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三篇)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人口死亡信息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意义通过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所获得的死因资料是公共卫生的基础资料,连续稳定的死因报告能够客观估计卫生需求,评估人群健康状况的变化。
死因数据是公共卫生信息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信息之一。
签发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是从事人口统计、生命统计等有关工作的基本信息来源,是判定死者死亡性质的基本法律依据。
二、____管理各级医疗机构都应有主要领导分管该项工作,并指定科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及网络,并有专(兼)职统计人员1-____名进行网络报告工作。
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报告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及评估。
反馈其存在的问题,对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知识的培训。
三、人口死亡信息收集1、报告对象在____死亡的大陆居民、台____居民和外国人(含死亡的新生儿)。
2、报告单位和报告人报告单位。
负责接诊或死亡调查的医疗机构(包括急救中心和急救站)。
报告人。
负责救治的执业医师或负责死亡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
3、死亡个案的填报⑴医疗卫生机构死亡个案在医疗卫生机构或来院途中死亡(含出诊医生到现场已死亡),由负责诊治的医生作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
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将死者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书》上的调查记录栏内。
⑵家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正常死亡个案在家中、养老服务机构或其他场所死亡者,由所在地的村医(社区医生),将死亡信息定期报告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防保医生,根据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____、户口本及生前病史、体征或医学诊断,对其死因进行推断,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及调查记录。
⑶涉法死亡个案未经救治的院外死亡,医疗卫生机构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司法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公安司法部门判定为正常死亡者,由负责救治或调查的执业(助理)医师签发《死亡证》。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章制度(2016)目录例会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信息核实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档案管理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培训工作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亡病例报告工作流程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基础项目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特殊项目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调查记录的填写要求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死因编码规定 .............. 错误 ! 未指定书签例会制度1、组织门诊医生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因管理、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等。
2、医院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不定期组织召开死亡报告讨论会,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解决,使《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得到不断的完善。
3、医院安排人员参加区疾控中心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例会应有签到,做好会议记录并妥善保存。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设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及网络报告工作等。
二、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死亡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对死亡案例进行死因医学诊断并由诊治医生填报《死亡医学证明书三、医务科组织有关专家对死亡病例进行实地调查核实,采集病史,并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四、每年组织对临床医生或新进医生进行两次培训,培训内容:《死亡医学证明证》的正确填写及根本死因的确定。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样本(二篇)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样本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为提升我国死因监测管理水平,保障公共卫生信息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现就以下事项提出具体要求:一、各卫生院与服务中心需成立死因监测管理领导小组,指派专员履行死亡信息的收集、整理、核查、登记以及网络报告等相关职能。
二、明确死因登记报告流程,严格按照规定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执行网络报告制度。
村级基层卫生组织及其他医疗保健机构应积极协助死者家属办理《死亡医学证明书》,及时搜集死亡个案信息,进行入户调查与核实,并于每月规定日期前向卫生院、服务中心上报居民死因月报表。
卫生院、服务中心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死亡个案的网络直报工作。
三、对搜集的死亡信息进行台帐登记,建立完善的死亡登记册。
四、各卫生院、服务中心应于每月规定日期前,将上个月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第二联上交至县肿瘤医院死因登记处。
五、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不清或信息不完整的死亡案例进行深入调查,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对院内死亡信息及《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及时核实。
六、实施死亡信息补充报告制度,定期与当地相关部门核对死亡资料,确保信息的完整性。
七、制定档案管理制度,指派专人妥善保存死因登记信息的原始资料,并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执行长期保存。
定期备份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
八、开展定期培训,对临床医生及村医进行专业培训,强化《死亡医学证明书》的正确填写及死亡信息的收集与报告。
九、建立定期考核评比通报制度,将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存在漏报、迟报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请各相关单位严格执行以上要求,共同推动我国死因监测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科学化发展。
2024年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工作制度样本(二)各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应组建专门的死因监测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本辖区死亡信息的搜集、整理、核查、登记以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报告等工作。
各相关单位需制定明确的死因登记报告流程,并遵循规定完成《死亡医学证明书》的填写,同时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交报告。
最新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最新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李老师精心整理,双击删除页眉,再上传必究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及《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特制定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成立本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二、死因登记报告工作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三、院内死亡个案,由临床医生规范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
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
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
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死亡
再上传晓李,飞刀必究。
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
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提高死因报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规范死因报告流程,根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所有开展医疗活动的科室和部门,以及涉及死因报告的所有工作人员。
三、工作原则1. 依法报告:死因报告工作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规定,确保报告工作合法、合规。
2. 及时准确:死因报告应真实、准确、完整,确保信息及时上报。
3. 规范流程:死因报告应遵循规定的流程,各部门和科室应密切配合,确保报告工作顺利进行。
4. 质量控制:加强死因报告质量控制,对报告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和反馈,不断提高报告质量。
四、工作内容1. 死因报告范围:包括所有死亡病例,包括自然死亡和意外死亡。
2. 死因报告时限:死亡病例发生后,应在24小时内完成死因报告。
3. 死因报告流程:(1)医护人员发现死亡病例后,应立即进行死因判断,并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2)科室负责人审核死因报告信息,确认无误后,提交至医院死因报告管理部门。
(3)医院死因报告管理部门对上报信息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上传至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系统。
4. 死因报告资料保管:医院应妥善保管死亡病例的相关资料,包括病历、死亡证明书等,以备查验。
五、工作要求1. 提高认识:各部门和科室应提高对死因网络报告工作的认识,将其作为常态化、规范化工作来抓。
2. 培训考核:定期对涉及死因报告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报告能力和业务水平,并进行考核。
3. 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死因报告信息不被泄露、篡改,保障患者隐私。
4. 协同配合:各部门和科室应加强协同配合,确保死因报告工作顺利开展。
5. 质量监控:医院死因报告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死因报告工作进行质量监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六、奖惩措施1. 表彰奖励:对死因报告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2023最新版)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⒈管理目的⑴悉数记录与统计死因信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⑵保证死因登记报告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⑶并规范相关部门的操作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
⒉适用范围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负责死因登记报告的相关部门。
⑵相关部门应按照本制度的要求进行操作和管理。
⒊定义和缩写⑴死因登记报告:指对死亡人口的个人信息、死亡信息及死因进行记录和统计的报告。
⑵相关部门:指负责死因登记报告的卫生部门或其他相关机构。
⑶准确性:指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真实、无误差的程度。
⒋职责和义务⑴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死因登记报告操作规程。
⑵相关部门应确保死因登记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⑶相关部门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时上报死因登记报告信息。
⑷相关部门应定期进行死因登记报告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⒌操作流程⑴死因登记报告的收集⒌⑴收集死亡人口的个人信息和死亡信息。
⒌⑵收集死因信息,包括疾病的确诊结果和死因的鉴定等。
⑵死因登记报告的记录⒌⑴将收集到的死亡人口的个人信息和死亡信息进行准确记录。
⒌⑵将收集到的死因信息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病因、病理结果、诊断过程等。
⑶死因登记报告的上报⒌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及时上报死因登记报告信息。
⒌⑵上报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应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⒍信息管理⑴死因登记报告的存档⒍⑴死因登记报告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存档。
⒍⑵存档的死因登记报告应保证安全和完整。
⑵信息查询与提取⒍⑴相关部门可按照规定程序查询和提取死因登记报告信息。
⒍⑵查询和提取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应保证准确可靠。
⒎违规处理⑴相关部门若违反本制度的规定,应受到相应的约束和纪律处分。
⑵相关部门若未按时上报死因登记报告信息,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处罚。
⒏附件本文档不涉及附件。
⒐法律名词及注释⑴个人信息:指与特定个人有关的各种信息,如姓名、等。
⑵死因信息:指描述一个人死因的相关信息,如疾病诊断、尸检结果等。
⑶法律法规:指国家法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和规章等。
死因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进一步做好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按照国家疾病检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对每一位死亡病人规范填写好死亡病例报告卡,并交给我院防疫科。
二、防疫科设置兼专职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临床医生报告的死亡报告卡后,在7天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得迟报。
三、为保证报卡质量,网络直报人员在对死亡报告卡有疑问或发现卡片填写不规范、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报卡的临床医生联系,与报卡医生取得一致意见后,将死亡报告卡及时、准确上报。
四、直报人员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等。
五、网络直报人员应管理好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死亡报告系统能正常运行。
六、对每一份死亡报告卡做好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
莞城医院
2014年1月2日。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第一篇: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1、《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以下简称《死亡证》)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平台上的《全国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2、网络直报人员每天收集本院内《死亡证》,并在7天内完成审核和网络报告。
网络填报时,需要将《死亡证》死因链、调查记录等原始信息如实录入,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3、死亡报告人员应对收到的《死亡证》)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等检查,对有疑问的《死亡证》)必须及时向填报人员进行核实。
4、对已审核确认的报告信息,如发生报告死亡病例死因诊断变更或填卡、编码错误时,要及时报告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予以订正。
5、配合疾控部门核实发现的死亡漏报情况进行及时补报。
6、定期下载个案数据和储存本单位网络上报的原始数据库,并采取有效方式进行数据的长期备份。
7、网络直报人员应管理好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死亡报告系统能正常运行。
如发现账号信息泄露,须尽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通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管理员以及时处理。
8、对每一份死亡病例报告做好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
9、每年有针对性的对临床医生、《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填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10、对死亡病例迟报、漏报、不正确上报的科室和责任报告人给予通报批评/一定的经济处罚。
第二篇: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制度1.由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2.病案室按照 I C D-10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3.医疗机构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及网络直报;4.死因编码人员应对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进行审核,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范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及时向诊治医生进行核对。
5.报告卡交医务科进行登记并进行网络直报。
第三篇: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经验交流传染病管理和传染病及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经验交流一、传染病管理:1、院领导高度重视传染病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传染病管理科,专职人员5人,其中中心医院3人,南、北院各1人。
医院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及流程
一、目的为了加强医院死因登记管理,规范死因报告流程,提高死因报告质量,保障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护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
三、职责分工1. 医生:负责死亡病例的诊断、死亡证明的填写和盖章。
2. 报告员:负责死亡证明的收集、审查、上报及归档。
3.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负责对死因报告进行审核、分析,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4. 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死因登记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
四、死因登记报告流程1. 医生在患者死亡后,及时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至报告员。
2. 报告员收到《死亡医学证明书》后,进行审查,确保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
3. 审查合格的《死亡医学证明书》由报告员上报至疾病预防控制部门。
4. 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对上报的死因报告进行审核、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医院。
5. 医院根据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反馈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死因登记报告要求1.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要求:(1)字迹清晰,不得涂改、乱画。
(2)按照规定填写项目,不得遗漏。
(3)死亡原因应使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得使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2. 报告时间要求:(1)死亡证明填写后2日内提交。
(2)死亡病例编码(报告)负责人在接到医生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后,应在7天内完成编码。
(3)各级医疗机构应在7天内完成死因编码和网络直报。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定期对死因登记报告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对违反死因登记报告制度的行为,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制度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有未尽事宜,由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另行规定。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制度
网络直报系统管理制度篇一:死因网络直报报告管理制度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一、为进一步做好死因网络直报工作,我院各临床科室要严格按照国家疾病检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范,对每一位死亡病人规范填写好死亡病例报告卡,并交给我院防疫科。
二、防疫科设置兼专职网络直报人员,在接到临床医生报告的死亡报告卡后,在7天内进行网络直报,不得迟报。
三、为保证报卡质量,网络直报人员在对死亡报告卡有疑问或发现卡片填写不规范、不清楚的地方,应及时与报卡的临床医生联系,与报卡医生取得一致意见后,将死亡报告卡及时、准确上报。
四、直报人员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填写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发病日期、诊断日期、报告日期、报告单位;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原因(直接死因、根本死因、与传染病相关的死因及不明死因),并进行根本死因确定及编码。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医学死亡证明书》背面〈调查记录〉一栏填写病人症状、体征等。
五、网络直报人员应管理好报告的用户名和密码,确保死亡报告系统能正常运行。
六、对每一份死亡报告卡做好登记工作,并妥善保管。
莞城医院2014年1月2日篇二:2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制度一、首诊医生为疫情报告责任人,要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
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村名或街名和门牌号。
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二、疫情管理人员为网络直报责任人,负责传染病疫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慢病、居民病死亡原因等项工作的网络直报及电话报告工作;同时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要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在网络直报中遇到技术问题,立即与市疾控中心联系,及时解决,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三、疫情管理人员负责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录入、初审和保存工作,收卡后应及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不得延误,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至少保留三年备查。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5篇材料)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5篇材料)第一篇: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十七、应急处理与反馈
17.1应急处理
(1)建立死因报告应急处理机制,对突发事件中的死亡病例进行快速报告和处理。
(2)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情况下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17.2反馈机制
(1)建立死因报告反馈机制,对报告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及时回应。
(2)定期发布死因报告分析结果,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识。
七、跨区域报告协作
7.1跨区域报告流程
(1)患者死亡后,若就诊医疗机构与死亡地不在同一行政区划,就诊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报告信息推送至患者死亡地的卫生行政部门。
(2)患者死亡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跨区域报告信息进行审核和统计。
7.2跨区域报告协作机制
12.2社会监督
(1)鼓励社会各界对死因报告工作进行监督,提高工作透明度。
(2)建立公众反馈渠道,及时处理公众关于死因报告的疑问和投诉。
十三、国际合作与交流
13.1国际合作
(1)积极参与国际死因报告相关领域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2)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死因报告相关的科研和培训项目。
13.2国际交流
(1)定期举办国际研讨会,交流死因报告工作经验。
(2)建立国际死因报告信息交流平台,促进信息共享和经验互鉴。
十四、政策支持与经费保障
14.1政策支持
(1)将死因报告工作纳入公共卫生政策体系,明确其在健康管理工作中的地位。
(2)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和人员积极参与死因报告工作。
14.2经费保障
(1)各级财政应将死因报告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及流程
一、工作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加强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提高死因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总则1.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是规范和指导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基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工作人员。
2.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是指将死亡人员的死因信息通过网络进行登记和报告的工作。
3.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目标是准确记录死因信息,提高死因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并为研究、分析死因提供可靠的数据。
二、责任部门1.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由卫生部门负责管理。
2.卫生部门应建立健全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关工作制度。
3.卫生部门应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
三、报告要求1.死亡医院或单位应及时进行死因登记,并在24小时内完成报告。
2.死因报告应包括死者的个人信息、死亡日期、死因诊断和其他相关信息。
3.死因报告应准确、全面,不得隐瞒、造假或修改私自。
四、信息网络报告系统1.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系统。
2.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系统的建设应具备稳定、安全、易于操作和便捷查询的特点。
3.卫生部门应定期对死因信息网络报告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五、培训和督导1.卫生部门应定期组织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的培训和考核。
2.培训内容包括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3.卫生部门应派出专门的人员对死因报告进行督导和抽查,并及时反馈问题和建议。
六、保密措施1.死因登记信息是个人隐私,卫生部门及从业人员在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个人隐私。
2.卫生部门应建立完善的信息保密制度,对死因登记信息进行安全可靠的存储和传输。
3.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人员在离职或调岗时,应签订保密协议,并进行相应的交接工作。
七、考核与奖惩1.对于按时、准确完成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单位和个人,应进行表彰和奖励。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一、背景和意义死因登记信息是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代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管理的基本数据。
死因登记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关系到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管理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公正性,对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推动健康数据智能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自建立以来,在与国际接轨、提高质量、提升效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单位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不跟进、不落实等;有些地方存在信息采集不及时、不完整等问题;死因诊断技术水平和报告质量参差不齐等,不利于有效保障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管理的工作和科学性。
为了进一步加强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和管理方式,提高信息质量和可靠性,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数据智能应用,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明确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的规范要求,细化并落实信息采集、报告、处理和管理流程、加强监督考核和质量保障,推进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从事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的相关单位和人员。
三、管理内容1、信息采集(1)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相关单位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工作,负责相关单位和人员的监督和考核工作。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相应的责任体系,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
对于死因登记信息采集工作,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和考核工作,及时推进系统上线和应用,建立、完善相关机制,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信息及时到位。
(2)信息采集工作及时性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落实信息采集工作,做到及时性和全面性。
在死亡证明书签发后,病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电子信息采集。
对于死因不明的案例,应当及时进行尸检鉴定,并按规定进行填报。
(3)信息采集方式信息采集应采用电子方式。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协助相关机构建立并完善信息库、数据中心等。
对于信息缺失或错误的,应当及时联系发证单位或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进行补充或更正。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
死亡病例网络直报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疗机构对死亡病例的报告质量,及时、准确地掌握全国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是指医疗机构在接诊患者死亡后,通过网络将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三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应按照本办法的要求,做好死亡病例的网络直报工作。
第四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工作应遵循及时、准确、完整、保密的原则。
第二章报告范围和内容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报告以下死亡病例:(一)就诊死亡的;(二)在医疗机构抢救无效死亡的;(三)回家死亡的;(四)身份不明的;(五)其他需要报告的死亡病例。
第六条死亡病例报告内容包括:(一)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居住地址、联系电话等;(二)死亡信息:死亡日期、死亡地点、死亡原因、死亡诊断等;(三)医疗机构信息:医疗机构名称、医疗机构编码等。
第三章报告程序和时间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通过网络直报系统将死亡医学证明和死亡登记信息报告给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八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到医疗机构报告的死亡病例信息后,应进行核对、分析,对有疑问的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并在24小时内将核实结果反馈给医疗机构。
第九条医疗机构在报告死亡病例时,应确保报告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如有虚假报告,将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数据管理和使用第十条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作为国家疾病监测和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应当受到严格保护。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应依法使用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不得泄露、买卖、篡改、删除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
第十一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死亡病例网络直报数据进行分析,掌握全国死亡情况和疾病流行趋势,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
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背景在医疗事故处理工作中,死因鉴定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为了保障患者家属及社会公众获得真实可信的死因鉴定结果,医院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网络报告制度,记录医院所有死因鉴定的过程和结果。
本文档旨在明确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制度,规范死因鉴定报告程序。
适用范围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死因鉴定案件,包括住院死亡、门急诊死亡、手术死亡、院内感染死亡等。
工作流程医院死因网络报告工作流程如下:1.医院内部发现疑点死亡:医院所有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对患者死亡进行疑点发现和报告,发现疑点死亡后立即通知相关部门。
2.病史资料采集:由医院病案质控部门和医疗事故调查组责任人员组成的小组,对死者病史、相关治疗方案、药物使用情况等进行详细调查采集。
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慎重处理死者家属情感问题,确保对死者的尊重。
3.死亡原因初步判断:经过病史资料的搜集和分析,根据临床经验判断死因并拟定初步结论。
4.医学鉴定:若初步结论无法得出明确死因,需对死者的尸体进行病理学、毒理学等鉴定。
5.报告撰写:经过死因分析小组多次讨论和校对,确定最终死因报告。
6.报告审批:医院专家委员会对死因报告的合理性进行审批,确定鉴定结论的准确性。
7.死因公示:对外公示死因报告中所包含的鉴定结论和相关信息,进行社会公众监督和舆论引导。
报告编写规范为了确保死因报告的准确性、可读性和易理解性,需要进行如下规范:1.记录资料来源和采集时间,确保资料完整性;2.报告应有实质性内容,内容应充实、详尽,包括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实验室检验资料等;3.死因报告应遵循科学原则,语言表述规范,结论准确,不得代替司法鉴定结论;4.死因报告必须保密,公开情况需经过审批才能进行。
死因公示规范1.医院应在明显位置张贴相关公告,公示死者姓名、年龄、死亡时间、死因等基本信息,同时要说明公布的信息与一般隐私权不同,医院应依法依规公布相关死因信息,凡是有关隐私部分,要经过法定程序后方可披露;2.死因公示的信息应在网站等媒介上推出,相关信息除了死因外,未经家属授权,不得泄露其他个人信息;3.对于敏感性死因,死因公示应在相关监管机构的配合下进行,确保公示程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规定
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单位名称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试行)》、《全国死因登记信息网络报告工作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及文件,做好死亡病例监测网络直报工作,特制定死亡信息报告管理制度如下:例会制度1、组织本单位死亡病例报告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村医每季度召开一次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主要内容为死亡信息的收集、报告、存在问题、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等。
2、要高度重视死因监测工作质量,每月组织召开一次死亡报告质量讨论会,使《死亡病例报告卡》、《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填写规范、符合要求,死因链命名准确,使死亡报告工作得到不断的完善。
3、安排专业人员参加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死因监测工作会议,了解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协调。
4、每次例会均完整的会议记录。
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1、发现辖区内有死亡病例后,须填报《死亡病例报告卡》。
2、接到《死亡病例报告卡》后,在死亡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并展开对死亡信息的核实,信息无误后由具有执业医师证的临床医生填报《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
死亡医学证明书填写规范、全面,死因链命名准确。
对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要在《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调查记录〉一栏填写死亡病例的症状、体征。
3、在进行网络直报前,死因报告管理人员组织有关人员对死亡病例信息进行调查核实,死亡信息核实无误后在死亡证明书上加盖公章。
4、网络直报人员在开具死亡证明书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络直报工作。
在进行直报时要认真输入死亡病例的基本信息、死亡信息等,输入项目要全面、准确,不得有漏填项。
5、输入完成后做好原始《死亡病例报告卡》和《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的保存与管理。
死亡信息核实制度1、建立死亡信息核实制度,对死因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要认真核实调查,提高死因推断的准确性。
2、安排专人及时收集辖区内的死亡信息,对有疑问的《居民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及时向填报医生进行核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老师精心整理,双击删除页眉,再上传必究死因登记网络报告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管理,获得及时、准确的死亡登记信息,依据《全国死因登记信息报告工作规范(试行)》及《居民死因监测工作技术方案》,特制定死因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一、成立本院死因登记报告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专人负责本院内的死因登记报告工作。
二、死因登记报告工作上报实行分级负责,责任到人,详实登记制度。
三、院内死亡个案,由临床医生规范按照统一格式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做到字迹清楚、内容准确、不漏项或错项。
死亡原因用中文医学专业疾病名称填写。
如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须填写调查记录,内容包括死者生前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治经过以及相关慢性病史。
凡填报意外损伤、中毒死亡,死亡证明书上应进一步报告意外事故的外部原因。
《死亡
再上传晓李,飞刀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