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

人文地理课后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人文地理学: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形成原因的科学2.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横断学科。

3.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一)社会性人文地理学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人类活动在地球上创造了多种多样的人文活动,在社会的大背景下,这些人文活动抽象成人文现象,从作为一门空间科学的地理科学本质出发,人文地理学只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所以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即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分布。

虽然人文现象受到其他诸多因素如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但最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社会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历史性上,各类人文现象都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演变,离开了历史研究人文现象只能得到某个时期的片段,而不能从历史角度抽象出一般规律。

(二)区域性人文地理学重在研究区域特性,从而得出不同区域的特征差异性,相似性,这正吻合了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空间分布这一事实。

我们在学习人口迁移时,会从国际人口迁移到国内人口迁移,在学习种族,民俗,民族时,划分不同的区域,探讨分布范围,界限,规律无一离不开区域。

其本质原因就是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区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内部的结构(各成分之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他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三)综合性人文现象繁多复杂,彼此之间及它们与其它因素的联系错综复杂,这就是需要从综合的角度,对所有关联因素进行整合,它们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得出本质的一般规律,正因为这样,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门横断学科,与其它一些研究地表人文要素的科学有密切关系4.讨论人文地理学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3. 为什么说人文地理学是地理科学中的社会科学?人文地理学的社会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4. 如何理解西方人文地理学发展的过程及其最新的研究趋向?5. 认识建国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思考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

6. 讨论人文地理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

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分析文化区研究在人文地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 文化扩散有那几种类型?结合实例分析文化扩散的特征。

3. 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地域文化,试举例说明。

4. 讨论为什么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并探讨人在人地关系中的作用。

5.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讨有什么实践意义?6. 试述文化区、文化扩散、文化生态、文化景观和文化整合之间的有机联系。

第三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

如果你要写一篇论文,你准备如何着手拟订研究步骤和计划。

2. 不同哲学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产生的影响。

3.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获取和搜集地理信息和资料有哪些途径和方法?4. 在相关的国外网站上检索1990年以来社会地理学进展的文献,并做一个综合评述。

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根据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数据,绘制中国人口转变过程图,并分析不同阶段的成因。

2. 分析人口自然变动和机械变动(即人口迁移)的成因,思考人口变动对一个地方未来发展的影响。

3. 中国人口分布的规律及其成因,论证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

4. 民族对地理景观有什么影响。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结合农业发展的阶段,探讨农业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四大文明古国出现的必要条件。

2. 结合某一农业景观,分析其形成地理环境原因,理解农业景观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答案解读

人文地理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又称人生地理学。

它是地理学的两个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仅指社会文化现象。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对于地理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同经济学、人口学、政治学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区域科学、行为科学结合,可以为解决世界性的资源短缺、人口危机、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以及城市问题等作出贡献,尤其是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

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和研究课题中,有许多也是其他学科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如经济地理学对于经济学、人口地理学对于人口科学、城市地理学对于城市科学、政治地理学对于政治学、军事地理学对于军事科学、民族地理对于民族学、语言地理对于语言学、宗教地理对于宗教学、人种地理学对于人类学,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类的作用(尤其是人的素质)和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显著,使得地理学人文化的趋势加强。

人文地理学地位的提高,将使地理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内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05年名词解释:泰勒的文化定义06年简答:简述工业发展对社会的影响06年论述:当前我国有哪些重大的问题需要协调,你认为应如何协调人地关系?请举例说明07年论述:以你所熟悉的地区为例,阐述如何进行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08/09年名词解释:断裂点理论08年论述:以你熟悉的区域为例,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09年论述:何为“两型社会”,试分析两型社会与人地系统协调的关系10年论述:依据世界产业转移规律,试分析我国中西部地区应如何承接新一轮的国内外产业转移11年简答:旅游系统及其构成要素12年论述:何为城乡统筹发展,试分析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13年论述:何为农业产业化,以你熟悉的县市为例,分析其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与途径16年论述:论述城乡统筹,我国当如何实现城乡统筹07年论述:试分析“人地系统”的构成及其运行机制13年论述:何为人地系统?试画出其系统结构图并分析其运行的功能机制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特性(1)掌握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基本概念(2)了解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3)熟练掌握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何谓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三大主题(内核)?人文地理学学科特性?2.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了解人文地理学的产生10年名词解释:埃拉托色尼(Erathosthenes)15年名词解释:李特尔(Karl Ritter)亚历山大·冯·洪堡(Alexander von Humboldt)?(2)了解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1年名词解释:拉采尔12/16年名词解释:施吕特尔16年名词解释:赫特纳14年简答:简述赫特纳的主要学术思想14年论述:试分析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特征维达尔.白兰士(V.Blance)?白吕纳(J.Brunhes)?麦金德(H.J.Mackinder)?索尔(C.O.Sauer)?哈特向(R·Hartshorne)(3)了解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12年论述:何为人文地理学,试分析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16年论述:何谓人文地理学,试论述当代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后现代转向?加里森?3.掌握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4)熟练掌握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4.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社会的贡献?课后思考题:1、人文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

人文地理学各章节习题及答案要点第一章一、选择题(在正确答案上打“√”)1、对人地关系研究与人文地理学之间关系的正确阐述是A.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唯一课题B.人地关系的所有方面都是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C.人地关系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内容D.人地关系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次要部分2、从人文地理学的学科性质分析,人文地理学是一门A.横断科学 B.理论科学 C.社会科学 D.应用科学3、首创地理学(Geography)一词的西文学者是A.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B.古希腊的埃拉托色尼C.古罗马的斯特拉波 D.古希腊的柏拉图4、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人文地理学性质的着作士A.山经 B.禹贡 C.史记 D.汉书5、持地理环境论观点的学者有:A.亚里士多德B.李特尔C.洪堡D.梁启超6、对地理学持二元论观点的学者是A.巴朗斯基 B.李希霍芬 C.佩舍尔 D.拉采尔7、“人定胜天”、“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属于()的观点。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地相关论 C.二元论 D.生产关系决定论8、“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具有思想的萌芽。

A.人地协调论 B.人地相关论 C.生态论 D.适应论二、填充题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表()空间分布、发展变化及其()。

2、人地关系理论流派中的环境决定论、()决定和()决定论。

3、在我国研究比较成熟的人文地理问题有经济地理问题、人口地理问题、()地理问题和()地理问题。

4、人地关系协调的有序性包括协调各要素比例、()和空间布局。

5地理环境包括()和()。

6、()研究是人文地理学的中心课题,()论是人文地理学的基础理论。

7、()认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由人类选择利用什么、如何利用,属于人地关系论思想流派中的()论。

8、现代国外人文地理研究的新方法包括“计量革命”和“()革命”。

9、我国建国初期人文地理学是()学一枝独秀阶段。

10、人文地理学具有()性、()性和()性。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二部分 课后习题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人文地理究主题与基本理论第3章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第4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第5章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第6章 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第7章 聚落与城市化第8章 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第9章 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第10章 旅游地理第11章 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第12章 人类行为与行为空间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四部分 模拟试题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赵荣《人文地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第1章 绪 论一、名词解释1.人地相关论[华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人地相关论是20世纪20年代法国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白兰士所倡导的理论。

在人地关系中,白兰士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他认为,除了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因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他的理论被称为“人地相关论”。

法国的人地相关论思想使人地关系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

《人文地理学》各章思考题及习题第一章1、说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及主要特征。

2、什么是生产关系决定论?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

3、对人地相关论与人地协调论进行分析比较。

4、试举出具有代表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

5、什么是人地相关论?详细阐述人地相关论的代表性观点,并加以分析和评价。

7、建国以来,我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阶段特征是什么?8、为什么说人地关系论是人类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人地关系有何特征?第二章1、什么是文化景观?详述文化景观的主要组成成份。

2、文化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是什么?3、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有何联系?4、简述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举例说明文化的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有何不同。

6、什么是环境感知?举例说明环境感知在人类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7、举例说明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有什么区别。

第三章1、影响人口空间分布的因素是什么?2、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及一般规律是什么?3、中国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人口的空间移动有什么社会经济意义?5、现代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6、现代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7、人口迁移的主要机制是什么?第四章1、人口增长有何地区差异?其所造成的后果是什么?2、试分析中国的人口增长转变模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3、试分析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具体表现及其引发的问题。

4、原始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5、农业社会时期的人口发展有什么特征?6、兰迪的人口转变模式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第五章1、分析农业起源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分析比较世界五大古文明起源的地理环境条件。

3、阐述原始农业的特点及区域分布。

4、比较东西方传统农业的特点。

5、阐述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及其地域类型。

第六章1、分析现代工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2、说明现代工业的发展历程。

3、从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及其变化,分析现代工业的空间格局有什么特点。

4、工业发展对社会经济有什么影响?第七章1、比较分析东西方城市产生和发展的差异。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

《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2021-6《人文地理学》期末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总分20分,共5题,每题4分)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三、判断改错题:(总分10分,共5题,每题2分。

首先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然后将错误的说法改正过来。

)四、简述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人文地理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 名词解释:人文地理学2. 简述西方人文地理学的发展过程。

第2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名词解释:文化区、文化生态学、文化景观、地理环境决定论。

2. “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和核心思想是什么?3. 简述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

4. 简述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第3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1. 名词解释:经验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本主义方法论、结构主义方法论。

2. 人文地理学的发展主要与四个哲学方法流派有关,它们是什么?3.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第4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 什么是人口转变?简述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口转变模式。

2. 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简述世界及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3. 历史以来,世界范围内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主要有哪些?4. 结合人口转变理论,谈谈你对中国人口转变模式的特点,以及人口政策的看法。

第5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 名词解释:现代农业、观光农业。

2. 分析农业形成与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3. 农业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共经历了哪些阶段,各有什么特点?4. 简述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的布局。

第6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名词解释:工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12. 世界上主要的工业地带有哪些?当前全球工业分布发生了哪些新变化?3. 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有哪些?第7章聚落与城市化1. 名词解释: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法则、首位城市法则。

2. 以你熟悉的城市为例,分析城市的形成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全球化与本土化
全球化与本土化是当今人地关系突出的、对立统 一的两大并行趋势,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 三、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三章 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主旋律,国 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取代意识形态至上,成为整个国际关 系的最重要部分;各国把发展经济,加强经济合作放在首要 地位,世界经济大发展、大开放、大融合成为一大特点。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三章 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 (一)文化本土化 1.涵义
一是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介入而实行的或正在追求的一 种生存方式,它倡导保护和复兴传统文化,特别是继承和发 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品质,塑造民族特色,同时对外来文化 进行吸纳和融塑,丰富本民族的文化内涵,使外来文化民族 化。 二是文化本土化是传播主体调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当地文 化生态环境,以更好借助客体文化要素来实现其传播,也就 是说,本土文化异化外来文化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包含着外来 文化异化本土文化的过程,文化本土化,从来就不可能是一 条单行线。
主 要 内 容
第十三章 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 长,人类对自然索取和带来的废弃物都日益增强。在这不断 加快的物质循环中,环境为人类提供有效资源能力和降解、 消化人类排放废弃物的能力越来越难以满足人类的需求量和 期望值。这一差距已超过环境正常调解机能的能力,使得环 境质量下降,甚至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具体表 现如下: 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臭氧层遭破坏 4.水体污染加剧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人文地理学》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和森林的大量死亡; (2)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 素,使土壤贫瘠化; (3)使湖泊、河流酸化 ,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 (4)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 (5)危及人体健康 ;
臭氧空洞
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 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 破坏和减少的现象。 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20~25公里上空,平流层偏 下方,聚集着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 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效的“保护伞”。 臭氧空洞的成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 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 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
二、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
(一)文化本土化 (二)文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
(一)文化本土化
1.涵义
一是民族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介入而实行的或正在 追求的一种生存方式 二是对外来文化而言,文化本土化是传播主体调 首先,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整和改变自身来适应当地文化生态环境,以更 其次,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 好借助客体文化要素来实现其传播 首先,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 第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 其次,本土化运动也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
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
(一) 对资源的压力
1. 土地资源退化;
2. 水资源短缺;
3. 生物资源破坏严重; 4. 矿产资源消耗剧增;
(二) 引起的环境问题
1. 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
2. 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3. 臭氧层遭破坏; 4. 水体污染加剧;
(三) 引起的社会问题
酸 雨
1、概 念 顾名思义,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 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最 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 2、形成 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 滴或潮湿空气,就会氧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 液沫,在特定的条件下,随同雨水降落下来便成 为人们所说的酸雨了。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

人文地理学第二版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主题、学科特点2. 西方著名人文地理学者主要观点、发展新趋向3.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任务和社会贡献第二章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主题与基本理论1. 文化区的类型2. 文化扩散的类型,能举例说明3.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4. 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观点5.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第四章人口、人种和民族1.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转变模式、人口容量、适度人口、性别比、人种、民族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人口分布的一般规律3.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及其空间规律4. 世界4大种族的生物学特征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1. 书本列举的几种农业起源理论的名称,了解主要作物和动物可能的起源地区2. 现代农业的特征及类型3.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第六章工业的出现与工业区位1. 了解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2. 了解世界上主要工业地带的分布情况3. 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4. 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第七章聚落与城市化1. 城市化,逆城市化,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进程2. 中国城市化特征3. 城市区位因素4.书本提及的3类城市地域结构模型5.城市体系的概念及城市体系的等级规律第八章语言类型与语言景观1. 了解汉语的七大方言及大致分布2. 了解语言扩散产生的几种结果第九章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1. 了解书本提及的几种民族宗教2. 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与发展3. 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4. 宗教的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第十章旅游地理1. 旅游者、客源地、目的地、旅游业、旅游系统2. 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3. 旅游地文化的基本特征4.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十一章政治与全球政治地理格局1. 政治空间结构、政治实力结构、政治扩散、政治整合2. 国家的基本特性3. 国家权利要素、国家实力分析。

4. 教材提及的几种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学说的主要观点第十三章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 人口迅速增长引发的资源、环境与社会问题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 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

人文地理最终版思考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最终版思考题及答案

人文地理最终版思考题及答案经济地理分支的思考题:思考题:1.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论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2.探讨如何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

A.根据核心边缘理论,区域经济核心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功能性相互依赖以及集聚效应,即使一个国家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强劲,相对和绝对的贫困仍然会长期存在。

初始条件是区域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短缺的资源、被忽略的历史、投资的缺乏以及集聚的低技能员工等因素足以解释特定地区的落后的经济状况。

以核心边缘理论来看待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则中国的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存在差距自实行改革开放策略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差距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用一条简单的线条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点:从东北黑龙江省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近乎直线连接起来,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3.7%;东部面积占全国50.8%,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现今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内蒙古有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距B.想要改变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状况,关键在于:1)政府干预通过区域规划和区域政策,稳定并重组区域经济,增强整体竞争力,通过承担基础设施投资、为私人投资提供补贴、减免税收等政策来缩小核心—边缘的差距。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答案

人文地理学思考题答案

思考题1.什么是人文地理学?学科特点,特性?○1概括为:人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人文事象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差别,并预测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以人地关系为基础,着重研究地表人类活动或人与环境所形成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分布与变化。

○2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中的社会科学 , 它既有社会科学的特性 , 又有地理学的特点。

人文地理学的主要特性是社会性、区域性、综合性。

( 一 ) 社会性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 , 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 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 , 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 , 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 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 , 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 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 ,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 二 ) 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 , 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人文地理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差异 , 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 , 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 三 ) 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

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它在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关以后 , 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发现问题 , 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

综合性特点决定了人文地理学的性质是一个横断学科 , 它与研究地球表面人文要素的学科 , 如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人口学 , 甚至心理学、行为科学等 , 都有密切关系 , 人文地理学从这些学科吸取有关各种要素的专门知识 ,反过来又为这些学科提供关于各种要素及其它现象间空间联系的知识。

2.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1. 人口、粮食、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 经济建设事业空间分布的合理化○3. 认识环境与区域的文化关系,使其合理化○4. 研究政治军事方面的知识,巩固国防3.人地关系失调,人类发展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人地关系的一个最常用的衡量办法是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呈现史无前例的高峰状态。

人文地理学课后问题详解【全】

人文地理学课后问题详解【全】

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涵是什么?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相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涵是: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科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人文地理学一般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人文地理学包括社会文化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等,狭义的人文地理学则指社会文化地理学。

2、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1)社会性: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的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瘦自然环境、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针织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当然也是人文地理学的特性之一。

任何地理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区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间和地域,研究地理区域就要剖析不同区域部的结构,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

人文现象的地理位置的研究,它的分布围、界限、类型、规律的研究,区域特征和区域条件的研究,区域划分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地图的编制等,都是区域性的体现。

人文地理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也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3)综合性: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合性。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现象的,这些人文现象容繁多,碧玺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键,如果仅就个别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可能无确理解现象的本质和问细致地分析题的关键。

只有对所有关键因素进行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13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13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47页,共67页。
诱人的经济利益仍源源不断地将偷猎者吸引到这个与世 隔绝的地方来。要找到一条有效地保护现存的藏羚羊的方法, 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第48页,共67页。
如今藏羚羊总数已降至 5 万余只,而且每年以 2 万只 的数量减少反盗猎行动仅仅停留在收缴皮张的水平上无
法解决藏羚羊仍被猎杀的现实问题。
第54页,共67页。
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 联系,互为因果
• 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
联系,互为因果。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从理 论上结束了长期以来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 护对立起来的错误观点。
第55页,共67页。
⑶、环境权利
• 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
权利。
第56页,共67页。
第13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 1、了解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2、理解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
• 3、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二、教学重点
• 1、了解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全球主要问题: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由来
• 2、理解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
⑷、改变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
• 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第57页,共6Leabharlann 页。⑸、加强环境保护• 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
高公众的环境意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 出路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第58页,共67页。
三、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 任务
• 1、人地关系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 2、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当地的人地关系 • 3、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25页,共67页。
唯一的河水也被污染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13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课后思考题答案1、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

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

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

2.水资源短缺: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

“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的灭绝。

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

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一是人类无限制的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欲望,二是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是自然环境对废弃物的降解能力和恢复自身平衡发展的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具体表现: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

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

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

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人文地理学课后习题解答

人文地理学总复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1.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

人文地理学是从地域的观点去研究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异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变化发展趋势。

人文地理学研究对象具有两个特定的内核:1.区域和空间这条研究主线;2.人地关系的传统。

对综合性和区域性做具体说明(一)综合性:比如说人口分别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政治因素、文化因素、风俗习惯、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自然环境:地方的气候、地形、土壤、水体、矿产资源分布经济因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它地区的人民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条件,争先恐后的涌向大都市导致城市人口密集历史因素:一个地区居民长期下来对该地区的环境比较适应,而不愿意离开去别的地方政治因素:战争出现人口大规模迁移这必然会影响人口的重新分布由于地理学的多样性和整体性所以必须综合考虑(二)区域性: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基本特性,因为不同区域有相似之处也有各自特色因此离开区域差异的研究人文地理就失去了凭借2.列举近代地理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环境学派主要观点:(1)为人生地理学或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道路线。

(2)地理环境决定论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

2.区域学派主要观点:主张地理学应着重于空间分布的研究。

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核心,地理学研究的区域应是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有自然界中与人类活动相互影响的一切要素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人文现象都是区域的特征。

3.景观学派主要观点:地理学者应首先着眼于地球表面可以通过感官觉察到的事物,着眼于这种感觉—景观的整体。

4.人地相关学派主要观点:反对拉采尔的环境决定论思想,认为除环境的直接影响外,还有其它因素在起作用,强调人类对外界环境的适应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

3.地理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地理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

它的研究内容随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口迅速增长对资源的压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1.土地资源退化:人为造成的土地退化主要由于过渡放牧、森林砍伐、不适当的农业利用造成的。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得坡耕地土壤具有低产性状,肥力下降。

人类农业活动的加强和过度的垦殖使可耕地土壤侵蚀问题日趋严重。

土地荒漠化改变了陆地表面的物理特征,破坏了地表辐射平衡,诱发气候和环境变化。

2.水资源短缺: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导致水资源短缺。

“淡水贵如油”现象从中东沙漠和干旱的非洲大陆扩展至欧洲、拉丁美洲、亚洲。

大量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

为解决淡水不足,采取的限量供水、提高水价使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

局部地区的淡水资源紧张影响地区经济发展、引起地区冲突。

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人口爆炸、工业污染、滥垦滥伐、过渡放牧、工矿城镇发展以及气候变化、水土流失、病虫害等因素对动植物环境的极大破坏。

世界森林的不断减少直接导致生物品种多样化的消失和物种的灭绝。

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世界工业化速度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加速进行。

含碳矿物燃料的使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二氧化硫导致酸雨。

2、人口迅速增长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导致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一是人类无限制的追求更高生活标准的欲望,二是环境为人类提供的物质基础的能力是有限的,三是自然环境对废弃物的降解能力和恢复自身平衡发展的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具体表现: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世界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的普及使排放的烟尘和有毒气体猛增。

发展中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有较大幅度增加,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略降但总量未减。

发达国家由于南北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不同故城市上空臭氧含量低。

拉丁美洲由于工业废料增多等因素使其成为世界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地区。

酸雨现象的普遍。

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工业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增多,对森林的破坏使其对碳循环的制约作用减弱,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人为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一日间降落倾盆大雨的天气现象在取代每年降雨量持续地增多的气候模式。

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方面尽量节约或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提高燃烧热效率,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改变能源结构。

另一方面必须控制和制止乱砍滥伐森林,大力植树造林。

3. 臭氧层遭破坏:臭氧层遭到破坏将会导致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加,使人类皮肤癌发病率增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双目失明的患者增加,使作为海洋生物食物链基础和二氧化碳吸收物的浮游生物大量减少,使许多粮食大量减产,加速聚合物的降解。

保护臭氧层最有效方法是尽快停止生产使用氟氯烷烃类化合物和甲基溴。

4. 水体污染加剧:河湖污染来自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降雨和冲刷将化肥、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冲入河流和各种水体,空气降尘。

陆地水污染使生产生活用水遭到破坏和减少,危及水生生物损害人类健康。

海洋污染方面,工业排污的重金属元素、各种塑料制品、开采石油和油轮的溢漏和排污、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近海排放以及海湾倾斜垃圾。

3、简述可持续发展问题提出的背景。

1)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所产生的严重的环境问题。

2)20世纪中叶部分发展中国家因实行经济赶超战略使得出现环境问题。

3)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认识的提高及70年代对环境问题严重性的认识。

4)20世纪70至80年代,一系列有关国际会议的召开和部分共识的达成。

4、简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及其具体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广泛的定义和核心思想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人类应享有以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并公平的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

可持续发展在上述核心思想的指导下的几层含义:1、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

2、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互为因果。

3、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4、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5、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1.公平原则——当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之间的公平、资源利用和环境利益的公平、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2.持续性原则——发展必须在环境所容许的范围内进行,不得超出环境的承载能力。

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主旨。

3.需求原则——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单纯的物质增长。

这是与悲观论的本质区别。

4.和谐原则——一方面是发展与自然协调,包括采取适当的人口政策,节约使用资源,保护环境;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发展中的协调,治理环境和经济发展都要全球统一行动。

5.高效率原则——尽可能提高效率,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高效率发展。

6.质量升级原则——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小、整体效益最好的经济增长,使原有环境更好,提高人类的生存环境水平。

5、简述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的趋势。

(一)国家间的联合趋势,一些国家为实现其在竞争中的优势,自愿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国家集团。

1.欧洲联盟2.东南亚国家联盟3.北美自由贸易区(二)国际是内部的分离倾向1.斯里兰卡的泰米尔猛虎组织2.西亚的库尔德人问题3.印度尼西亚的东帝汶问题4.英国的北爱尔兰问题5.西班牙的巴斯克问题6.加拿大的魁北克问题6、在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人与地关系的焦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单一民族国家中优势民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优势民族独立倾向与少数民族的分离倾向。

2.跨国界的民族的分与合以及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的矛盾。

3.在中等非民族国家或双民族国家中,居于第二位的民族对第一位民族的挑战与对峙。

4.多民族国家缺乏占优势的主体民族所产生的重重矛盾导致的不稳定因素。

7、简述文化全球化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

表现形式:第一,全球文化的形成:客观事实。

全球意识的形成与推广,资本主义文化利用其强势地位推广自己价值,成为某种全人类的普遍价值,即全球价值。

第二,西方文化后殖民扩张:主观战略。

推广西方价值观念的新形式:政治+文化、经济+文化、技术+文化。

第三,消费文化盛行的国际趋势:实际进程。

文化全球化的主线是消费文化全球盛行,与之相关的两个特征是文化的商品化和大众文化的勃兴。

形成原因:第一,资本扩张:原动力。

资本扩张的本性决定了文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

第二,后文化时代:资本主义文化的新发展。

后现代主义为文化全球化扫清了思想意识领域的障碍,为资本主义文化扩张提供了更隐蔽的方式第三,信息技术发展:可能性与现实性。

8、简述文化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局限性。

表现形式:一、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内趋性的取向。

各民族国家面临一个全盘西化、失去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危机,许多民族国家通过文化本土化的思潮寻求自我文化认同,这些文化本土化运动包含着希望摆脱强势的文化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儿带来的认同危机,以重新确立民族的精神支柱,这种民族文化认同的走向是内趋的。

二、文化本土化有一种外扬的趋向。

在各自的文化母体中寻求先进文化建设的资源,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深入挖掘本土文化的文化资源,以构建一种超越西方工商文明的新型文化。

三、外来文化的包装与适应。

文化本土化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手段,而且是以经济竞争完成文化竞争的双赢途径。

局限性:一、某些国家和地区单纯从本地利益出发只强调和维护本土文化,结果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环境破坏、资源短缺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漠视与侵略,而这一切反过来不仅构成了对本土化的威胁,且构成了对整个人类文明的破坏。

本土化主要以民族国家的形式存在,而民族国家导致极权主义、世界处于风险状态、贫富分化的两极世界,对和谐生活构成了威胁。

二、本土化运动可能隐藏着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本土化运动有可能以拒斥西方文化殖民和现代化弊端为由,进而否定现代化文明,走向文化封闭主义、保守主义,最后拒绝参入现代化建设和全球化趋势。

9、论述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

1).经济发展对区域文化的作用:(一)、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对文化发展起支撑作用,决定着文化发展水平的高低。

(二)、区域经济结构、类型、性质影响着区域文化发展的结构、类型、性质等。

2)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一)、精神文化与经济发展,①区域文化观念有的具有经济价值,有的无。

②文化表现形式上的差异会从多方面对经济产生影响。

③文化内核也会给区域经济结构带来影响。

(二)、制度文化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依赖于市场对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文化基础。

三、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文化本身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区域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0、全球化时代的区域文化创新应该注意哪些问题?①文化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改造过程,需要一个从器物到制度,再到观念的三个层面上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长期改造过程,要注意彼此之间的相互协调。

②文化积淀具有很强的继承性和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文化创新要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可利用部分。

③文化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没有止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