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渔歌三首》《乡戏》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渔歌三首》《乡戏》北师大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渔歌三首》《乡戏》
二. 教学目标
(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
1. 生字
欸.乃ǎi鳜.鱼guì蓑.衣suō眷.念juàn迷惘.wǎng
跋.山涉水bā啧啧.zé
2. 词语
楚竹:楚地的竹子。
欸乃:象声词,指摇船时橹或桨发出的声音。也指应和摇船的节奏唱的渔歌声。
无心:指白云自由自在地飞动。
写意画: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情趣的抒发。
眷念:想念。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沧桑:比喻经历世事变化。
暗淡:光线不足,黑暗。
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跋山涉水: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因陋就简: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
啧啧:对眼前事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的创作。
破口大骂:用恶语大声地骂。
浪浪:没有约束,放纵。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七零八落:表示多而杂乱。
3. 作者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柳宗元是杰出的思想家。因参加王叔文集团,贬柳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在文学上和韩愈一起提倡和推动“古文运动”。他的作品大多收在《柳河东集》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张志和(7307--8107),初名龟龄,字子同,唐代词人。
韩少功,1953年生,当代作家。其《乡戏》被编入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的《暗示》。
(二)阅读能力目标
1. 分析重点句子中的词语,体会词语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
2. 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作适当的摘录。
(三)写作能力目标
体会生动自然地叙事,抓住人物特点细致刻画的方法。
(四)思想教育
培养大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及美好的审美情趣。
三. 教师建议
《渔歌三首》
《渔翁》是写于永州的一首抒情小诗,犹如一幅小品画,摄取渔翁生活的几个镜头,表现一种对闲适意趣的向往。
《渔父》是张志和在今浙江湖州西南垂钓时妙手偶得的作品,表现了诗人隐世的孤傲情操。
《渔舟唱晚》是诗人漫步于海滩,目力所及,耳畔回响,组成一片和谐的画面后的杰作。
《乡戏》乡戏,指乡下自排自演的戏。从文题可以看出,这种戏一定是带有乡土气息的一种所谓的戏。文题简约,易于理解。“文革”期间,为了“斗争”的需要,江青等人组织编排一些所谓的革命现代京剧,称为“样板戏”。其目的是让京剧照他们设计的板式发展下去。“样板戏”的代表剧目有《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四、课文讲解
《渔歌三首》
(一)文章主旨
这三首诗,有古诗,也有现代诗,对回旋在江流水面的渔歌进行了描述与歌颂。古人借渔歌表达自己高洁的志趣,今人借渔歌生发感慨。
(二)文章思路
夜宿西岩
渔翁生活昼从湘江取水
渔翁闲情逸致
用枯竹烧水
环境山高水远幽深寥寂
西塞山——白鹭
渔父环境桃花流水——鳜鱼避世退隐
人生态度——斜风细雨不须归
山水写意画
渔描绘大自然季候风吹着
舟改行歌颂坚守情操的渔人
唱当下的渔人处境,坚守清贫
晚写渔火,精神支柱
(三)重点语句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分析:一二两句写渔翁的生活。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汲清湘”“燃楚竹”取代,出语不凡,造语新奇。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分析:不见其人,只闻其声,实属高妙奇趣,展示了一幅山高水远、幽深寥寂的神秘境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分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画面灵动、秀美。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分析: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指人生征途上的风雨。
(四)写作特点
摄取生活中的镜头,表现对闲适意趣的向往。《渔翁》一诗,犹如一幅小品画,摄取了渔翁生活的几个画面,表现一种对闲适意趣的向往。第一二句写渔翁的生活,运用了“闻其声不见其人”的写法。写渔人的渔歌“欸乃”一声,却“烟销日出不见人”,这种写法实属高妙奇趣,展示了一幅山高水远、幽深寥寂的神秘境界。
《乡戏》
(一)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写乡戏道具与布景的简陋,剧情的简单与不连贯,看戏人的感受,表现了乡戏给乡里人带来的巨大欢乐。全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写看戏的场面、场景及看戏人的感受,后半部分写对乡戏的思考。
(二)文章思路
道具简陋
乡戏乡戏的特点剧情混乱带来巨大欢乐
乡下人看戏的感受
(三)重点语句
他们没打算来看戏,只是把看戏作为一个借口,纷纷扛着椅子来过一个民间节日,来参与这么热闹的一次大社交,缓解一下自己声色感觉的饥渴。
分析:说明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极度匮乏。
在乡下偏僻而宁静的日子里,能一下看到这么多的人面,听到这么多的人声,嗅到这么多的人气,已经是他们巨大的欢乐。
分析:这是乡下人看戏的真正目的。
在这样一个乱哄哄热腾腾的戏场里,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可接受而且什么样的意识形态不可消解?
分析:对革命样板戏的意识形态表示怀疑。
(四)写作特点
1. 文笔洗练
这是本文在语言方面的一大特征,首先表现在用词上。其用词非常精当,如写娃娃们“钻进挤出”,仅四个字,就把娃娃们的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次是语句较含蓄,如写到“革命样板戏”的“意识形态”,用了一句“但那些意识形态同这样的观众有什么关系吗?”,就表示了自己对“革命样板戏”功用的质疑。
2. 结构严密合理
本文上下连贯自然,各部分之间互相扶持、协助。如先写了“布景”“道具”的简陋,然后又写了“剧情”的随意性,又写了演出的混乱。这几部分连贯自然,环环相扣。
(五)课后练习解答
第一题主要不是乡戏内容给乡人带来的快乐,而是这种有光、有声、有色的形式,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巨大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