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思考题一、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二、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其中还明确指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方向和着力重点: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把城乡发展一体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们党对解决“三农”问题思路的新认识、方略的新发展、举措的新突破。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理论上讲,是由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内在联系决定的。

工业和农业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有机的联系,彼此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

城乡发展一体化,就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从实践上讲,是由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决定的。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复习试题(2015)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复习试题(2015)

1、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2、答:1)历史条件:工人运动的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创立标志:1840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产生;3)两大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4)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

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世界发展新趋势进行科学分析的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认真总结的成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1)科学判断和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

(2)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实践依据。

(3)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不竭源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③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期末考试1、[多选题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人类社会常态稳态发展的普遍要求A:文化多元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思想文化存在的状态B:指导思想的一元性是社会文化规范发展的自觉的必然要求C:社会意识的多样化与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不同层次的问题D:指导思想的一元化是人类社会常态稳态发展的思想基础ACD2、[多选题]资本主义社会人被物化、劳动被异化表现为:A:人的价值等同于物的价值B: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C:劳动创造的财富越多,劳动者获得的财富份额越少D:严重的商品拜物教、金钱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挤压了人的存在价值bcd3、[多选题]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更为复杂局面,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的压力B:就业压力c:扶贫减贫压力等D:解决矛盾的出路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abc4、[多选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生产资料公有制C:计划经济D:按劳分配bd5、[多选题一唯物史观的社会发展理论认为A:经济发展是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B:唯物史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协调发展c:社会的发展必然体现和服务于人的解放D:人的解放体现为经济、政治、文化和自然等多方面abd6、[多选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要坚持A: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B:高效执政C:民主执政D:廉洁执政ac7、[多选题]如何理解文化A:文化有多重理解:广义、中义、狭义I:广义文化指人类通过物质和精神生产实践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C:狭义文化专指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D:酒文化、茶文化是指狭义文化abcd8、[多选题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包括A:积极进步B:先进文明C:科学D:和谐BD9、[多选题.在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A: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B: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C: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D: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abcd10、[多选题]中国目前文化多元的存在样态A:从时间上分: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杂糅B:从性质上分:封建文化、社会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C:从主体上分:主导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D:从地域上分:东北文化、吐鲁番文化等ABcd11、[多选题]社会发展理论的内容构成包括:A:有关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如发展的本质、动力、规律等问题B:研究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如,发展与稳定、发展与公平等问题C:社会发展理论要对当代发展模式,即现代化模式进行系统研究D:细节和具体问题的研宄ABC12、[多选题j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针对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狭义上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所存在的不足B:要替代小康社会目标C:是解决中国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问题,不是替代小康社会D:“小康”是相对于“贫穷”和“富裕”而言,“和谐”是相对于“矛盾”与“冲突”而言acd1 3、多选题党的各项建设既各有侧重又彼此联系,其中主线是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执政能力建设D:先进性建设CD14、[多选题].下列哪些属于违法、犯法的行为A:教师适当惩罚学生B:教师采用各种方式体罚学生C:教师私拆私扣学生的信件D:教师批评犯错误的学生bc15、[多选题.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A:完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B: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C:适应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较完善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D:使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BCD16、[多选题]文化多元的双重性A:思想自由、民主的必然结果B:思想分化,社会离心力增大C:带有不可避免性D:关键在整合和引导AbCD1 7、[多选题]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领导主要体现在A:总揽全局、协调各方B: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C:确定奋斗目标D: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Acd18、[多选题]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A:坚持高尚情操B:发挥奉献精神c:自觉抵制社会不蘸风气D: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Abcd19、[多选题]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A:发达的经济B:高度的社会分化与社会整合的统一C:城市化和世俗化D:知识占居突出地位abcd20、[多选题]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对历史上人的发展的继承与推进A:可取古代人的发展形式之崇高(人表现为目的和形式上的全面)摒弃其内容之原始B:取资本主义社会个人发展的内容之深刻(形成普遍或全面的社会鞋系、多方面的需求和全面的能力体系),摒弃其形式的鄙俗和狭隘(物的异化之形式)C:将古代和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发展之合理形式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D:“个人的自由、和谐和全面的发展”ABCD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文化市场,就应该A:发展重点文化产业B:转变文化产业增长方式C: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健全各娄文化市场D:发展现代文化产品流通组织和流通方式abcd22、[多选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A:主要矛蓿B:基本矛盾C:重要矛蓿D:突出矛盾ab23、[多选题j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涉及到的内容有A:积极推进城乡统筹B:发展现代农业和深化农村改革C:促进农村公用事业发展D:增加农民收入abcd如何理解现代文化软实力A:1990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崇首先提出的概念B:“软实力”指以文化、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文化力量C: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啡力D:与经济、军事力量等“硬实力”相对aBCd25、[多选题j文化发展的工作重点,就是抓紧抓好文化创新能力建设A:抓好基层文化建设B:抓好重大项目和工程建设,推出一批优秀文化产品C:抓好文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文化创新能力建设D:抓好文化“走出去”和人才培养ABCD26、[多选题J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是A:体制改革B:经济调节c:市场监管D: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ABCD27、[多选题]马克思把前资本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发展的历史表现形式概括为:A:原始的丰富性B:人的依校性C:自我牺牲D:这一时期人的个性遭到扼杀,是应当被诅咒的历史时期abc28、[多选题]严谨治学对教师来说,A:严格要求自己B:严格要求学生C:刻苦学习、求知,有两个具体内容,即勇于探求新理论、新知识,做到锲而不舍,学而不厌,掌握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D:认真细致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做到诲人不倦cd29、[多选题]社会主义新矛盾的“新”体现在A:“用和平的方法”进行非对抗的斗争B:和谐起着主要的动力作用C:和谐是斗争的目的,斗争是和谐的手段D:按照矛盾性质不同,采用不同的方针方法来解决ABCD30、[多选题]‘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人的生存方式、人的发展的历史表现形式概括为:A:全面发展B:能力依赖C:个人与社会的一致D:每个人自由而垒面地发展ABC3 1、[多选题]要不断培育科学的和谐发展文化就要树立A:高效发展的理念B:快速发展的理念C:协调发展的理念D:创新发展的理念ACD32、[多选题j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把握几个方面A:科学发展B:共同富裕C:民主法制D:文明进步Abcd33、[多选题: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要促进社会风气不断改善,形成的文明风尚是A:知荣辱B:讲正气C:树新风D:促和谐Abcd34、[多选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特征应该是A: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B:乡风文日_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Abcd35、[多选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四个尊重”的重大方针包括A:尊重劳动B:尊重知识C: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D:尊重创新Abc36、[多选题.当代西方社会发展理论是指A: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当代面方社会发展理论B:面方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是现代化问题C:“现代化”被界定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或变迁D:它有人娄社会发展理论的共同主题abc37、[多选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民主法治e: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D:坚持依法执政acb38、[多选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A: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C:成为求真务、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D: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Abc39、[多选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旗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ABCD40、[多选题]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C:为人师表具有较弱的激励性D:为人师表镍乏可操作性AB4 1、[多选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A:计划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B:政府对国民经济实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C: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惟一调节者D:一切经济活动都处于市场关系之中abd42、[多选题:ad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内涵包括A:生产力发展B:经济发展C:生活幸福D:社会公平和谐AD43、[多选题j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B: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社会C: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人民过上富裕生活的社会D:共同富裕的社会Abcd44、[多选题]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思想理论建设,表现在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B: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C: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能力D:坚持党的理论和实践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abcd45、[多选题.人的三种基本存在形态A:人的存在形态即人的本质问题,人之为人的根据问题B:人作为与动物相区别的作为“人种”的人类C:是依据不同社会关系把不同的人区别开来的群体D:作为不同个体而存在的个人BCD46、[多选题]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D: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ABCD47、[多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内涵A:以人为本B: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c: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D: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技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于放Abcd48、[多选题:从个人的发展的社会基础入手,描述个人的社会关磊和个性的发展特征,可将之概括为“人的依赖关系”其含义是:A:对血缘关系的依校B:对共同体的依粕C:对权力的依赖D:个人意志和权利的放弃49、[多选题]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B: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C: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D:经济力和军事力Abc50、[多选题.从个人发展的社会基础出发,阐述个人的社会关系和个性发展的特征,可将其描述为“物的依赖关系的个人独立”,其表面上的“个人独立”是虚假的含义是:A:这种物的依籁关系使个人独立成为表面B:物的依赖关系作为人的生存条件条件限制着个人,个人必须从属他们,并受他们统治C:劳动者必须出卖劳力,必须使其劳动力和劳动成为资本家的资本D:人对货币或交换的依赖i劳动对资本的依赖;劳动对机器体系的依赖abc。

(完整)湖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题导向)

(完整)湖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题导向)

目录4 (1)1、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概括的基本原则是?它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神马经验?12、列宁有哪些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论?他怎样得出“一国胜利论”?以及其意义?13、怎样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基本经验? (1)5 (1)1、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2、列宁关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有哪些重要理论? (2)3、列宁关于执政党建设的重要观点? (2)6 (2)1、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是神马? (2)2、斯大林关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哪些重要理论? (2)3、简述并评论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

(2)7 (2)1、入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2)3、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4、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3)5、怎样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4)8 (4)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4)2、为什么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9 (6)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6)2、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6)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7)4、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解决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8)10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8)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8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9)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 (9)5.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41、马克思为巴黎公社概括的基本原则是?它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建设提供了神马经验?基本原则: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对巴黎公社革命经验的精辟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及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及参考答案

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9:30—10: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一、请结合“中国梦”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谈谈二者的关系。

(34分)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意义。

(33分)三、请结合“五位一体”、党建及“两个必然”认真解析传统医学“三个境界说”每个层面内容的具体含义及其价值。

(33分)______医科大学2015级在职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开卷考)(A)(考试时间:2016年1月11日19:30—20:30)姓名:_________专业: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论述题:要求结合教材及课堂讲授内容、紧扣题意、合乎逻辑、理论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一、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的成功典范?请谈谈你的看法。

(34分)二、从社会现代进程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社会属性在社会建设方面的意义。

(33分)三、请结合传统医学“三境界说”谈谈对“五位一体”、党建及“两个必然”的理解认识。

(33分)(部分答案DIY,仅供参考呵呵哒)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试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0.5分,共50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主题是()A改革B开放C发展D建设答案:C2、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答案:A3、()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科学发展、B社会和谐C科学发展、社会和谐D坚持改革答案:C4、科学发展观是以发展为()的完备的理论体系。

A 主体B 主题C 主线答案:B5、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

A全体党员B统治阶级集团C最广大人民群众D工人阶级答案:C6、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依靠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答案:B7、以人为本,主张人是发展的(),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和发展“为了谁”的问题。

A根本目的B根本动力C主体D依靠力量答案:A8、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答案:B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A 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B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C 发展生产力和共同致富D 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答案:C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答案:C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不是社会主义社会形态B.具有落后性、多层次性和不平衡性的特点C.具有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答案:B1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过程特征中,揭示其主要矛盾,是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试题(答案版)
答案:D
27、新型城乡关系的特点是建立以工补农、( )、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A工农互动B城乡交流C城乡和谐D城乡互动
答案:D
28、循环经济的核心是( )。
A加强资源综合利用B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节约资源D发展清洁生产
答案:B
2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
A党的领导B民主集中制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C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各种理论观点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阶段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阶段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答案:C
11、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共产党和人民政协所作出的决定必须征得人民代表大会的认可后方能实施
D人民代表大会同共产党、人民政协的关系是领导和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答案:B
35、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
A.政治权利和自由B.生产资料公有制
C.人民民主专政D.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答案:D
36、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是()。
答案:ABC
5、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 )和( )。
A思想前提B政治保证C思想基础D制度基础
答案:AC
6、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解决发展中一切问题的( )和( )。
A思想前提B政治保证C思想基础D制度基础
答案:AC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目及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以及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是当代中国的主题这一问题,须首先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从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肩负起了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踏上了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征程。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征程中,党紧紧依靠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展现出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实现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邓小平理论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是总结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又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实践主题。

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承担着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而光荣的历史使命。

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捍卫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

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

19中国特色理论与实践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目录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 (1)2、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2)4、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谈谈你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取向、措置以及意义的认识?(3)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3)7、经济改革及其成绩的世界影响? (4)8、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9、怎样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0、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怎样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1、如何认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 (6)12、如何正确认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6)1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7)14、如何理解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9)15、请谈谈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9)16、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战略和外交决策的新调整?(10)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

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地位和作用。

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北京交通大学

第一章测试1.在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A: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B: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C: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答案:BC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 )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C: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答案:ABD3.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新时代A:十八大B:二十大C:十七大D:十九大答案:D4.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5.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哪些伟大的历史性变革?答案:第二章测试1.党的19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不平衡B:不充分C:不平衡不充分D:不平衡不全面答案:C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 )。

A:环境优美B:社会和谐C:科技发达D:人民幸福答案:D3.实现中国梦,必须()A:走资本主义道路B:弘扬中国精神C:凝聚中国力量D:走中国道路答案:BCD4.中国共产党是如何确定自己的历史使命的?答案: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是什么?答案:第三章测试1.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为7.4%,其中第三季度增长为7.3%,创下了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总体上看,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国民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进的态势没有变,今后一个时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可能性仍然较大。

这是一种趋势性的变化,是经济到了新的发展阶段表现出来的一种新常态。

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A:经济増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B: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需求减弱C: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D: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答案:ACD2.统筹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点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有利于:( )A: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B:区域间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共同发展C:不同区域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D: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答案:ABCD3.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点是什么?答案:4.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是什么?答案:5.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第四章测试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认识上的一个重本突破,就是明确了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资产或资本的( )A:占有形式B: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C:分配形式D:所有权归属答案:B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D: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答案:B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既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特征,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考试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必考题目》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从“三位一体”三个方面把握,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什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党的执政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实践途径;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现了党的思想灵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现了党的执政方略和执政手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与实践是围绕着哪四个基本问题展开的?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2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3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4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3、中国国情可以概括为“三个没有变”,具体是指哪三个什么方面“没有变”?1)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2)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3)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3)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用最简单的话概括,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6、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具体指什么?第一种简单的答案:从系统的观点看来,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互为条件的辩证统一体。

十九大报告考试题及答案

十九大报告考试题及答案

十九大报告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 具有历史性成就B. 具有世界性意义C. 具有时代性特征D. 具有创新性内涵答案:B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的转化体现了我国()A.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B. 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C. 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D. 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变化答案:D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表明我国的发展目标是()A.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 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答案:C4.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这体现了改革的()A. 系统性B. 全面性C. 深刻性D. 战略性答案:B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要求我们必须()A. 坚持党的领导B.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 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答案:D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这表明()A.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国家安全的保障B.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C.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D. 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答案:C7.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题完整版

1.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伟大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应当展望和把握未来中国发展的光明前景。

进入新世纪,中共十六大和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一奋斗目标,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的继续和发展,是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

牢牢把握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要清醒认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历史和实践都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当代中国历史任务引领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它把社会主义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民共同富裕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国家的安危荣辱和个人的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仅供参考)

武汉大学工程硕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2012上半年~2012下半年)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2.“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内容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 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

4.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依法治国,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5. 可持续发展战略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发和整治,严格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法律。

实施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善生态环境。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反映先进生产力发展规律及其成果的文化,是源于人民大众实践又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文化,是继承人类优秀精神成果的文化,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选练习题及模拟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选练习题及模拟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多选练习题及参考答案多选题(五个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多选、少选不得分),每题2分。

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指_____(ABCD)A、树立全面的发展观B、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C、树立协调的发展观D、树立可持续的发展观E、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是5个统筹,其中包括_____(ACD)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环境社会发展C、统筹区域发展D、统筹经济社会发展E、统筹科学与人文发展3、_______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C)A、科学B、改革开放C、社会和谐D、求真务实E、和平民主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_______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BC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马克思主义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在继续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五个统筹的同时,增加了_______等内容。

(ABCE)A、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B、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C、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D、统筹对内对外开放E、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6、我党的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_______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ABC)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E、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应当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______(DE)A、思想政治素质;B、科学技术素质;C、科学道德素质D、思想道德素质E、科学文化素质8、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是指()。

十九报告测试题及答案

十九报告测试题及答案

十九报告测试题及答案1. 请简要描述十九报告的背景和意义。

十九报告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党的报告,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报告。

该报告对过去五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提出了中共党在当前时期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战略布局。

十九报告是指导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请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含义,并详述新时代的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历史新的发展阶段上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新时代的特征有以下几点:(1)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代。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将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懈努力。

(2)新时代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将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阶段。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将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充分展示出中国模式的巨大优势和强大力量。

3. 请列举十九报告中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十九报告中涵盖了许多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确立。

报告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将其写入党章,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最高层次和最高指导原则。

(2)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报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强调国际关系应当基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3)制度建设的深化和完善。

报告提出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举措,强调法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4.请简要描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外条件和基本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与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与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卷与参考答案一.简述题(1)马克思主义文化:认为“人是自由自觉的类存在物。

”人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动力和目的。

文化即“人化”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政治文化,其内涵严整性和实用效应到宋明时代发展到顶峰。

程朱陆王吸收道佛思想方法,将儒家道德说教发展为哲学,兼顾了天人、道体、心性、知行等思考,进一步为内圣外王的价值人生和纲常伦理的社会理想提供了统一的逻辑认知和信仰原则,成为统摄人心、维系政治秩序的有力工具。

(3)大者而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四处相融的特性:其一,传统儒释道是中国古人生存智慧的结晶,富于实用理性,关注人生,注重历史经验,与马克思主义远承古希腊人文理性、近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人文主义和唯物主义传统,坚持历史实践的基本观点相通;其二,中国文化有阴阳变易、对立统一等丰富的辩证内容,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有相通之处;其三,儒家讲调和,也承认汤武革命顺天应人;讲民本、爱民、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讲夷夏之防,也讲大一统和世界大同。

这些与马克思主义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相通。

其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在研究路径和思维理念上是同质性的,即:本原或本体与万事万物或现象统一于现实生活世界,本原或本体内在于万事万物或现象,万事万物或现象分有本原或本体。

这些相通相合之处,是马克思主义能为中国人接受,与中国文化相融,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人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原则的重要因素。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和别的国家相比有什么不同(1)中国的国体和政体1)中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我国最根本的国家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国体“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试题目录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 (1)2、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2)4、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5、谈谈你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取向、措置以及意义的认识? (3)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3)7、经济改革及其成绩的世界影响? (4)8、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4)9、怎样理解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0、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怎样理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11、如何认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依据和制度安排? (6)12、如何正确认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6)13、为什么要全面从严治党,如何全面从严治党? (7)14、如何理解新时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 (9)15、请谈谈对如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问题的看法? (9)16、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战略和外交决策的新调整? (10)1、如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向发展?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党的建设思路和布局的一个重大创新。

2)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的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紧密结合,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具有基础性、综合性的地位和作用。

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

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求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4)正凤肃纪和反腐败斗争党的优良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强大人格力量的集中体现,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望。

因此,党的作风建设始终是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2、如何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意义?答:内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一个科学完整、内涵丰富、意义深远的思想体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坚持对话协商,建设持久和平的世界。

2)坚持共建共享,建设普遍安全的世界。

3)坚持合作共赢,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4)坚持交流互鉴,建设开放包容的世界。

5)坚持绿色低碳,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顺应了历史潮流,紧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凝聚各国共识,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所绘制的宏伟蓝图,是当代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经成为中国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方向的鲜明旗帜。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的继承与发展。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动构建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秩序,先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重要外交理念。

2)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繁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反映了当代国际关系现实,又将人类共同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高度上发扬光大,反映了全人类的普遍愿望和共同心声,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国际共鸣。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适应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

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越来越离不开世界,世界也越来越离不开中国。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说明,中国发展得越好,就越有能力塑造和影响世界,为国际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明了世界发展和人类未来的前进方向。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所倡导的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贫穷、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单赢的核心主张,直面当今世界最重要的问题,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人类的未来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主要内涵和意义是什么?答:主要内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为什么说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指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但尚不发达的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这并没有改变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具体原因或变现如下:1)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地区发展不平衡;2)科学技术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高;3)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体制还不够健全。

5、谈谈你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取向、措置以及意义的认识?答:1)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首先要处理好“坚持”和“完善”的关系。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前提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基本的一些原则,如“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理顺共产党组织和人大的关系权力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中居于首要与中心地位,而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要做到既坚持共产党领导,又保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中国共产党就必须不断重申“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并且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3)强化人大对其他国家机关的监督行使监督职能实际上是对权力的制约,目的是确保国家机关能依法办事,从而保证其始终如一地代表人民,为人民服务,防止腐败变质。

绝对不受限制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

4)处理好人大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同时,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使人大能真正成为代表人民的国家权力机关。

密切自身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人大责无旁贷的义务。

5)加强人大自身的建设人大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它的组成人员必须有很好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参政能力、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等。

应继续完善人大的专门委员会,建立违宪审查机构和实施违宪审查制度。

工作程序进一步细化,使之更具操作性,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6、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答:生态文明建设,既是基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资源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而做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生态环境压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

生态文明建设,既有利于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1)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和战略选择。

2)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3)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4)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5)生态文明建设是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

7、经济改革及其成绩的世界影响?答:改革开发40多年来,依据改革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特征,可将改革进程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市场取向改革的起步阶段(1978—1984年);二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985—1992年);三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初步建立阶段(1993—2000年);四是市场取向改革的制度完善阶段(2001—2011年);五是市场取向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阶段(2012—2020年)。

成绩: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就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经过四十年的持续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高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我国在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科教文卫等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取得诸多辉煌成就。

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发展成为拥有最大的中产阶级的国家。

3)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背后包括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思路。

整体而言,中国的经济发展思路日趋成熟,逐渐由初始“唯GDP”论的发展思路过渡到可持续发展思路。

最近十年间,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了将近41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

中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转型升级已经初显成效。

对世界的影响1)中国对外贸易、投资对全球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2)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的经验3)中国正在积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8、怎样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是我国社会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