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讲解学习
初中数学初二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1)详细讲解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强调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识别和运用。
(2)通过实例演示,展示如何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用方程表示。
(3)引导学生学习构建方程的方法和技巧,讲解线性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设计了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探究题:
请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例如:不同商品的价格与数量关系、家庭成员的年龄与时间关系等,收集数据、构建方程并求解,分析结果,形成小组报告。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审题,规范书写,注意细节,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2.对于选做题和探究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充分展示自己的数学素养。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沟通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挑战,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克服困难,不断调整解题策略。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提高数学素养。
(2)拓展课外资源,推荐与本章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拓宽知识视野。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模式。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设计了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一家文具店进行促销活动,购买不同数量的铅笔可以获得不同的优惠。通过这个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数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变量常量教案
变量常量教案教案标题:变量常量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2. 学生能够区分变量和常量;3. 学生能够应用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入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例如,询问学生每天所穿的校服是否会改变,以此引导学生思考常量的概念。
概念讲解:2. 解释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和特点:a. 变量是一个可以改变的量,其数值或属性可以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发生变化。
b. 常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量,其数值或属性在程序运行过程中保持不变。
3. 提供更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例如,展示一个数学方程式,其中包含变量和常量,解释它们在方程式中的作用。
区分变量和常量:4. 呈现一系列的问题,要求学生判断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例如,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要求学生确定方程式中哪些是变量,哪些是常量。
应用实践:5.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购物清单,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商品价格和数量计算总金额。
巩固练习:6.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变量和常量的理解。
例如,给出一些代码片段,要求学生标记其中的变量和常量。
总结:7. 总结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并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上所学内容。
评估:8. 提供一个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变量和常量的理解程度。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
拓展活动:9.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变量和常量的应用领域,例如在科学实验中的应用或计算机编程中的应用。
注:教案的具体内容和步骤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能力水平进行调整和扩展。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是学生在学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数学概念的重要内容。
本节内容通过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在数学问题中,有些数是固定不变的,而有些数是可以改变的,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理解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正确区分常量和变量。
2.培养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常量和变量概念的深入理解,能在复杂问题中正确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分享解题过程,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3.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常量和变量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常量和变量。
2.准备PPT,用于展示问题和案例,方便学生跟随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的身高是1.6米,请问小明的身高是常量还是变量?”引导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通过PPT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常量是指在数学问题中固定不变的数,变量是指在数学问题中可以改变的数。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常量和变量来解决问题。
例如,讨论“一件衣服的原价是100元,现在打8折,请问现价是多少?”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常量和变量。
4.巩固(5分钟)对每组的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巩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运用。
常量与变量的教案
【篇一:常量与变量教案】
7.1常量与变量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体验在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地变化。
2、了解常量、变量的概念,体验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3、会在简单的过程中辨别常量与变量。
重点: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难点:本节的范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函数是研究运动变化的重要数学模型,它来源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它是函数学习的入门,也为后面引出变量间的单值对应关系进而学习函数的定义做了铺垫。本节课内容不但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有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运动变化等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也有一定的帮助。
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71页。
(3)若汽车行驶了4小时,则其中常量、变量分别是什么?
常量是4小时;变量是s,v.
(4)从以上3题你发现了什么?
在一个过程中,常量与变量相对地存在。
三、例题讲解:
一家快递公司的收费标准如图,用t表示邮件的质量,p表示每件快递费,n表示快递邮件的件数。课本141页
(1)填写下表
(2)在投寄快递邮件的事项中,t,p,n是常量,还是变量?
生:h、n在改变,110与10不变。
师:当我们用数学来分析现实世界的各种现象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量,在某一个过程中,有些量固定不变,有些量不断改变,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这两种量。
二、新课教学
1、常量与变量概念。
在一个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称为变量。如上面公式中h和n、s和r是变量。2、学生练习(小试牛刀)
师: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睡眠时间充足吗?根据科学研究表明,一个10岁至50岁的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h小时)可用公式h=(110-n)/10计算出来,其中n代表这个人的岁数,请赶紧算算你所需的睡眠时间吧!(出示投影)
八年级数学上册《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3.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展示问题解决过程和数学表达式的建立。
4.互动交流: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互动交流,加深对常量与变量知识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设计: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涵盖识别常量与变量、列表达式、数据分析等方面。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常量与变量》这一章节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1.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尚需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区别。
2.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把握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提炼关键信息。
2.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这些现象中的常量和变量是什么?
3.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如温度、降雨量、植物生长等,尝试区分这些现象中的常量和变量。
4.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讲解常量与变量的定义,通过具体实例阐述它们在数学表达中的表示方法。
2.设计丰富多样的例题和练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加强小组合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并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实际问题中的常量和变量。
2.学会使用变量表示数量关系,并能够根据问题情景列出相应的表达式。
初中常量与变量教案
初中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目标:
1. 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两者。
2. 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 常量和变量的区别。
2. 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案例或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 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的应用。
二、新课讲解(15分钟)
1. 讲解常量的定义和特点。
2. 讲解变量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说明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案例分析(15分钟)
1. 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0分钟)
1.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区分常量和变量。
2. 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
1. 总结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应用。
2.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两者的区别和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练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 常量与变量》是学生在初中阶段首次接触常量与变量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常量与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代数知识,对一些基本的代数运算有了初步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正确地运用常量与变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本质,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
2.难点: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探究问题。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常量与变量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练习本、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实例中哪些是变化的,哪些是不变的?让学生初步感受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并解释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常量与变量解决问题。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有关常量与变量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常量和变量一等奖创新教案
1常量和变量一等奖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区分它们的不同之处。
2.掌握常量和变量在编程中的应用方法。
3.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常量的定义和使用。
2.变量的定义和使用。
3.常量和变量在编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1.导入新知识2.查找资料让学生使用互联网或图书馆的资源,并了解常量和变量的具体定义和应用。
3.理解常量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常量的定义和特点。
例如:π的值在数学中是一个常量,不会因为具体计算的对象而改变。
让学生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常量?常量和变量有什么区别?4.常量的应用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常量来进行讨论和应用。
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等都属于常量。
学生可以从气象预报网站获取一周天气数据,并将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和降水量保存为常量,然后编写程序,通过获取当天日期,自动显示当天的天气情况。
5.理解变量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变量的定义和特点。
例如:人的年龄是一个变量,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6.变量的应用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变量来进行讨论和应用。
例如:市人口数量是一个变量,每年都会有所增长或减少。
学生可以从统计局的数据中获取该市过去几年的人口数据,并用变量来保存。
然后编写程序,根据输入的年份,自动显示该年度该市的人口数量。
7.常量和变量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常量和变量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展示出来。
8.应用实例设计一个程序,通过输入一个学生的成绩,判断该学生的等级(优、良、中、差)。
学生可以使用变量来保存成绩,然后编写程序来判断等级,并输出结果。
9.总结复习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特点以及应用进行总结和复习。
四、教学评估1.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2.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学生设计和编写的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五、教学资源1.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用于查找资料。
2.电脑、投影仪和显示设备,用于展示幻灯片和演示程序。
初中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教案
初中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教案1. 让学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变量和常量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变量和常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变量和常量的定义及其区别和联系。
2. 实际问题中变量和常量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 掌握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识别变量和常量。
2. 理解变量和常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能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变量和常量的存在。
2. 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讨变量和常量的特点和应用。
3.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和常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图,让学生观察图中的变化,引出变量和常量的概念。
2. 新课:介绍变量和常量的定义,讲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例分析: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识别其中的变量和常量,并探讨它们的运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变量和常量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对变量和常量的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
6.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运用变量和常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变量和常量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应能够识别变量和常量,并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变量和常量。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问题意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变量和常量的概念,培养学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数学教案变量与常量
初中数学教案变量与常量初中数学教案:变量与常量引言: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有趣的学科,而初中数学作为数学学习的基础课程,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中,理解和掌握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至关重要。
本教案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变量与常量的含义、作用以及它们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一、背景知识的概述1. 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在数学中,变量是指可改变的量,常用字母表示;而常量是指固定不变的量,常用数字或字母表示。
2. 变量与常量的作用变量与常量在数学问题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学生需要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它们在算术、代数以及其他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在本课中,学生将能够:1. 定义变量与常量的概念;2. 区分变量与常量,并举例说明;3. 运用变量与常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引入利用一个有趣的情境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如:在一次志愿者活动中,有多少人愿意为植树活动做贡献?请你们想一想,这个数字应该是一个变量还是一个常量?2. 讲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通过示意图、实例等方式,清晰地解释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变量与常量的区分通过多个实例,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并要求他们判断出变量与常量在不同情景中的应用与区别。
4. 变量与常量的应用数学中变量与常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两个概念。
可以设计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运用变量与常量,并进行解答。
5. 知识总结综合归纳变量与常量的定义及其应用,并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巩固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辅助工具和评估方式1. 辅助工具课件、黑板、粉笔、实物物品等。
2. 评估方式可以设计小组活动、个人作业或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理解进行评估。
五、课堂延伸1. 拓展思维鼓励学生思考变量与常量的应用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化学中化学方程式中的变量、经济学中的变量等。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常量和变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常量和变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方程等知识的基础上,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区别,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运用。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大量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方程、有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他们可能是初次接触,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和变量。
2.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2.难点:对常量和变量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的存在,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用于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这个问题中,60公里/小时就是一个常量,因为它是一个固定的数值。
然后,再假设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x公里,这个问题中,x就是一个变量,因为它是一个可以改变的数值。
2.呈现(10分钟)讲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数学中的运用。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常量和变量的存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运用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教案).1.1常量与变量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被动,依赖其他成员的想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应该在教学中多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讨论。
-在用代数式表示常量和变量时,强调符号的规范使用,如x、y代表变量,而π、e等代表常量。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感受常量与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商品数量与总价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常量与变量,特别是在实际问题中识别变量和常量。
-理解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常量在某个问题中可能随条件变化而变成变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常量与变量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两者。
-学会用代数式表示常量和变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了解常量与变量在方程和函数中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运用常量与变量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解释:
-在讲解常量与变量概念时,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如身高、年龄等随时间变化的量)来帮助学生理解。
3.学习如何用代数式表示常量和变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掌握常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在方程和函数中的应用。
5.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常量与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探究常量与变量的概念,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素养,提高对数学本质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下期(教案).1.1常量与变量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1节“常量与变量”。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5.1 常量与变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含义,并能够区分它们。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由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
2.能够用常量和变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3.能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区分。
2.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入和解释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
2.练习教学:通过一些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包括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实例和练习题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例如:“小明的年龄是12岁,每年增长1岁,明年他的年龄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常量和变量的定义,用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例如填空题、选择题等,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
七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常量与变量》教案、教学设计
3.学生在团队合作和表达交流方面能力各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个体差异,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畏惧心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鼓励和肯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生活中的实例,讨论其中涉及的常量和变量。我会提供一些讨论话题,如:
1.在你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常量与变量的例子?
2.如何将这些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3.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常量与变量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讨论内容,适时予提示和引导。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成果。
-安排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在给定变量或常量的条件下,推导出相关的数学公式。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逻辑推理方法,让学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
-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归纳出常量与变量的定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归纳能力。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概念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环节,我会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常量与变量的概念。习题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1.基础题:识别下列各实例中的常量和变量。
-圆的周长C = 2πr
-购买水果,每千克x元,购买y千克的总价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
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常量和变量》是学生在学习了代数基本概念之后的一个拓展,使学生能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够区分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代数的基本概念,对于一些代数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应用可能还不是很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常量和变量。
2.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并能够应用。
3.能够应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区分。
2.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然后通过大量的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小明的身高是1.6米,问小明的身高是常量还是变量?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出示一些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巩固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讲解答案,提高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使学生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方便学生复习。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案1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案1一. 教材分析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常量与变量》是学生在掌握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和函数概念后,进一步学习函数性质的重要内容。
本章通过引入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函数中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从而为后续学习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函数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常量和变量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能够区分两者在函数中的作用和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常量和变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掌握它们在函数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常量和变量在实际问题中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常量和变量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常量和变量。
2.设计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函数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那么在函数中,有哪些量是变化的,有哪些量是不变的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例如,教师可以举一个水位变化的问题,解释水位是不变的量,而时间、降雨量等是变化的量。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区分常量和变量。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案2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5.1 常量与变量》教案2一. 教材分析《5.1 常量与变量》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掌握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函数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对数学表达式和符号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它们。
2.让学生掌握常量和变量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常量和变量的概念及其区分。
2.常量和变量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2.准备数学表达式的相关知识,用于讲解常量和变量在数学表达式中的应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那么这辆汽车的速度是常量还是变量?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对常量和变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常量和变量的定义和性质。
常量是指在某个过程中不变的量,变量是指在某个过程中可以变化的量。
同时,给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区分常量和变量。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一些练习题,运用常量和变量的概念。
例如,给出一个数学表达式,让学生判断其中的常量和变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变量与常量》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数学概念的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变量的概念,常量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变量的意义,并能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正确区分两者,并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能正确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对变量与常量的概念有深入的理解,能灵活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方法,掌握变量与常量的概念,并运用变量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
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变量与常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实物:准备一些实物的道具,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这种情况吗?在现实生活中,有些量是会发生变化的,有些量是不变的,那么,这些变化的量和不变的量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变量与常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变量与常量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量与变量 概念的引出
输入半径 r,根据公式(area=PI*r*r)求解 area,输出结果 例 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举例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华氏温度求摄氏温度的公式,
动画演示
将摄氏温度、华氏温度、 、32 表示出来
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 、32
输入华氏温度 F,根据公式 C= *(F-32)求解 C,输出结果 例 3 根据银行年利率计算一年的本息和 解题思路:
定义数据类型的主要是目的是为了让程序运行时,计算机能根据数据 类型,分配足够的内存空间。
C 语言数据类型有基本类型:整型、字符、浮点 构造数据类型:数组、枚举、指针、结构体和共用体、自定义数据类 型
二、常量与变量
提出问题: 语言 C 为什 么要定义数 据类型? 用客人订酒 店比喻数据 存储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程序执行过程就是数据处理过程,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不变
的,而有些数据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是可变的。
不变的数据是常量,可变的数据是变量。
例 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
解题思路:
找到根据圆半径求圆面积的公式,面积=π×半径 2 将面积、圆周率、半径用 C 语言表示出来
面积(area)、圆周率(PI)、半径(r)
师生互动 学生画出 NS 流程图
} 2、变量的定义
(1)标识符的命名规则
变量名不能和关键字重名,不能使用预定义标识符,
C语言规定标识符只能由字母、数字和下划线 3 种字符组成,且第一个字 符必须为字母或下划线 (2)变量名举例 下列哪些变量名是合法的,分析不合法的原因。 sum,average, _total, Class, day, BASIC, li_ling M.D.John,¥123,#33,3D64,a>b
● 授课方式: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
● 时间地点: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表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思想
复习程序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数据结构和算法。数据结构就是对数
据的描述,在程序中要指定用到哪些数据及这些数据的类型和数据的组织 温故知新, 形式,引出本节内容:数据有哪些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是如何表示及组 课程导入
32 float F,C; C=5.0/9*(F-32);
教学反思
精品文档
作业
习题 P82(1,2,3)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课堂小结
为了有效的利用内存,降低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在存储数据时,
师生互动 让学生思考 一下自己的 名字,有什 么特点? 类比我们中 国人取名字 (什么名字 不能用,名 字可以使用 的符号是什 么)引出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按数据类型分配存储空间。 变量名就代表了某一类型变量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量名的命名 规则。
织的。
§3-2 数据的表现形式及其运算
一、数据及数据类型
1.什么是数据
师生互动: 让学生说错 他们理解的 数据有哪 些?
数据是程序处理的对象。编写程序,就是用某一种计算机语言描述数据对 象和处理数据操作的过程。数值、字符、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都是 数据。
2.为什么要定义数据类型
类比 手机照片 手机视频 所占存储空 间
C=5.0/9*(F-32);
printf("C=%f\n",C);
}
例 3 根据银行年利率计算一年的本息和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 F,C;
printf("Input F:");
scanf("%f",&F); C=5.0/9*(F-32); printf("C=%f\n",C);
输入 r 的值
area=PI*r*r 输出 area 的值 #include "stdio.h" main() { float area,r; printf("Input r:"); scanf("%f",&r); area=3.14*r*r; printf("area=%f\n",area); }
例 2 将华氏温度转变为摄氏温度输出。 输入 F 的值
#include "stdio.h"
c 5 ( f 32) 9
输出 C 的值
精品文档
变量要先定 义后使用。
重点 N-S 流程图 表示顺序结 构程序
精品文档
main()
{
float F,C;
printf("Input F:");
scanf("%f",&F);
板书设计
黑板一
黑板二
面积=π×半径 2
面积(area)、圆周率(PI)、半径(r)
float F,C; C=5.0/9*(F-32);
摄氏温度(C)、华氏温度(F)、 、
合法的标识符: sum , average, _total, Class, day, BASIC, li_ling 不合法的标识符: M.D.John,¥123,#33,3D64,a>b
变量要先定义,后使用。定义变量时,要指定变量的数据类型和
变量名。
变量名的命名规则是:只能使用字母、数字和下划线,并且第一
个字符不能是数字,且不能和关键字及预定义标识符重名。
课堂小结
内容小结
●C 基本数据类型 ●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变量的定义 ●用 NS 流程图表示顺序结构
方法总结
●以问题来驱动,用贴近生活的例子 解释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 ●案例教学,由学生熟知的数学问题 引出如何用 C 语言写出程序解决该数 学问题 ●即学即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精品文档
教学设计 1:顺序程序设计举例
所属学科
专业
课程
授课对象
学时
工科
非计算机专业
C 语言程序设 计
本科一年级
● 教学目标:了解顺序结构程序的构成;理解常量与变量的概念
1 课时
● 教学重点:C 语言数据类型,常量与变量、变量的定义
● 教学难点:常量与变量的理解
● 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为辅
输入存款本金 p 和利率 r 根据公式计算本息和 sum 输出本息和 变量:程序运行期间,值可以改变的量。 常量:程序运行期间,值不变的量。 三、变量定义 用酒店和内存类比,引出变量名、变量值和变量地址的概念。
动画演示
重点: 常量的数据 类型
精品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重点:精品文档1、变量定义的作用
指定变量名和变量的数据类型。 例 1:根据输入的圆半径计算圆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