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学案完美版(含原文翻译讲解注释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神。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名词用作动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成为灵异的水名词用作动词)

惟吾德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名词用作形容词)

无丝竹之乱.耳(使······受到扰乱形容词使动用法)

无案牍之劳.形(使······感到劳累动词是动用法)

不蔓.不枝.(生长枝蔓,生长枝节名词用作动词)

“之”字的用法。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一、作者简介及常识

①刘禹锡: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字梦得,唐朝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有《刘梦得文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②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内容上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③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意为简陋的房屋。

二、行文思路

一层:点明全文主旨,说明:陋室不陋在于室主人品德高尚。

二层: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以“德馨”二字统领全篇。

2.

3.

4.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起首四句,以正衬发端,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点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再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交友及室主人所做之事的叙述,表现了作者的情怀,后又以诸荀、扬雄自比,充分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在写法上用了类比的手法,先与“山”类比,其中强调山能闻名天下的原因是“有仙则名”。

然后与水类比,强调了水能显示灵异的原因是“有龙则灵”。最后又将陋室与古代著名的居室“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相类比,表达了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意思,而引出孔子的句子强调自己的观点,把“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中提及两个历史人物,一是三国著名政治家蜀国的诸葛亮,一是西汉时的文学家扬雄。运用类比,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陋室”的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三、典型题例

1、用原文语句回答:

(1)能体现陋室环境之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表明陋室主人品行高尚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4)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5)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孔子云:“何陋之有?”

(6)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描写陋室主人情趣之雅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8)表明陋室主人以古代名贤自况的句子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9)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0)中运用对偶修辞的一句话: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1)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么?惟吾德馨

(12)陋室主人居室内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4)从反面虚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15)从正面描写陋室中生活的句子是: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16)文中写室内、外景物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本文运用的修辞方法为:

①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比喻、比兴、类比

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对偶、拟人

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对偶

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⑤孔子云:“何陋之有?”:引用、反问

3、问答题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到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对偶、比喻、起兴、类比。

2.文章开头以山水起笔,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用山水作衬托引出“陋室不陋”。这样开头,不落俗套,引人入胜。起到了创造意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

3."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答: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4.你认为能统领全篇大意的句子是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理由:本文作者要说的是“陋室不陋”,而不陋的原因则是室主人的品德高尚。

3.作者是从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描写的?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进行描写的。

特点:写居室环境:清雅交往人物:儒雅日常生活:高雅陋室特征:雅。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什么修辞手法?“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1)对偶、拟人

(2)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5.文中有两处用了实写和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分别是哪两处?

(1)实:谈笑有鸿儒虚:往来无白丁

(2)实:可以调琴素,阅金经虚: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哪几句?有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什么不同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

明只要“德馨”,所居陋室又何陋之有呢?这是类比的方法。引用孔子的一句话,用反问的形式呼应了前面的“斯是陋室”,准确地点明了全文主旨。这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再次有力的点明主题,同时说明了作者的志趣与圣人之道相符合。

8.请谈谈你对本文开篇的看法?

本文开篇连用两个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斯是陋室并立意于惟吾德馨,前四句既是形象的比喻以“仙”和“龙”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又是事物的类比,表示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以下文字皆由此发生。

9.请就本文对陋室的描写从内容或写法上是做分析。

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以景色之雅,交往之雅,情趣之雅,见惟吾德馨而明陋室不陋,表达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描写处处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尾“何陋之有”张目。

10.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答: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

11.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

答: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贫乐道)

12.作者是怎样写“陋室不陋”的?

答:居室环境—清幽雅致交往人物—高雅脱俗日常生活—清雅安适

13.作者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答:不矛盾。前者是指生活情趣高雅,后者是说没有俚语扰耳俗务缠身。

14.对于陋室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上下文联系)

答:对陋室的描写紧扣“惟吾德馨”一句来写,既为全文主旨“惟吾德馨”作证,又为本文结语“何陋之有”张本。

15.刘禹锡自比诸葛亮和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答: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