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概括型
高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概括型
阅读中的概括,就是用非常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阅读材料中某种内容的大意。
概括题是一种“大众化”的阅读题,它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卷不在。
从操作的角度来讲,概括题又是一种读写结合的题型,可以说是读写结合的最常用形式。
中考阅读中的概括题出题角度丰富,其中大量的是正面出题,如要求概括文段的中心或文章的主旨,概括文段、文章、事件的内容,概括文章的思路或层次及层意,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事物的成因、过程、情节或共同特点,概括人物事迹的各个方面,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等等,均是常见的题目。
另外也有一些题是从侧面入手对概括能力进行考查,如要求写出材料的内容提要,要求简要叙述文章的故事情节,要求把材料改写成一句话资讯,要求将材料进行归类等。
它们好像不考查“概括”,但必须经过“概括”这一环节才能答题,实质上也是概括题的出题角度。
另外,一些“根据文章内容简答”、“根据文章内容简述”之类的题,实际上也包含有概括答题的意味。
[标签:高考,复习,阅读,语文]
第 1 页共 1 页。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解析版)备战2020年中考语文巧夺高分技法之现代文阅读
专题11 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解析版)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说明文阅读之说明方法及作用主要是考查说明文的十大常考说明方法,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特别是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这四种是重点考查的对象,那么我们必须熟记这十大说明方法的作用并能熟练运用。
这类题分值一般是三分至四分,分值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切要掌握此类考题知识点及其答题技巧。
常考形式一、考卷中此类考题常出现形式:【一般情况下,此类考题的考题形式考点明确、形式直接】例:1.第三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本文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全文说说其作用3.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文章第三段到第五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如何呢?5.判断本文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二、由上说明文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题形式可以看出此类考题考点很明确,那么我们只需要掌握常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即可把握此类考题的分数,由此,添加以下知识点:(一)说明方法:是说明文中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整理阐释明白,而使用的某种方法。
(二)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摹状貌、引资料(引用)。
(注:前四种考得最多)(三)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1.举例子。
(1)概念: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
(文中如有: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譬如等词语,一般可判断为举例子。
)(2)作用:把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
(3)例题:《中国石拱桥》在写出了石拱桥的三大特点: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进行说明,试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举例子,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坚固耐用这三大特点。
2.列数字。
(1)概念:运用数字来说明事物。
(数字可分用确数和概数)(2)作用:运用数字,从数量方面具体准确地突出事物的特征。
专题10 欲扬先抑(原卷版)初中现代文阅读考点+答题技巧模板之记叙文
专题10 欲扬先抑作者想褒扬某个人或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是先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然后渐渐过渡到“褒”。
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波澜起伏,形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产生比较深刻的印象。
注意事项:首先,“抑”应有所体现,“抑”得符合情理,用语注意分寸,同时篇幅不能太长,否则,会详略不当;其次,交代清楚由“抑”到“扬”的转变点、转变过程,而且要自然合理,要有值得“扬”的具体事例。
【范例1】2020年江西省中考题一日的春光冰心去年冬末,我给一位远方的朋友写信,曾说:“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
”今年北平的春天来得特別的晩,而且在还不知春在哪里的时候,抬头忽见黄尘中绿叶成荫,柳絮乱飞,才晓得在厚厚的尘沙黄幕之后,春还未曾露面,已悄悄地远引了。
天下事都是如此________去年冬天是特别的冷,也显得特别的长。
每天夜里,灯下孤坐,听着扑窗怒号的朔风,小楼震动,觉得身上心里,都没有一丝暖气,一冬来,一切的快乐,活泼,力量,生命,似乎都冻得蜷伏在每一个细胞的深处。
我无聊地慰安自己说,“等着罢,冬天来了,春天还能很远么?”然而这狂风,大雪,冬天的行列,排得意外的长,似乎没有完尽的时候。
有一天看见湖上冰软了,我的心顿然欢喜,说,“春天来了!”当天夜里,北风又卷起漫天匝地的黄沙,愤怒地扑着我的窗户,把我心中的春意,又吹得四散。
有一天看见柳梢嫩黃了,那天的下午,又不住地下着不成雪的冷雨,黃昏时节,严冬的衣服,又披上了身。
有一天看见院里的桃花开了,这天刚刚过午,从东南的天边,顷刻布满了惨暗的黃云,跟着干枝风动,这刚放蕊的春英,又都埋罩在漠漠的黄尘里…….九十天看看过尽_______我不信了春天!几位朋友说,“到大觉寺看杏花去罢。
”虽然我的心中,始终未曾得到春的消息,却也跟着大家去了。
到了管家岭,扑面的风尘里,几百棵杏树枝头,一望已尽是残花败蕊;转到大工,向阳的山谷之中,还有几株盛开的红杏,然而盛开中气力已尽,不是那满树浓红,花蕊相间的情态了。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
中考现代文阅读之说明文考点一:信息提取与概括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方法:①抓关键段。
(总括段,总结段,承上启下段)②抓关键句。
(中心句,段首总起句,段尾总结句,段中过渡句,设问句)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逐段概括,合并归纳)二、概括段落内容答题方法:①抓中心句,直接概括。
(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②分析文段层次,抓语言标志。
(关联词,指代词,顺序词,特殊标点符号)③组织语言表达,抓规范答题。
(准确,全面,简洁)三、筛选提炼信息答题方法:①审题干要求,锁定有效文段。
②根据疑问词,锁定有效词句。
③组织语言表达。
(准确,全面)四、辨析信息正误(选择题)常见设错类型:①偷换概念。
②表述夸大或缩小。
③混淆或然、必然。
④混淆已然、未然。
⑤以偏概全。
⑥因果颠倒。
⑦张冠李戴。
⑧误划类别。
⑨无中生有。
答题步骤:①对照选项,寻找相关语句。
②比较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
③判断选择。
例题:1、(统编八上《苏州园林》“思考探究一”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谢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2、(统编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一”)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考点02:明确行文线索-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课件(全国通用)
考点解读
常见考查形式: ①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 有什么作用? ②联系全文,简要分析“×××”在文章 谋篇布局中的作用。 ③本文中“×××”事物在文中多次出现, 有何作用? ④文章选材众多,但不觉凌乱,请分析其 中的原因。 ⑤请补充文中“我”对“×××”的感情 变化。 ⑥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课文解剖
例2:施耐庵《智取生辰纲》(部编版九上)“思考探 究”三:
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 么好处?
【 答案示例 】 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写杨志一行的矛 盾冲突;暗线是晁盖、吴用一行智取生辰纲,写团结智取。 明、暗双线交织点在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两条线 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揭示了护送和智取双方的矛盾冲突, 为人物性格塑造和情节发展服务,更好地表现了主题。
⑦从此以后,唐先生常来花房坐坐,在饱尝冷淡、受尽歧视的他看来,这一片单 纯、温厚、自然而然的人情十分珍贵。
⑧秋风一吹,又是赏菊的好时节。可唐先生却没有到小花房去。半年前,他被落 实了政策,名画家的桂冠重新戴在头上。求画的、求烟斗的,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一 天,家中高朋满座。外边又有人敲门。打开门,不觉双目一亮。面前一大盆光彩照人 的凤尾菊,花后是半年多未见的老范。“哟,老范,是您呀!”矮墩墩的老范笑眯眯 地站在他面前,额上沁出亮闪闪的汗珠,只频频点头。唐先生请老范坐下后,就顾不 上再和他搭腔,老范一声不响地蹲坐在屋角,露出满足的神情。后来他发现了身边陈 列烟斗的玻璃柜。一下子见到这么多雕着花、千奇百怪的烟斗,他看呆了,不禁发出 一声声很特别的赞叹:“美,美,美呀……”没人搭理老范,唐先生感到自己认识这 么一位无知的傻里傻气的怪老头很难为情。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揣摩感受领悟主旨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揣摩感受领悟主旨考点解说一、考查内容:本考点主要考查准确感知并概括文章(段)的内容,准确感知、理解文章(段)的主题。
新课标要求“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本考点重点考查领悟和概括能力。
二、考查题型:这一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能准确概括文章(段)的中心;2、能找出最能体现文章(段)的主题的语言材料或事件材料;3、能根据文章的中心补写出文章的中心句。
4、能结合自己的认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就文章(段)的主题谈一点体会。
三、应试策略:首先弄清句与句、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分析,抓住各部分里最主要、最本质的东西,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记叙文的主旨归纳可以采用找文章的中心句或中心段落,或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归纳,也可以选用概括性的材料进行归纳;议论文中心的归纳可以采用根据文章的论证过程划出层次的起讫,写出段、层的内容要点,然后研究出各个层次之间的联系加以综合提炼、归结出中心;说明文则要利用中心句或中心词,准确概括出被说明对象的特征。
考点示例一阅读下列选文,然后答题。
改变一生的闪念这是我的老师的故事,至今珍藏在我心里,让我明白在人世间,其实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能够帮助别人的机会。
多年前的一天,她正在家里睡午觉,突然电话铃响了,她接过来一听,里面传来一个陌生粗暴的声音:“你家的小孩偷书,现在被我们抓住了,快来啊!”从话筒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哭闹声和旁人的呵斥声。
她回头望着正在看电视的惟一的女儿,心中立刻明白过来,肯定是有一个女孩因为偷书被售货员抓住了,而又不肯让家里人知道,所以胡扯了一个电话号码,却碰巧打到这里。
她本可以放下电话不理,甚至也可以斥责对方,因为这件事和她没任何关系。
但通过电话,她隐约设想出,那是一个一念之差的小女孩,现在一定非常惊慌害怕,正面临着也许是人生中最尴尬的境地。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八分析人物形象答题模板1.刻画人物的方法。
小说中人物描写一般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种方式,其中正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有六种: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
①外貌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动作描写,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还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⑤神态描写,反映人物喜、怒、哀、乐的神态变化,揭示人物的……心理状况和……性格特征。
⑥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的情态,突出人物的……性格,展示故事情节,创造典型环境,渲染人物……心情。
⑦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⑧侧面描写,衬托出人物某种思想、心情、性格等。
2.分析人物形象。
①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情节来分析人物形象。
(1).情节的安排以人物为轴心。
(2).从情节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
②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来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
还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③抓住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往往暗藏在对人物的描写之中)。
④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言行都往往决定人物的性格。
⑤通过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自然环境描写: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的心理活动,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性格;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⑥借助表达方式反映人物性格。
议论: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性格,突出中心,升华主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考点十—— 分析段落作用(练习+答案)
记叙文阅读考点十分析段落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就是在阅读中把握某一段落在行文结构和思想内容等方面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能力点。
它主要考查对重要段落在主旨表达、结构安排、情感抒发等方面的分析理解能力。
▲命题形式1.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有什么表达效果)?2.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某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题思路分析段落的作用,必须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切忌只阅读被考查的段落内容或只看它的位置就急于答题。
要从内容表达和文章结构这两方面去分析。
段落在文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各不相同:1.开头段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往往是总领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那么,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做铺垫,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起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以衬托、勾勒环境来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氛围。
2.中间段的作用。
文章中比较短的中间段落,往往起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分析时要注意指出承接了上文的什么内容,引出了下文的什么内容。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选文的主要物象,除起过渡作用外,还起扩展思路、丰富内涵、深化主题或照应上文的作用。
3.结尾段的作用。
在内容方面的作用:①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②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的感悟或者情感;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在结构方面的作用:①总结上文;②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③照应题目。
▲答题格式1.开头段:这段话开篇点题,照应题目(点明题旨)/开门见山,交代写作对象、内容/渲染了……氛围,奠定了……的感情基调/引发读者的思考……;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做铺垫/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中间段:起过渡(承上启下)的作用。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知识考点及答题技巧一、说明文基本知识(一)了解说明文的特点1、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2、与其它文体的区别: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3、说明文的分类(1)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说明“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如《死海不死》,科学的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海水的咸度很高". (2)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二)把握说明对象和特征说明对象即文章说明的话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具体事物,包括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等。
二是抽象事理.包括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篇说明文仅仅明确了说明对象是不够的,要进一步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还要重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这是分析一篇说明文的关键所在。
只有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才能深入地理解说明对象。
以此为突破口,进而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中心内容等。
要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如《死海不死》:有的标题用陈述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看云识天气》;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猪链球菌又到人间作孽》.2、从分析材料入手。
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
然后归纳小结。
在文章中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文章中有足以概括特征、本质的语句.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分析,可以把它找出来;二是文章中没有全面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的语句,或者虽然有,但不集中,需要通过对全文的分析把它概括出来。
最新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 专题五 新闻读写 必备知识梳理+基础考点精讲
简明扼要, 要简洁明了,避免与主体部分重复,用精练的语言呈现精要的内 开启全篇 容,同时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
形式多样, 可以直接陈述新闻事实,也可以在不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前提下, 体现特色 表现场面,描写细节,渲染气氛,讲述故事。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消息。消息主要包含标题、导语、主体。 从表格中可筛选新闻六要素:何时:2021年4月27日;何地:太 原市召开滨河自行车道建成投运新闻发布会的现场;何人:太原 市发改委副主任侯维国;何事:太原将打造城市“慢行系统”; 如何:太原倡导市民采取绿色出行方式。首先以“何人/何事+如 何”的要素结构拟写该消息的标题,做到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其次写好导语。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如何”的要素结构 整合关键信息,简明扼要地呈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接着写好主 体,结合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可阐述导 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提出的问题。最后可根据需要补充背 景、结语。
维国用数据计算进行介绍, “太原市市区平均每月有 984万人次骑行, 每次平均按 15分钟 3.5公里计算,每月累计骑行 3444万公里,按每 种一棵树一年可吸收 10千克的碳排放量粗略计算,市民骑自行车减排 事件 的量,相当于一年为市区种植了约950万棵树。”太原联通山脉、水网、 城区,形成“一轴 (滨河自行车专用道)、一环 (东西山自行车赛 道)、多脉络”的自行车网络系统,打造出集运动、休闲、通勤等多 种功能于一体的自行车路网体系。
结果
(续表) 城市“慢行系统”建成后,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疏解交通压力。 市民采取绿色方式出行,也会为建设锦绣太原城尽一份心、出一 份力。 为了出行更加便捷、环境更加美好、生活更加健康,太原向 每一位市民发出倡议,争做绿色出行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 树立“能走不骑、能骑不坐、能坐不开”的绿色出行理念,让太 原少一点拥堵、多一些畅通,少一点雾霾、多一片蓝天。
中考现代文阅读复习专题考点阐释
则感情浓郁。通过对精彩语句的赏 作技巧提出 自己的看法 , 出自己的 说
理, 找寻答题所需要的 “ 重要的信息
和材料 ” ;第三 ,结合 “ 重要 的信息 和材料 ” ,进行归纳概 括 ,并表述 出
来。答题 时须注意 :一要 找准 与题 目
联系上下文,体会第( 段中加 3 )
“ ” 词 语 “ ” 的 妙 处 。 (分 ) ▲ 托 4 (00 淮 安 市 中考 语 文 试 题 《 21年 荔 枝》 ) 参考答案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 亲手捧荔枝 的动作 ,表现了荔枝 的珍 贵和母亲的爱怜之情。 2 .赏析句段内涵 赏析句段 内涵的考查包括句子品 味 、段落理解 。句子品味往往指把握
★阅读第(段,体会作者描写石 1 ) 榴树花与子并生枝头壮观景象的作
用 。 (09 20 年淮 安 市 中考语 文试 题
中考真题再现 :
《 落花枝头 ) 》
参考答案:展现 了石榴花的娇艳 热情 生气 ,同时也暗示花为果实奉献 的骄傲和 自 ,为后文歌颂石榴花落 豪
结合笨槐某一方面的 “ 生存智 慧” ,联系自身实际,简要说说你从
语、 句子、描写方法、说明方法、论 证方法作用的理解, 还包括修辞手法
及其表达效果。近几年来 中考中此类 考点常常以主观题 型出现 ,是学生的 失分点 。解答表 现手法 、表达方式等
此类题 型一般出现在记 叙文 中,
假设阅读者是故事中的人物,让阅读
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必背考点
2023年北京中考语文必背考点一、经典诗词1.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3.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古文观止1. 《陋室铭》-杨万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 《岳阳楼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 《醉翁亭记》-王冕樊有禽兽,萧有僧道。
必先牵呼,然后群下。
三、文言文篇目1. 《论语》-孔子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乎。
2. 《大学》-朱熹天下之治本在修身,其本乱在不修。
3. 《孟子》-孟子吾非不及也,愈及也。
四、古代文学名著1. 《三国演义》-罗贯中2. 《水浒传》-施耐庵3. 《红楼梦》-曹雪芹五、现代文学作品1. 《哈利·波特》- J.K.罗琳2. 《小王子》-圣埃克苏佩里3. 《儿子的大玩偶》-鲁迅六、修辞手法1.比喻深情似海春风得意如虎添翼2.比拟雨后春笋如痴如醉宛如狼烟七、修辞格律1.对仗深山何处响,残照几家墙。
——杜甫《赠卫八处士》2.押韵黄梅时节庭前梅,雪满山头海市蜃楼。
——黄庭坚《竹石》3.对于句式风雨摧枯败,江山丽迷人。
——李白《夏日南亭怀辛大》八、古代散文名篇1. 《醉翁亭记》-王冕2. 《岳阳楼记》-范仲淹3. 《爱莲说》-曹学耕九、现代优秀散文1. 《瓦尔登湖》-梭罗2. 《时间的礼物》-安德鲁·萨维尔3. 《荷花淀》-龙梅子十、诗歌鉴赏1.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以上十大语文必背考点是学生备战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这些经典诗文、修辞手法、文学名著和现代文学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语文应用能力。
中考名著《朝花夕拾》通关考点
《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回忆了自己离 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 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 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 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天演 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 活,叙述在仙台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 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 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 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02 PowerPoin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创作《朝花夕拾》时鲁迅已是文坛举足轻重的作家。1926年 “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 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 沛流离的生活。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尽管 生活艰苦,还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 《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 《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中考提分必读
名著《朝花夕拾》中考通关考点
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学生 孵化许许多多专家、名师
1 《朝花夕拾》作者简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朝花夕拾》写作背景
CONTENT
S
3 《朝花夕拾》内容和主题思想
目录
4 《朝花夕拾》人物形象分析
5 《朝花夕拾》的艺术手法
6 《朝花夕拾》精彩片段与赏析 7 《朝花夕拾》填空题设计 8 《朝花夕拾》判断题设计 9 《朝花夕拾》简答题设计
PowerPoin
03 《朝花夕拾》主题内容和主题思想
202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项练习10及解析解析
2022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项练习10及解析解析******************************************************闲读梧桐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夫君”,向空中舒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女孩,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
我猜想,起初它的周围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确实是它本身的素养好,坚强地坚持下来。
它从镇定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
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
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
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
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
因此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点上知名的教育家,两袖清风,将一生献给了桑梓教育事业,舍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
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
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在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
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眼睛睛是传了神的。
每次站到他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
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
惊奇地发觉,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全然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
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
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担着一份天边的苍凉。
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
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现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解题思路: 指出哪个词语的运用;
点出该词语起到限制性作用,表示在××(找一个近义词代替)情况下,并不是在××情况下,结合原句具体分析;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格式: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考察类型:体会说明文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特点
准确性
生动性
具体体现
(1)用词讲究分寸分三类:
a)表示推测估计。如:据说、大约、差不多、可能、左右等;
b)表示范围。如:任何、只、只有、通常、之一、仅仅、全、都等;
c)表示程度。最、更、很、最主要
(2)数字的使用
(3)引用资料(确凿)
(1)修辞手法: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可以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对策:空格在开头结尾处往往是要补写中心,要分析文段的内容再思考。
考察类型2、请你运用画线部分运用的说明方法补写一段话。
对策:补写内容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合理地使用上文中的说明方法。
9.考点九:中心句
考察类型1、直接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对策:在开头结尾或中间找,个别的在文段中间。
考察类型2、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教学课题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答技巧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各类说明文考点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记叙文阅读技巧把握
难点:记叙文阅读技巧运用
新知识梳理
【说明文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对象特征的理解及概括。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其作用。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品析性考点解析]
中考语文考点分析[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之品析性考点解析]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答题指导:品析性考点答题指导之六[考点内涵解说]品析型考点考查的是品味与分析的能力,这是中考阅读题中包容众多、覆盖宽泛且层次较高的考点。
它所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词语品析;2.句子品味;3.段落理解;4.全文探究。
常见的出题角度,从词语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准确运用、词语的表达顺序、词语的归位、词语的深层含义、词语的表达效果等等。
从句子的角度看主要有:理解句子的大意,理解句子的比喻义、委婉义,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理解句子的表现形式、表现方法和表现对象,理解句子的顺序并将句子归位,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等等.从段落的角度看主要有:把握文段的中心内容,分析文段的表达方式与结构顺序,指出文段的表达作用,品味文段的情感抒发,以及以选择题的形式要求对文段的各方面内容如语言特点、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进行综合的理解,等等。
从全文的角度看主要有:品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与结构顺序、文章的表现手法、一些段落的相同或相近的写法、文章的情感体现、文章一些方面的特点等等。
[应对技法点拨]品析型考点与解说型考点有一些交叉之处,但区别也比较明显。
解说型考点往往在比较理性的文章阅读中用得较多,品析型考点往往在生动形象的文章阅读中用得较多;解说型考点主要是从解释、说明的角度进行考查,所以答题的水平层级要低于品析型考点。
①紫色的瀑布。
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文中通过写花来表现生命之美丽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选写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层级练习]一枚导的自述我是从花蕊中启程的。
说明文阅读十大考点及解题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提分技巧(共17张PPT)
典型考题
四、说明方法及作用
本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题格式: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 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 明确其作用)
知识讲解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 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 句。
2.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 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1)从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 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 征。 (2)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 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 关键句,阅读时需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
答题格式: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 “……”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 理)。 (2)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格式:释义+……(词语)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知识讲解
六、说明文语言特点
知识讲解
八、文段作用
回答某段或某句的作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或前文。有时 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中考语文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六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作 语言标志 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换句话说……
诠 作用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释
特征 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门别类,并逐一说明。
分
一种(方面、类)……另一种(方面、类)……、首先……
语言标志
类
其次……再次……、表序数的词。
别 作用 使事物关系、特征明了,让人印象深刻。
特征 通过描绘事物形状、外貌的方法表现事物的特征。
方法指导
考向 2 信息筛选与概括 (2015·随州 19 题)本文主要介绍了有关“互联网+”的哪
随州设问 些方面内容?请分条列举。 (202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19 题)“亭就是中国古典建筑意 匠的一个缩影。”请从本文中找出并归纳中国古亭是如何讲 究意匠的。
全国设问 知识提示: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 就是加工手段。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
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
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
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考点 1 信息提取、筛选与整合 考向 1 信息把握(辨析)
随州设问 (2015·随州 18 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方法 指导
[相关知识详见 P152“文体知识梳理”中的“五、说明文的语言特 点”]
专题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三——实用性阅
读与交流 [注:随州近几年未单独考查说明文]
一、说明文的分类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的事物为说明对象,侧重说明事物的形态、
按对 构造、性质、特征、种类、功用等。 象分 事理说明文:以抽象的事理为说明对象,侧重阐述概念、原理、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析及答题方法
了解同类文体的结构规律,是理清文章思路的 关键,此外,还有方法有多种,例如可以从文章的 题目入手进行分析。如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 勒》一课,主人公是“我”的叔叔于勒,作者的思 路与故事情节是:故事开端盼于勒;故事发展赞于 勒;故事高潮见于勒;故事结局躲于勒。 也可以从结果推想原因,由判断揣摩根据,由 联想阐明观点等。理清文章思路是锻炼我们思维的 最好的方式。它好比是谈幽揽胜,在阅读时努力使 自己的心绪与作者合拢,顺着作者的思路走进文章 内容,并在关键的词句处作上标记,看完全篇后做 回潮式整理和概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洞察文章 思路的能力。
在平时的语文练习、测试和中考试卷上,总有 考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试题。这类题目考查对文 章内容的总体把握,常常会问写了什么,写了几件 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 题思想是什么等等;有时会问文章写了几大部分, 有时要求分段并概括段意,有时要分析材料处理的 详略,有时要求给文章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在题型 上有选择、填空、辨析、判断、简答、联想创新等 题型。整体阅读感知是阅读作品的开始,我们可以 把文章视为一个有待认识、对话的有生命的“人”。
整体把握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对文章理解的初步阶段。 一般来说,不论阅读什么文章,都要在充分感知阅读 材料的基础上,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 规律,通常采用的方式是,由初读感知——细读琢磨、 深入体验——整体概括三个阶段。初读时从整体感知 出发,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利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 和生活体验对文章主要内容进行预测、猜读,在阅读 中根据局部内容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测;细读即是研究 文章是段落或层次,把文章的各部分内容联结成一个 整体加以分析与综合;体验在初步形成了对文章内容 把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上的逻辑联系,通过整体性 的抽象概括,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现代文阅读十大考点辨识性考点——答题指导之一[考点内涵解说]辨识性考点是中考阅读题中最为基础的考点。
它着眼于考生能否运用有关的文体知识与文章结构方面的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辨识,在说明文与议论文阅读题目中常常出现。
其常用的设题角度有两种:一种是要求对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方式进行辨识,常见的考题有“指出画线句使用的表达方式”“文章第X 段所使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说明这段文字中的表达方式”“这篇文章运用的论证方法最主要的是哪两种”等。
一种是要求对文或段的结构进行辨析与划分,对文中的观点与材料进行区分。
如“这段文字中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竖线在下面标出”“指出这篇文章结构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等都是常见的考题。
有时候出题者也从综合的角度出题,如“如果要将这篇文章用空行隔开,分为两部分这一空行的位置应在什么地方”这个题,表面上考划分,实际上考对表达方式的辨识。
[应对技法点拨]辨识性考题是阅读考查中比较容易得分的题,所以应该确保不失分。
在答题时应注意:依靠自己最基础的语感,对表达方式进行正确的判断。
1.在说明是哪种表达方式时,应该运用语文教材上的说法而避免运用其他的说法,特别是在辨识认证方法时更要做到这一点。
2.在回答“主要的方法是两种”时,要先进行辨识,然后再概括、比较,不要轻率落笔。
3.答“举例”题时,要先说明,后列举:要列举简洁明了的句子;要用“如……”这样的格式进行举例。
4.对论说文、说明文的层次划分题,可以“总——分——总”“总——分”“分——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方面去运行判断、划分。
5.做记叙文的结构层次划分题时,可从“记叙——议论”“记叙——抒情”“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等方面去进行尝试。
6.辨识题中,有时要求讲一点理由,这时最好的表达就是用一个句子说清楚自己的理由。
[基本层级训练](一)南极的气候不仅表现在狂风和严寒上,而且表现在它的变幻莫测上,常常出人意料,防不胜防,例如,1970年,有六架美国海军的运输机,满载着准备越冬的人员和物资,从新西兰飞往麦克默多基地。
前面五架飞机都平安抵达机场。
而当第六架飞机只剩下最后40分钟的航程时,突然刮起了特大的暴风,驾驶员被除数迫紧急着陆,结果,巨大的C——130运输机被狂风吹得飘飘摇摇,失去了控制,折断了一个翅膀,撞坏了着陆架。
值得庆幸的是,八名人员全部脱险。
在南极的活动中,像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
1、这段文字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汉语的优美隽永还表现在它的音乐美上。
汉语有四声之别,因就有声调抑扬之美。
既有“中华伟大”“风暴风狂”这种四声罗列的四字语,也有“翻天覆地”“罗月如流”这样平仄二分的成语。
汉语重声韵之连绵,因此词语更有双声、叠韵、全重叠、交错重叠等音韵之美。
双声如“玲珑”“茂密”,叠韵如“逍遥”“玫瑰”全重叠如“漫漫”“悠悠”,交错重叠如“丁零当啷”“稀里哗啦”。
汉语讲节奏与对称,声韵调的组配,再加上音节节奏的二二为步;由此而产生特有的节律之美。
从“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蓝”,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读难忘,百读不厌。
1.写出这段文字的结构提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举例说明文中的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层级训练](三)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
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清色。
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枝。
哪怕只有碗口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1.用“|”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
2.请说明将此段文字划分为两层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本段第一层次结构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本段文字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南极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而地球气温的变化也会对南极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地球温度上升。
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两极地区的温度就要升高80c—100c。
实际上,温度只要上升50c,南极的大部分冰盖就要消融。
而南极冰盖中储存着地球上72%的淡水,如果地球温度持续升高,南极地区的冰全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60米!另一方面大气污染会造成空气尘埃增多,从而影响太阳辐射。
科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1%,则南极冰盖向外扩大1100千米。
这样就会发生连锁反应,新的冰期就会到来,那时,全球大部分地区将和现在的南极一样,冰雪覆盖,天寒地冻;大批森林消失,大批物种灭绝,人类也难躲过这场白色浩劫。
1.用“|”(表示第一层次)、“||”(表示第二层次)划分本段文字的层次。
2.说说你是抓住哪些关键语句来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中的第一个句子,推测前一段文字的基本内容.。
4.据全段文字的意思,在这段文字的结尾处以“总之”领起,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取性考点——答题指导之二【考点内涵解说】提取型考题实际上是阅读题中的一种信息筛选题。
其显著特点,就是要求考生直接选用阅读材料中的词语、句子等内容答题。
这样的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答案基本上是唯一的,便于阅卷与评分。
请看下面一些中考原题,答题要求很明确,那就是考生得按要求“提取”。
1、“我”跟陌生人交谈时,原来是如何设防的?用原文中的3个四字词语作答。
2、根据第3段文字的内容,在下图的4个空白处填写相应的词。
3、从这一段冲找出能概括本段意思的句子。
4.这段文字中有一个句子能突出全段的主要意思,写出这个句子。
5、写出文中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
6.用浪纹号在原文中画出明确表现这段文字中心的语句……一般来说,回答提取型的题一定要用文中原有的语句答题,特别是在题目中有规定的情况下。
但有的时候,也可从原文出发但不一定完全用原文答题,在原文很长的情况下,可对原文的语言材料进行浓缩。
【应对技法点拨】提取型考题基本上也是凭借语感答题。
应对这种考题的方法就是一个字“找”,换一个说法就是“导读”。
其答题技巧是:第一,要紧扣题干的要求去寻读,题干要求用什么样的语言材料答题,我们就寻找什么语言材料;题干要求在什么地方寻,我们就在什么地方寻。
第二,在此基础上,做到不多寻,不少寻,不错寻。
特别是对要求找出“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或“写出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的题目,一定要先读懂阅读材料,先要对阅读材料有所概括,这样才能找得准确。
第三,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原文保持一致,特别是对显示文段或文章思路的语句,更要有序地书写。
对那些不一定严格要求提取原有语句答题的题目,也应尽可能地简洁到接近原文。
【基本层级练习】(-)昆虫对花的颜色也是有选择的。
比如蜜蜂就不大喜欢黄色,而喜欢红色和蓝色。
更有趣的是有些花还选择昆虫。
例如金鱼草,它的花平时闭合着,等到它所喜爱的一种小蜂飞来的时候,花就立即开放了。
别的小昆虫来“叩门”,它理也不理。
还有待宵草,它的花到夜间才张开笑脸。
这时候,有一种白天总在阴暗的地方的小蛾,就飞来帮它传送花粉。
1.写出概括表达全段内容的句子:2.文中哪一个字表现了全段文字说明的重点:(二)哥白尼发表了地动学说,不仅带来天文学上的革命,而且开辟了各门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因为他带给人们科学的实践精神,他教给人们怎样批判旧的学说,怎样认识世界。
他首先告诉人们不要停止在事物的外表,而要依靠人类的实践,进行全面的分析,深入事物的本质。
譬如对天文现象的认识,就不能让直觉支配,以为太阳等恒星都在绕地球转动,而不去全面深入地研究太阳系内全部行星的运行。
他还启示人们,不应该迷信古书上的道理,而应该重视客观事实,重视实验和实践;要有勇气怀疑并且敢于批判不符合实际却历来被认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学说。
1.文中点出哥白尼发表地动学说意义的一个句子是:2、如果要迅速了解“他教给人们……”这一部分的内容层次,应该抓住这样两个语句:【发展层级练习】(三)后来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
他的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谁都可以路过他最后的安息地,留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一一保护列夫•托尔斯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惟有人们的敬意,而通常人们总是怀着好奇,去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
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夭,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无论你在夏天还是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的人物当中的一个。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式的朴素更打动人的了。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教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基象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