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原材料——细骨料
混凝土细骨料用量规格
混凝土细骨料用量规格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沙子、石子等原材料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混凝土中的石子称为粗骨料,而沙子则称为细骨料。
在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混凝土细骨料用量规格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混凝土细骨料的种类混凝土中的细骨料一般指粒径小于5mm的骨料,包括天然砂、人工砂、矿渣砂、粉煤灰等。
其中,天然砂和人工砂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两种细骨料。
1. 天然砂天然砂是通过天然风化、河流冲刷等自然作用形成的砂粒,其优点在于石粉含量少、颗粒形状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同时由于其采集需要破坏自然环境,因此在一些地区已经禁止采集天然砂。
2. 人工砂人工砂是通过制砂机等设备将石头、矿渣等原材料加工而成的砂粒,其优点在于石粉含量较低、颗粒形状可控、价格相对较低。
但是,人工砂的缺点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同时一些低质量的人工砂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石粉,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不良的影响。
三、影响混凝土细骨料用量的因素1. 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抗压强度,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所需要的细骨料用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强度等级越高,所需要的细骨料用量也越大。
2. 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砂子、石子等原材料的配比,不同的配合比所需要的细骨料用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越大,所需要的细骨料用量也越大。
3. 细骨料种类不同种类的细骨料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不同,因此所需要的用量也不同。
例如,相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中,采用人工砂的用量一般要比采用天然砂的用量略大。
4. 混凝土施工环境混凝土的施工环境也会对细骨料用量造成影响。
例如,在温度较高、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混凝土会更易于失水,因此需要适当增加细骨料的用量。
四、混凝土细骨料用量规格混凝土细骨料用量规格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以上几个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的具体情况。
下面给出一份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规格,以供参考。
混凝土原材料——细骨料
砂石骨料是当前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毋容置疑,但砂石骨料的研究是滞后于混凝土研究的。
一直以来没有能够建立砂石特性和混凝土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更谈不上“定量化、数值化”,造成骨料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含糊的定性水平。
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不仅仅是起到骨架作用,其自身的的材质、强度、吸水率、以及不同的形成条件(表面特征)和不同的生产工艺(空隙率、颗粒形状等)都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以及拌合后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长期以来混凝土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形成的“重胶凝材料,轻砂石”观念认为水泥等胶凝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控制住胶凝材料质量就能控制住混凝土质量。
砂的级配是与细度模数完全不同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砂的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以级配区或级配曲线判定砂级配的合格性。
砂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粒径≥1.18mm的颗粒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粒径<1.18mm的颗粒主要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为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两者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且4.75mm、2.36mm和1.18mm三个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按2:3:1进行控制。
0.3mm以下颗粒含量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抹面和泌水也很重要。
对于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0.3mm以下颗粒含量至少应达到15%,含量20%时混凝土工作性较好;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能保证其粘度,砂的颗粒在0.6mm筛的累计筛余大于70%,0.3mm筛的累计筛余为85%~95%。
如,C30混凝土适合的级配区为Ⅱ区上限偏下区域,且0.15~0.6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5%~50%,1.18~4.75mm 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10%~30%;C50混凝土适合的级配区为中值和下限之间偏上区域,且0.15~0.6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0%~40%之间,1.18~4.75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0%~50%。
混凝土骨料
混凝土骨料(concrete aggregate)在混凝土中起填充和骨架作用,粒径在0.16mm以上的矿物质颗粒材料,也称集料。
分类骨料按粒径分细骨料和粗骨料两类。
细骨料又有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之分,它们的细度模数分别为3.7~3.1、3.0~2.3、2.2~1.6和1.5~0.7按产源和材质,细骨料可分普通河砂、山砂、海砂、人工破碎砂(石屑)和废渣砂等。
粗骨料分卵石、碎石、碎卵石、高炉重矿渣、碎砖、二次骨料(混凝土破碎物)及各种具有特殊功能的天然岩石(如安山岩、石英岩)或人工煅烧物(如耐火砖块、耐火粘土熟料)等。
按表观密度,骨料分普通骨料、轻骨料和重骨料(如重晶石)三种。
作用骨料在混凝土中所起的作用是:(1)骨料占混凝土总体积的70%~80%,在混凝土中形成坚强的骨架,可减小混凝土的收缩。
(2)改变混凝土的性能。
通过选用适当的骨料品种或骨料级配,可以配制出具有特殊功能的混凝土,如轻骨料混凝土、防辐射混凝土、耐热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等。
(3)良好的砂石级配还可节约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质量要求制备混凝土时应按下述指标和规定来控制骨料的质量。
普通混凝土用砂粒径为0.16~5.0mm的颗粒。
要求:(1)颗粒级配。
按筛分结果分为I、Ⅱ、Ⅲ三区(即粗砂区、中砂区、细砂区),其分区标准如表1。
(2)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如表2。
(3)用Na2SO4溶液法检验的坚固性指标,其值为5次循环后的重量损失,在寒冷地区处于潮湿状态下的混凝土不大于8%,其他条件下使用的混凝土不大于10%。
(4)云母含量不大于2%。
(5)轻物质含量不大于1%。
(6)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不大于1%。
(7)有机物含量,按比色法试验,不深于标准色。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及卵石粒径大于5mm的石块颗粒。
要求:(1)颗粒级配。
按公称粒级分级(以mm计),其中连续粒级有5~10、5~16、5~20、5~25、5~31.5、5~40等粒级;单粒级有10~20、16~31.5、20~40、31.5~63、40~80等粒级。
预拌混凝土骨料学习材料
0
<1.0
<2.0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含泥量(按质量计%) ≤2.0
泥块含量(按质量计%) ≤0.5
C55~C30 ≤3.0 ≤1.0
C25 ≤5.0 ≤2.0
③ 石粉含量是人工砂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粒径小于75um的颗 粒的含量。
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
项
目
指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亚 MB值<1.40 或 含泥量(按质量计)(%) <3.0
预拌混凝土的骨料
预拌混凝土组成:水、水泥、砂(细骨料)、石子(粗骨料) 四种基本组 成材料。
硬 化 混 凝 土 的 结 构
一、概述
骨料(也称集料)总体积占混凝土体积的60%~80 %,按粒径大小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1)骨料的技术性质: 骨料的各项性能指标将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施工性
能和使用性能。骨料的主要技术性质包括:颗粒级配及 粗细程度、颗粒形态和表面特征、强度、坚固性、含泥 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及碱集料反应等。
② 人工砂是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和混合砂的统称。 ★ 机制砂是由机械破碎、筛分而得的岩石颗粒。 ★ 混合砂是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而成的砂。
⑵ 根据国家标准GB/T14684—200l,砂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 Ⅲ类三个级别。 ⑶ 按细度模数将砂分为:粗砂(Mx=3 .7~3 .1),
中砂(Mx3.0~2.3), 细砂(Mx=2.2~1.6), 特细砂(Mx=1.5~0.7) 普通混凝土在可能情况下应选用粗砂或中砂,以节约水泥。
3) 粗骨料 粒径大于4.75 mm的骨料称为粗骨料,俗称石。常用的有碎石及卵石两 种。碎石是天然岩石或岩石经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 岩石颗粒。卵石是由自然风化、水流搬运和分选、堆积而成的、粒径大于 4.75 mm的岩石颗粒。卵石和碎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 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平均粒径 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建筑用卵石、碎石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5-2001《建筑用卵石、碎石》的技术要求。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
普通混凝土用细骨料(砂)的性质、质量标准、及其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外加剂和外掺料组成的。
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原材料的性质及其相对含量决定的,同时也与施工工艺(拌合、浇筑、养护等)有关。
因此,了解各原材料的性质、作用及其质量要求,对合理选择材料及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至关重要。
砂、石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故称为骨料(集料)。
砂子填充石子的空隙,砂、石构成的坚硬骨架可拟制由于水泥浆硬化和水泥石干燥而产生的收缩。
混凝土中砂的作用是调节比例,使配合比最优,从而在少用水泥的情况下更好的发挥各种材料的作用。
一、混凝土用细集料(砂)基本类型及其性质粒径为0.15~4.75的集料为细集料(砂)。
砂按产源有天然砂或人工砂。
天然砂是岩石风化后所形成的大小不等,由不同矿物散粒组成的混合物,一般有海砂、山砂及河砂。
山砂的颗粒多具棱角,表面粗糙,与水泥黏结较好。
河砂的颗粒多呈圆形,表面光滑,与水泥的黏结较差。
因而在水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山砂拌制的混凝土流动性较差,但强度较高,而河砂则与之相反。
人工砂是由人工采集的块石加工而成的,棱角多,较洁净,但造价高。
工程中常选用河砂配制混凝土。
混合砂是由人工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砂,它执行人工砂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
把人工砂和天然砂相混合,可充分利用地方资源,降低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一般在当地缺乏天然砂源时,可采用人工砂或混合砂。
根据砂用途将其分为三类: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或建筑砂浆)。
二、混凝土用砂的质量标准砂的质量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细度模数和颗粒级配细度模数是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建筑用砂通常分为粗、中、细三个级别。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建材---第5章-1,2 混凝土原材料
筛分析的方法
• 2、计算出每个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 a1、a2、a3 、a4、a5、a6(各筛上的筛 余量占砂样总质量的百分率)及累计 筛余百分率A1、A2、A3、 A4 、A5、 A6 (各筛和比该筛粗的所有筛分计筛余 百分率之和)。累计筛余百分率与分 计筛余百分率的关系见下表。
累计筛余与分计筛余百分率关系
砂的粗细-细度模数(Mx)
• 砂的粗细程度用表示细度模数 ( Mx ),其计算公式为
Mx
( A2 A3 A4 A5 A6 ) 5 A1 100 A1
• 细度模数( Mx )愈大,表示砂愈粗, 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一般 为3.7- 1.6 ,其中 Mx在3.7-3.1为粗砂, Mx在3.0-2.3为中砂, Mx在2.2-1.6为细砂。
坏的膨胀反应。
• 经碱骨料反应试验后由砂制备的试件应 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的现象,并在 规定的试验龄期膨胀率应小于0.10%。
三、粗骨料
• 定义:粒径>4.75mm的岩石颗粒 • 分类:卵石(砾石) 碎石 •标准:《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14685-2001)
• 碎石——由天然岩石经破碎、筛分而成, 也可将大卵石轧碎、筛分而得。 • 卵石——是由天然岩石经自然风化、水流 搬运和分选、堆积形成的粒径大于4.75mm 的岩石颗粒。按其产源可分为河卵石、海 卵石、山卵石等几种,其中河卵石应用较 多。
• 海砂含的氯化钠等氯化物——对钢筋 有锈蚀作用,因此对使用海砂配制混 凝土时,其氯盐含量(折算成NaCl) 不应大于0.1%,对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 构,不宜采用海砂。
砂中有害杂质的处理
• 当砂中有害杂质含量多,但有无合适 砂源时,可过筛和用清水或石灰水 (有机质含量多时)冲洗后使用,以 符合就地取材原则。
混凝土原材料有哪些
混凝土原材料有哪些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
这些原材料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将逐一介绍这些原材料。
首先,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
水泥主要由石灰石和粘土经过研磨、混合、煅烧而成。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水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水化硬化产物,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
其次,粗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颗粒状材料,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的强度。
常见的粗骨料包括骨料、碎石、砾石等。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粗骨料的使用量通常占到总配合料的60%左右。
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另一种颗粒状材料,其主要作用是填充粗骨料之间的空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常见的细骨料包括砂子、石粉等。
最后,水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水的主要作用是与水泥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水化硬化产物,同时调节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水的使用量通常占到总配合料的20%左右。
除了上述主要原材料外,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使用一些辅助原材料,如掺合料、外加剂等。
掺合料是指在水泥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矿渣、粉煤灰、石灰石粉等,以改善水泥的某些性能。
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加入的一些化学物质,如减水剂、缓凝剂、增塑剂等,以改善混凝土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原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骨料、细骨料和水,其中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粗骨料和细骨料主要用于增强混凝土的强度和改善其性能,水则是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之一。
除了这些主要原材料外,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使用一些辅助原材料,如掺合料、外加剂等。
这些原材料的合理选用和配比对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原材料基础知识
预拌混凝土一、用于预拌混凝土的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细骨料:粒径为0.15 ~4.75mm 。
粗骨料:粒径> 4.75mm 。
通常细、粗骨料的总体积占砼总体积的70%~80%。
骨料性能要求:有害杂质含量少;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适宜的颗粒级配和细度,表面粗糙,与水泥粘结牢固;性能稳定,坚固耐久。
(一)细骨料(砂)(1)种类及特性河砂:洁净、质地坚硬,为配制混凝土的理想材料;海砂:质地坚硬,但夹有贝壳碎片及可溶性盐类山砂:含有粘土及有机杂质,坚固性差;人工砂:富有棱角,比较洁净,但细粉、片状颗较多,成本高。
(2)砼用砂质量要求一般要求:质地坚实、清洁、有害杂质含量少。
①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天然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分别符合表6.2.1和表6.2.2的规定。
表2.1 天然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表2.2 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②有害物质含量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等杂物,如含有云母、有机物及硫酸盐等,其含量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2.3 砂中有害物质含量有害物质产生危害的原因:①泥块阻碍水泥浆与砂粒结合,使强度降低;含泥量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用水量,从而增大混凝土收缩;②云母表面光滑,为层状、片状物质,与水泥浆粘结力差,易风化,影响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③泥块阻碍水泥浆与砂粒结合,使强度降低;④硫化物及硫酸盐:对水泥起腐蚀作用,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⑤有机质可腐蚀水泥,影响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氯盐会腐蚀钢筋。
(3)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等几种。
在相同砂用量条件峡,粗砂的总表面积比细砂小,则所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少。
因此,用粗砂配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用水泥量要省。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砂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节省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一建混凝土中细骨料粒径要求
一建混凝土中细骨料粒径要求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由水泥、骨料(粗骨料和细骨料)、
砂子和掺合料等组成。
其中,细骨料在混凝土中起到填充和加强作用。
细骨料的粒径要求对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一建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粒径要求如下:
1. 粒径范围:细骨料的粒径需要在特定的范围内,一般指的是大于0.15毫米(或0.2毫米)且小于5毫米。
这个范围的选择取决于混凝土的用途和设计要求。
2. 粒径分布:细骨料的粒径分布应满足一定的要求,通常会采用不同粒径骨料
的混合来达到理想的分布曲线。
粒径分布的好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3. 纯度要求:细骨料应无有害杂质,如泥土、泥块、腐蚀性物质等。
这些杂质
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坚固性:细骨料的表面应坚固,不能有粘土凝结、覆盖物等,以免影响混凝
土的润湿性和粘结性。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和具体要求对细骨料的粒径进行选择和控制,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质量。
此外,还需要进行细骨料的质量检验和控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综上所述,一建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粒径要求涉及到粒径范围、粒径分布、纯度
要求和坚固性等方面。
合理选择和控制细骨料的粒径,是保证混凝土性能和施工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细骨料对混凝土的影响
细骨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细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组分,约占混凝土体积总量的30%~40%,其性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如和易性、强度、耐久性等。
随着聚羧酸减水剂的广泛使用,细骨料与其适应性好坏同样影响到新拌混凝土和硬化后混凝土的性能,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之一。
已有文献介绍,聚羧酸减水剂对混凝土中砂子含泥量十分敏感,既能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坍落度损失,在砂子含泥量超过3%时还会对强度产生不利影响。
事实上,除了砂子含泥量之外,砂子的其他性质也将对聚羧酸减水剂的适应性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指标。
实验实例选用两组胶凝材料及两种砂子进行试验,其中1号砂是由于不合格而被施工方否定掉的砂子,2号砂是施工最终选用的砂子。
本实验中为了对比细骨料对混凝土所产生的影响,特选用这两种砂子做了一个对比分析。
试验中发现,采用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没有出现分层、离析,也没有出现泌水现场,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而采用1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出现了泌水现象,和易性欠佳。
使用同一种砂子,选取不同组胶凝材料时,混凝土的和易性基本一致,说明该工程现场使用的胶凝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无不良影响。
而在胶凝材料相同,砂子不同时,均需增加50%的减水剂,且W-1尚需多加2kg水才能勉强达到施工要求。
此外,由表2还可以看出,1号砂子比2号砂子拌制的混凝土含气量高,含气量偏高将会影响混凝土的后期强度。
原因分析影响混凝土和易性的因素很多,如单位用水量、水泥品种、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骨料性质、水泥浆的数量、水泥浆的稠度、砂率,以及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搅拌工艺、放置时间等。
我们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在配合比一定的混凝土设计中,对混凝土和易性影响最大的是胶凝材料和外加剂,尤其是近年来外加剂的广泛使用所引起的胶凝材料水泥适应性问题层出不穷。
但事实证明,细骨料的性质,以及细骨料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有时能直接决定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的好坏。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
----高美玲
普通混凝土用骨料按粒径大小分为两种,粒径大于4.75mm的称为粗骨料,粒径小于4.75mm的称为细骨料。
普通混凝土中所用细骨料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两种,天然砂又根据产源不同,分为河砂、湖砂、山砂和淡水海砂四类。
配制混凝土时所采用的细骨料的质量要求如下:
1.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
细骨料的颗粒形状和表面特征会影响其与水泥的粘结及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
山砂的颗粒多具有棱角,表面粗糙,但含泥量和有机物杂质比较多,与水泥的粘结较差。
河砂、湖砂因长期经受流水和波浪的冲刷,颗粒多成圆形,比较洁净,且分布较广。
海砂因长期受到海流冲刷,颗粒圆滑,比较洁净且粒度一般比较整齐,但常混有贝壳及盐类等有害杂质。
2.砂的级配和粗细程度
砂的颗粒级配,即是砂的大小颗粒的搭配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胶凝材料浆体所填充,为达到节约水泥和提高强度的目的,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粗细程度,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
在相同质量条件下,细砂的总表面积较大,而粗砂的总表面积较小。
在混凝土中,砂子的表面需要有浆体包裹,砂子的总表面积愈大,则需要的水泥浆就愈多。
在拌制混凝土时,这两个因素应同时考虑。
当砂中含有较多粗粒径砂,并以适当的中粒径砂及少量细粒径砂填充其空隙,则可使空隙率及总表面积均较
小,不进水泥浆用量较少,而且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与强度。
3.砂的坚固性
是指在自然风化和其他外界物理化学因素作用下,骨料抵抗破坏的能力。
2第二讲 细骨料
第二讲细骨料一、采用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二、定义1.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2.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3.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4.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5.砂的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的颗粒的含量。
6.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7.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空隙)的质量。
8.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9.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10.坚固性—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11.轻物质—砂中表观密度小于2000㎏/m3的物质。
12.压碎值指标—人工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13.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三、砂的分类与砂的颗粒级配区的划分1.砂的分类,见表1。
注:细度模数μf平行试验计算时精度为0.01,其平均值结果取值时按四舍六入五单双法则精至0.1。
2.砂的公称粒径、砂筛筛孔的公称直径和方孔筛筛孔边长尺寸,见表2。
3.砂的颗粒级配区划分,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可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以质量百分率计)分成三个级配区,见表3。
表3 砂的颗粒级配区划分注:①.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表中某一区域内;②.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比,除公称粒径为5.00㎜和630μm(表中斜体所标数值)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③.当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④.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不同粗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不同粗细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一、目前骨料使用的现状1 砂的质量状况目前大多数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使用的细骨料为河砂,河砂的细度模数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不太稳定,市场上砂的细度模数大部分在2.3~2.9,有时最小为2.0,最大为3.2,根据预拌混凝土的生产经验,细度模数在2.6左右比较好用,在一般情况下砂的细度模数在2.4~2.8之间,基本上符合正常生产的需要,这样不用调整其他材料的用量,对生产成本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有的砂场产的砂很粗(细度模数大于2.9)、而有的砂场产的砂又比较细(细度模数小于2.3),用这二种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仅仅对砂率进行调整还不能确保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对混凝土强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2 碎石的质量状况现在大部分搅拌站进货使用的粗骨料主要有16~31.5mm单粒级、10~20mm单粒级、5~16mm连续粒级(也有5~25mm连续粒级碎石,但极不稳定)。
石场在生产碎石时只是大致的分类,并没有严格控制碎石的级配,加上在运输、装卸和堆放过程中颗粒不可避免的存在离析和不均匀性。
因此在生产的混凝土中碎石的级配并不一定是较好的。
近年以来虽然也有采取一些搭配使用措施,但也只是凭经验确定的一种粗略的方案,碎石的空隙率不一定是最少,用水量不一定是最少。
二、关于砂的细度模数、碎石颗粒级配的调整方法1 砂的细度模数的调整河砂的供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细度有时并不稳定。
当细度模数在2.6左右时比较适合配制各混凝土(对于高强度混凝土宜用细度模数更大的砂)。
砂源充足在不影响到停产的情况下,对于细度模数大于3.0或小于2.3的砂会拒收。
根据我们的经验如果砂的细度模数与基准配方所选用砂的细度模数偏差不大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砂率就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达到所需要的工作性能。
然而在砂源紧张的情况下,不管细度模数是多少都得收货。
砂的细度模数变化太大,生产配方的调整幅度就较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有时就算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其结果也并不理想。
细骨料细度模数
细骨料细度模数一、细骨料的概念与分类细骨料,顾名思义,是指在建筑混凝土中用于填充粗骨料空隙的细小颗粒。
根据细骨料的来源和性质,可分为天然细骨料和人造细骨料两大类。
天然细骨料主要包括河砂、海砂、山砂等;人造细骨料则包括机制砂、石屑等。
二、细度模数的作用与意义细度模数是衡量细骨料颗粒大小分布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性能。
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骨料颗粒分布越集中,混凝土的强度越高,但流动性较差;细度模数越小,表示细骨料颗粒分布越分散,混凝土的流动性较好,但强度、抗渗性、耐久性等方面性能较差。
三、细骨料细度模数的计算方法细度模数的计算公式为:Mx = (ΣWi/ΣFi) × 100,其中Mx表示细度模数,Wi表示筛上颗粒重量,Fi表示筛下颗粒重量。
计算时需将各粒径筛上的颗粒重量加和,然后除以总重量,得出细度模数。
四、影响细度模数的因素1.原材料:原材料的种类、品质、加工方式等都会影响细度模数。
例如,机制砂的细度模数普遍较小,而天然砂的细度模数较大。
2.生产工艺:生产工艺的不同,会导致细骨料颗粒形状、大小分布产生差异,进而影响细度模数。
3.工程要求:根据混凝土的性能需求,可通过调整细度模数来满足工程要求。
五、细度模数在工程中的应用在建筑工程中,细度模数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依据。
设计师根据工程需求、施工现场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细度模数,以保证混凝土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此外,在水利、道路、桥梁等工程中,细度模数也对工程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六、提高细度模数的方法与建议1.选择优质原材料:选用品质优良、颗粒分布适宜的原材料,有利于提高细度模数。
2.优化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调整生产参数,使细骨料颗粒形状更规整、大小分布更均匀。
3.严格质量检测:对细骨料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细度模数符合工程要求。
4.合理搭配粗细骨料: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合理搭配粗细骨料,可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选择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选择一、引言混凝土中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骨料,是混凝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细骨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矿物组成、密度等角度出发,探讨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选择。
二、物理性质1. 粒径大小细骨料的粒径大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一般来说,细骨料的粒径大小应符合国家标准,建议采用标准颗粒分布,这样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 吸水性细骨料的吸水性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细骨料吸水过多,混凝土的流动性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选择吸水率较低的细骨料是很重要的。
3. 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细骨料的表面积大小,它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比表面积越小的细骨料,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就越好。
三、化学性质1. 碱碳反应碱碳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碱性物质与骨料中的一些物质发生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和损坏的现象。
选择低碱性的细骨料有助于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2. 氯离子含量氯离子是混凝土中常见的化学成分之一,但过多的氯离子含量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下降。
因此,在选择细骨料时,需要注意其氯离子含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四、矿物组成1. 硬度硬度是指细骨料的抗压强度和耐磨性。
硬度越高的细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就越好。
因此,在选择细骨料时,需要注意其硬度。
2. 矿物组成细骨料的矿物组成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矿物组成越均匀的细骨料,混凝土的性能就越好。
因此,在选择细骨料时,需要注意其矿物组成。
五、密度细骨料的密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密度越大的细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就越好。
因此,在选择细骨料时,需要注意其密度。
六、结论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选择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考虑。
在选择细骨料时,需要注意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矿物组成和密度等方面的因素,以保证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材料,而混凝土中细骨料的质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和耐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细骨料的标准,以供参考。
二、定义细骨料是指粒径小于5mm的天然或人工碎石、砂石等颗粒物质,用于制作混凝土中的填充料和骨料。
混凝土中细骨料是指混凝土中使用的粒径小于5mm的细骨料。
三、材料标准1. 材料来源混凝土中细骨料应当使用天然砂、石子或人工制备的砂、石子。
天然砂、石子应当符合GB/T14684《天然砂、石子》标准的规定。
人工制备的砂、石子应当符合GB/T14685《人工制备的砂、石子》标准的规定。
2. 物理性质混凝土中细骨料的物理性质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粒径分布应当符合表1所示要求。
表1 粒径分布要求粒径/mm 筛孔尺寸/mm 筛余物质质量比/% 5.0 5.0 0-102.5 2.5 10-301.25 1.25 35-550.63 0.63 60-850.315 0.315 满足用途要求(2)吸水率不应当超过2.0%。
(3)粘土含量不应当超过1.5%。
(4)强度不应当低于表2所示要求。
表2 强度要求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aC15 15C20 20C25 25C30 30(5)比表面积不应当小于200㎡/kg。
(6)碱含量不应当超过0.6%。
四、使用标准混凝土中细骨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1. 粒径分布应当符合表1所示要求。
2. 吸水率不应当超过2.0%。
3. 粘土含量不应当超过1.5%。
4. 强度不应当低于表2所示要求。
5. 比表面积不应当小于200㎡/kg。
6. 碱含量不应当超过0.6%。
五、检验方法1. 筛分方法采用GB/T14684或GB/T14685中规定的筛分方法。
2. 吸水率和粘土含量测试方法采用GB/T14684或GB/T14685中规定的方法。
3. 强度测试方法采用GB/T14684或GB/T14685中规定的方法。
商品混泥土原材料
商品混泥土原材料
1、水泥:
本单位采用XXX中联水泥厂生产的P.O42.5级水泥,其所检验项目的物理性能指标均符合G B175—2007标准的要求。
2、细骨料:
采用XX的河砂,规格为中砂、细度模数3.0-2.3、含泥量小于等于百分之三、泥块含量小于等于百分之一,其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标准中相应的技术要求,能配制C30以上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
3、粗骨料:
采用XX 产的碎石,为5~25mm的连续级碎石针片状含量小于百分之十,含泥量小于等于百分之一,其指标均符合JGJ52—2006标准中相应的技术要求,能配制C30以上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
4、掺合料:
采用XX产的Ⅰ级粉煤灰,其指标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96、《粉煤灰应用技术规范》GBJ146的技术要求。
5、水:
采用饮用水进行拌和。
6、外加剂:
采用XXXX工贸有限公司生产的泵送剂,其质量符合JC473—2001标准,最佳掺量以试验室实验结果为依据。
采用省建科院的NC-F4型引气剂来达到抗冻砼的设计,最佳掺量以实验室实验结果为依据。
采用省建科院的NC-P1型膨胀剂来达到抗渗砼的设计,最佳掺量以实验室实验结果为依据。
混凝土细骨料规格尺寸
混凝土细骨料规格尺寸混凝土细骨料是混凝土中的一种重要的原材料,它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细骨料的规格尺寸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混凝土细骨料的规格尺寸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定义混凝土细骨料是指直径在5毫米以下、粒度在0.15毫米至5毫米之间的天然或人工破碎的岩石颗粒或矿物颗粒,用于制备混凝土。
二、尺寸规格混凝土细骨料的尺寸规格是指混凝土细骨料的平均直径、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
(一)平均直径混凝土细骨料的平均直径是指混凝土细骨料中所有颗粒的直径的平均值。
一般来说,平均直径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混凝土细骨料的平均直径有不同的规定。
例如,在欧洲,混凝土细骨料的平均直径应该在0.125毫米至4毫米之间;而在美国,混凝土细骨料的平均直径应该在0.15毫米至4.75毫米之间。
(二)最大直径混凝土细骨料的最大直径是指混凝土细骨料中所有颗粒的直径的最大值。
一般来说,最大直径越小,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不同的混凝土工程需要的最大直径也不同。
例如,在欧洲,普通混凝土的最大直径应该小于16毫米,而在美国,普通混凝土的最大直径应该小于19毫米。
(三)最小直径混凝土细骨料的最小直径是指混凝土细骨料中所有颗粒的直径的最小值。
一般来说,最小直径越大,混凝土的强度越高。
混凝土细骨料的最小直径也有不同的规定。
例如,在欧洲,混凝土细骨料的最小直径应该大于0.063毫米;而在美国,混凝土细骨料的最小直径应该大于0.075毫米。
三、应用混凝土细骨料的规格尺寸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
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选择不同的混凝土细骨料规格尺寸。
在一般的混凝土工程中,使用平均直径为2.5毫米左右的混凝土细骨料。
对于要求较高强度的混凝土工程,应使用平均直径小于2毫米的混凝土细骨料。
对于要求较高稳定性的混凝土工程,应使用平均直径大于3毫米的混凝土细骨料。
四、结论混凝土细骨料的规格尺寸是混凝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原材料——细骨料
砂石骨料是当前混凝土材料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毋容置疑,但砂石骨料的研究是滞后于混凝土研究的。
一直以来没有能够建立砂石特性和混凝土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更谈不上“定量化、数值化”,造成骨料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含糊的定性水平。
砂石骨料在混凝土中不仅仅是起到骨架作用,其自身的的材质、强度、吸水率、以及不同的形成条件(表面特征)和不同的生产工艺(空隙率、颗粒形状等)都对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外加剂用量以及拌合后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产生较大影响。
长期以来混凝土企业管理人员长期形成的“重胶凝材料,轻砂石”观念认为水泥等胶凝材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根本,控制住胶凝材料质量就能控制住混凝土质量。
混凝土中常用细骨料为砂,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砂和机制砂。
(1)细度某数与颗粒级配
砂子按其细度模数分为粗砂(3.1~3.7)、中砂(2.3~3.0)、细砂(1.6~2.2)。
砂的细度模数与砂的颗粒级配有联系又有区别,一般来说砂的颗粒级配决定细度模数,砂的细度模数反映颗粒级配的状态。
同一细度模数的砂可以有多种级配,砂的细度模数相同不代表砂的级配相同见表1。
表1 砂的细度模数均为3.0的中砂,级配不同
序号筛孔 4.75mm 2.36mm 1.18mm0.60mm0.30mm0.15mm筛底
中砂1筛余(g)4992909186893百分比
(%)
9.818.418.018.217.217.80.6
中砂2筛余(g)4289939987828百分比
(%)
8.417.818.619.817.416.4 1.6
砂的级配是与细度模数完全不同的两个不同的概念。
砂的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以级配区或级配曲线判定砂级配的合格性。
砂级配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具有显著影响,粒径≥1.18mm的颗粒主要影响混凝土的泌水性,粒径1.18mm的颗粒主要影响混凝土的保水性和黏聚性,为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工作性能,两者的含量比例保持在1:2左右,且4.75mm、2.36mm和1.18mm三个筛档累计筛余百分率按2:3:1进行控制。
0.3mm以下颗粒含量的大小对混凝土的工作性、抹面和泌水也很重要。
对于中低强度等级混凝土,0.3mm以下颗粒含量至少应达到15%,含量20%时混凝土工作性较好;而对于高性能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大,混凝土中胶凝材料能保证其粘度,砂的颗粒在0.6mm 筛的累计筛余大于70%,0.3mm筛的累计筛余为85%~95%。
如,C30混凝土适合的级配区为Ⅱ区上限偏下区域,且0.15~0.6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5%~50%,1.18~4.75mm分计筛余合适范围
为10%~30%;C50混凝土适合的级配区为中值和下限之间偏上区域,且0.15~0.6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0%~40%之间,1.18~4.75mm颗粒分计筛余合适范围为30%~50%。
(2)含泥量
砂中含有大量的层状吸水泥土矿物成分,会吸收大量的拌合水,使拌合物中自由水减少,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聚羧酸减水剂对含泥量非常敏感,当混凝土中的含泥量小于3%以下时,含泥量对减水剂的影响较小,含泥量大于3%,随着含泥量的增加,减水剂的效果迅速降低。
一般来说,含泥量<3%时,随着含泥量增加坍落度减低,但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较小;当含泥量大于3%时,随着含泥量的增加,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坍落度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经时损失加快。
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一方面泥的存在会阻碍水泥石与骨料之间的粘结,容易形成结构的薄弱区,使得混凝土的强度下降。
另一方面,较细的泥颗粒,比表面积大,而且不会水化,混凝土搅拌后吸收了大量的自由水,随着混凝土的水化或这些自由水蒸发后,在有泥存在的区域形成严重的薄弱区。
当含泥量≤3%的情况下,混凝土强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同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无论是3d、7d还是28d龄期的强度都随砂中含泥量的增加明显地降低。
当>3时,含泥量每增加1%,混凝土28d强度降低3%左右。
(3)含水率
含水率时搅拌站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砂含水率的波动对混凝土拌合物状态影响比较大。
砂含水率波动1%,混凝
土拌合物生产用水量变化8kg/m3左右,拌合物坍落度变化20~40mm。
生产时,应时刻对砂含水率进行监视,将用水量控制到一定范围内,保持混凝土工作性的稳定。
(4)含石率
含石率是指细骨料中粒径超过4.75mm的颗粒含量,其含量的大小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具有重要影响,也是调整砂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砂中含石率问题越来越突出,生产时应予以重视。
(5)泵送混凝土为什么优先选用中砂
因为中砂的级配合理,0.3mm以下的颗粒含量能达到15%左右,此部分颗粒在混凝土的砂浆中于泵管内紧贴管壁,摩擦阻力很小,有利于泵送。
粗砂摩擦阻力大,不利于泵送。
细砂的表面积大,在同等强度下多使用水泥,开裂的几率高。
(6)好砂子的质量有几项要求
有以下几项:
1.粒级分布符合中砂要求;
2.粒径为中砂,大于10mm的颗粒含量较少,最多不超过10%;
3.无泥蛋,大泥块,含泥量不超过3%;
4.无树根,草根,烂泥,塑料袋等杂物。
(7)机制砂混凝土与天然砂混凝土
1.机制砂与天然砂工作性对比
机制砂与天然砂相比,由于有一定数量的石粉,使得机制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得到改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混凝土保水性、泌水性、
粘聚性,使得混凝土易于成型振捣。
这些作用在低标号混凝土中特别明显,尤其是在实行水泥新标准之后,水泥强度普遍提高。
配制混凝土时很难解决强度富裕过大与工作性之间的矛盾,机制砂中的石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即在低水泥用量情况下,配制出工作性符合要求的混凝土。
但在高标号混凝土中,对机制砂中的石粉均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因为在高标号混凝土中水灰比较小,石粉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工作性,一般机制砂砂中石粉含量限制在7%以下。
2.混凝土强度比较
在同等条件下,用机制砂配制的混凝土比天然砂配制出的混凝土强度略高。
由石灰石破碎而成的机制砂,其成分是碳酸钙,处于高浓度氢氧化钙中,其表面会发生微弱化学反应,天然砂成分中二氧化硅含量高,不能发生类似反应;且机制砂质地坚硬,有新鲜界面,表面能高;机制砂表面粗糙、棱角多,有助于提高界面的粘结。
机制砂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由于石粉填充了混凝土中的孔隙,且0.08mm以下的石粉可以与水泥熟料生成水化碳铝酸钙。
机制砂增强混凝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粉的存在可以较明显改善混凝土的孔隙特征,改善浆-集料界面结构,并且混凝土晶相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并认为就强度而言石粉的最佳含量为7%。
根据已有的研究:石粉对水泥具有增强作用,认为石粉在水泥水化反应中起晶核作用,诱导水泥的水化产物析晶,加速水泥水化并参加水泥的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碳铝酸钙,并阻止钙矾石向单硫型的水化硫铝酸钙转化。
3.混凝土抗渗性比较
由于混凝土的抗渗性主要与其孔结构有关,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是其提高的主要原因。
混凝土的研究者认为:机制砂中的石粉只是一种有效的填料,虽然不具有活性,但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性,增强了水泥石与骨料界面粘结;而有人则认为石粉能加速C3S 的水化,并与C3A、C4AF反应生成结晶水化物,并能改善水泥石的孔隙结构,因此抗渗性能得到提高。
(8)关于机制砂中的石粉
长期以来,由于石粉和泥都是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在没有引入亚甲蓝试验方法以前,缺乏鉴定的依据。
一般认为石粉是对商品混凝土有害的,因为缺乏科学的了解,人们都以为石粉不能加以利用。
有的地方甚至不惜浪费时间、精力和钱财,想尽办法来除去砂中的石粉。
其实,许多的国内外专家都认为,商品混凝土中加入适当的石粉是有好处的。
机制砂商品混凝土中的石粉的作用有三个
1水化作用
有研究表明,水化早期形成的钙矾石会在后期向单硫型硫铝酸钙转化,这会降低水泥石的强度,但是加入含有碳酸钙的石粉,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另外,石粉是以碳酸钙为主的,而碳酸钙可以和C3A发生水化反应,形成水化碳铝酸钙,从而提高了商品混凝土的强度。
2填充作用
石粉可以填充商品混凝土中的空隙,充当商品混凝土的填料,以此增加商品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起到惰性掺合料的作用。
对于胶凝材料用量少、拌合物性能差的特点,只要使用中、低强度等级的机制砂商品混凝土,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弥补。
3保水增稠功能
机制商品混凝土中有石粉,可以降低商品混凝土拌合物离析和泌水的风险。
因为石粉可以吸收商品混凝土中的用水,无形中增加了商品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所以石粉含量越高,商品混凝土的粘度就越大;另外,加入石粉也可以减少商品混凝土的收缩,补偿商品混凝土后期水化用水,因为,即使商品混凝土硬化了,以前被石粉吸收的水分也会渐渐释放。
石粉含量应该适量。
机制砂中石粉的主要成份为碳酸钙,但水化作用并不是无限的,也要受限于水泥的成份。
如果石粉含量过高,不利于集料与水泥石的粘结,因为水泥石中或界面过渡区会出现游离态的石粉,从而降低商品混凝土性能。
另外,石粉含量超过一定限值后,不利于商品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因为单方石粉承担的保水量明显减少,干缩明显变大。
综合各种研究,一般C50以下商品混凝土石粉含量应控制在10%~15%,而C50以上商品混凝土石粉含量应该不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