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与规划》课程考试试题【精选】.doc
《第二章 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其主要得益于哪项因素?A、丰富的矿产资源B、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C、丰富的水资源D、强大的科技力量2、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下列关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B、区域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扩大C、区域发展不平衡可以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得到缓解D、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3、以下哪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外部影响因素?A、政策支持B、市场需求C、人力资源D、气候条件4、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种现象体现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A、不同区域的经济总量逐年增长B、区域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逐渐缩小C、区域间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D、区域间产业布局逐渐优化5、下列哪个区域的发展模式更侧重于发展科技教育和创新,以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A、新型工业区B、高新技术产业区C、农业开发区D、旅游休闲区6、哪种区域发展战略更侧重于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来促进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A、区域缩小差距策略B、区域均衡发展战略C、区域特色化发展D、区域一体化战略7、我国长江沿岸地区与黄河沿岸地区在区域发展上存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A. 自然条件差异B.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C. 人力资源差异D. 人口密度差异8、以下哪项不是我国东北地区区域发展的限制因素?A. 资源丰富B. 人口老龄化C. 环境污染D.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9、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项措施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策略?A.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B. 加强环境保护C. 扩大工业规模D. 推广可再生能源 10、以下哪个地区被认为是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A. 广州市B. 大庆市C. 杭州市D. 昆明市11、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下列哪个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数字、)?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后转型阶段12、以下哪个因素最有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数字、)?A、依靠大量消耗资源,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B、利用科技引进外资,大量吸引外来劳动力C、实施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D、重点发展重工业,增加就业机会13、阅读以下文字,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
高考地理区域发展与规划练习题1. 什么是区域发展?区域发展是指一个相对连续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和变化。
它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含了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2. 为什么需要区域发展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是指在特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合理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措施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理区域存在着差异,因此需要制定具体的规划来促进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活质量等。
3. 列举几个区域发展规划的目标。
- 经济发展目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强技术创新,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 社会发展目标:改善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服务等公共资源,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 环境发展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4. 解释什么是区域规划。
区域规划是在区域发展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等方面进行细化和具体化的规划。
它是对区域发展规划的进一步细分和落实,旨在实现区域内各项发展目标的有效实施。
5.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协调性原则:保持区域内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一致,避免相互冲突。
- 可持续性原则: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公平性原则:将资源和利益合理分配,避免产生明显的区域差距和社会不公。
- 科学性原则:依据科学分析和专业知识,以数据为依据,制定合理的规划方案。
- 参与性原则: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意见,促进公众参与决策过程。
6. 请解释什么是给排水规划。
给排水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城市供水、排水、水处理等方面的规划。
给排水规划旨在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排水,确保城市的卫生环境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7. 解释什么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是区域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对交通网络、交通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等方面的规划。
区域规划考试例题与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空间布局的未来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
(4分)2、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条件。
(4分)3、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它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
(4分)4、增长极:在城市区配置不断增长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4分)5、技术城:平衡发展产、学、住而形成的新型城市。
(4分)二、简答题(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1、主导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可分为前瞻影响、回顾影响和旁侧影响,试以石油工业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回顾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向自己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的影响;(2分)前瞻影响指主导部门对新工业、新技术、新原料等的诱导作用;(2分)旁侧影响指主导部门对地区经济的普遍影响,如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分)对石油工业来说石油机械等行业的发展属回顾影响;石油化工,化学纤维等行业的发展属其前瞻影响;对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区域服务行业的发展的带动作用属旁侧影响。
(答对1种可得2分,总分为10分)2、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1)经济增长战略与经济发展战略的区别是:经济增长只强调经济总量的增长,注重GDP的增长速度指标,而经济发展既注重量的增长,又有质的规定,即除了经济增长外,还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分配状况的改善等目标。
(2)两者的联系是:没有经济增长就不会有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3)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
(答出(1)和(2)分别得4分;答出(3)得2分。
)3、什么是核心边缘理论?请画图并解释。
核心-边缘理论是解释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
2012《区域发展与规划》课程考试试题
2012年《区域发展与规划》课程考试试题(请从下面每一组题目中选一题作答)第一题(20’,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1试论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960 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6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
准备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起飞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①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②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③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④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走向成熟阶段这是指一个社会已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产业以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不断增多,厂家和消费者热衷新的技术和产品,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民福利、交通和通讯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一些经济增长极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测试题-中图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发展》测试题-中图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不同规模等级城镇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的城镇可分为( )A.2个等级B.3个等级C.4个等级D.5个等级2.图示区域的城市中( )A.漳州的辐射范围大于泉州B.泉州的城市功能较龙岩单一C.龙岩的城市功能少于厦门D.漳州的辐射范围覆盖整个区域3.影响厦门城市规模等级提升的主要因素是( )①海陆交通便利②矿产资源丰富③国家政策扶持④渔业资源丰富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清朝时武汉市就建立了汉阳铁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钢铁产业成为武汉市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武汉的钢铁产业不断转型发展。
读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19世纪时,与大冶相比,汉阳建设铁厂的优势条件有( )①近原料地②水运便利③近市场地④水源充足⑤技术人才多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⑤5.下列措施中,既能提高武汉钢铁产业的经济效益,又符合转型要求的是( )A.严格执法,减少污染物排放B.自建电厂,减少电力费用C.调整布局,钢铁厂迁往沿海D.兼并房企,增加收入来源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
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推断该城市附近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A.煤炭B.铁矿C.石油D.天然气7.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城市所在区域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开发利用废矿资源B.开发可替代能源C.积极发展非矿产业D.枯竭型城市整体搬迁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
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
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
据此完成8~10题。
8.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人口锐减B.资源耗竭C.产业升级D.生态恶化9.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改善生态环境B.优化交通布局C.发展旅游产业D.促进商业发展10.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A.甘肃玉门B.福建厦门C.辽宁鞍山D.湖北武汉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
区域考试题及答案
区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的划分标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地理位置B. 经济联系C. 政治因素D. 个人偏好答案:D2. 区域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总量B. 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 增加区域人口数量D. 提升区域政治地位答案:B3. 区域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规划的基本原则?A. 科学性B. 合理性C. 随意性D. 协调性答案:C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贸易自由化B. 资本流动自由化C. 劳动力流动自由化D. 技术封锁答案:D5. 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主要依靠以下哪一项?A. 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B. 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C.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D. 政策优惠答案:B6. 区域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下哪项?A. 单一部门的努力B. 跨区域的合作C. 忽视环境问题D. 短期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答案:B7. 区域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哪一项?A. 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B. 区域外部的影响C. 区域政策的短期效果D. 区域政策的长期效果答案:A8.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资源分布不均B. 政策倾斜C. 地理位置优越D. 历史原因答案:C9. 区域合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增加区域内部的竞争B. 促进区域内部的资源共享C. 减少区域内部的交流D. 限制区域内部的贸易答案:B10.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率B. 优化区域经济结构C. 增加区域经济的波动性D. 减少区域经济的稳定性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区域资源禀赋B. 区域经济基础C. 区域文化特色D. 区域政治环境答案:ABCD12.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B. 提高区域竞争力C. 增加区域内部的不平等D. 减少区域之间的贸易壁垒答案:ABD13.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规划B. 产业布局规划C. 基础设施规划D. 环境保护规划答案:ABCD14. 区域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技术创新能力B. 人力资源水平C. 资本投入规模D. 政策环境答案:ABCD15. 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带来的问题包括以下哪些?A. 区域内部的贫富差距扩大B. 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加剧C. 区域内部的社会矛盾增加D. 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减少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只有GDP。
《第二章 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特点?A、整体性B、差异性C、稳定性D、动态性2、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种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A、自然资源B、劳动力C、资本D、技术3、下列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初期阶段,区域内的人口主要是迁出地,以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B、成长阶段时,区域的二、三产业发展迅速,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完善C、转型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资源的大量消耗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D、再生阶段,主要是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4、有关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以轻工业为主B、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都是外向型驱动C、珠江三角洲城市出现“摊大饼”式扩张D、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促进了移民迁入,城市人口迅速增加5、下列哪个属于区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态问题?A. 城市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B. 工业发展中带来的环境污染C. 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工灌溉D. 交通运输建设中的铁路延伸6、某地区在发展区域经济时,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保护生态环境B. 资源合理配置C. 高新技术应用D. 重视社会稳定7、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A. 自然资源B. 人口结构C. 文化传统D. 明星效应8、关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地理位置差异导致交通便利程度不同B. 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地区间产业基础差异C. 政策支持程度相同,不会影响地区发展速度D. 技术创新水平的高低影响地区的竞争力9、下列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B.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重点发展重化工业,以提高工业产值C.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充分发挥其水资源、交通和科技优势D.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应限制农业发展,以保护生态环境 10、下列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旨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实现优势互补B.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强调减少环境污染,提升生态环境质量C.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D.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的完全一体化11、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工业化是哪个阶段的主要特征?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12、下列哪个理论解释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和空间分布的差异?A、中心地理论B、中心-外围理论C、区位理论D、集聚经济理论13、在下列区域发展规划中,哪一项体现了“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A. 大规模城市化B. 增加高密度居住区C. 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D. 建设卫星城和城市群14、下列哪一措施有助于推动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A.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B. 大规模农业耕作C. 大规模建设工业项目D. 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15、在区域发展的过程中,下列哪个阶段是以农业为主的?A. 原始阶段B. 工业化初期C. 工业化后期D. 后工业化时期16、关于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 指区域内所有城市均衡发展B. 强调核心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影响和带动作用C. 认为区域内的资源应该平均分配D. 主张减少大城市的发展以促进小城镇的成长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材料一】某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说课材料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第一章1、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特征区域的整体性区域的系统性区域的动态性区域的不重复性等新区域背景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知识化(知识经济、知识和信息)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全球化(全球经济、全球文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生态经济)新区域观以及它们对“区域”概念理解的影响区域空间观:区域空间有界但向外开放,高度易变区域资源观:知识、信息、人力资源、区域发展的机制、政策和政府服务效能等成为资源;区域发展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生活质量和素质全面提高;区域区位观:知识和信息区位成为主导;区域市场观:有限干预的现代市场。
2、区域科学概念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应用学科。
3、区域分析的概念、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和区域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它涉及到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生物学等许多学科。
它并不是一门独立学科,而是作为一种科学方法论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为有关学科研究区域问题和为进行区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的。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自然及社会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主要指区域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人口与劳动力、科学技术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及政策、管理、法制等社会因素。
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主要目的是明确区域发展的基础,摸清家底,评估潜力,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2.区域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分析主要是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及所处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
区域规划与分析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效益B. 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C. 促进区域社会公平D. 增加区域人口数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功能?A. 土地利用规划B. 交通网络规划C. 人口控制D. 建筑设计答案:D3. 区域分析中,GIS技术主要用于什么?A. 数据收集B. 数据处理与分析C. 规划设计D. 政策制定答案:B4. 在区域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作用是?A. 确定规划方案B. 预测环境变化C. 评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D. 提高规划的公众接受度答案:C5. 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弗里德曼B. 佩鲁C. 赫希曼D. 米歇尔·布鲁诺答案:A6. 区域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通常遵循哪种模式?A. 线性发展模式B. 网络化发展模式C. 点状发展模式D. 随机发展模式答案:B7.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A. SWOT分析B. 投入产出分析C. 系统动力学D. 头脑风暴答案:D8. 区域规划中的“SMART”原则中的“S”代表什么?A. Specific(具体的)B. Simple(简单的)C. Strategic(战略性的)D. Short-term(短期的)答案:A9. 在区域规划中,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通常包括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变化B. 人口密度增加C. 生态系统破坏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区域规划的“三线一单”制度中的“三线”指的是什么?A. 红线、绿线、蓝线B. 地线、天线、网线C. 国道线、省道线、县道线D. 电力线、通信线、交通线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规划中需要考虑的自然因素包括哪些?A. 地形地貌B. 气候条件C. 资源分布D. 人口密度答案:A, B, C12.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整体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弹性原则D. 效率优先原则答案:A, B, C13. 下列哪些属于区域规划中的社会经济因素?A. 产业结构B. 劳动力素质C. 政策导向D. 宗教信仰答案:A, B, C14. 区域规划中的城市功能区划分通常包括哪些类型?A. 住宅区B. 工业区C. 商业区D. 农业区答案:A, B, C15. 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哪些?A. 资金不足B. 政策变动C. 公众反对D. 技术难题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6. 简述区域规划中的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性。
《第二章 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中图版_2024-2025学年
《第二章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外在动力?A、市场需求B、政策支持C、自然环境D、科技创新2、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目标,以下哪个描述是错误的?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促进经济持续增长C、保持人口均衡分布D、实现可持续发展3、在我国,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A. 长江中下游平原B. 黄土高原C. 长三角地区D. 四川盆地4、以下关于我国区域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心,中部地区是其重要支撑B. 中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心,东部沿海地区是其重要支撑C. 西部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心,东部沿海地区是其重要支撑D. 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心,西部地区是其重要支撑5、区域发展的三类指向分别是自然条件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
下列哪个产业最有可能是技术指向型?A、种植业B、建筑业C、手机制造业D、采矿业6、某发展中国家通过大规模砍伐森林发展木材加工业,导致该国某些区域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这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哪一负面影响?A、环境的破坏B、社会结构的单一化C、经济结构的不合理D、文化冲突7、区域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影响区域发展的内在因素?A、地理位置B、历史文化C、产业结构D、国家政策8、关于区域发展规划,以下哪一项说法是错误的?A、区域发展规划应当依据区域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来确定发展方向B、区域发展规划应当充分考虑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协调C、区域发展规划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区域发展规划可以不必考虑跨国界的区域资源环境问题9、下列关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能源基地B.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导产业C.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D. 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农业为主导产业 10、关于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以下哪项措施最为关键?A. 优化产业结构B. 强化环境保护C.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D. 以上都是11、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
区域与区域发展练习题一、选择题1. 区域发展的核心目标是:A. 经济增长B. 环境改善C. 社会稳定D. 社会公平与经济效率的平衡2. 区域发展中的“增长极”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A. 马克思B. 韦伯C. 施瓦茨D. 佩鲁3. 区域发展中,下列哪项不是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效益最大化C. 资源优化配置D. 社会公平4. 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地理位置B. 资源分布C. 政策导向D. 人口数量5.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目的是:A. 促进区域内部经济交流B. 减少区域间的经济差异C. 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D. 所有上述选项二、填空题6. 区域发展中,经济增长通常与_______成正比。
7. 区域发展模式中,_______模式强调了资源的集中和规模经济。
8. 区域发展政策中,_______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内部的均衡发展。
9. 区域发展中的“核心-边缘”结构是由_______提出的。
10. 区域一体化发展中,_______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
三、简答题11. 简述区域发展中的“点-轴”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
12. 阐述区域发展不平衡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
13. 描述区域一体化对区域经济的潜在影响。
四、论述题14. 论述区域发展战略中,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5. 分析区域发展中,政策制定者如何利用区域比较优势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五、案例分析题16. 假设你是一个区域发展规划师,你负责一个多山的内陆区域。
请分析该区域发展可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六、计算题17. 假设一个区域的GDP增长率为5%,人口增长率为1.5%,请计算该区域的人均GDP增长率。
七、综合应用题18. 某区域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请你提出一个综合应用方案,包括但不限于旅游产品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措施等。
请注意,以上练习题仅为示例,实际应用时需要根据具体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调整。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关于区域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此其边界都是明确无误的。
B. 每个区域都有其特定的地理位置,但不一定有明显的自然特征。
C. 区域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它们是完全独立的实体。
D. 区域的划分可以基于单一标准,也可以综合多种因素。
2、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A. 自然资源B. 科技水平C. 人口数量D. 明星效应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外部因素?A. 自然资源B. 交通运输条件C. 市场需求D. 企业家精神4、在区域发展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通常需要考虑的可持续发展因素?A. 经济效益B. 社会公平C. 文化保护D. 军事安全5、区域的特征中,以下哪项描述最能体现区域内部的相似性?A、区域内部各地质结构差异显著B、区域内部各地景观、人文环境相似C、区域之间的经济活动互不关联D、区域内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6、区域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以下哪个阶段特征是以工业发展驱动,出现明显的城镇扩张和城市化?A、初期的传统农业社会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D、区域衰退阶段7、题干:下列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气候干旱B、河流众多,湖泊广布,水资源丰富C、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D、农业以水稻和茶叶为主要作物8、题干:区域发展中,通常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实现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A、扩大区域开放程度B、加强区域内部基础设施建设C、提高区域教育和科技水平D、优化产业结构布局9、关于区域发展的特征描述,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区域发展总是从平衡走向不平衡B. 区域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C. 所有区域的发展水平最终会达到完全一致的状态D. 区域发展不受政策因素的影响 10、下列哪一项不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A.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条件B. 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C. 实施严格的户籍制度,限制人口流动D. 增加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提高人力资源质量11、以下哪个因素对于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最为显著?A. 资源禀赋B. 交通条件C. 人力资源D. 政策支持1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外部动力?A. 国家战略规划B. 科技创新C. 地理环境D. 企业集聚13、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在适宜的地段大力发展绿洲农业,这种现象体现了区域发展的哪种模式?A、集聚经济模式B、扩散经济模式C、自发经济模式D、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模式14、在区域发展初期,巴西的农业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将原来的玉米种植区转移到甲地区,这主要是因为甲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哪些特点?A、气候温和、地势平坦B、光照充足、河流密集C、地形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D、土壤肥沃、热量充足15、题干:在区域发展中,以下哪一个因素决定了一个区域的交通枢纽地位?A、地理区位B、资源丰富程度C、历史基础D、经济发展水平16、题干:在区域规划中,以下哪项措施有助于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A、限制区域内的产业升级B、鼓励区域内的产业同质化发展C、推动区域内产业差异化发展D、实行区域间的产业便利化政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doc下载
区域规划考试题及答案doc下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标是什么?A. 提高区域经济效率B. 促进区域社会公平C. 保护区域环境质量D. 以上都是答案:D2. 区域规划中,以下哪项不是规划的基本要素?A. 目标B. 原则C. 策略D. 执行答案:D3. 区域规划的实施过程中,哪个阶段最为关键?A. 规划制定B. 规划审批C. 规划实施D. 规划评估答案:C4. 区域规划中,资源配置的原则是什么?A. 效率优先B. 公平优先C. 效率与公平兼顾D. 只考虑效率答案:C5. 区域规划的法律依据是什么?A. 国家宪法B. 区域规划法C. 土地管理法D. 城市规划法答案:B6. 区域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预测环境变化B. 评估规划对环境的影响C. 制定环境保护措施D. 以上都是答案:D7. 区域规划的期限通常是多少年?A. 3-5年B. 5-10年C. 10-15年D. 15-20年答案:B8. 区域规划中,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 经济发展B. 社会发展C. 环境发展D. 以上都是答案:D9. 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可持续发展B. 区域协调C. 公平公正D. 以上都是答案:D10. 区域规划中,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 增加资源消耗B.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 忽视环境保护D. 以上都不是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A. 经济规划B. 社会规划C. 环境规划D. 基础设施规划答案:ABCD2. 区域规划的实施步骤通常包括哪些?A. 规划编制B. 规划审批C. 规划实施D. 规划评估与调整答案:ABCD3. 区域规划中,资源配置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哪些?A. 资源的可获取性B. 资源的可持续性C. 资源的经济效益D. 资源的社会效益答案:ABCD4. 区域规划的法律效力体现在哪些方面?A. 规划的强制性B. 规划的指导性C. 规划的约束性D. 规划的灵活性答案:ABC5. 区域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A. 环境现状分析B. 环境影响预测C. 环境风险评估D. 环境保护措施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区域规划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
区域分析与规划期末考试题区域分析与规划一、名词解释(20分,每小题4分)1、地理位置:地表事物之间空间关系的总和。
2、劳动地域分工:指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异。
3、区域优势:指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能够使该区域更富竞争能力。
具有更高资源利用率,能使该区域总体效益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的有利条件。
4、聚集与分散:指一个区域产业发展的相互连接的不同发展阶段。
聚集指区域产业发展初期,随着主导部门的迅速增长,引起区域内其他经济活动趋向于主导部门及其区位的过程;扩散指随着主导产业和增长极的壮大,其带动作用在区域空间经济上的传递和涉及过程。
5、区域主导产业:指能够带动区域产业发展的产业。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区域基本属性包括:(空间性、有限性、客观性、景观性)2、区域规划的特点包括:(战略性、综合性、地域性)3、区域分析内容包括:(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背景条件分析、经济分析、发展分析)4、经济的空间转移与扩散方式包括:(扩散方式、转移方式、等级方式)5、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农业生产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与保护规划、区域发展规划)三、选择题1、区域分析方法包括( ACD)A、区域比较法B、地理考察法C、经济学分析法D、数学模拟法2、区域优势的特点包括( BCD)A、绝对性B、空间性C、综合性D、实效性3、ABC分别代表一二三产业产值在GDP中的比值。
一个发达地区产值比值由大到小的排序应当是(D )A、BACB、CBAC、BCAD、ABC4、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目标主要包括(ABC )A、充分发挥地区优势B、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性C、确保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D、确保最佳经济效益5、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方法包括( ABC)A、系统分析法B、因子筛选法C、优化模型法D、投入产出法6、一个地区土地人口承载力取决于(B )等因素。
区域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区域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可持续发展B. 经济优先C. 社会公平D. 环境保护答案:B2. 区域规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提升地区经济B. 促进社会和谐C. 优化资源配置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A. 技术创新B. 人口增长C. 政策支持D. 地理位置答案:D4. 区域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包括以下哪项?A. 经济差异B. 文化差异C. 政治分歧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区域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总量B. 教育水平C. 军事实力D. 基础设施答案:C6. 区域合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增加地区GDPB. 提高居民生活水平C. 促进区域和平稳定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7. 区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立法B. 教育C. 军事行动D. 经济激励答案:C8. 区域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公平性B. 科学性C. 随意性D. 可行性答案:C9.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自由贸易区B. 货币联盟C. 政治联盟D. 经济特区答案:C10.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经济指标B. 社会指标C. 军事指标D. 环境指标答案:C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1.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考虑以下哪些因素?A. 资源禀赋B. 市场需求C. 政策导向D. 国际形势答案:ABCD12. 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包括以下哪些?A. 双边合作B. 多边合作C. 区域集团D. 国际组织答案:ABCD13. 区域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哪些?A. 人口问题B. 环境问题C. 经济结构问题D. 社会稳定问题答案:ABCD14. 区域规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GIS技术B. SWOT分析C. 政策模拟D. 专家咨询答案:ABCD15. 区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通常包括以下哪些?A. 经济增长率B. 人均收入C. 教育普及率D. 犯罪率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区域一体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卷试题样卷.docx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期末考试试题样卷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1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2土地利用分区:又可称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3技术进步:指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4绿色 GDP :既能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否,而且还能说明资源消耗的状况和环境质量的变化,更能反映国家 GDP 的值。
5外部性:指经济主体活动对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他人或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二填空(每空一分,共30 分)1 反映区域发展水平的总量的指标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绿色 GDP 。
2区域经济特色主要表现为区域产业结构特色和区域产业结构布局特色。
3城镇化表现为农村持续向城镇转移,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现代化水平提高。
4区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的特征。
5区域的划分一般分为均质区域和功能区。
6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的特征有有限性、动态性和可增强性。
7科技活动产出的主要形式有科技论文、专利等。
8土地供需矛盾的焦点是更低与建设用地的比例。
9区域规划的特点:综合性、战略性、地域性。
10区域发展中的单一指标包括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11按照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可将人口的自然增长划分为原始型、年轻型、成年型、衰老型四种类型。
三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分)1下列不属于区域发展新趋势的是(C)A 、区域分工全球化B 、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C、合作共赢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D、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2 一个国家或区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人口为( B )A 、人口容量B 、适度人口C 、人口承载力3主要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构成状况的是( C )A 、人口数量B 、人口迁移C 、人口素质D 、人口分布4陕北地区煤油汽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在巨大,在国家能源产业战略布局中居重要地位,那么它在区域优势的类型中属于( C )A 、局部优势B 、潜在优势C 、全局优势D 现实优势5以下哪组属于自然资源所具有的特征的是( D )A 、结构性有限性整体性社会性B 、系统性结构性动态性社会性C、有限性区域性社会性多用途性D、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四、简答题:(各 5分)1.请你简要论述技术的引进或转移的优点。
《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试卷及答案_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人教版_2024-2025学年
《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题干: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A、自然环境B、人文环境C、政策导向D、科技发展2、题干: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A、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趋同C、区域间人口流动D、区域内部资源环境优化3、下列哪个例子最能体现区域的开放性特征?A、农村地区保持传统生活方式,不接收外部影响B、城市周边区域因工业发展迅速,生产活动频繁,吸引了大量外部劳动力和资源C、国家政策要求保持人口区域内稳定,不实施大规模迁移D、偏远山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产业结构保持不变数百年4、区域内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构建有利于:A、降低区域内部资源利用率B、打造特色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C、提高区域内部的高度独立性,减少与其他区域的经济联系D、加重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速度5、在我国,下列哪项地区不完全符合“要想富,先修路”的经济开发原则?A. 长江三角洲B. 环渤海经济圈C. 西藏自治区D. 广东珠江三角洲6、以下哪个选项描述的是区域发展的共同性,而不是差异性?A. 一个区域内人口密度高,而另一个区域内人口密度低B. 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另一个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 两个区域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D. 两个区域都位于海滨地带7、关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发达国家之间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B. 区域发展不平衡仅存在于发展中国家C.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D. 区域发展不平衡对经济全球化没有影响8、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A. 自然资源分布不均B. 交通条件差异C. 国家政策偏向D. 当地居民的平均身高9、以下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A. 青海省B. 陕西省C. 河北省D. 云南省 10、以下关于区域发展差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区域发展差异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B. 区域发展差异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区域合作得到缩小C. 区域发展差异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异D. 区域发展差异与地区资源禀赋无关11、下列区域的划分依据不同的是()A、亚洲部分国家的划分B、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分C、长江三角洲城市群D、澳大利亚的五大干湿区划分12、在区域发展中,协调人地关系的核心策略是()A、大规模围湖造田B、推行退耕还林工程C、增加农业投入,提高粮食产量D、建立大量的化工厂增加就业13、【题目】在我国新修订的《区域发展总体布局规划》中,哪个区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世界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A. 长三角区域B. 珠三角区域C. 京津冀区域D. 海关区14、【题目】以下关于区域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发展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B. 区域发展过程中,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C. 区域发展主要依靠人口、领土和能源资源的规模和潜力D. 区域发展应以产业升级为主导,忽视教育和科技投入15、关于区域发展的特征描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 区域发展总是从平衡走向不平衡。
区域规划考试题
区域规划1、 名词解释区域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按照一定原则在不同时间、空间和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
依据帕累托定律,资源配置达到最佳,是指资源在各部门和个人之间的配置和使用已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使资源的经济重新配置都不能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好,同时又不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
主导部门 是经济增长中起主要作用的先导部门,采用了新技术,本身具有很高的增长率,并且能对其它产业部门产生重大影响,带动其它各部门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的增长。
科技活动 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
研究与开发人员 主要包括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三类。
研究人员,是指企业主要参与研究开发项目的专业人员。
技术人员,是指具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中一个或一个以上领域的技术知识和经验,在研究人员指导下参加研究开发工作的人员。
辅助人员,是指参与研究开发活动的熟练技工区域经济 (regional economy) 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以一定地域为范围,并与经济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结合的区域发展实体。
区域经济反映不同地区内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内涵和外延的相互关系经济起飞 是指一种产业革命,在工业化初期的较短时间内(20-30年)实现基本经济和生产方法上的剧烈转变,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产业布局指向性 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产业规划,产业规划就是对产业发展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整体布置和规划,产业结构就是指三大产业结构。
具体的措施可以概括为统筹兼顾,协调各产业间的矛盾,进行合理安排,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突出重点、兼顾一般、远近结合、综合发展。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 人口机械增长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 是指一地区 (城市)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区域发展与规划》课程考试试题(请从下面每一组题目中选一题作答)第一题(20\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1试论述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I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中提出了他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分为5个阶段,1971年他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中增加了第 6 阶段。
经济发展的6个阶段依次是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走向成熟阶段、大众消费阶段和超越大众消费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传统社会是在生产功能有限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围绕生存而展开的经济,而且通常都是封闭或者孤立的经济。
准备起飞阶段这一阶段是摆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准备阶段,它的特征是社会开始考虑经济改革的问题,希望通过现代化来增强国力并改善人民的生活。
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经济体制改革,为发展创造条件。
这一阶段的主导产业则通常是第一产业或者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 这一阶段要解决的关键难题是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起飞阶段这是经济由落后阶段向先进阶段的过渡时期。
罗斯托认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4个条件: %1生产性投资率提高,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提高到10%以上;%1经济中出现一个或几个具有很高成长率的领先部门;%1发明和革新十分活跃,生产过程吸收了科学技术所蕴藏的力量;%1适宜的政治、社会以及文化风俗环境。
在起飞阶段,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到制造业,外国投资明显增加,以一些快速成长的产业为基础,国家出现了若干区域性的增长极。
起飞阶段完成的标志是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从农业出口转向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开始出口大量的服装、鞋、玩具、小工艺品和标准化的家电产品。
走向成熟阶段这是指一个社会己把现代化的技术有效地应用到了它的大部分产业的时期。
在这一阶段,国家的产业以及出口的产品开始多样化,高附加值的出口产业不断增多,厂家和消费者热衷新的技术和产品,投资的重点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了资本密集型产业,国民福利、交通和通讯设施显著改善,经济增长惠及整个社会,企业开始向国外投资,一•些经济增长极开始转变为技术创新极。
大众消费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的经济部门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奢侈品消费向上攀升,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开始大量利用高科技的成果。
人们在休闲、教育、保健、国家安全、社会保障项目上的花费增加,而且开始欢迎外国产品的进入。
超越大众消费阶段罗斯托对大众消费阶段以后的社会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不过他认为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这个阶段的到来,一些长期困扰社会的老大难问题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也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动力源要素 增长动力极增长动力区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追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 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在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第三阶段即起飞阶段与生产方式的急剧变革联系在一 起,意味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开始,在所有阶段中是最关键的阶段,是经济摆脱不发达状 态的分水岭,罗斯托对这一阶段的分析也最透彻,因此罗斯托的理论也被人们叫做起飞理论。
优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在考察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后提出的,它正确地强调了国 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落后国家迫赶先进国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是一 种重要的现代化理论。
一些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自觉地实践了罗斯托的理论并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
局限性一方面,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是一种线性的发展理论,不具备周期理论的预见性, 人们注意到,罗斯托的理论中最初只包含了 5个阶段,后来被他扩展成6个阶段,那么只要 人类社会不灭亡,肯定就还会存在第7个阶段,这第7个阶段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根据罗 斯托的理论人们都无从知晓。
所以,罗斯托的理论虽然对落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 义,但对发达国家的发展却没有多大参考价值。
另一方面,罗斯托的理论忽略了多种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可能性,实际上,小的经济体 ——如新加坡这样的城市国家——完全可能以其他的路径实现现代化,或者实现跳跃性的 发展。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是最有代表性的阶段理论之一,其他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 现代化理论也涉及经济发展的阶段,虽然划分的方法不同,但这些理论同罗斯托的理论具有 同样的局限性,即缺乏预见性,不适合作为分析产业革命的理论。
2画图说明区域经济的扩张过程。
增长动力域区域经济的扩张过程AC(TC)P(TR)3绘图说明某一空间要素对盈利空间及最小成木点区位的影响。
空间要素对盈利空间及最小成木点区位的影响距离(c )®3<0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对于选择区位的企业生产者来说,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空间的任意一点,每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费用由折线AC (平均费用)或TC (总费用) 表示,该折线就称空间费用曲线(space cost curve )0费用最小点用A'表示。
而在空I'可的 任意一点符一单位产品的收入是由折线P (价格)或总收入(TR )表示,该折线就称空间 收入曲线(space revenue curve )。
收入最大点用B'表示。
Ma 和Mb 表示平均费用和价格正 好相等的区位,MaMb 以内地区收入大于费用,是有赢利的区域,Ma 和Mb 就表示利润的 可能性边界。
相反,MaMb 之外的地区则收入低于费用,则为亏损区域。
在MaMb 之间,p 和AC 间的垂直距离表示生产各.单位的平均利润。
若把上述的平均费用和价格用总费用和总 收入表示的话,总收入TR 和总费用TC 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总利润。
在A 点的生产费用最低, B 点的收入最大,MaMb 之间表示能够获得利润,但在区位A 空间收入和空间费用曲线的 垂直距离比区位B 大,即A"A‘之间的距离大于B 〃 B’之间的距离,因此A 是最佳区位 (图 3—20)o第二题(20\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1、为什么说技术进步会推动区域经济多样化,并为劳动就业带来广阔出路?因为技术进步,导致社会化分工越细,对经济结构影响越大,导致经济结构的多样性。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源的稀缺性,重视这一 点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尤为重要。
更细的劳动分工意味着更多的行业。
更多地行业意味 着更多的就业技术创新使人们的职业劳动时间减少,精神生活比重不断上升,使人的个性和创造力得 到充分发展。
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学习知识、欣赏艺术,丰富和拓展了 人们的经济信息交流渠道,使家庭生活与社会经济活动之间形成新的关系,人们足不出户 就可以从事股票交易等职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再如技术创新不断创造的便捷的交通和通 讯工具,使人们可以很快到达世界各个地方,促进了旅游及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相互了 解。
人类的认识能4ilUfl|T|力是无限的,人类智能的开发也是无穷的。
技术创新改变着社会劳动力的构成,拥有现代知识、信息、技术专长的技术创新人才数量的不断增加,为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先进的劳动力基础.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中,由创新企业家、经营管理者、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构成的中产阶级己经占到人口总数的50%-60%o2、分别说明规模经济、区位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的主要来源。
规模:1、专业化,从亚当•斯密的著作开始,人们认识到分工可以提高效率。
规模越大的企业, 其分工也必然是更详细的;2、学习效应,随着产量的增加,工人可以使熟练程度增加,提高效率;3、可以有效地承担研发费用等;4、运输、订购原材料等方.面存在的经济性;5、价格谈判上的强势地位。
区位:1、降低价值创造的成本,以达到低成本;2、提供差异化的产品以收取溢价;3、利用差异化维持低价以增加销传量。
4、运输成本和贸易障碍城市化1、常规投入的增长2、技术进步3、制度创新4、富余劳动力5、外溢效应3、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有何不同?白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区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优势有利条件:区域本身所具有的属性,有利条件是天然或长期形成的先天条件,而且不会随着时间发生较大变化优势:地域后天发展产生的竞争优势,它会随着时间和竞争对手发生变化有利条件转化为区域优势的前提当地具有确立这一优势的有利条件,和资金、技术;过运输后优势产品还有价格优势地区发展优势必须与国家的总体发展战略bl标一致,才有可能得到确立地区发展优势只有通过对区域内全部生产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件进行综合评价后,才能确定一个区域的优势只有通过与全国其他区域进行比较,才能确定。
第三题(20',以下三题中任选一题)1、核心一边缘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在城乡规划中运用核心一边缘模式?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木的结构要素。
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
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
这个模式经过了高度的提炼概括而显得很简单。
但实际上,一个国家有多个核心和由依赖关系的类型所决定的边缘网络。
核心和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是模式的基础,是内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根源。
由于在边缘区可出现城市型聚落,在核心区也会有农村型聚落,因此,边缘区•也可能变成城市化地区,不过并没有改变其对核心区的依赖地位。
一个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是核心区产生大量革新(材料、技术、精神、体制等),这些革新从核心向外扩散,影响边缘区的经济活动、社会文化结构、权力组织和聚落类型。
在城乡规划中运用核心一边缘模式第一,是由于城市和乡村相互交换的数量增加,而形成一种复杂的有机结合的劳动地域分工。
第二,城乡在一定地域内有益广泛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基础,或者更准确地说,形成了一种全社会共享的社会文化结构,这里包括语言、文化价值、政治立法、政治制度以及市场经济等。
第三,以大都市,中小城市,乡镇,乡村为不同层级的核心,通过将公共基础设施和产业基地的分级规划,节约投资扩大收益2、点轴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在区域规划中运用点轴模式?点轴模式是增长极模式的扩展。
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样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素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来这就是轴线。
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曰、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
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因此,点轴开发可以理解为从发达区域大大小小的经济中心(点)沿交通线路向不发达区域纵深地发展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