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研究

合集下载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
在中国加入WTO、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北京申奥成功、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生态绿色环境的建设及昌平区建设北京后花园的良好的区域发展前景,加之北京亚运村汽车贸易园区进驻北七家镇等的新情况,对城镇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及用地布局带来重要的影响。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镇域内复杂的土地属性,而大部分为国有土地属性的开发项目建设用地散布于现镇域内,如90年代初利用国有农场、养鸡场建设的名流花园、名佳花园等,未与城镇总体建设相结合,致使目前北七家镇的土地资源利用处于无序状态,现人口、用地均突破原规划(2000年版镇域规划的人口规模为4.7万人,用地规模为17.18平方公里),但镇内仍未形成一个明显的公共活动中心,旧村改造落后。因此,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北七家镇要抓住机遇,并从区域角度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迫切需要一个科学、合理、可行的总体规划来引导和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近期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4.高品质的原则北七家镇自身的区位、环境、交通等优势,加之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及奥运建设等外部发展环境的影响,北七家镇作为全国试点镇,其发展潜力极大,本次规划重在科学合理的确定城镇性质和规模,切实提高其城镇质量和综合水平,充分结合区域自然与人文环境,营造京郊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水平的生态高尚小城镇。
大北京是我国参与未来国际大竞争的桥头堡地区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城市间的竞争,因此,把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和将来的世界级城市,就成为北京未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为此,北京核心城区与周边地区的功能分工会随之进一步明确。最突出的特征将是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的进一步极化,表现为核心城区的高度服务业化和周边地区的迅速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一方面,周边地区作为主城区工业经济扩散的接纳地,出现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另一方面,世界城市的建设又要求周边地区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环境。昌平区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地区,自然和人文环境俱佳,是北京大都市区发展中的后花园,因此是投资创业、旅游休闲和生活居住的三大首选地区。作为北京核心城区和昌平区的结合部,北七家镇应适时发展适合首都和昌平区经济特点的产业,率先实现城镇化和现代化,全面步入小康社会。随着中国入世、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的大发展背景,加之北亚汽车交易市场的进驻,以及区域性物流中心和高新产业园区的建设,北七家镇在未来几年内的发展会进一步加速。因此如何对此加以正确引导,是北七家镇规划和建设所面临的一大挑战。

《2024年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范文

《2024年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范文

《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篇一一、引言北京作为我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其东部平原区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

然而,近年来,该地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凸显,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研究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预测,对于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特征1. 空间分布特征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沉降中心主要分布在城区及近郊区域,其中一些老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是沉降的高发区。

同时,该区域的沉降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趋势。

2. 时间变化特征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时间变化特征表现为持续性和阶段性。

自上世纪末以来,该区域的地面沉降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趋势,且在不同时间段内,沉降速率有所差异。

其中,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沉降速率有所增加。

三、地面沉降成因分析北京东部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而人为因素则主要包括过度开采地下水、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工程建设等。

其中,人为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尤为显著。

四、地面沉降预测1. 预测方法目前,地面沉降预测主要采用数值模拟、统计分析等方法。

其中,数值模拟方法可以通过建立地质模型和水文模型,模拟地面沉降的时空演化过程;统计分析方法则主要通过收集历史数据,建立地面沉降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统计关系,进行预测。

2. 预测结果及分析根据预测结果,北京东部平原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地面沉降仍将呈持续发展趋势。

其中,老工业区和人口密集区的沉降趋势将更为明显。

同时,预测结果还显示,人为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将逐渐减弱,但自然因素如地质构造、地下水位等仍将对地面沉降产生重要影响。

五、应对措施及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区域,为预防和应对地面沉降提供依据。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思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地面沉降不仅影响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地质灾害,如地下管线破裂、房屋倒塌等。

因此,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与成果目前,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采用地质勘探、地下水观测、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

通过这些方法,研究人员发现地面沉降与地下水开采、土壤固结、地壳运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同时,针对不同区域的地质条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三)主要研究成果概述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研究人员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建立了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城市规划和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特点,研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影响因素,如人类活动、土壤类型等。

三、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思考(一)问题与挑战尽管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地面沉降的成因复杂,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其次,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于微观机制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二)应对策略与建议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与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进一步完善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其准确性和时效性。

2. 深入研究成因机制:加大对地面沉降成因机制的研究力度,深入探讨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3. 制定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政策建议。

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

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

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研究张孟骅;何忠伟;张楠【摘要】通过分析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现状,比较与发达国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发现北京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的原因所在,从而提出了提升北京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建议.【期刊名称】《中国食物与营养》【年(卷),期】2016(022)008【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议;北京市【作者】张孟骅;何忠伟;张楠【作者单位】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北京农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2206【正文语种】中文农业劳动生产率不仅是衡量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影响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同时,要想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也是必要途径。

北京市在全国起示范作用,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势在必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贫富差距也随之渐渐拉大,阻碍中国农民收入水平的经济原因之一即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就是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农业生产效率的反映,其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本文劳动生产率采用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从业人数的比值来表示。

1.1 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总体变化情况分析2004年开始,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进入快速发展期,2006—2014年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从14 726.37元/人增加到30 341.60元/人,8年来一直在平稳上升(图1),增长率达到106.04%。

近年来,北京市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随着中国总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也在稳步提升,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量地向二、三产业转移从事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在农业上付出,不断流向城镇,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比例持续下降。

平原地区村级调研报告

平原地区村级调研报告

平原地区村级调研报告平原地区村级调研报告引言:为了解平原地区村级发展现状,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平原地区的村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并整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供分析和研究。

一、背景介绍:平原地区作为我国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劳动力,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薄弱、人才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推动平原地区村级经济的发展,有必要开展详细的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我们共向100个平原地区的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实地访谈获取了更多的深度信息。

三、调研结果:1.村级发展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平原地区村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产值,农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农户收入较低。

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

2.人才流失问题:调研发现,由于村级经济发展缓慢,年轻人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导致村级人才流失严重,村级发展受到限制。

3.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农民收入有限。

同时,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市场需求与供应不均衡。

4.土地利用问题:部分村庄存在土地闲置和过度利用问题,导致土地资源效益不高。

5.环境保护问题:部分村庄存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四、建议措施:1.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平原地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等服务,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

2.创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模式:鼓励村民参与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同时,发展农产品电商和供应链管理,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市场竞争力。

3.加强人才培养和留住: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回乡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创业支持。

同时,培养和引进村级管理和经营人才,推动村级发展。

4.优化土地利用: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农田,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

北京市昌平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演变机理研究
An lss o n m i outo e h nim fRur lS tlme sLa d p n in i t e Pr r s fUr a z i ay i fDy a c Ev l i n M c a s o a ete nt n Ex a so n h og es o b niat on
安徽农业科学 。 unl f n u s .S i 0 9 3 1 )9 7 9 7 ,0 3 J ra o h i h c. 0 。7{9 :0 5— 0 7 9 8 o A A 2
责任编辑
章炼红
责任校对
傅真治
北 京 市 昌 , 华, 郑新奇 , (中 地 大 地 科 与 源 院北 082 济 学 济 管 学 ,海 杨斌。 1 国 质 学 球 学 资 学 ,京10;同 大 经 与 理 院上 . 03.
2 09 3 中国地质大学 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 00 2;. 北京 10 8 ) 0 0 3
摘要 我国农村居 民点扩 张形势十分严峻 , 究其演变机制 并进 而对农村居 民点用地进行调控 显得至关重要 , 是 目 相关研 究较 少。 研 但 前 在全 面总结国 内外关 于农村居 民点扩展研 究的基础上 , 用统 计分析 和空 间分析 的方 法对 北京 市 昌平 区 2 0 ~ O 6年期 间的农 村居 采 0 l 2O 民点用地扩展 演 变进行 了定量分析。研 究结 果表明 : 究期 内 , 究 区农村 居 民点用地的 动 态演 变过程 揭示 出农村居 民点 用地利 用的 研 研 程度 甚为粗放 , 并且农村居 民点用地 区域分异特征 明显。研 究认 为 : 应该对农村居 民点进行适度挖 潜使其集约利 用 , 但在 集约化 利用过 程 中应 分别采取不 同的集约化措 施 , 同时要统筹 兼顾 区域整体 和各城镇农村居 民点用地之 间的协调。 关键词 城 镇化 ; 农村居 民点 ; 张 ; 扩 演变机理 中图分类号 F0 . 文献标识码 A 3 12 文章 编号 0 1 — 6 1 2O )9 0 0 5 0 5 7 6 1 ( O9 1 — 97 — 3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

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北京郊区城市化进程

二 ,三产则是逐年呈上 升趋势 ,目前 占 到 8 %左 右 在农 村劳 动力 中 ,从事 0

产 生 产 活 动 的 占 4 % 左 右 ,从 事 0
成了试 点小城 镇的总体规划和建设 区的
控 制性详 细规划 , 大 了对基础设施 和 加 公共 服务设施 的投入 , 对促 进小城 镇经 济社会发展 , 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起 远 郊城镇 在经 济快速发 展的基 础上 , 会 社 各项 事业也 有长足 的进步 , 在逐步 发 正 挥着 聚集和 辐射带动 作用 , 城市 化进 程
在分析北京远郊区县城市化 的制 约 因素 的同时 ,我们还应看 到 ,改革开放
来 ,特 别 是 近 些 年 来 ,北京 远 郊 区 县
经济 与社会 发展步伐明显 加快 .为推进 乡村城市化进程积 累了条件 ,目前正 是 加快农村城市化的太好 时机 。
I 党的 十五届三 中全会和 20 00年
加 快
是 际柔 区 ,人 口 2 . 6 2万人 。各 建制镇 平均人 口为 15万 人 ,镇 区常住 人 口平 均仅 为 50 6 0人 .常住 非农业 人 口不足
50 0 0人 , 与 全 国 小 城 镇 镇 区 平 均 人 口
6月 中共 中央和国 务 院出台 的《 关于 促 进小 城镇 健康发 展的若干意见》 把发展 , 小城 镇作 为带动农村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京市 区水平 ,但 却相当于全国城市 的平 均水平 ,面建制镇的道 路建设 、绿 化建 设则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城乡居 民 收入水平看 ,远郊农村住户家庭人均收 入 相 当 于 北 京 城 市 居 民 人 均 收 入 的 4 % .是全 国平均人 均收入水平 的 18 3 . 倍 ,相 当于全国城镇居 民收入的 7% , 3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地面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

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旨在梳理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思考,以期为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背景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化进程迅速,人口密集。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沉降问题逐渐凸显,给城市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地面沉降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压实、地质构造等。

其中,人为因素在地面沉降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一)研究方法与成果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者们运用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等多种方法,对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

同时,通过建立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时监测地面沉降的变化情况,为防控地面沉降提供了科学依据。

此外,还有学者从政策、经济、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地面沉降的防控策略,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二)研究成果的应用这些研究成果的应用,一方面为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地区的地面沉降研究提供了借鉴。

同时,这些研究成果还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四、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的思考(一)加强基础研究虽然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加强基础研究。

包括深入探讨地面沉降的成因、发展规律及影响因素,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高监测精度和覆盖范围等。

(二)跨学科合作地面沉降问题涉及地质、水文、气象、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

通过跨学科合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地面沉降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提出更有效的防控策略。

(三)政策支持与公众参与政府应加大对地面沉降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4.30•【字号】昌政办发〔2018〕15号•【施行日期】2018.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民政其他规定正文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昌政办发〔2018〕15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落实。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4月30日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落实《2018年北京市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方案》(京政办发〔2018〕13号),全力做好2018年昌平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2018年全区农村地区村庄冬季清洁取暖工作,遵循“平原区坚决改、浅山区全部改、深山区试点改”的思路,坚持“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的原则,科学选定改造方式,重点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浅山区冬季取暖无煤化,同时继续做好优质燃煤替代、液化石油气下乡、城镇化及拆除违法建设等工程;督导已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村庄加强自治管理,确保村域范围内实现无煤化;加大劣质燃煤销售、使用的打击力度,确保实现全区劣质燃煤“无销售、无存放、无使用”的目标。

1.煤改清洁能源工程。

实施完成煤改气1个村;力争完成煤改电50个村;试点推进城乡结合部地区7个村集中供热工程;在深山区拟选取1—2个村试点使用燃气热泵进行分户供暖。

2.优质燃煤替代工程。

在未实施煤改清洁能源、未拆迁改造的村和社区(除集体供暖村)继续实施优质燃煤替代工程,共涉及7个镇、58个村,保持全区优质燃煤使用全覆盖。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10.26•【字号】昌政办发〔2017〕39号•【施行日期】2017.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昌政办发〔2017〕39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10月26日关于促进昌平区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北京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关于促进本市农民增收及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的若干政策措施》(京新办发〔2017〕2号)精神,确保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目标,现结合全区实际,提出如下具体实施方案。

一、政策措施(一)进一步落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1.加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完善就业失业管理制度,将有转移就业意愿的农村劳动力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在前三季度完成3680名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基础上,确保11月底前完成5000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同时动态保持“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切实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2.加强农民就业技能培训。

结合企业用工需求和求职者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劳动预备培训、就业技能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在完成全年农村劳动力培训4800人次的基础上,11月底前达到6000人次。

3.强化辖区生态建设使用本地劳动力。

严格落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林木资源养护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京绿造发〔2014〕7号)、《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调整山区生态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有关政策的通知》(京绿造发〔2016〕15号)规定,全区平原造林养护单位用工招用本区农民工比例不得低于60%,区园林绿化局要明确将此条款写入招标文件及养护合同中,对于未达到用工要求的养护单位暂缓资金拨付,并于11月底前完成整改,未完成整改的限期解除合同。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总调查的通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总调查的通告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总调查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1.22•【字号】•【施行日期】2023.11.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总调查的通告根据自然资源部《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发〔2020〕84号)、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北京市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权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方案〉的批复》(京政字〔2021〕22号)、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专班《关于印发〈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昌宅确办发〔2023〕1号)等文件要求及市级统一部署,昌平区开展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总调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工作范围昌平区全域。

二、工作时间工作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4月30日。

三、工作内容本次工作由昌平区房地一体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地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专班组织,主要内容是全面查清昌平区全域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房屋的权属、位置、面积等基本状况,实现农村不动产地籍调查全覆盖。

按照“市级指导、区级主导、镇级主责、村级主体”的原则,在原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采用权利人指界的方式开展权属调查;在坚持公平公正和“同村同策”的前提下,综合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测量;坚持村地区管,严格执行宅基地“一户一宅”、面积标准等政策,积极稳妥地化解历史遗留问题。

四、告知事项宅基地权利人(或实际使用人)应以家庭为单位集中统一提交户籍材料、权属来源材料,权属来源材料包括已经取得的宅基地批准文件、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红本)、建设用地批准证明材料、房屋批准材料、规划建设批准证明材料、宅基地(房屋)法律文书、房屋(买卖、赠与、交换、继承等)协议或合同及其他房屋土地相关资料。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2024年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范文

《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与思考》篇一一、引言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

地面沉降是一种由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引起的地质灾害,对城市基础设施、居民生活和城市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的研究进展,并就相关问题提出思考与建议。

二、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研究进展1. 地面沉降现状分析近年来,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相关研究,地面沉降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及部分近郊区,其成因主要包括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土地过度开发、地下工程建设等。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对地面的影响也加剧了地面沉降的程度。

2. 研究成果汇总在研究方面,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方面,通过对地面沉降区域的地理、地质、水文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地面沉降的主要成因;另一方面,学者们运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地面沉降的分布、程度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精确监测和预测。

此外,针对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和治理方案也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在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方面,学者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首先,通过地质勘探和地下水位监测等手段,收集了大量关于地质、水文等方面的数据。

其次,运用GIS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规律。

此外,遥感技术、雷达干涉测量等技术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地面沉降的监测和预测。

四、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针对北京市平原区地面沉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以下防治措施与治理方案:1. 严格控制地下水资源开采,合理规划水资源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 加强土地管理,合理规划土地开发利用,避免过度开发。

3. 加强对地下工程建设的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4. 采取工程措施,如注浆加固、土壤改良等,以减缓地面沉降的发展。

5. 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体系,加强预警预报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地面沉降问题。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

前言昌平区北七家镇位于北京市北部山前平原地区,是首都北京中轴线向北延伸线上的一个大镇,多年来,依托市区,背靠昌平,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镇,全国小城镇试点镇。

随着北京市奥运行动计划的确立、北京市产业发展战略的调整、房地产业的持续升温,北七家镇凭借其北靠温榆河,南临主城区,拥抱中轴线,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环境优势,成为京郊北部的炙手可热的“焦点地区”之一,发展势头迅猛。

受昌平区北七家镇人民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昌平区北七家镇总体规划》任务。

规划组于2002年8月底至9月底进驻北七家镇现场,在镇政府的领导下,镇各部门的大力协助下,规划组进行了现场踏勘和内容广泛的基础资料调研工作,先后走访了镇域所辖21个行政村及天通苑边缘集团,并与镇里的小城镇办、开发办、城管科、经济发展科、统计科、派出所、社区中心、林业站等镇属单位进行了座谈。

同时还到昌平区规划局、土地局、绿委、环保局、供电局、地震局、水利局等部门进行了调研。

通过对现状的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工作,一个多月之后,于2002年11月27日提出了北七家镇初步规划方案(高、中、低三个方案),向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与会领导对规模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之后,还得到我院的院长、院总工及所领导的指导,并于2002年12月25日提交了《空间发展研究》报告,并就中方案提出了两个用地布局方案,区规划局及镇政府的有关领导就功能定位、规模等研究方面提出要加强详细论证的建议。

规划小组根据有关领导提出的意见,经过修改后于2003年1月15日在北七家镇召开规划研讨会,参会的有市规委、区规划局以及北七家镇政府的有关领导,与会领导提出北七家镇的总体规划要与市整体发展需要相结合,并与区的区域规划相结合,规划小组并就市的两个规划《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规划》进行了协调和调整。

总之,在市、院、区及镇的领导下,经过多次的规划研讨会,在综合听取各方面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规划小组进行了反复认真的多次修改和逐步的完善,现形成初步的成果上报市规委。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北京平原新城是北京市规划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

为了更好地推动北京平原新城的建设和发展,制定了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以期实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一、总体规划。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的总体规划包括城市布局、交通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

在城市布局方面,将合理规划城市的功能分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化教育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

在交通规划方面,将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快速路等,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将加大绿化力度,建设生态公园,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将建设医院、学校、文化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水平。

二、产业发展。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将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着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在产业发展方面,将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将加强产业链的整合和优化,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还将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社会民生。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在社会民生方面,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

同时,将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为城市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此外,还将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城市居民的教育和医疗水平。

四、环境治理。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将以环境治理为重点,着力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在环境治理方面,将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

同时,将加强水体和土壤的治理,提升城市的水质和土壤质量。

此外,还将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工作,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建设。

北京平原新城实施方案将以文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基于GIS的北京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GIS的北京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U984.1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170-05 收稿日期 2023-11-17摘 要 该文以北京市44个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与计量地理方法,分别从北京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类型、集中程度、均衡程度以及分布密度4个方面出发,总结北京市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北京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凝聚型,其空间分布格局上呈现“一核三次—周边分散”的布局特征,且在行政区内集中程度较高,有88.64%的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门头沟区、密云区、昌平区、延庆区与房山区这5个行政区内;封闭险要的地形环境、丰富的水源以及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为传统村落的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成为影响北京市传统村落分布的重要因素。

通过以上研究,可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合理发展提供新颖理论与思路。

关键词 GIS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北京市Abstract By using GIS technology and the methods of Quantity Geography, taking 44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s the study object, we analyze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ffecting factors from four aspects: distribution type, concentration degree, equilibrium degree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is condensed,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show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ne nucleus three times-peripheral dispers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is high in the administrative region, 88.64%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re concentrated in five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Mentougou District, Miyun District, Changping District, Yanqing District and Fangshan District. The close and dangerous terrain environment, abundant water source and relatively backward level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vid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we hope it can provide novel theories and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Beijing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Keywords GIS,Traditional villages, Spatial distribu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Beijing基于GIS的北京市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in Beijing Based on GIS高 幸 | Gao Xing2012年,经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首次会议决议,将常用名称“古村落”变更为“传统村落”,以更好地体现其价值意义并延续其文化内涵。

北京新城规划人口预测研究_以昌平新城为例_李娟

北京新城规划人口预测研究_以昌平新城为例_李娟

北京新城规划人口预测研究*)))以昌平新城为例李娟1,2,王大伟1,鲁奇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101)摘要:结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对各新城的功能定位,利用年龄移算法、考虑未来经济增长速度及劳动力需求等,对北京城市规划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昌平的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

结果表明,自然增长情况下,昌平人口呈现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51.5万下降到2020年的48.9万;但随着北京城市中心区人口和产业的转移,昌平在疏解中心区职能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其人口总量必将大幅度增加,机械增长是未来昌平区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预测分析,2000~2020年,昌平区机械增长人口总量预计在52~63万人,2020年,昌平区人口超过100万。

在人口大规模增长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定措施,满足新增人口用水用地的需求,实现人口的顺利转移,保证其对昌平新城对北京中心城区职能的分担。

关键词:人口预测;昌平;城市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329(2006)04-0008-04Populati on Prediction for N e w Town P lann i ng of Beiji ngM un icipa lity)))A Case Study of Changpi ng N e w To wnLI Juan1,2,W ang Da-w ei1,L U Q i1(1.Instit u te o f G eog raph ic Sc i ences&N atural R esources R esea rch,CA S,Be iji ng100101,P.R.Ch i na;2.G raduate Schoo l o f the Chi nese A-cade m y of Sciences,Be iji ng100101,P.R.Chi na)Abst ract:Based on t h e functi o n orientati o n o f the ne w to w ns i n General P lanning for Be ijing M un icipa lity(2004-2020)and t h e cond ition o f future econo m ic gro w th and labo r force de m and,this paper m akes a popu lati o n prediction o f Changp i n g using edge-g lide algorithm.It is po i n ted out that the popu lation a mountw illdecli n e under na t u ra l popu lation gro w th,fro m515thousand i n2000to489thousand i n2020.A l o ng w ith the populati o n and i n dustry transfer fro m center of the municipa lity to outer distric,t the ne w to w n w ill have str ong i m pact on function re m issi o n of the central city area and the popu l a ti o n w ill i n crease rap i d l y i n Changp i n g.It is pred icted t h at there w ill be i n crease of520-630t h ousand i n Changp i n g fro m2000to2020.So its'i m portant to take m easures to m eet the requ ire m ent o f populati o n gro w th and allev-i ate the f u nction o f city zone.K eywords:population pred iction;Changp i n g;c ity p lanning空间发展战略是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城镇空间布局有利于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6.03.18•【字号】昌政办发〔2016〕2号•【施行日期】2016.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关于印发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昌政办发〔2016〕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公司):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18日昌平区2016年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实施方案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昌平区积极实施平原地区造林工程,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率先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昌平区将全面实施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工程(以下简称平原绿化工程),持续推进平原地区绿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一楔三廊”绿化空间布局,改善重点道路沿线环境风貌,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市园林绿化局、市总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落实2016年度北京市平原地区重点区域绿化建设总体方案的函》(京绿办函〔2016〕1号)有关要求,为切实抓好2016年平原绿化工程,有效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实施,结合昌平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实现生态突破的关键之年,绿化建设对于疏解非首都功能、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互联互通的京津冀生态一体化格局具有重要作用。

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应本着创新机制、突出重点区域的原则,主要围绕京津冀生态廊道对接、城乡结合部拆迁腾退地块规划建绿、主要道路沿线等重点区域,进一步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提升绿化质量水平,扩大绿色生态空间,为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创造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历程与经验:北京郊区“农民上楼”研究

历程与经验:北京郊区“农民上楼”研究

新的二层楼房 。
在 此 期 间 ,一 些 偏 远 山区 如房 山县 栓 马 庄 ,
1 9 9 5 年底 , 通县有 3 6 个村庄建设住宅楼 2 8 7 栋,
有2 1 4 0 0户搬进 了小康楼房。此外 ,各区县确 定一些小康试 点村 ,包 括房山县窦店村 、新街
村 、南 韩 继 村 、韩 村 河 村 ,昌平 县 真 顺 村 、水 屯村 ,顺 义 县 河 北 村 ,门 头 沟 区桑 峪 村 ,怀 柔
2 l 户农 民自筹资金建 2 1 栋 二层楼。这个时期主 要是农 民自发上楼为主 , 数量 比较少。
马 连 店 、 留 民 营 、建 设 街 实 践 后 ,太 阳 能 楼 房
又在大兴县义 和庄 、平谷县岳各庄 等大面积推 广 ,仅据 昌平 、大兴 、平谷三县 统计 ,建太 阳
( 二) 新农村建设探索阶段的农 民上楼
平县踩 河新村村 民计 划用 3 年 多的时 间,将 分
散 居 住 在 8个 自然 村 ,集 中在 5个 住 宅 小 区 内 ,
建成 了 4 1 6 座二层 小楼 ,3 4 5 户农 民喜迁新 居。 政府 因势利导 ,1 9 8 2 年 ,北京市政府选择 昌平 县踩河新村 、马连店村为新村规划建设试点 , 并 确定昌平县马连店 、平谷县岳各庄、通县玉甫上 营 、顺义县马头庄等 l 2 个村庄为首批规划试点 村庄 。到 1 9 8 4 年有 3 7 个村先后开展 了新村建设 , 掀起建楼高潮。通县 台湖镇玉甫上营村新建二层 小楼 4 0 多栋 ,面积 6 0 ~ l O O m 不等 ,村里还新建
村 改 造 的行 列 。 如 丰 台 区王 佐 镇 南 宫 村 、花 乡
镇官地村 、怀柔 区雁栖镇官 地村、怀柔 区北房 镇驸 马庄 ,密云县 巨各庄镇蔡 家洼村 、延 庆县 八达岭镇 营城 子村 、延庆县延庆镇西 白庙 村和 西屯村 ( 联村改造 ) 等1 3 个村进行旧村改造试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途径

实现可持续城镇化的途径

. 一: - 一一 一 一 一一 二
维普资讯
昌 平科委


刘 歃
和北部 , 0 0—3 0 20 0 0元之问的镇主要位 于西北部边远 山区地 带,其中 ,收入最 低的流村镇仅 为收入 最高的东小 口镇的
■平 区城市化建设现状
昌平区为北京市近郊区 . 南部紧临 中关村科技 固区核心区和上地信息产业
化区等城 市建设 的热点 、重点问题 , 编 济 实力 、完善 基础 设施 和公 共设施 建 持续 发展 。农村的生态建设要坚持 和完
村收集 、镇运输 、区处理”的垃圾 制 昌平新城建设 的总体 规划 、 控制性详 设 , 在新城建设和 旧城改造上取得 明显 善 “ 细规 划和相 关规 划 ;台理 确 定新 城 规 进展。同时,要加快 中心镇、建制镇建 管理模 式,搞 好农村环境治理 ;加快推 逐步解决农村 模、产业规模 和人 口规模 ,为城市建设 设 , 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和 民营企业的发 进 山区清洁小 流域建设 ,
基地 .区内回龙观文化居住小区,东 小
域也是昌平城镇化发展 的核心区域。
昌 平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 珏
城镇他发曩不协调
46 04 由于外推力 ( 被动城镇化 ) 在昌平 3 .%。2 0 年 ,昌平区城镇居民可支 2 7 元 农村 居 民人 均纯 收入 使 配收入 l2 9 , 口等居住区是北京市主要的人E居住 区 城镇化和城镇发展中居于主 导地位. l 7 2元 .二者 收入 之 比 由 19 9 9年的 之一 ,昌平 区已经成为承担疏敏北京市 得昌平区房地产开发居于重要地位。 而 6 5 .0l 扩大到 2 0 年的 1 8 1 04 .2:。值得 中心城 区人口和功 能 集聚新产业 .骷 以房地 产开 发为引擎的经 济,在 国家 I 5 1 动区域 发展的震要 区域 。 的城市化 发 。 它 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下 .发展被 注意的是 ,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人不仅包 还包括实物 折价收入. 而 以房地产开 发为主 的城镇化 括现金纯收入 . 展具有显著特征 ( 一)主动城镇化与被 严重制约, 由于居住 城镇居 民人均可 支配收入仅指可支配的 动城镇化同时并存。昌平的城镇 化首先 进程隐含着不可持续的因索。 如福 利性收 每天 I - 班和下班时 货 币收入 .而非货 币收入 ( 是 区城内经济发展的结果.吕平区工业 地 与工作地 的分离. 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区内农业人 E比 间形成两个人流高峰 ,造成交通拥塞 , 入)并米包括在 内。 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使城镇与农村隔离,城乡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三农问题日益严重。

中共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北京城乡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北京市新城之一的昌平,2007年区域城镇化水平为56.7%(图1),属中上水平,但2020年昌平新城的城镇化水平目标为90%,人口的城镇化转移压力较大。

昌平区平原地区聚集了昌平区大部分人口与经济,并有京城上风上水的区位优势。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的城镇化对于统筹昌平区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的重要意义第一,科学发展,集约利用土地的需要。

昌平区平原地区范围内161个村庄共有建设用地122平方公里,村庄总人口19万人,人均建设用地642平方米,远超人均建设用地规定的上限。

农村地区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重新对土地进行整合利用,提高土地产出效率,为城市的发展和土地的集约使用创造条件。

第二,扭转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

2005~2008年,昌平区城乡人均收入虽然稳定增长(图2),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始终未见有显著改观。

从北京市总体来看,远郊区县中的城乡收入比大多在2以上(图4、图5)。

其中昌平区城乡收入比在全市10个远郊区县中属中等水平,与通州、大兴等区县相比有一定差距。

目前昌平区城乡统筹度不高,农民增收任务较重。

第三,贯彻和落实《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及《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的需要。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构建了北京市 “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

昌平新城是西部发展带上的重要节点,是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功能,产业集聚,并带动区域发展的规模化城市地区。

《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年)》对城乡布局做出了具体部署,规划2020年,区域城镇化水平达90%。

而现阶段昌平区总体城镇化水平为56.7%,实施村庄城镇化改造,重点在于昌平区平原地区。

昌平区平原地区的范围本研究涉及昌平区平原地区9个镇2个街北京市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研究张 建 杨 欣 郭玉梅图1 北京市远郊区县城镇化水平对比示意图(单位:%,数据来源:北京市各远郊区县2007年统计公报)图2 昌平区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单位:元,数据来源:昌平区2008年统计年鉴)图3 昌平区城乡居民收入比示意图(数据来源:昌平区2008年统计年鉴)道办事处。

涉及村庄161个,总面积449.62平方公里,占昌平区总面积的56.2%(图6)。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发展分析昌平区平原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7年)建国后国家工作重点是城市的恢复重建,工业化开始起步。

这一时期农业在昌平区(县)产业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城镇化进程时断时续、曲折推进,村庄大致为点状的均质分布,城与村、村与村之间联系并不紧密。

第二阶段(1978~1990年)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北京的工业布局重心转移到郊区,同时受乡镇企业发展的推动,工业在昌平区(县)产业结构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进入农村工业化阶段。

此时期城镇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其建成区面积有一定扩大,在京张铁路沿线城镇建设区相对集中(图7)。

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平原地区村庄人口的非农化就业比重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也逐步提高。

但城镇化主要以现有城镇规模扩张为特征,同期昌平南部地区逐步被纳入中心城组团。

第三阶段(1991~2000年)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昌平科技园区及县级工业园区陆续建立,成为推动昌平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同时,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使房地产也成为此地区城市建设的主要动力(如北七家、东小口及回龙观地区),这一时期昌平平原地区逐步形成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及立汤路形成两条主要的村镇发展带(图8)。

但与同时期昌平区的经济发展相比,昌平区平原村庄人口城镇化仍滞后于工业化。

与北京其他区县一样,这个阶段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来源于外来人口的涌入。

第四阶段(2001年至今)进入21世纪,北京对郊区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文化、旅游、观光、休闲业大量发展,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新兴三产服务业,第三产业迅速增长成为昌平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

这一时期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方式多元化,城镇空间由单一的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同时出现了通过村庄就地改造实现主动城镇化的现象,城乡统筹发展的局面开始初步形成。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镇化发展特点首先,以被动城镇化为主,主动城镇化相对较少。

在中心城组团、昌平新城近郊地区,由于城镇建成区的不断扩张,该区域土地现已基本全部非农化利用,城镇化进程不受农民自身意愿左右。

昌平区平原地区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也出现了经济和人口相对集中,生产和生活方式向城市化转变的主动城镇化的现象,如北七家镇郑各庄村,但这种情况总体相对较少。

其次,隐性城镇化大量存在,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土不离乡,保留农民身份但不从事农业生产。

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农民以个人或家庭的形式迁到城镇定居,但仍保留农民户籍;第二种是城镇规划区周边部分村庄,村民以非农产业为主,房租成为农民的主要收入,保留的少量农用地多由外地人租种,如南邵镇的姜屯村、沙河镇的七里渠南村、七里渠北村等。

第三,城镇化与郊区化并存,小城镇对周边村庄的吸引力相对不足。

回龙观镇、东小口镇作为中心城的组团及昌平新城的发展,带动了昌平平原地区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居住的郊区化。

但与此同时,昌平区平原地区范围内(非中心城、新城建设区)小城镇经济和建设规模虽有较大发展,但大部分小城镇中心区规模和吸引力有限,对周边村庄吸引力相对较弱。

昌平区平原地区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分析第一,产业布局的整合机制。

昌平新城不仅承担本集聚地区人口,同时还承接中心城人口疏散的功能。

中心城定位的转变、国有企业的搬迁及中关村科技园的创立为产业集聚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人口就业比重向非农化地区的转移。

第二,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递进机制。

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比例逐年增高。

产业的发展在提升城镇整体功能、疏解中心城人口同时,推动了农村人口的非农化转移。

同时交通条件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改善,城乡之间交流日益密切,为昌平区平原地区农民的增收及城市文明向乡村地区的扩散创造了条件,有力推动了当地农民的非农化转移。

第三,区位优势与土地开发的耦合机制。

独特的区位条件和优势给昌平平原地区,尤其是靠近中心城和昌平新城的平原地区村庄带来巨大的发展价值,推动了当地的土地开发活动,从而促进本地区土地的非农化转移。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城乡一体化推进策略从国内城乡发展宏观层面来看,带有鲜明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色彩的制度显然是有悖于社会公平原则的一些制度,对于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要尽快予以调整。

首先,在涉及失地和转居农民利益的制度方面,要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

其次,要逐步建立体现城乡统一的国民待遇的制度安排,例如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税收、公共物品供给和社会保障等制度。

在推进昌平区平原地区城乡一体化中,城市和农村两方面的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

昌平城区由于其人才、科技、市场和经济等优势,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生产效率和较强的资本积累能力,因此,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当中起主导作用,会引导和带动农村加快发展。

整合土地,加快流转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要改变村庄粗放的土地使用现状,对土地进行整合。

昌平区平原地区农村建设用地的整合的重点是宅基地、农业设施及工业大院用地,要严格控制这三类用地的增长。

在此基础上,加快旧村改造的进程,旧村改造节约出来的土地可分为三部分:用于农民改善居住条件、用于平衡资金、用于产业发展。

大力提倡农民在集体土地上发展城市型产业,鼓励村集体采取不动产租赁的方式对工业大院用地形成低成本启动,促进高消耗低产出的工业企业产业转型,发图6 昌平区平原地范围示意图图7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镇沿京张铁路分布形成单一的点轴结构图8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镇沿八达岭高速公路及立汤路集中分布展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第三产业。

土地经营的流转有助于让农民能够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等的利益并保持长远收入。

土地流转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昌平区平原地区的区位、人才、产业等优势,进行高层次土地开发,纳入资本化运作。

土地的资本化运作不仅有利于提高农村地区土地产出效率,而且可有效引导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转移,促进平原地区城镇化。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在加强土地资源的监管的同时,政策上要对农村土地流转给予支持,引导农村进行合法、有序的土地开发活动。

产权明晰,体制创新主要是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进行创新。

昌平区目前正通过对农村集体经济产权体制进行创新,量化集体净资产,以股份制改造合作制,村民同时变股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农村经济的运行机制。

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是公有制实现形式上的创新。

土地股份合作制企业真正把农民应得的股份量化到了农民个人,产权主体真正人格化。

此外,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制还防范了集体财产流失,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这样,农民参与集体经济活动的积极性增强,不仅有利于农民利用多种形式自行进行村庄建设,也有利于农民非农化生活方式的转变。

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昌平区平原地区161个村庄可以分为迁建型村庄、城镇化型村庄和保留发展型三类。

其中迁建型村庄18个,城镇化型村庄100个,保留发展型村庄43个。

针对不同类型的村庄应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迁建型的村庄数量较少,由于基础设施占地或村庄安全等需要搬迁原因的不同,村庄的迁建地点和时序也有区别,应在保证村民生活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搬迁方案。

100个城镇化型村庄多位于未来新城、小城镇镇区的规划范围内,应根据上位城市规划的要求、城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和村庄经济发展状况等多方面情况推进其城镇化进程,应采用多种形式加快旧村改造;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这些即将纳入城市建设区的村庄的管理;近期城镇化村庄,应充分结合中心城、新城、镇规划建设区的建设统筹安排;远期城镇化村庄,应根据现有情况,以改善、整治为主。

43个保留发展型村庄,应做到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配套,保护好生态环境,促进村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保留型村庄应通过组团建设建立提高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节省建设成本。

 参考文献1 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年鉴(2008),北京市昌平区统计局;2 尹钧科.北京郊区村落发展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 关成华.关于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前线.2009.02;4《昌平新城规划2005-2020》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责任编辑:王捷图9 昌平区平原地区村庄分类改造指引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