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十大经济学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十大经济学效应
1。蝴蝶效应
“一只蝴蝶在热带轻轻扇动一下翅膀,就?能给一个遥远的国家造成一场飓风。"这个非常有名的论断,来自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于1963年发表的一篇科学论文。在论文中,他指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通过这篇论文,“蝴蝶效应"一词开始为世界关注。
蝴蝶效应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给整个系统带来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所有这些企业的管理箴言,都立足于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应用蝴蝶效应加以理解,便是注意一个个微小事件的影响,将不利的因素消除,避免它们对企业的未来产生恶劣的冲击;将有利的因素强化,使它们对企业未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实际上,不仅企业如此,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每个人都应该捕捉到对生命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在今天,“蝴蝶效应"正借助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以及丰富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令越来越多的人为之着迷、为之深省。
经济学点睛:
“蝴蝶效应"是一种混沌现象,它指出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有可能被累加、成倍放大,对系统的未来状态产生巨大影响.“蝴蝶效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经济领域同样如此.对于企业,一名管理者要格外注意“蝴蝶效应”的作用。同时,对于个人也同样需要注意“蝴蝶效应".要努力捕捉到那些有益的“蝴蝶",从而为自己赢得一个更好的未来。
2.为什么富者更富,穷者更穷——马太效应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往往会选择生意比较好的饭店就餐,哪怕需要在店堂中等一等,也不愿意去一个客人寥寥的饭店.到医院就诊,我们宁愿在一个有名望的医生那里排长队,也不愿意到同一个科室医术平平的医生那里就诊.于是,人多的饭店客人越来越多,老板的生意越做越大;而客人少的饭店人越来越少,最终门可罗雀,只好关门大吉,这就是可怕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源自于《新约•马太福音》:一个国王远行前,交给3个仆人每人一锭银子,吩咐道:“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报告:“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已赚了5锭。”于是,国王奖励他5座城邑.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1锭银子,我一直包在手帕里,怕丢失,一直没有拿出来。”于是,国王命令将第三个仆人的1锭银子赏给第一个仆人,说:“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多益善。”
马太效应反映了当今社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即赢家通吃(winnertakesall)。值得惊奇的是,在人类资源分配上,《马太福音》所预言的“赢家通吃”现象十分明显:富人享有更多资源——金钱、荣誉以及地位,穷人却变得一无所有,就是经济学中通常说的富者更富,穷者更穷。
经济学点睛: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后,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3。随大流是明智还是愚蠢-—羊群效应
有这样一个故事,牧羊人在自己的羊群前面横放了一根木棍。第一只羊率先跳了过去,接着,第二只、第三只……也会效仿那只领头羊的样子,跟着跳过去。接下来,牧羊人把那根棍子撤走,后面的羊走到这里时,尽管拦路的棍子已经不存在了,它们仍然会像前面的羊一样,向上跳一下才通过.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为“羊群效应”,也叫做“从众心理"。
显而易见,羊群效应所带来的一个最直接的弊端就是“盲从”,而盲从往往会陷入骗局或遭到失败,特别是在投资领域,更是如此.
在经济学上,羊群效应主要用来指由于信息不充分,投资者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往往是通过观察周围人群的行为而提取信息,在这种信息的不断传递中,许多人的信息将趋于相同并且彼此强化,从而产生从
众行为.在这种羊群效应里,也许个体采取的是理性行为,然而,却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行为。
一般来说,羊群效应主要出现在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如果有一个领先者(姑且称之为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他所取得的利益以及他的行为方式就会被整个羊群不断模仿.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争先恐后地去哪里“淘金”。
4.竞争让市场更高效——鲶鱼效应
挪威人以喜欢吃沙丁鱼而闻名,尤其是鲜活的沙丁鱼,在市场上价格要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将沙丁鱼活着运回渔港.可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人们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因为狭小、拥挤的空间,而窒息死于渔船返港途中。人们绞尽脑汁,却一直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办法.后来,人们发现,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但是,它的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闭口不谈沙丁鱼存活的诀窍。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得以揭开。人们惊讶地发现,秘密竟是那样的简单。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食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在陌生的环境里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这样一来,虽然也有那么几条沙丁鱼被鲶鱼吃掉,但是大部分沙丁鱼却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很快,这个故事广为传扬,人们还从中提炼出了一个著名的“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
因此,有着安逸于现状的趋向,即使面临窒息而死的危险也是如此.而船长则利用了鲶鱼的作用,来保证沙丁鱼运动起来,从而存活下来.这种以危机感促进生存的“鲶鱼效应",在大自然里可以经常见到,草原狼就是一例。
5。“短板"往往决定最终的结果-—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是指一只水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换句话说,一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溜以,“木桶效应”也被称为短板效应。“木桶效应”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有一块不够高,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经济学家经常使用这个现象来说明在经济活动中,往往是最薄弱的环节影响整体的绩效,甚至会导致全面溃败.所以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实现配置的最优化,往往要在薄弱环节上下工夫。
6.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棘轮效应
宋代大政治家司马光在写给儿子司马康的一封家书《训俭示康》有一句话:“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他写这句是要告诫儿子不要沾染纨绔的习气,要保持俭朴清廉的传统美德.司马光一千多年的一句家训,?道出了经济学中的一个原理:消费习惯具有不可逆性,经济学家称为“棘轮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