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鱼的生活方式
鱼的生活方式
鱼类是水中的主要生物群体,它们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生态角色而闻名。
鱼
类的生活方式可以被描述为多样化和适应性强。
它们生活在各种水域中,包括淡水、咸水和混合水域,适应了各种不同的生存环境。
首先,鱼类的生活方式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淡水鱼通常生活在河流、
湖泊和溪流中,它们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水流和水质条件。
咸水鱼则生活在海洋中,面对大海的浪涌和盐度的变化。
而一些鱼类则能够在淡水和咸水之间自由迁徙,适应了两种环境的特点。
其次,鱼类的生活方式也与它们的食性和繁殖习性相关。
一些鱼类是肉食性的,它们以其他小鱼、甲壳类和水生昆虫为食;而另一些鱼类则是植物性的,它们以水草和藻类为食。
在繁殖方面,一些鱼类会选择特定的繁殖地点和季节,进行产卵和孵化,以确保后代的生存。
此外,鱼类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栖息地破
坏都对鱼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一些鱼类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因此,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总的来说,鱼类的生活方式展现了它们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生态角色。
了解和尊重鱼类的生活方式,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希望人类与鱼类能够和谐共处,共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体类型、水质状况和底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一、水体类型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类型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江河、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不同类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水流缓慢。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泊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选择在湖泊中生活和繁衍,如蓝鳍太阳鱼和鲤鱼等。
湖泊的生境条件对鱼类的适应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江河是一种流动性比较强的水体。
江河中水流湍急,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这些环境条件对一些喜欢洄游的鱼类非常有利,比如鲑鱼和扬子鳄鱼等。
江河的水体特征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
最后,海洋是一种广阔的水域,淡咸水交汇于此。
海洋具有更高的盐度和更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
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有些鱼类喜欢游弋在大洋中,如鲨鱼和旗鱼,而有些鱼类则喜欢靠近海岸线,如沙丁鱼和鲈鱼。
海洋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质状况对鱼类的影响水质状况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温度、营养盐和污染物等因素的含量和浓度。
水质状况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呼吸功能。
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鱼类会出现窒息和死亡现象。
相反,溶解氧含量足够高的水体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率产生影响。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淡水鱼类,如鲫鱼和鳠鱼,更喜欢温暖的水域,而一些河流中的鱼类,如鲑鱼和鲈鱼,则更喜欢较冷的水温。
最后,水质状况还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含量有关。
第三篇 鱼类的生物学基础
2、肠胃充塞度测定:一般目测,分成6个级:
00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无食物 残存 少量 适量 充满 胃膨大
全年测定,可年出季节变化;周日测定,生殖季节测定等。
3、样品处理
全取或剪一段,标签,5-10%福尔马林固定。在同一地点采集的样品,用于 分析饵料基础、利用程度、对食物的选择性等,取得饵料的平均标准重量。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三节 鱼类的生长
了解几龄之前生长最快,对制定养殖、捕捞计划都 有重要意义。 一、鱼类的生长特性
1、生长直到老死为止 2、生长最快在性成熟前,生长有阶段性 3、不同生长阶段,表现不同,有时以增加体长为主,有 时以增加体重为主 4、一般雌大于雄 生长有季节性
第十七章 鱼类的年龄和生长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二节 食物的选择和食性转换
二、鱼类食性的转换
(一)因发育阶段不同而引起的转换 (二)季节变异 (三)栖息场所不同而引起的变异 (四)食饵的昼夜变化
三、鱼类的食量
一般3-5% 5-10% 饵料系数
第十八章 鱼类的摄食
第三节 鱼类食性的研究 一、食性材料的收集 1、生物学测定:10-100尾。记录:产地、日期、编号、体长、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非生物环境包括温度、盐度、酸碱度、溶解氧、水流、水压 等。
第十六章 鱼类的生活与环境
第一节 鱼类与非生物环境的关系
一、水温 水温高,代谢强
耗氧率(μg/g.min)
8.000 7.000 6.000 耗 率μ/ . i ) 氧 ( ggmn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000 15 温度(℃) 18 21 24 27 30 33 36
第三篇鱼类生态学
碳酸,使血红蛋白氧饱和张力比正常的要高,因而
尽管吸入多量的氧气,但血液还是充氧不足。
13
硫化氢(H2S)
是在溶氧不足时,含硫的有机物经嫌气性细菌分 解产生,或者是富含硫酸盐的水质,经硫酸盐细菌的 还原作用而生成。
9
pH对鱼类的影响
(1)在酸性水体内,可使鱼类血液中的pH值下 降,使一部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完全受阻,因而减 低其载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水中含氧量较高, 鱼类也会缺氧。 (2)当 pH值超出极限范围时,破坏皮肤粘膜和 鳃组织。 (3)间接危害,如在酸性环境中细菌、藻类和 各种浮游动物的生长、繁殖均受到抑制;硝化过程滞 缓、有机物的分解速率降低,导致水体内物质循环速 度减慢。
10
四、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16
很多鱼类对于光线有明显的趋光性,这一原理目 前已被应用到灯光捕鱼,如蓝圆鲹、金色小沙丁鱼、 鳀鱼、银汉鱼等均有显著趋光性。 鱼类的胚胎发育要求一定的光照条件,光与鱼类 体色的变化具有密切联系。
17
七、声音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
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4
鱼类的生活环境与生活史的关联
盐度:影响鱼类的渗透压调节、离子平衡 和生理功能
水质:影响鱼类的生存、繁殖和生长环境
溶解氧:影响鱼类的呼吸、代谢和生存
食物链:影响鱼类的捕食、竞争和生存策 略
鱼类生活史类型 与生活环境的关
系
浮游生物依赖型鱼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浮游生物依赖型鱼类:以 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
鲱鱼、鲭鱼等
生活环境:海洋、河流、 湖泊等水域环境
游泳生物依赖型鱼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游泳生物依赖型鱼类:依赖其他生物进行游泳和移动的鱼类,如 cleaner fish、remora等。
生活环境:包括水质、水温、水深、水流速度、食物来源等。
关系:游泳生物依赖型鱼类的生活环境对其生存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例如,水质和食 物来源会影响其食物供应,水温和水深会影响其活动和繁殖。 适应性:游泳生物依赖型鱼类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生活环境的变化调整 其行为和生理状态。例如,一些鱼类能够根据水温的变化调整其新陈代谢和繁殖周期。
关系:浮游生物的数量和 种类直接影响浮游生物依
赖型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例子:鲱鱼在波罗的海 和北海等富含浮游生物 的水域中大量繁殖,而 在其他水域则数量较少
底栖生物依赖型鱼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底栖生物依赖型鱼类:生活在水底,以底栖生物为食的鱼类
生活环境:包括水质、水温、水深、底质等
关系:底栖生物依赖型鱼类的生活环境会影响其食物来源和生存条件 例子:鲤鱼、鲫鱼等底栖生物依赖型鱼类,生活在河流、湖泊等水底,以 底栖生物为食,其生活史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水质:影响鱼类的 呼吸、摄食和繁殖
水深:影响鱼类的 活动范围和繁殖场
所
水流:影响鱼类的 觅食、迁徙和繁殖
食物链:影响鱼类 的捕食和被捕食关
鱼类生殖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
鱼类生殖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鱼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也是人类食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鱼类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近年来全球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却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威胁。
因此,研究鱼类的繁殖发育过程对于保护鱼类资源、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水环境质量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鱼类生殖发育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
一、鱼类的生殖过程鱼类的生殖过程很特殊,其受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鱼类的生殖过程受到光线、水温、风、气压等因素的影响。
当环境因素变化时,鱼类的生殖行为和生殖物质的成熟周期会发生改变。
以鲤鱼为例,光照、水温的变化会影响鲤鱼的性腺发育和性成熟,当水温达到一定程度时,鲤鱼的性成熟会迅速增加,在必要的环境条件下,鲤鱼的繁殖能力非常强。
二、环境因素对鱼类生殖发育的影响1. 水温水温是影响鱼类生殖发育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水温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繁殖活动和生殖物质的成熟时间。
一般来说,水温升高会促进鱼类的生殖发育,提高其性腺功能,而水温下降会抑制鱼类的生殖发育。
2. 光照光照也是影响鱼类生殖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光线强度和光照时间的变化会促进或抑制鱼类的生殖发育。
一般来说,较强的光照能促进鱼类性腺的发育和性成熟,而较弱的光照则会抑制鱼类的性发育。
3. 水质水质是影响鱼类生殖发育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鱼类的生殖需要一定的水质条件,水的酸碱度、溶氧量、盐度、硬度等都会影响鱼类的生殖发育。
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溶氧量、盐度、硬度都会对鱼类的生殖发育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三、环境污染对鱼类生殖发育的危害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等经济活动的发展,环境污染日益加重,生物体受到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环境污染对鱼类的生殖发育有着严重的危害。
环境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农药、化学物质等,都会对鱼类的生殖发育产生毒害作用。
这些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性腺细胞会产生直接的、不可逆转的损伤,影响鱼类正常的生殖功能。
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鱼类是水生生物中最多样化、最广泛分布的类群之一,与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鱼类行为是受到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它们能够对环境做出反应,也能够对环境进行适应。
了解鱼类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对于保护鱼类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境对鱼类行为的影响1、水质水质是影响鱼类生存和生长的关键因素。
水质的变化会导致鱼类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出现异常。
例如,过多的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会导致鱼类鳃的严重损伤,影响其呼吸和营养吸收等基本生理功能。
pH值的变化也会影响鱼类的行为。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酸性和碱性的水体中,鱼类的活动能力减弱,甚至丧失食欲,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2、水温水温对鱼类的生殖、生长和行为等都有影响。
一些温度指标,如水温变化幅度、水深和光照等,与鱼类活动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密切相关。
例如,在温度较高而水深较浅的水体中,一些肉食鱼类的活动行为会显著增加,而慢泳和静态的底栖鱼类则会减少运动。
3、光照光照对鱼类的生理和生态行为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甚至影响其数量和组成。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光照激发了鱼类的觅食和逃避行为。
例如,白天阳光充足的时候,鲑尾鱼是在水面居多,它们在空中表现出各种激烈的行为,如跑跳、射水等。
4、水流水流是鱼类行为的重要元素,它能影响鱼类的趋异、游泳和觅食行为。
一些鱼类通常在流速较慢水域栖息,它们的身体弱小,行动缓慢,不能适应过强的水流。
而有些鱼类则适应了快速的水流,它们善于利用水流来觅食,比如黄鳝和鲤鱼。
二、鱼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食物链鱼类在河流、湖泊和海洋中担任着食物链的重要角色。
它们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和数量不同会影响到食物链的结构和稳定性。
一些研究表明,鱼类的采食率与其有机体的大小成正比。
如果鱼类的采食率过高或采食对象过少时,就可能导致食物链崩溃。
2、生态平衡鱼类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流和生态平衡具有很大的影响。
鱼类能够协调和对流水环境进行适应,同时还能影响其他生物。
鱼类生态学 知识点
鱼类生态学复习资料1,按照研究的生物组织水平可将鱼类生态学分为: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发展中的分子生物学。
2,鱼类生态学:鱼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鱼类的栖息环境:41% 淡水,58% 海水,1% 洄游。
4,鱼类的经济利用:食用、药用、工业、观赏。
第一章:年龄1,鱼类的生活史:就是指精卵结合直至衰老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亦称生长周期。
2,鱼类的发育期分为: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成鱼期、衰老期。
3,寿命:指鱼类整个生活史所经历的时间。
主要取决于鱼类的遗传特性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条件。
其分为两类:生理寿命与生态寿命。
4,生长年带:一年之中所形成的宽阔环片与狭窄环片合称为一个生长年带。
5,年轮:被规定为由密向疏过度的最后一条密的环片。
6,年轮标志的类别为:疏密型、切割型、碎裂型、间隙型。
年轮的特点:清晰性、完整性、连续性、普通性。
7,副轮:或称假轮、附加轮。
在正常的生长季节,由于饵料不足、水温突然变化、疾病或意外受伤等原因,使鱼体正常生长受到干扰,从而破坏了环片排列的规律性,在鳞片上留下痕迹。
8,副轮与年轮不同之处有以下四点:a,年轮一般见于鱼体的每一鳞片上,而副轮往往只出现在少数的鳞片上;b,副轮不像年轮那样清晰、完整与连续,多半局限于某一区域。
c,年轮仅仅表现为疏密结构的,则年轮内缘就是密环,外缘就是疏环;若为副轮则与此相反。
d,副轮所构成的“生长年带”及其“疏带”与“密带”的比例不协调。
9,鱼的年龄表示方法:鳞片上没有年轮,用0表示;有1个年轮,用1表示;依次类推。
为表示年轮形成后,在轮纹外又有新增的环片,则在年轮数的右上角加上“+”号,如0+、1+…0+ -- 1, 1龄鱼,指大致渡过了一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无年轮、或第一个年轮刚形成。
1+ -- 2, 2龄鱼,指大致度过了两个生长周期;鳞片上有一个年轮,或第二个年轮刚形成。
10,经常用作鱼类年龄鉴定的材料有鳞片、耳石、鳞条、鳞棘与支鳍骨、鳃盖骨、匙骨与脊椎骨等。
鱼类的生态系统
鱼类的生态系统鱼类是水生动物中最广泛分布的一类,它们在水域中构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这个生态系统不仅涉及到鱼类本身的生存与繁衍,还与其他水生生物的相互关系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和描述鱼类的生态系统。
一、水生环境与鱼类生态系统水生环境对鱼类的生态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水的温度、氧气含量、水质和流速等物理化学因素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存和繁衍。
温度的升降、氧气的供应、水质的污染以及流速的变化都会对鱼类的生态系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次,水中的生物因子也是鱼类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水中的浮游植物、底栖植物和浮游动物是鱼类的食物来源,它们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鱼类种群的繁衍和生存状况。
同时,水中的底栖动物也与鱼类形成了食物链,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影响着鱼类的生态平衡。
二、鱼类的栖息地与生态系统鱼类的栖息地是构成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栖息地的要求不同,有些鱼类喜欢富含氧气的快流水域,有些则喜欢静态的湖泊或水塘。
栖息地的特点决定了鱼类种群的数量和分布范围。
鱼类的栖息地通常是由水生植被、栖息物、洞穴和避难所等构成的。
水生植被为鱼类提供了遮蔽和繁殖的场所,同时还为水体提供了氧气和养分。
栖息物如树枝、石头和水草等为鱼类提供了隐藏和觅食的场所。
洞穴可以作为鱼类的避难所,保护其免受捕食者的侵袭。
鱼类的栖息地构成了一个复杂的微观生态系统,其中各个因素相互作用、互相依存。
三、鱼类的生态供需平衡鱼类的生态系统需要保持一种动态的供需平衡,以确保鱼类种群的健康和繁衍。
鱼类是一个复杂的食物链中的角色,它们既是捕食者,也是被捕食者。
在鱼类之间,存在着食物链的关系,有些鱼类是其他鱼类的食物来源,而有些鱼类则是其他鱼类的捕食者。
供需平衡的关键在于鱼类种群数量的调控和食物资源的保持。
种群数量过多可能导致食物资源不足,从而使鱼类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而食物资源的丰富和多样化则是维持鱼类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二十章鱼类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十章 鱼类与环境的关系讲授重点:1、水温与鱼类摄食、生长、繁殖的关系。
2、溶氧与鱼类的关系。
3、鱼类种内和种间关系。
第一节 鱼类与水温的关系鱼是冷血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一、水温与摄食关系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特别是温带鱼类,春夏强烈,秋冬少食或停食。
鲤鱼 4 ℃以上开始摄食, 8 ℃以上正常, 13 ℃时 13.5% 用于生长, 23 ℃时 31.3% 用于生长, 23 - 29 ℃最强烈,超过 29 ℃下降。
鳗鲡 10 ℃开始摄食, 25 - 27 ℃食量最大, 28 ℃以上减少。
虹鳟 3 ℃开始摄食, 15 - 17 ℃最大, 20 ℃以上减少。
鳡 在冬季 4.9 - 9.1 ℃,摄食个体 3.2 - 4.9% ,水温升到 22.7 - 30.6 ℃,摄食个体 100% 。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水温升高,代谢作用增强,摄食强度也增加。
二、水温与生长的关系水温是影响鱼类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称为控制因子。
在适温范围内,代谢强度与水温呈正相关,生长亦呈正相关,根本原因是与摄食和营养有关。
①各种鱼生长快慢有各自的特点,有各自生长温度范围,如鳗鲡,生长温度 3 -37 ℃,生长适温 20 - 30 ℃;虹鳟生长温度 3 - 25 ℃,生长适温 10 - 18 ℃。
②同种鱼在适温范围内生长快慢与水温高低有关过冬草鱼种, 4 月 7 日水温 15 ℃,体重 21.5 克,每隔半个月测水温和体温,增重率随水温升高而加快, 17 ℃- 11.6% ; 21 ℃- 16.7% ; 22.5 ℃- 21. 4% ; 25.5 ℃- 26. 4% ; 27 ℃- 28% ; 28.5 ℃ - 25. 5% ; 32.5 ℃- 23. 2% ( 7 月 21 日); 29 ℃- 18.8% ; 25.5 ℃- 14. 8% 。
③同种鱼生活在平均水温较高的水域比在水温较低的水域生长为快,因为水温与饵料生物、肥育季节有关。
鱼类种群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鱼类种群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鱼类作为水域中最主要的生物之一,其分布与环境因素的关系备受关注。
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加剧,鱼类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本文通过对海洋、淡水和河口鱼类种群与环境因素的研究,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联和相互影响。
一、海洋鱼类种群与环境因素在海洋水域中,鱼类种群的分布与海水温度、盐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太平洋东部的温带海洋中,石斑鱼和金枪鱼的分布受到夏季表层水温度的影响较大。
海水温度适宜时,它们的生长速度和繁殖力会增强,种群数量也会相应增多。
相反,当海水温度过高或过低时,它们的生长速度会减慢,营养需求也会改变,这都会导致种群数量的下降。
此外,海水盐度的变化对一些具有适应性的鱼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印度洋、太平洋、美洲等地区分布广泛的鲔鱼和鲨鱼,它们可以在海洋深层水域中找到它们所需的水温和盐度条件。
这样的鱼类可以在不同水深中寻找适宜的栖息环境,可以避免因海水生态环境恶化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种群下降。
二、淡水鱼类种群与环境因素淡水环境中,水温、流速、水位和水体颜色等环境因素对鱼类种群的分布和增长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北美洲一些连续水系中,河流水位和流速是对鱼类稳定生态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
例如,在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中,黑鲈和蓝波纹鲈鱼的栖息地往往位于水位稳定、水流柔和的区域,这样可以为它们提供足够的食物和躲避天敌的地方。
而另一些淡水环境对水体氧含量和二氧化碳的关注要高一些。
在欧洲的德涅普河中,鲟鱼、鲫鱼和鳙鱼等鱼类要求水体内有足够的溶解氧,以保证它们的生命活动正常进行。
三、河口鱼类种群与环境因素河口环境中,河流和海洋的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着鱼类种群分布。
例如在澳大利亚的达芬港河口区,鲈鱼数量的增加与当地的水温、盐度和水位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达芬港河口出现强劲的潮水和水流时,大量鲈鱼便会前来觅食。
而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卡本特区域,鲮鱼等鱼类的分布与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和潮汐有较大关系。
鱼类行为与环境关系23页PPT
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
鱼类洄游的起始,既取决于鱼自身的状态, 也取决于周围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鱼性 腺成熟所分泌的性激素刺激神经系统兴奋 而产生生殖要求。环境条件的变化则是开 始生殖洄游的天然刺激信号。
生殖季节——多数在春夏季,春夏季产卵型 4 - 6 月,高峰 5 月,夏季产卵型 5 - 7 月,盛 期 6 - 7 月,如长江青鱼 5 - 7 月,长吻 鮠 4 月下旬- 6 月,广东鲤鱼春节前后至 9 ~ 10
鱼类繁殖行为与环境
一、水温对繁殖行为的影响
4、发电
实际上鱼类所放出的电流, 不仅是为了防御 和摄食, 对他们的生存竞争和生殖等也具有 同等重要的作用, 通过电讯信号指挥鱼类的 行动。人们习以为常地见到一个
游得悠然自得的鱼群, 瞬时改变了方向。研
(二)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
鱼类洄游(fish migration) 鱼类因生理要求、 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等影响,引起周期性的定 向往返移动。
鱼类的发声, 一些是无意产生的, 如游泳, 摄 食活动的声音; 而有些是故意发声, 如前面 所说的大、小黄鱼的咕咕声,是它们生殖徊 游而发出的同类识别的声音。
鱼类的集群行为与环境
3、发光
各种鱼类发光的色泽互不相同, 被用来识别 同种的信号, 帮助种群维持在一起, 这对于聚 群生活的鱼类, 尤其在生殖时更显得重要。
鱼类洄游行为与环境
水温下降对于越冬洄游有重要影响,而水 温上升对于索饵洄游具有重要作用。长江 中上游的水流对于四大家鱼的生殖洄游和 产卵活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引导鳗鲡 游向产卵场的重要因素可能是盐度和适宜 的温度。
鱼类的生活环境
鱼类的生活环境鱼类,作为水生动物的一大类,具有广泛的分布和多样的物种。
它们在不同的水域中生存和繁衍,鱼类的生活环境对于它们的生理和行为习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鱼类的生活环境,并分析其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水质要求水质是鱼类生活环境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理想的水质应该是清澈透明,富含氧气,并且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
不同的鱼类对水质的要求有所不同,例如,热带鱼通常需要较高的水温和较弱的酸碱度,而冷水鱼则对低温和较强的酸碱度更为适应。
鱼类对水质要求的差异性往往决定了它们在不同水域中的分布。
二、水体特性除了水质外,水体的特性也对鱼类的生活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
例如,河流和湖泊的水体流动速度较慢,水流较弱,适宜生活于其中的鱼类往往体型较大,行动迟缓,适应于较为静态的环境。
相反,海洋水域的水体流动速度较快,水流湍急,海洋鱼类则通常拥有较为灵活的体型和运动能力,能够应对复杂的海洋环境。
三、水生植被和栖息地水生植被和栖息地是鱼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植被可以为鱼类提供庇护所和觅食场所,同时也有助于水体中氧气和营养物质的循环。
不同类型的鱼类对水生植被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各不相同。
例如,底栖鱼类通常习惯于在水生植被的庇护下活动,而游泳性鱼类则更喜欢开阔的水域。
四、食物来源食物是鱼类生活环境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鱼类有着各自特定的食性,例如,食草鱼类以水生植物为主要食物来源,食肉鱼类则以其他鱼类、无脊椎动物等为食。
水域中的食物供给对于鱼类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一旦食物供给不足,鱼类的数量和种群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
五、水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不同水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对于鱼类的生活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例如,河流与河口、湖泊与河流之间的连接以及海洋与河流之间的交汇区域,往往是不同鱼类迁徙和繁殖的重要场所。
不同水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为鱼类提供了更广阔的生存和繁衍空间,也加强了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结起来,鱼类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系统,水质、水体特性、水生植被和栖息地、食物来源以及水域之间的相互联系都对鱼类的生存和繁衍产生着重要影响。
海洋鱼类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海洋鱼类的生长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海洋鱼类的生长过程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水温、盐度、营养物质、水质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等。
本文将探讨这些环境因素如何影响海洋鱼类的生长,并探讨其中的关联关系。
1. 水温水温是海洋鱼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种类的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热带鱼类适应较高的水温,而温带鱼类则对较低水温更为适应。
过高或过低的水温会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影响其生长速度和体内器官的发育。
因此,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对鱼类的生长至关重要。
2. 盐度盐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对海洋鱼类的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海水中的盐度通常是稳定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如降水量增加或河流入海等),盐度可能会发生变化。
高盐度的水体对某些鱼类的生长不利,而低盐度则会导致其他鱼类无法正常生长。
这是因为高盐度水体会增加鱼体对水分的丧失,而低盐度则会影响鱼体内部的离子平衡。
因此,对于海洋鱼类的生长而言,维持适宜的盐度是必要的。
3. 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是海洋鱼类生长所必需的。
海洋生态系统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浮游生物、植物和其他动物。
这些营养物质通过食物链传递给鱼类,从而满足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营养物质的供应充足与否将直接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体重和健康状态。
因此,保证充足的营养物质供应是海洋鱼类生长的必要条件。
4. 水质水质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包括水体的透明度、氧气含量、氮、磷含量等。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海洋鱼类的生长。
透明度对鱼类的觅食和逃避掠食者具有重要影响,氧气含量则是鱼类进行呼吸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氧气含量都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存。
此外,氮和磷的存在也是影响鱼类生长的重要因素。
过高的氮和磷含量可能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缺氧和藻类爆发,进而影响鱼类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海洋鱼类的生长受到水温、盐度、营养物质和水质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
维持适宜的水温和盐度,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持良好的水质,将有助于促进海洋鱼类健康成长。
海洋环境与鱼类行动关系
BG
26
柔鱼CPUE与SSS的可视化图
200208
200410
BG
27
A
C
BG
B
D
28
海流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BG
29
海流与鱼类行动的关系
➢ 海流系不同的海水各具有一定的温度、盐度和各种化学性 质,并栖息着不同的海洋生物,因而各鱼类对不同的水系、 水团和海流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 鱼类对海洋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决定了鱼 类的洄游、分布和移动。
➢ 外界环境是鱼类生存和活动的必要条件。 ➢ 鱼类本身的活动也影响着环境条件的变化。 ➢ 鱼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对立统一关系,
两者始终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BG
15
鱼类的栖息环境包括两个方面:
➢ 非生物因素(abiotic factors):指不同性质的水体、 水的各种理化因子以及人类活动所引起的各种非 生物环境条件,包括温度、盐度、光照、海流、 底形、底质和气象等。
BG
18
水温的长期变化对鱼种分布的影响
在北半球海洋中,水温不断升高,影响鱼类分布的可 能途径如下:
➢ 减弱南部海区鱼类的产卵能力,加强北部海区鱼类的产卵 能力;
➢ 表层温度升高,改变产卵场的分布;
➢ 向北部新的产卵场和索饵场洄游;
➢ 水温升高,海流和营养盐类含量发生变化,可增加较高纬 度海区饵料生物的数量;
➢ 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 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 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 洄游的距离随种类而异。
BG
13
鱼类洄游的类型
(完整word版)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十六章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鱼类的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它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的范围因所指鱼类主体的含义而不同,有的情况下是指某一种鱼类或某一个种群,而有的情况下是指某尾鱼(个体)。
既然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那么和鱼类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因子,对鱼类有利或有害的因子,都是鱼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物种,鱼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
某种鱼类繁衍至今,说明它已经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
生存环境条件一些规律性的以及在种的形成历史范围内的变动,对该种鱼类虽然会产生影响,但仍处于该种鱼可能生存的范围之中.当环境条件的变动超出种形成和繁衍历史的范围,必将引起这种鱼类的灭亡。
另一方面,鱼类本身也对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在它的生命活动中也改变着自身所生活的环境。
例如生活在湖泊中的草鱼,由于它的食草特性,对湖泊的水生高等植物有直接的影响,它的排泄物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
与此同时,还导致湖泊其它环境条件的变化.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草鱼的生活。
不论是非生物性的还是生物性的生态因子,它们对于鱼类的作用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而是综合的起作用,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当然,综合地起作用并不是一切因子等同地作用于鱼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主导因子与次要因子之分.在环境中任何一种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鱼类生存或某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极限时,这一因子对鱼类的生活就具有主导作用。
在增养殖生产中应该注意全面地、辩证地来分析这些因子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非生物因子都和鱼类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类处于不同生理状况下的个体,对于各种非生物因子变动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
一、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水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变化。
与恒温动物相比,鱼类的生热过程缓慢,生热量也较低,而且缺乏保持体温的结构。
因此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的水温,通常不超过0.1—1℃.只有少数鱼类如金枪鱼类,由于红肌中具有“血管网丛",能够减低身体热量的散失,体温可比周围水温高出10℃以上。
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课件)
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第一节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鱼类的环境:围绕着鱼类的一切生物和非生物因子◆鱼类的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它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水域生态系的能量和物质循环途径◆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非生物因子都和鱼类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类处于不同生理状况下的个体,对于各种非生物因子变动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
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主要有:水温、盐度、水中溶解气体、PH值等。
生态系统模型图一、水环境 - 水的性质1. 密度:★ 约为空气的800 倍,相当粘稠→流线型的体型★ 水在4℃时比重为1(鱼类:1.02-1.06 )→ 表面积 / 体积较大 + 体内有少量的空气和油脂,故鱼类可自如沉浮2. 压强:◇ 深度↑→压强↑,每加深 10 m ,约增加1atm ◇ 深海鱼类:肌肉的强度、骨骼中钙的含量、维持鳔的能力等.3. 比热:较高→鱼类的分布4. 透明度:◆ 纯净的天然水相当透明◆ 不同光线被水吸收的快慢不同红光在 5m 深处基本被吸收橙光可达 15m 深处绿光、黄光可达 20m 深处蓝光可超过100m◆ 在浑浊和被污染的水中,光的穿透力减少◆ 不同光线的透射→鱼类的体色 20m 或更深→含红色或橙色色素无光线处→无色或具深黑色5. 优良溶剂:☆ 溶解→ O2、N2、CO2 等气体;矿物质、盐类、许多有机物☆ 溶解物质→直接或间接影响鱼类。
二、水环境的类型 - 淡水环境◆仅占地表的 1%n 在温度、水流、深度、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基质和暂时稳定性等方面差异很大◆已知种类的 41% 在淡水中◆流水环境 + 静水环境淡水环境 - 流水环境◇下游→水流缓慢、底质细、有机质丰富、沉积物增多◆鱼类→缓游性多以底质和水草为食,或以无脊椎动物为食鲤科种类最为丰富,另有肉食性种类如狗鱼、鲇类等。
河流对鱼类分布和区系组成的影响☆特征区分法→以流量、宽度、梯度、底质颗粒大小、植物类型、地质特征及形成年代等特征来区分河流☆ Marcell Huet 类群带法① 鳟带→ 以鳟和茴鱼占优势② 茴鱼带→ 为混合区系,但鳟和茴鱼繁盛且比鲤科种类、狗鱼、河鲈、鳗鲡多三、水环境的类型 - 盐水环境◆广阔、时空连续◆海底类型、水的运动、温度和盐量多变◆海底区域:大陆架带→深达 200m 上陆坡带→深至约 1000m 下陆坡带→可达 3000m 深海底带→可深达约 6000m 超深渊带→含深海沟◆水层区域:表海层带→深约至 200m ,约为有效光线透射深度和大陆架边缘中海层带→深约至 1000m ,是所有光线透射的界限深海层带→无光,深达6000m 超深渊海层带→ 6000m 以下的深海沟,最深处 11000m◆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水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变化。
2020智慧树知到《走进鱼类世界》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2020智慧树知到《走进鱼类世界》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走进鱼类世界》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1、文昌鱼的主要特征有哪个?A:被囊B:纵贯头尾的脊索C:心脏D:口吸盘正确答案:纵贯头尾的脊索2、七鳃鳗被称为鱼形动物,比鱼更原始,主要是缺少以下( )器官结构。
A:大脑和脊索B:鳃裂和心脏C:背鳍和臀鳍D:偶鳍和上下颌正确答案:偶鳍和上下颌3、分类学之父_,首创动物命名法。
A:达尔文B:林奈C:米丘林正确答案:林奈4、林奈提出了二界系统,即把生物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这个系统从提出到上个世纪40年代近200年间,一直被沿用着。
到目前为止,虽有三界、四界、五界和六界系统的提出,仍无一个完全反映客观规律的分类系统。
随着生物学的发展,将来必定还会有新的分类系统提出来。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如何鉴定标本?A:根据绘图的形态的相似性的判断确定种名。
B:根据鱼皮或一两块骨骼的鉴定来确定种名。
C:根据别人的口述确定种名。
D:首先采集标本,并记录地点和时间及环境要素;再按形态测量计数表进行测量和数计等,每种(每地)25尾以上最好,求平均数、标准差等数据以便比较;结果符合种类检索表或物种描述的即可确定种类,写好学名。
正确答案:首先采集标本,并记录地点和时间及环境要素;再按形态测量计数表进行测量和数计等,每种(每地)25尾以上最好,求平均数、标准差等数据以便比较;结果符合种类检索表或物种描述的即可确定种类,写好学名。
6、鱼的主要特征有()。
A:有上下颌。
B:体外一般被有鱼鳞,且有完整的外骨骼系统。
C:有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D: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E: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
正确答案:有上下颌。
,有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脑和感觉器官更为发达。
7、鱼类和鱼形动物的区别主要在于口与鳃结构的基本不同。
A:对B:错正确答案:对8、以下不属于分类的作用的是()。
A:可为划分分类单元或类目等级,提供有力的证据。
三篇鱼类生态学课件
16
七、声音
鱼类能感受机械振动、次声波、声波和超声波。 鱼类对声音的感受器主要是测线器官、内耳下 部的球状囊和瓶状囊。 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出 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肉组织的鳔。 在产卵繁殖季节,鱼类的发声对于吸引异性和 集群活动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25
1. 集群
集群是种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不是所有的鱼类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集群。许多 鱼类在幼小时形成鱼群,成长后就分散活动,特别是 淡水凶猛鱼类,分散便于觅捕食物。 鱼类在其生命周期中,常常形成临时性的群体, 如产卵群体和索饵群体。 海洋鱼类的集群现象比较明显,且鱼群的大小、 形状往往具有一定的形式。鱼群的大小常随着各种因 素的影响而变化。
17
八、电流
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同时有许多鱼类能用发 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
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于攻 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电。
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或利用电流将鱼引 向集鱼工具,或使鱼类发生暂时性休克麻痹以利捕捞。 此外电流还可用于电拦鱼装置,使鱼类不能接近水电 站的涡轮机或进入灌溉渠道,或将鱼类引入鱼道进口 等等。
18
九、底质及悬浮物
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 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
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 ➢ 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 ➢ 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 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 ➢ 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 成呼吸困难,严重时导致窒息死亡。
温水性鱼类:要求在温带水域条件下生活,属于这种类 型的鱼类很多,我国大多数淡水鱼类和近海的许多经济鱼类, 如鲻、鮻鱼、小黄鱼、斑鰶、小沙丁鱼等均属这种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鱼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鱼类的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它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的范围因所指鱼类主体的含义而不同,有的情况下是指某一种鱼类或某一个种群,而有的情况下是指某尾鱼(个体)。
既然环境是指围绕着鱼类周围的一切,那么和鱼类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因子,对鱼类有利或有害的因子,都是鱼类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
作为一个物种,鱼类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矛盾的对立统一。
某种鱼类繁衍至今,说明它已经适应于所生存的环境。
生存环境条件一些规律性的以及在种的形成历史范围内的变动,对该种鱼类虽然会产生影响,但仍处于该种鱼可能生存的范围之中。
当环境条件的变动超出种形成和繁衍历史的范围,必将引起这种鱼类的灭亡。
另一方面,鱼类本身也对生存的环境产生影响,在它的生命活动中也改变着自身所生活的环境。
例如生活在湖泊中的草鱼,由于它的食草特性,对湖泊的水生高等植物有直接的影响,它的排泄物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繁殖。
与此同时,还导致湖泊其它环境条件的变化。
所有这些因素的变动,反过来又会影响草鱼的生活。
不论是非生物性的还是生物性的生态因子,它们对于鱼类的作用都不是孤立的,单独的,而是综合的起作用,并且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当然,综合地起作用并不是一切因子等同地作用于鱼类,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主导因子与次要因子之分。
在环境中任何一种因子接近或超过某种鱼类生存或某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极限时,这一因子对鱼类的生活就具有主导作用。
在增养殖生产中应该注意全面地、辩证地来分析这些因子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影响鱼类生活的非生物因子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非生物因子都和鱼类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不同种鱼类或同种鱼类处于不同生理状况下的个体,对于各种非生物因子变动的反应也存在着差异。
一、水温鱼类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随水环境温度的变动而变化。
与恒温动物相比,鱼类的生热过程缓慢,生热量也较低,而且缺乏保持体温的结构。
因此大多数鱼类的体温略高于周围的水温,通常不超过0.1—1℃。
只有少数鱼类如金枪鱼类,由于红肌中具有“血管网丛”,能够减低身体热量的散失,体温可比周围水温高出10℃以上。
大多数鱼类的体温与环境水温相近这一点,说明水温对于鱼类生活的影响极为重要,而鱼类对于水温变化的适应也是多方面的。
(一)根据对水温适应的情况对鱼类的划分不同的鱼类适应于不同的水温范围,据此将鱼类划分为三类。
1.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这些鱼适应热带和亚热带的水温条件,要求较高的水温环境,能够在较高水温的水域中生活。
这类鱼的特点是对高水温的耐受力较强,而对低水温的适应性很差。
例如罗非鱼在17—14℃以下时不能正常生活,鲮和胡子鲶在10℃以下的水温中生活不正常。
美洲的斑鳉(Cyprinodonmacularius)能够在52℃的温泉水中生活,这是极端耐高温的例子。
大多数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能够耐受的水温为35—38℃。
2.温水性鱼类这些鱼适应温带的水温条件,在0℃以上至32—33℃的水温均能生存,鲤、鲫及草、青、鲢、鳙等均属此类。
3.冷水性鱼类这些鱼适应寒带和亚寒带的水温条件,它们在较低的水温下能够正常生活,超过20一22℃就不易生存。
鲑鳟类、狗鱼、江鳕和一些裂腹鱼类属这一类型。
三种类型中,以温水性鱼类的适温幅度最广,称为广温性鱼类,它们对于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区较广。
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以及冷水性鱼类适温幅度较窄,称为狭温性鱼类,它们的分布明显地受到各地水温的制约。
对于狭温性鱼类的增养殖,当地水温的变幅以及这些鱼类适宜水温的持续时间,具有决定性意义。
(二)水温对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1.不同温区对鱼类生命活动的影响在适当的水温范围内,鱼类的生理活动能正常进行。
超出这个范围,鱼类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当到达最高(上限)或最低(下限)极限时,鱼类就死亡。
据此,大致可以划分为5个温区:致死低温区、亚致死低温区、适宜温度区、亚致死高温区、致死高温区。
在适宜温度区的范围内,鱼类的生命活动可以正常进行。
在这一温区内还可以划出一个最适温度区,在最适温度区内,鱼类的生命活动处于最佳状态。
例如温水性鱼类通常的适宜温度区为15—30℃,最适温度区为24—28℃。
大多数鱼类的最适温度区较接近于亚致死高温区,而与亚致死低温相距较远。
亚致死低温区或亚致死高温区是指适宜温度区与致死温度区之间的水温范围。
所谓致死温度是指在一组实验鱼类中,有50%的个体死亡。
50%的个体存活的水温,即TL50,其实际的含义为半致死的温度。
致死温度可以用图254估计求得。
用这种方法测定的致死温度只是特定暴露时间下的结果。
但暴露时间短,存活率就高;暴露时间长,存活率就低。
这就需要进行不同暴露时间的致死试验,才能找出鱼类耐受温度的极限。
2.水温对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对大多数鱼类,水温的高低直接决定鱼的体温。
因此在适宜温度区范围内,当水温上升时,鱼的体温随之而升高,体内的生理过程就加快。
这通常符合范霍夫定律,即温度每升高10ºC,生理过程的速度加快2—3倍。
因而水温影响到鱼类各项生理活动的强度。
例如鱼类的摄食强度、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率、生长率、胚胎发育以及到达性成熟的时间等都受水温的直接影响。
水温对鱼类产卵期的到来具有决定性意义,例如草、青、鲢、鳙在春季水温18℃以上才开始产卵,大麻哈鱼的产卵水温则在12℃以下。
这表明一定的水温对于鱼类产卵是一种刺激,春季产卵的鱼类要求升温,而秋冬产卵的鱼类则要求降温。
(三)鱼类对水温变动的适应鱼类依靠皮肤感觉器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动。
通过布尔的条件反射实验得知鳕、康吉鳗、鲽、缎虎鱼和云鲥等,因种类和季节不同,可感觉的温差为0.03—0.1℃。
水温的急剧变化,即使在适温范围以内,也可造成死亡。
一般鱼类能够忍受的变化幅度为4—5℃。
鱼苗的忍受能力要差得多,例如将健壮的鳡和鳤鱼苗的生活水温由20℃猛升至25.6℃,4—5小时后全部死亡.在自然界中,鱼类随着水温的下降,产生追求适温的迁移与洄游。
在冬季,鱼类游至具有适宜温度的越冬场过冬。
淡水鱼类特别是北方淡水鱼类在冬季新陈代谢活动降低,很少吃食、活动,呼吸频率降低。
在高温季节,一些生活在淡水小水体中的鱼类如非洲肺鱼和美洲肺鱼处于夏眠状态,将身体潜入泥穴中,仅在泥表留有小孔进行呼吸,很少活动。
二、盐度溶解于水中的各种盐类,主要通过水的渗透压影响鱼类的生活,这关系到鱼类的分布、洄游、生长、发育和繁殖等很多方面。
(一)按照生活于不同盐度的水域对鱼类的划分从纯淡水直到盐度为47%。
的海水,都有鱼类的分布。
按生活水域的盐度,可将鱼类划分成四类。
1.海水鱼类它们适应于盐度较高的海水水域。
通常海水的盐度为16%。
—47%。
之间。
在这种高渗性环境中,海水硬骨鱼类的体液属低渗性,海水软骨鱼类的体液依靠潴留尿素而属高渗性,两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不同。
2.咸淡水鱼类它们适应于河口咸淡水水域,水的盐度在0.5%。
—16%。
之间。
有一些海水鱼类在一定的阶段进入河口区生活,有一些淡水鱼类也能生活于河口区的低盐区段。
3.淡水鱼类它们适应于淡水水域,水的盐度低而稳定,在0.02%。
—0.5%。
之间。
4.过河口鱼类它们对盐度的适应有阶段性,属这一类型的鱼类又可分为两种情况:(1)溯河鱼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高盐度的海水中生活,在生殖时期由海水经过河口区进入淡水水域产卵,如大麻哈鱼、鲥鱼等。
(2)降海鱼类: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淡水中生活,至生殖时期由江河下游至河口区,而后进入海中产卵,如鳗鲡。
(二)按照对盐度幅度的忍受能力对鱼类的划分1,狭盐性鱼类对于水的盐度要求较严格,只能耐受有限范围的盐度变化。
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属狭盐性鱼类。
但其中有些种类能够生活在半咸水中,例如鲤、鲫能够在10%。
的盐度中生活,草鱼甚至能生存在14%。
的水中,这和它们皮肤鳞片的低渗透性有关。
2.广盐性鱼类对于水中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强,能忍受的盐度幅度较广。
咸淡水和过河口鱼类属广盐性鱼类。
当盐度缓慢变化时,广盐性鱼类表现出很高的耐性。
例如罗非鱼、鲻和鲮等通过逐步过渡,能从淡水进入海水生活,或者从海水进入淡水生活。
(三)盐度对于鱼类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在不适宜的盐度中,鱼类即使能够生存,也不能正常生长。
草、青、鲢、鳙等在盐度为3%。
—6%。
以上的水中不能正常繁殖。
而鲪在盐度3%。
—6%。
以上的水中,性腺才能正常发育和有较高的成熟率。
过河口鱼类追求适宜的盐度是决定其洄游路线的重要因素。
布尔的实验证明云鲥能感觉相当于自然海水盐分浓度1/10的变化。
三、水中的溶解气体(一)溶氧水中的溶氧量关系到鱼类能否生存以及各项生命活动的强度。
海洋中的溶氧一般呈饱和状态,缺氧现象通常不会发生。
淡水水域中的情况则不然,不同水域和同一水域不同环境状况的溶氧量有很大的差异。
高纬度区水温较低的水域和流水的环境,溶氧量较高;池沼湖泊等静水环境,特别是高温季节的小水体中,溶氧量较低,而且由于其它因子的影响,会发生很大的变动,这包括季节的和昼夜的变化。
适应于上述不同环境条件的鱼类,对于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以及水中溶氧量对它们的影响十分不同。
海洋鱼类和流水生活的淡水鱼类属狭氧性鱼类,它们要求水中有较高的溶氧量。
反过来,水中溶氧量不很大的降低,对它们的生活也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例如,冷水性流水生活的鲑鳟鱼类要求很高的溶氧量,在夏季(水温20℃以下)要求的溶氧量是7—1lml,即使在冬季也要求5ml/L以上。
温水性流水生活的鱼,如鳡等,虽然比鲑鳟类要求低,但也不能忍受低氧环境。
静水生活的一些鱼类对水的溶氧量要求不高,称为广氧性鱼类,例如大多数鲤科鱼类,在夏季环境溶氧在3mL以上,冬季在1—2mL/L左右就能正常生活。
水中溶氧量的变动,导致鱼血氧含量的变动,从而影响鱼类的各项生命活动。
例如在20—23℃水中溶氧量为3ml/L时,鲤科鱼类血液的氧含量达到正常水平,因而在此值以上,它们能够正常地活动、摄食、生长和发育。
低于此值时,各项生命活动将受到影响。
当下降到浮头的溶氧量时(约为0.7一lml/L)呼吸困难,不能正常摄食生长。
继续下降到窒息点时(0.2—0.3ml/L左右),发生窒息死亡。
水中的溶氧量还由于关系到其它非生物与生物因子的变动,而对鱼类产生间接的影响。
水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时,由于强烈的光合作用,产生过多的氧气,或者由于强烈的将水和空气混合,造成溶解气体的过饱和,而导致鱼患气泡病,这对鱼苗是一种致命的疾病。
(二)二氧化碳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会降低鱼血的氧合能力。
用鲢、鳙鱼种(约长35mm左右)试验二氧化碳对鱼的影响,当二氧化碳含量为14—21ml/L时,鱼的生活正常;含量增至56ml儿时鱼感到不适,并开始浮头;上升至96ml/L时,鱼体失去平衡;升到196ml 几时,鱼丧失游泳能力,呼吸急促,不久就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