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6.1碳单质的多样性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碳单质的特点、性质及其应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3)案例研究: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碳单质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实验法:安排学生进行碳单质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活动设计: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科学家,介绍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发现和性质。
十.板书设计
1. 目的明确:
- 碳单质的多样性
- 金刚石、石墨和碳-60的特点
- 碳单质的应用
2. 结构清晰:
- 碳单质的分类
- 碳单质的性质
- 碳单质的结构
- 碳单质的应用
3. 简洁明了:
- 金刚石:硬度最高,透明,电绝缘体,导热性高
- 石墨:软,导电性好,导热性良好,不透明
- 碳-60:足球状结构,化学稳定性高,导电性良好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碳元素的基础知识,如碳的原子结构、化合价等。在此基础上,本节课将引导学生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认识碳单质的多样性,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碳元素的理解。同时,本节课还将涉及到碳单质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科学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展开。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碳单质的多样性,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同时,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三、教学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碳单质的结构: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碳单质的微观结构。
首先,我觉得在课堂导入环节,我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这个实际问题与课程内容的联系不够明确。下次我可以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与课程内容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

6.1 质量(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1 质量(教学设计)-【上好课】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教案)【图片展示】①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搭载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进入天和核心舱。

②一些商品的规格信息中,往往标有“净含量×××g (kg)”的字样。

【提问】在载人飞船内,人处于“失重”状态,是不是他们的质量也失去了?你知道“净含量1000g”其中的物理含义吗?今天一起学习——《6.1质量》。

玻璃杯和玻璃窗为一类,它们都是玻璃制成的;课本和试卷分为一类,它们都是纸做的;铁钉子、铁锤分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

【追问】铁钉子和铁锤;玻璃杯和玻璃窗;它们又有什么不同呢?【小结】铁钉子和铁锤都是由铁这种物质构成的,但所含铁的多少不同,一般铁锤比铁钉子所含的铁多;玻璃杯和玻璃窗都是由玻璃这种物质构成的,但两者所含的玻璃的多少不同,窗户比杯子所含的玻璃多。

【归纳总结,引出质量的概念】①玻璃杯、课本、试卷、铁钉子、铁锤、玻璃窗,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玻璃、纸,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不同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不同,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1.质量:①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m表示。

②质量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 t =1 000 kg 1 kg=1 000 g 1 g=1 000 mg有了质量的概念,就可以对各种不同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进行比较。

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去粮店买米,告诉营业员自己要买多少米,实际上他表达的是质量的大小。

物理学中的“质量”与日常生活中表示产品优劣的那个“质量”含义是完全不同的。

一些商品的规格信息中,标有“净含量1000g”的字样,指的就是商品的质量为1000g。

③一些物体的质量【例题1】质量为4 500 mg的物体,它可能是()A.一只羊的质量B.一块橡皮的质量C.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D.一只蚂蚁的质量【答案】B【解析】质量m=4 500 mg=4.5g,与一块橡皮的质量接近。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工具用处大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工具用处大教学设计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工具用处大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认识小工具1.1 学习目的:让幼儿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小工具,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锤子、螺丝刀、钳子、尺子等常见的小工具及其外观特征和基本用途。

1.3 教学活动:观察小工具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小工具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其特征和用途。

第二章:小工具的使用方法2.1 学习目的:让幼儿了解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锤子、螺丝刀、钳子、尺子等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学习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安全。

第三章:小工具的创意运用3.1 学习目的: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用小工具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制作。

3.2 教学内容:利用小工具进行简单的创作和制作活动,如用锤子和钉子制作小挂饰,用螺丝刀和木板制作小车等。

3.3 教学活动:提供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发挥创意,用小工具进行创作和制作活动,并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4.1 学习目的:让幼儿了解小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工具在家庭、学校等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用锤子修理墙壁,用尺子测量长度等。

4.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和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小工具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五章:小工具的手工制作5.1 学习目的: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内容:利用废旧材料和小型工具,如剪刀、胶水等,进行手工制作活动。

5.3 教学活动: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和工具,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法进行手工制作,并鼓励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六章:小工具的安全常识6.1 学习目的:让幼儿了解小工具使用时的安全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6.2 教学内容:讲解小工具使用时可能存在的危险,以及如何避免这些危险。

《使用工具》作业设计方案

《使用工具》作业设计方案

《使用工具》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设计背景:在现代社会,工具的使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便利。

通过学习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教育中引入“使用工具”的课程十分必要。

二、设计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各种常见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三、设计内容:1. 工具的分类及用途:介绍各种常用工具的分类及主要用途,包括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测量工具等。

2. 工具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工具,详细介绍其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工具维护与保养:教导学生如何对工具进行正确的维护和保养,延长工具的使用寿命。

4. 解决实际问题: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这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PPT、视频等形式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操作方法。

2.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找出解决方法。

3. 模拟操作:在实验室或工作坊中,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熟练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技巧。

4. 实地实践:组织学生到现实场景中进行实地实践,让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五、评估方式:1. 学生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包括听课态度、积极参与等。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能力。

4. 考试测验:设计一些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的考试测验,检验学生对工具使用的掌握程度。

六、延伸拓展:1. 参观实地工厂或车间,了解各种专业工具的使用场景;2. 邀请专业技师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3. 进行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七、总结反思:在本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各种工具,还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儿童正确使用工具方法教案

儿童正确使用工具方法教案

儿童正确使用工具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各种常见工具的用途和作用。

2、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1、了解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作用。

2、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2、引导儿童正确使用工具,避免意外伤害。

四、教学准备:1、各种常见工具的图片或实物。

2、安全工具使用的宣传资料。

3、安全用具,如手套、护目镜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各种常见工具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猜猜它们的用途和作用。

2、讲解,老师向学生介绍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作用,例如锤子用来敲打物体,螺丝刀用来拧螺丝等。

3、示范,老师向学生示范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正确握持锤子,如何正确使用螺丝刀。

4、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各种工具,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纠正。

5、安全宣传,老师向学生宣传工具使用的安全知识,告诉他们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6、总结,老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强调正确使用工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各种工具的用途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练习中表现积极,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得到了提高,但在安全意识方面还需加强。

3、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工具的认识,同时引导他们注意安全使用工具。

八、教学延伸:1、可以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或工作室进行参观,让他们亲身感受各种工具的使用,加深对工具的认识。

2、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给学生讲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安全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

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手工制作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工具的认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以上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掌握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和技巧,避免意外伤害,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教案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劳技教案一、引言1.1 劳技课程的意义1.1.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1.1.2 强化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自我管理能力1.1.3 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劳动成果的珍惜1.1.4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1.2 劳技课程的目标1.2.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技知识和技能1.2.3 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2.4 增进学生对劳动文化的理解和传承1.3 劳技课程的内容1.3.1 生活技能类:烹饪、缝纫、木工等1.3.2 工艺制作类:陶艺、编织、剪纸等1.3.3 农业体验类:种植、养殖、园艺等1.3.4 环保创意类:废物利用、节能环保等二、知识点讲解2.1 劳技课程的理论知识2.1.1 劳动的概念、类型和意义2.1.2 劳动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2.1.3 劳动工具和材料的选择与使用2.1.4 劳动成果的评价与分享2.2 劳技课程的操作技能2.2.1 基本工具的操作方法2.2.2 常见材料的加工技巧2.2.3 创意设计的实施步骤2.2.4 劳动成果的展示与交流2.3 劳技课程的情感态度2.3.1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2.3.2 团结协作,乐于分享2.3.3 勇于尝试,不怕失败2.3.4 珍惜成果,感恩回报三、教学内容3.1 生活技能类教学内容3.1.1 烹饪:掌握基本烹饪技巧,学会制作简单菜肴 3.1.2 缝纫:学会使用缝纫机,制作简单布艺作品 3.1.3 木工:了解木工工具的使用,制作简易木制品 3.1.4 其他生活技能:如家电维修、家居布置等3.2 工艺制作类教学内容3.2.1 陶艺:学习陶艺制作技巧,创作陶艺作品3.2.2 编织:掌握编织技巧,制作编织品3.2.3 剪纸:学习剪纸艺术,创作剪纸作品3.2.4 其他工艺制作:如纸艺、布艺等3.3 农业体验类教学内容3.3.1 种植:了解植物生长过程,体验种植活动3.3.2 养殖:学习动物饲养知识,体验养殖活动3.3.3 园艺:掌握园艺技巧,参与园艺活动3.3.4 其他农业体验:如农业科普、农村生活体验等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掌握劳技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1.2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劳技作品4.1.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4.2 过程与方法目标4.2.2 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4.2.3 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 培养对劳动的热爱和尊重4.3.2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4.3.3 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劳动技能的掌握和运用5.1.2 劳动安全知识和操作规范的掌握5.1.3 劳动成果的评价与分享5.2 教学重点5.2.1 劳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劳技工具箱:包括基本的手工工具,如剪刀、钳子、螺丝刀等6.1.2 材料盒:准备各种劳技活动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布料、木料等6.1.3 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的劳技作品6.1.4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和展示教学资料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工具包:每位学生配备一套基本的劳技工具6.2.2 学生材料包: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6.2.3 记录本:用于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和心得体会6.2.4 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确保劳技活动安全进行6.3 环境准备6.3.1 教室布置:合理布置教室,确保劳技活动顺利进行6.3.3 安全检查:定期检查教具和学具,确保安全使用6.3.4 资源整合: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丰富劳技教学内容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故事、游戏或生活实例引入劳技课程主题7.1.2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学生对劳技课程的期待7.1.3 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7.1.4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7.2 课堂讲解与示范7.2.1 讲解劳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7.2.2 示范劳技作品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操作步骤7.2.3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提问,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7.2.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7.3 实践操作与指导7.3.1 学生分组进行劳技作品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7.3.2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交流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7.3.3 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7.3.4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八、板书设计8.1 教学内容板书8.1.1 列出劳技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8.1.2 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展示劳技作品的制作步骤8.1.3 强调劳技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8.2 教学过程板书8.2.1 记录课堂讲解和示范的关键内容8.2.2 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展示劳技作品的制作方法8.2.3 记录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8.3 教学成果板书8.3.1 展示学生的劳技作品,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8.3.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8.3.4 展示劳技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拓展学生的视野九、作业设计9.1 课后实践作业9.1.1 设计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劳技作品,让学生动手实践9.1.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9.1.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9.1.4 要求学生记录实践过程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9.2 课后拓展作业9.2.1 推荐与劳技课程相关的书籍、视频等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9.2.2 设计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劳技项目,让学生体验劳技的实用性9.2.3 鼓励学生参与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的设计3. 实践操作与指导的实施4. 作业设计对于这些重点环节,需要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如苹果、鸡蛋、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什么?它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有本质区别。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千克、克、毫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3.介绍天平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分析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体育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及换算”、“质量测量方法”等。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劳动技能》教学目标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劳动技能》教学目标
3.5.1.3能有工作的意愿与动机
3.5.1.4能了解职业相关法律法规
3.5.1.5能具备安全开展工作的知识与能力
3.5.2职业性向
3.5.2.1能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所在
3.5.2.2能了解适合自己职业兴趣的工作要求
3.5.2.3能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
课程
领域
次领域
项目
教学目标
劳动技能
学段三
3生活实践
3.1.3社区生活
3.1.3.1能在社区中自主行动
3.1.3.2能使用社区中的交通工具
3.1.4公益劳动
3.1.4.2能掌握在学校使用的一般公益劳动技能
3.1.4.3能掌握美化社区、公共设施等的劳动技能
课程
领域
次领域
项目
教学目标
劳动技能
学段三
3.1生活实践
3.1日常生活
3.1.3社区生活
3.1.3.3能在社区中购物
3.1.4公益劳动
3.1.4.1能整理清扫教室、宿舍、责任区的卫生
课程
领域
次领域
项目
教学目标
劳动技能学段二
1智能发展
1.1动作能力
1.1.6使用工具
1.1.6.2能使用敲击类工具
1.1.6.5能使用夹取类工具
1.1.6.7能使用勾吊类工具
1.1.6.8能使用剪刀类工具
1.1.6.9能使用削切类工具
1.1.6.10能使用捆绑类工具
3.1.5.6能掌握简单园艺技能
3.1.5.7能掌握简单护理技能
3.1.5.8能掌握基本的社区服务技能
3.1.5.9能掌握传达、递送等综合服务技能
3.1.5.10能掌握本地区常用的简单生产劳动技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冀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原理;2.熟练掌握常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放大和缩小计算。

2.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计算;3.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工具绘制放大和缩小的图形。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放大和缩小的概念和原理;2.熟练掌握常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放大和缩小计算。

2. 教学难点1.掌握不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引入一个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3.合作探究法:使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探讨完成任务;4.引导发现法:通过引导发现的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答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所学的放大和缩小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放大和缩小的概念。

2. 演示1.运用幻灯片演示放大和缩小的图形;2.带领学生对比不同大小的图形,探讨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

3. 合作探究1.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习不同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规律;2.让学生自己使用尺规和量角器完成加倍和减半运算。

4. 引导发现1.让学生自主探索不同大小的图形的比例关系,体验放大和缩小规律;2.让学生自主发现常见图形的缩放规律并总结规律。

5. 巩固和拓展1.运用课堂小结回顾所学内容;2.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练习。

五、教学辅助措施1.幻灯片;2.活动卡片;3.尺规、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六、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方法1.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表现;2.作品评价:对学生练习的作品进行评价。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教室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来体会千米、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并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千米、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3. 通过对教室长度的测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了初步的认识,比如知道物体的大小、长短,但他们对长度单位的概念还很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也在逐步培养中,教师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千米、米、厘米、毫米这些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卷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测量,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以及测量活动的与实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室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长度单位。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测量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卷尺、毫米刻度尺、教学课件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或卷尺,用于测量活动。

3.教室环境:布置成一个情境,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长度单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新课,让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

例如:有一天,小明和小华争论起教室的长度,小明说教室有5米长,小华却说有6米长,他们争论不休,最后决定请老师来帮忙解决问题。

PhotoshopCC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第6章 图像抠图

PhotoshopCC平面设计基础教程 第6章 图像抠图
“主体”命令 适合抠取主体明确且与背景有反差的图像,日常生活中常 用于快速置换证件照背景。选择【选择】/【 主体 】命令,Photoshop可以自 动识别图像中的主体对象,并为其创建选区 。
6.2.5 色彩范围
选择【选择】/【色彩范 围】命令,打开如图所示的 “色彩范围”对话框。
6.1 使用工具抠图 6.2 使用命令抠图 6.3 使用通道抠图 6.4 课堂实训
6.1.7 魔术橡皮擦工具
“魔术橡皮擦工具” 与“魔棒工具” 相似,然而“魔术橡皮擦工具” 是将取样区域直接删除,而“魔棒工具” 是将选中的区域创建为选区。选择 “魔术橡皮擦工具” ,其工具属性栏如图所示。
6.1.8 钢笔工具
选择“钢笔工具” 后,先围绕抠取对象的轮廓绘制路径,再闭合路径,创建选区,最 后分离抠取对象和背景。
知识要点: 对象选择工具;快速选择工具; 魔棒工具
6.1.1 课堂案例 制作数码商品主图
01
单击相机所 在区域
02 删除选区
03
单击配件所在 区域
04 设置收缩量
6.1.2 对象选择工具
选择“对象选择工具” ,其工具属性栏如下图所示,用户只需在所抠取对 象的区域内选中该对象任意一部分,Photoshop就会自动选择该区域内的对象。
在绘制路径时,若锚点偏离了轮廓除了按【Ctrl+Z】键撤销此操作,也可以按【Ctrl】 键切换为“直接选择工具” ,将锚点拖回到轮廓线上;若要调整锚点方向,可以按【Alt】 键切换为“转换点工具” ,将锚点调整到想要的方向。
6.1 使用工具抠图 6.2 使用命令抠图 6.3 使用通道抠图 6.4 课堂实训
6.3.3 通道基本操作
新建通道
单击“通道”面板右上角 的 按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 中可以选择创建新通道(Alpha 通道)或者专色通道;或单击面 板下方的“创建新通道”按钮 创建新的Alpha通道。

幼儿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

幼儿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

幼儿园科学-工具用处大教案第一章:认识工具1.1 教学目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各种工具的名称和用途。

展示实物工具,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工具的使用方法。

1.3 教学活动准备一些真实的工具,如锤子、螺丝刀、胶水等,让幼儿观察并触摸。

邀请幼儿尝试使用这些工具,例如用锤子敲打纸板,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用胶水粘贴纸张。

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工具的形状、颜色和用途。

第二章:工具的使用方法2.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习正确使用工具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并演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如如何拿锤子、如何拧螺丝等。

强调使用工具时的安全注意事项,如不要用锤子敲打自己或他人,不要用力过猛等。

通过实物或图片,向幼儿展示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邀请幼儿尝试使用工具,并在使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纠正。

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使用工具的情境,如修筑积木城堡等。

第三章:探索工具的妙用3.1 教学目标让幼儿发现工具的多种用途,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2 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工具的多种用途,如锤子可以敲打钉子,也可以挖掘土壤。

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工具还可以用在哪些其他情境中。

3.3 教学活动邀请幼儿尝试使用工具完成一些任务,如用锤子敲打纸板,用螺丝刀拧紧螺丝等。

引导幼儿发现工具的多种用途,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

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使用工具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如搭建一个小桌子。

第四章:工具的分类和收纳4.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习将工具按照类型分类,培养他们的分类能力和组织能力。

教导幼儿正确收纳工具,培养他们的整理能力和责任心。

4.2 教学内容介绍工具的分类方法,如将锤子、螺丝刀等工具按照类型分开。

讲解并演示如何正确收纳工具,例如将工具放入工具箱中,并摆放整齐。

(新)冀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推荐)

(新)冀教版数学四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推荐)

6.1 用计算器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60、61页用计算器计算⏹教学提示教材呈现了两种常见的计算器,通过大头蛙“你会使用计算器吗?”,让学生在交流中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接着,教材通过计算“5040+1073=6113”,详细介绍了计算器运算的操作步骤。

教学时,教师要用计算器(实物)组织教学,千万不要让学生认读教材上的计算器图文。

另外,用计算器进行例1的计算时,还可以增加三位数乘两位数,四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式题,先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再尝试着笔算。

一方面练习用计算器计算,体验用计算器计算的优越性,另一方面,给学生创造用已有计算技能进行知识迁移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掌握用计算器计算的操作步骤,并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认识计算器并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用计算器计算充满兴趣,体验计算器计算方便、快捷、准确的特点。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计算器的常用键及使用方法,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运算。

难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运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计算器、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都去过超市吗?它每天都有很多顾客,特别是到了节假日,更是人山人海。

当顾客推着满满一车物品去付款时,营业员总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告诉他应该付多少钱?为什么呢?(播放收银台画面)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常用的计算工具——计算器,通过今天的系统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都会使用计算器计算了。

(板书:用计算器计算)设计意图:从生活情境入手,从实际问题分析,引出能快速计算的工具—计算器。

(二)探究新知1、认识计算器。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想了解计算器的哪些知识?(预设)●计算器如何开、关。

●使用计算器有哪些优点。

●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计算器上的常用键有哪些,如何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自学、讨论,探究、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回答: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课(一)巧设问题,引入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1《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教室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单位,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通过教室长度的测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但距离概念尚不清晰,测量技能和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长度的概念,提高测量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测量任务,并理解长度单位的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室长度的测量,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直观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引导学生掌握测量方法。

4.问答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教学PPT。

2.学具:学生自带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3.教室环境布置:将教室地面用线条标记,以便学生测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教室的长度吗?今天我们就来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度。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米尺,向学生介绍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演示如何用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然后,教师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用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测量工具,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度。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1质量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6.1质量

教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6.1质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六章第一节,主要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

3.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

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单位,能进行质量的简单换算。

3. 让学生了解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的特性。

4. 培养学生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的特性。

2. 难点:质量的单位换算、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设备、天平、电子秤、砝码、测量容器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器材、练习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蔬菜时称重等。

2. 讲解质量的概念: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 学习质量的单位:介绍质量的常见单位,如千克(kg)、克(g)、毫克(mg)等,并进行简单换算练习。

4. 探究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下的物体质量是否发生变化。

5. 学习使用天平、电子秤等工具测量物体质量:讲解测量方法,并进行实操演示。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质量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3. 特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1)填写下列表格:质量单位换算关系千克(kg)克(g)克(g)毫克(mg)(2)判断题:A. 物体的质量会随着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八年级生物下册6.1.1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教案(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6.1.1被子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教案(新版)冀教版
(2)《探索植物的种子奥秘》: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种子的结构、形成过程以及种子在植物生殖中的作用。
(3)《被子植物的传粉与受精》:详细讲解被子植物的传粉方式、受精过程以及种子形成的过程。
(4)《生物多样性保护》:介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5)《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性》:探讨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的能力。
答案:淀粉和蛋白质。
(3)被子植物的果实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答案:种皮和种子。
(4)被子植物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首先突破______而露出地面。
答案:种皮。
(5)被子植物通过______将种子传播到新的地方。
答案:风或动物。
2.判断题:
(1)被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两个阶段。()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被子植物有性生殖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被子植物有性生殖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A.种皮
B.果皮
C.子房
D.果肉
答案:A。
(5)被子植物的种子可以通过()。
A.风力传播到新的地方
B.水力传播到新的地方
C.动物传播到新的地方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D。
4.简答题:
(1)简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传粉和受精两个阶段。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中飞出,落在柱头上,经过一系列生理变化,形成精子。受精是指精子进入胚囊,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新的个体。

有关有用工具的教案设计

有关有用工具的教案设计

有关有用工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各种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工具的正确使用态度,增强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教授学生掌握各种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工具,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有用工具,并熟悉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并做好听讲和实际操作的准备。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有用工具,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工具的用途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各种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重点讲解一些常见工具的正确使用姿势和注意事项。

3. 演示,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各种有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工具的使用技巧。

4. 练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通过练习掌握各种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5. 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指导和辅导,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各种有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讲解、演示、练习和指导等多种教学手段,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各种有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增强了对工具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正确使用工具的态度,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效果。

6.1《质量》教学设计

6.1《质量》教学设计

《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正确说出质量的单位和进率,并能正确地进行质量单位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不因为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工具,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物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的意识和习惯,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体会物理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2.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质量是物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教材首先通过举例,如地球上的物体及宇宙中的天体,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通过让学生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基本工具,教材介绍了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再让学生仔细观察天平的构造,在知道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在实际测量中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

天平是初中物理中重要的测量仪器,使用规则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

首先在学生实验前把涉及器材安全的问题作为强制性要求,并提示学生思考这样要求的道理。

托盘天平的使用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在教学中,不应生硬地告诉学生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不讲任何道理,学生只要记住了、照着做,就算达到要求了。

其实,仪器的使用规则都是有道理的,教材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在操作体验的基础上体会天平的操作程序和规则,就明白并学会了如何用天平称量质量。

教学重点:质量的单位,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三、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生活,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具体通过讲解、设疑、自学、小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物理属性,它不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而改变。

6.1熟悉复印机(教学设计)-《常用办公设备综合应用实践教程》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6.1熟悉复印机(教学设计)-《常用办公设备综合应用实践教程》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10.课后作业:布置一份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作业可以是复印机的操作练习,或者是关于复印机创新应用的小论文。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熟悉复印机”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常用办公设备综合应用实践教程》这本教材,以便学生能够跟随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和复习。
2.辅助材料: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复印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堂内容。
3.实验器材:本节课需要使用复印机进行实际操作,因此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前检查复印机的工作状态,准备一些复印纸、墨盒等耗材,以及一些常见的复印机故障配件,如墨带、清洁纸等。
解决办法:通过实物展示、图片演示、视频讲解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向学生介绍复印机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结合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复印机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难点:复印机的操作技巧和创新应用。
解决办法:采用分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探索复印机的操作技巧,鼓励学生思考复印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1熟悉复印机(教学设计)-《常用办公设备综合应用实践教程》同步教学(电子工业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常用办公设备综合应用实践教程》是一部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主的实践类教材。本章节“6.1熟悉复印机”是该教材中的重要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复印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操作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复印机的基本操作,提高办公设备的实际应用能力。教材内容与现实教学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工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明白什么是工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探索、小组实践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却不
同,并从中了解更多的常用工具。

3、通过学习使用工具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善于动脑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点:使用不同工具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遇到问题选择什么样的工具解决更方便实用。

教学准备:记录表(学生);常用工具:剪刀、螺丝刀、开瓶器、羊角锤、小刀、镊子、钉有三个图钉、2个铁钉、两个木螺丝钉的木板一块、老虎钳。

考虑到工具数量
的有限程度,简单工具学生可自行携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1、出示PPT图片剪纸,请学生回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什么工具?---剪刀
2、出示开瓶器、认识它么?它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
3、总结:像剪刀、开瓶器这样的在生活中有什么共性呢?---能帮助我们解决事
情的装置、构造比较简单的机械,叫简单机械或者叫“工具”。

4、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那些工具?使用过哪些工具呢?今天,这节课我们
就一起来学习《使用工具》(引课题)。

二、我们使用过的工具
1、除了前面我们说的的剪刀和开瓶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工具么?他们能帮助
我们做什么事?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工具名称和能做的事情填在书
本P2表格内。

2、比一比,哪些同学想的更多。

3、小组讨论并填表。

3、小组汇报
1)请小组上台来介绍,并且可以使用老师讲台上的工具做示范(提供工具)。

2)PPT总结--常见工具名称PK赛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工具的使用已经比较熟悉,并且能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了。

那么下面就请大家来帮我解决一个问题。

(启后)
三、选用什么工具好(提醒学生:使用工具的时候要十分小心,不要伤到自己和同学!)
探究一:1)想办法把各种钉子钉进木板(出示钉有浅浅钉子的木板)
2)小组活动,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拍手示意,并分享成功的奥秘。

3)总结:许多时候,使用工具可以省力或方便。

PPT9
探究二:1)把各种钉子从木板取出(出示钉有钉子的木板)
2)小组长领材料,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实验。

全班交流:说说你们刚才选择的工具是最合适的吗?
3)总结:选用合适工具往往可以省力或方便。

PPT10
四、完成三项任务的工具选择
1.请大家观察P3的三幅图,请你在右边选择最恰当的工具来完成这3项工作。

并且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2.油桶通过斜面推上车,比较省力;大石头用撬棍当杠杆去撬动比较省力;利用绳子和滑轮组成定滑轮可以很方便地将国旗挂到旗杆顶上。

3.教师小结: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使用恰当的工具可以给我们带来省力和方便,那什么是工具呢?再点题。

五、全课总结:
1)进一步理解“简单机械”即工具的定义,深入理解。

2)对于简单机械,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想研究?
3)本课学习小结的理解。

六、
板书设计
使用工具
省力方便
七、作业:作业本、预习1.2
八、教学反思:待教完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