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考点1:
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从本质上讲,国家都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国家根本大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明确规定。
考点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考点4: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已被写入我国宪法。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了
新的时代内容。
考点5: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
生存权、发展权是根本和重要的人权,保护和促进人权,必须从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个环节入手;
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国家主权是一国人民充分享受人权的前提和保障。
考点6: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选举权;公民被选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是公民的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
②政治自由。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创造各种条件,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
治自由。
③监督权。
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
它包括了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
考点7: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主要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的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光荣义务。
为了保卫祖国,我们要自觉履行这个义务。
我国公民的权利是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公民的义务也是法定的、庄严的、不容推卸的。
我们政治生活的全部内容,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为基准的。
考点8: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遵循的基本原则:
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②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
③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我国,国家、集体与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积极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是我们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9:我国的选举制度和选举方式
我国实行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采取怎样的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的具体
条件来确定。
选举的几种方式: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各有优缺点。
①直接选举: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优点:一是它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二是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三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②间接选举: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③等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④差额选举: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金钱交易等情况发生。
考点10: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考点11: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考点12:我国的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村民自治
①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②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参加村民会议;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等。
城市居民自治
①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②城市居民管理的形式:居民委员会成员居民选;社区大事居民定;日常事务居民管;各项工作居民监督。
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
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
考点13: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包括:批评;建议;申诉或诉讼;指控、告发或揭发、举报。
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有:
①信访举报制度;②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③舆论监督制度;④此外,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都是近年来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考点14: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
为了使民主监督得到切实保障,取得预期效果,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考点1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府担负四个方面的职能:
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考点16:我国政府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时每刻都会感受到政府的作用。
一方面,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而这些,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正是政府的主要职能:管理和服务。
考点17: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以下三方面的要求: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考点18: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
①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证政府及其公职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的权威。
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④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
①合法行政。
政府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
②合理行政。
政府实施行政管理时,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③程序正当。
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外,政府应当公开行政管理的内容,同时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④高效便民。
政府要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
⑤诚实守信。
政府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政府的承诺要兑现。
⑥权责统一。
政府依法履行职责时,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考点19: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建立权责明确的执法体制,促使行政权力授予有据、行使有规、监督有效。
③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④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考点20: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①有利于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减少和防止工作失误。
②有利于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③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做出正确的决策。
④有利于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考点21: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方式。
考点22: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政府权威含义:是指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政府权威的体现:
①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依法行政的政府,它会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从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②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廉洁、高效、团结合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声望。
③有权威的政府必定是讲信誉的政府,有令必行,有禁则止,他得到人民的自觉认可和拥护。
④有权威的政府对经济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都会有促进作用。
区别政府有无权威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自觉地认可和接受。
考点23:我国政府权威的和树立
从根本上讲,一个政府是否具有权威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决定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人民政府的工作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具有历史上任何政府都不可比拟的权威。
政府权威的树立:
政府的权威是通过政府及其公职人员决策的科学性、依法行政的态度和能力、履行职责的效果以及政府工作人员的道德形象等树立起来的,因此,树立政府权威要做到:
①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审慎用权、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要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与人民群众保持和谐关系。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业绩。
③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应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呃自觉实践者。
考点24: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人大常务委员会是人大的常设机关。
在人大闭会期间,由人大常务委员会行使人大的部分职权。
考点25: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考点26:人大代表的产生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由广大人民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民主选举产生。
每届任期五年。
考点27:人大代表的职责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参与行使国家的权力;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的监督。
人大代表享有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的权利以及提案权、质询权。
考点2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由人民选举的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内容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考点29: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
我国的国家机构由人民代表大会与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军事机关共同构成。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考点30: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经历长期的实践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考点3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事。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要义:发展。
核心: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统筹兼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它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
②党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角点,做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考点32: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①含义: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之间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考点33: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民主党派
①我国共有八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
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②我国民主党派的性质。
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我国政党制度及其特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②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③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④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⑤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我国政党制度的优越性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②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们绝不能照
搬西方的多党制。
考点34: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我们伟大祖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文化,共同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考点3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三个基本原则
①民族平等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②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③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三个原则之间的关系
三者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考点36: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54年9月,颁布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载入宪法。
84年10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作为基本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进入了法制化建设的新阶段。
XX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改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地位,扩大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考点37: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①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②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和其他自治权。
考点3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事业蓬勃发展。
考点39: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其内容是:
①宗教信仰自由。
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①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②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学生要弘扬科学精神,做“四有”新人。
考点40:主权国家
地位:在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多样性:按国家性质划分,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此外,国际上还有一些区域因不具有国际社会承认的主权,被称为地区。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其中最重要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