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中国正确价值观之我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UFE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

学号:

专业:金融11班

姓名:孟茜

新时期的中国正确价值观之我见

摘要: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让国人骄傲,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新时期的研究生该树立怎样的价值观才能在步入社会后尽快的进入角色,不走弯路,从未为国家做出最大的贡献呢。本文从深入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内容,进而分析其实质,再结合当前国人一些论调、论点,最后得出我自己的一些粗浅观点。

关键词: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必要劳动价值论价值观

中国,这片在西方人眼中犹如一个大建筑工地的土地上,生活着我和我的同胞,中国,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令国人为之骄傲;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我作为一个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该持着怎样的价值观来看待周遭事物,今天,我将参照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实质来简单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即是具体劳动价值从而抽象为劳动。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

(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

(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从以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内容中,我们可以揭示出其实质内容,即必要劳动价值论。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

实际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名称是“必要劳动价值论”,在他看来,并非一切劳动都可构成物品的价值,只有那些“必要的”劳动,才有资格构成物品价值。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只有人类的“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新价值。所谓“必要劳动”,即是指:必定需要的劳动,是生产过程必须具有的劳动;这种“必定需要”,首先是社会上每个生产者的共同必需,然后才是单个生产者的必需。

马克思说:“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一定社会的正常的条件下,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劳动所需要的时间。在英国采用蒸汽织布机以后,把一定量的纱织成布所需要的劳动可能比过去少一半。英国的手工织布工人把纱织成布仍旧要用以前那样多的劳动时间,但这时他一小时的个人劳动的产品只代表半小时的社会劳动,并且只提供以前价值的一半…可见,只是在一定社会内生产物品所必要的劳动量或劳动时间,决定该物品的价值量。”这段话已经充分说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真正称号是“必要劳动价值论”。并且,这个“必要劳动”,与社会生产的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他举例指出:当年英国织布业在采用了更先进的蒸汽织布手段后,生产同量织布物品所需要的必要劳动量比从前减少了一半,这使得仍然采用手工织布的劳动有一半劳动耗费从原先的“必要”性变成“不必要”了,变成了多余而无效的劳动。这充分说明了马克思并非将一切人类劳动都看成形成价值的要素---更不表明马克思只将“贫下中农”看成了“创造价值”的主体,说明,他的劳动价值论是有严格前提条件的劳动价值论,即它只是“必要劳动价值论”。

随着生产方式的科技进步,凝结在产品上的劳动会有许多部分从原先的“必要”变成为“不再必要”。马克思说:“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实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在此马克思说得很清楚,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凝结在一个物品上的必要劳动量越来越少了,从前一个物品可以凝结有10个人一天的劳动量,现在它却只凝结8个人一天的劳动量

(或者更少),多于8个人一天的劳动量,统统被当作不必要的、多余的、无效的劳动。而这正是今天我们经常见到的行业进步而导致更多劳动者失业的关键原因,行业进步使原先还是“必要”的劳动变成了不再必要,这种劳动的无效性直接导致了失业的增加。因此马克思的必要劳动价值论可以很好地用来说明当今因科技进步、生产方式改进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现象。

那么,马克思的“必要劳动”是如何在经济活动中起作用呢?在这里马克思说得非常清楚而具体,“必要劳动”是通过“很多织麻布者”之间的市场竞争而起作用的,这种竞争,使得这个“必要劳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残酷无情地将原先必要的劳动者排斥在必要劳动以外---变成了无效而多余的人。同时马克思也指出,规定这个“必要劳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市场竞争交互作用,变化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一天之间,就有可能产生变化,发生收缩,使昨天还是必要的劳动变成今天已经是多余的劳动。

二、新时期的价值观

根据以上论述内容,同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同时,我翻阅很多相关文章,得到在现有国情下,广大人民群众大致有的几个价值观观点总结归纳如下。

一部分论者从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认为价值观发展的主流为: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成为全国人民认同的社会总体价值目标。各行各业都围绕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2)冲击了过去一些陈腐、守旧、错误的价值观念,如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轻视商业和商人,以及忽视个人正当利益等等的价值观念。???

(3)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出现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如自主、自强、自立的价值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平等观念,等等。???

(4)社会在对人生价值观的要求上不再搞“一刀切”,注意了价值观的层次性和差异性。

另一部分论者认为,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变换不仅体现在内容上,其结构也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结构与功能紧密相关,和功能相关的价值观念结构有三个层面:(1)工具性结构层面。这一结构层面侧重于操作性、可行性,是与直接功效性相关的。目前工具性结构层面普遍持强,即人们一般都很看重物质的、直接的价值,对此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2)理论性结构层面。其作用在于阐明价值观念和理性根据或理论内容,有助于人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认同和遵从一定的价值观念。目前理论性结构层面比较薄弱,而且有与工具性结构层面脱节的情况,即现在常有“说一套,做一套”,理论讲得振振有词,干起来则是另一回事。

(3)终极性结构层面。这是价值观念结构的最高部分,也可称之为信仰层面,它是决定和支配前两个层面的,在价值观念结构与功能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终极性结构层面空虚甚至缺失。价值观念结构层面的这种变化,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失衡”,对价值观念所具有的指导功能是有所削弱的。

统管全局,面对当前社会现状,应当倡导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方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全社会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呢?我的看法是,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要确立合理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