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是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的文学体裁。
你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诗歌鉴赏选择题及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诗歌鉴赏选择题
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理解正确的是(C)
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2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3理解不正确的是(D)
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
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4理解不正确的是(C)
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6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C)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西湖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致。
B..末句中的“淡妆浓抹”与前两句中的“晴、雨”照应,比喻奇妙而贴切。
C诗人把西湖比作西子,是因为她们都具有上天赋予的自然之美。
D诗人通过描绘西湖的美景,表达了他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2理解不正确的是(C)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色。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3理解不正确的是(C)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B一二句写西湖水光山色无论晴雨天都是美好奇妙的。
C.三四句通过比喻赞美了西子的美丽。
D“总相宜”与“晴方好”、“雨亦奇”相照应。
4理解正确的是(C)
A首句写了雨中西湖水波荡漾,但是没有晴天美好。
B.第二句说雨中的山云雾迷茫似有若无,非常奇怪。
C.第三句在西湖与西施之间建立了比喻的关系。
D第四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是描写西施的,不是描写西湖的。
5理解不正确的是(B)
A“潋滟”描写了西湖晴天波光闪闪的水光。
B.“空蒙”描写了西湖雨后迷迷茫茫的山色。
C“西湖”和“西子”都有婀娜多姿的神韵。
D“淡妆”和“浓抹”指西湖的晴姿和雨态。
6理解不正确的是(B)
A诗人边饮边赏西湖的两种风光。
B..诗中描绘了西湖的具体景物。
C诗人给西湖赋予了生命之美。
D.诗人非常热爱西湖的美景。
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句描写了西湖晴天的水光。
B.次句描写了雨后的山色。
C.诗人将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D.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三.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理解不正确的是(A)
A“强说愁”写出了年轻人的志高远大、好胜纯真。
B.“欲说还休”写出了词人的矛盾心理,孤独压抑。
C词的末句形似轻松洒脱,实则无法排遣沉重抑郁。
D.通篇言“愁”,表达了遭到排挤、报国无门的哀愁。
2理解不正确的是(C)
A本词写出了作者内心无处倾诉的苦闷。
B.“少年”在词中的意思是年轻的时候。
C“为赋新词”的意思是写出新赋新词。
D“强说愁”指的是没有愁而硬要说愁。
3理解不正确的是(B)
A“丑奴儿”是词牌名,“书博山道中壁”是词的题目。
B..反复、对比和对偶是本词采用的修辞方法,也是本词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
C上阕有两组因果关系:前一句“爱上层楼”是果,后一句“爱上层楼”是因。
D上阕的“愁”是少不更事无病呻吟的闲愁,下阕的“愁”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哀愁。
4理解不正确的是(B)
A“爱上层楼”是指年少志高,目光远大。
B..“强说愁”说明年轻人已经有了斯文习气。
C“识尽”概括了词作者半生的艰辛历程。
D“欲说还休”暗含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5理解不正确的是(C)
A.上片回忆作者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B..下片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
C.此词上、下片里“愁”的含义是相同的。
D全词构思新巧,语浅意深,耐人寻味。
6下列对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出词人历经艰辛后的豁达与超脱。
D.“愁”是连接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7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的上片侧重回忆作者“少年”时的“愁”,词的下片侧重抒发作者“而今”的愁。
B.上片中“不识”描绘了年轻时的纯真无知,下片中“识尽”概括了作者艰辛的历程。
C.词的上片作者把不谙世事的闲愁当作了愁,词的下片作者感慨“欲说还休”的愁绪。
D.词的上片作者的情绪悲壮豪放,词的下片作者的情绪哀婉凄绝,全词形成鲜明对比。
8下列诗句中与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相类似的一句是(B)
A.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D.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9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词人少年时“爱上层楼”是因为“不识愁滋味”。
B.一个“强”字写出少年词人故作深沉的情态。
C.“欲说还休”表现词人历尽艰辛后的超脱心情。
D.“愁”是连结起整首词上下两片的关键词语。
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
1.踏莎行.山居(张抡)
秋入云山,物情潇洒,百般景物堪图画。
丹枫万叶碧云边,黄花千点幽岩下。
已喜佳辰,更怜清夜,一轮明月林梢挂。
松醪[注]常与野人期,忘形共说清闲话。
[注]“松醪”:是松膏酿制的酒。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秋入云山”,语言简明形象,“入”字写出了深山秋意飒然而至的景象。
B.词人以“潇洒”形容“物情”,赋予山中万物以情志风神,秀逸灵动,意蕴无穷。
C.下片写月圆之夜,诗人身处良辰佳景,独对冷清的秋夜,难免心生孤寂悲切之情。
D.上片写了斑斓如画的秋山景象,下片写了清朗闲雅的山居之景,诗中有画,情景交融。
2.满庭芳张风子
咄哉牛儿,心壮力壮,几人能可牵系。
为爱原上,娇嫩草萎萎。
只管侵青逐翠,奔走后、岂顾群迷。
争知道,山遥水远,回首到家迟。
牧童,能有智,长绳牢把,短梢高携。
任从它,入泥入水无为。
我自心调步稳,青松下、横笛长吹。
当归处,人牛不见,正是月明时。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牛儿强健倔强,只管啃食原野上的嫩草,离家越来越远了。
B.牧童只顾着自己玩耍,放任牛儿入泥人水,却不加以管束。
C.青松下,牧童悠然自得地吹起了长笛,显示出愉快的心情。
D.本词语言朴实无华,饶有风趣,富有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3云居寺①高顶王褒②
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
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
注:①云居寺:在北周都城长安附近的山上,一说此山是终南山。
②王褒(513-576
年):先后在南朝的梁和北朝的西魏、北周为官,才名极高。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虽然只有二十个字,但是大阖大开,气魄雄伟,景象堪称壮丽。
B.诗人表现高山景观的特征,语言十分简省,却能带给读者强烈的感受。
C.本诗良好的.艺术效果是通过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静态描摹获得的。
D.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给人工整匀称的美感。
4
4高荷元稹
种藕百余根,高荷才四叶。
飐闪碧云扇,团圆青玉叠。
亭亭自抬举,鼎鼎难藏擪①。
不学着水荃②,一生长怗怗③。
[注释]①擪,音yè,按、压。
②荃,一种水草。
③怗,音tiē,安定,安宁。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将藕与荷并写,“才”字感喟颇深,可见高荷难得。
B.“飐闪”写风吹叶动之状,以“扇”喻荷叶,生动贴切。
C.荷叶因风力的抬举而亭亭玉立,故而别有一番娇美风姿。
D.荷虽有“圆”、“青”等特点,但作者强调的是其“高”。
5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注: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6耘田鼓[注]可朋(后蜀)
农夫田头鼓,王孙筵上鼓。
击鼓兮皆为鼓,一何乐兮一何苦?
上有烈日,下有焦土。
愿我天公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
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足。
[注]耘田鼓:古代挂在田头树上的鼓,农忙时敲击,以激励催促农人提高劳作效
率。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头鼓”就是耘田鼓,“筵上鼓”指的是王公贵族筵宴上饮酒作乐时所击之鼓。
B.诗人真诚地祈愿天公降下甘霖,使桑麻成熟,粮食满仓,百姓们不再挨饿受冻。
C.最后一句“上下一般足”,意思是王孙贵族能够与普通百姓同甘共苦,知足常乐。
D.本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深沉强烈,揭露社会的不平等现象,有很强的感染力。
7卖花词高启
绿盆小树枝枝好,花比人家别开早。
陌头担得春风行,美人出帘闻叫声。
移去莫愁花不活,卖与还传种花诀。
馀香满路日暮归,犹有蜂蝶相随飞。
买花朱门几回改,不如担上花长在。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卖花郎的花与众不同,枝叶繁茂青翠,花朵鲜艳美丽,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卖花郎担着花担一路走来,脚步如春风般轻盈,他的叫卖声引来美人出帘买花。
C.日暮之时,卖花郎卖花归来,只有蜂蝶相随,他因担有余花,心情孤寂而无奈。
D.诗的结尾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作品的主旨,意蕴丰富,给人启迪。
8
8定风波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①,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②重叠意,谁寄?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③冷,愁永。
候虫声接杵声④长。
[注]①央:尽。
②回文:前秦才女苏蕙作回文诗以传情意。
③金鸭:如鸭形的金属香炉。
④杵声:以杵捣物声,此指制作寒衣发出的声音。
下列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雁过秋空夜未央”,开篇写北雁南归、长夜漫漫,点明具体时间。
B.“隔窗烟月锁莲塘”的“锁”字,既写景致特征又含人物观景心情。
C.“沉水香消金鸭冷”写香不觉间已燃尽,以香消炉冷表现时间推移。
D.末句“候虫声接杵声长”写周围环境的喧闹使人物的愁绪得以排遣。
9
9水调歌头·金山①观月张孝祥
江山自雄丽,风露与高寒。
寄声月姊,借我玉鉴此中看。
幽壑鱼龙悲啸,倒影星辰摇动,海气夜漫漫。
涌起白银阙,危驻紫金山。
表独立②,飞霞珮,切云冠③。
漱冰濯雪,眇视万里一毫端。
回首三山何处?闻道群仙笑我,要我欲俱还。
挥手从此去,翳凤更骖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