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概述论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4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艾滋病初筛实验室是一个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为了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一套严格的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个____字的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运行,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艾滋病初筛实验室的运行管理和安全防护工作。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应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保证实验室工作的安全和稳定进行。
第二章实验室管理第四条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应配备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第五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相关培训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第六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研究生涯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演练。
第七条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健全实验室的制度和规范,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第八条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并进行维修。
第九条实验室应建立并落实实验室物品和试剂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物品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十条实验室应建立并落实数据和文档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第十一条实验室应建立并落实医废的处理制度,确保医废的安全处理和妥善处置。
第十二条实验室应建立并落实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故和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以及实验室人员的应急撤离路线和措施。
第三章实验室安全防护第十三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佩戴个人防护设备,并进行相应的培训。
包括但不限于实验室服、口罩、手套等。
第十四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做到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和试剂物品的安全操作。
第十五条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艾滋病抗体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及防护
的广泛关 注 。国家先 后颁 布 了《 验 室生 物 安全 通用 实 要 求 ( B 9 8 - 20 》、 全 国艾 滋 病 检 测 技 术 规 G 14 9 0 4) 《 范》 全 国艾滋病 检 测 工作 管 理 办法 》 将 H V的危 和《 , I
害 程 度 定 为 二 级 , I 抗 体 初 筛 实 验 室 定 为 二 级 生 物 HV
第 】 9卷 第 2期
2l O 0年
河 南 医学 研 究
HE NA N MEDI A L RES C EARCH
VO . 9 11
NO 2
6月
Jn u e
2 0 01
文 章编 号 :0 44 7 ( 0 0 0 —2 8 0 1 0 - X 2 1 ) 20 2 —3 3
v c to a x s r n ci ia a o ao y Co l in :i V n t lS re i g T s hes se o o ain le po u e i ln c llb r tr . ncuso n HI I ii c e n n e tt y tm f a b o ae ma g me tm u tb mp o e o r d c he v c t n le p s r ik o te lwe t is f na e n s e i r v d t e u e t o a i a x o u e rs s t h o s. o Ke ywo ds HI I i a ; Bis f r : V n t l i o ae;m a a e n ;p oe to n g me t r t cin;v c t n le p s r o ai a x o u e o
目前艾 滋病在 全球 的流行 日趋 严 峻 , 已成 为 严重 的公共 卫生 问题 。相关 资 料 显示 : 国的艾 滋 病 病毒 我 感染 者也 已超 过 l0万人 ” 。H V 抗 体 初 筛 实 验 室 O I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调查分析
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调查分析作者:刘月琴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5年第06期【摘要】目的: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
方法:采用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和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2家疾控中心的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均符合要求。
但其一次性隔离手套质量不过关,经检查发现两家疾控中心的一次性手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
两家疾控中心均能够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所有废弃物均在密闭容器物中进行高压灭菌,而后进行焚烧,但两家疾控中心的焚烧炉并不符合环保要求,未安装环保措施。
结论: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中要注意对生物安全的培训,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防止病原传播。
【关键词】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2003年,非典型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大肆流行,新加坡、台湾以及北京的生物实验室相继发生了SARS病毒泄漏,导致相关人员感染。
因此加强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不仅仅是对环境、群众安全负责,同时也是对国家的安全负责。
本文将对艾滋病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旨在加强实验室防护力度。
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2家县级疾控中心艾滋病实验室人员,所有人员均负责自愿咨询检测、羁押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等工作。
1.2 一般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9年修订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并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原理对其生物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调查。
2 结果2.1 实验室安全防护2家疾控中心的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措施均符合要求。
但其一次性隔离手套质量不过关,经检查发现两家疾控中心的一次性手套并非正规厂家生产。
2家疾控中心人员均培训上岗,且能够在从事工作前进行HIV抗体和乙肝、丙肝等病毒标记物的检测;注射乙肝疫苗;每半年或1年进行一次HIV抗体检测,并能够长期保留血清样品。
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是分三区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笔者通过对HIV检测筛查实验室的建造设计,查阅了较多的文献和标准规范,也通过与同仁的交流,感觉到相当多的实验室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许多操作习惯需要改进,生物安全意识需要进一步加强。
前段时间,写了篇这方面的文章,与有兴趣的同仁一起交流学习。
另外,HIV检测筛查实验室除了分三区之外,其余的要求与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要求完全一致,因此文中提及的相关内容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
HIV检测筛查实验室是进行三区划分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的检测样品是血液,包括全血、血清和血浆。
这些样品在检测前均是未知标本,都应该被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标本。
对于HIV检测筛查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而言,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爱滋病病毒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血液标本作为未知标本可能含有的其它各种病原微生物,必须充分考虑其可能存在的各种潜在风险。
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而言,潜在的最大危害是感染性气溶胶引起的感染。
Pike等对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却高达82%。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1]。
因此,对于实验室而言,应将防止气溶胶的产生和防止已产生的气溶胶进一步扩散作为生物安全防护的重点工作。
本文对实验室中几个容易忽略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讨。
1实验室三区划分需相互密闭隔离实验室只要进行相关操作,气溶胶的产生不可避免。
除了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安全的操作技术减少操作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外,采用有效的隔离技术,防止气溶胶的扩散也相当重要。
因此,HIV检测筛查实验室要求把建筑区域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来防止气溶胶由实验室向外界环境扩散。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探讨当前,很多医疗机构都开展了HIV抗体筛查工作,HIV抗体筛查实验室是进行三级划分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主要的检测样品是血液,包括全血、血清、和血浆。
这些样品在检测前均是未知标本,都应被视为具有潜在风险的标本。
对于HIV抗体检测筛查实验室来说,关注的重点不应仅仅局限于HIV本身,同时也要考虑到血液标本作为未知标本可能含有的其它各种病原微生物,必须考虑各种其它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对于生物安全实验室而言,潜在的最大危害是感染性气溶胶引起的感染。
Pike等3921例实验室相关感染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已知原因的实验室感染只占全部感染的18%,不明原因的感染却高达82%。
对不明原因的实验室感染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可能是病原微生物形成的感染性气溶胶在空气中扩散,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吸入了污染的空气感染发病的【sup】[1]【/sup】。
因此,对于实验室而言,应将防止气溶胶的产生和防止已产生的气溶胶进一步扩散作为生物安全防护的重点。
本文对实验室几个容易忽略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讨。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三区划分需相互密闭隔离实验室只要进行相关操作,气溶胶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除了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安全操作技术减少操作过程中气溶胶的产生外,采用有效的隔离技术,防止气溶胶的扩散也至关重要。
因此,HIV筛查实验室把建筑区域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以防止气溶胶由实验室向外界扩散。
用密闭可靠的围护结构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房间彼此分开,采用的是围场技术中的建筑密闭隔离。
因此,这三个区域之间的相互密封性决定3区划分是否起到防止气溶胶扩散的作用。
如果三个区域之间的隔离缺乏相对独立的密闭性,也就失去了划分的目的和意义。
HIV抗体筛查实验室建筑装饰和布局应利于清除气溶胶实验室的建筑装饰和布局应尽可能满足便于清洁和减少气溶胶沉积2个方面。
以下几点有利于气溶胶的清除:①实验室的各种台、架、设备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侧面至少留80mm,后面至少留40mm间距以方便清洗和消毒;靠地和靠墙放置时,应使用密封胶将靠地和靠墙的边缝密封【sup】[2]【/sup】;②实验室的各种台、架结构尽可能简单,最好不要设置抽屉等,以减少气溶胶沉积和存在消毒的“盲区”;③实验室最好采用彩钢板作为墙面和天花板,天花板、场面和墙面的交角最好采用圆弧形及可靠密封,以便于消毒清洁;④实验室地面最好采用PVC地板,其不易产生尘埃,可有效减少粉尘性气溶胶的产生。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
艾滋病检验中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摘要】艾滋病属于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患者发病机制多由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IV)所致,该疾病可以通过血液、唾液、体液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从而使艾滋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到目前为止该疾病尚未有完全治愈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且疾病的致死率极高,因此该疾病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艾滋病检验中的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和艾滋病患者或IHV携带者的血液进行接触,因此其具有较高的艾滋病感染风险,为了保障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需对其采取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艾滋病;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艾滋病(AIDS)也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继癌症疾病后,另一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其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有资料显示,近年来艾滋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我国艾滋病发病例数已超过60万,不仅给患者自身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加大了艾滋病病检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率,而我国仍有部分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因此相关单位需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或教育,才能有效提高检验人员的自我安全意识,进而减少艾滋病的感染几率和保障检验人员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
1.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以及黏膜破损渗出液中具有大量的艾滋病病毒,且这些病毒传染性极强,而患者的唾液、汗液、乳汁以及其他体液中也存在少量的艾滋病病毒,这类病毒传染性较低。
由于艾滋病病检检验人员需要长期对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和与其血液或机体进行接触,因此其感染艾滋病的风险性较高,检验人员在艾滋病检验中存在相关危险因素主要有:(1)皮肤破损,当检验人员的皮肤存在溃疡、擦伤、切口等损伤且暴露时,当其接触到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时,极易发生感染[2]。
(2)黏膜接触,人体的黏膜下血液循环和黏膜组织距离较近,且黏膜组织十分薄弱,而检验人员对患者的血液样品进行检验前一般需作离心操作,若操作不当则会使血液飞溅,当血液落入到检验人员的鼻腔黏膜、眼结膜或口腔中时,便会引发检验人员出现感染,黏膜接触暴露产生感染的危险性通常低于皮肤破损暴露所引发的感染。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一、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扩散,同时确保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制定本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安全设施和装备1. 实验室应符合相关标准,设置防护设施,包括洗手间、紧急淋浴设施、消毒设备等。
2. 实验室应装备紫外线灯和高效过滤器,确保空气质量和微量病原体的消毒。
3. 实验室应配备防护用品,人员必须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
三、实验室人员培训1. 实验室人员必须接受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培训,包括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实验室操作规范等。
2. 实验室人员必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确保身体健康,并按时接受防治措施。
四、实验室工作操作规范1. 实验室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病毒泄漏。
2. 实验室操作过程中应佩戴防护手套、口罩和防护服等防护用品,防止直接接触病毒。
3. 实验室操作结束后,必须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保证实验室环境的清洁。
4. 实验室人员应严格遵守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记录和汇报工作。
五、实验室废弃物处理1. 实验室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箱中。
2. 实验室废弃物必须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确保无害化。
3. 实验室废弃物处理记录必须做好,定期报告给相关部门。
六、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 实验室突发事件包括实验室人员感染、设备故障、病毒泄漏等。
2. 实验室突发事件发生时,实验室人员应按照预案进行处置,并及时报告给上级主管部门。
3. 实验室突发事件处理完毕后,应进行事故分析和整改,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七、实验室管理监督1. 实验室管理由主管部门负责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
2. 实验室人员应配合主管部门的检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3. 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应及时整改,确保实验室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转。
浅谈HIV初筛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了职业暴露事故后 , 立即用 消毒 液或清水处理 被污染 的部分 , 应
尽可能用力挤压皮肤 , 出污染 物 , 排 或使 用洗眼装置 冲洗 眼 睛黏
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检查 采血管是否 有裂 隙; 洗板机 是否
堵孔 ; 物安 全柜 各 部 分 是 否 正 常运 行 等 。 生 HI 体 检 测 主 要 采 集 血 液 样 品 , 品 采 集 过 程 中 , 作 人 V抗 样 T
毒。操作完毕后 , 所有 的吸管 、 吸头 、 试管等废弃物应置于规定 的 已含适 当消毒液的容器内 , 小心的移出生物安全柜 , 高压和/ 焚 或 烧。应备有合适 的消毒液 , 以随时清除溅出物及溢出物 。
滋病感染人数的不断增加 , 使得检验人员艾滋病 毒职业 暴露 问题 日渐突出, 这就要求医生在 保证检验质量 的同时 , 要高度 重视 还
中外 医 学研 究
21 0 0年 2月 第 8卷
第 3期
C N S N O EG DC LR S A C HIE EA D F R I N ME IA E E R H
重 . 。 毒. 。 。萎 誊譬 . | : 。 -。重量≯≯。 !
1 ≯ . 。 l l- 一≯ 薯 ≯-。 ≯_ ÷ 。 :
实验室T作人员既是 生物安全 的受益者 , 又是管 理者 , 是最
轻易受到生物危害的群体 , 又是实验室管 理的核心 , 需要具 备 良
高致病性病原 微生物菌 ( ) 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
另外 , 实验室必须 随时备有足够应急使用 的消毒剂。血液溢 漏、 倾翻于工作台面或 实验地面时 , 马上采取消毒措施 ; 应 操作人
员 破 损 的皮 肤 或 黏 膜 接 触 了 待 检 样 本 或 含 有 H V 的 血 清 , 生 1 发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HIV实验室安全防护
锐器处理
处理医疗废物的人员应佩戴 防刺穿手套。
标本的运送
• 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要获得相应部门批准 并由具有资质的人员专程护送。 • 三层容器对样品进行包装。随样品应附有 与之对应的唯一性编码对应的送检单。
三层容器
• 第一层:直接放样品,应防止渗漏。应有 缓冲和吸水材料。 • 第二层:容纳和保护第一层容器,可装若 干个第一层。要求不易破碎、带盖、密封、 材料便于消毒、 • 第三层:容纳并保护第二层容器的外层包 装箱。应贴上醒目标签等,还应便于消毒。
冷藏箱
废弃物的处理
• 所有废弃物应按照HIV污染物处理!
• 严格消毒处理!
医疗废弃物生物安全标志
• 要求: 1、材料:坚固、耐用、 抗风化、淋蚀 2、颜色:背景色 黄色 文字和字母 玄色 3、尺寸: 警示牌 等边三角型边长 ≥400mm 主标志 高≥150mm 中文文字 高≥40mm 英文文字 高≥40mm
关于HIV的职业暴露
实验室生物安全
生物安全标志
•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志图
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概念
• 一、实验室生物安全:指为了避免各种有害生物因子造成 的实验室生物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措施(硬件)和管理措施 (软件)。 • 二、生物因子 (bio-agents): 具有一定生物活性的物质,或 来源于活生物的物质,包括生物体本身。 • 三、 微生物(microbes, microorganisms): 微生物是指 活的生物因子,包括能够复制或基因物质传递的细胞或非 细胞的微小生物实体,其中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微生物。 主要指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病毒 和某些寄生虫。 • 四、 病原体(pathogens): 病原体是能致病的生物因子, 包括能够引发人和动物、植物传染病的生物因子,主要指 致病微生物。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
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一、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的重要性实验室是进行各种科研、教学和临床诊断工作的场所,其中包括了许多危险性较高的病原体或者有害物质。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命性。
为了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制定并严格执行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的基本要求1. 病原体分级和处理根据病原体的性质和传播能力,将其分为不同的分级。
对于艾滋病病原体HIV,应该将其分为一级或二级分级。
对于一级分级的病原体,需要在实验室内严格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和条件进行。
对于二级分级的病原体,需要在实验室内进行防护性操作,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传播。
2. 防护设施和装备实验室必须配备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设施和装备。
例如,实验室应该配备紫外线灯、生物安全柜、防护面具、防护手套等。
这些设备和装备的选择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的规定和标准。
3. 接触传播的预防和控制接触传播是艾滋病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直接接触患有艾滋病的患者或者被病原体污染的物体。
在处理可能存在病原体的样本时,应该戴好防护手套,并且在操作结束后及时洗手。
4. 空气传播的预防和控制空气传播是艾滋病病原体传播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实验室应该保证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期检查和维护排风设备,确保排出的空气安全。
在需要处理可能含有病原体的样本时,应该使用生物安全柜,防止病原体通过气溶胶传播。
5. 废弃物的处理实验室中产生的废弃物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
对于含有病原体的废弃物,必须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理。
废弃物的处理必须符合规范,并且与普通垃圾有所区分。
6. 应急处置和意外事故处理实验室必须制定应急处置和意外事故处理预案。
在发生意外事故或者有突发情况发生时,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按照预案进行处置,保障自身安全和公共安全。
艾滋病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山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 耿燕来自我省艾滋病疫情及流行特点
我省1995年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截至 到2009年底,我省共累计报告HIV/AIDS3422 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572例,死亡888例. 2009年,我省共报告HIV/AIDS602例, 其中 新报告513例,既往订正89例。 2009年报告艾滋病病人167例,其中首次报 告101例,66例由既往HIV转为艾滋病病人。 2009年报告死亡109例。 分布在我省11个市114个县区,占全省119 个县区的95.80%。
疫情分布范围扩大,地区差异明显
疫情分布范围持续扩大,从2002年的50 个县增加到2009年的114个县。 地区差异明显,在全省历年累计报告 HIV/AIDS中,运城市报告占42.87%,太原 市占21.39%,而忻州市只占1.87%,吕梁 市占1.49%。 2009年报告的HIV/AIDS中, 太原市占34.39%,运城市占24.58%,而 忻州市和吕梁市各占2.16%。
山西历年报告HIV/AIDS 情况
例数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年份
我省艾滋病流行概况
疫情呈缓慢上升趋势,综合防治效果开始 显现 从2000年到2004年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 年平均增幅达164%;综合防治效果开始显 现。2005年以后,疫情上升趋势放缓,年 平均增幅为12%。尽管疫情增幅有所减缓, 但由于新增感染数逐年增加,基数持续加 大,危害仍在持续加重。
离心管发生破裂
HIV初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的探讨
供 舒适温馨 的献血环境 ,提 高采血者 的业务 技能。加 强管理 ,保证质
量体系 的有效 运行 ,保证血 液质量 、血液安 全 。在2 1年底与2 1年 00 01
初对全市 临床用血病例 的随机抽查统计 ,不科学合理 用血的 比例高达
3%,也就是说有 3%的血 液造成 了浪费。我们 与卫生局 配合多次对 0 0 临床 医师进 行有 关输 血方面知识 的培 训 ,加强输血 处方权的管理 。对
2 I初筛实验室工作制度及安全管理制度 . HV 1
21 I 初筛 实验室工作制度 :每 日 . 1H V . 搞好室 内卫生 ,保持室验 室清 洁 整齐 。保 持实验室安静 , 班时间专心工作 ,不串岗 、闲谈 、不得 做 上 与 工作无关的事 。实验 室冰箱不得放易燃 、有机 溶媒 、食物和饮料 。
HV 筛实验室检验人员生物 安全 的探讨 I初
王 江峰 王 诚
( 湖北省红安县人 民医院 ,湖北 红安 4 8 0 ) 3 4 0
I 【 摘要 】探 讨 H V 初 筛实验 室检 验 工作 人 员的生物安 全教 育 ,生物 安 全防护 意识 ,使 H V初 筛实验 室工作人 员成 为生 物安 全的 爱益者 ,合 I 格 的 管理 者 。 【 关键 词 】 生物安 全 ;HI 初 筛实验 室 V
中图分 类号 :R4 . 461
文献 标识 码 :B
文 章编号 :17— 14 (0 2 4 05 — 2 6 1 8 9 2 1 )2— 36 0 实验室培养 液 ,即暴露 于含 有HV的液体等 引起 的危害 、故 良好的制 I 度 、安全的管理 、严格的预防 、认真 的处理是必不可少 的 。
实验 室的生物安全工作 。现将工作整理如 下。 1HV I初筛 实验 室的 防护及 教 育 11加强技 能的培养 :所有工 作人员必 须经过H V 测技术和 艾滋病 . I检 实验室安全 培训 ,包括 上岗培训 ,并接 受实验室管理 人员的监督 。实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范文(三篇)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范文生物安全制度和防护措施是检验科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规定,旨在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和防止生物危害物质泄漏或传播。
1. 穿戴防护服装:检验科工作人员需要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服装,包括实验室上岗服、手套、护目镜、颇帽等。
这些防护服装能够有效隔离生物危害物质,降低暴露风险。
2. 实施洗手和洗消措施: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洗手,特别是在接触生物样本后。
洗手程序应包括充分湿润双手、用肥皂搓洗至少20秒,重点清洗手指、指缝等易藏污纳垢之处,并用水充分冲洗干净后用纸巾擦干或用热风吹干。
3. 建立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应建立相应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每个操作步骤,包括材料的接收和储存、实验室内操作流程、废弃物处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等。
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操作,确保安全。
4. 使用生物安全柜:对于需要操作生物危害物质的实验,必须使用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可提供物理隔离、过滤风源和超净排风等功能,有效防止生物危害物质泄漏和传播。
5.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工作人员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与生物危害物质接触较多的岗位。
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6. 进行危险废物分类和处理:使用完毕的生物危害物质和废弃物必须分类、密封打包和正确处理。
这包括正确使用生物危险废物容器,并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废弃物的处理,以防止环境污染和生物危害物质泄漏。
7. 受训和教育: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和教育,了解和掌握生物危害物质的相关知识、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理措施。
总之,生物安全制度和防护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保障检验科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生物危害物质的泄漏和传播。
检验科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范文(二)生物安全是保障科研工作人员在处理生物材料时的安全和防护的重要措施。
为了防止与生物材料接触导致的安全事故和疾病传播,科研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制度及防护措施。
一、生物安全制度1. 实验室准入管理1.1 实验室准入申请:员工进入实验室前必须进行实验室准入申请和审批,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2024年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二篇)
2024年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范文1.建立安全制度1.1根据“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____)”,制订本实验室的安全标准操作程序(S-SOP),该程序应适用于现有的实验条件,并与实验室其他规定相一致。
2.人员管理和培训2.1 实验室主任应了解所有工作人员。
在安排工作区域时,要根据人员的工作种类和所涉及的生物材料,对实验室环境做安全检查。
2.2 新调入人员、外来合作、进修和学习的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非实验室人员和非实验室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
2.3严格执行实验室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HIV抗体和备案制度,工作人员血清应长期保留。
2.4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经过HIV检测技术和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上岗培训和复训,并接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
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要对工作和环境的安全负责,所有工作人员都有责任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2.5必须告知新上岗人员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进行安全教育,直至有能力后方可单独工作。
3.安全保障措施3.1 皮肤受损、患病都会增加感染的危险。
皮肤的伤口和擦伤都应以防水敷料覆盖。
3.2 进实验室前要摘除首饰,修剪长的带刺的指甲,以免刺破手套。
3.3进入实验室应穿隔离衣,戴手套。
如果接触物传染危险性大,则应戴双层手套和防护眼镜。
3.4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脱去隔离衣并洗手。
3.5严禁在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内进食、饮水、吸烟和化妆。
4.带入和带出实验室的物品4.1 对所有带入实验室的物品都应进行检查。
含有测试样品的包裹应在安全柜或其他适当的装置内打开。
4.2 将HIV测试样品转送其他实验室时,应防止对人员和环境的污染。
护送样品的人应明确接收地点和接收人,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的人员应及时确认样品已送达指定的实验室,被转入安全位置并得到妥善处理。
4.3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应进行消毒。
4.4 用于国际空运的样品要按照国际空运协会(IATA)的规则进行包装和标记,并提交相应的资料。
HIV试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其它根据物品性质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 处理。
23
二、生物安全实验室规范操作
24
在实验室工作需穿实验服、戴合适的手套
25
避免皮肤裸露 -手套拉到袖口以盖住腕部 用创可贴包住小伤口
26
生物安全1级(BSL-1)
避免产生溅出气溶胶
使用 机械 移液 装置
5
一、个人防护
个休防护装备的必要性:
?感染性材料或其它有害因子在实验室操作时 难免发生沾染或溢洒,发生身体暴露
?任何物理防护设备的保护功能都有一定限度, 都不是绝对的。譬如标准的二级生物安全柜也 可能有少量气溶胶粒子扩散到室内,所以在围 场操作时还要进行个体防护。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一项受制于多环节多
34
生物性废弃物
处置方法
☆防刺穿、防泄漏、密封的容器 ☆避免装载过满 ☆处置正确
35
生物性废弃物
处置方法
① 不要把实验废物放到办公区的废物内 ② 把利器放入专用容器内; ③ 废弃物离开实验室前 要对其外表进行消毒; ④ 做上标记; ⑤ 贴封条,并保持到高 压灭菌结束; ⑥ 安全的运送到高压灭 菌处。
38
固体废弃物 BSL-2 及以上的实验室产生的不回收的固 体废弃物(放射性除外)要先高压灭菌 后再焚烧处理, BSL-1 实验室的废弃物可 直接送出焚烧。
39
液体废弃物 收集后用高压灭菌或化学法去污染后再排放。
40
移液器 TIP 有的TIP 比较锋利,在 BSL-2 及以上的实验室 中,应采取一定措施防止刺破高压袋,危及 后续的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人员,如放到一个 塑料或金属的有盖的盒子里。
49
(五)清楚在实验室区域的人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概述
【摘要】概述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具体操作时的生物安全防护,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交叉感染以及生物危害的发生。
【关键词】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440-02
h iv以血液传播为主,通过共用针头吸毒、使用被污染的血制品及血液传播。
国外临床医护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多有报道[ 1 ] ,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以检测血液样本为主,当一个生物样本从人体采集后,进行样本运送到实验室检测,剩余样本的处置,直至检验报告发出这一连续过程中,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应当贯穿始终。
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止实验室交叉感染,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对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样本采集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
h iv抗体检测主要采集血液样本,在这个过程中也是职业暴露容易发生的阶段。
标本采集须由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工作人员必须清楚意识到待检样本的潜在感染性,操作时应当选择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并要正确使用。
所用的个人防护装备均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使用前应仔细检查,不使用标志不清或破损的防护用品。
一次性的用品不可反复使用。
操作时
须戴手套(如果采集已知的h iv感染者或患者的样本时,应戴双层手套) [ 2 ],采集标本时对于情绪不太稳定的病人来说,应当耐心说服病人积极配合工作,这样以便于采集过程顺利进行,避免在采集过程中由于病人情绪的原因而带来不必要的损伤,进而增加职业暴露的危险。
提倡使用真空采血器,若使用普通的注射器,采血后,不得用手摘取针头,不得给注射器重新“戴帽”,避免刺伤手。
针筒内的血要小心缓慢地沿管壁注入试管内,防止血液外溅。
盛有血液的试管必须及时加盖,并放置于稳妥的试管架上,防止侧倾。
试管在注入血液前应认真检查试管底、管壁有否有裂纹和破损。
标本采集后应当将真空采血器或普通注射器等放入利器盒中,棉签等沾有血液的辅料必须立即放入内含消毒液的容器内,作为医疗废弃物处理,或放置于生物废弃袋中,在密封的情况下送去作高压灭菌处理。
实验室接收样本应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包装,并检查盛装样品的试管有无破损或渗出的情况,如发现溢漏应立即将存留的样品移出,对被污染的试管、试管架和盛器均需作严格消毒。
2 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防护
在检测过程中应做好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应当穿隔离服,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防护眼罩。
样本在离心前,最好在实验室自然放置1~2 h。
在离心时,最好使用带有密封离心管(安全杯)或者密封转头的离心机分离血清,离心后,应在生物安全柜里开启试管盖,要注意防止血清的喷溅。
分离血清时,尽量避免产生气溶胶,工作
人员的手臂动作幅度不能太大,以免影响安全柜内的空气层流。
h iv抗体筛查检测目前多采用手工操作:①加样、混匀用移液器将分离好的血清在生物安全柜内加样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或其他试剂的反应孔中,小心混匀,尽可能避免气溶胶的产生,封盖后,用托盘平移至温箱孵育;②洗涤、溢出洗板机使用前应检查吸液针孔是否已阻塞,如发现阻塞应尽快疏通,在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洗涤液不能溢出;每次洗涤完毕,用蒸馏水洗涤几次,以免洗液中的成分产生结晶而阻塞针孔,造成实验环境污染;吸入废液瓶中的液体,应按量加入适量的消毒剂,作用规定时间后处置。
3 实验结束后的生物安全防护
实验后所有的剩余样本如需保藏的血清或血浆样本,应设有专用冰箱、登记造册入档、专人保管。
若专库保藏的,必须按照国家高致病性样本管理要求保藏。
不需保藏的样本,吸管、吸头、含血细胞的试管等废弃物应置于规定的已含适当消毒液的容器内经过高
压灭菌后集中处理,废液要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到环境中,实验室台面用70%-75%酒精擦拭消毒10分钟,地面采用含氯消毒剂喷洒至湿(约10 ml /m2 ),作用25 min。
环境空气用紫外线消毒30分钟。
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
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要按生物安全防护的要求,遵守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
对需要消毒的物品要彻底消毒,不留死角。
凡接触病原微生物的器材、环境、人员均要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措施。
不同的对象要选择不同
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以达到消毒效果,但要以不污染环境为前提。
废弃物处置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和《消毒技术规范》(2009年版)有关规定。
从实验室出来的所有废弃物,包括不再需要的样本(血细胞、血清等)、反应板、试剂阴阳性对照、el isa标记物、试剂包装盒等,均应视为感染性废弃物,应置于专用的密封防漏容器或生物废物袋中,经高压无害化处理后,密封容器或扎紧废物袋口,按环卫部门要求处置。
所有废弃物应按照h iv污染物品处理,由专人按特定程序和方法进行清洁和消毒,污染或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在带出实验室前均应严格进行消毒。
实验室必须随时备有足够应急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保证消毒效果。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1)血液溢漏、倾翻于工作台面或实验地面时,应马上采取消毒措施;(2)操作人员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待检样本或含有h iv的血清,发生了职业暴露事故后,应立即用消毒液或清水处理被污染的部分,尽可能用力挤压皮肤,排出污染物,或使用洗眼装置冲洗眼睛黏膜,然后按卫生部《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处理指导原则》认真做好职业暴露危害评估及处理;(3)未破损的皮肤只需立即消毒清洗;(4)工作人员衣物污染时,应马上脱去,高压灭菌后再清洗;(5)如果发生环境大面积污染,工作人员应及时离开实验室;(6)做好
意外和事故登记、报告和检测。
我们的工作人员是核心要素,如果管理者和使用者的安全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多高级的设施也发挥不了作用,再好的制度也得落空。
因此我们应当有计划的开展人员培训,采取专题讲座、交互式投影、模拟演练等各种方式,由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新上岗的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定期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促进其熟练掌握操作规范,增加生物安全防护意识。
此外为了保障实验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我们还应当建立和健全个人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在开展试验工作前还要采集本底血清标本并长期保存。
此外我们还应当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加强生物安全管理,这样才能保护实验室人员杜绝职业暴露,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从事艾滋病筛查检测的工作者还应当在工作中规范各种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遵守艾滋病筛查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防止生物危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红珍,聂军. 护士针刺伤的危害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j ]. 实用护理杂志, 2002, 18 (3): 5425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 s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