聚 合等。
事务管理原理及并发控制机制
事务管理原理
事务是一组必须全部完成或全部不完成的数据库操作,具有 原子性、一致性、隔离性和持久性四个特性。事务管理需要 保证事务的正确执行和恢复。
并发控制机制
在多用户并发访问数据库时,需要采用并发控制机制来避免 数据的不一致性和冲突。常用的并发控制机制有锁机制、时 间戳机制等。
安全性保障措施
用户身份认证
通过用户名和密码等方式验证用户的身 份,防止非法用户访问数据库。
审计追踪
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日志 ,以便进行审计和追踪,发现潜在的
安全问题和违规行为。
查询满足一定条件的数据、数 据更新、数据删除等。
关系演算方法简介
元组关系演算
以元组为变量的关系演算,包括元组变量的定义、元组变量的基本 运算、元组关系演算表达式等。
域关系演算
以域为变量的关系演算,包括域变量的定义、域变量的基本运算、 域关系演算表达式等。
关系演算与关系代数的等价性
在一定条件下,关系演算表达式可以转换为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 。
完整性约束条件
实体完整性约束
保证关系中的主属性不取空值。
参照完整性约束
保证关系中的外键与另一关系的主键相对应。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约束
根据应用需求定义的其他约束条件,如属性取值范围、属性间的依赖 关系等。
完整性约束的维护
在数据插入、删除和修改时,数据库管理系统会自动检查操作是否违 反完整性约束条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

数据库原理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绪论: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等基本概念。

理解:数据库常用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库系统运行的大致过程掌握: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数据库模式的设计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2.数据库系统的特点3.数据模型: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4.概念模型的表示方法:实体-联系模型(E-R图的表示方法)难点: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课时安排:6节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基本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提问及论证等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手段。

第一章绪论1.1 数据库系统概述1.1.1 数据与信息❖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符号是一种人为的规定)❖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数据举例❖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加入语义后就是其所传递的信息的)▪例如93是一个数据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语义2:某人的体重语义3:计算机系2003级学生人数语义4:。

学生档案中的学生记录(李明,男,197205,江苏南京市,计算机系,1990)▪语义: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籍贯、所在院系、入学时间▪解释:李明是个大学生,1972年5月出生,江苏南京市人,1990年考入计算机系▪另一个解释和语义?❖数据与信息是密不可分的。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什么是数据管理▪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文件系统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中)▪数据库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现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一、人工管理阶段❖时期▪20世纪40年代中--50年代中❖产生的背景▪应用需求科学计算▪硬件水平无直接存取存储设备▪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处理方式批处理❖人工管理阶段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不独立保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1.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1.3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案院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专业名称:教育技术学实验班级:教技1201实验者:张宁《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重要的主干课程,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的实际动手能力。

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和开发出适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本实验教程中,选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作为实验平台,共设计了9个实验项目。

各个实验项目介绍如下:实验一:DBMS的基本操作,主要熟悉SQL Server 2000 中的服务器管理器、企业管理器和查询分析器环境,学会在企业管理器创建和删除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

实验二:使用SQL操作数据库与数据表,要求学习者掌握使用SQL语句创建和删除数据库、数据表的方法,能够使用SQL语句创建各种完整性约束以及修改表的结构。

实验三:SQL查询语句的使用,主要练习简单表的数据查询、排序和连接查询的操作以及练习子查询、查询嵌套的操作。

实验四:SQL更新语句的使用,要求学习者掌握数据更新语句的使用;理解基于视图的查询和数据更新操作的过程,掌握视图操作的基本方法和应用。

实验五:数据库的完整性,要求学习者深入理解数据库完整性的概念,熟悉SQL SERVER 的完整性约束技术,了解SQL SERVER 的违反完整性处理措施。

实验六:数据库的安全性,要求学习者掌握SQL SERVER数据访问控制策略和技术。

实验七:通过嵌入式SQL访问数据库,要求学习者熟悉通过嵌入式SQL(主语言为ASP)编程访问数据库的过程和方法。

实验八: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要求学习者学会配置ODBC数据源的方法,能使用ODBC来进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

实验九:《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开发》,该项目为提高型实验项目,要求学习者熟悉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流程;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方法。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一部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领域。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如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数据。

3. 让学生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如表、视图和索引。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概述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2 数据库的发展历程1.3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4 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2. 数据库基本操作2.1 创建数据库2.2 修改数据库2.3 删除数据库2.4 查询数据3. 关系型数据库原理3.1 表3.2 视图3.3 索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涵盖教学内容的PPT。

2. 数据库软件:准备数据库软件,如MySQL、Oracle等。

3. 教学案例:准备相关案例,以便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数据库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4. 练习:让学生上机练习数据库操作。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作业。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第二部分)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

3. 让学生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4. 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数据库设计7.1 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7.2 需求分析7.3 概念设计7.4 逻辑设计7.5 物理设计2. 实体-关系模型8.1 实体-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8.2 实体-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8.3 实体-关系模型的转换3. 关系模型9.1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9.2 关系模型的表示方法9.3 关系模型的性质4. SQL语言10.1 SQL语言的基本概念10.2 SQL语言的数据定义10.3 SQL语言的数据查询10.4 SQL语言的数据更新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步骤、实体-关系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原理,学会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更新和管理;3. 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能够运用实体-关系模型进行简单的数据库设计。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如MySQL、Oracle等)进行基本的数据操作;2. 学会使用SQL语句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等操作;3. 能够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完成小型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在项目实践中相互交流、分工合作;3. 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认识到数据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和技术,为实际应用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和编程能力,对数据库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尚未系统学习过数据库原理。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技能,并培养其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发展历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组成和作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数据库概述2. 关系数据库原理:关系模型、关系代数、SQL语言基础;数据查询、更新、删除和插入操作。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关系数据库3. 数据库设计:实体-关系模型、E-R图绘制;关系数据库设计方法,范式理论。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库设计4. 数据库管理系统: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如MySQL、Oracle等);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和维护。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数据库管理系统5. SQL语言高级应用:子查询、多表查询、存储过程和触发器;事务和并发控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三者的关系。

2. 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设计步骤,了解实体-联系模型,并能够将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转化为实体-联系模型。

3. 让学生了解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二、教学内容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1.1 数据库1.2 数据库管理系统1.3 数据库系统2.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2.1 需求分析2.2 概念设计2.3 逻辑设计2.4 物理设计3. 实体-联系模型3.1 实体及其属性3.2 联系及其类型3.3 实体-联系模型绘制4. 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4.1 关系4.2 关系运算4.3 关系的完整性约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模型的基本概念。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实体-联系模型的绘制。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上机操作,掌握关系运算,了解关系的完整性约束。

四、教学环境1. 教室环境:多媒体教学设备,网络连接。

2. 软件环境: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如MySQL、Oracle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上机操作:检查学生上机操作的结果,评价学生对关系运算和关系完整性约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教案(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

2. 让学生了解SQL语言的基本功能,能够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操作。

3. 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掌握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

二、教学内容1. 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1.1 增加操作1.2 删除操作1.3 修改操作1.4 查询操作2. SQL语言的基本功能2.1 数据定义2.2 数据查询2.3 数据更新2.4 数据控制3. 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3.1 备份3.2 恢复4.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控制4.1 安全性控制4.2 完整性控制1. 讲授法:讲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操作,SQL语言的基本功能。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word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word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word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的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应用技术,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2)掌握关系模型、实体-关系模型等数据库设计方法;(3)熟悉SQL语言及其应用;(4)了解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性能评价和优化方法。

2.技能目标:(1)能运用数据库设计方法独立完成简单数据库的设计;(2)熟练使用SQL语言进行数据库的创建、查询、更新和管理;(3)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维护。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的兴趣,认识到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数据库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等;2.数据库发展历程和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对象模型等;3.数据库设计方法: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等;4.SQL语言:数据定义、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控制等;5.数据库系统组成:硬件、软件、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等;6.数据库性能评价和优化:响应时间、事务处理速度、并发控制等;7.数据库应用实例: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云数据库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上机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使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参考书:国内外相关著作和论文;3.多媒体资料:教学PPT、视频教程、在线案例等;4.实验设备:计算机、服务器、数据库软件等;5.网络资源:相关、论坛、博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原理》实验备课笔记赵震目录实验一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3)实验二SQL数据定义语言 (7)实验三SQL数据查询 (9)实验四SQL数据操纵 (11)实验五视图的定义、查询与更新 (12)实验六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14)实验七数据库的并发控制 (16)实验八简单应用系统开发 (19)2实验一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该实验初步了解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学会QBE查询语言的使用。

掌握Access数据库的建立以及各种查询的建立方法。

了解Access数据库的其他功能。

二、实验仪器PII以上个人计算机三、实验原理关系数据库系统是支持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系统。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元素三部分组成。

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关系模型中常用的关系操作包括:选择、投影、连接、并、交、差等查询操作,还包括插入、删除和修改等更新操作。

QBE是一种域关系演算语言,在Access数据库中可以通过建立查询实现QBE的操作。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实验内容1.用Access建立一个学生选课数据库,数据库名为Student,其中包括下面3个表,Student表记录学生信息、Course表记录课程信息、SC表记录学生选课信息。

要求每个表都建立主键,并输入表中的数据。

表1.1Student表数据Sno Sname Ssex Sage Sdept95001李勇男20CS95002刘晨女19IS95003王敏女18MA95004张立男19IS表1.2Course表数据Cno Cname Cpno Ccredit1数据库542数学23信息系统1434操作系统635数据结构746数据处理27PASCAL语言64表1.3SC表数据Sno Cno Grade950011929500128595001388950022909500238095003487950035922.使用Access的QBE建立如下查询:(1)求信息系(IS)全体学生的姓名,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1。

(2)查询全体学生的全部数据,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2。

(3)求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学号,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3。

(4)求计算机系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学号,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4。

(5)查询算机系或者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学号,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5。

(6)查询选修1号课的学生姓名,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6。

(7)查询信息系学生的平均年龄,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7。

(8)查全体男生的姓名,要求查询结果按所在系升序排序,对相同系的学生按年龄降序排序,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8。

3.使用Access的QBE完成下列更新操作,要求用查询完成:(1)把95001学生的年龄该为18岁,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a。

(使用更新查询)(2)把所有学生的年龄都增加1岁,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b。

(使用更新查询)(3)把信息系女生95701,姓名张三,年龄17岁存入数据库,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c。

(使用追加查询)(4)删除学生95089,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d。

(使用删除查询)(5)删除信息系(IS)全体学生记录,查询名称保存为View_e。

(使用删除查询)(二)实验步骤(1)启动Access,建立名为student的数据库。

45(2)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使用设计器创建表”,点击“新建”按钮,在出现的“新建表”窗口中选择“设计视图”,点击“确定”按钮,在出现的窗口中输入表的字段名和选择数据类型,如图1.1所示:图1.1表创建窗口主键的设置:选中要设置主键的字段前面的方块,按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主键”,则该字段就被设置为主键。

如果表的主键是由多个字段组成,则需要将多个字段同时选中(按住Shift 键),然后按照上面步骤设置主键。

(3)点击工具栏的“保存”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表的名称,单击“确定”按钮。

这样就在数据库中建立了一个表。

(4)输入数据。

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要输入数据的表。

点击“打开”按钮(或者直接双击),打开如图1.2所示的表数据录入窗口,在该窗口中可以直接录入表的数据。

数据录入结束后,点击关闭按钮,返回到数据库界面。

6图1.2表数据录入窗口(5)建立查询:Access 数据库提供了多种查询方法,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选择查询。

建立选择查询的具体步骤如下:在数据库窗口中,选择“查询”对象,选择“在设计视图中创建查询”,点击“新建”按钮,在弹出的“新建查询”对话框中选择“设计视图”,然后点击“确定”按钮。

接下来弹出一个“显示表”对话框,从中选择要建立查询的表,点击“添加”按钮,最后点击“关闭”按钮,结果如图所示,该界面就是Access 数据库的QBE查询界面:图1.3Access 数据库的QBE 窗口在该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构造查询。

例如,要查询学生表的所有数据,可以在“字段”行中选中所有的字段,并保证“显示”行的复选框处于选中状态。

如果想看结果,可以选择“视图”按钮中的“数据库表视图”。

选择“设计视图”可返回设计界面。

如果选择“SQL 视图”将显示该查询的SQL 语句。

五、实验报告要求1.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2.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讨论。

六、思考题1.Access 数据库中可以建立哪些类型的查询?2.Access 数据库中的QBE 与教材中的QBE 有什么不同?实验二SQL数据定义语言一、实验目的:熟悉SQL*Plus工具的启动及运行环境。

掌握SQL的数据定义语言的使用;理解数据库对象的概念。

二、实验原理:SQL语言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

SQL语言是集数据定义语言DDL、数据操纵语言DML、数据控制语言DCL的功能于一体,语言风格统一,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中的全部活动。

数据库的对象可以使用SQL语言DDL加以定义。

三、实验仪器:PII以上个人计算机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在SQL*Plus环境下,使用SQL语言定义Student表,该表的结构描述如下:列名数据类型是否为空?是否主码Sno CHAR(5)否是Sname VARCHAR2(10)否否Ssex CHAR(4)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Sage NUMBER(2)可以年龄限制在16到25之间(包含)。

Sdept CHAR(4)注意,主码的定义和约束条件的定义。

2.在SQL*Plus环境下,使用SQL语言定义Course表,该表的结构描述如下:列名数据类型是否为空?是否主码Cno CHAR(2)否是Cname CHAR(14)否否Cpno CHAR(2)是否CCredit NUMBER(1)否否注意,要将Cno定义为主码。

3.在SQL*Plus环境下,使用SQL语言定义Course表,该表的结构描述如下:7列名数据类型是否为空?是否主码Sno CHAR(5)否是Cno CHAR(2)否是Grade NUMBER(3)是否注意,该表的主码为Sno和Cno的组合,同时Sno和Cno都是外码。

要求定义表时定义这些主码和外码。

4.插入数据使用INSERT语句将实验一中3个表的数据分别插入这3个表中。

可以使用SELECT语句查看表中的数据。

5.使用ALTER TABLE语句修改Student表为其增加一个BirthDay列,类型为DATE。

6.使用CREATE INDEX语句在Student表的Sage列上建立一个名为Age_Index的索引,要求索引为升序。

使用SELECT语句查询Student 表,看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使用DROP INDEX语句删除该索引。

五、实验报告要求1.要求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2.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讨论。

六、思考题:1.使用SQL定义数据库对象时,这些定义存放在哪里?2.在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定义?8实验三SQL数据查询一、实验目的:熟练掌握SQL查询语句的使用。

主要练习各种查询语句的构造,其中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

重点掌握连接查询和嵌套查询二、实验原理:数据库的查询是数据库的核心操作。

SQL语言提供了SELECT语句进行数据库的查询,该语句具有灵活的使用方式和丰富的功能。

数据库查询主要包括: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和集合查询几类。

在查询中可以通过WHERE条件语句筛选查询结果、通过GROUP BY子句对查询结果分组、通过ORDER BY子句对查询结果排序。

连接查询是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的查询。

其中连接查询有包括等值连接、自身连接、外连接等。

嵌套查询也叫带子查询的查询。

它是在一个查询语句的WHERE 子句或GROUP BY短语中嵌入另一个查询的查询。

三、实验仪器:PII以上个人计算机四、实验内容和步骤:以下操作在学生-课程数据库中完成1.单表查询(1)查询全体学生的详细信息;(2)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学号和所在系;(3)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及出生年份;(4)查询学校共有哪些系;(5)查询所有年龄在20岁以下的学生姓名及其年龄;(6)查询年龄不在20~23岁之间的学生姓名、系别和年龄。

(7)查询课程表中课程名中包含“数据”的课程信息。

(8)查询全体学生情况,查询结果按所在系升序排列,系相同按学生年龄降序排列。

(9)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10)查询选修了“数据库”课程的人数、最高分、最低分和平9均分。

(11)查询男女同学的平均年龄。

(12)查询选修了3门以上课程的学生学号。

(13)查询有10人以上选修的课程名。

2.连接查询(1)查询每个学生的选课情况。

(2)查询每门课程的课程号及间接先修课号。

(3)查询既选修了1号课又选修了3号课的学生学号(用自身连接)。

(4)查询至少有两人选修的课程号(用自身连接)。

(5)查询一门课也没选的学生信息。

(用外连接)(6)查询选修2号课且成绩在90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7)查询选修了“数据库”课且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姓名。

3.嵌套查询(1)查询与“刘晨”同学在一个系学习的学生学号、姓名及所在系。

(2)查询选修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生学号和姓名。

(3)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某一学生年龄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4)查询其他系中比信息系所有学生年龄都小的学生姓名和年龄。

(5)查询没有选修1号课的学生姓名。

(6)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姓名。

(7)查询至少选修了学生95002选修的全部课程的学生学号。

4.集合查询假设有一个Teacher表记录教师的信息,其中包括Tname表示教师名。

用UNION、INTERSECT和MINUS完成下列查询。

(1)求计算机系的学生和年龄不大于19岁的学生的并集。

(2)查询所有在职学生信息。

(3)查询现在没有正在进修的教师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