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型种猪场如何做好选育种工作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cf2c82d9dd36a32d7275818e.png)
规模猪场如何开展育种工作前言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谁的商品质量好,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同样,养猪生产就是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商品猪,只有优质才能体现优价,养猪生产才能获得最大效益。
而商品猪的质量主要决取于种猪的质量。
广西的规模猪场(这里指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进入90年代后得到长足发展,但商品猪质量参差不齐,卖价也相差甚远。
究其原因,是种猪时质量上不去,目前广西尚无国家级种猪场,加上过去只重视商品猪生产,轻视育种工作,或虽有种猪场,但不进行科学选育。
如果规模猪场能够重视育种工作,建立自己的核心猪群,进行科学选育,每年就可以减少巨额的引种费减少引入疾病,降低生产成本。
在此,笔者就规模猪场如何进行育种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桉心群首先要选择好用什么样的杂交组合来发展瘦肉型猪生产,这样才能确定组建哪个品种的核心群。
现代瘦肉型猪中“杜长大”是最佳的杂交组合。
资金雄厚的猪场可以同时建立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三个品种的核心群,比如西江农场,资金实力一般的猪场至少也要建立大约克种猪核心群。
核心群1的公猪必须保证6个以上血统,母猪头数最好在50头以上。
核心群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质量好。
2、遗传基础广泛。
3、规模适中。
二、育种目标育种目标应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最多的产品,取得养猪生产的最大的经济效益为准则,以在将来的生产条件及市场下获得最大的利润为目标。
因此制定育种目标恰恰是利用核心群种猪有经济意义的生产性状,如父系的目增重、饲料转化率、瘦肉率和肉质性状,而不考虑繁殖性状;而母系不但包括上述生产性状,还要考虑繁殖性状,但不含肉质性状。
对育种目标用生物经济学的数量化表达出来就是综合育种殖。
三、核心群的选育路线由于核心群的选配是随机性的,故近交系数上升是不可避免的,单纯的闭锁选育,会造成近交退化,降低产仔数,这是育种工作中最头疼的。
但闭锁能使基因纯合,利于选择优良基因,实际上由于核心群群体小,通常闭锁几代后,近交系数上升,遗传进展缓慢,这就需要导人外血,开放群体,然后再闭锁群体,形成闭锁与开放相结合的纯种选育方法。
浅谈规模化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选育工作.
![浅谈规模化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选育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dd4634cb4afe04a1b071de37.png)
浅谈规模化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选育工作曹新民尤佳黄晶辽宁省种畜禽监督管理站沈阳 110161种猪选育是每个规模化种猪场的核心工作, 选育工作做的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种猪场的经济效益和以后的发展, 在长远角度上,也关系到区域乃至国家养猪业的发展。
只有重视种猪选育, 切实开展种猪选育工作, 才能在现有基础上,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避免或减少从国外频繁引种,进而提高生猪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笔者依据在工作中的经验, 对规模化种猪场在种猪选育工作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供广大种猪企业参考。
一、科学确定选育目标育种工作是长期和复杂的,只有确定明确的育种目标,育种工作才有可能会成功。
育种目标应选择最重要的, 即对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影响最大,同时,育种目标还应具有足够的预见性,即能够在未来的生产和市场需求下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不同的育种目标对应着不同的选育性状, 选育性状的确定应选择那些简单、准确而又能够活体测定的性状, 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及具有较大遗传变异。
根据我国目前猪的育种情况,种猪场在确定育种目标时应以提高生产速度、瘦肉率以及母猪的生产力为主,兼顾饲料转化率的提高,即选择的性状应以达 100公斤体重日龄、达100公斤体重背膘厚及总产仔数为主,种猪场在确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上述目标,有条件的种猪场可以将改善肉质及剔除有害基因, 如氟烷基因、酸肉基因等列入育种目标之内。
二、确定育种方法及核心群育种目标制定后,确定适宜的育种方法和核心群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规模化种猪场育种方法一般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法。
即在现有种猪的基础上, 先进行闭锁群体育种,将来视实际情况在选育过程中适当补充或引入新的种猪血缘, 实行多世代不完全封闭的群体继代选育。
核心群应为场内最优秀的种猪,种公猪要求最少有 6个独立的血缘,种母猪有 10个以上的不同血缘。
公母猪要求无遗传病,不携带特定传染病原,对于通过选育新加入到核心群的个体, 要求为最优秀的才能选留,对于核心群中部分生产性能下降、疾病或后代出现遗传缺陷的种猪, 要及时进行淘汰, 损失的血缘可通过引进一些同质优秀的外血种公、母猪进行补充。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https://img.taocdn.com/s3/m/8edb86d47375a417876f8fe3.png)
养猪场如何才能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种公猪在养猪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头种公猪每年可影响到成百上千头仔猪的好坏;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可繁殖数千头仔猪。
因此,选好、养好和用好种公猪,对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一、选育和引进优良种公猪怎样选好种公猪,对大型猪场来说,最好是自己生产选育,而对乡镇配种站、小型猪场和养公猪专业户来说,最好到专门种猪场购买种公猪。
而购买什么样的种公猪,首先要根据本场的养猪生产目标来决定,多数应购买产瘦肉多、生长快的培育品种种公猪,以提高猪的瘦肉产量和生长速度;其次是选择与本地母猪杂交效果好的优良种公猪。
种公猪必须从无疫病和育种水平比较高的养猪场购买,挑选健康、精神好、身腰长、四肢结实、后躯发育好、无遗传病的个体。
种公猪最晚应在配种使用前60天购买,购进后应隔离饲养30天以上,期间进行观察,实施防疫注射、驱虫保健等措施,只有确认新购进的种公猪无疫病后,才能邻圈饲养。
二、种公猪的饲养1.按照饲养标准灵活掌握饲料配方,保证营养均衡全面。
种公猪所需各种营养物质的多少与品质类型、体重大小等因素有关。
我国种猪资源丰富,其成年体重大小差异较大,所以饲养标准不尽相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当饲养标准确定以后,饲料配方可以灵活掌握。
确定饲料配方时,首先应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其次要保证所配饲料营养均衡全面,适口性好,价格便宜,且体积不能过大。
另外,还应常补加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并加喂鲜嫩的青绿饲料。
供给种公猪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丰富的饲料,就可增加精液数量、提高精液质量、延长精子寿命,从而提高种公猪的利用效率。
种公猪的饲料可以按照配方自行配制,也可以购买配合好的混合料。
总的要求是饲料种类尽可能多,蛋白质饲料最好是豆饼、花生饼和菜籽饼等多种植物性蛋白质饲料搭配使用,且在配种期还要增加鱼粉、蚕蛹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这样既可以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又能保证种公猪的需要,还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2ee0aae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5.png)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养猪产业的发展,规模化猪场已经成为了猪肉生产的重要形式。
其中,种猪育种是猪场生产中的一个核心环节。
种猪育种可以通过优化繁殖技术,提高种猪的生产力、适应性和免疫力,以提高养猪效益和猪肉质量。
下面将探究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
一、良种选配良种选配是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可以提高后代的生产力、适应性和免疫力。
在选配良种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优良种猪。
在选配种猪时,应依据种猪生产力、遗传背景和生长发育等指标进行评估,选择优良品种和个体,尤其是母猪要选育有好习惯、健康、生猪多、奶水多的母猪作为种猪。
2.制定选配方案。
制定选配方案包括选配指标、选配方法和选配标准。
选配指标应依据当地环境和生产特点,结合顾客需求进行制定;选配方法包括自然配种、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选配标准应明确、科学、可操作。
二、繁殖技术规模化猪场中的繁殖技术包括自然交配、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
其中,人工授精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1.精液质量控制。
种猪精液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和后代的生长发育。
在人工授精之前,应对种猪进行饮食、环境和心理的调节,增强种猪的精液质量和数量。
2.精液冷冻储存技术。
精液冷冻储存技术是人工授精技术中的重要技术。
通过采取适当的冷冻条件,可以使种猪精液在储存在液氮罐内长期保存,以备应急使用。
三、猪场环境控制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是种猪育种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合理的环境控制,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和健康水平。
1.温度、湿度和通风控制。
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效率与环境温度、湿度和通风系统的状况密切相关。
在安装通风设施的同时,也应对猪场进行散热塘、喷淋降温等技术的应用,以保证猪场环境的恒定和卫生。
2.饲料管理。
饲料管理包括饲料的配方、发酵和保存等。
在饲料管理方面,应注意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成分,使用生产设备分离剂、酸剂等预防病毒爆发,同时通过合理的发酵和保存处理,保证饲料的安全和营养均衡。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d65db54d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d.png)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这种美味佳肴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为了满足市场对于猪肉的需求,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成为了现代养猪业的重要方向之一。
种猪是整个养猪产业的命脉,种猪育种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包括选种育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养猪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选种育种1. 优良品种选择选择优良的种猪品种是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基础。
现代养猪业需要的种猪不仅要具备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的特点,还要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抗病力。
在选种育种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为解决养猪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2. 科学繁殖科学繁殖是种猪育种的关键环节。
现代育种技术包括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先进技术,可以更精准地选择出优秀的种猪,并在繁殖过程中保障种猪的遗传质量,从而培育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后代猪。
通过对种猪进行遗传改良,可以更好地提高种猪的肉质和生产性能,为猪肉生产提供更多优质资源。
二、饲养管理1. 合理饲料配比饲料是种猪生长的必需品,合理的饲料配比对于种猪的生长发育十分重要。
规模化猪场种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直接与饲料配比有关,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种猪,科学制定适宜的饲料配方,确保种猪能够获得充分的营养,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
2. 规范饲养制度规范饲养制度是保证种猪生长品质的关键。
规模化猪场需要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定时定量喂养、合理的饮水管理、卫生防疫等措施,保障种猪在生长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和肉质品质。
三、疾病防控1. 强化疫病预防疫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种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为了防止疫病在规模化猪场中的传播,养猪场需要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规模化猪场需要加强对种猪的免疫养护,提高种猪的抗病性能,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
![猪场里种猪选育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dc12cbd64783e09122bc1.png)
猪场种猪选育方案在影响养猪生产众多因素中,关键因素是品种,只有性能优良的品种,才能在同等饲养管理条件下,获得最大的产出和经济效益。
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大量的种猪,同时由于重引种,轻选育,猪选育工作总体上不到位,繁育体系不完善,猪群遗传水平逐年下降,最终不得不淘汰种猪群,重新引进大量种猪,陷入“引种-维持-退化-再引种”的恶性循环局面。
只有重视种猪选育,切实开展场内种猪选育以及联合育种工作,才能提高种猪选育水平,使种猪群遗传水平逐年提高或培育出新品系,避免从国外频繁引种,提高生猪总体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因此,种猪选育是种猪场的一项核心工作。
首先要持续地开展好场内种猪选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选育方案,才能提高种猪场的核心竞争力和商品猪市场竞争力。
一、科学制定选育目标种猪引进后,要根据种猪特点以及猪场管理水平,制定各相应性状的具体选育目标。
父系选育目标应以日增重(或达1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为主攻目标。
母系选育以日增重(或达l00 kg体重日龄)、瘦肉率(或背膘厚)、总产仔数为主攻目标。
以培育繁殖性能优秀、生长速度快、瘦肉率高、适应性强和高健康水平的种猪为目的。
二、制订选育工作总体规划选育目标制定后,可以进行选育工作总体规划,确定选育对象,重点改进的种猪生产性状,确定参与种猪选育工作的人员及分工,划分每一阶段主要选育工作重点及目标,制定育种数据定期处理及遗传进展分析制度,利用遗传进展分析评价育种工作及改进育种工作。
三、选育方法大型种猪场选育方法一般采用开放式群体继代选育法(向繁殖群开放及有条件的严格引种),相对闭锁。
据现代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个体、家系、后裔综合性能测定技术,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 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按综合选择指数的高低,同时结合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把最优秀、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选择指数最高的公母猪个体,组建成基础核心群。
规模化种猪场场内育种流程
![规模化种猪场场内育种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a1a745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70.png)
规模化种猪场场内育种流程选种是种猪场的第一步。
选种包括对公猪和母猪的品种、外观、遗传基因等进行评估,选择出具有优良遗传性状和较高生产性能的种猪作为父本和母本。
公猪要具有较大体型、优良的肉质和生长速度,母猪要具有优良的生殖力、育肥性和耐疾病能力。
繁殖是种猪场的核心环节。
公猪和母猪分别进行单独饲养,控制其饲料和饮水的摄入量,使其保持适中的体重。
母猪进入发情期后,进行发情监测,一旦发情,将其与公猪配种。
为了提高繁殖效率,种猪场通常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将优良的公猪精液收集并注入母猪体内。
妊娠是母猪受孕后的状态,大约持续114天。
在妊娠期间,种猪场要对母猪进行特殊的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同时,种猪场还需要做好妊娠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保证母猪的顺利分娩。
分娩是母猪产仔的过程。
在分娩前一段时间,种猪场需要对母猪进行产前饲养管理,提高其蛋白质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增强其分娩能力。
同时,还要为母猪准备分娩室,保证产仔的卫生和温暖环境。
在分娩时,种猪场要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和协助,及时处理分娩过程中的并发症,保证母猪和仔猪的生命安全。
断奶是将仔猪从母猪身边分离出来,自主进食和饮水的过程。
断奶是仔猪生长的关键时期,种猪场要为仔猪提供适宜的断奶饲料,保证其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
同时,种猪场还要注意断奶仔猪的卫生和环境条件,预防疾病的发生。
断奶后的仔猪将被做好标识,进行分类饲养,以满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除了以上环节,种猪场还要进行定期的疾病防控和环境卫生管理,保证猪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种猪场还要对种猪进行定期的遗传评估和选育,不断提高猪群的遗传品质和生产性能。
综上所述,种猪场场内育种流程包括选种、繁殖、配种、妊娠、分娩和断奶等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运营,可以提高种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https://img.taocdn.com/s3/m/181d365ff524ccbff12184fb.png)
养猪场开展种猪选育需要做好哪些工作?作为原种猪场,在做好常规性的生产管理工作同时,究竟应该如何开展种猪选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1、做好日常生产记录,定期总结,掌握家底原种猪场的日常档案繁多,包括种猪系谱卡、公猪配种计划表、采精登记表、配种纪录表,母猪配种产仔登记卡、仔猪出生与断乳转群记录表、免疫注射记录表等等。
为掌握公、母猪繁殖性能,每次生产变动,都必须有完整纪录,并且每周一小结以发现生产问题,以便下周及时调整;每月一汇总,报告场级领导掌握动态;每半年及年终都必须进行全面总结,对公母猪生产性能进行排序,以便作好下阶段配种、生产计划。
2、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一个规模化的原种猪场,一般种猪群年更新比例都在30%左右,通常是在2~5 胎的原种群中挑选同窝仔数多且无遗传疾患、体型外貌符合要求并生长速度快的留做后备进行补充。
但为了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育进展水平,一般拟采取头胎留种,争取一年一个世代。
为此,必须建立育种核心群,区分种猪扩繁群。
3、核心群的选育方法核心群组建后,原种猪场的育种工作主要在核心群进行。
性能测定的注意事项(1)为保证选留种猪准确性,供测猪应在尽可能同一分娩季节中选择,时间力求接近。
(2)测定猪管理:一要按常规程序做好预防注射与驱虫,一般在60~70 日龄内进行。
二要尽量减少环境误差。
同类供测猪的圈舍、圈养头数、饲料营养、饲喂方法等条件要保持一致。
测定舍由固定的饲养人员饲喂,力求供测猪待遇一致。
(3)为降低人为误差,测定技术人员应相对固定,尤其是应用B 超进行活体背膘测定时更不能轻易变换。
母猪配种和繁殖阶段终选这时后备种猪已经过了3 次选择,对其祖先、本身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已有了较全面的评定。
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
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拟再次淘汰:(1)至8 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2)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 次未受胎者;(3) 断乳后2~3月龄无发情征兆者;(4)母性太差者;(5)产仔数过少者。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https://img.taocdn.com/s3/m/afca935f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70.png)
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详谈种猪的选种和选配种猪选种和选配是现代畜牧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选种和选配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做好种猪选种和选配,以期为读者提供有关种猪选种和选配的全面指导。
首先,种猪选种是指从品种库中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征的种猪。
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种猪的遗传背景。
一个优秀的种猪应该来自于优良的品种。
因此,在选种之前,我们需要了解种猪的家族背景,包括父母辈的遗传信息以及其它近亲种猪的生产性能。
只有在了解了种猪的遗传背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评估其潜在的繁殖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种猪的外观特征。
优秀的种猪应该具备标准的体型和外貌特征。
比如,在选种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种猪的体型大小、肌肉发育情况以及四肢结构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种猪的外貌特征,如皮毛颜色、眼睛形状等。
这些外观特征可以为我们提供种猪的健康状况和抗病能力的一些线索。
另外,我们还需考虑种猪的生产性能。
不同品种的种猪在生产性能上有不同的特点。
因此,在选种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目标来确定需要哪些生产性能。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的种猪。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早熟性、繁殖力强的种猪。
选好了种猪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选配。
种猪的选配是指将不同优良品种的种猪进行配对,以期产生出更好的后代。
在选配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我们需要合理安排种猪的配对比例。
一般来说,种猪的配对比例应该是一公一母,即一头公猪配一头母猪。
这样可以保证种猪的遗传信息更好地传递给后代。
其次,我们需要根据配对的种猪的遗传特征来确定配对方案。
比如,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猪肉产量,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产肉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而如果我们希望提高繁殖能力,那么就需要选择具有高繁殖性能的公猪和母猪进行配对。
另外,我们还应该注意种猪的亲繁能力和相互之间的亲繁关系。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996177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af.png)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增大和市场需求的不断提高,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猪业发展的趋势。
而在猪场的经营管理过程中,种猪的选育质量和生产效率是影响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探究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提高种猪选育和养殖效率,将有助于猪业的发展壮大。
1.定向选育技术在猪的品种选育中,常常采用DNA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育种技术,以进一步提高选育质量和效率。
利用遗传工程技术精准地定位种猪的主要基因,通过种猪基因组数据分析,可以选出遗传性状良好的种猪,提高育种效率和选择效果。
同时,科学定量评价育种目标,对种猪进行综合评估,确立育种方向,也能有效提高选育效率。
2.繁殖管理技术设计合理的繁殖计划,如良性的发情诱导、定时人工授精及自然交配等,有助于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率。
在选育中,还需根据种猪的遗传特征和繁殖性能,以及猪场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繁殖管理方案。
例如,对高精度的判断妊娠情况,采取超声波仪器检测胎猪数量及胎位,从而保证胎猪数量充足,提高繁殖效益和生产效率。
种猪是否健康、抗病能力如何往往直接影响到种猪的生产效能和活力。
为了加强种猪的保健和免疫,猪场管理者应制定严格的保健措施。
如加强免疫接种,检查牲畜市场进场的猪是否符合要求等,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要高度重视猪场的卫生状况,对空气、水源、饲料等环境也需要严格检测和管理。
4.饲料营养技术合理的饲料配方和合适的营养水平是提高种猪养殖效率的关键。
对于不同的猪龄、生产环节,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以及遗传特征、环境和饲料成分等参数,制定具体科学的饲料方案。
利用智能化喂养系统,对于饲料的配比和喂食量,可以进行精准监测和调控,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种猪的生长速度。
综上所述,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对于提高种猪选育及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应该定向选育、科学繁殖、健康管理和饲料营养等多方面共同协作,实现全方位、智能化的种猪育种管理,以推进猪业的快速发展。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5f9730a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23.png)
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猪的育种与选种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可以提高猪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猪的育种与选种方法,包括种猪选择、育种目标、选种指标和常见的育种方法等。
一、种猪选择在猪的育种与选种中,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猪作为育种的基础。
种猪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优良遗传背景: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猪,例如猪的生长快、体型大、肉质好等。
2. 健康情况:选择身体健康、疾病抗性强的种猪,以确保后代的健康与稳定性。
3. 繁殖能力:选择具有较高生殖性能的种猪,包括雌性猪的发情周期短、繁殖率高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好、精子数量多等。
二、育种目标在猪的育种过程中,需要明确育种的目标,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选种和育种。
常见的猪的育种目标包括:1. 生长速度和体型: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体型,以增加市场上的出栏率和肉质鲜美程度。
2. 肉质和肉色:改善猪的肉质,使之更加嫩滑、多汁,肉色更加鲜艳。
3. 繁殖性能:提高猪的繁殖性能,包括雌性猪的繁殖率、仔猪成活率以及雄性猪的精液质量等。
三、选种指标为了达到育种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评估和筛选。
常见的选种指标包括:1. 生长性能: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2. 肉质性能:瘦肉率、脂肪含量、肉纹理等。
3. 繁殖性能:种猪发情周期、受孕率、产仔数等。
四、常见育种方法为了获得优质的猪种,人们开展了多种育种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育种方法:1. 纯系育种:选择同一品种的纯种猪进行配种,以保持品种纯正和优良性状的遗传稳定。
2. 杂交育种:通过不同品种猪的育种交配,利用杂种优势,提高生长速度、繁殖能力等性状。
3. 基因工程育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猪的基因进行编辑和改造,以获得特定性状的猪种。
4. 精确选择育种:根据选种指标,对种猪进行精确地选择和配对,以达到育种目标。
综上所述,猪的育种与选种是提高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猪选择、明确育种目标、制定选种指标和有效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优良品质的猪种,提高猪的产量和肉质,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的选育[权威资料]
![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的选育[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a2ae4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65.png)
种猪场如何做好种猪的选育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品种已经成为提高养猪利润和促进养猪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也是养猪是否成功的四个大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如何选择符合当今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已经成为养猪企业的重要工作,种猪场的选育是生猪养殖的关键,育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短期效益,轻长远考虑。
如何做好种猪的选育,就我个人谈谈一下几点看法。
1 引进种猪(1)种猪的选择。
种猪是猪场生产的基础。
种猪选择是养猪生产重要的环节。
为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猪场和养猪户必须从质量较好的种猪场引进种猪。
我国的培育品种一般是通过引进外来品种与本地品种杂交而成,故培育品种一般既有外来品种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的优点,又有地方品种在繁殖力、适应性、抗病力、肉质等方面的优点。
(2)制订引种计划。
猪场和养猪户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种群更新计划和就近引种原则,确定所需品种、数量及引种场,有目的性地购进能提高本场种猪某种性能、满足自身要求、与本场猪群健康状况相似的优良个体;如果用于本场纯繁,则应购买有生产性能测定成绩的种公猪或种母猪。
新建场应从所建猪场的生产规模、终端产品和猪场未来发展的方向等方面进行计划,确定所引进种猪的品种、级别和数量,是外来品种还是地方品种,是原种、祖代还是父母代。
同时根据引种计划,应选择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质量高、信誉好的大型种猪场引种。
(3)了解引进种猪的选育标准,了解引进地的防疫情况,做好隔离准备工作。
(4)种猪要求健康、无任何临床病征和遗传疾病,营养状况良好,发育正常,四肢结合合理、整体强健有力,体形外貌符合品种特征,耳号清晰。
种公猪要求活泼好动,睾丸发育匀称,包皮无积液。
种母猪生殖器官要求发育正常,阴户不能过小和上翘,应选择阴户较大且松弛下垂的个体,有效乳头应不低于6对,分布均匀对称,四肢要求有力且结构良好。
(5)要求供种场提供该场免疫程序及所购买的种猪免疫接种情况,并注明各种疫苗注射的日期。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6db0ad1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6.png)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之一,是属于杂食性动物。
在猪生长的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措施的合理运用都是非常重要的。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是保证猪养殖生产能达到高效、优质、稳定的主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从技术要点、工作原则、疫病防治、生产管理等方面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
一、技术要点1.良种选择:鉴定优质优良品种,选择生长快、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等性状优异的良种猪,从源头保证养殖质量。
2.健康管理:按时给猪做疫苗接种,对于病猪及时隔离和治疗,每周定期巡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饲料管理:科学配合饲料,根据生长发育需要不断调整饲料配合比例,合理控制饲料营养水平,避免大量喂食含高能饲料,过分提高猪的发育速度。
4.猪圈环境:保证猪圈相对干燥,室内通风换气,控制温度、湿度,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增加猪的抗病力。
5.生物安全:严格控制进出猪圈的人员和车辆,防止疫病传播,定期做消毒工作。
二、工作原则1.科学营养管理:猪饲料要科学配制,定期进行营养饲料分析,评估饲料根据需要得到合理的配合和搭配。
2.互相合作共同发展:规模化猪场内部要形成园区经济,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协同发展,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病健分离:区分病猪和健康猪,对病情不严重的猪实行隔离治疗。
4.环保节能:节约能源,进行垃圾处理、粪便处理等,保护环境、降低成本。
5.强化猪舍管理:保持猪舍清洁卫生,夜间加强照明,保护猪的视力,减轻猪的精神压力。
三、疫病防治1.落实疫苗接种: 对于猪的预防接种是非常关键的,及时落实预防接种,确保猪的身体健康。
2.检疫检测: 对于每一个进猪场的猪进行检测,防止猪场内出现病毒传播。
3.卫生消毒: 定期做好猪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减少猪舍内的病毒传播,预防病毒感染。
4.隔离治疗: 对于发现有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病毒传播。
四、生产管理1.制定合理的饲养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计划,合理安排猪饲料的营养结构,做到早备劳动,节约时间。
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a54b21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b7.png)
浅析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是一项涉及繁殖、育种、饲养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技术。
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保育猪的生产效益,为养殖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以下对规模
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的要点进行浅析:
一、选种技术
1.保育猪的选种应以提高生产效益为目标,选择生长快速、易育性好、耐受性强、抗
病能力强的品种或杂交种。
2.选择优良种猪时,应注重繁殖记录的统计,确定选种猪的品质。
3.保育猪的配种应严格按照选种猪的品种和品质进行,同时要注意避免内部近亲交配。
二、环境控制技术
1.保育猪舍应具有良好的通风、隔离、卫生和保温功能,温度、湿度、气流、氧气含
量等参数要得到管控。
2.对保育猪进行分层养殖,保育猪舍要分为不同阶段的育龄猪舍、配种猪舍和分娩猪
舍等。
3.保持保育猪舍内的清洁卫生,可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传播,并确保猪的生长健康。
三、饲养管理技术
1.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程序进行,确保保育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2.科学合理地安排保育猪的饮食,保证猪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
喂养和暴饮暴食等问题。
3.对保育猪的健康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并对疾病进行防控工作。
四、精细化管理技术
1.保育猪舍内安装各种监测设备,实时监测猪的生长情况、饮食情况和水质状况等,
保证养殖效益。
2.开展精细化养殖管理,采用科技手段进行追溯、统计、分析和决策等工作,提高养
殖效益和生产效益。
3.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工作奠
定坚实的基础。
规模猪场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
![规模猪场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e756910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1c.png)
规模猪场种猪的选择与饲养管理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猪场逐步替代了千家万户散养。
种猪的生产性能,特别是母猪的繁殖能力是养猪场经济效益的重要生产指标,事关养猪业的稳定和发展战略。
1种猪的科学选择俗语说:“好种有好苗”,种猪是幼体的基础,种猪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猪群的生产水平,所以繁育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目标。
1.1父本品种可以选择目前常用的有大约克猪,杜洛克猪,汉普夏猪等,这类种猪具有个体非常大,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皮、膘薄等优点,作为杂交父本,可以达到改良萨兰勒班县猪生长速度慢的缺点。
1.2母本品种优先选择金华两头较理想乌猪,太湖系列的梅山猪,二花脸等,这类种猪既适应本地气候环境,耐粗饲,抗病力强,且性成熟早,利用年限长,母性好,产仔多。
以本地猪为母本,灰毛使到杂种商品代猪既有良好的适应性,抗逆性,又可改变母本生长速度、饲料回收率与瘦肉率低的饲料缺点。
也可选用上述父、母本种猪绵羊杂交产生杂种一代,作为母本;或选用长白与大约克杂交产生鹿霍二元杂种猪作为母本,生产生长速度较产品销售慢的外三元商品猪。
1.3注意事项1.3.1种公猪选择体型外貌符合本品种特征,外阴发育良好,四肢强健,三代系谱清楚,性能指标优良的个体。
1.3.2种巴氏应选择健康状况健康状况良好,四肢健壮,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整齐,发育均匀良好,高产母猪的后代。
1.3.3引进种猪时,应从具有带有种猪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严格按照《种畜禽调运检疫技术规范》(GB16567)进行检疫,种猪系谱应清楚,防止近亲(三代内),确保品种纯正,健康。
2种公猪的饲养管理2.1单圈饲养种公猪应采用单圈饲养,每头占栏面积6.0~7.5平方米,安置在场内安静、向阳和满布母猪舍的地方。
2.2圈舍卫生栏舍应每天定时清扫,刷拭猪体,保持养鸡和猪体卫生。
2.3加强运动种乳牛应坚持合理运动,以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增强体质。
2.4定期检查科学饲养种公猪,应坚持定期检查精液品位,随时调整营养、运动和配种频率。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38d6a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1.png)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探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猪肉作为我国最主要的肉类产品,市场需求很旺盛。
在这种情况下,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规模化猪场,指的是规模较大、专业化生产的猪场,其特点是集中化、标准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猪的生长发育全程可监控。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技术是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遗传学、繁殖学等多种科学技术手段,通过选种、配种、人工授精等方式,不断提高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疾病抵抗力,从而达到高效繁殖、快速生长、产出高质量的猪肉产品的目的。
关键技术探究:一、良种选育技术良种选育是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选育优良性状的种猪,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能力。
良种选育技术主要包括:1. 遗传育种:利用遗传学原理,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猪亲本,进行优势亲本的配种,获得高产、高效、高抗的后代猪。
2.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快速准确的识别出与生长性能、抗病性等相关的基因,从而能够精准地进行选育。
3. 群体育种:通过对大量的种猪进行群体选择,筛选出优秀的品系,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逐步提高种猪的生产性能。
二、优质母猪的管理与繁殖技术优质母猪是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成功的关键。
而母猪管理及繁殖技术的水平直接关系到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后代猪的品质。
母猪优质管理及繁殖技术主要包括:1. 营养管理:给予母猪科学、合理的饲料,保证母猪的生产力和繁殖能力。
2. 疾病控制:及时做好母猪的疾病防治工作,保证母猪的身体健康,提高猪只的成活率和繁殖能力。
3. 繁殖技术:采用人工授精等现代生殖技术,提高怀孕率和生产力。
三、幼猪成长技术幼猪是猪场中的未来,幼猪的成长技术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速度和品质。
幼猪成长技术主要包括:1. 饲养管理:提供温暖、清洁的环境,合理的饲料混合和饲养密度,保证猪只快速健康地成长。
3. 猪只品种: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对疾病抵抗力强的品种,提高产出效率。
优质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
![优质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4a4b3d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fa.png)
优质猪的品种选择与育种技术优质猪的育种目标是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优异产品品质和抗病能力的品种。
在品种选择和育种技术上,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于培育优质猪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优质猪的品种选择和育种技术进行探讨,以帮助养殖者更好地抓住养殖机会和挑战。
1. 品种选择优质猪的品种选择是成功养殖的基础。
在选择品种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1 适应性: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品种,以提高养殖效益和降低疾病发生率。
1.2 生产性能: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高肉量和快速生长的特点,以确保高出栏率和经济效益。
1.3 产品品质: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优质的肉质,包括鲜嫩多汁、理想的脂肪含量和口感等特点,以满足市场需求。
1.4 抗病能力:优质猪的品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以减少疾病发生和病原菌传播,保障养殖稳定发展。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可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具有较高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品种,如长白猪、杜洛克猪、大白猪等。
2. 育种技术2.1 人工授精:通过人工授精可选取优质种猪配种,并确保品种纯正和遗传优良的保持。
2.2 基因改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通过选择和改造有利基因,改良猪的品种和性状。
2.3 繁殖管理: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是培育优质猪的重要环节。
包括适时控制配种、妊娠管理、分娩保健等,以确保猪只健康和繁殖效果的提高。
2.4 饲养管理:饲养管理是保证猪只健康生长和产品品质的关键。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方、适时补充营养物质和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等措施。
2.5 疾病防控:制定科学的疾病预防措施,加强疫情监测和疫苗接种,加强猪只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通过上述育种技术的实施,可提高优质猪的产出效果和商品价值,达到经济效益和市场要求的一致。
总之,优质猪的育种技术和品种选择对于养殖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品种,并进行科学的育种技术的操作和管理,可提高养殖效益,满足市场需求,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9a4577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11.png)
浅谈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肉类需求的增加,猪养殖业逐渐成为了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作为猪养殖业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猪的养殖效益,也直接影响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掌握保育猪养殖技术的要点对于规模化猪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一、合理选择保育猪的品种在规模化猪场养殖的过程中,品种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合理的品种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根据不同的养殖目的和地域特点,可选择耐寒、耐热、快速生长、产仔多少等不同特点的猪种。
在品种选择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免疫力强、适应力好的品种,以减少后期的疾病发生率。
二、环境设计要科学合理规模化猪场的环境设计是保育猪养殖技术的关键之一。
科学合理的环境设计能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保障猪群的生长发育。
合理宽敞的猪舍能够提供足够的活动空间,有效减少猪的压力,改善生长环境。
猪舍内还应该安装通风设备、保温设备,保证舒适的生活环境。
猪舍的排污系统也要设计合理,及时清理粪便,保持环境清洁。
三、科学合理的饲料管理保育猪的饲料管理是影响猪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比能够满足猪的生长需求,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饲料的浪费。
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饲料的配比和数量,确保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态。
猪的饮水问题也不容忽视,要保证猪群可以随时饮用清洁的饮用水,避免猪的腹泻等问题的发生。
四、疾病防控要及时有效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因此疾病防控是保育猪养殖技术中的重点内容。
在繁殖、保育猪的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猪群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猪的生病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保证猪舍内的清洁卫生,减少疾病的传播。
也应该加强对猪的免疫工作,确保猪群的免疫力能够有效提升。
在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的管理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确保猪的成长和发育。
解析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
![解析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bfabc76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1.png)
解析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关键技术随着我国⽣猪养殖产业规模的逐渐扩⼤,建设规模化猪场并切实做好种猪育种⼯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掌握最核⼼、最关键的种猪育种技术,并灵活运⽤,才能获得最理想的种猪育种效果。
因此,本研究在丰富该领域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深⼊落实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作给予相应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1 规模化猪场进⾏种猪育种的重要性在规模化⽣猪养殖中,保障种猪育种质量是确保⽣猪体貌正常、健康⽣长的根本前提,同样也是养殖从业者实现养殖效益最⼤化的重要保障。
尤其是在我国⽣猪养殖规模不断扩⼤的背景下,如果种猪缺乏较⾼质量,则极有可能导致⽣猪在后续⽣长过程中出现各种疾病,进⽽影响其机体健康甚⾄死亡,为养殖从业者带来经济损失。
考虑到消费者实际需求、各地区经济发展⽔平以及市场猪⾁价格等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种猪育种。
因此,规模化⽣猪养殖事业需要⾼度重视种猪育种⼯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猪育种⽬标性状,如体貌、⽣长速度、繁殖性能等,使规模化猪场的养殖效益最⼤化。
2 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的关键技术2.1 联合育种现阶段我国绝⼤多数种猪选育场所的规模并不⼤,导致优质种猪资源分布不集中。
受到种猪选育范围有限的影响,我国种猪选育成效难以有效整体提升。
故⽽当前的种猪育种⼯作通常会使⽤联合育种技术。
这种分散核⼼群的育种技术是优化整合各种分布不集中且规模不⼤的中⼩型种猪选育场所具备的各种优势遗传资源,成为⼀个完整的庞⼤核⼼群。
在积极建设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统⼀规范使⽤遗传评定⽅式,共建共享各种测定数据及相关技术,最终选出性状最优的种猪,在此基础上开展联合育种⼯作。
将该技术运⽤在规模化猪场种猪育种中,可以有效提升各种优质遗传资源利⽤率,突破猪遗传资源在场区上的限制。
联合单位在以同⼀⽬标为导向下,共同选⽤相同育种⽅案,在共享测定技术、遗传评定结果的过程中选定最优性状的种猪,并采⽤⼈⼯授精的⽅式,以此有效转化育种成果,让不同猪场间的遗传联系更加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型种猪场如何做好选育种工作
种猪的选育种是每个大型种猪场的核心工作,其相关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影响到种猪群体质量,进而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特别是新建的大型种猪场在种猪选育种工作方面有许多值得关注的方面,提早意识到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对于提高种猪群体的生长与繁殖性能将大有裨益。
育种方法大型的种猪场育种方法一般采用不完全闭锁的群体继代选育法,各品种种猪要求独立血缘数量在6个以上,种猪引进后,可先闭锁群体育种,将来视实际情况在选育过程中补充引入新的种猪血缘,实行多世代不完全封闭的群体继代选育。
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BLUP 法对种猪进行遗传评估,统一场内测定性状、测定方法及数据库结构,采用遗传评估软件进行遗传评估,逐步建立起场内测定的遗传评估体系。
每一头种猪出生时都要打耳缺号码进行个体标记,统一种猪编号系统以保证种猪遗传评估工作顺利开展。
选留种猪要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并结合现场观察来严格选择,供选种猪群体中只有最优秀者才被入选为核心群,世代间隔不必强求一致,对特别优秀的个体允许适当的世代重叠。
在封闭育种期间,在保证不丢失种猪血缘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合理调整、优化核心群的结构来进一步选育提高种猪的各项生产繁殖性能。
选育种工作的开展作为种猪育种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大型种猪场尤其是新建的种猪场在封闭育种期间可能碰到的选育种问题,分析原因并找到其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种猪育种水平。
现将种猪群体封闭育种期间,核心群种公、母猪选育种工作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和对策列出如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种猪选留与选配必须考虑的问题及对策
1、种猪群体中,即使独立血缘数目比较大,也可能出现某些独立血缘种猪在最初引种时种公猪数目比较少甚至是单头公猪的情形。
这些独立血缘的单个公猪在与其他血缘的母猪选配时,所对应的亲缘相关系数最小的母猪数量是比较多的,实际生产中该公猪的使用频率相对比较大,对此,我们必须扩繁选育,尽早选择其最优秀的后代核心群种公猪,而且要适当多选留几头,以扩充本血缘种公猪,才能满足保种和母猪选配的需要,防止种质资源的流失。
2、最初引进的种猪群体中,如果某一个独立血缘的种公、母猪数量比较多,可能是该血缘种猪的祖先是比较优秀的,在同一批次引种时入选的机会才这么大,但也不是绝对的,还有可能是我们去选择的该年龄阶段的种猪群体中该血缘种猪刚好比较多所致。
该血缘种猪种质是否优秀,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其自身及其后裔的表现来分析判定。
最初引进的种猪群体中,如果某一个独立血缘的种公、母猪数量比较少,可能是该血缘种猪的祖先种质是比较差的,但也不一定,也可能是我们去选择的该年龄阶段的种猪群体中该血缘种猪刚好比较少所致。
该血缘种猪种质是否优秀,具体情况还要根据其自身及其后裔的表现来分析判定。
3、核心群种猪的选留,既要考虑公猪的血缘结构,也要考虑到母猪的血缘结构,这样才能平衡种猪各个血缘关系的情况。
总的说来,由于母猪群体大,其单个母猪血缘的影响比公猪要小;而公猪群体小,其单个公猪血缘的影响比母猪要大的得多。
正所谓“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片。
”可见,在保种的基础上,准确细致地选择优质的核心群后备公猪是做好母猪选配计划的前提,也是育种工作中非常关键的步骤。
4、由于核心群的母猪数量是有限的,所以在种猪选配的过程中要防止某个血缘的某头公猪过多的选配,这样会影响其他公猪的选配机会。
如果确实有某一头种公猪其所有后代表
现都很优秀,且有足够的母猪供其选配的情况下,也可以尽量多地配种,提供更多的优秀种猪后代供销售。
5、在选留核心群后备母猪时,不要过多地选留某一头公猪的后代,原因是一个原种猪场中核心群母猪群体的数量有限的,若过多选留同一血缘的后备母猪会使有限的群体内因母猪血缘相关系数过大,导致种猪群体近交系数上升,严重影响选种选配的继续进行。
某血缘的种猪确实优秀者,其后代可以适当多选留,但也要靠结合种猪各个世代的选育,逐步优化种群结构来实现选育提高。
6、核心群种猪的繁育过程中,要注重种猪的年龄结构,及时选留后备种公、母猪,合理更新种猪群体的血缘。
种猪血缘更新后,母猪的选配计划必须跟着更新,其选配的结果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核心群后备公猪调教成熟后,连续配上10~15窝,保证种猪血缘的延续不至于丢失,连续选配使其后代集中在某段时期内出生,环境条件大体相同, 测定评估用于比较选择的数据更有可比性,在种猪血缘内选择优秀后代的依据也更为科学。
7、在核心群母猪群体中,各个独立血缘的母猪数量并不是均衡的,往往是繁殖生产性能优良、体形外貌与肢踢结构好的占优势比例,因此,在种猪的选配时,各个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是不一致的,与占优势比例母猪群体的亲缘相关系数最小的该独立血缘的种公猪需求量最大,应多选留供使用。
在现实生产的选种选配过程中,我们既要注意种公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也要注意种母猪的血缘结构问题,两者是互动的、关联的。
8、对于某个血缘种公猪下一代的选留,还要看原公猪的生产使用状态来决定选留的方式、时间,保证能够衔接上,不至于丢失;种公猪站要随时反映现役公猪的使用情况,有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对表现不佳者,应及时重新选留该血缘的种公猪。
9、核心群种猪选择的基本标准是:种公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背臀肌肉丰满,生殖系统发育正常,收腹良好,性欲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
种母猪选留要求品种特征明显,肢蹄结构优秀,生殖系统发育正常,奶头数量足够,排列整齐,发育良好,根据测定评估数据和现场观察来决定。
无论种公猪或者种母猪,都要在同一血缘内比较后,选择最优秀者留种,种公猪尤其要这样比较后才决定选留哪一头。
10、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种猪生产育种软件,如《GPS种猪生产育种系统》,科学地设置和收集测定数据,将种猪的系谱资料、测定资料等输入电脑,应用相关的数学模型,进行快速准确的运算,大大提高了种猪育种工作的数据处理效率。
例如:使用种猪育种软件,我们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并制定种猪的选配计划表:运行该软件的“种猪选配计划表制定”项目,在设定种公、母猪之间的最大亲缘相关系数的情况下,由电脑计算并制定最优化的《种猪选配计划表》,该表按要求列出了所有核心群母猪各自所对应的符合亲缘相关系数限制条件的可供选配的现有种公猪号码。
根据该选配计划表,执行者(或配种员)按照预先设定的育种方案,兼顾各品种猪血缘间、血缘内的配种比例,进行种公、母猪的选配,才能实现预期的育种目标。
(二)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
场内种猪遗传评估测定的方法比较多,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所有的评估测定结果都是用来比较选择血缘内和血缘间优秀种猪的,以期达到当初设定的育种目标。
总结与讨论要想成功的办好一个新的大型种猪场,除了做好育种工作外,还要从多方面建立起科学的、配套的运作体系,如场址的选择、生产设备、种猪的引进、种猪的生产管理和完善的防疫制度
等,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可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1、场址的选择:种猪场的场址选择要求地势开阔、通风良好、干爽舒适,远离公路的主干道,离城镇和自然村落的居住地较远,具备有良好的自然防疫条件,适宜养猪生产。
2、生产设备:目前大多数大型的种猪场都已经采用先进的机械化养猪设备,整体设计要求科学合理,因地制宜。
3、种猪的引进:这是一项很关键的工作,所引进的种猪群体必须具有健康水平高、抗病力强、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引种时,要求各个品种种猪的独立血缘数目及其比例足以保证封闭育种期间能够运作。
4、种猪的生产管理:一般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生产出规格化、标准化的优良产品。
5、完善的防疫制度:卫生防疫制度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养猪生产的保证;防疫是猪场管理工作中一项首要的、长期的工作,是养猪企业成败的关键。
俗话讲:“收多收少在管理,有收无收在防疫”,可见防疫的重要性。
传染病的流行有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
防疫工作要围绕着这三个环节展开,生产管理上采用“全进全出”的模式。
根据“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结合本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卫生防疫制度,保证生产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