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功能特征研究概述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植被的重建成为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的重要性、方法以及未来的挑战进行讨论。
生态系统恢复是指将遭受严重干扰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到一种经过自然演替过程或人为修复手段而达到的较为正常的状态。
生态系统恢复的目标是实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服务的恢复,以及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恢复和加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植被重建是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种植和培育植物来恢复受破坏的植被群落。
植被重建有助于恢复土壤的保持能力、水循环和气候调节功能,提供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生活所需的生态服务。
植被重建可以通过人为手段来实施,如种植防护林、造林和植被恢复项目等。
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不仅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它们可以改善土壤的质量和保持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提供洁净的水源和空气,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同时,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对于气候调节和碳储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和应对全球变暖。
在实施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时,需要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特点选择适宜的恢复方式和植被种类。
例如,在水域生态系统恢复中,可以采用湿地修复和湿地植被重建等方式;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中,可以进行天然林和人工林的植被重建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物种的选择和保护措施,确保恢复和重建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尽管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带来了许多好处,但实施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需要长期的投入和持续的管理。
其次,由于人类活动的广泛干扰,很多地区的生态系统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恢复起来难度较大。
此外,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还面临着自然灾害、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
总之,生态系统恢复和植被重建是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

生态学中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生态系统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
它包括了有机体、非有机物质、能量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许多科学家努力寻求方法来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意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是指通过人类的干预,改善或恢复环境中的物种组成、生态功能、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从而恢复或重建破坏的生态系统。
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工作,不仅是一项伟大的能源挑战,也是一种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贡献。
同时,这也是保障人类生活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二、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方法1、植被恢复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仅可以循环利用水分和养分,还能保持土壤结构,防止土壤侵蚀。
而树木是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许多物品的来源,如建筑材料、燃料、医药等,因此,植树造林是常用的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方法。
2、生态工程生态工程是一种自然恢复的加速方式。
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创造一个较稳定的生态系统。
例如,对于受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域,可以进行固定沙丘、植树造林、修建梯田和森林草原生态工程等,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
3、人工更新人工更新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加入种植的非本地物种,以加快生态系统恢复速度。
通过引入快速生长的草、树种等外来植物和动物,可以更有效的在短时间内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
三、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案例1、三峡库区生态系统恢复长江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造成大量的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对三峡库区进行生态治理,并采取了大量的植树造林、草场休养等措施,大力实施生态补偿和环境修复,使得三峡库区生态环境逐渐改善。
2、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重建青海互助州东南部一直以羊产业为主,土地退化严重。
为了恢复失去的草地和森林,采取实施荒山荒滩造林绿化、优化牧业结构、改善土地肥力等措施,有效重建了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成功恢复了草原景观和生态功能,助推了当地循环经济发展。
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一、引言植物群落是指由不同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生物量的植物组成,形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元,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植物群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和损失。
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植物群落的概念入手,探讨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方法和策略。
二、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群落是指由植物种组成的一个生态系统。
它是由天然因素(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和人为因素(如开发、放牧、人类活动等)共同形成的。
植物群落包括各种类型的植物,比如草原、森林、沼泽等,以及各种类型的生物,比如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植物群落的形成和演替是由种间相互作用和竞争导致的。
三、植物群落破坏的原因植物群落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自然因素是导致植物群落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自然因素会导致植物群落的物种结构和数量发生变化,甚至消失。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植物群落破坏的重要原因。
人类清理原始森林、开垦荒地、排放工业废气等活动会对植物群落造成不利影响。
此外,放牧、矿业、道路建设等人类活动也会对植物群落造成破坏。
四、植物群落恢复的方法和策略植物群落的生态恢复和重建是一项复杂而且长期的过程。
要实现植物群落的恢复和重建,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和策略。
1、物种保护物种保护是植物群落恢复和重建的基础。
随着全球物种灭绝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物种正处于濒危状态。
要保护那些易受损物种,需要制定专门的计划,开展保护活动,保护他们的栖息地和生存条件。
对于濒危物种,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野外保护和繁殖保护等。
2、栖息地恢复栖息地恢复是保护植物群落的重要手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许多植物群落失去了栖息地。
栖息地的恢复需要从土地管理、植物固定、水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建立一套完善的栖息地保护和恢复体系。
在栖息地恢复过程中,需要科学、系统地评估复原能力和潜力,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栖息地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

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对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包括多种措施,如森林植被的再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等。
一、森林植被的再生森林植被的再生是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合理的种植和培养,可以加速森林的生长和恢复。
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宜的树种、进行适量的定期修剪和管理,以及采取有效的灌溉措施,都是确保森林植被再生成功的关键。
此外,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也是促进森林植被再生的重要一环。
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林业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参数。
为了保护和改善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措施。
首先,建立自然保护区,划定合理的边界和管理规划,严禁非法砍伐和狩猎等活动。
同时,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监测,确保它们得到足够的生存和繁殖条件。
此外,通过促进林间草本和灌木等植物的生长,为野生动物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栖息地,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三、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是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任务。
通过建立水土保持林带、修复受损的土壤和增加植被覆盖,可以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对于受污染的土壤,需要采取适当的修复方法,如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等,恢复土壤的肥力和功能。
四、生态功能重建生态功能重建是林业生态系统恢复的最终目标。
通过合理的生态规划和管理,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复原和重建。
例如,建立湿地保护区、植被修复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等,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
此外,加强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监测和预警,也是保护和重建生态功能的必要手段。
总结起来,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生态功能重建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
需要从森林植被再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改善,水土保持和土壤修复,以及生态功能重建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研究

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研究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给植物生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恢复干旱地区的植被必须兼顾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系统稳定性。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进展。
首先,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需要解决水资源利用的问题。
由于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传统的灌溉方式并不适用。
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探索利用雨水的植被恢复技术。
例如,利用集雨系统收集雨水,然后通过地下渗水或滴灌的方式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
这种方法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可以降低土壤蒸发和水分流失,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其次,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还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
在干旱地区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是关键。
研究发现,某些多肉植物和耐旱植物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能够适应极端干旱条件下的生长。
因此,在干旱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选择这些适应性强的植物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植被恢复还需要关注土壤改良。
干旱地区的土壤贫瘠,营养物质含量低,往往不利于植物生长。
因此,改良土壤质量是植被恢复的重要环节。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土壤改良方法,如利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激素来改善土壤结构和营养物质含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
除了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重建也是干旱地区研究的重点之一。
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往往受到干扰和破坏,野火、过度放牧等现象常见。
因此,重建干旱地区的生态系统需要恢复植被的同时,保护土壤、水资源和野生动物等重要生态要素。
此外,对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还需要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恢复效果的持久性和稳定性。
总结起来,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重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未来的研究工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干旱地区植被适应性机制,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同时,注重土壤改良和生态系统的整体建设,以实现干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有望为干旱地区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提供更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

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近年来,人类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关注日益增加。
在环境保护领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成为了研究的热点话题,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研究表明,植被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植被面临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过度的土地利用、森林砍伐、干旱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了大片植被的消失和土壤贫瘠化。
为了恢复植被的生态功能,植被恢复研究应运而生。
植被恢复可以定义为通过人为干预手段,在人为或自然的扰动下,引入或促使原有植被类型恢复、重新建立或生态系统发展到与相邻的自然让生态系统相似的状态。
它既包括对天然植被修复的研究,也包括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
植被恢复研究的落地实施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特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因素。
研究人员通过调查与分析生物多样性、特有物种和群落组成的变化,为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针对不同地域和生态系统类型的特点,开展合理的植物选种和种植方式的研究,以确保恢复工作的效果。
除了植被恢复,生态系统的修复也是环境保护的重点方向之一。
生态系统修复是指在人为或自然扰动或污染之后,利用生物和非生物手段恢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修复的目标是使损害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快速地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水体修复、湿地修复、土壤修复等。
其中,植被的恢复在生态系统修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引入植物,人们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里的有机质,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减少水源蒸发量,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修复。
在植被恢复和生态系统修复方面,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技术的应用不可忽视。
例如,激光扫描仪等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植被调查和监测工作更加准确和高效。
同时,生物技术的进展也为植物的繁育和培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然而,要想推动植被恢复与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和实践,仅靠科研人员是远远不够的。
政府、企业、公众各方都应该共同参与进来,共同努力。
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

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新进展引言: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水土保持功能和碳储存能力。
然而,由于过度放牧、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草原植被退化现象严重。
为了恢复草原植被和修复生态系统,研究人员不断探索新的技术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草原植被恢复与生态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一、地下生态修复技术1. 复合菌剂技术:复合菌剂是将多种具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混合在一起,通过喷洒或施加到土壤中,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率。
复合菌剂技术在草原生态修复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
2. 土壤改良技术:草原植被的恢复和生态修复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土壤环境基础上。
土壤改良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目前,常见的土壤改良技术包括有机肥施用、石灰施用和土地利用方式调整等。
二、地上生态修复技术1. 种子漂洗技术:种子漂洗技术是先将采集到的草原植物种子进行清洗、除杂,然后再进行培养和选育。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去除种子表面附着的根系等杂质,提高种子的存活率和发芽率。
种子漂洗技术广泛应用于草原植物的繁育和恢复工作中。
2. 引种技术:引种技术是将本地或其他草原植物引进到植被恢复区域进行种植。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提高草原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在引种技术中,选择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好的品种和种质资源非常重要。
三、全面生态修复技术1.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将草原动植物的垃圾、废弃物等有机材料进行堆肥处理,形成有机肥料。
堆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此外,通过堆肥技术还可以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2. 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草原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的基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避免过度放牧、过度开发等现象,保护土壤和植被的健康。
调整土地利用方式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因素,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
植被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研究

植被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研究植被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扩张,许多地区的植被受到了严重破坏与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植被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植被生态恢复指的是利用生物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手段,将受到破坏的植被修复到原有的状态,以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目标。
而环境保护则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健康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植被生态恢复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植被恢复方法的研究,包括种子播种、人工造林、植物移栽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植被的种类和数量,重建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其次是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研究,了解植物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对于植被生态恢复至关重要。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它的质量和结构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再次,植被生态恢复的机理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仅仅知道如何采取措施进行植被恢复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探索植被生态恢复的机理,以提高恢复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最后,植被生态恢复的评估和监测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通过对恢复效果的评估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环境污染控制研究。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因此,控制环境污染,特别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
其次是自然资源保护研究。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等。
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管理它们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制定和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可以对环境进行全面的管理和保护。
植被生态恢复与环境保护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恢复受损的植被和保护环境,可以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

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研究摘要:本论文探讨了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随着全球森林面临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综述了不同森林恢复方法,包括自然演替、人工引种、土壤改良等,分析了它们的优劣势及适用条件。
关键还在于生态工程技术的创新,如生物工程、土壤生物学的应用,为森林恢复提供了新的途径。
然而,成功的恢复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学、气候学和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利用多种方法,结合可持续管理策略,才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有效恢复与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森林生态恢复、植被修复技术、生态工程、可持续管理、退化生态系统引言:在全球范围内,森林作为关键的生态系统正面临着持续的退化和破坏,这引发了对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的迫切需求。
本文聚焦于森林生态恢复与植被修复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各种恢复方法的优缺点,并着重介绍了生态工程技术的创新应用。
这一领域的探索不仅仅关乎自然生态的重建,更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议题。
通过综合考虑多个学科领域,我们可以为受损的森林赋予新的生机,实现其生态系统功能的有效恢复与持续利用。
一、森林退化与生态系统恢复的迫切需求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全球范围内的森林生态系统正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森林,作为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为无数物种提供栖息地,还维持着大气成分的平衡,调节着气候变化。
然而,过度的砍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已经导致了森林的退化和生态系统的丧失。
这种森林退化不仅威胁着生物多样性的丧失,还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森林的健康与稳定直接影响着水资源的供应、土壤的保持、气候的调节等方面,因此,森林退化引发的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更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性挑战。
在面对这一严峻局面时,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势在必行。
恢复受损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可以重建生物多样性,还可以修复土壤、改善水质、减轻气候变化等。
植被恢复课题研究方案

植被恢复课题研究方案植被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进行植物的引种、培育和保护,恢复和重建退化或遭到破坏的植被。
植被恢复是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环节,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时间等方面,就植被恢复课题的研究方案进行阐述。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植被恢复课题,旨在探索适合不同环境类型、功能需求及人为干扰程度的植被恢复策略,并评估其对于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功能的影响,为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内容:1. 植被类型和学科:选择不同的植被类型,如森林、草地、沙漠等,对其恢复情况进行研究。
同时,结合植物学、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等学科,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各种生态效应和关键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2. 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方案对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植物物种的引入、迁地、保护等措施对物种多样性的维护和促进效果。
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土壤保水、固碳、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的影响,以及其对于环境质量改善、气候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贡献。
研究方法:1. 野外调查:通过野外考察、样地调查以及植物、土壤和水样的采集,对植被恢复的现状进行评估和监测。
2. 实验研究:在不同的植被恢复地点,设置对照组和处理组,进行植物引种、施肥、灌溉等措施,比较各种植被恢复方式的效果,并进行相关数据统计和分析。
3. 模型模拟:基于生态学原理和环境影响因素,建立植被恢复的模型,对不同方案进行模拟和预测,探索最佳的植被恢复策略。
研究时间:整个研究周期为3年,按季度进行研究计划划分,每年进行不同植被恢复项目的实施和数据统计与分析。
总结:通过以上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时间安排等方面的规划,可以针对植被恢复课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植被恢复的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林业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们提供了人类所必需的众多生态服务,如水源保护、气候调节、土壤保持、物种保护和粮食安全。
然而,由于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许多林业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和重建这些受损的生态系统,科学家们开展了林业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一、植被恢复技术植被是林业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被恢复技术包括树苗培育和植树造林。
树苗培育技术涉及到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树种,进行种苗栽培和育苗技术,以确保树苗的健康和生长。
植树造林技术包括选择合适的栽植地点、合理的栽植密度和栽植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环境条件的栽植管理措施。
通过植被恢复技术,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性,促进土壤保持和水源保护。
二、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是林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植被生长和水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过度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许多林业生态系统中的土壤质量已经严重下降。
土壤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调节土壤酸碱度来修复受损的土壤。
常见的土壤修复技术包括有机肥料的施用、石灰和磷肥的施用、绿肥和覆盖植被的种植等。
通过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改善土壤质量,提高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能力和植被生长条件。
三、水源保护技术水源是林业生态系统中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水源保护技术主要包括森林水源涵养、水源地保护和水土保持技术。
森林水源涵养是通过恢复和保护森林覆盖率,减少水源蒸发和流失,以增加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储存量和供给能力。
水源地保护技术则着重于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物的输入和破坏。
水土保持技术主要包括建设沟渠、搭建防护林网和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等,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水源污染。
通过水源保护技术,可以提高林业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源保护能力。
四、物种保护技术林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研究与实践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研究与实践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植被丧失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修复手段,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实践。
通过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植被重建可以促进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系统恢复;植被重建技术;实践引言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的关键领域,对于解决当今全球面临的生态问题至关重要。
在过去几十年里,人们在生态学、植物学、土地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然而,在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环境条件下,适用的恢复和重建技术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综合考虑生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1生态系统恢复的概念生态系统恢复是针对受到自然灾害、人类活动或其他原因造成破坏的生态系统,通过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方法,使其重新回到健康、平衡和可持续的状态的过程。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功能,包括恢复物种多样性、恢复生态过程和功能,以及重建与环境相适应的植被结构。
生态系统恢复旨在使受损的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健康和平衡的状态。
这意味着修复被破坏的地理区域、改善土壤质量和水质,以及恢复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恢复追求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包括改善生态系统的抗扰度,提高其对未来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生态系统恢复不仅关注物种多样性的恢复,还关注生态过程和功能的恢复。
这包括恢复自然的生态循环、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生态位的重建,以确保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
植被在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需要进行植被重建。
这包括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物种进行引种或重新种植,以帮助恢复植被覆盖和生物栖息地。
2生态系统恢复与植被重建技术的分类2.1自然恢复与人为干预自然恢复是指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生物和生态过程逐渐恢复的过程。
植物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重建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 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 、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
生态恢复与重建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生态恢复与重建,可以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 候调节等,为人类提供优质的生态环境。
生态恢复与重建还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维护地球生物圈的稳定和繁 荣。
植物的生态恢复与重建
汇报人:XX 2024-02-05
目 录
• 生态恢复与重建概念及意义 • 植物种类选择与配置策略 • 土壤改良与水分管理技术措施 • 植被恢复过程中生物多样性保护 • 面临挑战与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总结反思与行动号召
生态恢复与重建概
01
念及意义
生态恢复定义及背景
生态恢复定义
国家政策层面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生态恢复和重 建的政策法规,为植物生态恢复
提供了有力保障。
地方政策层面
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
施。
国际合作层面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 进的生态恢复技术和经验。
科技创新在生态恢复中应用前景
遥感监测技术
利用遥感技术对生态系统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为生态恢复提供 科学依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0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在多个领域取得显
著成果,如退化土地恢复、水生态修复等。
02 03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历史悠久,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实践经验丰富 ,尤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具有先进经验 。
发展趋势
未来生态恢复与重建将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强化技术创新和应用 ,推动生态系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 流,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作用

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作用植被恢复是指通过种植植物,促进建立起健康、多样化的植被群落,以恢复和改善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重建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本文将探讨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功能重建的作用,并阐述其意义和措施。
首先,植被恢复对于土壤保护和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植被的覆盖能够降低土壤表面的温度,减少干旱或高温条件下土壤水分蒸发,维持土壤的湿度和养分含量。
同时,植物的根系具有一定的渗水和吸水能力,能够加速降雨水的渗入和土壤中的水分吸收,提供地下水的补给。
这些植被所起到的土壤保护和改善作用对于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其次,植被恢复对于生态系统中物种多样性的维持和增加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复原力。
多样化的植被群落能够提供更多的生境和资源,吸引和滋养不同种类的动物和昆虫。
这些动物和昆虫的存在和活动能够促进种子散布、花粉传播和有益微生物的活动,进一步增加植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因此,植被恢复在维护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此外,植被恢复还对于水循环和水质净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植物的根系能够吸收和固定土壤中的水分,形成地下水储库。
在降雨季节,植物会通过蒸腾作用将地下水带到大气中,从而加速水循环。
通过植被恢复,能够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覆盖率,提高降雨水的渗入速度,减少洪水和表面径流的发生,保持水资源的稳定供应。
另外,植被恢复还能够改善生态系统中的空气质量。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减少二氧化碳的浓度,改善空气中的气体组成。
植物的叶片还能够捕捉和存储空气中的微尘和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植被的恢复能够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覆盖率,促进空气质量的改善。
要实现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功能的重建,一方面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
生态系统退化下植被恢复研究全解

(2)植被恢复目标及其生态学原理
主要包括生境组合胁迫原理、生态适应性原理、种群 密度制约和分布格局原理、群落内种间关系协同进化依赖 原理、生态位原理、群落演替原理、生物入侵理论、生物 多样性原理、斑块-廊道-本底景观结构模式原理等。
2018/10/25 6
2.国内外植被恢复研究概况
(3)干扰体系对退化植被或生态系统的影响 主要干扰方式有森林采伐、开垦、过度放牧、开采矿 产资源、采摘、不合理的种植和养殖、在人为有意或无意 帮助下外来种的侵入和偶见种取代群落建群种与优势种的 生态现象以及病虫害的大发生等。 (4)植被恢复途径 日本学者宫胁昭的“宫胁法”; 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上游防护林建设、沙漠治理、草场改 良、荒山绿化、次生林改造也都是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工作。 (5)植被恢复对环境影响及效益 栽种野生豆科灌木种恢复半干旱地中海地区植被; 碳固定具有很强的防治土壤退化和荒漠化的潜力; 耐盐碱草,可以显著改善盐碱土的物理性状 ;
2018/10/25
12
3.植被恢复实例研究
3.3 结果分析 3.3.2 中度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
2.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下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指采取人工辅助更新措施,使幼苗 根系扎到土壤中,战胜草类、灌木,为森林的自身繁育创 造良好环境条件的更新方式。 火后15年人工更新的植被与自然恢复下的植被区别不 大,只是在开始形成的杨桦林中,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地中 针叶林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这就意味着人工促进天然更 新下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要比完全靠天然更新提前10~30 年达到预期目标。
2018/10/25 11
3.植被恢复实例研究
3.3 结果分析 3.3.2 中度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
1.自然更新下火烧迹地的植被恢复 中度火烧区各林型林冠层大部分被破坏,林冠稀疏, 尚有30%~40%的母树存活,在地表层中会有少量种子存 活,草本层基本上被烧尽。据调查,中度火烧区的植被在自 然更新15年后,除原有的落叶松母树外,又出现了一些落 叶松的幼树,另外还有大量的阔叶树,如白桦和赤杨等, 林下植被也逐渐增多,阳性草本虽然还很多,但是比例已 经有所下降,阴性草本则开始逐渐增多。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研究

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研究随着人类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在各个方面都逐渐离开了自然,甚至对于自然地球都做出了许多的负面影响。
其中最严重的就是对于森林的破坏。
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自我反省,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开始在尽最大努力保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同时,研究并开发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
本文将阐述近年来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的研究和进展。
一、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传统方法恢复森林生态系统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重新引入植物物种和造林来实现。
森林植物的物种丰富性对于森林中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恢复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植树造林、野生种植、林区整地、残茬还林、林下种草、营林补树等。
植树造林是最常用的恢复森林生态的手段,对于森林林冠层的恢复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近年来强调了植绿的重要性,大力倡导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
同时在世界范围内,也对森林和森林生态做出了保护和管理措施。
在植树造林上,我国在栽植苗木的时候强调“种苗优先”,要用良种、优质、健壮的苗木,确保栽种出的森林植物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让其生长得更好。
而且我国和其他国家在栽植的时候,不是简单的以造林资料统计为主,对树种特性、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综合评估和斟酌,来提高森林被修复的成功几率。
二、基于遗传技术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方法除传统恢复手段外,目前在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方面,还存在着基于遗传技术的恢复方法。
这种新型的恢复方法旨在保持和提高原生树种的遗传基础,改善树种的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减少复原过程中种群的遗传瓶颈效应。
使用遗传技术恢复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方法:种子浸润法、造林后的人工授粉和遗传基因调控手段。
种子浸润法是不断森林地区一种非常有效的基因保育方法。
它通过约束树种(包括国家珍稀物种和极品种等)的种子和存放方法,来释放其遗传多样性和适应性。
增强森林植物物种的适应能力,增加森林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组研究

生态恢复中的植被重组研究在全球变暖、自然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面临一个复杂的环境挑战。
前人的一些草率的环境做法已经导致了生态沙漠化,形成了空气和土壤污染,最终损害了生态系统的健康。
无数的环境保护专家和生态学家致力于探索保护生态并支持人与自然的共存。
在这个过程中,植被重组成为了一种有效的手段之一。
保护植被所包含的多样性、进化适应性和生态地位,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健康。
植被重组是指通过种植、移植、保护和恢复自然植被等方法调整的植被结构与功能。
它是一种旨在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植被和形成新植被、支持生态系统稳定和重建的综合性方法。
植被重组通常也包含化学处理、土地改进和物理工程等方法,以改善土地质量、保护植被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植被重组研究的主要目标包括:增强植物环境适应性、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和降低维护成本。
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植被重组,以获得适应不利环境的植物物种。
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提高植物抗病性和增加产量,从而提高植物生长效率和质量。
另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增加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在生态环境中至关重要。
它支持了大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包括水循环、土壤保持和空气净化。
许多物种对农业、工业和医学等方面的人类活动都至关重要。
因此,保护这些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促进它们的适应性和生存,是植被重组的一个主要目标。
植被重组还可以加强土地保护等其他方面的环境保护举措。
经过适当的改进,植物可以用来保护土壤免受侵蚀或污染。
同时,植被重组也是减轻气候变化和污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由于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大量的梭梭树,向日葵和其他植物物种可以大大减轻温室气体排放。
在城市中,植被重组的目标也可以是种植防止城市热岛效应的树木和花草等。
植被重组研究面临的挑战。
实施植被重组的一个主要挑战是不同植物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生长效率所带来的复杂性。
这一限制可以通过已经证明的生态学规则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克服。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恢复

植物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功能与恢复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学科,涉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恢复等方面。
生态系统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恢复生态系统则是指通过采取措施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原始状态。
一、植物生态系统功能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几种植物生态系统功能及其重要性。
1. 土壤保持功能植物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减少水和风的侵蚀,起到土壤保持的作用。
这对于防治水土流失、保持农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水循环调节功能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经过蒸腾作用释放到大气中。
这种水分的蒸发作用可以调节降雨量和湿度,对维持降水的分布和水文循环具有重要影响。
3. 营养循环功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这样可以促进碳循环和氧气供应,对减缓全球变暖和改善大气中的气体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4. 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原生物种和重要的食物来源,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分布格局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内物种的复杂性和稳定性。
二、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植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和退化需要采取恢复措施,以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新建立。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植物生态系统恢复技术。
1. 种植技术通过种植适合于特定生态系统的植物物种,以促进植被密度和栖息地功能的恢复。
这可能需要进行选择性的清除和重新植被,以确保种植的植物能够生存和生长。
2. 自然演替自然演替是指通过自然过程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原来的状态。
生态系统自然演替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有时候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来加速演替过程。
3. 土壤改良对于退化的土壤,采取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改善其结构和肥力,提高植物的生长条件。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改变土壤酸碱度或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来实现。
植物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与策略

植物生态系统恢复研究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与策略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机制来促进土壤改良、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增加,同时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策略。
首先,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是通过其根系和叶片的生物机制来改善土壤质地和结构。
植物的根系可以加强土壤的稳定性,减少土壤侵蚀,并促进持续的水分渗透。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的根系会形成一个网络,将土壤固定在一起,从而减少土壤的流失。
植物的叶片则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浓度,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其次,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还表现在其促进水循环的能力上。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土壤中的水分吸收到根系,并释放到大气中。
这个过程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再循环,减少洪水和干旱的风险。
植物的根系也可以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透水性,从而促进下渗和过滤作用,减少水污染。
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选择适合当地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植物物种进行恢复。
不同植物物种对土壤和水分等环境条件有着不同的要求。
因此,在进行生态系统恢复时,应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降水情况和温度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
其次,通过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植物配置来优化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和叶片对土壤和水分的改善有一定的范围,因此在进行植物的种植和配置时,应考虑到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合理安排它们的分布,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它们的生态功能。
第三,结合其他生态恢复措施,如土壤修复、水源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以提高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效果。
这些措施相互促进,可以形成良性循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
综上所述,植物在生态系统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包括改良土壤质地和结构、促进水循环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植物的作用,需要选择适合当地环境条件的植物物种,优化植物的种植密度和配置,并结合其他生态恢复措施来提高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地表层植被具有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生态 服务价值。近几十年来,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 植被 大规模的破坏和消失,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失调问 题。全球生物多样性在不断丧失,生态系统在逐渐 退化, 局部退化已相当严重,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 基础受到了极大威胁 0 "1 - 2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 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已成为现代生态学研 究中最引人注目的领域之一 0 %1 / 2 。 研究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与重建问题的恢复生态学 , 34567896:7; 4<7=7>? . 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并在上世纪 *$ 年代得 到了有力发展,显示出它在退化环境治理中的明显 的指导作用
O73=4636 )林皆伐形成的草地的初渗率和稳渗率只相 当于原始红松林的 ’"- ) *"- ,大大地降低了土壤 的渗透性能 % ’* & 。 据卢培俊( 研究, 在热带山地雨 !/?+) 林破坏进行轮歇耕作后 " ) ’"<, 土层渗透能力提 高,但 ’"<, 以下土层渗透能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 表层耕垦增加了土壤孔隙度,而底土层渗透性恶化, 加之垦地径流多, 底土的上层补给水相应减少, 深层 % ’+ & ( ) 渗透量下降 ; 王国梁、 刘国彬 #""’ 研究黄土丘陵 沟壑区小流域植被恢复对土壤稳定入渗的影响表明 不同植被类型下表层土壤的稳定入渗速率产生显著 差别, 其相差幅度可以达到 # ) 1 倍之多 % ’? & 。 其次森林植被变化影响土壤蓄水量, 土壤是涵养
。暗针叶林下地被层发育, 苔藓层生物量常可
达到 ’ ) 1 > A :,#, 而且吸水力高达 *""- , 是一个重 要的保水层, 黄礼隆( 在米亚罗的测定表明, 岷 !/?/) ) ( 江冷杉 BC3=6 D5E;85E3747 苔藓层可以涵养水源 +’$ ?> A :,# % ’1 & 。 王佑民、刘秉正 ( !//()对黄土高原南部刺槐 ( F8C3437 G6=5D87<7<37 )林凋落物截留水量得出以下 回归式,此式反映了刺槐林下凋落物生长季节截留 水量 H . I A ,# 0 与降雨量 2 . ,, 0 、 林分郁闭度 9、 地 % ’( & # 面坡度 ! 及枯落物贮量 J . I A , 0 的关系 。 H K !*?$ /’ L ?$ 1!;42 L 1*$ (( . ! A ;49 0 @ 1’/$ * . ! A 634! 0 L ’$ ’!J 可见, 凋落物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特别在降水 量较大的西南山地暗针叶林区具有很强的水分涵养 功能, 其凋落层是巨大的水分蓄积库, 这是农耕地无 法比拟的,也是退耕种植植被恢复后在对凋落物的 管理上需要注意的。 #$ ’ 植被对土壤水文作用的影响 森林土壤疏松, 物理结构好, 孔隙度高, 具有较 强的透水性。植被破坏后, 凋落物减少, 还会影响到 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和土壤的孔隙度等物理结构,从 而影响到土壤渗透性和土壤的蓄水、 保水能力。 首先植被变化影响土壤渗透,土壤对水分的渗 透性是植被水文特征的重要反映,土壤渗透能力主 要决定于非毛管孔隙度,通常与非毛管孔隙度呈显 著正线性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阔叶红松 ( 23456 M8N
0 /1 # 2
。
" 植被恢复与重建概述
概括地说, 植被恢复是指运用生态学原理, 结合 利用植物措施和其它措施,修复或重建被毁坏或被 破坏的森林和其他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其生物多样 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植被恢复与植被重建、植被 修复、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生物工程治理等都是内 涵基本相同的词语
0! @ +2
, 它既是一种治理手段, 同时
也是治理的过程和目的。植被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和能量交换的枢纽,是防止生态退化的物质基础。 因此, 植被恢复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前提, 同时也 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关键。 比如徐玖平 ( 依据生态经济学特征, 以战 -$$") 略的眼光、 系统的观点和定量分析的方法, 以长江上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张学权 ( "+!’ @ ) , 男, 四川富顺人, 教授, 博士, 主要从事林业生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
・!"・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 !" 卷
#$ ! 林冠对降雨的截留作用 降雨落到植被的表面受到截留,于是产生降雨 的第一次分配。在降雨继续期间某时段内林冠上空 的雨量即林外雨量,从中减去林内雨量和树干茎流 雨量,剩下部分雨量即称为该段时间内的林冠截留 雨量 % #" & 。林冠的截留以及截持雨量的蒸发在森林植 被生态系统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中占有极其重要的 地位。第一, 林冠使雨水在向林地下落过程中, 在数 量上、空间上重新进行分配,一部分雨水被暂时容 纳, 并通过蒸发返回到大气中; 第二, 林冠在这个过 程中使雨水下落时所具有的动能发生重新分配,改 变和调节了降雨动能 % #! & , 从而对林地起着各方面的 作用; 第三, 这个分配过程增加了雨水下落时所需要 的时间, 使得有很大一部分降水变成了水蒸气, 增加 了林冠层的大气湿度,而这将引起一系列的其他生 态效应。 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年林冠截留量平均为 截留率平均为 !!$ ("- ) ’($ ’- 。 !’($ " ) *#*$ +,,, 马雪华等 . !//’ 0 在亚热带地区研究的结果表明, 郁 闭度为 "$ *1 的马尾松 ( 人工林和 23456 ,766843747 ) 杉木 . 954434:7,37 ;7<=8;7>7 0 人工林平均林冠截留率 分别为 !"$ #*- 、 !1$ ++- 。林冠截留率随郁闭度的 增加而增加
, 赵鸿雁 . !//’ 0 研究表明, 油松人工
林郁闭度从 "$ +1 增加到 "$ ?1 时,截留量和截留率 增加显著, 分别增加 1$ *,, 和 +$ + 个百分点 % #’ & 。刘 创民等 . !//( 0 对北京九龙山的研究表明, 林冠对降 水的截留率与降水的特点密切联系,降水量大截留 量大, 但截持率却小 % #( & 。 很多学者认为影响林冠截留的因素主要是降水 量和林冠郁闭度, 大量的研究也表明
$%& ’
态等影响土壤的肥力状态,土壤 67 既可间接也可 直接地影响林木生长,植被状况对土壤 67 也有一 定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人工林不仅具有显著的水土保 持功能, 而且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 有关人工林地土 壤养分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多集中在林地开垦后土 壤养分退化和不同利用年限人工林地土壤养分演变 研究上,对不同林型下或不同植被演替阶段土壤养 分动态特征少见报道 $ -. 8 -- ’ 。 因此,研究不同植被种类或类型的植被恢复后 土壤养分变异特征不仅可以反映植被恢复对土壤养 分的影响状况,也可为植被恢复的环境评价提供依 据。 %+ . 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改良土壤,增加地面覆盖防 止水土流失。改良植被状况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 措施。 植被保持水土机理、 功能历来是水土保持研究 的一项重要内容。 植被的减蚀作用表现为五个方面: 一是植被茎叶对降雨雨滴动能的消减作用;二是对 降雨的截留作用;三是植物茎及枯落物对径流流速 的减缓作用;四是植物根系对提高土壤抗冲抗蚀性 的作用; 五是改良土壤结构, 增加水分入渗 $ -5 8 -0 ’ 。 一般认为,植被覆盖的面积和密度是控制坡面 稳定和径流产生的主要因素 $ -) ’ 。9:; 8 <( 研究 !&&)) 尼日利亚地区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和地表径流影响 指出,当地土壤的理想覆盖为每个季节的植被生物 量达 -= > ?#. $ -& ’ ; 试验表明原始 3@A;B 8 C+ 等 ( !&&!) 森林年土壤侵蚀量为 %#% > D#.+ :,原始牧草地和改 进牧草地分别为 - #% > D#. + : 和 5 #% > D#.+ :,过度 放牧草地和人工落叶松林地是原始森林土壤侵蚀量 的 ." 倍, 有效养分损失是原始森林的 !"" 倍 $ 5" ’ 。据 研究, 干旱地区植被消失地表径流增加, 土壤侵蚀加 重, 土内有机质含量下降, 土壤退化将在很大程度上 不可逆转 $ 5! ’ 。草层的控制侵蚀作用远不如林地植被 落叶覆盖,王金叶等 ( !&&)) 研究表明藓类云杉 ( 林地不发生地表径流, 云杉幼林地、 4A*@: :E6@F:=: ) 灌木林地很少发生地表径流,但牧草地均有不同程 度的地表径流产生
第!期
张学权等: 植被恢复与重建的生态功能特征研究概述
・!!・
水源的主要场所, 土壤蓄水量与土壤的厚度和土壤的 孔隙状况密切相关。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的蓄水能力相 差较大, 统计表明, 热带、 亚热带森林, 特别是阔叶林 生态系统, 土壤孔隙度发育好, 林地蓄水能力强, 非毛 管蓄水量在 !""## 以上; 而寒温带、 温带山地针叶林 和温带山地落叶阔叶林, 非毛管孔隙蓄水量较低, 多 在 !""## 以下
层是巨大的水分蓄积库, 增强了系统水分涵养功能; 植被的恢复和重建, 通过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达到在一定 程度上增加土壤水分的入渗和土壤储水量, 减少地表径流。 【 关键词】 植被恢复;生态功能 【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 文章编号】 "!’%)"*+" , -$$’ . $/)$$$+)$# 游地区经济生态发展规划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系统 恢复与重建的原则、 层次、 结构与功能, 经济子系统 与生态子系统互相促进与制约的机理及结构的优 化,对经济 @ 社会 @ 生态复合系统研究的方法论及 数学模型群进行系统探索 0 "$ 2 ; 胡泓 ( 研究了川 -$$") 西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的土壤性质变化情况 0 "" 2 研究了华南严重侵蚀地植被恢复 ; 谢宝平 ( -$$$) 对黄土高原草地 对土壤条件影响 0 "- 2 ; 刘国彬 ( "++’) 植被恢复与土壤抗冲性形成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0 "% 2 ; 费世民 ( 、 温绍龙 ( 和张建平 ( -$$%) -$$-) -$$") 等分别对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与重建进行了适 度造林技术、退耕种植模式以及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与技术的研究等等 0 "/ @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