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创新过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W. T. Abernathy and James Utterback, Pattern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view, 80(7), 1978. (2)James Utterback and N. Abernathy, A dynamical model of process and product innovation, Omega, vol.3, No.6, 1975, pp.639-656 (3)C. DeBresson and J. Townsend, Multi-variate models for innovation: looking at the Abernathy-Utterback model with other data, Omega, 9(4), 1981.
改进创新阶段
竞争焦点
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改进产品性能
创新动力 主要创新类型
内部技术瓶颈 工艺创新
社会需求、内部技术 瓶颈
工艺创新、产品创新
新市场需求 改进型产品创新
产品种类
单一
标准产品系列化
产品多样化
生产过程 向预定方式跳跃
适应性调整
高效、稳定
组织管理 强调目标和规则
标准化、专业化
企业家作用
主导战略
尽早打入市场 低成本、高质量、市 多样化、开拓新市场 场扩大
创新构思 研究与开发 设计 制造 销售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四
网络模型(20世纪90年代初):强调合作企业间、部门间的 战略联系,借助专家系统进行研发,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
外部环境
创意 产生者
内部环境
项目 提倡者
评估系统 ▪分析评价 ▪战略考虑
项目管理
▪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
新产品 新工艺
过渡阶段 产品多样性 重大工艺创新 稳定设计/规模产量 逐渐变得刚性 项目小组/强调协调
明确阶段 降低成本 产品、工艺渐进创新 标准化产品 效率高/变更成本大 强调结构、目标、规则
U-A模式的缺陷
(1)U-A模式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且产品消费者在偏好上具有同质性。对于那
些不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细分市场,则U-A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这一阶段.创新 的主战场已经从技术创新转向市场创新, 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产品.以较低的价格 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是这一阶段的主 题。
创新动态模型的阶段特点
竞争焦点 创新的主要类型 产品品种(product line) 生产流程 组织控制
流动阶段 产品性能 重大产品创新 多样化/定制产品 柔性 企业家精神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 A-U创新模型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线性模型:技术创新是由前一环节向后一环节推进的 过程。
❖ 技术推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早期)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
市场需求
❖需求拉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
市场需求
销售信息反馈
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或应用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二
技术通过尝试、纠错的学习方式而不断进化,特定 产业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发 展,其技术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技术不断发展。
技术进步既依赖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依赖消费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不能杂交繁殖,不同技术的创造性结 合导致新技术的诞生。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四
二次创新模型(secondary innovation )
o 技术轨迹/范式的实践意义 (1)企业可以借此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 (2)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分析工具
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
创
工艺创新
新
频
率
产品创新
0 模仿阶段 工艺: 模仿 产品: 模仿
消化吸收阶段
适应 衍变
改进创新阶段 时间
成熟 多样化
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的特点
模仿阶段
消化吸收阶段
A—U创新模型
频率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专业化阶段
该模型假设产品和工艺的根本创新率遵循与时间相关的 一般模型,并且产品和工艺创新存在此起被伏的关系。
长期的A—U创新模型
对创新流进行管理,体现在影响创新流的核心技术管 理和预先主动地变革组织塑造创新流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 伴随着必要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产品生命周期与需求生命周期的综合A—U模型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二
工艺导向持续创新过程模型: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先导和必要条件。根本 性工艺创新引发产品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和生产成 本下降。
竞争重点
主要创新 类型 生产方式 生产工艺
组织管理
不稳定阶段 技术实现方式,工艺 结构与功能 重大工艺创新
程;
➢ …… Note: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的涵义与区别?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1)三阶段说
新思想的产生
包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市场与需求信息、科技情报 等);
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
包括确定各种具体技术指标,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实现与应用
包括制造工程、工具准备、建立工厂和开拓市场等。
(2)六阶段说
小规模生产 效率较低,柔性大, 具有试验性 非正式组织,强调企 业家精神
过渡阶段
产品创新,适应产品变化 和原材料条件的工艺创新
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产品 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
较大规模生产
逐渐增加专用设备,并与 原材料相适应
通过项目小组进行控制, 强调协调
稳定阶段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产品多样化
技术创新过程
主要内容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3.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4.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 5.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 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 过程;
➢ 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 ➢ 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 ➢ 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 ➢ 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
生产工程
试制试销
批量生产 销售及服务
(2)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
技术选择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改进
特点: ✓ 二次创新模式; ✓ 适用于研发力量不足情况; ✓ 创造性模仿; ✓ 注重消化吸收能力。
二次创新
技术服务
4.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 线性模型 ➢ 交互模型 ➢ 平行模型 ➢ 网络模型
交互模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 :技术创新是 由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 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新需求
社会和市场需求
新思想
项目确认 研究开发
原型生产 制造 销售 市场
新技术
知识存量和技术进展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平行模型,一体化过程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创 新过程看作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发、设计制造和 市场营销并行的过程。
o 技术轨迹的辨识 (1)根据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特征值来辨识其技术轨迹。 例如:1915-1983年间,飞机发展存在着两条技术轨迹 - 注重机身宽大胜于速度:载重能力大、飞行路程长 - 注重速度胜于机身:战斗机 (2)从技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
o 具有普遍意义的8条技术轨迹(L. Biondi & R. Galli,1992) : (1)成本的降低 (2)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3)更长的使用寿命 (4)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5)规模经济 (6)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 (7)更快地服务 (8)产品体系日益缩小的趋向
创新模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A—U模型
流动性阶段
(1)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
国外来源:不完善的原型;未产业化专利。 国内来源: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大学、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 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
(2)产品创新竞争
(3)技术范式形成
在概念上,主导设计思想比技术竞争的进步更加宽 泛。非技术因素也是起作用的,这其中主要是附属 资产、行业法规和政府干预、各公司的战略措施和 制造商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转换阶段
市场接受了产品创新和出现了主导设计 是这个阶段的标志。
所谓转换,大约有三层含义:
一是产品创新进入主导设计的“技术轨道”; 二是工艺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新的增长点; 三是新技术新产品作为投入最终更新传统产业的基础。
专业化阶段
技术赶超理论认为,这一阶段是发展中 国家进入菜一产业的时间之窗之一。
阶段 名称
内容
1
2
3
4
5
6
确认机会 思想形成 解决问题 制成样品 小批试制 应用与扩散
新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
实现与应用
▪确认技术 上可行性
▪确认潜在 的市场需求
▪根据分析 产生设计 思想
▪评价新设 计思想
▪现有技术信 息激活
▪调查试验与 计算获取新 的技术信息
▪获得市场信 息
▪通过采用 或更改现有 技术得解
(2)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phase) - 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指为消费者共同认可的设计,且具
有技术可行性,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 - 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
(3)明确阶段(specific phase) - 竞争焦点放在成本/价格之上 - 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 生产流程标准化 - 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
▪通过创新 得解
▪解决批 量生产中 的问题
▪增加批 量
▪生产制造 ▪市场引导 ▪渠道开拓
Note: 为什么需要将技术创新过程细分阶段?为什么能够细分阶段?
3.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1)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基础和应用 研究
试验发展
特点:
✓自主开发模式; ✓全面创新; ✓重大创新; ✓资源投入大。
模式解释力较弱(Teece,
1986)。
(2)U-A模式在解释发展中国家或是处于创新被动跟随者地位的企业创新分布时,也存 在一些问题(J. Lee, 1988)。
(3)U-A模式未能为理解整个技术进化过程提供一个综合框架(C. DeBresson and J. Townsend, 1981)
资料来源:
研究开发部门
公司
销售部门
科学技术知识
市场需求信息
Leabharlann Baidu
创新价值链
创新价值链的三个阶段
创意产生
创意转化
创意扩散
内入跨 外
创创
创
部部 部
意意
意
导 入
门 导
导 入
筛开 选发
扩 散
创新价值链的六个关键活动
图1 创新价值链基本模型
资料来源:]Morten T. Hansen,Julian Birkinshaw.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4):121-130.
5.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创新计划的制定 ➢ 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 ➢ 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 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1)创新计划的制定
计划制定一般程序
总体目标与背景描述
外部环境分析 市场、顾客 竞争、技术 社会、经济 法律、政策
渐进性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新
标准产品大规模生产
效率高,资本密集,刚 性,转换成本高
强调效率、目标和程序
案例:钢铁工业,贝西莫炼钢法(根本性工艺创新)-[低磷低硫矿石-多种矿石] -碱性平炉炼钢法-氧气顶吹和底吹转炉法-电炉炼钢法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进化模型:
特定技术的成熟状态只是技术进化连续过程中的一 个停滞或间歇时期(学习高原),此时就会形成“主 导设计”或“技术路标”。
基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创新模式 ➢ 现象解释:
❖ 日本、韩国的兴起; ❖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 二次创新的定义: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受制于既有“技术范式”,结合自身的市场条
件,遵循新的“技术轨迹”发展的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 问题、程序和任务,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技术轨迹:“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 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1)A-U模式(产品导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 态演化。
N. Abernathy & M. Utterback (1976):一项重大创新出现后跟随一系列后续创新。
创新动态模型的三阶段:
(1)流动阶段(fluid phase) - 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 - 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 -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 - 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
改进创新阶段
竞争焦点
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
改进产品性能
创新动力 主要创新类型
内部技术瓶颈 工艺创新
社会需求、内部技术 瓶颈
工艺创新、产品创新
新市场需求 改进型产品创新
产品种类
单一
标准产品系列化
产品多样化
生产过程 向预定方式跳跃
适应性调整
高效、稳定
组织管理 强调目标和规则
标准化、专业化
企业家作用
主导战略
尽早打入市场 低成本、高质量、市 多样化、开拓新市场 场扩大
创新构思 研究与开发 设计 制造 销售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四
网络模型(20世纪90年代初):强调合作企业间、部门间的 战略联系,借助专家系统进行研发,整合利用内外部资源。
外部环境
创意 产生者
内部环境
项目 提倡者
评估系统 ▪分析评价 ▪战略考虑
项目管理
▪研发 ▪设计 ▪生产 ▪销售
新产品 新工艺
过渡阶段 产品多样性 重大工艺创新 稳定设计/规模产量 逐渐变得刚性 项目小组/强调协调
明确阶段 降低成本 产品、工艺渐进创新 标准化产品 效率高/变更成本大 强调结构、目标、规则
U-A模式的缺陷
(1)U-A模式更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且产品消费者在偏好上具有同质性。对于那
些不具有规模经济和学习效应的细分市场,则U-A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这一阶段.创新 的主战场已经从技术创新转向市场创新, 以较低的成本生产产品.以较低的价格 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是这一阶段的主 题。
创新动态模型的阶段特点
竞争焦点 创新的主要类型 产品品种(product line) 生产流程 组织控制
流动阶段 产品性能 重大产品创新 多样化/定制产品 柔性 企业家精神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 A-U创新模型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线性模型:技术创新是由前一环节向后一环节推进的 过程。
❖ 技术推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早期)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
市场需求
❖需求拉动模型(20世纪60年代中期)
市场需求
销售信息反馈
研究与开发
生产
销售或应用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二
技术通过尝试、纠错的学习方式而不断进化,特定 产业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通过对创新技术的应用与发 展,其技术能力会逐步提高,从而推动技术不断发展。
技术进步既依赖技术本身的发展,也依赖消费环境。
不同生物种类不能杂交繁殖,不同技术的创造性结 合导致新技术的诞生。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四
二次创新模型(secondary innovation )
o 技术轨迹/范式的实践意义 (1)企业可以借此来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技术选择和技术创新; (2)为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分析工具
二次创新的动态模型
创
工艺创新
新
频
率
产品创新
0 模仿阶段 工艺: 模仿 产品: 模仿
消化吸收阶段
适应 衍变
改进创新阶段 时间
成熟 多样化
二次创新动态模型的特点
模仿阶段
消化吸收阶段
A—U创新模型
频率 产品创新 工艺创新
流动阶段
转换阶段
专业化阶段
该模型假设产品和工艺的根本创新率遵循与时间相关的 一般模型,并且产品和工艺创新存在此起被伏的关系。
长期的A—U创新模型
对创新流进行管理,体现在影响创新流的核心技术管 理和预先主动地变革组织塑造创新流两个方面。
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 伴随着必要的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产品生命周期与需求生命周期的综合A—U模型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二
工艺导向持续创新过程模型:工艺创新是产品创新的先导和必要条件。根本 性工艺创新引发产品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导致产品质量提高和生产成 本下降。
竞争重点
主要创新 类型 生产方式 生产工艺
组织管理
不稳定阶段 技术实现方式,工艺 结构与功能 重大工艺创新
程;
➢ …… Note:知识、信息、技术、资源的涵义与区别?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1)三阶段说
新思想的产生
包括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市场与需求信息、科技情报 等);
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
包括确定各种具体技术指标,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实现与应用
包括制造工程、工具准备、建立工厂和开拓市场等。
(2)六阶段说
小规模生产 效率较低,柔性大, 具有试验性 非正式组织,强调企 业家精神
过渡阶段
产品创新,适应产品变化 和原材料条件的工艺创新
以工艺创新为基础的产品 创新,渐进性工艺创新
较大规模生产
逐渐增加专用设备,并与 原材料相适应
通过项目小组进行控制, 强调协调
稳定阶段
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产品多样化
技术创新过程
主要内容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2.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阶段 3. 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4. 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 5.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1. 技术创新过程的涵义
➢ 将知识、技能和物质转化为顾客满意的产品的 过程;
➢ 知识的产生、创造和应用的进化过程; ➢ 信息交流、加工的过程; ➢ 关键资源成长的过程; ➢ 企业提高技术产品附加值和增强竞争优势的过
生产工程
试制试销
批量生产 销售及服务
(2)以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为基础的二次创新模式
技术选择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改进
特点: ✓ 二次创新模式; ✓ 适用于研发力量不足情况; ✓ 创造性模仿; ✓ 注重消化吸收能力。
二次创新
技术服务
4.技术创新过程模型及其演化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 线性模型 ➢ 交互模型 ➢ 平行模型 ➢ 网络模型
交互模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 :技术创新是 由技术和市场共同作用引发的,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在 产品生命周期及创新过程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作用。
新需求
社会和市场需求
新思想
项目确认 研究开发
原型生产 制造 销售 市场
新技术
知识存量和技术进展
(1)单项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平行模型,一体化过程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期):将创 新过程看作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研发、设计制造和 市场营销并行的过程。
o 技术轨迹的辨识 (1)根据创新产品的技术特性/特征值来辨识其技术轨迹。 例如:1915-1983年间,飞机发展存在着两条技术轨迹 - 注重机身宽大胜于速度:载重能力大、飞行路程长 - 注重速度胜于机身:战斗机 (2)从技术自身的发展历史来分析
o 具有普遍意义的8条技术轨迹(L. Biondi & R. Galli,1992) : (1)成本的降低 (2)技术向资本密集型发展的趋势 (3)更长的使用寿命 (4)更有效地利用资源 (5)规模经济 (6)市场不断细分的趋势 (7)更快地服务 (8)产品体系日益缩小的趋向
创新模式与产品生命周期的综合A—U模型
流动性阶段
(1)技术创新的来源问题
国外来源:不完善的原型;未产业化专利。 国内来源: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先导。大学、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机 构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
(2)产品创新竞争
(3)技术范式形成
在概念上,主导设计思想比技术竞争的进步更加宽 泛。非技术因素也是起作用的,这其中主要是附属 资产、行业法规和政府干预、各公司的战略措施和 制造商与使用者之间的交流。
转换阶段
市场接受了产品创新和出现了主导设计 是这个阶段的标志。
所谓转换,大约有三层含义:
一是产品创新进入主导设计的“技术轨道”; 二是工艺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的新的增长点; 三是新技术新产品作为投入最终更新传统产业的基础。
专业化阶段
技术赶超理论认为,这一阶段是发展中 国家进入菜一产业的时间之窗之一。
阶段 名称
内容
1
2
3
4
5
6
确认机会 思想形成 解决问题 制成样品 小批试制 应用与扩散
新思想的产生与形成
解决问题和进行开发
实现与应用
▪确认技术 上可行性
▪确认潜在 的市场需求
▪根据分析 产生设计 思想
▪评价新设 计思想
▪现有技术信 息激活
▪调查试验与 计算获取新 的技术信息
▪获得市场信 息
▪通过采用 或更改现有 技术得解
(2)过渡阶段(transitional phase) - 主导设计出现。主导设计(dominant design):指为消费者共同认可的设计,且具
有技术可行性,对其它设计具有排斥性。 - 顾客对产品有了偏好性选择
(3)明确阶段(specific phase) - 竞争焦点放在成本/价格之上 - 强调生产效率和规模经济 - 生产流程标准化 - 产品创新/流程创新以渐进创新为主
▪通过创新 得解
▪解决批 量生产中 的问题
▪增加批 量
▪生产制造 ▪市场引导 ▪渠道开拓
Note: 为什么需要将技术创新过程细分阶段?为什么能够细分阶段?
3.技术创新过程的基本模式
(1)以研究与发展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
基础和应用 研究
试验发展
特点:
✓自主开发模式; ✓全面创新; ✓重大创新; ✓资源投入大。
模式解释力较弱(Teece,
1986)。
(2)U-A模式在解释发展中国家或是处于创新被动跟随者地位的企业创新分布时,也存 在一些问题(J. Lee, 1988)。
(3)U-A模式未能为理解整个技术进化过程提供一个综合框架(C. DeBresson and J. Townsend, 1981)
资料来源:
研究开发部门
公司
销售部门
科学技术知识
市场需求信息
Leabharlann Baidu
创新价值链
创新价值链的三个阶段
创意产生
创意转化
创意扩散
内入跨 外
创创
创
部部 部
意意
意
导 入
门 导
导 入
筛开 选发
扩 散
创新价值链的六个关键活动
图1 创新价值链基本模型
资料来源:]Morten T. Hansen,Julian Birkinshaw.The Innovation Value Chain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08(4):121-130.
5.技术创新过程管理
技术创新过程管理的主要内容:
➢ 创新计划的制定 ➢ 创新构思的形成与评价 ➢ 研究与发展活动的组织与控制 ➢ 创新过程的阶段整合
(1)创新计划的制定
计划制定一般程序
总体目标与背景描述
外部环境分析 市场、顾客 竞争、技术 社会、经济 法律、政策
渐进性产品创新和工艺 创新
标准产品大规模生产
效率高,资本密集,刚 性,转换成本高
强调效率、目标和程序
案例:钢铁工业,贝西莫炼钢法(根本性工艺创新)-[低磷低硫矿石-多种矿石] -碱性平炉炼钢法-氧气顶吹和底吹转炉法-电炉炼钢法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三
技术创新过程技术进化模型:
特定技术的成熟状态只是技术进化连续过程中的一 个停滞或间歇时期(学习高原),此时就会形成“主 导设计”或“技术路标”。
基于引进、消化吸收的技术创新模式 ➢ 现象解释:
❖ 日本、韩国的兴起; ❖ “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
➢ 二次创新的定义: 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受制于既有“技术范式”,结合自身的市场条
件,遵循新的“技术轨迹”发展的技术创新。
技术范式:指“解决选择技术问题的一种模型或模式”,它决定研究的领域、 问题、程序和任务,并具有强烈的排他性。 技术轨迹:“由范式决定的‘常规的’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是一组可能的 技术方向,而它的外部边界则由技术范式本身的性质所决定。
(2)系列技术创新过程模型一
(1)A-U模式(产品导向):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动 态演化。
N. Abernathy & M. Utterback (1976):一项重大创新出现后跟随一系列后续创新。
创新动态模型的三阶段:
(1)流动阶段(fluid phase) - 产品设计具有多样性、变化快 - 创新的重点在于产品性能 - 创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具有歧异性 - 创新的思想来源多样化:客户、非正式的外界联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