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演示教学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教案初中语文阅读教案教案主题:阅读教学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让学生掌握阅读中的基本技巧,如快速浏览、提炼信息、归纳总结等;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和作者的观点;4.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3.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阅读中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让学生能够运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教授阅读方法和技巧;2.讨论法: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3.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的阅读任务来培养阅读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引用一句名言警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1)快速浏览:告诉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前,要先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章的主题和大致内容,这样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2)提炼信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提炼文章的重要信息,如关键词、关键句等,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归纳总结:教给学生在阅读一篇文章之后,要总结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训练阅读能力:(1)阅读理解练习:通过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意思、推理作者的观点等。
(2)实践应用:给学生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4.反馈与讨论:(1)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和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2)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表现等方面,通过口试、笔试等形式进行教学评价。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Part Seven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思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合理性
教学内容是否符 合学生的认知水 平和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 够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和方法 的难度是否适中, 是否有利于学生 掌握知识和技能
教学内容和方法 的呈现方式是否 直观易懂,是否 有利于学生理解 和记忆
改进教学策略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确定主题:根据初中语文教材和教学大纲,选取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主题,如文学、历 史、科学等。
选取阅读材料:根据主题,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如文章、诗歌、故事等,确保材料的多样性 和趣味性。
阅读材料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阅读材料的数量:根据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合理确定阅读材料的数量,确保学生能够在有限 的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
初中语文主题学 习阅读课教学设
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汇报人:XXX
目 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Part T源自o.课程设计理念Part Three.
教学目标
Part Four.
教学内容与方法
Part Five.
教学过程设计
Part Six.
Part Seven.
教学评价与反馈 教学反思与改进
Part One
添加章节标题
Part Two
课程设计理念
强调主题学习的重要性
课程设计理念:强调主题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整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语文 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主题学习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学 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主题学习的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 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知识的积累,语文学习已不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涉及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题学习阅读课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
本节课旨在通过主题学习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主题学习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b. 理解主题学习阅读的特点和方法;c. 掌握一定的主题学习阅读策略。
2. 能力目标:a. 能够辨别文本的主题;b. 能够通过主题学习阅读促进自己的思考;c. 能够运用主题学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主题学习阅读的兴趣;b. 培养学生对于不同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c.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分为三个环节,分别是导入、学习和巩固。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 导入(5分钟)a. 教师介绍主题学习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b. 提问学生:你对主题学习阅读有什么了解?2. 学习(35分钟)a. 呈现一篇篇主题学习阅读的文章,让学生辨别其中的主题;b. 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主题学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什么信息?c. 学生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d.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给予肯定和补充。
3. 巩固(30分钟)a.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进行阅读,选择一篇文章进行主题学习阅读;b. 学生通过主题学习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c. 学生展示自己的主题学习阅读成果,分享所获得的知识和体会;d.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给予学生肯定和建议。
四、教学资源1. 主题学习阅读的文章素材。
2. 学生的主题学习阅读笔记和作品。
3. 阅读策略的参考书籍或课件。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主题学习阅读笔记和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在主题学习阅读过程中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策略。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主题学习阅读中,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初中阅读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
初中阅读课教学设计(通用3篇)初中阅读课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结束时,学生将能够了解教室环境中物品的名称并在口语中正确使用My name is… Nice to meet you.等句型简单介绍自己,了解他人的姓名信息,进一步了解新同学;学生将能够了解单元任务的具体要求,并完成自己和小组内成员的姓名部分。
知识与能力:1. 学生将能够准确读出教室日常用品的名称并根据图片提示正确拼写。
2. 学生将能够在口语中使用Good morning,hello, hi,nice to meet you 向他人打招呼,正确使用句型My name is Gina. What’s your name? 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询问同学的姓名.3. 学生将能够初步了解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的用法。
4. 学生将能够制作班级同学中英文名字记录表中的一部分。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利用教学图片、幻灯片等来展开课堂教学、 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进行“打招呼和简单自我介绍”的课堂教学和练习。
本单元的教学法建议: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 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对话选择的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认识,培养学生广交朋友及友好相处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能够介绍自己的姓名:My name is …I’m…2. 能够简单问候初识的朋友:Hello!/Hi! 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3. 能够正确使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 your, his, her三、教学策略词汇教学——采取情景介绍或演示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操练、理解含义,并学会运用;口语教学——采取 pair work 问答式的口语交际活动或游戏等小组活动互相操练;听力教学——采取图文配对和role-play的方式;四、教学过程初中阅读课教学设计(2)一.教材内容分析本模块以太空之旅为话题,着重介绍了火星探索以及宇宙中太阳系的部分知识。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案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主题,提升其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选取适合初中生的优秀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体裁。
2. 结合教材内容,进行主题学习的阅读教学。
3. 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3. 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五、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主题学习的重要性,确定学习目标,分组并进行第一次阅读活动。
2. 第二周:阅读小说《骆驼祥子》,分析作品主题,进行角色扮演和故事复述。
3. 第三周:阅读散文《荷塘月色》,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第四周:阅读诗歌《再别康桥》,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5. 第五周: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分享阅读心得和感悟,进行课程总结和反思。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通过引入与主题相关的趣味性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导深入思考:设计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主题和内涵。
七、教学资源1. 经典文学作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 多媒体教学资源: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视频、音频等,丰富教学形式。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核心素养】◎文化自信:通过课外广泛地阅读,开阔文化视野,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道德品质。
◎语言运用:交流读书情况,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思维能力:学会阅读柱形图表,能从图表中发现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课外阅读状况。
(重点)◎审美创造:阅读优秀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
1.阅读教材本单元专题学习活动的“资料三”,汇总各小组还想了解的问题,补充在问卷中,重新制订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
2.把问卷打印出来,或利用网络问卷调研平台,做成电子问卷。
全班学生分成三个组,分别在初中的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相同比例的同学,邀请他们填写问卷并回收。
3.搜集名家有关阅读的精彩论述。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阅读图表,并从中提取信息。
2.学习分析调查数据,并从中发现问题。
3.以讨论会的形式商讨阅读问题的解决方案,了解、学习名家的阅读方法。
一、导入主题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
”阅读是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那同学们喜欢阅读吗?你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课外读书时你会运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探究本单元的专题学习活动——少年正是读书时。
(板书:少年正是读书时)二、了解国民阅读状况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相关专业机构在这一天会发布上一年度的国民阅读状况调查报告。
阅读“资料一”“资料二”(见教材),根据其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任务一:仔细阅读“资料一”,尝试用三段文字分别表述每个图表所包含的内容,注意用语准确、简明扼要、层次清晰。
写好后,组内交流,修改完善,形成文字稿,在班级展示。
(学生概括交流,教师指名展示)师指导:课件出示:图表数据分析支架分析表格、柱状图、饼图等图表时,要先看清图表上的数字、文字等所表示的信息,再观察图形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形、数字、文字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取出信息。
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7篇
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7篇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7篇经典语文的课件非常有意义的。
通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善于通过普通事物发现不寻常的“美”,并能根据对事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江南第一楼。
2.赏析课文,体会江南第一楼的壮观雄伟。
3.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结构,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4.通过赏读课文,领悟作者对岳阳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人们为什么称岳阳楼为江南第一楼。
2.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岳阳楼的壮美气势和悠久历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二.质疑了解课题。
三.预习反馈。
我能读。
我知道。
四.欣赏课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五.引导学生赏析全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读后你又知道了什么?它与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3.小组讨论:课文哪些自然段分别写了浩瀚的洞庭,壮美的楼阁,不朽的诗文,动人的传说。
4.与对子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5.引导学生展示喜欢的语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岳阳楼”称为“江南第一楼”?六.当堂检测。
1.填一填,读一读。
2.说一说。
七.总结课堂。
中学语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范文(精选篇2)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史,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含义。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驶、好梦成真、阻隔、邀请”这些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将‘走’得更快更远”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初中
语文阅读公开课教案初中第一节: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的阅读技巧;2. 理解文学作品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3. 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4.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5.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和评价文学作品。
第二节: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难点是如何理解和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修辞手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读和评价。
第三节: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对阅读有什么困惑?你们觉得阅读为什么重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开展简短的讨论。
2. 阅读技巧讲解(20分钟)教师以课文为例,分别介绍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技巧。
如叙事文的阅读方法、夹叙夹议文的解读技巧、议论文的中心思想提炼等等。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阅读策略。
3. 文学作品解读(30分钟)选择一篇适合初中学生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和重要意义。
通过展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修辞技巧,让学生去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进一步深入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4. 课堂练习(20分钟)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可以设计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者简答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作品解析。
5. 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完成相关的作业。
布置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评论。
第四节:教学资源本节课所需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笔记、PPT等。
第五节: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讨论的参与情况、课堂练习的得分情况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情况。
第六节:教学延伸在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继续阅读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反馈。
初中语文阅读展示课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展示课教案课程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1. 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和训练。
2. 学生阅读展示环节。
3.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阅读理解技巧。
二、阅读理解技巧讲解和训练(15分钟)1. 教师讲解阅读理解技巧,如快速阅读、找关键词、推理判断等。
2. 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三、学生阅读展示环节(15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阅读材料进行阅读。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阅读展示,展示内容包括:文章主题、作者观点、论证方法等。
3. 其他组学生对展示内容进行评价和提问,展示组学生进行解答。
四、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10分钟)1.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 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分享内容包括:讨论结果、小组成员的观点等。
3. 其他组学生对分享内容进行评价和提问,分享组学生进行解答。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练习的完成情况。
2. 学生阅读展示的表现和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训练阅读理解技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生阅读展示环节,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互动交流,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提问,避免过于苛刻或不恰当的评价。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阅读理解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
语文初中阅读课课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选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短篇文章,如励志故事、人物传记等。
2. 教学重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文章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讲解重点:针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4. 阅读理解:学生回答关于文章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教学重点,强调正确面对挫折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让学生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回答问题等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否有所提高。
2.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学生对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通过课堂提问、课后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学生的人生态度:通过课堂讨论、课后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是否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指导和帮助。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讲解重点词汇和句型时,要注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课 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包括理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信息、推理判断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3.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
2. 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性。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中的细节信息。
2.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适合初中生阅读的文章,内容涵盖学生所学的知识点,并提供相关的问题。
2. 备有幻灯片或黑板,用于呈现教学内容和学生答案。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供一篇文章,让学生默读一遍,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文章主旨、关键信息和细节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逐步引导他们找到答案。
分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讨论文章中的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
2. 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巡视,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参与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整理答案(10分钟):1.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指导他们整理答案。
2. 教师提供正确答案,并解释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内容。
拓展练习(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与文章相关的拓展问题,让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和回答。
2.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中的进步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阅读能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阅读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继续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章,并完成相关练习。
2. 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和相关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
2024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怎么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熟悉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实践应用阅读技巧,加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阅读理解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维活跃度如何结合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阅读技巧三、教学过程导入:通过提问导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新课呈现:通过PPT展示阅读材料,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文本,教授阅读方法。
互动讨论: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阅读体验,解决疑难问题,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讨论。
案例分析:选取经典案例,让学生实际操作,应用所学阅读技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课堂练习:提供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讲授法:教师讲授阅读技巧和基本知识。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体验。
案例法:分析经典案例,增强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阅读材料和相关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阅读指定材料,回答问题,教师现场点评。
作业布置完成指定的阅读材料,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报告。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参与度、思维活跃度等。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读后感或分析报告,评估其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
期末测试:综合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用具及软件资源要求:PPT演示软件、教学黑板、教学用计算机等;教材和参考书等文本资源;案例分析资料等。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深沉的情感,体会亲情的伟大。
2. 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朗读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理解“背影”的深刻含义。
体会文中蕴含的父子深情。
2. 难点。
领悟作者如何在平淡的叙述中表达出强烈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3分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时,圈出生字词。
我会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容易读错的字,比如“蹒跚(pán shān)”“交卸(xiè)”等,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
2. 读完之后,请学生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我会引导他们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去思考。
比如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祖母去世、父亲失业的情况下,和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时,看到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背影,之后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三)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20分钟)1. 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让学生重点关注描写父亲的语句。
我会先举个例子,比如“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就会问同学们:“从这个描写中,你们能感觉到什么呢?”引导学生说出父亲爬月台时的艰难,从而体会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2. 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其他描写父亲的细节之处,并且分析这些描写对刻画父亲形象有什么作用。
每组派代表发言。
可能有的组会找到“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这一外貌描写体现出父亲当时境遇的不佳,但是仍然一心想着儿子。
还有的组可能会找到父亲的语言描写,像“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表现出父亲的坚强和对儿子的安慰。
3. 在大家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我会总结一下父亲的形象。
我会说:“同学们,这个父亲啊,就像一座大山,虽然他可能不善言辞,虽然他自己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他对儿子的爱那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
初中语文阅读讲解教案
初中语文阅读讲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使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采用阶梯式阅读法,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阅读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合作共赢的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
2.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 教学难点: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秋天之美。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生词的含义及用法。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情感。
4. 实践环节:(1)学生进行阅读练习,运用所学阅读策略。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体验。
5. 总结反馈:(1)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进行总结。
(2)学生自我评价,反思阅读过程中的不足。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 完成课后练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选择一篇同类文章进行自主阅读,培养阅读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4. 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素养。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
初中语文读书课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4.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创作潜能。
教学内容:1.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2. 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感悟。
4. 写作练习: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课文,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提出针对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阅读感悟。
3. 各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分享阅读心得。
三、课文分析(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总结主题思想。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3. 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讲解精彩片段的内涵和写作手法。
四、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以课文为灵感,创作一篇短文。
2. 学生现场进行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提交作文,教师进行批改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阅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阅读和写作方面的不足。
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3. 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阅读理解讲解课教案
语文阅读理解讲解课教案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理解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还能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设计一份有效的阅读理解讲解课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份针对初中学生设计的阅读理解讲解课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大意。
2. 培养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细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文章中隐含信息的理解和推断能力。
4. 增强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 文章主旨的把握- 细节信息的分析- 隐含信息的推断教学难点:- 文章结构的分析- 文章中隐含信息的挖掘教学准备:1. 选定一篇适合学生阅读水平的文章。
2. 准备相关的PPT课件,包括文章内容、问题和答案解析。
3. 准备一些辅助教学的图片或视频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
- 简要介绍阅读理解的重要性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阅读材料(10分钟)- 让学生独立阅读文章,要求他们标记不懂的单词或短语。
-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主旨大意讲解(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
- 通过提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4. 文章结构分析(15分钟)- 教师展示文章的结构图,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组织方式。
- 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让学生了解不同部分的作用。
5. 细节信息分析(15分钟)- 教师提出与文章细节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从文章中寻找答案。
- 讨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等。
6. 隐含信息推断(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隐含信息,如作者的观点、情感等。
-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推断。
7. 语言鉴赏与批判性思维(10分钟)- 让学生讨论文章的语言特点,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等。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培养批判性思维。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设计正文:一、教学背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主题阅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设计一节有效的主题阅读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主题阅读,理解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
3.情感目标:通过主题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理解课文主题,进行深入思考。
2.难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
四、教学准备1.教材:准备一份与主题相关的课文。
2.教具:活动卡片、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以引发学生兴趣的方式,导入本课的内容。
可以通过问题、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课文阅读与分析(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和情感,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关键词、重复出现的词汇等。
3.整体理解与归纳(15分钟)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与归纳。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然后进行汇报。
4.深入思考与拓展(15分钟)教师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拓展。
例如,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思想和表达方式,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
5.交流与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行分享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6.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小结,帮助学生总结课堂收获,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六、教学延伸1.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短文,并配上合适的插图。
2.课外拓展:引导学生阅读与主题相关的其他文章或书籍,并进行分享和讨论。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初步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细节。
2.能够运用各种阅读技巧进行阅读。
3.能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4.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教会学生如何理解阅读材料的主旨和细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并能够熟练运用。
3.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度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如何培养学生对阅读材料的深度理解能力。
2.如何教会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课外故事书、新闻报道等材料。
2.准备录音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导入新课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
”2.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写上“阅读的重要性”作为引导学生思考。
二、讲解阅读技巧(10分钟)1.讲解阅读技巧之一:预测法。
a.给学生展示一张图片,带领学生预测图片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完成预测。
b.分小组让学生找出图片中的一些细节进行预测,然后学生交流并得出最终预测结果。
2.讲解阅读技巧之二:精读和略读。
a.通过示范和解释,让学生了解精读和略读的概念和运用场景。
b.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略读,并要求他们找出关键信息。
三、练习阅读技巧(15分钟)1.练习预测法。
a.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的开头部分,让他们阅读并预测接下来的故事内容。
b.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预测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2.练习精读和略读。
a.给学生分发一篇短文,要求他们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精读和略读。
b.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答案,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学习深度阅读(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如何进行深度阅读?”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3.学生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培养语言表达能力(10分钟)1.教师给学生们展示一篇短文,并要求学生们仔细阅读。
2.学生们交互讨论短文的主旨和细节,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第一阶段主题学习,比较阅读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小组互助,合作探究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反馈提升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
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设计导言: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而主题阅读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主题和内涵,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阅读技巧。
本文将针对初中语文单元的主题阅读教学,提出一些设计和方法。
第一部分:教学背景在设计主题阅读教学前,教师需要了解教学背景,包括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以及教材内容等。
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和教材,才能设计出既能满足教学要求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既包括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也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
通过主题阅读,教师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材选取在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选择适合的教材和内容。
教材内容可以是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科普文章等。
通过选取多样化的教材,能够刺激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全面了解文本主题和背景知识。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安排在主题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活动:通过图片、问题或小故事引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预习环节:让学生在读前阶段进行主题预测,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或讨论小组讨论活动,帮助他们了解主题的背景知识。
3. 阅读活动:设置合理的阅读任务,指导学生迅速掌握文章的主旨,了解文章结构和关键词语。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阅读、个人阅读或分段阅读等多种方式。
4. 深度理解活动:通过问题导向、小组合作或演讲等形式,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思考文章中的细节、主题和作者意图等。
5. 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相关作品,如写一篇读后感,构思一幅插画或组织一次主题演讲等。
6. 反思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巧,思考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主题学习”阅读课教学设计第一阶段主题学习,比较阅读教师课前可以适当讲授新接触的知识内容,并对学生进行组织,明确任务要求以及活动方式,引导围绕课文选择主题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具体如下:1、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做好圈点勾画(圈点字词、勾画疑问及精彩语言),并确定阅读的重点和主题。
2、阅读《主题学习》材料,搜集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近甚至相对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文章所涉及的主题进行全面的了解,不断在阅读中丰富自己对主题的认识、感受,丰富自己的语言。
3、比较阅读各种材料或文章,从“文章写了什么”“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你读后的感受或收获是什么”四个大方面认真领会文章,及时勾画、批注。
第二阶段小组互助,合作探究1、组内同学一对一结队,交流所作的勾画和批注。
结队相对固定,但可根据情况临时调整。
不同问题可以寻找不同的互助伙伴,不能解决再找另一同学,也可到其他组寻求解决。
必要时可以鼓励学生到黑板检测、书写问题。
包括①互相检测字、词及基础知识;②交流自己的认识;③互相帮助解决疑难。
2、小组交流,确定重点问题及展示内容。
①由组长主持,组内同学分别提出自己认为最重要、或最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大家合作探究。
②组长组织确定小组展示的内容及方式,要力求照顾到每个同学。
③可以将自己组确定的疑难书写到黑板,提示其他组思考,也作为教师布置作业的依据。
问题要有价值,一个组一个问题。
3、针对各组确定的疑难问题,进一步深入阅读《主题学习》材料,力求获取更多、更充实的语言材料,力争顾及全篇、单元深化主题。
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注意点拨、激励、评价。
第三阶段交流展示,反馈提升1、展示交流:各组分别按准备情况展示对文章的认识,教师要将机会多让给同学们。
同时,各组展示应注意各组间同学展示问题的联系,通过组间合作补充完善。
①文本的展示:可结合重点语句的品读、赏析进行展示;可对文章整体的赏析进行展示;可进行比较阅读,引入课外材料丰富对文章的认识。
②情感的展示:可结合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说感悟、体验。
要力求使语言丰富、生动,引入课外材料补充认识。
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对小组进行充分的调动。
教师要力求使每一组同学都进入一种竞争的状态,使之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同时还要注意进行问题评比,调动提问的积极性。
如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是否能剔除假问题,提出有助于更深层地把握课文内容的问题,即评学生提问的质量和有价值问题的数量。
2、反馈检测,归纳提升反馈要落实到学生交流、展示的各个环节,教师对学生活动中的问题要及时进行校正;要注意总结归纳,梳理重难点,讲解延展性知识,组织语文综合性活动;必要时可以进行检测。
初中语文阅读课教案15课时阅读教案第一课时一、能一句话概括文章大意,归纳中心。
二、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中每一个字,尤其注意否定词与数量词。
三、找到题目在原文的位置,从位置前后找答案。
四、能用原文的尽力用原文。
五、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六、题目做完之后,要检查一遍,看与中心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就应改正。
七、要求概括的,可用以下概括方法:1、原文句子简明化。
2、综合原文的重要词语。
3、结合原文的词语,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八、认真书写:工整规范,一目了然;清晰美观,百看不厌。
第二课时一、中心句(中心论点及说明对象或特征)的找法:1、文章开头2、文章结尾3、中间4、题目5、概括二、文章开头的作用: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对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三、文章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四、一句话或一段话的作用: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①、充当事实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②充当道理论据,证明前(后)一句话,进而证明中心论点;③说明了前(后)一话(说明事物的特征)第三课时一、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欲扬先抑、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古喻今、运用典故、直接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
二、“这”、“它们”等指代什么:1、一般是往前找,不会超出前三句;2、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三、仿句:1、话题。
首先,仿句在话题上要与例句保持一致,做到材料紧扣中心,事例典型合理。
如例,画线句列举的是“春光里的花”“秋风里的叶”,再依据句末的“永远伴随着你”,可以判定仿句应扣住夏、冬两季的特征来写。
2、句式。
仿句句式要与例句相同。
句式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主动句、被动句,长句、短句,散句、整句,单句、复句,等等。
3、修辞。
仿句时应当运用与例句相同的修辞方法,所以应仔细研读例句所用的辞格,如比喻、排比、对比、拟人、反复、设问、反问、引用等。
4、结构。
仿句的成分组合方式、修饰限制语的构成方式,均应与例句保持一致。
5、表达。
仿写的句子应做到语言通顺、用词得当、简洁明确,不能出现不合逻辑、牵强附会、浅薄幼稚的说法。
6、色彩。
这里“色彩”包括语体色彩和感情色彩。
比如例中洋溢着欢快、喜悦的感情,仿句时就不能违背这一点。
7、字数。
对于某些仿句题,仿写时还应注意,字数上应与例句完全相当。
第四课时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二、限字题的解答:1、根据题目要求作完全准确的表述(此时不要过多地考虑字数的多少);2、对照字数要求进行简缩:①去除无关紧要的修饰语,②多音节词改为单音节词,③用简称(尤其是地名)。
3、将符合题意和字数要求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是否有语病,有,必须修改。
要做到句子简明、完整、通顺、明确。
三、拟写标语题:1、语句必须简短、精炼;2、可采用以下句式:祈使句、比喻句、排比句、对偶句、对称句,也可巧妙地应用诗文名句、谚语、歇后语等稍作改动以切合语境。
第五课时一、语句作用、含义分析、语句赏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或用了动词、形容词……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第六课时一、句子比较分析题:常见题意:原句换成改句行不行?或原句与改句哪个好?删词句。
答题方法及步骤:1、表明观点(行不行,哪个好);2、分析原句优点;3、分析改句缺点。
二、给文段拟题: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三、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四、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五、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
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
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第七课时一、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二、引号的作用:1、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句等);2、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3、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4、表着重指出。
三、根据文意给相关名词下定义:以给“转基因作物”下定义为例。
1、格式A:转基因作物是一种…………的作物。
格式B:一种…………的作物叫做转基因作物。
2、注意点:下定义必须把握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如“作物”就是“转基因作物”的本质属性;“数学方法”就是“统筹方法”的本质属性。
四、理解词语在选文中的意思和在语境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两点:一是这个词可能不再具有词典中的含义,而是特定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二是要理解词语的语境含义首先必须正确理解词语所在的语境。
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实在是标致极了”一句中的“标致”。
第八课时一、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