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原理图

合集下载

血液透析PPT课件

血液透析PPT课件
27源自2019/4/4三
透析机
血液透析机主要包括三大功能部分: 1 透析液供给系统 2 血循环控制系统 3 控制脱水的超滤系统
2019/4/4
28
透析机
2019/4/4
29
1 透析液供给系统
透析液供给系统可细分为三个系统: 反渗水预处理系统,透析液配制系统及透析液 监测系统。 反渗水经过滤、加温、除气后完成预处理,进 入混合室与由浓缩泵抽入的浓缩液按比例稀释混合为 所需浓度的透析液,其浓度由浓缩泵转速控制,可由 手工或程序调节。 配好的透析液进入透析器以完成透析。 透析液主要监测指标为电导度(主要反映钠离 子浓度),温度及有无漏血。监测指标异常时会启动旁 路阀,使透析液由旁路口排出而不再流向透析器,以 保证患者安全。
2019/4/4 14
血液透析原理
• 血液透析是利用半透膜原理,让患者血液与透析液同 时流过透析膜两侧,借助膜两侧溶质梯度及水压梯度 差,通过弥散、对流及吸附来清除毒素,通过超滤清 除体内潴留的过多水份,并能同时补充溶质,纠正电 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2019/4/4
15
血液透析原理
一、 溶质的清除 (一)弥散:溶质依靠浓度梯度差进行的转运称为 弥散。弥散是清除中小分子毒素的主要机制。 弥散转运依从Fick定律: J=-DA △C △X J :溶质的弥散量; D :弥散系数; A :膜的有效 弥散面积;△C:溶质浓度梯度差;△X:溶质 有效弥散距离。其中A=nπr2,n为膜孔数;r为 膜孔半径,π为圆围率。
由8000-15000根空心纤维构成,纤维膜由不同膜材料制成 其内径约200μm,壁厚度不同,约为10μm左右。空心纤维捆成 一束,外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封裹外壳。
2019/4/4
36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滤过ppt课件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滤过ppt课件
8
血液透析工作原理
对流清除溶质的影响因素
溶质的分子量:对中小溶质分子均以相同的速度随 水分子被清除。且清除率相同,与弥散转运有别,因 此,对流转运对中等分子量的溶质能更好的清除。血 液滤过治疗就是利用对流清除原理实现的。 对流转运过程中溶质通过量与膜对该物质的筛系数 (SC)有关,与分子量大小无关。筛系数是与超滤液中 溶质的浓度有关的一个参数,反映了膜的多孔性以及 不同大小孔径在膜的分布。
4
血液透析工作原理
(一)溶质清除的机制:
1 溶质的弥散: 扩散:即溶质分子由浓度高的一侧作跨膜运动,
溶质的弥散运动的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 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是透析器清除废物、毒物,引进碱基、纠正酸 中毒的主要工作原理。
5
血液透析工作原理
弥散清除的影响因素:
➢溶质的浓度梯度:膜两侧的溶质浓度梯度越高,碰撞 的频率越高,溶质转运的速率就越大。
低分子量肝素:用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分子量 4000-6000。,主要是抑制活化抗凝血酶Ⅲ的作用, 但能保持抗Ⅹa活力,而抗血栓作用增强。
无肝素透析
15
联机血液滤过透析
16
RRT 模拟肾脏功能
血泵
原尿
置换液
球肾 小
肾小球滤过
滤过液
尿量
血液滤过模拟肾脏功能示意图
17
RRT 不同方式
血泵
血 滤 器
血液透析、滤过、透析滤过
蒋红利
1
世界人口和透析
EU
中国
USA
日本
全球人口:约64亿人 透析患者:约137万人
出典(Table4)より改編 2005年 EDTA開催時の報告より
巴西
2

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原理图

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原理图

血液透析的原理及原理图血液透析是一种通过生物物理机制,清除和转运溶质和水分的治疗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包括弥散、对流和吸附清除血液中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以及超滤和渗透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

溶质转运包括弥散和对流两种方式。

弥散是指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透析是指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

血液透析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

对流是指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

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

吸附是指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水的转运是指液体在水力学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为超滤。

临床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

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反超滤。

酸碱平衡的调节对透析患者至关重要。

由于肾功能障碍,透析患者每天会产生大量非挥发性酸,无法从体内排出,只能依靠碱基中和。

碳酸氢盐是中和酸性产物的主要物质,因此透析患者的血浆中H2CO3浓度通常较低。

在透析过程中,透析液中的碱基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

透析器的类型和膜性能对透析效率有很大影响。

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聚丙烯膜等膜材料对中分子物质和水分的清除效果较好。

透析器的有效透析面积也会影响透析效率,一般建议使用透析面积为1.2~1.5m2的透析器。

透析时间和血液、透析液的流量也会影响透析效率。

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时,每周透析时间一般为12~15小时。

每分钟流入透析器内的血液和透析液流量与透析效果密切相关。

血液透析的原理(动图版)小讲课PPT课件

血液透析的原理(动图版)小讲课PPT课件

血液透析应用
治疗肾病
血液透析是肾病患者维 持生命的重要手段,通 过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 多余水分来缓 血液透析可以快速清除 血液中的毒素,减轻中 毒症状,挽救患者生命。
其他疾病
血液透析还可用于治疗 某些药物过量、电解质 失衡等其他疾病。
溶质转运
弥散(Diffusion)
水的转运
超滤
液体在静水压力梯度或渗透压 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 称为超滤。
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 侧向透析液侧移动;
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 血液侧移动,则称为反超滤。
影响因素
① 净水压力梯度; ② 渗透压梯度; ③ 跨膜压力; ④ 超滤系数。
谢谢观看
溶质转运
吸附(Adsorption)
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力和透析 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 毒物及药物(如β2-微球蛋白、补体、炎性介 质、内毒素等)。
所有透析膜表面均带负电荷,膜表面负电荷量 决定了吸附带有异种电荷蛋白的量。
在血透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 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 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血液透析的原理
The principle of hemodialysis
汇报人:千小研
血液透析定义
血液透析(HD)
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 它通过将体内血液引流至体外,经一个由无数根空心
纤维组成的透析器中,血液与含机体浓度相似的电解 质溶液(透析液)在一根根空心纤维内外。 通过弥散、超滤、吸附和对流原理进行物质交换,清 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同时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并将经过净化的血液回输。
是HD时清除溶质的主要机制。 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

血液透析机使用原理及维护ppt课件

血液透析机使用原理及维护ppt课件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透析液旁路阀 和隔离阀
透析液旁路阀:
1. 将不合格的透析液直接导入透析器下游,不流入透析器, 是重要的安全装置;
2. 在医生下达单纯超滤的操作指令时,旁路阀将透析液直接 导入透析器下游,使透析器中的弥散过程停止。
当发生漏血警报、血泵停转或有必要停止透析过程的时候,
基础知识
透析器内部结构
基础知识
透析膜的通透性
低通量:
☺ ☺ 大于8000 道尔顿的物质不能通过膜孔。
小分子物质例如尿素和肌酐可以自由通过。
膜孔相对较小,导致相对较低的超滤系数 (通常< 8ml/h.mmHg)。
高通量:
注:道尔顿--原子质量单位

大于 8000道尔顿的物质可以通过膜孔。 高效高通量透析器的 ß2-微球蛋白滤过系数 > 0.6.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尾巴一定不能堵
结构及原理
透析液供给系统
费森配方,也可以更改
A液+B液+反渗水=一个平衡腔的容积(约30ml)
平衡腔每转换一次,A液泵(23)和B液泵(25)各自相应地工作一次
A泵和B泵为步进电机驱动的精确活塞泵,吸入量由步进电机步数决定, 精确地控制A、B泵的吸液量就可以控制透析液的配比
隔离阀与旁路阀配合,可以完全截断透析器的透析液的进出, 实现透析器“隔离”。
结构及原理
超滤控制系统
通过调节透析液一侧的负压力,即增加 跨膜压除去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正压血层与负压透析液层形成薄膜之间的压力梯度, 这个压力梯度成为跨膜压(TMP),作用是清除多余的水分。

血液透析讲解PPTppt课件

血液透析讲解PPTppt课件
细菌、离子和微生物去掉,提供高 纯度水供透析使用。
精选课件
19
血液透析模式
HD HDF HF
精选课件
20
血液透析模式图
精选课件
21
体外循环系统:是指血液在体外流动
的管路。将血液由病人体内输送至透析 器的管路,称为动脉血路管;将血液由 透析器返回病人体内的管路称静脉血路 管。该系统包括血泵、肝素泵、血流量 表(通常透析时的血流量为每分钟150 -300毫升)、动脉压表、静脉压表、 和空气探测器等。
➢软化装置:软化器是水处理装置中不可缺少
的第二部分。是通过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的钙、 镁离子,将硬水软化的装置。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可将水中的消毒剂如漂白
粉和氯胺有机物、细菌、病毒和致热源吸附掉。
精选课件
29
水处理系统
水处理装置及步骤如下:
➢去离子装置:利用氢离子和氢氧离子转换水中
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可以除去90%以上的阴、阳 离子。
贫血,恶心,发热,呕吐
畏寒,发热
溶血,贫血
精选课件
46
五、与透析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分析
血液透析中技术性因素 :血液透析中技术性因素主要
与透析过程的监测、透析参数的调节及操作有关,上述 技术性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可能引起透析不良 反应,例如:
1、透析液浓度、温度变化:前者可引起电解质紊乱,而透 析液温度过高可引起急性溶血和高钾血症;
此外,透析膜可允许小分子蛋白通过导致小 分子蛋白的丢失,可引起低蛋白血症和营养不良。
精选课件
44
五、与透析并发症相关的因素分析
透析用水的质量: 优质的透析用水是保证血液透析安全的 重要环节,而不符合标准的透析用水则 可能引起多种透析不良反应,水质的影 响见下表。

血液透析基本知识PPT课件

血液透析基本知识PPT课件

.
18
(二)两种透析液的优缺点(续)
碳酸氢盐透析液符合患者的生理情况, 纠正酸中毒作用迅速,避免低氧血症,心血管稳 定性好,透析中不适症状少。缺点是:机器成本 较高;配制浓缩液时,必须把酸性与碱性浓缩液 分开,避免形成碳酸钙和碳酸镁沉淀;高浓度的 碳酸氢盐不稳定且易生长细菌需在使用时现配。
.
19
透析液配比:透析液一般是由透析液配制装 置将浓缩透析液与透析用水按一定的比例 混合而成。透析机一般有两个浓缩泵,分 别是酸性浓缩泵和碳酸氢盐浓酸泵。
.
21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
22
血液透析的原理
原理: 透析是一种溶质通过半透膜与另一种溶质进行交换的过程。
血液透析是根据Gibbs-Donan膜平衡的原理,将病人的血液与透析机 供给的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膜的内、外室,并分别在透析膜的两侧 反向移动,即血液自透析器的动脉端向静脉端流动,而透析液从静脉 端膜外向动脉端膜外流动,血液和透析液内的溶质及水依赖浓度梯度 和渗透压梯度做跨膜运动(即弥散和超滤),以进行物质交换,从而 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血液净化方法。
长征医院血透室
.
1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
2
主要内容
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器 透析液 血液透析治疗原理
.
3
血液透析机的基本构造
透析液配制供给系统—— 透析液的准备装置
透析
液的配制系统
旁路阀门
体外循环系统
—— 动脉血路管和静脉血路管
超滤控制系统 监测报警系统
路的监测报警系统 清洗消毒系统
.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ppt

血液透析基本原理.ppt

救亡图存 的强烈愿望。
京张铁路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
正轨。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872年,
轮船招商局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
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
2.航空 (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 研制 。 (2)发展: 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水上飞机
台湾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出行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方式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 捷。 (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多姿多彩 。
[合作探究· 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 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 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
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 (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3.影响 (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
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
空心纤维型透析器
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中空纤维束
透析液流入端
透析液流出端
血液流出端
血液流入端 溶质通过中 空毛细纤维 壁进行转运
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
■ 弥散
■ 超滤
■ 吸附 ■ 水分清除机制
■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

血液净化的原理、适应症-图文

血液净化的原理、适应症-图文
血液净化的原理、适应症_图文.pptx
一、CRRT定义及优点 二、血液净化原理 三、滤器相关参数意义 四、CRRT的临床应用 时间大约为50min
一、CRRT定义及优点 二、血液净化原理 三、滤器相关参数意义 四、CRRT的临床应用
肾脏的排泄功能
是维持体内平衡所必需的
排出过多的液体
调节酸/碱平衡
有效表面积
填充容量
Ultraflux AV 400S 0,7 m2 Ultraflux AV 600S 1,4 m2
52 ml 100 ml
Ultraflux AV 1000S 1,8 m²
130 ml
治疗模式:
CVVH; CVVHD; CVVHDF
滤出液流速
(QB = 150; TMP 70 mmHG)
17000 24000 31000 35000
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39000-225000
白蛋白
Albumin
66000
免疫球蛋白G IgG
160000
滤器相关参数意义
一、CRRT定义及优点 二、血液净化原理 三、滤器相关参数意义 四、CRRT的临床应用
筛滤系数
清除废弃物
尿素和肌酐
调节电解质水平
CRRT概念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CRRT是一种在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连续 不断的,根据液体溶质过滤的原理,并可结合透 析作用或液体置换,来调节及维持患者血液中的 水分、电解质、酸碱及游离状态的溶质等的平衡, 清除部分对身体有害的成分,从而替代部分肾脏 功能的体外血液净化治疗方法。
超滤

血液透析原理ppt课件

血液透析原理ppt课件

清除体内水分的目的
单纯超滤
适应症
尿毒症性肺水肿或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急救 常规透析易发生低血压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未能满意控制体液储
留,血压升高,估计一次超滤量超过体重的5%
序贯透析
原理
将超滤和弥散两个过程分别进行。即在单纯超 滤时,不用透析液,只靠增加负压,扩大跨膜压力 差,以清除体内水分,而不进行弥散透析;在单纯 弥散透析时不用负压超滤脱水,单纯清除溶质。
血液透析
禁忌症:
禁忌是相对的,关键是时机的掌握和透析模式的选 择 休克 :收缩压<80mmHg 严重高血压 严重感染败血症 严重心功能不全或心律失常 难以控制的出血 精神病 晚期癌肿 极度衰竭的老年人
单纯超滤
原理
血液引入透析器后,不用透析液,单纯 赖增加负压,扩大透析膜跨膜压力差达到
血液透析滤过
原理
结合血液透析和血液滤过的优点,即以弥 散高效清除小分子物质和通过对流清除中 分子物质
Convection VS. Diffusion
对流
Blood Flow Convection Diffusion
弥散
Dialysate
血液透析滤过
适应症
顽固性高血压 全身瘙痒 肾性骨营养不良合并腕管综合征
血液透析
血透可清除的药物:
镇静、催眠药:巴比妥类、眠尔通、导眠能、水 合氯醛、苯巴比妥 抗组胺类药:苯海拉明、异丙嗪 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 解热镇痛药:扑热息痛、非那西汀 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 抗生素:氨基甙类、异烟肼、利福平 抗癌药:环磷酰胺、甲氨碟呤 内源性毒物:氨、尿酸、尿素、乳酸 金属及其盐类:铜、砷、钾、钙 造影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的原理季大玺南京总医院,解放军肾病研究所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通过其生物物理机制,完成对溶质及水的清除和转运,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弥散(Diffusion)、对流(Convection)及吸附(Absorption)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通过超滤(Ultrafiltration)和渗透(Osmosis)清除体内潴留的水分,同时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使机体内环境接近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 溶质转运a. 弥散转运溶质依靠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称此现象为弥散。

溶质的弥散转运能源来自溶质的分子或微粒自身的不规则运动(布朗运动)。

在两种溶液之间放置半透膜,溶质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溶液向低浓度溶液中运动,称为透析。

这种运动的动力是浓度梯度。

HD的溶质交换主要是通过弥散转运来完成的。

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向透析液侧移动,从而减轻尿毒症症状;透析液中钙离子和碱基移入血液中,以补充血液的不足。

为叙述方便,一般提到的是净物质转运,实际上通过膜的溶质交换是双向性的。

b. 对流转运溶质伴随含有该溶质的溶剂一起通过半透膜的移动,称对流。

溶质和溶剂一起移动是磨擦力作用的结果。

不受溶质分子量和其浓度梯度差的影响。

跨膜的动力是膜两侧的水压差,即所谓溶质牵引作用(Solvent Drag)。

HD和血液过滤(Hemofiltration,HF)时,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侧或滤液侧移动(超滤)时,同时携带水分中的溶质通过透析膜。

超滤液中的溶质转运,就是通过对流的原理进行的。

反映溶质在超滤时可被滤过膜清除的指标是筛选系数,它是超滤液中某溶质的浓度除以其血中浓度。

因此,利用对流清除溶质的效果主要由超滤率和膜对此溶质筛选系数决定。

c. 吸附吸附是通过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或范德华(Van der Wassls)力和透析膜表面的亲水性基团选择性吸附某些蛋白质、毒物及药物(如b2-M、补体、炎症介质、内毒素等)。

膜吸附蛋白质后可使溶质的扩散清除率降低。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血液中某些异常升高的蛋白质、毒物和药物等选择性地吸附于透析膜表面,使这些致病物质被清除,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2. 水的转运液体在水力学压力梯度或渗透压梯度作用下通过半透膜的运动,称超滤。

临床透析时,超滤是指水分从血液侧向透析液侧移动;反之,如果水分从透析液侧向血液侧移动,则称反超滤。

3. 酸碱平衡紊乱的纠正透析患者每天因食物代谢产生50~100mEq的非挥发性酸,由于患者的肾功能障碍,这些酸性物质不能排出体外,只能由体内的碱基中和。

体内中和酸性产物的主要物质是碳酸氢盐,因此尿毒症患者血浆中的H2CO3浓度常降低,平均为20~ 22mEq/L左右。

透析时常利用透析液中较血液浓度高的碱基弥散入血来中和体内的酸性产物。

二影响透析效率的因素1. 透析器类型目前各种类型透析器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以及对水分超滤的效率较大程度上取决于透析膜性能。

如聚砜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聚丙烯膜等对中分子物资和水分清除效果优于铜仿膜透析器。

此外,透析效率尚与透析器有效透析面积成正比。

一般应选用透析面积为1.2~1.5m2的透析器为宜。

2. 透析时间透析时间与透析效率呈正比。

使用中空纤维透析器,一般每周透析时间为12~15h。

3. 血液和透析液的流量每分钟流入透析器内的血液和透析液流量与透析效果密切相关。

HD过程中,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如肌酐或尿素氮的清除率,一般可由简化的清除率公式计算:清除率=C i=某溶质流入透析器浓度;C o=某容质流出透析器的浓度;Q B=入透析器的血流量(ml/min )。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1)血流量越大,清除率越高;(2)在透析过程中,血液内某一溶质的清除与该物质在血液侧与透析液侧的浓度的梯度差呈正比,为保持最大的浓度梯度差,可以增加透析液流量。

此外,清除效果尚与透析液通过透析器时接触透析膜的量、面积、时间有关。

血流与透析液在透析器内反向流动,可增加接触时间。

故透析液流量亦直接影响溶质的清除。

常规HD要求血流量为200~ 3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

若能提高血流量至300ml/min,或必要时提高透析液流量至600~ 800ml/min,则更可提高透析效率。

4. 跨膜压力HD过程中体内水分的清除,主要靠超滤作用。

超滤率与跨膜压(TMP)密切相关。

TMP越大,超滤作用越强。

在常规HD时为扩大TMP,一般在透析液侧加上负压,通常为20~ 26.6kPa(150~200mmHg),使水分从血液侧迅速向透析液侧流动。

因此,在透析过程中,及时调节TMP甚为重要。

血压正常患者,在血流量为200ml/min时,入口端平均动脉压(MAP)小于10.6~12kPa(80~90mmHg)。

而出口端MAP小于6.6~ 8kPa(50~60mmHg)。

若出口端MAP过低提示透析器内阻力增加,升高则提示静脉回路内有阻力或见于体内静脉压升高。

此外,增加血流量至300ml/min亦可明显提高透析器两端MAP。

透析器内MAP 还受血流量和静脉端回路阻力的影响。

TMP实际上应等于透析器平均动脉压与透析液侧的负压测定之和。

5. 溶质分子量在弥散过程中,溶质转运速率与其分子量有关。

尿毒症患者血液中蓄积小分子量的物质如尿素、肌酐等通过透析膜的弥散速率高,铜仿膜中空纤维透析器对尿素的清除率可达130~ 180ml/min,而中分子量的物质(分子量300~5000之间)弥散速率低,而分子量超过5000以上的物质不能通过一般材料的透析膜。

在对流过程中,在膜截留分子量以下的溶质其转运速率取决于溶液转运速率,而与分子量无关。

三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血液透析是目前公认的清除血液中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毒素”效力又高又快的血液净化方式。

临床适用于各种原因的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水分过量(急性肺水肿,严重肾病综合征等)、电解质紊乱、某些药物或毒物中毒。

严格来说,HD没有绝对禁忌证。

只需要从患者、病情及设备条件衡量利弊,选择一种血液净化方式。

1. 适应证a. 急性肾功能衰竭HD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目的是:(1)清除体内过多的水分及毒素;(2)维持酸碱平衡;(3)为用药及营养治疗创造条件;(4)避免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出现。

凡高分解代谢者(每日血尿素氮上升超过或等于14.3mmol/L,肌酐超过或等于177µmol/L,钾上升1~2mmol/L,HCO3-下降大于或等于2mmol/L,)立即进行透析。

非高分解代谢者,但符合下述第一项并有其它任何一项者,即可进行透析:(1)无尿48小时以上;(2)血尿素氮(BUN)超过或等于21.4mmol/L(60mg/dl);(3)血肌酐(Cr)超过或等于442µmol/L(5mg/dl);(4)血钾超过或等于6.5mmol/L;(5)HCO3-小于15mmol/L,CO2结合力小于13.4mmol/L(35Vol%);(6)有明显水肿、肺水肿、恶心、呕吐、嗜睡、躁动或意识障碍;(7)误输血或其它原因所致溶血、游离血红蛋白高于12.4mmol/L。

b.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应用HD治疗的目的是:(1)维持患者生命,恢复工作;(2)对有可逆性急性加重因素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可帮助其渡过危险期;(3)配合肾移植。

HD不仅可作为移植患者的术前准备,而且可作为移植后出现ARF及急慢性排斥或移植肾失败的应急措施。

慢性肾功能衰竭HD的时机尚无统一标准,我国由于医疗及经济条件的限制,多数患者透析较晚,故影响透析疗效。

目前,国内外多数学者主张早期透析。

透析指征:(1)内生肌酐清除率小于10ml/min;(2)BUN高于28.6mmol/L(80mg/dl),或Cr高于707.2µmol/L(8mg/dl);(3)血尿酸增高伴有痛风者;(4)有高钾血症;(5)有代谢性酸中毒;(6)口中有尿毒症气味,伴食欲丧失和恶心、呕吐等;(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肾性高血压或尿毒症性心包炎,用一般治疗无效者;(8)出现尿毒症神经系统症状,如个性改变、不安腿综合征等。

c. 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凡能够通过透析膜清除的药物及毒物,即相对分子质量小,不与组织蛋白结合,在体内分布较均匀,而不固定于某一部位者,均可采取透析治疗。

应在服药物或毒物后8~12h内进行,病情危重者可不必等待检查结果即可开始透析治疗。

下列情况并非透析禁忌症:(1)呼吸暂停;(2)难治性低血压;(3)昏迷;(4)肺部感染;(5)原有肝、肾、肺疾患或糖尿病者。

通过HD可以清除的药物有:(1)镇静、安眠、麻醉药:巴比妥类、格鲁米特、甲丙氨酯、甲喹酮、副醛、水合氯醛、氯氮卓、地西泮;(2)醇类:甲醇、乙醇、异丙醇;(3)止痛药:阿司匹林、水杨酸类、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4)抗生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四环素、青霉素类、利福平、异烟肼、磺胺类、万古霉素、先锋霉素II等;(5)内源性毒素:氨、尿酸、乳酸、胆红素;(6)金属类:铜、钙、铁、钴、镁、汞、钾、锂、铋;(7)卤化物:溴化物、氯化物、碘化物、氟化物;(8)兴奋药:苯丙胺、甲基丙胺、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苯乙肼、异恶唑酰肼;(9)其它:砷、硫氰酸盐、苯胺、重铬酸钾、利血平、地高辛、麦角胺、樟脑、四氯化碳、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一氧化碳、奎宁、氯磺丙脲。

d. 其它疾病严重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用一般疗法难以生效者;肝昏迷、肝肾综合征;肝硬化顽固腹水;高胆红素血症;高尿酸血症;牛皮癣;精神分裂症。

2. 禁忌证近年来,随着透析技术的改进,血液透析已无绝对的禁忌证。

下列情况为相对的禁忌证。

(1)休克或低血压,血压低于80mmHg(10.7kPa)者;(2)严重的心肌病变导致的肺水肿及心力衰竭;(3)严重心律失常;(4)有严重出血倾向或脑出血;(5)晚期恶性肿瘤;(6)极度衰竭、临终患者;(7)精神病及不合作者,或家属不同意透析者。

四透析机器及透析器的选择1. 透析机的选择应选择定容型透析机及碳酸氢盐透析液,并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钠浓度的透析液。

2. 透析器的选择铜仿膜透析器生物相容性差,该膜可激活补体,发生低氧血症和中性粒细胞减少。

有条件的应选择碳酸脂膜、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和醋酸纤维膜透析器。

作者单位主要应用聚砜膜、聚酰胺膜及聚丙烯腈膜。

在相同条件下,老年人和有心血管功能不稳定、肺部并发症者,应选择生物相容性好的人工合成膜,儿童宜选择容积较小的透析器。

一般情况下,对透析器及透析膜不必作过多的选择。

五透析时机和速度目前,对于ARF总的趋势是早期、多次或连续性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地纠正尿毒症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不仅有利于预防某些危险并发症的发生,而且也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及肾功能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