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卷及答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卷及答案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试卷一、选择题(单选)1、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患者感染病情B、感染的病原菌种类C、抗菌药作用特点D、以上3项2、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辅助使用局部抗菌药物?()A、化脓性胸膜炎大量胸腔积液B、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C、隐球菌脑膜炎D、化脓性腹膜炎3、下列哪些情况需要联合使用抗菌药物?()A、慢支急性发作B、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细菌感染C、急性肾盂肾炎D、急性细菌性肺炎4、抗菌药物分三类管理的目的是什么?()A、规范抗菌药按一、二、三线使用B、按感染病情轻重分别用药C、合理使用抗菌药物5、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的限制条件是什么?()A、抗菌药物应用适应证和适用人群B、限制抗菌药物作为二线用药C、限制抗菌药物用于重症感染患者6、下列哪些情况适用于预防用药?()A、昏迷B、中毒C、上呼吸道感染D、人工关节移植手术7、预防用药在哪些情况下可能有效?()A、用于预防任何细菌感染B、长期用药预防C、晚期肿瘤患者D、风湿热复发8、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应该在什么时间使用?()A、手术开始前24小时B、术前60分钟内C、手术开始后2小时D、手术结束后2小时9、外科手术前预防用药的目的是预防什么?()A、切口感染B、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的感染C、肺部感染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气管或腔隙感染10、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多久?()A、手术后3天B、术后24小时C、术后1周D、用至患者出院11、下列哪种药物在肝功能减退时不需要调整给药剂量?()A、红霉素酯化物B、利福平C、氟康唑D、头孢他啶12、下列哪种药物在肾功能减退时需要调整给药剂量?()A、氨基糖甙类B、克林霉素C、利福平D、大环内酯类13、下列哪种药物不适合用于新生儿感染?()A、头孢菌素B、青霉素类C、克林霉素D、氨基糖甙类14、下列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A、腹腔感染B、感染性心内膜炎C、革兰阴性菌败血症D、孕妇无症状菌尿15、下列哪种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不具有抗菌活性?()A、哌拉西林B、头孢哌酮C、头孢他啶D、头孢噻肟16、下列哪种药物需要静脉内注射?()A、青霉素B、头孢曲松C、两性霉素B。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课件

(四)给药方案
1.给药方法: 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 0.5~1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 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万古 霉素或氟喹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 1~2 小时开始给药。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
主要内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二、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三、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 药物 3、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4、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5.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
5.对某些手术部位感染会引起严重后果者,如心脏人工瓣膜置换术、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若术前发现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该机构 MRSA 发生 率高,可选用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但应严格控制用药持续时间。
6.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菌药物作为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鉴于国内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 类药物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 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对象和 推荐预防方案。如孕妇有GBS菌尿症, 预防新生儿GBS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经皮 试-)。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培训课件

喹诺酮类
• 分布广泛; • 口服及静脉均可应用; • 因应用太多,耐药性已十分明显,有较
明显的交叉耐药性; • 毒性相对较大,血药浓度低,适用于轻
中度感染。
喹诺酮类
• 诺氟沙星、培氟沙星、依诺沙星:已少用 • 氧氟沙星
• 左旋氧氟沙星 • 环丙沙星 • 洛美沙星 • 氟罗沙星 • 帕珠沙星 • 司帕沙星 • 曲伐沙星 • 莫西沙星
※第一代为现临床已不应用的萘啶酸;
※第二代为应用于尿路和胃肠道感染的吡哌酸;
※第三代则囊括了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
新的分类方法: 第一代:原来一代、二代合称;
第二代: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
第三代:第二代基础上又增加了抗革兰阳性 球菌的活性;
第四代: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 活性。
喹诺酮类
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有效; • 半衰期长,可qd用药; • 对非结核分支杆菌有效。
林可霉素类
• 抗菌谱与大环内酯类相似,主要抗革兰 氏阳性球菌;
• 特点:对厌氧菌效果较好; • 肺炎支原体不敏感; • 在骨组织中浓度较好; • 不良反应:腹泻10—15%,与药物经胆
汁、粪便排泄有关。
林可霉素类
保护抗生素不受酶的破坏。 • 产品有:克拉维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作用最好
与ß-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1或2:1安美汀) •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30:1或15:1 特美
汀) • 氨苄西林+舒巴坦(2:1优立新、舒氨西
林) • 头孢哌酮+舒巴坦(2:1或1:1舒普深) • 哌拉西林+舒巴坦(16:1或8:1特治星)
* 5—氟胞嘧啶:对念珠菌、隐球菌属有效,但作用较弱, 多为insic resistance) ——细菌染色体决定,代代相传的天然 耐药。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培训方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嘉祥县人民医院
临床合理用药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训计划
1、工作目标
普及合理用药知识,进一步落实《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改善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现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理用药权利,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工作任务
开展覆盖到临床所有医护人员和药学、检验等卫生技术人员的合理用药(特别是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普及培训,并定期进行抗菌药物及细菌耐药等知识更新和强化培训。
3、培训内容:
⑴《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山东省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⑵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⑶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相互作用;
⑷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⑸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监测指标。
4、培训时间安排表
培训时间自2013-6-1起,具体时间见附件:
5、考核办法
年底,由医务处组织全院医生、药师、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考试,作为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及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培训抗菌药物在临床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掌握相关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的培训内容,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
1. 抗菌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主要分为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三大类。
抗生素又可分为青霉素、头孢菌素、磺胺类等,每种抗生素都有其特定的使用范围和用法用量。
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氟康唑、卡泊芬净等。
而抗病毒药物则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如磷酸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等。
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制。
比如,抗生素可以通过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蛋白质合成或核酸合成来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而抗真菌药物则是通过破坏真菌的细胞膜结构或抑制其真菌酶的活性来起到治疗作用。
抗病毒药物则是通过干扰病毒的复制和繁殖过程来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出现。
比如,抗生素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消化道不适或肝肾功能异常;抗真菌药物可能导致皮疹、头晕或口干等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则可能引起头痛、恶心或乏力等症状。
此外,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药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严格掌握用药时机和疗程,防止滥用或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4.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关键。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用药剂量和疗程的控制。
此外,避免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定期开展抗菌药物的调查研究和评估,及时更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水平和临床决策能力。
5. 抗菌药物的监测与评估对于患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情况,需要定期进行疗效监测和不良反应评估。
医护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加强患者的用药指导和宣教,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依从性,减少出现耐药菌株和疗效不佳的情况。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培训课件

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和原则,包括经验性治疗和目标治疗,以及更换和停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实践 技巧
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
口服给药
适用于大多数抗菌药物,但需注意可能受 食物影响。
静脉注射
适用于严重感染或不能口服的患者,需注 意可能产生静脉炎等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药物动力学基础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与药物疗效和毒性 的关系。
不同抗菌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和半衰期等参数,对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 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药效学基础
各种抗菌药物对不同病原体的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以及不同 感染部位的抗菌药物渗透和浓度。
一般在术前1小时至术后24小时内使用,以 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特殊人群
如孕妇、儿童、老人等,需根据其身体状 况和感染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与配伍禁忌
01
02
03
联合使用
在严重感染或混合感染时 ,可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以 提高疗效。
配伍禁忌
部分抗菌药物之间存在相 互作用,不能同时使用。
药物过敏
医生在开具抗菌药物处方时 ,应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 不得超范围、超剂量使用抗 菌药物
医生应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抗 菌药物调剂,并对处方内容 和用药结果负责
医生还应对患者进行抗菌药 物使用教育,告知患者正确 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提 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
06
培训总结与展望未来
总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要点与难点
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 肺炎、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记录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药物,它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杀灭细菌的生长繁殖,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过度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出现和增加,威胁到了临床治疗的有效性和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成为临床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首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需要建立严格的入库审批制度,通过对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管理,确保滥用和乱用的情况得到合理管理。
对于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应根据病原学和药敏学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结合临床症状、病情和患者的基本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其次,应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和剂量。
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应根据感染分级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用药的时间和剂量。
一般情况下,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应控制在7-14天,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另外,应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增加细菌耐药的风险,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尽量选择单一药物进行治疗。
只有在临床上有明确的证据支持和需要时,才可以考虑使用联合抗菌药物。
使用联合抗菌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风险,并根据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合适的联合方案。
此外,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
不同的抗菌药物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吸收、分布和排泄特点。
因此,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浓度能够到达感染部位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
最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教育宣传。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知识和应用技巧的培训,提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能力。
患者也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避免擅自停药或过量使用,以免对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总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患者利益,防止抗菌药物耐药性增加的重要措施。
通过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注意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关注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性以及加强医患教育,可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乱用,进一步推动细菌耐药性的控制和治疗的有效性。
2024年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培训

按照制定的培训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并持续关注学员的反馈和临床 实践情况,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培训成果总结
系统梳理了抗菌药物知识
培训涵盖了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适应症和不良反 应等方面,使学员全面了解了抗菌药物的基本知识。
提高了合理用药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学员深刻认识到合理用 药的重要性,增强了规范使用抗菌药物的自觉性。
设计涵盖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师资等方面 的满意度调问卷。
学员满意度调查
在培训结束后,对学员进行满意度调查,收集学 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结果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学员对培 训的满意度和改进方向。
临床实践中改进举措跟踪
改进举措制定
根据学员的反馈和测试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举措,如优化培 训内容、增加实践环节等。
排除禁忌症
对于存在禁忌症的患者, 应避免使用相应的抗菌药 物,以免加重病情或引发 不良反应。
谨慎超说明书用药
在特殊情况下,如需超说 明书用药,应充分评估风 险与收益,并取得患者或 家属的知情同意。
个体化治疗方案设计
考虑患者因素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充分考虑患者 的年龄、性别、生理病理状态等因素 对药物代谢和药效的影响。
临床实践跟踪
对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改进举措 的实施效果。
跟踪结果分析
对跟踪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改进举措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下一步 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下一步培训计划安排
培训需求调研
对学员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需求调研,了解学员在抗菌药物使用方 面的新需求和关注点。
培训计划制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近年来,随着新的抗菌药物的研发和制造技术的进步,抗菌药物已成为临床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手段。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性发展的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以及避免滥用的意识和能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应运而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让医务人员了解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和正确使用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感染疾病的效果。
这种培训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操作培训两个方面。
在理论知识培训中,医务人员将学习到有关感染病原体的种类、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作用机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原则、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等基本知识。
通过系统学习,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抗菌药物的作用方式和使用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滥用和不当使用。
实践操作培训是培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操作,医务人员可以亲自操作和应用抗菌药物,提高对抗菌药物的熟悉程度和正确应用的能力。
实践操作培训通常包括注射技巧培训、药物稀释与配制培训以及药物剂量计算培训等内容,使医务人员能够在临床实践中正确灵活地使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还应着重强调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预防耐药性的重要性。
医务人员需要了解到抗菌药物滥用和不当使用的后果,以及防控耐药性的措施。
只有当医务人员意识到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行动时,才能真正遏制抗菌药物滥用现象的发生,保护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此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还应包括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的培训。
临床治疗感染疾病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医生、药师、护士等都需要密切合作,以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应提供相关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训,以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协作和协调能力。
最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应持续进行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的培训后效果评估和讲座回顾,可以了解到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提高情况。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培训方案和内容,以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报告
指导医务人员如何监测和发现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强调及时报告的重要性,并介绍不良反应的处理原则和措施。
0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效果 评估
培训前后知识水平测试
培训前知识水平测试
在培训前对参加培训的医务人员进行 抗菌药物相关知识的测试,以评估其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将抗菌药物使用评估结果作为医院绩 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与医生的晋升、 评优等挂钩。
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进 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的使 用情况。
对评估结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人才队伍建设
01
加强医生抗菌药物知识 培训,提高医生对抗菌 药物的认知和使用水平。
02
鼓励患者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时提出质疑和 反馈。
开展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
抗菌药物滥用会导致细菌耐药性 的产生,使抗菌药物失去疗效,
增加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
滥用抗菌药物还可能导致患者不 良反应增多,甚至引发新的感染 性疾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
苦和经济负担。
抗菌药物的滥用还可能对生态环 境造成影响,如药物残留、耐药 基因传播等,对公共卫生安全构
成威胁。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目录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概述 •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内容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效果评估 •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政策与建
议
2024年山西省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

2024年山西省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一、单选题1()是超级细菌产生的根本原因A. 基因突变2()是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A. 产生灭活酶3()用于中、重度细菌性感染,其半衰期长,可以一天一次给药E. 厄他培南4Ⅰ类切口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不包括()E. 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炎症、无损伤5β-内酰胺类的药物排泄途径是()C. 肾脏6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A. 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菌不能生长繁殖7对铜绿菌活性,正确的是()C. 比阿培南=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帕尼培南、厄他培南8蛋白结合率最低的抗真菌药物是()D. 氟胞嘧啶9对于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过敏的人群,可选择的主流抗菌药物品种为()C. 克林霉素10医疗机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B. 811关于急性感染性腹泻治疗原则叙述错误的是()D. 及时送检标本,及早开始经验治疗,推荐使用杀菌剂12国外研究结果显示,引发ICU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为()A. 革兰氏阴性菌13获得性耐药性是由于细菌与抗生素接触后,由()介导,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使其不被抗生素杀灭 C. 质粒14急性骨髓炎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菌是()C. 金黄色葡萄球菌15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脓胸治疗原则不包括()D. 最常见病原: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菌16急诊处方限量为()C. 三日量17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处方是()A. 淡红色18尿路感染中,()最为常见D. 肠杆菌科细菌19浅表部真菌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是()D. 毛癣菌20青霉素耐药的机制是()B. 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21三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种E. 5022深部抗真菌药国家规定不超过()品规D. 523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药物是()B. 两性霉素B24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的是()A. 利萘唑胺25肾功能减退者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不正确的是()D. 低剂量、高频次给药26碳青酶烯类药品国家规定不超过()品规C. 327治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是()D. 甲硝唑28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的机制是()C. 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29下列哪一类药品是国家规定的特殊使用级药品品种()A. 碳青酶烯类30下列不属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宗旨的是()A. 减少抗菌药物使用31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抗菌药物分级的因素()E. 药品稳定性32下列五种药品中可不计在药品采购目录品种数内的药品为() B. 苄星青霉素33下列五种药品中为含酶抑制剂内酰胺类药品的主流品种的是()B. 头孢哌酮舒巴坦34下列药物具有较严重肾毒性的是()C. 两性霉素B35下列属于获得性耐药性的是()D.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林可霉素耐药36新型隐球菌感染不宜选择的抗真菌药物是()B. 棘白菌素类37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责不包括()C. 进院药品价格谈判38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的目的是()A. 使疗效提高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的降低达到最优化39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的管理中临床药师的工作不包括什么()D. 组织实施全院抗菌药物培训和考核;督查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40()是血培养最常发现的真菌B. 念珠菌41()可以使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产生耐药A. β-内酰胺酶42以下不属于抗菌药物经验性应用基本原则的是()A. 使用广谱抗菌药物43以下不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菌的是()D. 鲍曼不动杆菌44以下不属于细菌性前列腺炎常见病原菌的是()D. 鲍曼不动杆菌45以下抗菌药与中药联用能够降低毒副作用的是()A. 甘草与呋喃唑酮联合46以下抗菌药与中药联用能够增加不良反应的是()C. 藿香正气水与呋喃唑酮联用47与强利尿药伍用,会造成听神经和肾功能的不可逆损害的药物是() A. 氨基糖苷类48预防用抗菌药时,如果患者头孢菌素过敏,选用错误的是() E. 针对革兰阳性杆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类49针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厌氧菌的首选治疗药是()B. 氨苄西林/舒巴坦5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表统计的数据包括()A. 全身用抗真菌药。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培训

甲硝唑 氟罗沙星 氟胞嘧啶 伊曲康唑
严重肝病时减量慎用
林可霉素
培氟沙星
异烟肼*
肝病时减量慎用
红霉素酯化物 四环素类 氯霉素 利福平
两性霉素B 酮康唑 咪康唑 特比萘芬
磺胺药
肝病时避免应用
3、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 老年人肾功能呈生理性减退,按一般常用量接受主要经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由于药物自肾排出减少,导致在体内积蓄,血药浓度增高,容易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老年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接受主要自肾排出的抗菌药物时,应按轻度肾功能减退情况减量给药,可用正常治疗量的2/3~1/2。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的大多数品种即属此类情况。2. 老年患者宜选用毒性低并具杀菌作用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为常用药物,毒性大的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药物应尽可能避免应用,有明确应用指征时在严密观察下慎用,同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的目的
《处方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五条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 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字,方可调配。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2024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培训

2024年抗菌药物使用培训contents •抗菌药物基本概念与分类•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分析•正确使用方法与技巧分享•政策法规与监管要求解读•培训效果评估与持续改进计划•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目录01抗菌药物基本概念与分类抗菌药物定义及作用机制抗菌药物定义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等,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作用机制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不同种类的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具有抗菌谱广、疗效高、毒性低等特点,但易引起过敏反应。
氨基糖苷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严重感染,如脑膜炎、呼吸道感染等。
但该类药物具有耳毒性、肾毒性等副作用。
大环内酯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某些厌氧菌以及军团菌等感染。
该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确切等特点,但长期使用易导致细菌耐药。
头孢菌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等特点,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之一。
常见抗菌药物种类与特点适应症与禁忌症介绍适应症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肺炎、肠炎、皮肤感染等。
在使用前需明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药物敏感性。
禁忌症对抗菌药物过敏的患者禁用相应的抗菌药物;肝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在肝内代谢或对肝脏有毒性的抗菌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应避免使用主要经肾排泄或对肾脏有毒性的抗菌药物。
合理选用原则及注意事项合理选用原则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药物敏感性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避免滥用和误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注意事项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需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药物过敏史等情况;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处理。
2024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及临床应用知识培训

耐药性及其预防措施
耐药性
指病原体对药物产生抵抗性,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无效。耐药 性的产生与药物使用不当、剂量不足、疗程不够等因素有关 。
预防措施
为减少耐药性的产生,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避 免滥用和误用;同时应注重患者的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提 高患者的抵抗力;对于已经产生耐药性的病原体,应根据药 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等,主要用 于治疗由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作用机制
抗菌药物通过干扰病原微生物的生化代谢过程,影响其结构和功能,从而达到抑 制或杀灭病原体的目的。常见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增强细菌细 胞膜通透性、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以及抑制细菌核酸合成等。
抗菌谱与适应症选择原则
抗菌谱
指药物抑制或杀灭病原体的范围。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应根据病原体 种类选择合适的药物。
适应症选择原则
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体种类、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等 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同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 静滴”的用药原则,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用药。
针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02
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奖惩机制
对合理用药表现突出的医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不合理用药行为加强与上级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及时向上级监管部门汇报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管理成效,接受指导
和监督。
03
临床应用知识培训与实践操作 指导
熟悉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抗菌谱和药代动力学特点,以便更好地制定治疗 方案。
掌握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减少不良反应 的发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详细完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抗菌药物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药物,但滥用和过度使用容易导致耐药性问题的加剧。
一、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1.仅对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使用抗菌药物。
2.针对特定的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广谱抗菌药物。
3.根据病程输注抗菌药物,在必要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
1.统筹管理抗菌药物的采购、储存、配送、使用和废弃等全过程。
2.建立抗菌药物使用监管机制,进行合理使用评价和指导。
3.建立合理的用药制度,制定专门的抗菌药物使用方案,并根据其效果进行调整。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1.尽可能避免使用新型或后代抗菌药物,以避免更多的耐药性产生。
2.在一定范围内轮换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发生。
3.在紧急情况下应用抗菌药物,必须根据病原体和感染性质确定药物种类和剂量。
四、抗菌药物不当使用带来的风险:
1.增加患者院内感染率和死亡率。
2.使细菌菌株耐药性增强,提高细菌菌株交叉感染的风险。
3.增加医疗费用和治疗时间。
五、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意义:
1.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细菌耐药性产生,保持抗菌药物的疗效。
2.可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3.可以减少医疗费用,避免资源浪费。
以上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培训的详细完整版。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当注重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积极参与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加强医患交流,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认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一、培训目的抗菌药物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规范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规范化管理培训及考核制度。
二、培训内容1.抗菌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指南;2.细菌感染与细菌耐药性的基本知识;3.合理用药原则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指导;4.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5.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解答。
三、培训对象1.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和药剂师;2.医院临床药学科、感染管理科和临床检验科的相关人员。
四、培训方式1.通过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等形式,传授相关知识;2.通过讨论病例、模拟临床操作等方式,提高应用能力;3.通过继续教育课程、在线学习等途径,强化知识学习;4.培训材料要详实全面,内容易理解,形式多样,以便参训者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方式。
五、培训周期1.首次培训:全员必须参加,周期为1个月;2.持续培训:每年至少1次,周期为1周。
六、考核方式1.理论考核:培训结束后,组织理论考试,内容包括抗菌药物的分类、临床应用指南、合理用药原则等;2.实践考核:通过考察抗菌药物的处方和应用情况,检查是否符合规范化管理要求,评估参训者的实际操作能力;3.分数评定: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各占总分的50%;4.考核合格标准:理论和实践考核总分达到70分及格;5.不合格者需进行重新培训,并重新进行考核。
七、考核结果应用1.优秀者:鼓励参与抗菌药物规范应用研究,推广并指导其他医务人员规范使用抗菌药物;2.合格者:对参与的医务人员进行资质认定和绩效考核;3.不合格者:要求参与补训和考核。
八、持续监测与评估1.每年至少1次对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自审和外审,并提出改进建议;2.建立抗菌药物监测系统,收集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特殊情况需要超剂量使用时,应当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
(十)除特殊情况外,应当注明临床诊断。
(十一)开具处方后的空白处划一斜线以示处方完毕。
(十二)处方医师的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当与院内药学部门留
样备查的式样相一致,不得任意改动,否则应当重新登记留样备
案。
.
9
《处方管理办法》
第三十四条 药师应当认真逐项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和
.
12
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 药物 :细菌感染;病毒感染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 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细菌培养;药 敏试验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 点选择用药 :药效学与药动学(各种情况)
机构或者医师、药师不得自行编制药品缩写名称或
者使用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规格、用法、
用量要准确规范,药品用法可用规范的中文、英文
、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但不得使用“遵医嘱”、
“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
8
(五)患者年龄应当填写实足年龄,新生儿、婴幼儿写日、月龄
,必要时要注明体重。
(六)西药和中成药可以分别开具处方,也可以开具一张处方,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 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 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的药剂人员调配处方, 必须经过核对,对处方所列药品不得擅自更改或 者代用。对有配伍禁忌或者超剂量的处方,应当 拒绝调配;必要时,经处方医师更正或者重新签 字,方可调配。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 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品种、剂量(病变部 位)、途径(po-im iv-po,尽量避免局部用)、次数 、疗程(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 ) 、联合用药
.
13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 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 严重感染。 2.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 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3.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 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4.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 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5.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 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如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 联合治疗隐球菌脑膜炎时,前者的剂量可适当减少 ,从而减少其毒性反应。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 同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 。
.
6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 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 低的抗菌药物;(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 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 ,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三)特殊使用级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抗菌药物:1.具有 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2.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 药物;3.疗效、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 物;4.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 定,报卫生部备案。
第三十五条 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
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管
理办法由国务院办法》
第五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应当遵循安全 、有效、经济的原则。 第六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 管理。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 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 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与特殊使用级。具 体划分标准如下:
;
(七)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
10
第三十七条 药师调剂处 方时必须做到“四查十 对”:查处方,对科别、 姓名、年龄;查药品,对 药名、剂型、规格、数量; 查配伍禁忌,对药品性状、 用法用量;查用药合理性, 对临床诊断。
.
11
一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 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 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 关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正确、合理 ,基于以下两方面:(1)有无指征应用抗菌 药物;(2)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合理。
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
第三十五条 药师应当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审
核内容包括:
(一)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
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二)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三)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四)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五)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
(六)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人民医院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 范化管理
.
1
培训对象和目的
一、全院执业医师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职能部门授予不同职 称的医师以相应级别 的抗菌药物临床使用 处方权限
二、药学专业技术人 员
经培训考核合格后, 授予抗菌药物调剂 资格
.
2
培训内容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二十 五条规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管理培 训和考核内容应当包括:
.
3
培训内容
(一)《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 国家处方集》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 )》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管理制度; (三)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特点与注意事项; (四)常见细菌的耐药趋势与控制方法; (五)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
.
7
《处方管理办法》
第六条 处方书写应当符合下列规则:
(一)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诊断填写清晰、完整,
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
(二)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
(三)字迹清楚,不得涂改;如需修改,应当在修
改处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
(四)药品名称应当使用规范的中文名称书写,没
有中文名称的可以使用规范的英文名称书写;医疗
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
(七)开具西药、中成药处方,每一种药品应当另起一行,每张
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
(八)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
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
,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
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
(九)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