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

合集下载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导读:教材分析:两篇短文是古今传颂的名篇,内容都具有典型意义,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陋室铭》轻松活泼,清新别致,表现了作者高雅的情趣。

《爱莲说》描绘莲花形神兼备,作者借莲花自况,表现了高洁的节操。

教学设想: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对于了解古代社会的状况和作者的思想倾向有很大的匡助,同时对于认识今天的社会,陶冶自己的情操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最好通过比较阅读,找出两篇短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异同,从而突出特点,加深印象。

3、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

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表情达意的,而语言又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指导学生感悟、理解和积累语言,是学文言文的重中之重。

4、进一步掌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掌握学习规律。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和同学们切磋探究,质疑解惑,提高学习能力。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陋室铭》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本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惟独9句,81字,但以其立意鲜明,构思精致,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学生也会很爱读,于是我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1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1

短文教学设计1: 《陋室铭》一、教学目标1.了解《陋室铭》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陋室铭》的主题与意义3.分析《陋室铭》的文学特点4.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 (10分钟)通过一段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破旧的陋室,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于美与陋的思考。

2. 知识讲解 (20分钟)•介绍《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并讲解他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解读《陋室铭》的主题与意义,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情感。

3. 文本分析与讨论 (30分钟)根据提供的《陋室铭》文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以下问题:•描述文中的陋室,了解作者对陋室的态度和观点。

•分析陋室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对比。

•讨论陋室对人们的影响和启示。

4. 阅读与写作 (30分钟)要求学生以自己对陋室的观察和思考为基础,写一篇类似的短文。

鼓励学生在文中表达对简朴、奋斗和美的追求,展示个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5. 总结与评价 (10分钟)请学生自评完成的短文,并互相分享,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供建议。

三、教学评价方式1.分组讨论的有效性和参与度2.学生编写的短文质量和创意3.学生对《陋室铭》和主题的理解程度短文教学设计2: 《爱莲说》一、教学目标1.了解《爱莲说》的作者和背景2.理解《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3.分析《爱莲说》的写作技巧和意境4.锻炼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与安排1. 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莲花的艺术画作或播放一段与莲花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于莲花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探索。

2. 知识讲解 (20分钟)•介绍《爱莲说》的作者白居易,并讲解他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解读《爱莲说》中莲花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莲花在文中所代表的精神和美。

3. 文本分析与讨论 (30分钟)根据提供的《爱莲说》文本,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重点讨论以下问题:•描述文中的莲花,了解作者对莲花的情感和赞美之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全文,背诵并默写全文。

2、技能目标:掌握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情趣。

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

4、认识古代仁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句;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爱莲说》一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与点拨相结合。

3.品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请大家先来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学生回答:选择B,因为……)很好,你的选择与一位诗人一样,他是唐代刘禹锡。

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很出名。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他的《陋室铭》吧!(板书题目)二、知识链接1.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洛阳(现在属河南省)人,著名诗人。

唐顺宗时,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运动,不久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后又连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地刺史。

晚年回洛阳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作品有《刘宾客集》等。

2.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3.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

《陋室铭》、《爱莲说》优秀说课稿《陋室铭》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

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2、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陋室铭》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联系生活,着重培养一般的阅读能力,课文按照其反映的生活内容编排。

第六单元学习五篇文言文和五首诗词,反映的内容为古代生活。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新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阅读”中明确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新大纲规定古诗文的比例由原来的20%上升为30%,强调对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其语文能力。

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和古代诗词,目的是让学生在第一册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刘禹锡,记住其所处时代及文学地位;认识生字、新词;熟读背诵全文。

②基本能力目标:能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掌握赏析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反复吟诵──疏通文意──品析语言。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4、教学重点与难点该文为脍炙人口的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音韵和谐,节奏明快,读来琅琅上口,是体现朗读音乐美的绝佳材料。

再者,该文抒写作者身居陋室却怡然自得的高尚志趣,这含而不露的思想感情不读难以领悟。

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反复诵读全文,体会其感情内涵;指导方法,当堂背诵全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说课电子课件

4. 《陋室铭》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达作者的什么样 的情趣?
《陋室铭》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 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结构梳理
山水喻室
点明题旨 仙龙喻人 惟吾德馨
居室环境
陋 室
具体贫乐道 高洁傲岸

诸葛庐
总结全文 子云亭 何陋之有

读xiān,鲜艳
香远益清( 动词,远播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形容词做状语,从远处
◆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词做动词,出名,有名 )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词做动词,显出灵异
惟吾德馨(

无丝竹之乱耳名(词做形容词,德行美好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
文章主旨:
《陋室铭》和《爱莲说》都是托物言志的文章。 《陋室铭》借陋室以言志,表明自己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 统治阶级同流合污,保持高洁傲岸的君子节操和安贫乐道、 闲适淡泊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明自己希望在污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高洁清白的节操和正直品德,也批 判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社会风气。
16 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新课导入
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 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松、竹、梅,如高 山、名川、清风、明月。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 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陋室铭
作者名片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称之
艺术特色
《陋室铭》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

十八短文两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汉语中宾语提前的特点。

理解融情于物的写作方法。

掌握“陋、鸿、牍、案、淤、濯、亵、涟、噫〞等字。

2、学会提宾句子的分析和翻译。

3、感受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重点1、背诵文言课文。

2、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课时安排 3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放《陋室名》录音三、解题和作者介绍课文选自《全唐文》。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本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颂扬他人的韵文,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作者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

创作以诗歌较有名,白居易曾称他为“诗豪〞。

四、学习文中字词陋、鸿、牍、案、淤、濯、亵、涟、噫五、分析课文1、请学生逐句翻译课文。

掌握重点词语。

名:著名。

灵:灵异。

斯:这。

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

上:长到。

入:映入。

鸿儒:博学的人。

白丁: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丝竹: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

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公文;“劳形〞,使身体劳累。

何随之有: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2、分析课文:〔1〕提问:"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比喻、对偶起兴,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2〕提问: "斯是陋堂,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深刻含义是什么?明确:"陋室"二字扣题。

"德馨"二字统领全篇,是全文的核心。

用"惟"字加强语气。

这两句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是由于人的品德高尚,就忘却了室陋,另一层意思是由于人的品德增光添采。

〔3〕提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幽雅的恬静的自然环境。

〔4〕提问:"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什么?明确: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教学】陋室铭和爱莲说教案教案【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的背景及意义。

1.1.2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对两篇古文产生好奇心,提高学习动力。

1.1.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使他们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1.2 教学方法1.2.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1.2.2 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1.2.3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古文的基本分析方法。

1.3 教学内容1.3.1 介绍《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作者刘禹锡和周敦颐,以及他们的生平事迹。

1.3.2 分析两篇古文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表达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1.3.3 解读两篇古文中的重点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二、知识点讲解2.1 《陋室铭》知识点2.1.1 文章背景:介绍刘禹锡创作《陋室铭》的时代背景和动机。

2.1.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1.3 文章主题:阐述《陋室铭》所表达的作者对贫穷、简朴生活的态度。

2.2 《爱莲说》知识点2.2.1 文章背景:介绍周敦颐创作《爱莲说》的时代背景和动机。

2.2.2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中间和结尾,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2.2.3 文章主题:阐述《爱莲说》所表达的作者对荷花高洁、傲然品质的赞美。

三、教学内容3.1 《陋室铭》教学内容3.1.1 解读文章“陋室铭”的含义及其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3.1.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室迩人远”、“陋室不陋”等。

3.1.3 讨论文章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如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等。

3.2 《爱莲说》教学内容3.2.1 解读文章“爱莲说”的含义及其与文章内容的关系。

3.2.2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作者刘禹锡等背景资料和文体等文学常识; 2、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识记重点的文言字词(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了解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

能力目标:1、能够当堂成诵; 2、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并了解文中对偶等修辞。

德育目标: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了解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安贫乐道、伟岸傲物的志趣情操,培养学生高洁的情操。

二:教学重点1、朗读与背诵; 2、文章的主旨; 3、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调素琴”和“丝竹乱耳”之间不矛盾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录音、课件的使用和重点内容的手写板书相互配合,以多媒体调节课堂气氛、加大课堂容量,以板书提醒学生重点知识。

多有感情地诵读,在客堂上力求可以背诵。

把课前的预习带入课堂的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一课时教学。

【课前预习】1、生字注音; 2、《评价手册》第一题找出本课的韵脚; 3、搜集作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

)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

)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

(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

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

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

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

(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 二:指导朗读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

)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优质公开课教案 (2)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  优质公开课教案 (2)

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学生崇尚美德、坚守高洁操行的文化精神。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及文学鉴赏力。

过程与方法:掌握诵读技巧,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陋室铭》《爱莲说》的文化美感,包括体现在韵律方面的文学形式之美,以及二人的人格精神之美:刘禹锡崇尚高尚品德,甘于淡泊的傲岸人格;周敦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端正平和的君子风范。

教学方法诵读法,情景模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课前完成《预习自学与拓展阅读》,小组内评改。

一、导入(营造阅读情景,暗示学习目标,提供鉴赏角度,设置思考起点,并完成作者简介)物欲纷扰,心灵如何才能不迷失方向?世事浮沉,尊严如何才能不蒙受屈辱?许多人随波逐流,最终导致身败名裂。

也有人坚守价值准则,最终取得辉煌人生成就。

刘禹锡才华盖世,终生为官,历经浮沉,终岿然不倒。

周敦颐致力学术,终成大儒,从祀孔庙。

他们缘何有如此人生成就?他们高贵的灵魂应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研习新课1、诵读,初步感知文章之美。

(出示书法作品,简评书法风格,以引出两文不同的艺术风格,一潇洒飘逸,一端正平和,完美呼应文章的精神内涵。

)2、诵读,赏读韵律之美,激发阅读热情,掌握语言形式美的构建方式。

(小组活动:辨析句式特点、划分句子节奏)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出示,上述重新编排的文字,分角色朗读,感受骈文对仗的韵律美。

学生谈阅读感受,教师总结骈文特点及诵读的艺术效果。

(整齐和谐)小组活动:比较《陋室铭》《爱莲说》语言形式美的差异。

学生展示发言,公布讨论结果。

(句式不同。

补充“美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风格差异”的评价标准。

过渡语:不仅句式可以营造不同的节奏,句内结构也起到营造节奏感的作用。

)疑难探究:划分节奏(学生小组练习,并板书交流)例:○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和《爱莲说》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两篇短文。

这两篇文章都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陋室铭》是东晋时期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述自己简陋的居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和高洁的品格。

《爱莲说》是唐代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以荷花的形象比喻人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可能对古代文学和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一些生僻词语和古文语法还不够熟悉。

同时,学生可能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一定的认识,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和领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内容。

2.能够分析并欣赏两篇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能够理解并领悟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思想和观点,培养自己的品格和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僻词语和古文语法的解释和理解。

2.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3.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领悟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章的文学特色和修辞手法。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对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领悟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准备《陋室铭》和《爱莲说》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便进行讲解和解析。

2.多媒体教学设备: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进行PPT展示和视频播放。

3.相关资料和案例:准备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便进行分析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PPT,引入《陋室铭》和《爱莲说》的两篇短文。

简要介绍作者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生平和作品背景。

2.呈现(15分钟)分别呈现《陋室铭》和《爱莲说》的全文,让学生朗读并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  爱莲说)  主课件配套教案

16 古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

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

教法学法:朗读法,串讲伐,合作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

一、导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唐)二、作者、背景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哲学家。

他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国忧民。

作品背景:作者因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得罪当朝权贵,被一贬再贬,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他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

什么叫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常用排比、对偶句。

三、检查预习读准下列字音:德馨xīn 苔痕hén 鸿儒hóng rú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四、朗读感知朗读课文,注意节奏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优秀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品味文中优美深刻、脍炙人口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1课时学习《陋室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陋室,是刘禹锡的居室名,意思就是简陋的房子。

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

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

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走进他的陋室,你一定会被刘禹锡的高风亮节所深深打动。

二、资料助读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

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

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

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

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

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获奖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获奖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优质公开课获奖第一部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单元以“陋室铭-爱莲说”为主题,涵盖了两篇经典短文的学习。

学科为语文,版本为新课标,年级为八年级。

单元课时数为4课时。

本单元旨在通过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迥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一.课标要求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把握作者的生活态度,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提升审美情趣。

本单元体现了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同时也关联到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品质的发展等方面。

二.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围绕“陋室铭-爱莲说”这一主题,通过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生活态度的迥异,从而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热爱生活。

以下是对每个课时的内容分析:第一课时:《陋室铭》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文本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同时,布置相应的写作任务,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意写作。

第二课时:《爱莲说》本课时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作者的生活态度,并与《陋室铭》进行对比。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理解作者热爱生活、追求高尚品质的精神。

此外,本课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和形象。

第三课时:对比阅读本课时要求学生对比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分析两篇课文之间的异同。

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

同时,本课时还安排了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与拓展本课时主要进行单元综合练习,巩固学生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初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初二语文教案)《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 》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

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学设计4-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谈论相结合。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理解作品中表达的一种高尚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3·学习一些文言词语,尤其是多义词。

教学要求1·从生长环境方面,体态香气方面,风度方面分析莲花有什么值得宠爱的,理解爱莲说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批判,领悟对高洁品德的追求。

2·抓住重点词句输通文意。

教学重点1·体会爱莲说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

2·体会陋室铭借助描写陋室抒发感情的写法,了解铭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1·爱莲说的主题是什么通过对莲花的宠爱和赞颂,表现对奇特抱负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气的不满,文章鲜亮地表现了的进步抱负和美学情趣。

2·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很有特色:其一,运用了叠式衬托法,文中三次以菊和牡丹衬托莲,而作用各别,奇妙地逐步加深了主题。

其二,运用了拟人比方法,寓所要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于所写事物的相像特点中,把人的趋势,倨傲、清高等特征,以牡丹的浓艳、菊花的傲霜、莲花的清逸等特点表现出来,写物喻人,生动贴切,含义深刻。

(1)借花喻人,托物言志。

以"予独爱莲"四字,引出一段莲的颂歌。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莲的风貌和气质:处污秽之境,葆纯粹之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莲茎贯穿正直,表里如一,卓然独立。

"香远益清",写莲芳香远溢,芳气袭人;"亭亭净植,可远观不行亵玩",写莲的形态端庄大方,凛然可敬。

外表写莲,其实意在莲外。

明显,是以花喻人,借莲自况,以莲的清逸喻君子的美德和节操。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陋室铭-爱莲说》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包含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两篇短文。

本节课主要通过对这两篇短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能够运用文中的句子进行语言表达。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理解能力。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中的作者思想感情。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翻译:准备课文的白话文翻译,方便学生参考。

3.教学资源:收集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以便进行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禹锡和周敦颐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

《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陋室铭》和《爱莲说》)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

2、了解“铭”的特点,理解作者描述陋室的情怀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甘于淡泊、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节操。

重难点: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的资料,搜集“铭”的资料,结合“思考探究”自学课文。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古代名士文人特别喜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因此这些客观事物就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也可以是一所简陋的房屋,还可以是一株出自淤泥的莲花。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后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

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著名诗作有《竹枝词》《秋词》《浪淘沙》等。

2、背景链接《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官降职多次,后任和州刺史。

和州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是斗室(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因此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3、关于“铭”铭原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如墓志铭、座右铭。

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

鲁迅先生将“早”字作为座右铭。

这种文体一般押韵。

朗读并圈出押韵的字,想一想,这些字的韵母都是。

四、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德馨xīn苔痕tái鸿儒rú调素琴tiáo案牍dú西蜀shǔ铭míng2、朗读课文,划分出朗读节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课稿《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课程,包含《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短文。

二、教学目标1.了解《陋室铭》和《爱莲说》的背景、作者和主题。

2.掌握《陋室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理解《爱莲说》中的寓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1.《陋室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2.《爱莲说》中的寓意,并帮助学生理解。

四、教学难点1.《爱莲说》中“言犹在耳,冷锺惊风”的理解。

2.如何将《陋室铭》的写作技巧运用到学生写作中。

五、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陋室铭》和《爱莲说》,并进行简单介绍。

2. 了解《陋室铭》(10分钟)1.通过介绍作者、背景和主题,使学生了解《陋室铭》的基本情况。

2.分析《陋室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如修辞手法和文学形象等。

3. 学习《爱莲说》(20分钟)1.介绍作者、背景和主题,使学生了解《爱莲说》的基本情况。

2.解读《爱莲说》中的寓意,如“言犹在耳,冷锺惊风”等,帮助学生加深对短文的理解。

4. 总结(5分钟)1.请学生从修辞和文学意义两方面总结《陋室铭》。

2.请学生从寓意和表达方面点评《爱莲说》。

5.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对《陋室铭》或《爱莲说》的评论。

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陋室铭》和《爱莲说》的背景、作者、主题等,帮助学生了解短文的基本情况。

同时,分析《陋室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加深学生对短文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通过解读《爱莲说》中的寓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堂教学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下次课教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并继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短文的寓意和文学价值。

2025年春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

2025年春季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教案
-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关于《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图文并茂的板报,展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创意。
-组织一次辩论赛,让学生就“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一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辩论技巧。
5.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爱莲说》和《陋室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强调文言文学习的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1.《爱莲说》学习:
-掌握生字词,如“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等。
-理解文中的比喻手法,如以莲花喻君子。
-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通过对比手法表达的思想。
2.《陋室铭》学习:
-熟读并背诵全文,理解作者刘禹锡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
-分析“陋室”的象征意义,探讨其与作者人格的关联。
-比较两篇文章的主题,探讨作者对理想人格的不同表达。
3.综合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比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两篇文章所传达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作业布置:
-课后完成《爱莲说》和《陋室铭》的背诵。
-撰写一篇小作文,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两篇文章中所述理想人格的理解。
4.综合活动(续):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两篇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等,并举例说明。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文化活动,如诗词朗诵会、书法比赛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文化自信。
-设定家庭作业,要求家长参与监督,与学生一起讨论文言文中的成语和典故,增进家庭亲子关系,同时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
7.评估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和朗读表现,给予即时反馈和评价。
-提供相关的文言文学习资料,如注释、译文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公开课教案及说课稿【教学目标】1、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及其寓意。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第一课时《陋室铭》。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2、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二、学习课文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⑴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

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⑵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试读课文,标注不能理解的字、词、句等。

⑶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⑷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

2、精读课文,品析语句。

⑴“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

⑵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

明确:绿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

(幽)⑶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无白丁。

(雅)⑷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明确: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安)⑸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⑹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

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

⑺“鸿儒”可否换成“群儒”?明确:不能。

“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

3、再读课文,领悟内涵。

(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⑴“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明确: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定)。

⑵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

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

⑶首尾句有何关系?明确: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句互相呼应。

⑷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明确:不矛盾。

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三、教学小结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

四、全班竞背(①学生自由背,②小组中相互背,③全班竞背)五、布置作业1、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第二课时《爱莲说》。

〖教学过程〗一、引入、解题这篇文章的休裁是“说”,在这之前我们学过《马说》,请同学介绍一下“说”这种文体。

归纳:“说”是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体。

本文特点是托物言志。

请同学朗读《阅读提示》有关部分和注释①,了解作者及出处。

二、明确教学目标三、检查预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或投影),检查学生对字、词掌握的情况。

小黑板:解词,并为加点字注音:蕃淤泥濯清涟妖蔓益亭亭净植亵玩焉取下小黑板,请四名学生上黑板听写。

蕃牡丹淤泥染濯涟亵四、分析第一段1、范读第一段。

2、同学们把第一段自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质疑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4、教师讲解。

开头一句指出可爱的花很多,总领全文,借以引出人们对花的不同爱好。

写别人爱菊、爱牡丹,都是衬托,作用在于突出“予独爱莲”,引入正题。

提问:为什么人们对“花”的爱好不同呢?归纳:喜爱哪一种花,表明人们的不同的思想感情和气节。

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提问: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应怎样理解它的象征意义?归纳: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包含着自律自况。

6、背诵第一段。

三、分析第二段1、范读第二段。

2、同学们把第二段齐读两遍,然后参照注释,解决字音、字形、词义的疑难点。

3、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4、教师讲解。

这段以排比形式用了三个判断句,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菊,就像隐居的人;牡丹,就像富贵的人;而莲正像品德高尚的君子。

一个叹词“噫”表达强烈的抒情色彩,引发了其后的褒贬,在褒贬中寄寓了自己的态度。

提问:作者对“爱菊”、“爱牡丹”、“爱莲”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表达有什么特点?归纳:作者用三种花象征三种人,用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菊花在花草凋零的秋天独吐幽香,所以将它比作隐士。

文中用陈述句,表达对菊及爱菊者并不反感,只是慨叹真正隐逸之士极少。

牡丹绚丽浓艳,所以将它比作贵人。

文中用感叹句,表达对牡丹及爱牡丹者的厌恶鄙弃,讽刺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态。

最后三句,将次序调整为菊、莲、牡丹,使褒贬爱憎更鲜明。

5、集体默诵、背诵第二段。

四、小结1、托物言志的写法: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贴切鲜明。

2、衬托的写法:以莲为中心,用菊正衬,用牡丹反衬,褒贬宛然,表达了对世俗婉曲的批判,突出了自己对高洁的君子风范的追求。

3、描写,议论,抒情的结合:第一段以记叙、描写为主,第二段以议论,抒情为主,二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4、句式变化得当,文笔摇曳多姿:陈述句、判断句、疑问句、感叹句运用恰当,排比、对偶的整句与散句交错有致。

五、作业1、反复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准备课上讨论。

3、将本课字、词记入积累本。

【译文】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洗过却不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显清芬;笔挺洁净地立着,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人,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钟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16 短文两篇1.了解“铭”“说”这两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2.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高洁志趣。

3.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的高尚品格和情操。

第1课时《陋室铭》一、导入新课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很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叹不已,或者以设计精巧让人流连忘返。

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人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

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

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

有“诗豪”之称。

他热心赞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

本篇是他被贬后写的。

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押韵,内容上多有颂扬或鉴戒之意。

陋室,即简陋的房子。

“陋室铭”就是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议论表达屋主人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听录音,学生小声跟读并找出韵脚。

明确:名、灵、青、丁、经、形、亭。

3.自主学习。

结合工具书和注释,初步疏通文句,将自己不理解的词句标出。

(1)一词多义之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词类活用①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②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③无案牍之劳.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④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作动词,长到)4.翻译课文。

目标导学三:品味剖析,领悟意境1.课文名为《陋室铭》,为何结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这是否矛盾?明确:不矛盾。

题目中的“陋”是书房的形陋。

而结尾的“何陋之有”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简陋,紧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即这虽是陋室,但作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明确:“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的清幽、雅致,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朋友的贤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情怀。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为琐事萦怀的心态。

从居室环境之雅、交往人物之雅、情趣之雅三个方面写陋室不“陋”。

3.文章主旨至“无案牍之劳形”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写尽,为什么又写诸葛庐、子云亭呢?明确:这是作者向深处开拓主题。

采用类比,用历史上诸葛亮和扬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们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扬天下,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贤的抱负和志趣。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不相干,为什么要这样写?明确:古代传说中,山中有神仙,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龙,这水就是灵水。

作者在这里运用类比的手法,意在说明既然山之名不在于高而在于仙,水之灵不在于深而在于龙,那么室之陋与不陋,就不在于它是否豪华富贵,而在于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

文章先用山水起笔,暗暗施墨,徐徐点题,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写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后文的“德馨”。

教师总结: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托物言志。

“托”的对象是“室”,表现的是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淡泊名利、安贫乐道、重视自身修养的志趣。

目标导学四:写作尝试,拓展迁移1.为进一步体会中国文人那种超脱红尘的宁静和宠辱不惊的恬静坦然,可推荐学生阅读以下篇目:陶渊明的《饮酒》、梁实秋的《雅舍》、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

2.仿写一篇铭。

示例一:交友铭友不在多,知心就行。

貌不在美,心仁则灵。

斯是好友,唯吾真情。

遭难舍身救,遇福共分享。

彼此存信任,处事有默契。

可以同生死,共患难。

无争吵之乱耳,无猜忌之劳形。

战国廉蔺交,盛唐李孟情。

好友云:君交如水。

示例二:奥运铭国不在大,技高成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