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连州市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成因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连州市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从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入手,总结其矿体特征、矿脉生成顺序、矿化富集特点等,并进行了矿床成因分析,提出成矿模式。

【关键词】岭脚锡钨矿区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成矿模式

1 区域地质概况

区域上处于连山后加里东隆起北东缘,连县上古生代坳陷北部,东西向西山岩体东南部。

区域地层寒武系分布广,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主要岩性为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变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板岩、变质粉砂岩等,是本区钨、锡主要赋存层位,也是南岭地区钨、锡重要赋存层位。泥盆—石炭系广泛分布,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其中中泥盆统含炭质硅质灰岩是区内多金属矿主要含矿层位(如连县小带中型铅锌银矿产于该层位)。二叠系与三叠系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建造,是本区煤的主要赋存层位。白垩纪为一套复陆屑红色碎屑岩建造,分布在中生代盆地中。

区域上大面积分布的西山岩体(九凝山复式岩体东部),岩性为花岗斑岩,形成于燕山三期(γ52(3))。此外区内岩脉较发育,主要有花岗斑岩脉,花岗岩脉及闪长岩脉等。据重力异常推测,西山岩体与地层接触界面向南倾伏。

区域构造为北东向郴县—怀集断褶带、英德弧形构造前弧西翼

(北西向)、东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在本区交汇,构造相当复杂,北东、东西、南北及北西向构造均发育。北西向构造有大雾山复背斜及该方向断裂;北西向断裂规模大,具多期次活动特点;北东向大断裂控制中生代盆地分布;南北向构造以连州断褶带规模最大;东西向构造以西山构造岩浆岩带规模大。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地层属寒武系高滩组(∈g),为一套浅变质碎屑岩,根据岩性组合由老至新可划分为六个岩性段,总体呈粗—细(碎屑岩)三个旋廻的韵律性变化。地层呈北西走向,总体倾向南西,倾角中等-陡,总体呈一单斜构造,但局部发育小规模的背斜和向斜。

矿区北西面4km为西山花岗斑岩体,区域物探资料推测矿区内有隐伏岩体存在。矿区发育有石英斑岩脉和细粒花岗岩脉。

矿区发育褶皱与断裂,节理裂隙也较发育。矿区处于大雾山复背斜北东翼的次级岭脚向斜北东翼。区内地层总体呈北西走向,倾向南西,总体呈一单斜构造。区内发育的次一级褶曲皆为小型褶曲,轴向北西西—北西,主要为同斜、倒转或尖棱褶曲,幅度一般仅几米至十余米,个别可达几十米,局部见云母线脉切割向斜轴部。区内断裂除较大规模的f1断层之外,所见均为小规模断层。区内石英脉裂隙发育,主要分布在观音滑石—洛阳一带及娘娘庙附近,形成宽达100~400m的裂隙带,主要呈nne走向,倾向se为主,倾角大多在70~80°左右。

3 矿体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体分为2个矿段,神贵冲—洛阳矿段与娘娘庙—岭脚对门山矿段。其中神贵冲—洛阳矿段分布于矿区北部,神贵冲—洛阳一带,南端被f1错断。矿段长约2km,宽100~400m,脉带总体呈sn走向,倾向东,倾角70°左右。该矿段大致以观音滑石为界,观音滑石以南,矿脉带宽度较大,矿脉相对密集,脉幅较大,矿化较强;观音滑石以北,脉带变窄,矿脉稀疏,脉幅小。娘娘庙—岭脚对门山矿段分布于矿区南部,娘娘庙—岭脚对门山一带,推测长800m (对门山附近多为浮土覆盖),宽250m左右,脉带总体呈nne走向,倾向see,倾角60°以上。各矿段由不同产状、不同期次的石英脉组成,脉体疏密不均,脉幅和长短不一。脉带出露标高275~550m。

地表初步圈出脉幅大于5cm的含矿石英脉161条(附图2),其中含钨、锡矿脉137条,含毒砂黄铁矿脉24条。矿脉呈疏距离成组出现,分布疏密不均,局部地段矿脉密集,脉距0.8~1.5m,一般2~8m(如北段矿脉带南部),其余地段矿脉较稀少。石英脉组在平面上具有右行排列特征。矿脉在延伸和延深方向上,一般在中部脉幅稍大,两端逐渐变细,尖灭(照片5)。脉中膨大缩小、分支复合、尖灭再显现象十分普遍。

据矿脉的生成次序及矿物共生组合特点,区内矿脉分为含钨、锡石英脉、含锡石—硫化物长石石英脉、含钨、锡云英岩脉、含锡钨电气石石英脉等四种。

矿石中常见金属矿物有黑钨矿、白钨矿、锡石、黄铁矿、黄铜

矿、毒砂,此外有少量毒砂、辉铋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长石、萤石等。

3.2 矿脉生成顺序

据脉体中物质成份及结构、构造的差异,区内已知矿脉可分为四种类型:(1)含钨、锡石英脉;(2)含锡石—硫化物长石石英脉;(3)含钨、锡云英岩脉;(4)含钨、锡电气石石英脉。四种矿脉中,含钨、锡石英脉穿插含钨、锡电气石石英脉;含锡石—硫化物长石石英脉产在钨、锡石英脉两壁或穿插于脉中;含钨石英脉被含毒砂黄铁矿长石脉充填、穿插及溶蚀;含钨、锡云英岩脉产于含钨、锡石英脉或含锡石—硫化物长石石英脉的脉壁,呈镶边构造或穿插于脉中。可见上述四组矿脉由先往后的生成顺序是:含钨、锡电气石石英脉→含钨、锡石英脉→含锡石—硫化物长石石英脉→含钨、锡云英岩脉。此外,还见钾长石细脉切割含钨、锡石英脉,说明钾长石细脉形成于含钨、锡石英脉之后。上述矿脉中,以含钨、锡石英脉为主,其余三种脉幅小、品位低,常复合于含钨、锡石英脉中,可以综合利用。

3.3 矿化富集特点

地表从270~700m高差范围内均有石英脉出露,较高标高处石英脉少,幅度小,矿化强度差,而低标高处,石英脉数量增多,脉幅变大,矿化增强。在水平方向上,北段矿脉带较南段矿化强。在北段矿脉带中,以观音滑石为界,观音滑石以南又比北侧矿脉多、脉幅大、矿化强。在矿脉中,钨、锡矿多在如下部位赋存:(1)赋

存于脉壁,且靠上盘较普遍。(2)两同期矿脉交叉处,或中石附近。(3)矿脉产状由陡变缓、或由缓变陡,脉幅由宽变窄处。(4)矿脉弯曲、尖灭、分枝处。(5)黄玉化、紫色萤石化较强处。(6)脉石英呈块状构造,油脂光泽较强,石英呈肉红色处黑钨矿化常较好。(7)锡石在脉幅变细或晶洞发育处富集。

4 矿床成因

4.1 成因分析

本矿区在成矿过程中伴随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形成了从高温至低温各种类型的单矿物脉和多矿物组合的矿脉,大多以低温矿物组合脉穿插高温矿物组合的矿脉,没有发现高温矿物组合的矿脉穿插低温矿物组合的矿脉的现象。由此认为,本区矿床是同一次成矿作用形成的矿床。

大多数矿物形成时间较长,因此在同一条矿脉中形成温度相近的矿物除了共生外,还存在彼此穿插、包裹和交代的现象。常见黑钨矿被黄铜矿、黝锡矿、闪锌矿等硫化物穿插、包裹、交代和溶蚀,或沿黑钨矿的解理充填交代,黑钨矿常与高温蚀变矿物共生。这种现象说明黑钨矿是高温条件形成的矿物,而黄铜矿等硫化物是在中温条件下形成的。

根据以上特点大致将本矿床的成矿过程分为二个时期,石英-黑钨矿期→石英(长石)硫化物期。黑钨矿、锡石主要形成于第一期;黄铜矿等硫化物则形成于第二期。

区内见石英斑岩和细粒花岗岩,物探推测深部有隐伏岩体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