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及启示
上海市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实现城市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自然水循环的恢复,从而达到防洪、防涝、净水、美化城市环境等多重效益的城市。
上海市将海绵城市建设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雨水花园、雨水公园和雨水广场,将道路、屋顶、广场等城市空间转化为雨水收集、渗透和利用的场所;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建设,提高排水能力和水质净化能力;推广雨水利用技术,鼓励居民和企业采用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实现雨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的防洪、防涝能力,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生态水平,是一项有益的城市管理举措。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城市大脑,实现城市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为城市管理提供科学决策支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的线上化、智能化、
便捷化;建设智慧交通系统,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交通管理水
平;推进智慧环保,通过智能化监测手段提升环保监管效能。
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性、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城市管理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手段和方法。
四、加强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上海市在城市管理中,注重城市文明创建,通过城市文明创建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垃圾分类、垃圾治理和城市清洁工作,提高城市环境卫生水平;加强市容市貌管理,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加强社会文明创建,倡导文明礼仪、文明交通、文明用语等城市文明行为。
城市文明创建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文明素质和城市形象,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上海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注重网格化管理、海绵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文明创建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这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其他城市的城市管理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上海积极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在水、绿化等方面加大投入,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并推进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
为此,在上海市郊区新城、六大重点功能区域、五大转型区域以及成片开发区域和郊野公园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建成区要因地制宜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结合旧区改
造、“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老旧工业区改造、道路改造、排水系统提标改造等。
为不断提高城市排水防涝体系能力,上海市编制了多个规划,如《上海市城镇雨水排水专业规划》《上海市河网水系规划》《上海市防洪防潮规划》《上海市节约雨水规划》等。
通过系统规划和提前设计,推动排水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使城市排水能力更加契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同时,统筹考虑排水系统提标、水环境治理和内涝防治的要求,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中心城区消除排水系统空白,郊区结合城镇建设同步开展排水系统新建和完善。
另外,加强管网和河网的统筹协调,落实上海市骨干河道布局规划,提高骨干河道输排水能力,进一步提高河道生态岸线比例,并加强中心城和各水利控制片除涝能力的达标建设,合理控制河道水位,既为管网排水创造条件,也为雨水滞蓄提供足够空间。
上海市还推进绿地系统建设,确保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4%。
新建和改建绿地应加强雨水利用和调蓄,鼓励已建绿地
进行雨水利用和调蓄。
城市公园绿地应结合周边水系、道路、市政设施等综合考虑竖向设计,因地制宜采用雨水花园、下凹
式绿地、植草沟和小微湿地等;公园绿地内步行系统、广场和停车场等硬质铺装应采用透水材料,新建和改建项目透水铺装率分别不低于50%和30%。
同时,提升公园绿地对自身雨水
径流的消纳和净化能力,并为周边区域提供一定的雨水滞留、缓排空间。
此外,支持在郊野公园建设中设置区域排水防涝应急场所,以及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绿色屋顶率不低于30%,并研究立体绿化建设支持政策。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进展。
首先,该市在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2-2020)中,率先开展了新
建住宅建筑通信配套设施第三方运维,并推进了基础通信管线、移动通信基站、光纤到户驻地网、无线局域网等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此外,该市还开展了固网宽带、公共WLAN的网速动
态监测分析以及宽带资费跟踪比较,实现本市宽带资费与国内同类城市基本可比。
其次,上海市在智慧应用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数字惠民领域,该市重点关注市民关心的医疗、教育、健身等项目,并实现了市区及医联等多平台互联互通,建设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医疗资源全区共享信息化平台。
在教育方面,该市还实施了教育云项目。
此外,该市还开展了以生活服务、智能家
居等为重点的“智慧社区”和“智慧村庄”建设,打造了“政府主导、电信运营、产业创新、服务民生”的智慧社区运营模式。
在智慧城管方面,上海市推进城市建设与管理并举,将信息化全面渗透到中心城区升级改造和郊区新城规划建设中。
该市还推进网格化管理模式和公共交通综合信息服务渠道的拓展,并利用物联网技术,在区内交通枢纽发展智能交通,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为市民出行带来便利。
最后,在两化融合领域,上海市全面推进信息化在产业各领域的渗透应用,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
该市还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平台经济和供应链协同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也突破了1万亿元。
抓住“理念”是优化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为了实现精细化管理,需要重点抓住系统化指挥理念,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有效整合各单位的力量,逐步建立起协同指挥、监督考核、高效运转的管理机制,形成城市管理合力。
同时,还需要重点抓住“大城管”理念,建立统一高效的管理体系。
在职能部门层面上,要发挥“1+N”联动机
制的作用,针对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一个部门牵头、
多个部门配合的“1+N”执法和管理联动平台。
在街道层面上,
要强化属地管理功能,加强常态化管理,夯实城市管理的基础。
注重“标准”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要途径。
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明确管理标准,标准越完善,针对性就越强。
要按照分类管理、量化考核的要求,尽快制定涵盖城市管理各方面的统一标准,对参与城市管理的市场主体和职能部门加强监管,做到目标定量化、责任明细化、标准精准化、措施具体化。
要建立和完善标准,根据国家颁发的行业标准,结合各个行业和专业部门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尽快完成标准和规范的编制,将城市管理的目标及内容予以细化、量化。
要推行和实施标准,全面推行标准化执法和标准化管理,逐步建立覆盖全部管理服务部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要建立标准评价体系,以标准和规范为依据,采取“日巡查、周检查、月观摩、季讲评、年考核”的评价考核工作制度,执行提醒单、督办单、警
示单“三单联动”的督办制度,形成“以管理标准为内容、以工
作成效为标尺、以考核奖惩为手段”的监督评价工作体系。
抓住“机制”是实现高水平管理的保障。
为推进精细化管理,必须坚持完善体制,以集中整治为手段,以源头预防为基础,以长效管理为根本,理顺关系,做到“政府到位、市场入位、
社会归位”,积极构建起政府管理、群众参与、舆论监督、管
理对象自律的城市管理工作大格局。
按照职责管理,应尽快细化专业制度,建立专业化的制度体系,形成对城市管理的刚性约束。
我们应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入手,注重塑造典型,以点带面,打造城市管理精品,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建设精品示范点,培育门前“三包”文明示范户。
注重“精品”,以街办为单位,设定辖区内的重点区域,打造一批“靓丽街区”、“明星社区”,培育一批门前“三包”文明示
范户。
按照“坚持标准、集中力量、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着力打造城市管理精品,对沿线绿化养护、清扫保洁、街面秩序管控、门头牌匾设置等工作进行全面提升,高标准管理,成为展示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样板。
建设精品板块,培育“N个”精品示范点,按照“高点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的
要求,以点带面,提升中心城区形象。
抓住“网格”,提高标准,在推动网格化管理上求实效。
借鉴上海经验,将本地区划分为若干边界清楚、无缝对接的网格单元,逐步将市容、市政、交通、治安及社会事务等服务功能纳入网格中,实现小区域、模块化管理。
加快市、县区两级城
市网格化管理平台建设,实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多网联合,形成资源共享、发现问题、指挥协调、监督评价和应急联动五位一体的管理格局。
加快“智慧城市”建设,以主城区为重点,逐步扩大光纤、无线网络、社会治安数字化覆盖,提升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完善数字化平台,进一步完善监督指挥、市民热线、动态巡查和GPS定位系统等数字化管理体系,率先建设“智慧城管”。
根据形势的发展,逐步整合公安天网监控、交通秩序监控、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控、建筑工地远程监控等网络资源,构建资源共享、反应迅速、功能完善、敏捷精准的社会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智慧城区”的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