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双主体视角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双主体视角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学校和用人单位分工协作。文章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以提升企业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明确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作用为突破口,从扩大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规模、丰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构筑“三师”教学团队、共商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等入手,构建成功较有特色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了学生就业水平,提升了教师能力,扩大了社会影响,校企双主体下的实践教学卓有成效。
标签: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校企双主体;三师队伍
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显现,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总课时50%以上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熟悉基本操作技能,养成职业素养,对推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校企合作是高质量地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逐步理顺学校和企业的关系,明确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1 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双主体地位的确立
1.1 校企双主体概念的提出
企业和学校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学校和企业作为人才供需的对等主体,需要围绕实践教学目标,共同合作完成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
1.2 校企双主体在实践教学合作中的关系
提出校企双主体概念有助于理顺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它将学校和企业两个分属于不同活动领域的主体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对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只有依托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才能在真实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从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保障;企业需要储备符合行业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的人才。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并不是相互对立、互相排斥,而更像太极图说中阴阳关系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其次,双主体概念改变了以往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理念中学校主体,企业辅助的观念,突出了企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以实现自身的需求为目的,通过利用自身的资源,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实践教学过程;明确了实践教学的实施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强调了企业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如对实践教学计划
和教学内容提出要求,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就业岗位,对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评价,通过实践教学参与育人,并与自身的人才储备相结合。
2 校企双主体视角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2.1 扩大合作规模,加大共建力度,保障实践教学岗位的数量和质量
实践教学基地是完成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也是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多年来,学校依托浙江省医药产业,并根据实训、实习以及就岗就业等不同阶段的要求,多形式创建实训实习基地,充分体现企业的自主性,并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002年以来,学校根据专业岗位设置,并结合医药企业的不同类型,成立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120多家,并与全省200多家企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充分保障学生校外专业实训和实习。按照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岗位群对应的原则,由企业挑选合适的学生到相应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学习,学校提供指导性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带教老师按照共同制订的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要求,指导学生在各岗位进行单元性的教学实践。
2005年以来,根据岗位设置,依托宁波市医药企业,由企业共同出资共建,或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下,以“课堂进车间”和“车间进校园”的形式在校内外建立一批实体性的实训基地。在校内建成了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的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中药前处理、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等生产性实训车间、一个检测分中心、一个实体药店、一个物流仓库和一个合作实验室;在校外建有一个炮制实训车间、一个中草药采集基地。这些生产性实训车间,根据医药生产企业基本工艺,本着突出重点岗位群操作原则,布局车间每个岗位,并结合学校的教学需要,适当放大教学空间,有利于学生进行单岗位操作和多岗位轮训。
2.2 点面结合,层层递进,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保障教学内容的普及性与创造性
学校结合职业岗位群特点,在校企共同探讨,分析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采取面上普及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面上普及,即面向全体学生,分三个阶段完成并掌握:即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单元训练、以强化专业技能为主的综合实训和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的顶岗综合实习。单元训练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分四个学期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见习在课内完成,使学生初步掌握单项操作技能;专业综合实训安排在第五学期,根据专业岗位设置,结合不同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使学生具备初备的应职应岗能力;第三阶段顶岗综合实习,学生和企业经双向选择后,根据今后的专业就业意向,在学校建立的实习基地完成,培养学生面向一线岗位的工作能力,真实的就业环境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重点突出,是以提高和创新为目的,校企合作共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将实践技能操作与课堂外职业技能大赛相结合。由企业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提出职业技能大赛的各项要求,企业选派技术人员和老师共同进行指导并担任裁判,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针对不同的专业技能要求,学校分别与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举办“华海杯”制剂与检测技能大赛、与浙江日出化工有限公司举办“日出杯”化学技能大赛、与浙江绿之健药业举办“绿之健杯”职业技能大赛等等,通过课堂内外点面结合的方式,巩固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分别利用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层层递进,并与课堂外职业技能大赛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2.3 校企互通,构筑“三师”教学团队,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数量和水平
实践教学队伍建设也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实践教学团队的组成应有教师、工程师和实验师。我校从两方面着手稳步开展实践教学“三师”队伍建设。一方面,推动学校教师和实验师利用寒暑期进企业锻炼,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适时为企业员工培训进行服务。另一方面,聘请企业的工程师作为校内实训兼职教师和校外实习的指导老师,并积极参与实践教学方案的制订,使实践教学内容更符合职业能力的要求,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符合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实践教学团队面对不同的学员,有了三种不同身份:面向学生是指导教师,面向企业员工是培训师,面向企业生产经营是工程师。“三师”队伍应运而生,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建共享的师资队伍。
2.4 校企合力,共商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保障时间教学的安全性、可控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可操作性
质量保障,制度先行。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学校对实践教学系列制度进行修改,在制度中明确学校、企业管理职责,并对学校指导老师、企业指导老师和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分工,实行分段指导、分类管理,强调了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有的责任。另一方面,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信息互动与反馈机制。学生在校外实践教学期间,由实习基地落实了负责人和指导教师,建立实习岗位征询制、学生实习情况反馈制、教学实习工作巡查制等制度。同时,通过网络、手机短信平台,辅导员和系部、教务、学生等部门相关人员与学生生保持实时联系,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安全情况,做到重大事件“即发-即知-即处”。
校企商讨,制订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细化课程标准和评价要求,并严格按标准执行。对课内单元性实训主要以校内老师和实验师为主;对专业技能综合实训,根据谁指导谁负责的原则,在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指导老师负责和管理,在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指导老师根据实训大纲要求完成;对学生第三环节实践教学的评价,明确学校以指导性计划为主,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岗位特点和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适岗培养,并由企业完成对学生的学业评价。
3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应用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