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
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电子版

民族政策常识一、民族平等政策1.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各民族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2.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观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制定民族纲领和民族政策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不论大小,发展程度高低,一律平等;2民族平等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原则;3.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1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一律平等,具有同等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②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保护;④各民族履行相应的义务4.我国民族平等的特征我国的民族平等具有权利的广泛性、权利的真实性、权利的彻底性、权利的完整性、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等特征;5.民族平等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二、民族团结政策1.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相互尊重、平等互助、友好合作、和谐相处;它是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另一个总原则;2.党和国家的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团结作为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2维护、促进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的团结;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3.各民族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团结的意义1各民族的团结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2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3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三原则之间的关系①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②民族团结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③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也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最终目的;5、应当怎样维护民族团结政府方面: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③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优秀文化;公民青少年方面:①要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自觉拥护我国的民族政策;②要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③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④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三、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2我国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3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人口的多少和分布范围的大小,设立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最大限度地保证少数民族实行区域自治,充分行使自治权,以实现民族平等;3.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的推行经历了实践、确立和发展完善三个阶段;1实践阶段;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成立了一些自治政权,进行了具体的实践;1947年5月1日,诞生了中国第一个省级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2确立阶段;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义制定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宣布了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平等的原则,这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指导原则和法律基础;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确定下来;3发展完善阶段;到目前为止,我国已有44个少数民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共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占全国总面积的64.3%,总人口1.6亿人;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第一,有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第二,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第四,有助于把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5.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建立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和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内容;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提,行使自治权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 6.关键:培养少数民族干部7.核心: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四、少数民族干部政策1.大力培养任用少数民族干部包括各类专门人才,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是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2.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政策1自治机关的主要领导人主要由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2普遍且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3.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重要性1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需要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需要3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的政治局面的需要五、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1.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方针政策1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帮助相结合的原则;2组织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加强横向经济联系的方针;3坚持因地制宜与优先照顾的政策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意义1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消除各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根本途径;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有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互利共赢;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是建设边疆、巩固国防的基本保证;3.党和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政策与措施1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重点培训、培养少数民族科技人员;②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③在民族院校增设紧缺专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培训、提高现有的少数民族科技人员;④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提高经济效益;⑤建立和健全农村牧区的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实用科技的普及、培训和示范推广;⑥在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在民族地区建功立业;⑦加强发达地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事业的支援;2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深化教育改革,增强办学活力;②加快“两基”步伐,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③进一步增强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④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⑤进一步加强对民族教育的支援工作和教师队伍建设;⑥大力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⑦积极推进民族教育手段现代化进程;⑧大力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德育工作;3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抓住机遇,加快中西部民族地区文化建设;②采取措施,加强民族地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③做好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④繁荣少数民族文艺创作,丰富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⑤大力培养人才,加强民族地区文化队伍建设;⑥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扶持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⑦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增加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4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的政策和措施①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卫生队伍建设;②从实际出发,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③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城乡基层卫生组织建设;④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⑤搞好对口支援工作,把帮助培养当地的卫生技术人员摆在首位;⑥为民族卫生工作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六、民族语言文字政策1.民族语言既是民族文化的构成工具之一,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创造活动的成果;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具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我国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我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数量达80种以上,分别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印欧等五个语系;3.党和国家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党和国家一贯坚持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坚持实行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的政策;4.保障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自由的措施1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2设立专门的机构3为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创造条件5.国家在少数民族中推广普通话七、民族风俗习惯政策1.民族风俗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2.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1群众性;2民族性;3区域性3.党和国家的民族风俗习惯政策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八、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产生宗教;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种宗教形式;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宗教的含义和特性1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们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2现实中的宗教,包括宗教行为、宗教活动、宗教活动场所和宗教组织等;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还长期存在;3宗教具有长期性、群众性、民族性、复杂性和国际性等特点;3.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现在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以及一些民间信仰;4.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长期政策;我国的宗教政策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宗教信仰自由2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5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民族团结教育课件ppt

目前,我国各民族之间呈现出和谐、稳定、繁荣的局面。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 作,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不断加 强。
02
CHAPTER
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各民族文化的特点
汉族文化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其文化具有 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的特点,强调和 谐、包容和融合。
藏族文化
政策扶持
国家应制定有利于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扶持力 度,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教育普及
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提高各族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法律意 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民族团结的意义
01
02
03
国家稳定
民族团结是国家稳定的基 础,只有各民族之间相互 团结,才能实现国家的长 治久安。
维吾尔族文化
维吾尔族文化融合了东西方元素,具 有热情奔放、多元共存的特点,舞蹈 、音乐和美术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藏族文化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 的艺术风格,包括唐卡、酥油花、藏 戏等。
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文化交流的历史
中国各民族之间有着悠久的文化 交流历史,如丝绸之路、茶马古 道等,这些交流促进了不同民族
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多个角度分析民族团结教育的现状,包括政策制定、教材编写、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等 方面,找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民族团结教育的瓶颈
分析民族团结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突破的建议。
民族团结教育的需求与供给
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民族团结教育的问题,发现供需之间的差距和不匹配,提出相 应的解决方案。
提出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建议
高中政治必修三 第6章第2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第2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本单元围绕“人民当家作主”,探究了富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中国优势的民主形式,使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制度安排上,显现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实践中。
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本质要求。
第六课围绕我国的三项基本政治制度,重在说明这些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探究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生动实践。
第二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通过学习本课,认同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制度,增强制度自信。
一、教学目标1. 必备知识:理解我国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特点;了解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及与中央的关系;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含义;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了解我国的自治地方和自治机关及其自治权;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2.关键能力:提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政治现象的能力,分析说明我国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相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
认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
科学精神: 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法治意识:了解我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规定,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1.教学重点: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三原则的含义;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理解我国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要求;理解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新疆“三史”简明读本》

第十九条 社会团体应当结合各自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
工会应当发挥联系各族职工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职工群众的民族团结教育。
共青团应当重视做好青少年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青少年特点组织实施寓教于乐的各类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妇联应当发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作用,做好妇女和家庭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
第三十二条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可以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址)、烈士陵园等场所进行,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示范单位。
第三十三条 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建立民族团结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制定考核评估办法,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向有关单位提出批评和建议,有义务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予以制止和举报。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明确教师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责任,发挥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
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将民族团结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推动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第二十九条 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应当重视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专、兼职师资力量的培训。
第三十一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确定民族团结教育教材,教育、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民族语言文字民族团结教育教材的编译、出版、发行工作。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内容1. 民族团结就像一座坚固的大厦,基石就是我们每个人呀!比如说,在学校里,各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学习、玩耍,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小缩影呀!大家相互尊重彼此的习俗和文化,不就像一块砖一块砖地搭建起那座大厦吗?2. 你看呀,不同民族就像不同颜色的画笔,共同绘制出美丽的画卷!像在社区的活动中,蒙古族的舞蹈、维吾尔族的歌声、汉族的书法展示,这不就是一幅民族团结的生动画卷吗?这多有意思呀!3. 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话,那是要靠我们实实在在去做的呀!就好比一家人在一起,互相帮忙、互相关爱。
苗族的姐姐教汉族的妹妹绣花,藏族的哥哥帮回族的弟弟解决难题,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实在体现呀,多温暖呀!4. 想想看,如果各民族不团结,那不就像散沙一样吗?但是我们可不是这样!比如在运动会上,大家齐心协力为班级争光,不管是哪个民族的同学,都为了共同的目标努力,这不就是团结的力量吗?5. 民族团结能带来多大的力量呀,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像在面对困难时,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克服。
傣族的村民和哈尼族的村民一起抵抗自然灾害,这种团结不就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吗?6. 民族团结教育真的超级重要呀!这就像给树浇水施肥,让它茁壮成长!咱们日常里那些不同民族之间的友谊故事,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的友谊流传,这难道不是让人感动的吗?7. 民族团结就是我们的生命之泉呀!没有它可不行。
像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和民族团结有关的瞬间,都是那么珍贵。
维吾尔族的美食分享给大家,大家一起品尝美味,这就是生活中的民族团结呀!所以呀,我们一定要珍视民族团结,让它一直延续下去!观点结论:民族团结无比重要,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体现,我们要用心去维护和珍惜,让各民族像一家人一样紧密相连,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完成《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翻译

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完成《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
翻译
无
【期刊名称】《民族翻译》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9月23日,中国民族语文翻译中心(局)用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五种民族文字完成了《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翻译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由中宣部宣教局、教育部思政司、国家民委政法司组织编写,汉文版己于
今年8月出版发行。
民族文版《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的翻译和出版,将引导少
数民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无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2
【相关文献】
1.国家民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
编制规定》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中心)六大职责 [J], 无;
2.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完成党的十九大民族语文翻译工作 [J], ;
3.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完成《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5种民族文字的翻译 [J], ;
4.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 [J],
5.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圆满完成全国两会民族语文翻译工作 [J], 盖琛;周秀才让;谭宁宁;杜飞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年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历史

2023年怀化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二)历史(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据凤凰网报道,2022年7月,“半个中国的人都在云南”,云南再次成了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这说明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
云南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该遗址位于云南( )A. 大理B. 曲靖C.元谋D. 丽江2.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的青铜器“扭身跪坐人像”(如图所示),人像身上有云雷纹、燕尾纹、羽冠纹等纹饰。
其中,云雷纹是中原商文化的代表性纹饰,燕尾纹多见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期的青铜器上。
这可用于佐证( )A. 巴蜀文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中心B.中原文明发源于广汉的三星堆C. 三星堆的青铜工艺领先中原地区D.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3.秦汉时期,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科技和文化领域都有了许多突出的成就。
其中对推动世界文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造纸术B.麻沸散C. 五禽戏D. 《史记》4.南北朝时期,越长江而来的北方士族地主和南方土著地主,把一些无主荒原和山林沼泽,尽行囊括,占为己有,造成“山湖川泽,皆为豪强所专”的局面。
这一现象的出现( )A. 导致政权更迭频繁B.促成第一次人口南迁C. 表明人地矛盾解除D. 客观上利于南方开发5.文成公主入藏,不仅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还使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装束方式等传入了大唐。
这表明文成公主入藏( )A.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融B.消除了民族矛盾与隔阂C. 推动了吐蕃文化的发展D. 促进了藏族地区的开发6. “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
”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城市商业发展的现象( )A. 秦朝时的咸阳B.西汉时的长安C. 唐朝时的洛阳D. 南宋时的临安7.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道:“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

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校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让学生接触、了解、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
首先,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注重学校课程的设置。
学校应该在语文、历史、地理、美术等课程中,融入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知识,让学生从小就接触到多元文化,增强对不同民族的尊重和理解。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民族文化活动,如民族服饰展示、民族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不同民族的魅力,促进民族团结。
其次,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民族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传授民族团结教育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差异,消除歧视和偏见。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各民族的代表人士来学校进行交流,让学生和教师能够亲身感受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再次,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注重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走进社区、走进家庭,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的家访活动,让学生了解不同家庭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增进家庭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民族差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促进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最后,小学民族团结教育要注重学生自身的培养。
学校应该通过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和合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民族团结的力量。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一些民族团结主题的征文比赛、绘画比赛等,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总之,小学民族团结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教育,才能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念,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为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民族团结的儿童书籍

民族团结的儿童书籍在当今社会,民族团结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主题,作为大国儿童的教育也非常重视民族团结这一点。
今天我们将会介绍几本很不错的民族团结的儿童书籍。
1.《心灵成长》(类别:绘本)这本书以一个小朋友的视角,生动地描述了在各种各样的情况下,要相信彼此,合作共赢的遭遇。
讲述了小猴率领其他动物为了共同的目的而团结合作的故事,激励了孩子们应该相信别人,相信自己,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往直前,来实现我们的梦想。
这本书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很好的门,让他们看到了团结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力量。
2.《我和黑娃娃》(类别:儿童文学)《我和黑娃娃》是一本涉及到民族问题的儿童文学作品。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名汉族姑娘放弃了自己的骄傲,喜欢上了一只藏獒,并最终打破了种族隔离,成为了一家人的故事。
这本书教会了孩子们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因为别人的歧视而退缩,相信我们不屈不饶的力量能够击破一切障碍。
3.《神秘的朝鲜族屋里鬼》(类别:幽默小说)这是一本朝鲜族的小说,也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
故事发生在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个小城市里,讲述了四个孩子跟随着神秘的朝鲜族宫女们一起追寻名为“屋里鬼”的神秘事件的故事。
通过他们的冒险,展现出了朝鲜族与汉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最终展现出了民族团结的合力。
4.《认识大家族》(类别:百科全书)《认识大家族》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民族文化汇编。
每一页都提供了全面的图文信息,介绍了中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语言等方面的知识,生动地让孩子们了解到在我们大中国内有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也拥有着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鼓励我国各族人民和平共处和携手发展。
综上,这些书籍都在不同的层次上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我们需要深入一些民族的闻、问、讲中,去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良好传统和文化,从娃娃抓起,让民族团结的种子播下在每个孩子心中,让他们自觉地维护祖国的团结,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民族团结教育书籍

民族团结教育书籍
1.《从民族团结到和谐社会》- 吴心伯、马宝和主编
该书主要讲述了民族团结对于一个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构建。
2.《中国民族团结理论研究》- 皮长英
这本书主要探讨了民族团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以及民族关系的演变过程,对于了解中国的民族团结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3.《我国民族团结教育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薄琼、濮良兴
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我国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问题,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等,对于提高民族团结教育的实效性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4.《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李硕
该书主要从历史、宗教、文化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以及民族团结的现实问题和挑战,对于深入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核心要义具有一定的帮助。
这些书籍提供了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教育手段来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的建设。
民族团结教育课件ppt

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以保障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的平等权利和共同
发展。
区域自治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 自治制度,保障当地民族的自 主管理和发展。
经济扶持
国家通过资金、技术、人才等 多方面的支持,帮助少数民族 地区加快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
国家支持各民族文化的传承和 发展,推广双语教育,保护和 弘扬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团结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课堂教学
通过学校和大学的课堂教育,传授民 族团结的理念和知识。
社会宣传
利用媒体、文艺作品、展Hale Waihona Puke 等方式, 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区活动
组织各民族代表参与的社区活动,促 进相互了解和交流。
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家 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民族团结意识 。
民族团结教育的未来发展
各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区域 都有所不同。
历史与文化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 和文化传统。
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01
02
03
04
服饰文化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文 化,反映了他们的生活、信仰
和审美观念。
饮食文化
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饮食习惯 和特色食品,如藏族的酥油茶
、维吾尔族的羊肉串等。
节庆习俗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节庆习 俗,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
02
我国民族概况
汉族
01
02
03
人口与分布
汉族是中国最大的民族, 人口众多,分布广泛。
历史与文化
汉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 化传统,是中国文明的重 要传承者。
语言与文字
团结民族的书籍

以下是一些关于团结民族的书籍:
1. 《民族团结教育通俗读本》:这本书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编写的,通过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方面的知识,适合广大干部群众阅读。
2. 《中国民族史纲要》:这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各民族历史的书籍,通过对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介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差异,促进民族团结。
3. 《民族团结的理论与实践》:这本书是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通过对民族团结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的建议和措施。
4.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这是一本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书籍,通过对各民族文化的介绍,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差异,促进民族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5. 《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这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通过对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些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建议和措施。
这些书籍都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团结民族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民族团结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中国民族团结十知道--初中生读本

前言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
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
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知民族团结的含义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所追求的目标。
社会主义社会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是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团结为核心的,是以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统一为基础的。
作为中国民族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上,长期存在着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制度。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对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造,从根本上废除了这一反动制度,开辟了民族平等团结的新纪元。
此外,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还运用行政和法律等手段禁止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歧视行为。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包括不同民族之间的团结,也包含着民族内部的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发展繁荣。
民族团结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前提。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山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56个民族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关系,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
《民族团结》PPT课件

经济的发展
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经 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实现共 同繁荣。
文化的传承
民族团结有利于保护和传承各 民族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多 样性。
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
01
古代民族融合
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共同斗争和共
同发展中逐渐融合。
02
近现代民族觉醒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各民族逐渐觉醒,共同为中华
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
03
当代民族团结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制定和实施了一
系列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
结联合的政策等。
0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发展
中华民族的起源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代部落,经过长期的交流、 融合,逐渐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共同体。
深入挖掘和传承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增强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 力。
普及民族知识
在学校、社区、机关等场所,开展民 族知识普及教育,让各族群众了解不 同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 进相互了解和尊重。
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在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场所,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 创建活动,评选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多元一体格局的特点
多元一体格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 性和多样性,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 特色的同时,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 中华文化。
各民族在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各民族的地位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各民族不论大小、强弱,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成员 ,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地位。
民族团结教育自查报告

双磨小学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情况自检自查报告为了使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促进学校和谐稳定,确保我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双磨学校党支部教育局党总支的统一部署,在2015年3月-12月底利用十个月的时间认真扎实地开展了“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师生思想道德和政治理论素养,激发了各民族师生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激情,提高了民族团结意识,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现将开展活动情况自查汇报如下:一、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实施方案,落实工作任务双磨学校党支部成立了以学校校长张凤忠为组长,教务主任张英、少队辅导员苏娟娟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形成了党政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大队辅导员、班主任直接抓,全体老师共同抓的良好格局,以保障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为了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学校及时制定开展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目标要求、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工作要求,为扎实有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切实做好增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事关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
新中国成立66年来的实践证明,国家的繁荣富强、社会的和谐发展必然要求切实维护民族团结。
我校就拉萨“3〃14”和乌鲁木齐“7〃5”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在全体教职员工中开展专题讨论活动。
使全体教职员工更深刻的认识到拉萨“3〃14”事件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危害性,使我们认清达赖集团政治上的反动性,宗教上的欺骗性以及分裂祖国的罪恶行径,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人人争做民族团结的维护者和促进者。
三、开展师资培训,确保民族团结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把民族团结教育师资队伍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
2024版《民族团结》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PPT课件

增进各民族间相互了解与信任
01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 交流,促进文化认同和 文化传承。
02
推广双语教育,提高少 数民族群众的语言能力 和文化素养。
03
04
开展各民族之间的联谊 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和 信任。
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构, 加强民族关系监测和预 警机制建设。
02 祖国统一历史进 程与现状
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回顾
扶贫攻坚战中少数民族群众受益情况
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通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少 数民族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
困发生率显著降低。
教育医疗水平提升
加大教育医疗扶贫力度,少数民族贫 困地区教育医疗水平明显提升,群众
获得感显著增强。
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 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群众 生产生活更加便利。
鼓励和支持各类媒体制作和推广传统文化类节目,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推广各民族特色文化节庆活动
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活动, 如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 泼水节、火把节等民族特色节日。
支持民族地区开展具有地方特色 的文化旅游活动,促进民族文化
资源的开发利用。
鼓励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和参与 对方的节庆活动,增进民族之间
完善民族地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间人员往来的便利 程度。
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市场和文化交流渠 道。
04 民族地区发展成 就展示及政策支 持
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实施效果评估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得 到极大改善,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06 面临挑战及未来 展望
《民族团结教育》PPT课件

精选课件
47
帕米尔之子吴登云
39年前的夏天,一个年 轻的小伙子从扬州医专毕业, 来到了“万山之祖”帕米尔 高原。这个扬州小伙名叫吴 登云。39年来,吴登云如一 株坚韧的胡杨扎根在戈壁荒 滩,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 献给了这里的人民。
精选课件
48
孔繁森同志是一位优秀的
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他深入 群众,关心群众,时刻把藏族 同胞的冷暖挂在心上,为了救 济生活困难的群众,他三次卖 血,多次慷慨解囊,主动收养 两个藏族孤儿,与藏族同胞结 下了深厚的情谊,深受西藏干 部群众的爱戴,表现出了一个 优秀共产党员和人民公仆的高 度政治觉悟。
(2)原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过 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3)表现 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地位上平等
精选课件
20
讨论:
1、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战 火不断、伤亡惨重?有何危害?
2、这一现象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精选课件
24
才艺大比拼
民族歌曲展示
精选课件
25
《翻身农奴把歌唱》 (藏族)
2016学前教育班
精选课件
1
民族大团结
• 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
精选课件
2
中 华 民 族
精选课件
3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 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 咳罗尼罗咳罗咳 咳罗尼罗咳罗咳咳罗尼罗咳罗尼罗咳罗 建设我们的国家 爱我中华 中华英姿蓬发 爱我中华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 五十六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精选课件
50
• 平等 • 团结 • 互助 • 和谐
历年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

历年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
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是一系列关于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书籍,旨在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以下是部分历年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
1.《中华魂·爱党爱国读本》:这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以及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辉煌业绩。
2.《中华魂·民族团结教育读本》:这本书以丰富的历史和现实案例,介绍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意义。
3.《中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这本书从多个方面介绍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包括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引导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4.《中华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具体的故事和实践案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除了以上列举的书籍,还有许多其他的中华魂主题教育活动用书,这些书籍涉及到的主题涵盖了中华文化的各个方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读者阅读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国家帮助、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自力更生相结合,实现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进步,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的历史性飞跃,实现了少数民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也是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经济实力极大增强的60年。
过去,人们一提到民族地区脑海里浮现的就是“刀耕火种”、“手无寸铁”、“羊肠小道”、“人背马驮”……但是,仅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民族地区就彻底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
2008年,民族地区GDP已达到306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78年增长了17.4倍,比1952年增长了92.5倍。
南昆铁路、南疆铁路、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工程开工建设,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面貌一新。
新疆从没有一寸铁路到铁路营运里程达3000多公里,从没有一家像样的工矿企业到先后建成了六道湾露天煤矿、乌拉泊水电站、克拉玛依油田等一批大型企业。
旧西藏没有一条公路,如今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13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县县通公路。
今天的民族地区,已成为我国农畜产品和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国内外向往的旅游胜地。
这60年,是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成果丰硕的60年。
过去民族地区几乎没有现代意义的学校,文盲率非常高。
如今民族地区的各类学校已达72711所,在校学生3450.3万人,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少数民族在校大学生达115.35万人,比1950年增长了886倍,占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的7.14%。
民族地区文化设施条件得到普遍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大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抢救、挖掘和整理。
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超过85%和90%。
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已拥有卫生机构达4.7万个、床位45.8万个、卫生技术人员57.9万人,均比1978年增长了近1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地方病和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各族群众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这60年,是民族地区各族人民生活根本改善的60年。
从大面积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民族地区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2008年,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307元增加到13170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8元增加到3389元。
60年来,民族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近4000万,部分少数民族已实现整体脱贫。
在新疆,昔日牛拉犁,今日现代农机具飞奔田野;昔日牧民逐草而居,今日在定居点里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新生活。
这60年,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的60年。
“同心掬得满庭芳”。
60年来,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得到扎实推进,法制化建设成效显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的观念牢牢扎根于千家万户,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绽放。
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不断巩固。
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族群众建设现代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国务院先后召开了4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表彰了56个民族的4000多名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社会唱响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各族人民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回首60年,民族地区经历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巨变。
我国民族地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傲立东方。
60年的成就辉煌灿烂,60年的经验弥足珍贵。
我们坚信:只要始终不渝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阻挡紧密团结的中华各族儿女创造幸福生活的坚定步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必将越来越灿烂。
党和国家作出重要举措扶持和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教育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根本大计。
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水平十分落后,少数民族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切实解决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长足发展。
长期以来,国家针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发展民族教育事业。
着力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
通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极大地改善了民族地区中小学办学条件。
通过实施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所有民族地区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得到保障。
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对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予以倾斜。
通过办好民族院校、实施民族地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和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民族地区高校特色学科建设等措施,支持民族地区发展高等教育。
通过实施对口支援,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
创办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是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及各类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高等学校,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50年,国家决定建立中央民族学院。
以后,又在西北、西南、中南先后设立民族院校。
后来设立民族院校的地区又由大行政区扩展到了有关省和自治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广东、西藏、青海等。
20世纪80年代后,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相继建立,一些民族学院相继发展成为民族大学。
目前,我国共有15所民族院校。
民族院校以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比例超过70%,其他几所院校也达到60%以上。
创办寄宿制学校。
为解决少数民族农牧区、边远山区和边疆地区学龄儿童上学难的问题,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就在部分省区创办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
改革开放后,又集中开办了一批寄宿制民族中小学,调配优秀教师加强师资力量,同时加大对校舍、教学设备等设施的投入。
目前,全国共有寄宿制民族中小学6000余所。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有利于提高当地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有利于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师资提高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已经成为中国特色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
推广双语教学。
在一些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阶段,同时使用民族语和汉语教学,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汉语文这一工具,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目前,全国共有1万余所学校实行双语教学,在校学生达600多万人,使用的语文包括21个民族的29种文字,每年编译出版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达3500种、1亿多册。
实行异地办学。
在内地创办西藏班(校)、新疆高中班,利用发达地区雄厚的师资、先进的教学设备等资源,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直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1984年,中央决定在内地创办西藏班(校)。
北京、上海、湖北等内地20个省市80所中学举办西藏班,每年招初中生1800人、高中生1500人。
1989年,中央决定在内地50多所高校举办新疆班。
2000年,开始举办内地新疆高中班。
目前内地12个省市的28个城市,有50所示范高中开办了新疆高中班,招生规模达到每年5000人。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2001年起,国家首先在西部地区实施“两免一补”政策。
在西藏,国家对农牧区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行包吃、包住、包学习费用的“三包”政策。
在新疆,56个边境县全部率先实行“两免”政策。
2006年,率先在西部地区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国家对22个人口较少民族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书本费,中央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对89个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县的近10万学生给予的生活补助每年近2500万元。
2008年,国家开始在全国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同时提高西部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补助和校舍维修补助标准。
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学生上大学。
为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对少数民族考生适当降低分数线。
同时,还允许民族自治地方和少数民族聚居地方的少数民族考生可以用本民族文字答卷。
高校举办预科班、民族班,加速培养西部和民族地区急需的各级各类人才。
目前,全国共有100多所高校设有少数民族预科班和民族班,每年招生2万多人。
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
2006年开始采取“统一考试、适当降分”等特殊政策,重点面向西藏、新疆等西部1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培养高层次的骨干人才。
2009年全国招生4700人,其中硕士生3700人,博士生1000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低到高,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民族教育体系,培育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
他们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何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每当看到自己家中6个民族、80多口人团聚在一起的时候,新疆阿勒泰青河县70岁的老妈妈阿尼帕·阿力马洪总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在过去的46年里,她和丈夫抚养了19个不同民族的孩子,其中10个是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4个民族的孤儿,加上塔塔尔族、乌孜别克族的女婿、儿媳,全家是有6个民族成分的大家庭。
阿尼帕老人可以说是民族团结的好模范,阿尼帕老人的一家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缩影。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就是要在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上,全国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祖国的繁荣昌盛,维护社会主义祖国的统一安全,同心同德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这是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是各民族每一个成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我们每个人都要高举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社会稳定,自觉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促进者。
要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民族理论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
不仅少数民族要学习,汉族也要学习;不仅群众要学习,干部也要学习;不仅一般干部要学习,领导干部也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