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运动仿真实验报告(仅供借鉴)
六轴机器人仿真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
为了提高我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力,培养具备机器人仿真实习能力的人才,我选择了六轴机器人仿真实习作为我的实习课题。
二、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我旨在:1. 了解六轴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运动学参数;2. 掌握六轴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如RobotStudio等;3. 熟悉机器人编程语言,如C#等;4.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实习内容1. 六轴机器人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六轴机器人是一种多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由基座、大臂、小臂、腕部、手腕和末端执行器等部分组成。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关节转动,使末端执行器在三维空间内实现精确的运动。
2. 六轴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在本次实习中,我主要使用了RobotStudio软件进行六轴机器人仿真。
RobotStudio是一款由ABB公司开发的机器人仿真软件,具有以下特点:(1)强大的仿真功能:可以模拟机器人的运动轨迹、碰撞检测、运动学分析等;(2)丰富的工具库:提供多种工具,如机器人编程、机器人仿真、机器人离线编程等;(3)用户友好的界面:操作简单,易于上手。
3. 机器人编程语言在本次实习中,我学习了C#语言,用于编写六轴机器人的控制程序。
C#语言是一种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具有易学易用、功能强大等特点。
4. 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以下技能:(1)机器人硬件组装与调试;(2)机器人编程与调试;(3)机器人运动轨迹规划与仿真;(4)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通信。
四、实习成果1. 成功组装了一台六轴机器人模型,并进行了调试;2. 使用C#语言编写了机器人控制程序,实现了机器人的基本运动;3. 利用RobotStudio软件对机器人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控制程序的正确性;4. 参与了团队项目,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五、实习体会1. 通过本次实习,我对六轴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运动学参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掌握了RobotStudio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3. 学习了C#语言,为今后从事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了基础;4.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机械手模拟仿真实验文档

机械手模拟仿真实验文档实验简介问题描述:应用仿真技术,建立一个具有四自由度的(虚拟)机械手,可完成在任意给定的两个三维空间点之间画一条直线的任务解决方案:首先使用VRML语言建模机械手模型,再使用Matlab中的Simulink仿真环境模拟机械手四个关节的运动状态,然后在此基础之上编写Matlab程序完成所需功能。
重点难点:如何建立世界坐标系,并得到每个坐标点与四个关节旋转角度的对应关系?如何计算机械手臂沿两点直线移动过程中四个关节的运动姿态(即旋转角度)?一、机械手建模为了实现对机械手的仿真实现,我们首先建立一个模拟四个关节(四个自由度)可运动的机械手,效果如下图1.1所示。
图 1.1 四个自由度的机械手模型该机械手的模型分为底座,四个关节以及顶端的画笔,我们重点来弄清楚四个关节的运动情况,地下的红色小立方体可以在水平面的方向左右(即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正负90度,其余的三个颜色分别标记为绿色、蓝色和灰色的三个立方体,它们可以绕着各自的底平面心前后旋转运动,其运动幅度均为正负90度。
建立机械手模型时,采用了MA TLAB支持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
1.1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VRML(Virtual Reality Modeling Language)即虚拟现实建模语言,是一种用于建立真实世界的场景模型或者人们虚构的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是一种面向Web面向对象的三维造型语言,其实质为一种解释性语言,常用的编辑环境有VrmlPad,VRML文件的后缀名为.wrl, 使用浏览器浏览时需要相应插件的支持,可下载cortona3d.msi安装即可由于VRML在互联网和可视化的广泛应用,Matlab对于虚拟现实也进行了有力的支持,Matlab提供了Simulink接口和Matlab接口来与虚拟现实进行交互,相应的详细说明文档请查看Matlab帮助文档中的Virtual Reality Toolbox内容。
机械手 实验报告

机械手实验报告机械手实验报告引言:机械手是一种能够模拟人类手臂动作的机器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机械手的研究和实践,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应用,以及探索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机械手的工作原理1.1 机械手的结构机械手由机械臂、控制系统和执行器组成。
机械臂通常由多个关节连接而成,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运动。
控制系统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械臂的运动,而执行器则将控制信号转化为相应的动作。
1.2 机械手的感知系统为了实现精确的操作,机械手通常配备了各种感知系统,如摄像头、传感器等。
这些感知系统能够实时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为机械手的运动提供准确的参考。
二、机械手的应用领域2.1 工业生产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替代人工完成重复性、繁琐的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机械手能够完成车身焊接、零件组装等工作。
2.2 医疗手术机械手在医疗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精确的运动和高清晰度的摄像头,机械手能够帮助医生进行微创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创伤。
此外,机械手还可以进行精确的药物注射等操作。
2.3 科学研究机械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科学家们可以通过机械手进行实验操作,获取更加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例如,在材料科学领域,机械手能够实现对材料的精确测试和分析。
三、机械手的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械手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未来,机械手将更加智能化、灵活化。
例如,机械手将能够通过学习和自主决策,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任务需求。
同时,机械手还将与人类更加紧密地合作,形成人机协同的工作模式。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机器设备,将在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便利和进步。
我们期待着机械手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
机械手的实验报告

机械手的实验报告机械手的实验报告引言: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手术、科学研究等领域。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机械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机械手的理解。
一、机械手的基本原理1. 结构组成:机械手主要由机械臂、末端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组成。
机械臂通常采用多关节连杆结构,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运动。
末端执行器根据不同需求,可以是夹爪、吸盘等工具。
控制系统负责接收指令并控制机械手的运动。
2. 运动方式:机械手的运动方式主要包括旋转、平移和伸缩。
旋转是指机械臂在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转动;平移是指机械臂在空间中的移动;伸缩是指机械臂的长度变化。
3. 控制原理:机械手的控制原理通常采用开环或闭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根据预设的运动参数,直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方向;闭环控制则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机械手的位置和状态,反馈给控制系统,以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二、机械手的应用领域1. 工业生产:机械手在工业生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完成重复性高、精度要求高的操作任务,如装配、搬运、焊接等。
机械手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保证产品质量。
2. 医疗手术:机械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它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精确的手术操作,如微创手术、神经外科手术等。
机械手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3. 科学研究:机械手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进行实验操作,如化学试剂的加注、药物筛选等。
机械手的快速、准确和可重复性使得科学研究更加高效和可靠。
三、实验操作及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六轴机械手进行操作。
首先,我们通过控制系统设置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速度。
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机械手完成了一系列的动作,如夹取物体、放置物体等。
实验结果显示,机械手能够准确地按照预设的轨迹和速度进行运动,并成功完成了各项操作任务。
机械手的夹取力度和放置位置也能够满足要求。
机械手动作模拟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随着工业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机械手作为一种重要的自动化设备,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物流搬运、医疗康复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手动作原理及控制方法的理解,本次实训选择了机械手动作模拟作为实训内容,旨在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掌握机械手的运动规律、编程方法以及控制策略。
二、实训目的1. 理解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运动规律。
2. 掌握机械手的编程方法,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机械手的动作程序。
3. 熟悉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方法。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训内容1. 机械手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本实训所采用的机械手为气动机械手,主要由气缸、气动阀、气管、连接件、机械臂等组成。
气缸作为动力源,通过气动阀控制气缸的伸缩,实现机械臂的弯曲和伸展。
机械臂的运动轨迹可通过编程进行控制,完成搬运、装配、焊接等操作。
2. 机械手编程本实训所采用的编程软件为PLC编程软件,通过编写梯形图或指令语句实现对机械手的控制。
编程步骤如下:(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顺序。
(2)在PLC编程软件中,绘制梯形图或编写指令语句,实现机械手的动作控制。
(3)对编程程序进行调试,确保机械手按照预定动作运行。
3. 机械手控制系统的调试与优化在机械手动作模拟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机械手运动轨迹不准确。
(2)机械手动作速度不稳定。
(3)机械手动作存在抖动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试与优化:(1)调整机械臂的连接件,确保运动轨迹准确。
(2)调整气缸的气压,使机械手动作速度稳定。
(3)调整机械臂的支撑结构,减少动作过程中的抖动。
四、实训过程1. 准备工作(1)安装机械手及气动设备。
(2)连接气管、气管接头等。
(3)安装PLC编程软件。
2. 编程(1)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机械手的运动轨迹和动作顺序。
(2)在PLC编程软件中,绘制梯形图或编写指令语句,实现机械手的动作控制。
(3)对编程程序进行调试,确保机械手按照预定动作运行。
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 (2)

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机自114学号:********学生姓名:郭2014年12月30日六自由度机械手实验报告一、机械手介绍六自由度机器手是由六个关节组成,每个关节上安装一个电动机,通过控制每个电动机旋转,就可以实现机械手臂的空间运动。
本实验做的六自由度的机械手臂是能实现物品的抓取和移位的机械自动控制机构。
该六自由度机械手臂的底座能进行大角度转动,实现机械抓取物体的移位;关节的俯仰和摆动能实现机械手臂不同位置的抓取物体;手部关节部分关节的变换,手腕的末端安装一机械手,机械手具有开闭能力,能实现物体的抓取和放下。
每个关节自由度都是用电动机转动来实现机械手臂的转动、俯仰和摆动等运动。
六自由度机械手臂每个关节处都有一个小型电机控制,分别能实现个关节的转动、俯仰等动作。
各个电机用采用AT89S52单片机片控制,通过单片机输出程能实现六个电机按照规定角度运动,从而带动关节的运动。
二、机械手的结构1、机械部分本实验中六自由度机械手的机械系统包括机身、臂部、手腕、手部。
图1机械手臂的实物图图2机械手臂的结构简图系统共有6个自由度,分别是a.基座的回转、b.连杆一转动、c.连杆二转动、d..手腕转动、e.手腕旋转、f..手部开合。
前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空间位置,后面三个关节确定手部的姿态。
图3 自由度2、控制部分1、人机通信模块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它的性能优劣直接影响到机器人的先进程度和功能强弱。
机械人控制涉及自动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电子技术和机械等多学科的内容,是一项跨多个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本实验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硬件由单片机AT89S52、运动控制模块、驱动模块和通讯模块组成。
其单片机AT89S52模块如下图3.1所示,该模块由一块AT89S52单片机、串行口通信接口、转串口下载线连接接头、电源接口、开关、信号输出口Q等组成。
图4 单片机AT89S52模块图2、舵机驱动模块该舵机驱动模块采用的是parallax公司生产的16路舵机控制模块,其包括16路舵机控制线接口、单片机通信接口、舵机驱动电源接口、开关、复位键、控制芯片等部分组成。
西华大学机器人创新设计实验报告(工业机械手模拟仿真)(新)

实验报告(理工类)课程名称: 机器人创新实验课程代码: 6003199 学院(直属系): 机械学院机械设计制造系年级/专业/班: 2010级机制3班学生姓名: 学号: 实验总成绩: 任课教师: 李炜开课学院: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中心一、设计题目工业机器人设计及仿真分析二、成员分工:(5分)三、设计方案:(整个系统工作原理和设计)(20分)1、功能分析工业机器人由操作机(机械本体)、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维空间完成各种作业的机电一体化自动化生产设备。
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的柔性生产。
它对稳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和产品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是综合了计算机、控制论、机构学、信息和传感技术、人工智能、仿生学等多学科而形成的高新技术,是当代研究十分活跃,应用日益广泛的领域。
机器人应用情况,是一个国家工业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机器人并不是在简单意义上代替人工的劳动,而是综合了人的特长和机器特长的一种拟人的电子机械装置,既有人对环境状态的快速反应和分析判断能力,又有机器可长时间持续工作、精确度高、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机器的进化过程产物,它是工业以及非产业界的重要生产和服务性设备,也是先进制造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自动化设备。
本次我们小组所设计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来完成以下任务:(1)、完成工业生产上主要焊接任务;(2)、能够在上产中完成油漆、染料等喷涂工作;(3)、完成加工工件的夹持、送料与转位任务;(5)、对复杂的曲线曲面类零件加工;(机械手式数控加工机床,如英国DELCAM公司所提供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加工方案,起辅助软体为powermill,本身为DELCAM公司出品)2、总体方案设计按机械手手臂的不同形式及组合情况其活动范围也是不同的,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运动形式:直角坐标式、圆柱坐标式、球坐标式、关节坐标式。
机械手运动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和目的作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深知实践操作对于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因此,在大学期间我积极参加了机械手运动实习课程,以提高自己在机械手设计和操作方面的实际能力。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机械手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机械手的运动控制方法和编程技巧,以及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接受了机械手的基本知识培训,包括机械手的定义、分类和应用领域等。
通过理论讲解,我们了解到机械手是一种用来代替人工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化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物流等行业。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机械手的运动控制方法。
机械手的运动控制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和力控制等,这些控制方法可以通过 PLC、伺服电机和传感器等来实现。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 PLC 编写程序来实现机械手的运动控制,以及如何调整伺服电机的参数来保证机械手的运动精度。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机械手的编程技巧。
机械手的编程主要包括顺序控制、条件判断和循环控制等逻辑操作。
我们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机械手的抓取、搬运和放置等动作,并使用触摸屏来操作机械手完成指定的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我们分组合作,每人操作一台机械手,通过编写程序和调整参数来完成指定的任务。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机械手的运动不稳定、抓取力度不准确等,但通过团队合作和请教老师,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最终完成了任务。
三、实习收获和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机械手运动控制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 PLC 和伺服电机来实现机械手的运动控制,掌握了编写程序和调整参数的技巧。
同时,我也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我们才能顺利完成任务。
然而,我也意识到自己在机械手运动控制方面的知识还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实践。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机械手设计和制造方面的不足之处,例如机械手的运动不稳定、抓取力度不准确等,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机器人仿真模拟实训报告

一、引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产业。
为了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机器人技术人才,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纷纷开展了机器人仿真模拟实训课程。
本文以某高校机器人仿真模拟实训课程为例,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旨在为我国机器人教育提供参考。
二、实训背景某高校机器人仿真模拟实训课程是针对机器人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课程。
该课程旨在通过仿真软件,让学生掌握机器人运动学、动力学、控制理论等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训过程中,学生需完成以下任务:1. 学习机器人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2. 建立机器人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3. 分析仿真结果,调整模型参数;4. 设计机器人控制策略,实现机器人运动控制;5. 撰写实训报告。
三、实训过程1. 仿真软件学习实训初期,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了仿真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如创建模型、设置参数、运行仿真等。
2. 机器人模型建立在仿真软件中,学生根据实际需求建立机器人模型。
模型包括机器人本体、传感器、执行器等部分。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设计要求,完成机器人模型的建立。
3. 仿真实验建立模型后,学生进行仿真实验。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机器人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控制策略设计等。
通过实验,学生掌握了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了解了控制策略的设计方法。
4. 分析仿真结果在仿真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仿真结果,判断机器人模型的合理性。
若仿真结果不理想,学生需调整模型参数,重新进行仿真实验。
5. 控制策略设计针对不同任务,学生设计机器人控制策略。
控制策略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设计要求,完成控制策略的设计。
6. 撰写实训报告实训结束后,学生需撰写实训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实训目的、实训内容、仿真结果分析、控制策略设计、实训心得等。
四、实训总结1. 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机器人仿真模拟实训,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plc机械手实验报告在现今的生活上,科技日新月益的进展之下,机械人手臂与有人类的手臂最大区别就在于灵活度与耐力度。
也就是机械手的最大优势可以重复的做同一动作在机械正常情况下永远也不会觉得累!可为机械手臂的应用也将会越来越广泛,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生产设备,作业的准确性和环境中完成作业的能力。
工业机械手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plc机械手实验报告范文一:1选题背景1.1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及其意义工业机械手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科技自动化生产设备。
工业机械手的是工业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
机械手技术涉及到力学、机械学、电气液压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科学领域,是一门跨学科综合技术。
我国现有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 ,其中从事工业机器人研究和应用的有75家 ,共开发生产各类工业机器人约800台 ,90%以上用于生产中 ,引进工业机器人做应用工程的约500台[1]。
计算机控制系统是在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生产率,缩短订单处理时间等已成为生产企业的不断追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它们越来越依赖于新一代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近年来,由于个人计算机(简称PC)的高速率和对硬件与软件的几乎无限制的开放,使得PC的应用迅猛增长。
将PC机CPU的高速处理性能和良好的开放性引入到计算机控制领域,形成了基于PC的控制系统。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手应用中的不断深入,具有独立控制器、程序可变、动作灵活、定位精度高、适用于可变换品种中小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通用机械手得到迅速发展[2]。
各国大企业工业机械化生产过程不同程度实现了工业机械手的计算机控制。
1.2 机械手、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及其优点工业机械手的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
机械手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机电综合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电综合试验实验名称:机械手动作模拟专业年级:机自12-10班姓名:张立峰学号:姓名:张世超学号:姓名:孙培忠学号:姓名:殷猛学号:姓名:葛松学号:实验日期 2015、10、31 ___ _实验成绩_______ 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 __________机械手动作的模拟摘要本文通过使用组态王软件进行组态模拟与运用SIMEINS S7-200PLC控制系统,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视控制的方法,构建完成机械手动作模拟控制系统。
关键词:组态王6、53;plc;限位开关;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Kingview software configuration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IMEINS S7-200PLC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next-bit machine execution, PC monitor control method, build complete robot motion simulation control system、Keywords:Kingview 6、53;PLC;Limit switch;第一章绪论1、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组态软件(推荐选用组态王软件)与PLC(推荐选用SIMEINS S7-200)控制系统连接,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视控制的方法,构建完成机械手动作模拟控制系统。
1、2实验要求(1)阅读本实验参考资料及有关图样,了解一般控制装置的设计原则、方法与步骤。
(2)调研当今电气控制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向,用于指导设计过程,使设计成果具有先进与创造性。
(3)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分析并进行流程分析,画出流程图。
(4)应用PLC设计控制装置的控制程序。
(5)设计电气控制装置的照明、指示及报警等辅助电路。
机械手实训报告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综合实训ц姓名:学号:系部: 机械工程学院班级:目录第一章机械手介绍..................................................................................................................... - 3 -1.1机械手的特点........................................................................................................ - 3 -1.2机械手的应用........................................................................................................ - 3 -第二章技术分析......................................................................................................................... - 4 -2.1样机的总体结构.................................................................................................... - 4 -2.2组员的任务分配.................................................................................................... - 4 -2.3机械手的工作原理................................................................................................ - 5 -2.4机械手的控制要求................................................................................................ - 5 -2.5机械手的动作顺序................................................................................................ - 6 -第三章机械手的实施................................................................................................................. - 7 -3.1机械手的装配图.................................................................................................... - 7 -3.2输入/输出地址分配表........................................................................................... - 8 -3.3机械手的程序外部接线图.................................................................................... - 9 -3.4元器件的明细表.................................................................................................... - 9 -3.5机械手的气动原理图.......................................................................................... - 10 -3.6机械手的顺序功能图.......................................................................................... - 11 -3.7机械手的控制程序.............................................................................................. - 11 -第四章机械手的安装与调试................................................................................................... - 22 -4.1安装工具.............................................................................................................. - 22 -4.2系统安装调试故障分析...................................................................................... - 22 -个人总结....................................................................................................................................... - 23 - 致谢............................................................................................................................................... - 24 - 参考文献....................................................................................................................................... - 24 -第一章机械手介绍1.1机械手的特点机械手主要由手部和运动机构组成。
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报告

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报告引言工业机器人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性能和准确性,以及降低生产成本和风险,人们研发了机器人仿真技术。
本报告将探讨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的相关内容。
机器人仿真技术的意义和作用工业机器人仿真是利用计算机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过程,以确定机器人的性能、准确性和适应性。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实验和测试,以减少机器人的故障和错误,并提升机器人的工作效率。
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的过程和方法1. 建模在机器人仿真实训中,首先需要对机器人进行建模。
建模是将实际机器人的结构、运动和功能转化为计算机程序中的数学描述和算法。
常用的建模方法有3D建模、运动学建模和动力学建模等。
2. 仿真环境搭建在完成建模后,需要搭建仿真环境。
仿真环境是指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虚拟场景,包括工作台、零件、传感器和工具等。
通过在仿真环境中模拟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预测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 运动规划和路径规划在进行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时,需要对机器人的运动和路径进行规划。
运动规划是确定机器人在特定环境下的运动方式和动作序列,而路径规划是确定机器人在空间中的最佳路径。
通过运动规划和路径规划,可以使机器人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
4. 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控制算法和控制系统是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控制算法是实现机器人运动和操作的核心,在仿真实训中,可以通过优化算法和增加控制逻辑来提高机器人的运动和操作能力。
而控制系统是将控制算法与机器人硬件相结合,实现机器人的控制和操作。
工业机器人仿真实训的优势和应用1. 优势•高效性:机器人仿真实训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成本,同时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安全性:通过仿真实训,可以在不真实环境中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减少机器人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
•可重复性:仿真实训可以多次进行测试和实验,以不同的参数和条件来验证和优化机器人的性能和工作效果。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

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机器人实习报告(精选6篇)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实习生活结束了,想必都收获了成长和成绩,需要好好地写一封实习报告总结一下。
但是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的状态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器人实习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机器人实习报告篇1一.绪论1.1机器人的发展背景与前瞻与课程设计内容近年来,随着社会飞速发展,机器人的研究及应用得到迅速发展,因其在教育,医疗,军事,工业等领域的巨大应用,因此得到许多国内外科学家的关注。
机器人在以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机器人将会取代繁重的人力劳动,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
同时机器人的发展也将为以后的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双足机器人不仅具有广阔的工作空间,而且对步行环境要求很低,能适应各种地面且具有较高的逾越障碍的能力,其步行性能是其它步行结构无法比拟的。
研究双足行走机器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主要内容:1)、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与仿真;2)、六自由度机器人运动控制。
2、训练形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集体讨论确定整体方案;指导教师给出实训方向,技术指标等,协助学生完成训练任务。
二.实习任务这次机电一体化综合训练Ⅲ包含两部分内容。
一是分组选题完成实习要求;二是开发性设计。
本报告书将从整体上分为两部分对本次实习的要求进行汇报。
完成对六自由度机器人的组装、调试以及实现预定的功能。
三.实习要求要使六自由度机器人实现人类的一些动作,那么六自由度机器人必须有它的独特性。
事实上,关于运动灵活性,人类大约拥有四百个左右的自由度。
因此,机器人的关节的选择、自由度的确定是很必要的,步行机器人自由度的配置对其结构有很大影响。
自由度越少,结构越简单,可实现功能越少,控制起来相对简单;自由度越多,结构越复杂,可实现功能越多,控制过程相对复杂。
自由度的配置必须合理:首先分析一下步行机器人的运动过程(向前)和行走步骤:重心右移(先右腿支撑)、左腿抬起、左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中间、重心左移、右腿抬起、右腿放下、重心移到双腿间,共分8个阶段。
机械手动作的模拟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PLC控制由多个气缸组成的机械手的方法。
二、设备名称:
THPFSM-1/2可编程控制器高级实验装置(S24 S7-200模拟实验挂箱)。
三、实验内容
图中为一个将工件由A处传送到B处的机械手,上升/下降和左移/右移的执行用双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
当某个电磁阀线圈通电,就一直保持现有的机械动作,例如一旦下降的电磁阀线圈通电,机械手下降,即使线圈再断电,仍保持现有的下降动作状态,直到相反方向的线圈通电为止。
另外,夹紧/放松由单线圈二位电磁阀推动气缸完成,线圈通电执行夹紧动作,线圈断电时执行放松动作。
设备装有上、下限位和左、右限位开关,它的工作过程如图所示,有八个动作,即为: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箱面板,硬件连接
下表为输入输出连线列表:
面板SB1 SB2 SQ1 SQ2 SQ3 SQ4
PLC I0.0 I0.5 I0.1 I0.2 I0.3 I0.4
面板YV1 YV2 YV3 YV4 YV5 HL
PLC Q0.0 Q0.1 Q0.2 Q0.3 Q0.4 Q0.5
2.操作步骤。
实验十 机械手搬运模拟实验

实验十机械手搬运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械手工作的基本原理2.用PLC实现对机械手的模拟二:实验原理及电路机械手的应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发展的重要一步,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是我们以后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重要的工业设备,有必要了解其工作原理及控制方法。
操作流程:复位:把PLC至RUN,按下SQ2和SQ4,手动使机械手回到原点(左移到位)。
气爪张开。
启动:按下启动按钮,机械手下降,按下SQ1,下端传感器到位,位气爪夹紧,机械手上升,当触碰到SQ2时,上升到位,机械手伸出,当触碰到SQ3,右移到位,机械手下降,触碰到SQ1下降到位,气爪张开,放松工件,机械手上升。
当触碰到SQ2时上升到位,机械手缩回,到达原点,一次工件搬运完成。
循环上述动作。
停止:按下停止按钮,结束流程。
机械手搬运单元地址分配如下表所示:输入输出器件(触摸屏M) 说明器件说明I1(M21) 启动Q1 Y1I2(M22) 停止Q2 Y2I3(M23) SQ1 Q3 Y3I4(M24) SQ2 Q4 Y4I5(M25) SQ3 Q5 Y5I6(M26) SQ4 Q6 Y6Q7 Y7Q8 Y8 机械手电气接口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编写PLC程序,可参照参考程序,并检查,保证正确。
2.按照电气接口图接线。
3.下载程序。
4.置PLC于运行状态,调试和运行程序,观察实际运转情况。
5.试验结束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器材四:实验器材1.GE FANUC 3I系统一套2.PYS3机械手搬运模块一块3.网线一根4.KNT连接导线若干五:预习要求1.熟悉本次实验原理、电路、内容及步骤。
2.仔细阅读本次实验的实验内容及步骤。
六:实验报告要求1.按格式完成实践报告。
2.不用子程序调用,完成程序编写。
七:机械手搬运实验参考程序如下所示:以下程序为手动控制,I00003到I00006改为常闭即为自动下面程序第二行的M00004和M00006为刚开始复位按钮上图中的Q00008都改为Q00005上图中的Q00005都改为Q00008,第七行的M00005改为I00004(或者M00004)修改后的自动程序,,,以及增加了上升、下降、左右时间可调。
山大三轴机械臂运动学仿真实验报告

(手写)姓名:学号:专业:实验一、三轴机械臂运动学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机械臂运动学的求解方法;2.掌握求解运动学以及进行关节控制的方法;3.掌握使用matlab求解运动学以及进行关节控制的方法;4.了解机器人描述方法,掌握设置助手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实验内容:1. 空间位置与姿态的描述;2.matlab坐标系之间变换的齐次矩阵;3. 机械臂连杆坐标系与DH参数建模;4. 正运动学的概念与公式。
报告正文:1.描述机器人运动学建模过程(30%)(1)建立机器人坐标系。
如下图所示,首先确定Z i轴:根据关节轴线i的位置以及关节转向采用右手定则确定Z i 轴。
然后确定X i轴:根据所确定的Z轴可以看出,Z1和Z2相交,故X1轴垂直于Z1、Z2所确定的平面,X1有两个方向,可如图选定其中一个;Z2和Z3轴平行,X2应为它们的公垂线,方向指向下一个连杆,故此处选择连杆向上方向为X2,Z3和Z4相交,故X3轴垂直于Z3、Z4所确定的平面,X3有两个方向,选择与X1相同的指向。
确定Y i轴:按右手定则确定Y i。
(2)DH参数的确定。
由坐标系可知,第一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基坐标系的位姿变换为沿Z1轴正方向平移121.5cm。
第二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第一个连杆坐标系的位姿变换为绕X1轴逆时针旋转90°,然后沿Z2轴正方向平移122.5°,然后再绕Z2轴逆时针旋转90°。
第三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第二个连杆坐标系的位姿变换为沿X2正方向平移300cm,然后沿Z3轴负方向平移102cm,再绕Z3轴顺时针旋转90°。
第四个连杆坐标系相对于第三个连杆坐标系的位姿变换为绕X3轴顺时针旋转90°,然后沿Z4轴正方向平移268cm。
得到这些数据后即可列写DH参数表。
(3)编写运动学传递矩阵。
DH参数确定后,通过机器人各关节的数据即可计算出各关节相对于下一关节的位置关系T 10、T 21、T 32、T 43(如第2题所列),然后即可计算出末端相对于基座的位置关系T 40=T T T 322110T 43,得到运动学传递矩阵。
仿生手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仿生手臂的基本原理和组成;2. 掌握仿生手臂的搭建方法和操作技巧;3. 通过实验验证仿生手臂的运动性能和实用性。
二、实验原理仿生手臂是一种模仿人体手臂结构和功能的机械装置,通过机械结构、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系统等部件,实现对人体手臂运动的模拟和再现。
实验中使用的仿生手臂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机械结构:包括手臂主体、关节、手指等,用于模拟人体手臂的运动;2. 传感器:用于检测手臂的运动状态,如角度、速度等;3. 驱动器:用于产生动力,使手臂运动;4. 控制系统:用于处理传感器信息,控制驱动器的动作。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仿生手臂套件(含机械结构、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系统);2. 电源适配器;3. 连接线;4. 示波器;5. 计算机软件(用于控制系统编程)。
四、实验步骤1. 搭建仿生手臂:按照说明书,将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仿生手臂;2. 连接电源和控制系统:将电源适配器连接到驱动器,将驱动器连接到控制系统;3. 编写控制系统程序:使用计算机软件编写控制系统程序,实现手臂的运动控制;4. 验证仿生手臂运动性能:通过示波器观察传感器信号,分析手臂运动状态;5.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仿生手臂的运动性能和实用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机械结构:仿生手臂的机械结构设计合理,各部件连接紧密,能够满足实验要求;2. 传感器: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手臂的运动状态,为控制系统提供可靠的数据;3. 驱动器:驱动器输出稳定,能够满足手臂运动需求;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程序运行良好,能够实现手臂的运动控制;5. 运动性能:仿生手臂能够实现手臂的弯曲、伸展、旋转等基本运动,运动轨迹平稳,动作协调。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台仿生手臂,并验证了其运动性能和实用性。
实验结果表明,仿生手臂在机械结构、传感器、驱动器和控制系统等方面均能满足实验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可以进一步优化仿生手臂的设计,提高其性能,为残疾人士提供更好的生活帮助。
机械手实验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学院机电综合实验中心实验报告课程名称:机电综合试验实验名称:机械手动作模拟专业年级:机自12-10班姓名:张立峰学号:06122676姓名:张世超学号:03121200姓名:孙培忠学号:14125143姓名:殷猛学号:09123830姓名:葛松学号:05122177实验日期 2015.10.31 ___ _ 实验成绩_______ 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__ __________机械手动作的模拟摘要本文通过使用组态王软件进行组态模拟和运用SIMEINS S7-200PLC控制系统,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视控制的方法,构建完成机械手动作模拟控制系统。
关键词:组态王6.53;plc;限位开关;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Kingview software configuration simul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IMEINS S7-200PLC control system, using the next-bit machine execution, PC monitor control method, build complete robot motion simulation control system. Keywords:Kingview 6.53;PLC;Limit switch;第一章绪论1.1实验目的学会使用组态软件(推荐选用组态王软件)和PLC(推荐选用SIMEINS S7-200)控制系统连接,采用下位机执行,上位机监视控制的方法,构建完成机械手动作模拟控制系统。
1.2实验要求(1)阅读本实验参考资料及有关图样,了解一般控制装置的设计原则、方法和步骤。
(2)调研当今电气控制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向,用于指导设计过程,使设计成果具有先进和创造性。
(3)认真阅读实验要求,分析并进行流程分析,画出流程图。
机械手运动仿真实验报告

机械手运动仿真实验报告一、机械手结构组成(简图)①为机械手底座②为机械臂1③为机械臂2④为机械臂3a、b、c为转动副,机械臂实现3自由度运动二、机械手运动学方程推导绘图框及转动副夹角:绘图框大小为400X400转动副a:anglea转动副b:angleb转动副c:anglec机械手运动范围:机械臂1长度50,机械臂2长度100,机械臂3长度50。
三个关节可实现360度旋转。
故机械臂运动范围为以半径为200的圆内。
机械手底座:X:(150,200)Y:(250,200)机械臂1:X1:(200,200)Y1:((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200-50 * sin(anglea*3.1415926/180)))机械臂2:X2:((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200-50* sin(anglea*3.1415926/180)))Y2:((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 (200 - 50 * sin (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机械臂3:X3:((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 (200 - 50 * sin (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Y3:( (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50 * cos(anglec *3.1415926/180)), (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50 * sin(anglec*3.1415926/180)))三、机械手运动仿真程序编写(关键函数代码)pWnd->Invalidate();pWnd->UpdateWindow() ;pDC->Rectangle(0,0,400,400);DrawRobotBase();DrawRobotMemberBar1(m_fanglea);DrawRobotMemberBar2(m_fanglea, m_fangleb);DrawRobotMemberBar3(m_fanglea, m_fangleb, m_fanglec);//绘制底座及其颜色代码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Base(){CPen SuiyiPen;SuiyiPen.CreatePen(PS_SOLID,Wide,RGB(hong, lv, lan));CPen *oldPen;oldPen = pDC->SelectObject(&SuiyiPen);pDC->MoveTo(150,200);pDC->LineTo(250,200);pDC->SelectObject(oldPen);DeleteObject(SuiyiPen) ;}//绘制杆1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1(float anglea){pDC->MoveTo(200,200);pDC->LineTo(int(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int(200-50 * sin(anglea*3.1415926/180)));}//绘制杆2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2(float anglea,float angleb){pDC->MoveTo(int(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int(200-50* sin (anglea*3.1415926/180)));pDC->Lin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绘制杆3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3(float anglea, float angleb, float anglec){pDC->Mov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pDC->Lin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50 * cos(anglec*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50* sin(anglec*3.1415926 /180)));}//转动副a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 1(){m_fanglea = m_fanglea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2(){m_fanglea = m_fanglea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转动副b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3(){m_fangleb = m_fangleb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4(){m_fangleb = m_fangleb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转动副c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5(){m_fanglec = m_fanglec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6(){m_fanglec = m_fanglec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机械臂1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7(){AfxBeginThread(MoveThreada, this) ; }//机械臂2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8(){AfxBeginThread(MoveThreadb, this) ; }//机械臂3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9(){AfxBeginThread(MoveThreadc, this) ; }//机械臂1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a(void *parama) {CDrawRobotDlg *pDlga = (CDrawRobotDlg*)parama ;while(1){pDlga->m_fanglea = pDlga->m_fanglea + 1 ;pDlga->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机械臂2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b(void *paramb) {CDrawRobotDlg *pDlgb = (CDrawRobotDlg*)paramb ;while(1){pDlgb->m_fangleb = pDlgb->m_fangleb + 1 ;pDlgb->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机械臂3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c(void *paramc) {CDrawRobotDlg *pDlgc = (CDrawRobotDlg*)paramc ;while(1){pDlgc->m_fanglec = pDlgc->m_fanglec + 1 ;pDlgc->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更新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Refresh0(){UpdateData(TRUE);Invalidate(FALSE) ;}四、软件界面截图与说明界面左边为演示界面,右边为数据输入界面及运行按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手运动仿真实验报告一、机械手结构组成(简图)①为机械手底座②为机械臂1③为机械臂2 ④为机械臂3a、b、c为转动副,机械臂实现3自由度运动二、机械手运动学方程推导绘图框及转动副夹角:绘图框大小为400X400转动副a:anglea转动副b:angleb转动副c:anglec机械手运动范围:机械臂1长度50,机械臂2长度100,机械臂3长度50。
三个关节可实现360度旋转。
故机械臂运动范围为以半径为200的圆内。
机械手底座:X:(150,200)Y:(250,200)机械臂1:X1:(200,200)Y1:((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 (200-50 * sin(anglea*3.1415926/180)))机械臂2:X2:((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 (200-50* sin(anglea*3.1415926/180)))Y2:((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 (200 - 50 * sin (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机械臂3:X3:((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 (200 - 50 * sin (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Y3:( (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3.1415926/180)+50 * cos(anglec *3.1415926/180)), (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50 * sin(anglec*3.1415926/180)))三、机械手运动仿真程序编写(关键函数代码)pWnd->Invalidate();pWnd->UpdateWindow() ;pDC->Rectangle(0,0,400,400);DrawRobotBase();DrawRobotMemberBar1(m_fanglea);DrawRobotMemberBar2(m_fanglea, m_fangleb);DrawRobotMemberBar3(m_fanglea, m_fangleb, m_fanglec);//绘制底座及其颜色代码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Base(){CPen SuiyiPen;SuiyiPen.CreatePen(PS_SOLID,Wide,RGB(hong, lv, lan));CPen *oldPen;oldPen = pDC->SelectObject(&SuiyiPen);pDC->MoveTo(150,200);pDC->LineTo(250,200);pDC->SelectObject(oldPen);DeleteObject(SuiyiPen) ;}//绘制杆1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1(float anglea){pDC->MoveTo(200,200);pDC->LineTo(int(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int(200-50 * sin (anglea*3.1415926/180)));}//绘制杆2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2(float anglea,float angleb){pDC->MoveTo(int(200+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int(200-50* sin (anglea*3.1415926/180)));pDC->Lin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绘制杆3void CDrawRobotDlg::DrawRobotMemberBar3(float anglea, float angleb, float anglec){pDC->Mov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pDC->LineTo(int(200 + 50 * cos(anglea*3.1415926/180)+100 * cos(angleb *3.1415926/180)+50 * cos(anglec*3.1415926/180)),int(200 - 50 * sin(anglea*3.1415926/180)-100* sin(angleb*3.1415926/180)-50* sin(anglec*3.1415926 /180)));}//转动副a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 OnButton 1(){m_fanglea = m_fanglea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2(){m_fanglea = m_fanglea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转动副b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3(){m_fangleb = m_fangleb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4(){m_fangleb = m_fangleb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转动副c加减角度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5(){m_fanglec = m_fanglec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6(){m_fanglec = m_fanglec - 1 ;UpdateData(FALSE);Invalidate(FALSE) ;}//机械臂1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7(){AfxBeginThread(MoveThreada, this) ; }//机械臂2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8(){AfxBeginThread(MoveThreadb, this) ; }//机械臂3启动按钮代码void CDrawRobotDlg::OnButton9(){AfxBeginThread(MoveThreadc, this) ;}//机械臂1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a(void *parama) {CDrawRobotDlg *pDlga = (CDrawRobotDlg*)parama ;while(1){pDlga->m_fanglea = pDlga->m_fanglea + 1 ;pDlga->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机械臂2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b(void *paramb) {CDrawRobotDlg *pDlgb = (CDrawRobotDlg*)paramb ;while(1){pDlgb->m_fangleb = pDlgb->m_fangleb + 1 ;pDlgb->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机械臂3旋转代码UINT CDrawRobotDlg::MoveThreadc(void *paramc) {CDrawRobotDlg *pDlgc = (CDrawRobotDlg*)paramc ;while(1){pDlgc->m_fanglec = pDlgc->m_fanglec + 1 ;pDlgc->Invalidate(FALSE) ;Sleep(100) ;}return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