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合集下载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章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课件第二十章化痰 止咳平喘药
CATALOGUE
目 录
• 概述 • 常见中药材 • 药理作用与机制 • 应用与配伍 • 现代研究进展
01
CATALOGUE
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化痰止咳平喘药是指具有祛痰、 止咳、平喘作用的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呼吸道相关疾病。
分类
根据药物功效和作用机制,化痰 止咳平喘药可分为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和平喘药三类。
协同作用
为了增强药效,可以选择 具有协同作用的化痰止咳 平喘药进行配伍。
降低副作用
合理配伍可以降低药物副 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注意事项与禁忌
遵医嘱
使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时应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指导。
过敏反应
对某些化痰止咳平喘药过 敏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
特殊人群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 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在使 用时应特别注意。
川贝
总结词
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热燥咳、痰少咽燥等症状。
详细描述
川贝性凉,味甘苦,归肺经。其主要功效为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常用于治疗肺 热燥咳、痰少咽燥等症状。川贝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甾醇类成分,具有镇咳、祛痰 、平喘等作用,尤其对于肺虚久咳、燥热咳嗽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杏仁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特点
多味中药具有化痰止 咳平喘作用,如桔梗 、半夏、陈皮等。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的功效温和,副作用 相对较少。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的作用机制多样,如 祛痰、镇咳、平喘等 。
历史沿革
古代
化痰止咳平喘药在古代中医文献中已 有记载,如《黄帝内经》、《伤寒杂 病论》等。
现代
现代中药学对化痰止咳平喘药进行了 更为深入的研究,对其作用机制和临 床应用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中药学课程第讲化痰止咳平喘药PPT课件

中药学课程第讲化痰止咳平喘药PPT课件

-
64
紫菀
-
65
款冬花
-
66
葶苈子—泻肺行水消肿,主周身浮肿及胸 腹积水,喘満证。
白 果—敛肺定喘,止带缩便,治脾虚白 带,湿热白带,遗尿、尿频等。
止咳平喘紫苏子—降气化痰,润肠通便,主痰壅 气滞咳喘及大便燥结。
桑白皮—功同葶苈子而力稍缓,主肺热咳 嗽及水肿喘急。(生用—清热利 尿消肿,炙用-止咳平喘)
四、使用注意:
1、注意选择配伍。
2、麻疹初起之咳Biblioteka 一般以清宣肺气为主, 不宜用止咳药。
3、治寒痰湿痰不宜用清化热痰药,治热 痰燥痰不宜用温化寒痰药。
4、咳喘兼咯血者,忌用辛温燥烈而有刺 激性的化痰药。
-
4
第1节 温化寒痰药
特点:性味多辛、苦、温燥。辛可外散风 寒,苦温可内燥寒湿,故能温化寒痰。用 于咳嗽痰稀,舌淡苔白或腻,兼有眩晕、 呕吐、恶心等证。
※半夏《本经》下品
处方:生半夏 、清半夏 、 姜半夏 、法半 夏 、半夏曲。
-
5
半夏
-
6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入脾肺经以燥化湿痰
以燥降为功
取其燥湿化
归胃经以降逆止呕
痰之性以散瘰疬痰核、胸痞之证。为化痰要药,降 逆止呕良药。故有诸功。
应用:
咳嗽气逆,痰湿眩晕
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
1
一、含义:
凡具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称化 痰药。能减轻或制止咳嗽和喘息的 药物称止咳平喘药。一般喘咳症多 挟痰,痰多时必致咳喘,而化痰药 多兼止咳平喘之功,止咳平喘药多 兼化痰效,故合称为化痰止咳平喘 药。
-
2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图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图

中药方剂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中药方剂是指根据中医理论,按照组 方原则,针对特定病症进行配伍的药 物组合。
分类
中药方剂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 为多种类型,如按照功效可以分为解 表剂、清热剂、补益剂等;按照药材 的种类可以分为单方、复方等。
中药方剂的组成与配伍原则
组成
中药方剂的组成包括君药、臣药、佐 药、使药等多个部分,每一种药物都 有其特定的功效和作用。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未来发展与研究方向
01
针对新型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研发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化痰止咳平喘药物的研发也在不断推进。未
来将会有更多新型药物问世,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02
联合用药与复方制剂的研究
针对单一药物疗效不佳的情况,未来将加强联合用药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
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主要包括十八反和十九畏。十八反是指某些药 物合用会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或降低疗效,如甘草反甘遂等 ;十九畏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会降低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如 硫磺畏朴硝等。
02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
化痰止咳平喘药是指具有祛痰、 止咳、平喘作用的药物,主要用 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咳嗽、哮 喘等。
04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中药 方剂
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中药方剂
麻杏石甘汤
桂龙咳喘宁胶囊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等组成,具 有清肺止咳、降气平喘的作用,常用 于治疗风热犯肺所致的咳嗽、气喘等 症状。
桂枝、龙骨、牡蛎、杏仁等组成,具 有止咳化痰、降气平喘的作用,常用 于治疗各种咳嗽、气喘等症状。
三子养亲汤
中药的药性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 [应用]湿痰,寒痰证。呕吐。心下痞,结胸 ,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毒蛇 咬伤。
• [用法用量]煎服,3-1Og。 • [使用注意]反乌头。性温燥,阴虚燥咳、血 证、热痰、燥痰慎用。
天 南 星*
[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Artsaema erubescens、异叶天南星A.heterophyllum或 东北天南星A.amurense的块茎 。 • [药性]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 经。 •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散结 消肿。
温化寒痰药
1、特点:
味辛苦,性温燥,主归肺、脾、肝经。
2、功用:
温肺祛寒,燥湿化痰。
3、主治:寒痰、湿痰证,如咳嗽气喘、痰多
色白、苔腻; 由寒痰、湿痰所致的眩晕、 肢体麻木、阴疽流注,以及疮痈肿毒。 4、使用注意: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 不宜 用于热痰、燥痰之证。
温化寒痰药
名称
半 夏 天南星 禹白附 白芥子 皂 荚 旋覆花 白 前
7)阴疽流注者,配温阳通滞散结之品。
3、治痰证,配伍健牌燥湿药和行气药,加强化
痰之功。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注意:
1、温燥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
出血倾向者宜慎用。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用止咳
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对收敛性及温燥药
尤为所忌。
化痰止咳平喘药的分类:
温化寒痰药
清化热痰药
止咳平喘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白前
• [基源]为萝蘑科植物柳叶白前Cynanchum stauntonii或芫花叶白前C.glaucescens的根茎及根.
• [药性]辛、苦,微温。归肺经。
• [功效]降气化痰。
• 应用]咳嗽痰多,气喘。

中药学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课件--第20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2、用于蛲虫病及头体生虱—取百部外用以 杀虫灭虱。如百部60g、煎水灌肠治蛲虫, 亦可取百部250g、煎水洗澡、洗头、洗衣 治头体生虱。
另外:百部水外涂可杀灭农作物害虫。
用量用法: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大量内服。
现代研究:有杀虫、抑菌、抗病毒作 用,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有解痉止 咳作用。用于百日咳,慢性支气管炎。 外洗可治阴道炎。皮炎、荨麻疹、体 癣、蚊虫叮咬等。
特点:性味辛、苦、甘—性有寒有温。
辛温—能散能行,能降气去寒。肺气降肺 寒除则喘咳自平。苦寒—能降气清热,肺 热清,肺气降则喘咳自平。二者均用于咳 嗽气喘证。但用时须注意辩证配伍。
※苦杏仁 《本经》下品
处方:苦杏仁、 炙杏仁、 杏仁霜。
苦杏仁
性能:苦、微温、有小毒。归肺、大肠经。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2、用于瘰疬、疮痈、乳痈、肺痈-用本品以 清热散结,如消瘰丸(贝母、玄参、夏枯草、 牡蛎)为丸治瘰疬。或二花、连翘、公英、 地丁等治疮痈。或配桃仁、苡米、鱼腥草等 治乳痈肺痈。
用量用法:6—12g、入汤剂。亦可研 粉冲服。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之痰湿咳嗽者慎 用,反乌头。
附浙贝:大贝、象贝、珠贝 元宝贝功同 川贝。但偏消疮痈散结聚,为外科之 常用药。比较于下。
紫菀、款冬花 功同百部、区别于下:
百部—止咳力强,善治顿咳及新久咳
喘,又能杀虫灭虱,如月华丸,
止嗽散,外洗杀虫。
润肺止咳 紫菀—祛痰力大,善治气逆咳喘及咯
痰不爽,又能养阴下气。如紫
菀汤。
冬花—功同紫菀且镇咳效好,善治寒
热虚实咳嗽及肺痈胸痛,又能
养阴补肺,如款冬花汤,紫菀
百花散。
均主咳嗽气喘。
紫菀
海蛤壳-软坚散结。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与方剂》课件化痰 止咳平喘药
中药与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功效和作用
1 化痰止咳
2 平喘止息
中药和方剂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可以有效化解 痰液,缓解咳嗽症状。
某些中药药材和方剂具有镇静平喘的功效,可以 改善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
慢性支气管炎
中药和方剂可以缓解咽喉不适、痰多咳嗽等慢性支气管炎症状。
配伍规律
中药方剂的配伍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同药物的组合 能够起到协同作用。
痰和咳嗽的基本知识
痰是由于机体内湿气过盛而引起的一种体液,咳嗽是机体自我保护的一种反 应。
平喘药的分类和特点
舒张支气管
某些平喘药可以通过舒张支气管的作用,改善哮喘 等呼吸系统疾病症状。
镇静平喘
部分平喘药具有镇静效果,可以减轻呼吸系统不适 带来的不适感。
中药与方剂在疾病治疗中的地 位
中药和方剂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受到广泛的应用与认可。
哮喘
某些特定的中药药材和方剂可以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减轻症状。
慢性咳嗽
中药和方剂可以改善慢性咳嗽的症状,促进痊愈。
药物成分和药理作用
药物成分: 药理作用:
包括化痰药、止咳药、平喘药等多种成分。
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清热化痰、舒张支气管等方式 发挥作用。,选择适合的方剂进 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痛等。 2、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量用法:3—6克。研末0.5—1克。内服宜制用。 注意:阴血虚动风、孕妇忌用。
精品课件
白芥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种子。 性能: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寒痰壅肺,悬饮。 2、痰湿阻滞经络之肢体关节肿痛,阴疽流注。 用量用法:3—10克。 使用注意: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忌用;外敷可使
精品课件
海蛤壳
来源:帘蛤科动物文蛤、青蛤等的贝壳。 功用:清肺化痰、软坚散结——用于肺热咳
喘、痰粘稠及痰火凝结的瘰疬、痰核等,也 可用之浮肿、小便不利。
精品课件
二、止咳平喘药
概念:以减轻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要作 用的药物。
皮肤起泡;用量过大可刺激胃肠道。
精品课件
旋覆花
来源: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欧亚旋覆花的花序。 性能;苦、辛、咸,微温。归肺、胃经。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应用: 1、痰饮壅肺或痰饮蓄结证。 2、噫气、呕吐。配代赭石、半夏、生姜等。 其他: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胸胁胀痛或兼脘腹胀痛;
梅核气。 用量用法:3—10克。用布包煎。 附:金沸草——旋覆花的全草,性味功效类似旋覆
功用:清热化痰——用于痰热咳嗽及热痰壅 盛的中风昏迷、癫痫、惊厥等。
精品课件
天竺黄
来源:为青皮竹、华思劳竹等竹竿内分泌物 干燥后凝成的块状物。
功用:清热化痰、凉心定惊——用于热病神 昏、中风不语、癫痫、惊风等证,多用于小 儿
精品课件
昆布
来源:海带科植物海带、翅藻科植物昆布的 叶状体。
功用:消痰软坚、利水消肿——用于瘿瘤、 瘰疬、睾丸肿痛及浮肿、小便不利。
精品课件
猜一猜,是什么中药?
一阵飞雪压寒梅 转眼来到五月中 有言在先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川贝母
来源: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 贝母(前三者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 或“青贝”)、棱砂贝母(炉贝)。
性能: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 应用: 1、咳嗽——肺热、肺燥及阴虚咳嗽。尤宜于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为湿痰、寒痰要药—— 如:二陈汤、小青龙汤、半夏白术天麻汤 等。
2、胃气上逆呕吐。为止呕要药。适宜寒饮 或胃寒呕吐 ——常配生姜或黄连、竹茹等。
3、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等。
4、瘰疬瘿瘤、痈疽肿精品毒课件及毒蛇咬伤等
化痰止咳平喘药
精品课件
一、化痰药
概念:凡能化痰或祛痰,治疗痰证为主要 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
分类 温化寒痰——辛苦温燥,性偏燥烈辛散,可
温肺散寒、燥湿化痰,用于寒痰、湿痰 清化热痰——药性寒凉,功能清热化痰作用,
部分尚可润肺,用于热痰、燥痰
精品课件
半夏
来源:天南星科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
性能: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瓜蒌仁10—15克。打碎入煎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呕吐泄泻忌用。反乌头
精品课件
竹茹
来源:禾本科植物青秆竹、大头典竹、淡竹刮去 外皮后刮下的中间层。
性能:甘,微寒。归胃、肺经。 功用: 清热化痰,清胃止呕;除烦——用于肺热咳痰黄稠、
胃热呕吐,以及妊娠烦躁、胎动不安及血热出血。
精品课件
竹沥
来源:为新鲜淡竹、青秆竹等经火烤后沥出 的淡黄色或青黄色液汁。
其他:子宫颈癌;冠心病、心肌炎、病窦综 合征、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所致心律失 常;咽痛;牙痛;鸡眼;带状疱疹等。
用量用法:3—10克。法半夏长于燥湿化痰 且温性较弱;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清半 夏长于化痰;半夏曲长于消食化痰;竹沥 半夏长于清热化痰息风。
注意:反乌头;燥咳、燥痰不用;妊娠慎 用。
精品课件
天南星
来源:天南星科天南星、异叶天南星、东北天南 星的块茎。
性能:苦、辛,温;有毒。归肺、肝、脾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 1、湿痰、寒痰证。治寒痰可配伍干姜、细辛等。 2、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癫痫及破伤风等。 3、痈肿瘰疬、毒蛇咬伤等——治痈肿瘰疬可研末
以醋调敷,治毒蛇咬伤可配雄黄为末外敷。 其他;癌肿——宫颈癌、食道癌、肺癌等;冠心病
等。 用量用法:3—10克。多制用。 注意:燥痰及孕妇忌用。
精品课件
白附子(禹白附)
来源: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 1、风痰所致中风口眼歪斜,惊风癫痫,破伤风,偏
花,可散风寒,用于风寒咳嗽痰多。
精品课件
白前
来源:萝藦科草本植物柳叶白前、芫花叶白前的 根及根茎。
性能:辛、苦,微温。归肺经。 功用: 降气化痰——痰多咳嗽,胸膈喘满。
精品课件
前胡 来源: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紫花前胡的
根。 性能:苦、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宣散风热。 应用: 1、痰热阻肺证。 2、外感风热,咳嗽有痰之证。 用量用法:3—10克。
久咳、肺热燥咳。 2、瘰疬、瘿瘤、疮痈、肺痈等。 用量用法:川贝3—10克,研末服1—2克; 注意:寒痰、湿痰不宜珠贝”、“大贝”)
性味:苦,寒。归肺、心经。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风热、痰热
咳嗽。瘰疬、瘿瘤、疮痈、肺痈等。
精品课件
桔梗
来源: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 性能:苦、辛,平。归肺经。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应用: 1、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2、热毒壅肺之肺痈。常配鱼腥草、苡仁、芦根等 3、咽喉肿痛,失声——如桔梗汤。 其他:小便不利;痢疾、便秘;中气下陷;胃溃疡。 用量用法:3—10克。 注意:用量过大可引起恶心呕吐
川贝:甘润,善润肺止咳 区别
浙贝:苦泄力大,清热散结力强
精品课件
瓜蒌
来源:葫芦科植物栝楼、双边栝楼的果实。 性能: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化痰,利气宽胸,散结消痈,润肠通
便。 应用: 1、痰热咳喘。 2、胸痹、结胸。 3、肺痈、肠痈、乳痈。 4、肠燥便秘。 用量用法:全瓜蒌10—20克,瓜蒌皮6—12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