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
简述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
儿童文学的三个层次包括婴幼儿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
婴幼儿文学是指为0-3岁婴幼儿所理解的文学作品,以儿歌、幼儿诗、幼儿故事等为主。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简单、形象、生动的特点,能够启迪婴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童年文学是指为6-12岁儿童所理解和喜爱的文学作品,以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等为主。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更加丰富,情节更加曲折,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能够满足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少年文学是指为12-18岁青少年所理解和喜爱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为主。
这些作品在思想深度和艺术表现上更加成熟,能够满足青少年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探索需求。
这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儿童文学的体系,每个层次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风格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特点
1.幼儿期(0-3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主要是通过听故事来进行的。
他们喜欢听父母或其他成人给他们讲故事,将故事情节和角色进行模仿和表达。
幼儿期的孩子主要接触一些简单的文字和图画书,并通过触摸、翻阅和借助成人的指导来了解图画书中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注意力和专注力。
2.学龄前期(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学习拼音和文字,并逐渐掌握一些简单的阅读技巧。
他们喜欢通过翻阅图书和简单的文字来了解世界,例如认识各种事物、学习数字和形状等。
学龄前期的孩子还喜欢听故事,但会更加关注故事情节和角色,并开始提问、讨论故事的内容。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宽他们的视野。
3.小学阶段(7-12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能,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
他们开始接触各类儿童文学作品,例如童话故事、神话传说和科普读物等。
小学阶段的孩子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行阅读,并开始形成自己的阅读品味和阅读偏好。
阅读对他们来说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是一种娱乐和放松的方式。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4.青少年期(13-1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通过阅读进一步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并开始思考和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们开始接触各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和社会科学读物等,通过阅读来了解人类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现象。
青少年期的孩子会选择更多的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并开始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优秀的学术著作。
阅读对他们来说是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重要途径。
这个阶段的阅读目的是提高孩子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阅读特点,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指导孩子的阅读,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书籍和阅读材料,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应该关注孩子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培养他们对阅读的热爱,让阅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习惯。
儿童文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
a对比夸张
b,连珠式夸张
c,反复式夸张
3.反复
婴幼儿文学主要有四种功能:
1.愉悦功能
2.认识功能
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童年期(6、7—11、12)
1.儿童到了童年期,身体发展仍然a.身高体重较以前显著增加b.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c.皮质对内脏的调节作用有所增强,并且更有规律。d.思维进一步发展
2.大脑的发展对于儿童阅读赏儿童文学则有着直接的作用。
a.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重量继续增加。器官都在不断地发育。
1.大脑的发展,对于儿童阅读欣b.额叶显著增长,个体各组织和。
c.脑的功能也在不断趋向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能力都有所增加。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一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1游戏性2趣味性3直感性4幻想性1儿歌2幼儿诗3短童话4婴幼儿生活故事5动物故事6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7寓言8幼儿散文9科学作品10幼儿戏剧1
儿童文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文学要求、常见样式、表现手段及意义09初教(1)班王鹏起44号
年龄特点
年龄阶段
年龄特点
文学要求
常见样式
表现手段
意义及功能
生理特点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发展。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
4.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1.社会化的核心是人际交往。
2.儿童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发展,逐步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3.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了,童年期儿童的社会交往尽管出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但仍有很大的盲目性。
1.到了幼儿期,儿童的人际关系交往因为语言的发展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加强,范围扩大了。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儿童文学的繁荣,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儿童文学涌现出来。
本文将分析儿童文学的分类和特点。
首先,儿童文学可以按照内容的不同进行分类。
其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分为故事类和启蒙类。
故事类文学作品通常包含着富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讲述着各种有趣的冒险和悬疑故事,以及反映生活常识和道德观念的寓言故事。
而启蒙类文学作品则是针对儿童的认知和成长,以文字形式引导儿童认识到世界的美好和复杂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个人素养。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选择适合儿童的读物。
其次,针对儿童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兴趣爱好不同,也可以将儿童文学分为不同的年龄段。
常见的划分方式是分为0-3岁的启蒙读物、3-6岁的图画书、6-9岁的小说、9-12岁的小说和12-14岁以上的青少年文学。
每个年龄段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区别,以适应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变化。
针对年龄的分类有助于提供更贴切和有针对性的阅读选择。
儿童文学的特点也是吸引儿童读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首先,儿童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浓厚的想象和趣味性。
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儿童可以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文中展现的道德取向和教育意义也使得儿童文学具有启迪性,可以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此外,儿童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具有独特之处。
与成人文学相比,儿童文学往往注重语言的简洁明快和形象的生动活泼。
这样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兴趣,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
同时,儿童文学作品也常常辅以插图,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意图和创作思想。
最后,儿童文学作品所展示的思想和价值观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通过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情节发展,儿童可以获取道德、认知和情感上的启示。
具体而言,儿童文学作品常常强调友爱、勇敢、正直、责任等阳光向上的品质,以及尊重他人、平等相待等价值观。
儿童文学
第一章一、1儿童本位论: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都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评价:积极:它发现并强调了儿童作为生命主题独特的心理世界和精神需求特征,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自觉,提出观念上的巨大推动力。
不足:忽视成年作者主体性地位,忽视儿童生活与整个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2、工具论:儿童为学是教育儿童的工具。
评价:积极:它看到儿童文学的作用功能,既教育功能,不足:忽视儿童文学的审美功能。
3、专为论: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评价:优点:肯定儿童文学的社会职能,肯定儿童文学是成人针对儿童阅读欣赏的心理需求和年龄特点创造的,注意了创作动机和服务对象。
4、概念:现代社会为满足儿童的独特精神需求和成长而专为儿童创作和提供的特殊的文学品种。
二、范围:民间文学,古典文学,经典性成人文学,非专为儿童创作,为儿童专,蒙养读物。
三、儿童文学与成人文学的关系:1、相同点:都具有文学的属性,以语言文学为媒介,塑造文学形象,表到作者的认识感受评价愿望。
2、不同:目标指向的差异,文化底蕴的差异,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接受对象的差异。
四、儿童文学的表现特征:1特定的表现内容:儿童的生活、心理、想象世界,刘緖源的“三大母题”: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事件、场面、手法或意向,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A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孩子的耐心。
母爱型母题:内容:带着自己丰富的人生体验,来做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也感受到爱的无奈。
审美:侧重审美感情的升华。
基调:情切温馨。
父爱型: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眼光来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审美:揭示人生的难题和奥秘。
基调:端正深邃。
意义:人类渴望爱,渴望家庭与社会的温暖,体现人类现实的一面,起源与人的现实发展需要。
B 顽童的母题:内容:表现顽童的任性和调皮。
审美:在意外的认同中获得审美的狂喜。
基调:奇异狂放。
意义:人类渴望自由,向往能够无拘无束,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体现人类的未来指向。
儿童文学知识点
儿童文学知识点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其内容和形式都需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下面将介绍几个关于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领域的作品。
一、适合不同年龄段的阅读材料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不同年龄段和认知水平,可以分为幼儿文学、少儿文学和青少年文学。
幼儿文学主要适合3-6岁的孩子,内容简单易懂,图文并茂,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
少儿文学适合6-12岁的儿童,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各种题材和形式的作品。
青少年文学适合12岁以上的青少年,内容更加深刻,涉及到更多的社会问题和情感体验。
二、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儿童文学作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简单明了,符合儿童的阅读水平和心理特点;2.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童话、寓言、诗歌、小说等形式;3.内容积极向上,弘扬美好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4.注重情节的连贯性和节奏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的经典代表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经典代表作,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格林童话的《灰姑娘》、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对儿童文学的发展和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四、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儿童文学作为孩子的启蒙读物,对于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了解儿童文学的知识点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儿童文学作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心理。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美好的儿童文学世界中茁壮成长。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阅读特点
一、0-3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处于语言敏感期和理解能力发展期,他们迫切需要大量的交流,但表达能力尚待发展,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不会很长。
此时,选择阅读材料应注重语言简单、内容直观的读物,如一些基础认知类的图书。
二、3-6岁:孩子在这个阶段的语言能力有明显提高,他们开始对文字产生兴趣,并喜欢重复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
同时,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常常会将动物、物品拟人化,并热衷于为故事中的角色配音。
此时,选择具有重复句式和明确因果关系的图书对他们来说较为适合,例如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和科普读物。
三、6-8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阅读状态开始变得稳定,他们可以更加专注于阅读,并开始对故事中的细节产生敏锐的观察力。
同时,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也逐渐提高,开始理解并分析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阅读材料,如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和历史故事等。
四、8-12岁:孩子在8岁以后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相对较强。
他们开始对不同主题和类型的书籍产生兴趣,并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此时,可以逐渐引导他们接触一些更为复杂的文学作品,如小说、传记等,同时也可以通过共读的方式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这些书籍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总的来说,孩子的阅读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第一章第二节幼儿文学的特点
绪论一、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幼儿文学是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为满足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审美需要而创作或者改编的文学。
年龄特点:1.刚刚掌握语言,词汇还不丰富;2.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只能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产生基本初浅的分析、综合3.对艺术形象与现实易于形成对应关系,理解形象的本质和规律却很难;4.认识世界和理解事物的表现性特点突出(一)幼儿文学是幼儿园整合课程、实现诸多教育目标的平台幼儿园整合课程的具体内容是以核心经验为单元网络的方式来构建的,它把核心经验、五大教育领域、八大智能领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活动从内到外立体地呈现出来。
“活动需要中介因素,通过符号来帮助幼儿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
在维果斯基的儿童理论中,符号是不可缺少的中介因素,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里所说的符号包括了语言、图像、身体动作、音乐等各种不同形式的符号,但是语言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符号”(二)幼儿文学作品是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载体。
优质的早期教育要给孩子清晰的社会文化定义,在帮助他们认识不同的社会文化的存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关于自身所处的文化环境的特定性的认识。
“我希望他们记住故事,觉得这个故事很美,在情感上打动他们,这是我很看重的。
第二个是从作品中学习一点语言,要培养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我希望孩子们喜欢祖国语言,喜欢自己的母语,能够培养一种语感:知道汉语可以这样奇妙,我也应该说得这样奇妙,然后慢慢领悟,学会欣赏作品。
”-----金波二、幼儿文学作为文学的本体地位幼儿文学是不是幼儿教育的工具?1.幼儿文学要依赖幼儿教育才能繁荣和发展2.幼儿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教育依赖于幼儿文学三、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一)从培养孩子的角度看学习幼儿文学的必要性“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握在母亲的手中。
学前教育《儿童文学》复习资料
三、名词解释1.儿童文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儿童文学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作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按照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心理、生理发展的特征,儿童文学可分为幼儿文学、JL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
狭义的儿童文学则专指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它是指为6、7岁~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四、简答题1.儿童文学的两大特征是什么?答:(1)它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对应于成人文学,它是文学,遵循文学的一般规律 (2)它必须适合于儿童的年龄特征。
2.幼儿审美意识有哪些特点?答:(1)审美意识中的“自我中心”状态。
儿童意识中的世界是一个主客{本不分的混沌世界。
儿童物我未分.认为大自然的万事万物都有生命.和人一样有感觉。
有意识。
(2)审美意识仍处于较低层次。
对幼儿身心状态的大量研究表明,幼儿的审美意识是处在一种动物快感、生理快感的初级精神的愉悦阶段。
3.幼儿接受文学的方式具有什么特点?答:(1)幼儿主要是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型的接受方式;(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与精神扮演。
4.幼儿文学的文体特征是什么?答:(1)幼儿文学是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2)幼儿文学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3)幼儿文学是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
5.为什么说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有它自己的特点?答:(1)幼儿文学的文体是不断发展演变的;(2)各种相近的文体在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中的重要性不尽一致(3)幼儿文学的文体分类还必须考虑幼儿的接受特点。
6.举例说明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具有启蒙引导作用。
答:幼儿文学对幼儿的心理活动有着启蒙引导作用。
如儿歌中的数数歌,巧妙地把数字嵌进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中,帮助幼儿记忆数字;绕口令用读音相近的字组成幽默的内容,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言语能力;谜语歌能发展幼儿的判断推理能力;幼儿童话中关于勇敢、正直、同情心、友好等内容,有助于幼儿道德感和理智感的形成;幼儿戏剧则通过幼儿对不同角色的扮演,能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1_幼儿文学
第一章幼儿文学基础理论1.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为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造或改编的适应他们审美需求的文学。
2.儿童文学(广义)广义:是指以3-15岁的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为吸引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力而创造的适应儿童审美需要的文学。
狭义:专指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三个层次中的“儿童文学”3.广义的儿童文学分几个层次?每一个层次以什么年龄的儿童为对象?分为三个层次,即幼儿文学、儿童文学、少年文学。
①幼儿文学:以3~6岁的学前儿童为对象。
②儿童文学:以6、7岁~11、12岁的儿童为对象。
③少年文学:以11、12岁~15岁的少年为对象。
4.简述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
①稚拙美②纯真美③荒诞美④质朴美⑤游戏美5.题材是文学作品中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的具体活材料。
即作品中所描绘的那一组有着内在联系,相对完整的具体事物。
6.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有哪些主要特点?(1)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
(2)感知性的接收方式。
(3)带有游戏性质的自我幻化和精神扮演。
简述幼儿接受文学的特殊方式。
1、“听赏”是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2、“图画”是幼儿理解文学的重要途径3、“感受”是幼儿欣赏文学的主要特征7.幼儿文学创作在涉及作品的情节时,应该注意哪几点?①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
②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
③幼儿文学的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
8.情节单纯是指在一篇作品中,最好只反映一个事件,涉及的人物要尽量少,事件逻辑关系要简单,具体的事件应是有序的、明朗的排列。
切忌把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和冲突弄得错综复杂。
9.情节是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经历的种种矛盾和他的整个活动过程,它由一个、几个或者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
10.作家为幼儿设计作品的情节时,应该注意哪几点?①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水平。
②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
儿童文学复习材料
---------------------------------------------------------------最新资料推荐------------------------------------------------------儿童文学复习材料一. 基本原理 1. 含义: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2. 美学特质: 纯真; 稚拙; 欢愉; 变幻; 质朴3. 美育功能:①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健康的价值观念可以使小读者获得正确的审美理想的熏陶,让小学生从阅读中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②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助于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培养、积累起丰富的审美情感。
③感受不同作品带来的不同风格的美,可以初步培养其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用: ①儿童文学为小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②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5. 程允升《幼学琼林》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二. 历史与今天 1. 历史发展一般特征: ①从自在到自觉②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③审美形态的发展 2. 1697 年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的出版,看做是西方儿童文学自觉形态的开始。
3. 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分为三个阶段: 前期创作多从民间故事中借取题材,风格上受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往往在想1 / 11象中充满了乐观和幽默的精神;中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因素有所加强;晚期作品开始趋向童话式的短篇小说内容更具有现实批判性。
4. 1909 年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套大型专门性的儿童文学丛书《童话》第一集出版,主编孙毓修。
5. 审美形态拓展:①体裁样式的分化;②题材领域的拓展;③艺术手法和艺术风格的多样化三. 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1. 作家的特殊性:独特的精神气质(与儿童亲缘) ;独特的感受力和生活经验(创作动机:自觉型和自发型;创作的源泉:童年记忆型和深入儿童型) ;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对想象力、幽默感、诗意、故事叙述等多种文学特质的把握和文学表现手法的掌控能力) 2. 小学教师与儿童文学创作:①优势:其社会职业身份决定了他们能够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的特性。
《幼儿文学》第一章
• 3、夸美纽斯1657年编著《世界图解》每 个题目都有一份图,课文的内容就依照 图画,对图中的内容作艺术性的描述和 说明,许多国家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启蒙 教材,这为以后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儿童 教材开了先河。
• 4、1697年法国学者贝洛出版的《鹅妈妈 的故事》 ,可谓具有里程碑的性质。
• (二)幼儿文学进入19世纪 • 1、儿童文学史上出现伟大的儿童文学作家─安徒生 (1805—1875),一生中完成童话作品168篇。 • 2、英国作家卡洛尔是牛津大学教授,他创作了《爱 丽丝漫游奇境记》其幻想色彩浓厚,创造了一系列 奇妙的境界,情节发展变幻莫测,语言妙趣横生, 暗藏很多典故、双关语。 • 3、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 记》是另一本里程碑性质的作品。作品中皮诺桥基 儿童的美好天性和缺点统一于一身,富有鲜明的个 性。
• 例如:《西游记》、《聊斋志异》
二、幼儿文学的概念
(一)幼儿文学必须是“文学”
幼儿文学具有文学的一般特性,符合文 学创作的一般规律。 即用书面语言为物质手段塑造形象,以 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因此,形象性、情感性和书面语言表 现的间接性是它的本质特征。
•
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
:
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 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 萄,口水直流,想要摘下来 吃,但又摘不到。看了一会 儿,无可奈何地走了,他边 走边自己安慰自己说:“这 葡萄没有熟,肯定是酸的。 ” • 这就是说,有些人能力 小,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 •
• •
(七)情感 幼儿的感情非常丰富,他们也最容易被感染。幼儿 文学作品就是以形象来丰富幼儿的情感的。幼儿能从作品 中体会到各种情感。
•
《大鱼和小鱼》:
• • • •
学前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文学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文学是指适合学前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通常在3岁至6岁的年龄段内。
这些作品通常具有简单的语言和故事情节,适合儿童学习和探索语言和世界。
学前儿童文学的种类繁多,包括图画书、故事书、儿歌、童谣、智力游戏等。
其中,图画书是学前儿童文学中最受欢迎的类型之一,通常以彩色图像和简单的文字为特点,有助于儿童观察和理解世界。
故事书是另一个重要的学前儿童文学类型,通常包含简单的故事情节和主题,适合儿童学习和探索道德和价值观。
儿歌、童谣和智力游戏则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协调能力。
除了文字和图像之外,学前儿童文学还常常包含一些与主题或故事情节相关的活动或游戏,例如填空、问答、排序等,这些活动或游戏有助于儿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故事中的内容。
学前儿童文学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通过阅读学前儿童文学,儿童可以学习语言、理解世界、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和自信心。
因此,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学前儿童文学阅读时间,并选择适合儿童阅读的学前儿童文学书籍。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的概念
儿童文学(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偏于文学,适合3至17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文学通常由成人所编著,深层动机可以说是重造童年或教育儿童,许多儿童文学也会改编自成人文学作品作。
由儿童自行创作也虽可广泛包含在内,但因儿童创作常流于鸭涂或不合艺术,仍须由成人鉴定是否为具文学价值。
西方在近代有《罗宾汉》、《圆桌武士》等向儿童灌输正确价值观的故事读物,但这两本故事书,都是从成年人的文学作品里面浓缩出来。
第一本真正针对儿童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是1744年,由John Newbery出版的“A Little Pretty Pocket-Book”。
中国古时有为儿童写的童蒙作品,到了民国时期的《稻草人》才出现中国第一本针对儿童编写的儿童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
儿童文学是一门专注于为儿童提供阅读材料的文学形式。
童年版和少儿版是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两种版式,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适应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阅读需求。
童年版是专门为3到6岁的孩子设计的,主要特点是故事内容简单易懂,并且情节紧凑。
这种版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
童年版的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简单的句子和清晰的插图,以便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
此外,童年版的故事结构通常是线性的,容易让孩子跟随。
少儿版则适合7到12岁的儿童阅读。
与童年版相比,少儿版的内容更丰富多样,包括各种题材的故事、传奇、神话、历史等。
这种版式的文章可以更深入地探索人物形象、事件发展和情感表达。
少儿版的作品也可以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复杂的主题。
在创作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时,作者首先要了解目标读者的年龄特点和阅读需求。
对于童年版,作者应该注重语言简明易懂,情节紧凑有趣,以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对于少儿版,作者可以在内容上更加深入和复杂,但依然要注意遣词造句的简洁与准确。
另外,绘画也是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插图和图片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阅读的魅力和趣味性。
因此,文档创作者需要在文本中合理安排插图,使其与文本内容相互呼应,提高整体观赏性。
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在为儿童提供精彩阅读体验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重要任务。
作为文档创作者,应该注重内容的准确性和适宜性,合理安排文本和插图的布
局,力求打造一份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满足孩子们的阅读需求,并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得到良好的搜录效果。
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
幼儿文学的基本特征幼儿文学是针对年龄在3~6岁的儿童写的文学作品。
它是儿童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很多独特的特征。
一、内容简单、易懂幼儿文学的内容应该非常简单、容易懂,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它应该包括一些儿童感兴趣的事情,比如动物、玩具、家庭、游戏等等。
一般来说,幼儿文学的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没有太多曲折,主要是为了让儿童能够理解和记住。
二、语言简练、生动幼儿文学的语言应该非常简练、生动。
它应该能够吸引儿童的注意力,让儿童感到舒服和愉快。
一般来说,幼儿文学的语言使用简单、朴实的词汇,用词要生动形象,表现情感要真挚而质朴。
同时,故事情节的描述也不能太拖沓,要让故事情节内容更为紧凑。
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幼儿文学的形式非常多样,包括儿歌、童谣、故事、情景剧等等。
这些形式都是为了让儿童感到有趣和生动。
比如,儿歌和童谣可以用简单易记的词汇、明快的旋律,来帮助儿童掌握知识和语言。
故事则可以通过情节、人物和角色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和经验。
四、启迪智慧、塑造人格幼儿文学不仅仅是一种有趣的阅读材料,还应该有启发儿童思考、塑造人格的作用。
幼儿文学作品不仅能够增加儿童的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能够帮助儿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感恩、友爱和尊重他人。
同时,也能够培养儿童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幼儿文学具有简单易懂、语言简练生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启迪智慧、塑造人格等特征。
每一种幼儿文学形式都有其特殊的撰写技巧,作者应该结合具体情境和目标读者的认知特点,用心撰写,作品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它的价值和作用。
儿童文学复习纲要
儿童文学复习纲要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①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②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③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④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的区别:儿童文学属于儿童读物其中的一种,儿童读物还有包括其它种类。
儿童文学(literature for children),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
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儿童读物,即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两者的共同性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服务对象和价值功能上。
他们都是成年人为了少年儿童精神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改编、出版的精神产品,其服务对象主要为少年儿童,也即两者的主要生产者都是成年人,主要消费者都是少年儿童。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这样说:“儿童读物是为儿童准备的精神礼物”,“儿童文学是大人写给小孩看的文学。
”但儿童文学与儿童读物又有着很大的区别:儿童读物的范围要大于儿童文学,儿童文学是儿童读物的一种。
所谓“儿童读物”,即各类适合儿童阅读的出版物,如:思想品德读物、自然科技和文史知识读物等。
在“适合于儿童阅读”这一点上,儿童读物与儿童文学是一致的;在内容上,儿童文学作品中也常常包含一定的知识信息,但是儿童文学作品并不以系统地介绍和说明知识为目的,它只是将有关的知识内容有机融入作品整体的审美世界之中,并诉诸儿童读者审美心理世界。
因此,儿童文学的文学性是作品中的一种有机构成,而不只是知识内容的形象化手段。
儿童文学与儿童的年龄特征
一只大乌龟在水里慢慢地游着,后面跟着一只小乌龟。小蝌蚪游到大乌龟跟 前,仔细数着大乌龟的腿:
“一条,两条,三条,四条。四条腿,四条腿,这回可找到妈妈啦!”
小乌龟一听急忙爬到大乌龟的背上,昂着头说:“你们认错啦,她是我的妈 妈”。
大乌龟笑着说:“你们的妈妈穿着好看的绿衣裳,唱起歌来‘呱呱呱’,走起 路来
年龄特征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读者文学 阅读兴趣和能力的不同,儿童文学应该适应不同年龄阶段 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二、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
幼儿——幼儿文学
儿童读者文学能力 童年——儿童(童年)文学
发展过程
少年 ——少年文学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思 想
单的道理 。 ◆ 形象描绘和艺术构思的充满幻想 ◆ 情节结构和叙述方式的游戏精神 ◆ 语言亲切自然、口语化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幼儿的文学接受特点:侧重语音游戏的 感官性接受。
声音的节奏韵律和色彩的运用,文学性与 音乐性、美术性因素紧密结合。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
童年文学(狭义的儿童文学):适应6到12岁儿童 的接受能力和审美趣味的文学。
小蝌蚪听了,高兴得在小里翻起跟头来:“呵,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 妈妈了!”
•
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二儿童年龄阶段适应性幼儿幼儿文学童年儿童童年文学少年少年文学儿童读者文学能力发展过程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儿童读者的年龄特征与儿童文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内容思想情感的容量和力度上各不相同适应不同年龄儿童读者阅读需求的儿童文学作品从审美形态艺术手法等方面也具有不尽相同的特点
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
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儿童文学:童年版和少儿版儿童文学是指专门为儿童读者创作的文学作品,其目的是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儿童文学也逐渐分为童年版和少儿版两个子类。
童年版儿童文学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儿童,通常是3岁至8岁左右的孩子。
这类文学作品的特点是简单、故事性强,设置浅显易懂的情节和角色,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叙述,同时描绘生活中的日常场景和常见事件,让儿童能够轻松地理解和接受。
童年版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通常围绕儿童常见的生活经历展开,如与家人一起度过的开心时光、与朋友一起玩耍和冒险的经历等。
作品中的角色通常是与儿童年龄相仿,儿童能够通过与角色共情,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经历和感受。
这种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简洁明了,篇幅短小,色彩明快,插图丰富,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展开故事,让儿童更容易产生共鸣和理解。
这些作品注重情节的连贯性,通过表达儿童体验中的欢乐、友谊和成长,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
与童年版儿童文学相伴随的是少儿版儿童文学。
少儿版作品适合年龄稍大的儿童,通常是8岁至12岁的儿童。
与童年版相比,少儿版儿童文学在叙事和主题上更加复杂,更注重对儿童思维能力和情感发展的培养。
少儿版儿童文学通过刻画一些更广泛的主题,如友情、家庭、勇气和责任等,来引导儿童思考和理解。
同时,这些作品也会涉及一些更为复杂的情节和人物,更有深度的思考和冲突,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
少儿版儿童文学作品的叙事风格往往更加成熟,语言也更为丰富和精确。
通过对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成长轨迹的描写,这些作品能够引导儿童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世界和内心感受。
儿童文学的童年版和少儿版在类型和风格上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的目标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
无论是童年版还是少儿版,儿童文学作品都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特点,注重教育性和趣味性的结合,既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又能够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满足和体验。
儿童文学
1、儿童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从“自在”到“自觉”的过程,现代儿童文学观出现之前的儿童文学处于“自在”状态。
2、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前期(11、12-14、15岁)、少年后期(14、15-18岁)3、学前儿童文学:是以0~6岁的婴幼儿为欣赏和接受主体,为满足其审美需要,培养其审美情感,提升其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文学。
4、儿童文学:一般是指适应18岁前未成年孩子阅读和欣赏水平的文学,其中包括一部分孩子可读和必读的楷模性文学作品。
5、婴幼儿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语言特征以及审美心理特点。
P2~56、学前儿童文学的文体特点:语言应浅显易懂;情节应生动有趣;结构应条理清楚;主体应具有教育性;内容应具有知识性。
P67、学前儿童文学的婴幼儿特点:游戏性、趣味性、直感性、幻想性。
P78、学前儿童文学的审美特点:快乐、稚拙、“荒诞”、质朴9、儿童文学对儿童的特殊作用:使儿童认识自然、认识和适应社会,并且认识自己;促使儿童语言、思维、想象和发展;帮助儿童学习道德规范,养成良好习惯,确定人生观和世界观;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游戏娱乐作用;美育作用10、儿歌:是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形体短小的歌谣。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动听的韵律、浅显的语言、风趣的内容、口语化的风格)11、儿歌被誉为“婴幼儿专用的精神粮食”。
儿歌是最具有“人之初文学”意义的文体。
10、儿歌的功能:思维的拓展、智力的开发、语言美感的训练、视野的开阔、知识的丰富、语言的训练、道德情操的培养11、明代吕坤编著的《演小儿语》,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至此,儿歌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13、清代又出现了《天籁集》。
(进一步肯定了儿歌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14、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幼儿的想象有了较快的发展,主要便现在:首先,无意想象占主要地位,但有意注意也有初步发展。第二,幼儿的想象与现实混淆,也易脱离现实。第三,幼儿的再造想象占主要地位,而创造想象开始发展。情感还是很不稳定的,直到幼儿晚期,稳定性已有所加强。意志在3岁后逐渐发展,个性形成,但未定型,仍有很大的可塑性。
4.在记忆方面,由于理解能力的加强,记忆发展仍处于上升趋势。
5.少年后期的少年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概括性,理论思维开始形成。
6.情感仍在进一步发展。
1.道德意识形成。
2.世界观初步形成。
3.理想初步形成。
4.在以上条件下,初步形成了人格
1.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深刻性
2.抒情性
艺术性
1.诗歌
2.小说
3.散文
2.儿童不是孤立的个体,他们必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发展,逐步完成由“生物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3.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了,童年期儿童的社会交往尽管出现了一定的自觉性,但仍有很大的盲目性。
在同学交往中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范。
1.浅显性
2.真实性
3.趣味性
4.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
童年期儿童文学的样式
4.审美功能
童年期(6、7—11、12)
1.儿童到了童年期,身体发展仍然a.身高体重较以前显著增加b.神经系统的结构基本发育完善,接近成人。c.皮质对内脏的调节作用有所增强,并且更有规律。d.思维进一步发展
2.大脑的发展对于儿童阅读赏儿童文学则有着直接的作用。
a.脑重量已接近成人,脑重量继续增加。器官都在不断地发育。
4.报告文学
5.传记文学
1.写实手法
2.夸张手法
3.幽默手法
4象征手法
1.全面深刻地认识社会,人和自然,认识艺术本身
2.建立起社会的道德感,正义感,责任感
3.激励他们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奋发向上,处于确立人生观的关键时刻
4.宣泄不良情感
b,直接把物写成人
c,人直接跟人对话
2.夸张
a对比夸张
b,连珠式夸张
c,反复式夸张
3.反复
婴幼儿文学主要有四种功能:
1.愉悦功能
2.认识功能
3.教育功能
4.审美功能
1.幼儿期的身体仍在迅速地发展,但较前一年龄阶段相对缓慢,脑的重量继续增加。
2.脑的功能也不断趋向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能力都有所增强。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随意地独立行走和用手摆弄物体两个方面。
1.大脑的发展,对于儿童阅读欣b.额叶显著增长,个体各组织和。
c.脑的功能也在不断趋向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能力都有所增加。
1.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一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
2.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进一步发展。
3.集体意识和个性逐步形成。
4.情感内容不断丰富。
1.社会化的核心是人际交往。
3.幽默手法
4象征手法
1.帮助少年前期的少年全面真实地认识,思考社会,自然和人生。
2.教育少年前期的孩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法纪,使他们完成社会化过程中的飞跃。
3.培养社会正义感。
4.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高尚的美感。
宣泄不良情绪,排遣情感负荷
少年后期(14、15—18)
1.少年后期是人身体发育基本成熟的时期。
儿童文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年龄特点、文学要求、常见样式、表现手段及意义09初教(1)班王鹏起44号
年龄特点
年龄阶段
年龄特点
文学要求
常见样式
表现手段
意义及功能
生理特点
心理特点
社会化程度
婴儿期(1—3)幼儿期(3—6、7)
1.婴儿期是孩子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
a.身高增长,体重增加,脑重量相当于成人脑的2/3
3.自我意识有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
1.到了幼儿期,儿童的人际关系交往因为语言的发展和独立活动能力的加强,范围扩大了。
2.游戏活动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儿童社会化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游戏中,幼儿接受了更多的社会思想,有了许多新的社会情感体验,也学会了一些初步的处理人际事务的能力。
2.婴儿的人际交往范围很小,交往的关系也很简单,他们的主要活动范围是家庭,交往的对象主要是作为成人的父母。
1,游戏性
2,趣味性
3,直感性
4,幻想性
1,儿歌
2,幼儿诗
3,短童话
4,婴幼儿生活故事
5,动物故事
6,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7,寓言
8,幼儿散文
9,科学作品
10,幼儿戏剧
1.拟人.
a,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人
1.少年社会化程度的最显著标志是“成人感”对社会有了更大的适应性。
2.少年期与儿童期比较,他们在更高水平上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少年对社会交际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发展。
3.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
1.真实性Leabharlann 2.深刻性3.新奇性
艺术性
1.诗歌
2.小说
3.童话
4.散文
5.科幻作品
剧本
1.写实手法
2.夸张手法
3.从感情上看,幼儿的社会情感开始萌芽。
4.在道德判断方面,能逐步摆脱婴儿时期的那种情绪性,具体性和暗示性,能初步从社会意义上赖判断道德行为的好坏。
1,游戏性
2,趣味性
3,直感性
4,幻想性
1,儿歌
2,幼儿诗
3,短童话
4,婴幼儿生活故事
5,动物故事
6,短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7,寓言
8,幼儿散文
9,科学作品
b.婴儿脑皮层增厚,皮质神经细胞不断扩大皮质细胞分化已基本完成。
c.抑制能力差。
2.动作发展和他们身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3.到了幼儿阶段有了初步的独立能力,能做出比婴儿更复杂的动作。
1.婴儿心理在各方面都有了重要发展,语言的发展使各种心理现象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2..思维的初步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萌芽,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随意性出现。
a.个体性成熟过程已经基本完成,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少年前期减缓。
2.这一时期少年的神经系统和机能已经逐步发展成熟,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趋于稳定,动作也更加协调。
1.少年后期是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是心理上的断乳期。
2.少年后期的少年智力发展已基本成熟,并且有鲜明的自觉性和目的性。
3.这一时期的少年在注意发展上一般已达到成人水平。注意的集中性和确定性有所增强。
1.儿童诗
2.故事
3.小说
4.科学幻想作品
5.童话和语言
散文
儿童期儿童文学的常用手法
1.写实手法
2.夸张手法
3.幽默手法
1.认知作用
2.教育作用
3.娱乐作用
4.陶冶情感作用宣泄作用
(11、12—14、15)
少年前期
1.少年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期。
a.在少年性成熟开始,性器官和性机能发展非常迅速。
b.骨骼增长。
c.肌肉组织更为紧张。
2.身体发展迅速.
3.由于神经系统的发展,少年的脑重量一接近成人水平。
1.学习上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
2.在兴趣方面少年的兴趣范围扩大了。
3.在注意方面,注意的范围和注意的分配能力有了进一步扩大和提高。
4.少年的思维水平有了较显著的发展。
5.在情感道德方面,与童年期相比,少年期的孩子更为深刻、稳定和自觉。
3.无意注意在发展,有意注意在萌芽,处于婴儿时期的儿童、仍以无意注意为主。
4..心理活动的概括性和随意性的间或出现。但由于处于萌芽状态,心理活动还受外界刺激和动作直接制约的,婴儿无意注意在发展,有意注意也开始出现萌芽。
5. 2至3岁儿童表现出很强的独立性的愿望。
1.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还是很低的。
婴幼儿处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处在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因此,婴幼儿的社会化程度还是很低的。
10,幼儿戏剧
1.拟人.在婴幼儿文学作品中,拟人手法的运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a,用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人
b,直接把物写成人
c,人直接跟人对话
2.夸张
在婴幼儿文学作品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a对比夸张
b,连珠式夸张
c,反复式夸张
3.反复
婴幼儿文学主要有四种功能:
1.愉悦功能
2.认识功能
3.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