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的舞美、灯光、音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的舞美、灯光、音频设计
作者:张冠华杜青
来源:《演艺科技》2017年第08期
90年峥嵘岁月,90年砥砺前行。7月28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在党的旗帜下》(以下简称晚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晚会围绕“不变的军魂、强军的梦想”的主题,通过《立魂·红色军队奠基》《浴血·背负民族希望》《奉献·筑就钢铁长城》《强军·迈向伟大复兴》四个篇章,讲述了人民军队在党的旗帜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晚会由中宣部、中组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共同主办。
晚会综合运用领唱、合唱、舞蹈和情景表演等多种形式,以舞美、灯光、音响、投影、视频、舞台机械等多种舞台手段,呈现出恢弘壮丽的舞台效果。晚会幕后团队阵容强大:总导演杨笑阳,也是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总导演;舞美总设计孙天卫、灯光总设计沙晓岚、音频总设计何飚都是业内知名设计师,近年也曾多次合作国家大型文艺晚会;其他成员也都是行业精英,强强联合为晚会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演出前,演艺科技传媒在彩排现场对幕后团队进行了采访,了解了晚会的舞美、灯光、音频设计制作过程。
1 舞台美术:巧妙设计四两拨千斤
演出开场,大型浮雕面幕极富冲击力。绚烂的霞光映照着雄伟的长城,战士们高擎旗帜、奋力前行的群像栩栩如生,气势雄壮。舞台台口两侧,挺拔的柱石托举起熠熠闪光的八一勋章,“1927-2017”的红色字样寓意中国人民解放军90年栉风沐雨的历程。浮雕面幕为金黄色聚苯板材质,长36 m,高8 m。柱石造型高17 m,宽3 m,厚2 m,赭色聚酯材料,斑驳苍劲、朴实有力。在背景霞光的掩映下,两者的融合很好地烘托晚会恢弘大气的主题。
演出场景“秒切换”
晚会以人民军队90年奋斗发展史和精神成长史为主线,舞台重点呈现重大事件和重要成就。“舞美设计要按照晚会的整体要求,求新求变,突破自我是最大的挑战。”从201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开始,孙天卫已在人民大会堂连续7年负责国家大型文艺晚会的舞美总设计,对此深有体会。
晚会时长90分钟,三十多个节目,艺术形式以合唱和情景表演为主,仅演员就达1 200余名。人民大会堂舞台台口宽32 m、高17.8 m,大幕线至底幕16.5 m,场地有限。而晚会要求实现演出场景的“无缝连接”,即“秒切换”,以达到整场晚会一气呵成的效果,这也是晚会的难点之一。
阶梯平台变换组合巧妙
换一个角度看,困难和限制往往也是创新的源头。
如此有限的演出时空和庞大的演员队伍,阶梯平台不可缺少。晚会采用了推拉式阶梯和两层LED屏幕组合的嵌套式平台结构。平台长36 m、高4.2 m,共两层,20级阶梯。与之前晚会不同的是,该阶梯平台由12块异形造型拼合而成,可以按剧情需要迅速组合或分解。阶梯平台下安装有滚轮,便于移动,为了保证演出安全,演出中由人工推移。
阶梯平台的组合如同魔方,出其不意。在情景表演《乘胜追击》中,背景大屏幕及两侧条屏视频中,一队队帆船冒着漫天炮火横渡长江,两层阶梯平台迅速分解切换,重新组合转化为三艘大船,震撼地呈现了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场景。
据悉,为保证阶梯平台的演出安全,设计团队专门在部队训练场按照1:1比例搭建了模拟舞台,演员们专门花了3个月练习12块异形造型的组合分解动作,做到人、设备和表演的配合娴熟默契,才正式进入人民大会堂排练。
以幕布、投影等代替实体景片
除了阶梯平台,要迅速完成换景,舞美设计形式上也做了很大变化。经过导演组和设计团队的多次讨论,基本摒弃了以往庞大的实体景片,而代之以视频、幕布、投影等更为轻盈写意的表现手法为主,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戏剧演出的时空假定性特色。
情景舞蹈《八女投江》的舞台设计最富代表性。开场是八位女战士在江边舞蹈的写实场景,刹那间,舞台仿佛瞬间翻转90度,伴随低沉悠扬的弦乐重奏,水面仿佛在舞台上站立了起来,蓝色波涛向观众铺面而来,在红色灯光的映照下,八位女战士用充满情感律动的现代芭蕾动作,向天幕飞舞,呈现了一种悲壮的美。这里的江水效果是采用威亚吊起的幕布,演员也由威亚吊起,蓝色波涛采用大面积投影,配合灯光与表演。
多种舞美元素的有机融合
如何实现舞美布景与灯光、视频、投影等舞台视觉形式的有机融合,是晚会的又一难点。
在情景表演《地道战》中,巧妙地在两层阶梯平台前加了一组带有孔洞造型的特制景片,景片上喷涂有土地肌理的色彩,内藏有LED灯照明,由其与LED大屏幕形成了一道长36 m、宽3 m、高4.2 m(两层)的“地道”。景片和灯光、投影、视频色调均采用接近土地的黄色,
多种舞美手段融合,军民们由LED大屏幕上预留的7个“门”内出场,在其中与敌人战斗或休息,生动再现了当年地道战的场景。
在《上甘岭》中,多种舞美元素的结合呈现了强烈的舞台效果。阶梯平台上,众多演员托举幕布,在大屏幕视频、投影和灯光的共同作用下,上甘岭时而为山梁,时而变化为坑道,塑造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效果。
舞台设计适应了人民大会堂的特殊性,增强了舞台的纵深感,也使得舞台空间更加丰富多元。
2 灯光设计:色调单纯厚重用色宁少勿滥
晚会的视觉效果中,灯光、投影是两项重要元素。为表现晚会恢弘壮美的史诗风格,灯光和投影整体追求单纯的色调,追求油画长卷般的观感。
晚会灯光总设计沙晓岚将晚会的灯光特点总结为三点:
(1)灯光色调紧扣晚会主题。晚会表现的是人民军队90年的光辉历程,因此用光和色调上必须有历史感,不能轻飘飘。
(2)把握节目情感,合理运用光色。用色单纯不是灯光不用色,而是把握好每个节目的情感情绪,合理进行冷暖色调的处理。当然,包括投影素材的光色比例。这样,让特定情景中的灯光和影像在不经意间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
(3)调整好灯光投影的光影效果与舞美场景和服装的色彩关系。灯光的亮度和颜色一定要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深化人物形象的内涵和外在表现力、感染力。不可滥用色彩,以免破坏晚会严肃的艺术气氛。
整体上,晚会的灯光设计风格要求是保持舞台艺术的完整;灯光有层次有份量、不花哨,每个节目追求画面感即油画质感;用色宁少勿滥,以保持色彩的单纯和厚重。
3 音频系统:用声音呈现史诗
晚会的演出形式以领唱、合唱、情景表演为主,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演出形式,需要呈现多个历史时期的场景,有较多的场景变化,因此,舞美布景迁换多,舞台机械变换复杂,演职人员众多;同时,很多演出场景要呈现战争的枪林弹雨、新中国的建设,因此,导演组对音频系统设计方案的总体要求是:在保证舞美效果的同时,要保证声音的效果,体现军魂、军威,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还要求采用5.1环绕声系统,真实还原战争场面,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负责音频系统设计的何飚及其专业技术团队,经历过众多类似文艺晚会的考验,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人民大会堂的现场环境也非常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