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 基础理论动力学 热力学研究方法
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和热力学特性研究
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和热力学特性研究燃料电池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技术的能源转换系统,可以将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成电能和热能。
它不仅可以提供清洁的、高效的能源,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和氧气在电极上发生反应,产生电子和离子。
这些电子在外部电路中流动,产生电流;而离子则通过电解质膜传递到另一端,与另一端的氧气反应,生成水和热能。
本文将探讨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和热力学特性研究。
燃料电池的电化学特性研究燃料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主要包括电极反应动力学和离子传输动力学。
电极反应动力学是指燃料电池中电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理。
在燃料电池中,贵金属催化剂通常用于促进电极上的反应,如在氢氧燃料电池中,铂是一种常用的催化剂。
铂能够加速氢分子在电极上的氧化反应,同时加速氧分子在电极上的还原反应,从而促进燃料电池的反应速率。
离子传输动力学是指离子在电解质膜和电极之间的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
电解质膜是燃料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将电子和离子分离,从而保证燃料电池的正常工作。
在燃料电池中,高效的电解质膜能够提高离子传输速率,从而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性能。
近年来,很多学者致力于电解质膜的研究,尝试发现更好的电解质材料以提高燃料电池的性能和降低成本。
燃料电池的热力学特性研究燃料电池的热力学特性主要包括燃料和氧化剂的热值及其燃烧产物的热值、燃料电池系统的热收支平衡等。
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和氧化剂通常是氢气和氧气,它们的热值与其燃烧产物的热值有关。
需要注意的是,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的热能需要平衡燃料电池系统的热收支平衡,否则会影响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寿命。
由于燃料电池技术尚未成熟,其中很多科学问题仍需要深入研究。
例如,如何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寿命,以及如何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等。
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利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如非贵金属催化剂、低成本的电解质材料和复合材料等。
这些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性能,从而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燃料电池热力学(一)
获得;
系统与环境之间能量可以通过传热和做功两种方式进行传递,所以有:
dU系统 = d − = d −
也就是封闭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对外做的功
根据对做
正功和做
负功方向
的选择不
同,有的
取负号,
有的取正
统计热力学表达式
S = k ln Ω
其中k是玻尔兹曼常数,k=1.380649 × 10^-23 J/K;
Ω是系统的微观状态数。系统越混乱,微观状态数越多;系统越有序,微观
状态数越少;
对于一个恒温恒压的系统,熵定义为可逆过程下系统传递热量与温度的比值
=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S)
从功和热的角度理解内燃机与燃料电池的区别:内燃机消耗燃料产生热
量,再把热量转化为功,中间有一部分能量不可避免被浪费,这称为
“热瓶颈”;燃料电池无需热量转化过程,因此不存在热瓶颈问题
热力学第二定律
熵(S)
物质的一种属性,由系统可能存在的微观状态数决定;
可以用于评价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
变化;
开尔文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变化;
熵增原理:不可逆热力过程中熵的增量总是大于零;
自然界中,系统及其环境的总熵在任何过程中不会减小
全部 ≥ 0
热力学势
内能U
= −
表示系统内部所包含的能量,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系统所需要的全部能量;
焓H
= +
= U + p
可以理解为建立一个系统所需要的全部能量+为系统创造相应空间所需要的
燃料电池_+基础理论动力学_+_热力学+研究方法共167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燃料电池_+基础理论动力学_+_热力学+ 研究方法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燃料电池热力学(二)
能斯特方程
化学势
化学势度量了系统中吉布斯自由能如何随系统化学性质变化而变化,可以理
解为系统中吉布斯自由能随系统浓度的变化,即系统中物质i物质的量有一个
无穷小的增量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化学势的定义为:
i
= ( ) ,,≠
∆ℎ0 是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可以通过查找技术手册获得,它与
温度相关
()
∆ℎ = ∆ℎ0 () + න
0
吉布斯自由能与电能
燃料做功潜能:吉布斯自由能(G)
根据 = H − TS = U − TS + p有:
= − T − TS + pd +
1
对于反应2 + 2 = 2 (),能斯特方程可以写为:
2
2
0
E= −
1ൗ
2
2 2
2
2 =1,假设阳极侧氢气压力为3 atm,空气侧压力为5 atm,则2 = 3,
2 = 5 × 0.21 ,代入上式可得:E=1.244 V
如果在一个大气压下工作,则有2 = 1,2 = 1 × 0.21,代入可得:
燃料电池可逆电压(E)
系统做电功的能力用电势/电压来衡量,一个系统通过在电势差(E)下移动
的电荷量(Q)来实现电功:
= = n
所以有
n:带电粒子的摩尔数
F:法拉第常数,
96485 C/mol ,是将摩
尔数转化为电荷数的必
须常数
n = −∆
∆
=−
根据此式计算得到的是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平衡电压(可逆电压)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及电化学应用基础
2012 7 C h e m i ca l I ndu stry T i m es J u l. 7. 2012do i:10. 3969 /j.i ss n. 1002 -154X. 2012. 07. 015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及电化学应用基础蒋先锋( 中国矿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100083)摘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典型的电化学装置,可以把燃料气和空气( 或氧气) 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电池的整个反应过程可以根据还原剂和氧化剂反应自由焓来进行热力学计算。
对于最简单的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来说,可以根据可逆反应平衡方程式计算电池的可逆功,而且SOFC 系统和外部环境的热交换也是可逆的。
SO F C作为一种伴生热能的发电装置,对热力学的理解必不可少。
所以本文将首先介绍一下SOFC 的热力学基础,而作为一种电化学发电装置,需要系统了解SO FC 的电化学基础,其中重点介绍SO FC 的电化学分析曲线———i-V 曲线。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热力学电化学开路电压i -V 曲线T h e r m o d yna m i c and E l ect r o c h e m i s t r y Foundation of Solid Ox i d e Fuel C e llX i a n fe n g J i a n g( C h e m i ca l and En v i ro nm e n t En g i n eer i n g Sc h oo l,C h i n a Un i vers i ty of Mining and Tec hn o l ogy,Be iji n g,100083) Ab st r a ct So li d ox i d e f u e l ce ll ( SOFC) i s a ty p i ca l e l ectroc h e m i ca l d ev i ce,w h i c h can d i rect l y and eff i c i e n t l y convert c h e m i ca l energy in f u e l and a i r ( or oxygen) to e l ectr i c i ty. The overa ll react i o n process of SOFC can be ex- p l a i n e d by t h er m o d y n a m i c ca l c u l at i o n based on the react i o n free e n t h a l p y of redu cto r and ox i d a n t. For the s i mp l est re- act i o n of hydrogen and oxyge n,th e revers i b l e work of ce ll can be ca l c u l ate d based on the revers i b l e react i o n b a l a n ce e qu at i o n,a nd heat exchange between SOFC syste m and exter n a l e n v i ro nm e n t i s a l so revers i b l e.I t i s necessary to un- derstan d the t h er m o d y n a m i c of SOFC as an e l ectr i c i ty d ev i ce w i t h t h er m a l ge n erat i o n.T h er m o d y n a m i c fo und at i o n of SOFC was presen ted f i rst l y,a nd e l ectroc h e m i stry fo und at i o n and a n a l ys i s c u rve—i-V curve were syste m at i ca ll y i n tro- du ce d.K e ywo r d s So li d ox i d e f u e l ce ll t h er m o d y n a m i c e l ectroc h e m i stry open c i rc u i t vo l tage i -V curve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FC) 作为一种电化学发电装置,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材料化学、电化学、热力学等诸多化学学科的综合整体[1,2]。
燃料电池热力学
燃料电池热力学引言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高效、环保、静音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能源存储等领域。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涉及热力学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本文将深入探讨燃料电池热力学的基本概念、方程式和应用。
燃料电池基本概念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和氧化剂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燃料电池通常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
其中,阴极是氧化剂的电极,阳极是燃料的电极,电解质用于阻止阴极和阳极之间的直接接触。
燃料电池热力学方程燃料电池的工作过程涉及到化学反应,因此热力学方程对于理解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几个与燃料电池热力学相关的方程:1.燃料电池的电动势(E)可以通过以下方程计算: E = E0 - (RT/nF) *ln(Q) 其中,E0是标准电动势,R是理想气体常数,T是温度,n是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Q是反应的电子转移数比。
2.燃料电池的功率密度(P)可以通过以下方程计算: P = E * I 其中,E是电动势,I是电流。
3.燃料电池的效率(η)可以通过以下方程计算:η = (P / (nF * Q *V_fuel)) * 100% 其中,P是功率密度,n是电子转移数,F是法拉第常数,Q是反应的电子转移数比,V_fuel是燃料的体积。
燃料电池热力学应用燃料电池热力学的应用广泛,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交通运输:燃料电池在汽车、公交车和火车等交通工具中的应用可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能源存储:燃料电池可以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进行储存,用于太阳能和风能等不稳定能源的储备。
3.科研实验:燃料电池可以作为实验室中的电源,为各种实验提供稳定的电能。
4.航空航天:燃料电池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可以减轻飞机和航天器的重量,提高续航能力。
总结燃料电池热力学是理解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的基础,通过热力学方程可以计算燃料电池的电动势、功率密度和效率等参数。
燃料电池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
较大的工作电流导致较大电功率和效率的衰减,而且随着高度的增加,系统的最佳工作电流逐渐减小。在电流密度为1000mA/cm~2的情况下,当高度上升到5km时,系统输出电功率衰减了14.9%。
燃料电池系统热力学性能分析及多目标优化研究
燃料电池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量转换装置,在能源匮乏,环境污染严重的当今社会受到人类的青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动力系统由于具有续航时间长、体积小及机动性好等特点被视为未来优选的动力设备。
但由于PEMFC自身成本高,功率密度低,使其大规模应用受到了很大钳制。为深入探究不同操作参数及环境对PEMFC输出性能的影响,分析燃料电池的最优操作参数分布规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建立了氢-空、氢-氧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并对比了不同工况对燃料电池系统输出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提高阳极进气压力、进气相对湿度会提升燃料电池的整体输出性能。增大电流密度,可使系统的输出电功率升高,且当电流密度为900mA/cm~2左右时,系统输出电功率达到最大值。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为保证系统的输出特性,燃料电池电流密度的选取不宜太小,但也不宜超过950mA/cm~2。相同工作条件下,氢-氧燃料电池相比氢-空燃料电池在系统输出电功率及系统输出电效率上有明显提高。
而在相同海拔的情况下,PEMFC系统保持相对合适的电流密度及较高的氢气进气压力能有效提升整个动力系统的输出性能。3、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多目标优化,得出燃料电池最优操作参数集,为燃料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根据目标函数所占权重的不同,优化结果如下:电流密度均匀分布在100-1000mA/cm~2之间,工作温度接近348K,氢气进气压力为2.8atm-3atm之间,空气进气压力在1.2atm-1.6atm之间,相对进气湿度多数分布在100%。本文通过对燃料电池系统的仿真优化分析,为燃料电池的工业应用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燃料电池反应机理和动力学研究
电极反应动力学模型:描述电极反 应动力学的数学模型
电极反应动力学的实验研究方法
燃料电池放电测试:通过测量燃料电池在不同条件下的放电性能,研究电极反应动力学。
电化学阻抗谱分析:通过测量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分析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
循环伏安法:通过在电极上施加一系列电压扫描,研究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机理。
汽车行业:除了电动汽车外,燃料电池还可以应用于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减少尾气 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
航空航天:燃料电池在航空航天领域也有应用,如卫星、火箭推进器等。
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
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成本逐渐降低,性能不断提升。 燃料电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包括汽车、无人机、便携式电源等。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推动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
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是 燃料电池工作的核心过 程,涉及到氧化还原反 应的进行和电子的转移。
电极反应分为阳极反应 和阴极反应,阳极反应 是燃料氧化过程,阴极 反应是氧化剂还原过程。
电极反应的速率受电极 材料、电解质性质、反 应物浓度和温度等因素 影响。
电极反应的效率直接影响 燃料电池的性能和效率, 因此研究电极反应机理对 于提高燃料电池性能具有 重要意义。
计时电流法:通过测量电极在不同时间点的电流响应,研究电极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机 理。
电极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进展
近期研究:重点在于电极反 应动力学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研究难点:电极反应动力学 过程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反应机 理和反应速度常数
未来展望:提高电极反应动力 学的理解和控制,优化燃料电
燃料电池的效率影响因素
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和反应路径对燃料电池效率的影响 电极材料:电极材料的性质和结构对燃料电池效率的影响 燃料和氧化剂:燃料和氧化剂的浓度和纯度对燃料电池效率的影响 温度和压力:温度和压力对燃料电池效率的影响
第3章 FC原理2——燃料电池课件
各种电池反应的能斯特方程表达式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各种电池反应的理想电势
温度,oC 电池类型 理想电压, V 1.18 25 80 PEFC 1.17 205 PAFC 1.14 650 MCFC 1.03 1100 SOFC 0.91
右图表示出温度 对高温电池理想 电势的影响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低温氢氧燃料电池的极化曲线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极化是电极由静止状态( i=0 )转入工作状 态(i >0)所产生的电池电压、电极电位的 变化。 由于电压与电流的乘积等于功率,再乘以 电池运行的时间即为输出电能,所以极化 表示电池由静止状态转入工作状态能量损 失的大小。因此,要减少极化来降低能量 损失。 极化可以分为3种:活化极化、浓差极化和 欧姆极化。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二. 电极过程动力学
一)法拉第定律与电化学过程速度
当FC工作时 , 输出电能而对外做功, FC的燃料和氧化剂的消耗 量与输出电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服从法拉第定律。 法拉第第一定律:燃料和氧化剂在FC内的消耗量m与电池输出 的电量Q成正比,即:
m ke Q ke I t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燃料电池对外做电功,燃烧和爆炸对外则不做非体积功。
显然燃料电池对外做的功大于 简单的燃烧,而他对外的发 热要小于燃烧。
燃料电池直接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而不需要像燃烧先转
换为热能。电能到其他形式的能的利用效率可以高达100%, 而热能的利用由于热机的局限,效率较低。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中南大学机电学院车辆工程系
燃料电池技术 第二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1)
15
真实燃料电池的效率要低于上述的极限效率, 主要是由于电压损失和燃料的利用率导致。 要使电压损失为0,电化学反应在完全可逆 的情况发生,需输出电流无穷小。实际是不可 能的。 电压效率=开路电压V/理论电动势E 燃料 利 用 率 : 实 际使 用过程中,燃料 不 能 完全 转 化 为 电能,部 分 燃料 直 接 随废气 被 排除 燃料电池 系统,导致燃料利用率小于100%。
极化是电极由 静止状 态 ( i=0 )转 入 工作 状 态 ( i >0) 所产生的电池电压、电极电 位 的变化。 由于电压与电 流的 乘 积等于功 率,再乘 以 电池运 行的 时间 即为 输出 电能,所 以极化表 示 电池由静止状 态转 入工作状 态能量损失的 大小。因此,要减少极化来降低能量损失。 极化可 以分为 3 种 : 活 化极化、 浓 差 极化、 欧姆极化和燃料渗透及内部电流损失。
∆G = ∆U + ∆(PV) −T∆S = ∆H −T∆S
对氢氧燃料电池,外部工作包括沿外部电路移动电子。 Gibbs能量的 变化量等于体系在可逆 化量等于体系在 可逆条件 下能够对 外做的非体 积功, 积功 ,也即是最大非体积功, 是最大非体积功,对燃料电池来说,这种非体积功 就是电功。 是电功。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30
因此 , 降 低 电极的 Tafel斜 率 是 降 低 活化过电 位 的 重 要 途径。 目前 , 降 低 电极 材 料的 Tafel斜 率 是电极 催 化所 面临 的重要课题。
燃料电池技术 第2章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
31
2. 浓差极化 迁移和纯化学转变均能导致电极反应区参 加电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产物浓度发生变化, 结果是电极电位改变,即产生浓差极化。 对流 迁移 分子扩散 电 迁移
热力学分析方法对燃料电池效率的优化研究
热力学分析方法对燃料电池效率的优化研究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具有高效、低排放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领域。
然而,燃料电池的效率问题一直是制约其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热力学分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优化研究。
热力学分析方法是一种基于热力学原理的分析手段,通过对燃料电池系统中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能量损失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
首先,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能量损失分析。
燃料电池系统中的能量损失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本身的极化损失、燃料供应和氧化剂供应系统的压降损失、燃料和氧化剂的扩散损失等。
通过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对这些能量损失进行定量分析,找出主要的能量损失来源,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其次,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热管理优化。
燃料电池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热管理,会导致燃料电池的效率下降甚至失效。
通过热力学分析方法,可以对燃料电池系统中的热量转移和散热过程进行研究,找出热量传递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如增加散热面积、改善热传导材料等,以提高燃料电池的热管理效果。
此外,热力学分析方法还可以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熵产分析。
熵产是热力学中描述系统不可逆性的重要参数,它反映了能量转化和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情况。
通过熵产分析,可以定量评估燃料电池系统的不可逆损失,并找出主要的不可逆损失来源。
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改进材料、优化系统结构等,以减小熵产损失,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
在热力学分析方法的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其他技术手段进行燃料电池系统的优化研究。
例如,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可以对燃料电池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热、电、质传输过程的详细信息,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同时,结合实验测试,可以验证热力学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对优化策略进行验证。
总之,热力学分析方法在燃料电池效率优化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燃料电池 +基础理论动力学 + 热力学+研究方法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以直接 甲醇为燃料具有较高的能量效率和稳定 性但需要高温操作。
燃料电池系统组成
氧化剂供应系统:提供氧化 剂给燃料电池堆
燃料供应系统:提供燃料给 燃料电池堆
燃料电池堆:产生电能的核 心部件
实验设计:确定 实验目的、实验 对象、实验条件 等
实验操作:按照 实验设计进行实 验操作记录实验 数据
数据分析:对实 验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得出实验 结果
实验报告:撰写实 验报告包括实验目 的、实验方法、实 验结果、讨论和结 论等
数值模拟研究方法
数值模拟:通 过计算机模拟 燃料电池的运
行过程
模型建立:建 立燃料电池的 数学模型包括 电化学模型、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 力学、热力学及研究方 法
,
汇报人:
目录 /目录
01
点击此处添加 目录标题
04
燃料电池热力 学
02
燃料电池基础 理论
05
燃料电池研究 方法
03
燃料电池动力 学
06
燃料电池应用 与发展趋势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燃料(如氢气)和氧化剂(如氧气)在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排放、高效率等优点 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包括汽车、发电、便携式电子设备等
料电池的性能和反应过程
06
燃料电池应用与发展趋 势
燃料电池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燃料电池汽车:使用氢燃料电池作为动力源具有零排放、高效能等优点 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在多个城市投入运营具有环保、节能等优势 燃料电池船舶:正在研发中有望成为未来船舶动力的新选择 燃料电池飞机:正在研发中有望成为未来航空动力的新选择
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研究
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研究燃料电池是一种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转换技术。
燃料电池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产生有害物质,具有高效率、低污染的特点。
其中,反应能量是燃料电池工作的核心,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和稳定性。
1. 燃料电池基本原理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或其他可燃气体与氧气直接反应生成电能的设备。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氢气和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电解质导电的条件下,通过离子在电解质中的传递,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燃料电池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材料可以分为不同种类,如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等。
2. 现状目前,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研究已经成为燃料电池领域的重点之一。
研究者们通过理论模拟、实验研究等手段,并结合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等学科的知识,深入探讨了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来源、转化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问题。
2.1 反应能量的来源燃料电池中的反应能量主要来源于燃料和氧气之间的化学反应。
燃料电池中常用的燃料包括氢气、甲醇、乙醇等,而氧气则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
燃料和氧气在电解质导电的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能量,并通过电子传递和离子传递将能量转化为电能。
2.2 反应能量的转化机制在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转化主要通过电化学过程实现。
燃料在阳极被氧化,释放出电子和离子,电子通过外部电路流向阴极,产生电流,离子则通过电解质传递到阴极参与氧还原反应。
在阴极,氧气与离子和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从而释放出能量。
整个过程中,反应能量转化的效率和速率对燃料电池性能有重要影响。
2.3 反应能量的影响因素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大小和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电解质的性能等都会对反应能量的产生和转化产生影响。
催化剂是燃料电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反应能量的大小和速率。
3. 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调控策略针对燃料电池中反应能量的研究,研究者们提出了一系列调控策略,以提高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和稳定性。
燃料电池 +基础理论动力学 + 热力学+研究方法
燃料电池基础理论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方法燃料电池的基础理论燃料电池的定义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碳氢化合物等燃料与氧气相结合产生化学反应并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在阳极(负极)放置燃料,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氧化成正离子,同时在阴极(正极)放置氧气并还原成负离子,两个不同极性的离子在电解质中作用,形成电动势,经由外部电路输出电能,同时从阳极到阴极循环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水和热。
燃料电池的种类燃料电池的种类包括:氢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磷酸燃料电池、碳酸盐燃料电池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等。
燃料电池的优缺点燃料电池相比传统的能量转换方式,具有以下特点:•高效率:燃料电池的效率高达80%以上,远高于传统内燃机的效率。
•环保节能:燃料电池使用的燃料可以是清洁的氢气,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是一种非常环保的能源。
•安全性高:燃料电池生产的能量低,且没有任何爆炸的可能性,有很高的安全性。
然而,燃料电池的成本仍然很高,且用于移动设备时燃料的储存和携带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
燃料电池的动力学理论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燃料电池的电化学动力学研究的是燃料电池中包含的电荷在反应的过程中如何运动。
其中,电池的工作状态可以通过高斯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法则、静电势场等方法进行分析。
燃料电池的热力学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建立在热力学基本定律、熵的概念和能量平衡定律等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燃料电池内部热力学过程,分析燃料电池能量转化过程中的各项参数。
燃料电池的研究方法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用于测定燃料电池中的电荷转移和电化学反应参数。
它包括交流阻抗技术和循环伏安法等。
传递函数方法传递函数方法是燃料电池模型和控制问题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通过线性时不变的方程表达出小扰动的响应情况,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的建模和控制中。
热力学方法热力学方法主要研究燃料电池中的能量转移和转化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燃料电池的热力学状态方程和热力学分析等。
热力学理论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热力学理论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研究燃料电池是将氢气或可再生能源转化为可用能源的一种设备,并且其操作具有高效、低污染等特点。
然而,其研发过程中对于科学家的知识储备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关领域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等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其中,热力学理论在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热力学是一门研究热力过程中各种参量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热力学性质,例如热力学势、热容、热导率等。
对于燃料电池这个设备而言,热力学理论的应用主要聚焦在三个方面:功率输出、效率和可靠性。
在燃料电池内部,热力学理论可以通过了解反应器的热容和热容量,从而推断反应器内的温度变化、和反应器的热量释放。
更为具体的,热力学理论可以通过热力学理想气体模型来推算出电池内压力和体积的变化,从而预测功率输出。
而在实际的燃料电池的设计中,照顾到功率输出的量和质均可保证燃料电池的整体性能的好坏。
其次,热力学理论可以指导改进燃料电池的效率问题。
因为燃料电池能量转换的效率不是百分之百的,也就是说,有一定比例的能量会浪费在电极之间或化学反应之外。
这种低效性会产生浪费,并且对于电池的长期稳定运算也具有严重的影响。
减少低效性,是优化燃料电池的运行方式的第一步。
最后热力学理论还可以指导燃料电池的可靠性。
燃料电池的可靠性也往往是其是否能够稳定运转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力学理论可以通过了解内部反应器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和电子化学过程的催化剂特征,从而评估燃料电池的寿命以及发现燃料电池的问题所在,更好的改进设备的可靠性。
总之,热力学理论在燃料电池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了解燃料电池内部各项表现,从而改进设计思路、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热力学的理论和概念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更加深入的指导,从而实现燃料电池的长期稳定运作。
对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分析
对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分析对燃料电池的热力学分析硕动力092班1092221078 马少栋摘要:燃料电池是不经燃烧过程直接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独特优点。
通过对燃料电池中能量转换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在转换过程中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设计出更实用的燃料电池。
关键词:燃料电池;热力学分析;可逆电池;吉布斯自由能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Fuel CellAbstract:Fuel cell is a equipment that transform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directly without burning.This kind of cell are provided with some special advantage,higher energy conversion efficiency and less contamination discharge.By means of thermodynamic analysis of fuel cell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we can be aware of what need improvement in conversion process,thereby work outing more practical fuel cell.Key wrod:fuel cell;thermodynamic analysis;reversible cell;The Gibbs Free Energy1 热力学分析概述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时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学科。
工程热力学是关于热现象的宏观理论,研究的方法是宏观的,它以归纳无数事实所得到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热力学第三定律作为推理的基础,通过物质的压力、温度、比容等宏观参数和受热、冷却、膨胀、收缩等整体行为,对宏观现象和热力过程进行研究。
第六课燃料电池基础 高等工程热力学课件
i A 0 C O s F u e rk fx R a F ( c E e p e T q E 0 ) [ C ] R Su e r( 1 x f R a ) F c p ( E T e e q [ E 0 ) ] 0
Butler–Volmer 方程
非热力学标准态时,电极反应达到平衡,此时净反应速率 为0,此时的电极电势定义为Eeq
i A 0 C O s F u e rk fx R a F ( c E e p e T q E 0 ) [ C ] R Su e r ( 1 x f R a ) F c p ( E T e e q [ E 0 ) ] 0
第六讲
燃料电池基础
2010-12-25
电化学反应速率常数
Oe R 单电子转移
正反应(还原)
热力学标准态下活化自由能 标准态下可逆电势
kfA fex p G R c ,(0 aT t) ho ed x R ic F p (T E [ E 0)]
逆反应(氧化)
对称系数 实际电极电势 or 传输系数
rG G fH ,2 O G fH ,2 0 .5 G fO ,2
rG T p
rS
Er zF rG2FrG
效率与效率极限
热机-卡诺循环效率
效率 T1-T2 1T2
T1
T1
燃料电池效率
低温热源 高温热源
效e 率 lec etnre p ic rrg a olp y dm e urc o of e flu d ee - rH
Bulk:反应物本体浓度
i i0
CCOSOBurufalkceexp[ RFT(EE0)]CCO RB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热微分方程+单值性条件+求解方法 温度场
2020/10/9
11
内能(U)
广义地说,内能是由系统内部状况决定的 能量。热力学系统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储存 在系统内部的能量是全部微观粒子各种能量的总 和,即微观粒子的动能、势能、化学能、电离能、 核能等等的总和 。
由于在系统经历的热力学过程中,物质的 分子、原子、原子核的结构一般都不发生变化, 即分子的内部能量保持不变。
q — 热流密度 W m2 h — 表面传热系数 W (m2 K)
A — 与流体接触的壁面面积 m2
tw —20固20/体10/壁9 表面温度 C
t — 流体温度 C
5
3 热辐射(Thermal radiation)
(1) 定义:有热运动产生的,以电磁波形式传递能量的现象 (2) 特点:a 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0 K,就会不停地向
0
t n
w
0
2020/10/9
10
(3)第三类边界条件 当物体壁面与流体相接触进行对流换热时,已知
任一时刻边界面周围流体的温度和表面传热系数
tf, h
牛顿冷却定律: qw h(tw t f )
傅里叶定律: qw t nw
qw
t
n w
h(tw t f )
导热微分方程式的求解方法
积分法、杜哈美尔法、格林函数法、拉普拉斯 变换法 、分离变量法、积分变换法、数值计算法
边界条件一般可分为三类:(Boundary conditions) 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边界条件
(1)第一类边界条件
已知任一瞬间导热体边界上温度值: t s tw
s — 边界面; tw = f (x,y,z) — 边界面上的温度 稳态导热: tw = const
非稳态导热: tw = f ()
2020/10/9
2020/10/9
12
内能(U)
系统的内能通常是指全部分子的动能 以及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之和,前者包括 分子平动、转动、振动的动能,后者是所 有可能的分子对之间相互作用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态函数。真实气体的内能是温 度和体积的函数。理想气体的分子间无相 互作用,其内能只是温度的函数。
2020/10/9
13
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也叫能量不灭原理,就 是能量守恒定律。 dU = dQ-dW 对于机械功:dW =pdV 所以:
dU = dQ- pdV
2020/10/9
14
熵(entropy)
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 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科学技术上用来描 述、表征体系混乱度的函数。
燃料电池热力学
2020/10/9
1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
热量传递的三种基本方式:导热(热传导)、对流(热对流) 和热辐射。
1 导热(热传导)(Conduction)
(1)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
间直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
子热运动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2)物质的属性: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
(1)定义:流体中(气体或液体)温度不同的各部分之 间,由于发生相对的宏观运动而把热量由一处 传递到另一处的现象。
(2) 对流换热:当流体流过一个物体表面时的热量传递 过程,他与单纯的对流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a 导热与热对流同时存在的复杂热传递过程 b 必须有直接接触(流体与壁面)和宏观运动;也
必须有温差 c 壁面处会形成速度梯度很大的边界层 (3)对流换热的分类
热力学中工质的热力状态参数之一。在可 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等于系统从热 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 可用于度量热量转变为功的程度。
Q U W W 0, Q U
d 时间内微元体中:
[导入与导出净热量] + [内热源发热量] = [热力学能的增加]
1、导入与导出微元体的净热量
d 时间内、沿 x 轴方向、经 x 表面导入的热量:
dQx qx dydz d
[J]
2020/10/9
8
4、边界条件
说明导热体边界上过程进行的特点 反映过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条件
周围空间发出热辐射;b 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伴随能量形
式的转变;d 具有强烈的方向性;e 辐射能与温度和波长均
有关;f 发射辐射取决于温度的4次方。 (3) 生活中的例子:
a 当你靠近火的时候,会感到面向火的一面比背面热;
b 冬天的夜晚,呆在有窗帘的屋子内会感到比没有窗帘时
要舒服;
c 太阳能传递到地面
热基本定律,是一个一维稳态
t
dx
dt 0
Q
x
导热。其中:
图1-2 一维稳态平板内导热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W];q:热流密度,单
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A:垂直于导热方向的
截面积[m2];:导热系数(热导率)[W/( m K)]。
2020/10/9
3
2 对流(热对流)(Convection)
(3)导热的特点:a 必须有温差;b 物体直接接触;c
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而传递
热量;d 在引力场下单纯的导热只发生在密实固体
中。
2020/10/9
2
(4)导热的基本定律: 1822年,法国数学家Fourier:
Φ A dt W
dx
q Φ dt
A
dx
W m 2
上式称为Fourier定律,号称导
无相变:强迫对流和自然对流
2020/10/9 有相变:沸腾换热和凝结换热
4
(4) 对流换热的基本计算公式——牛顿冷却公式
Φ hA(tw t ) W
q Φ A
h(tw t f ) W m2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 热流量[W],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
coefficient
d 冬天,蔬菜大棚内的空气温度在0℃以上,但地面却可能
结冰。
2020/10/9
6
传热过程和传热系数
1 传热过程的定义:两流体间通过固体壁面进行的换热 2 传热过程包含的传热方式: 导热、对流、热辐射
辐射换热、 对流换热、 热传导
图1-8 墙壁的散热
2020/10/9
7
在导热体中取一微元体
热力学第一定律:
9
(2)第二类边界条件 已知物体边界上热流密度的分布及变化规律:
q s
qw
f (r, )
qw
根据傅里叶定律:
qw
(
t n
)
n
(
t n
)n
qw
第二类边界条件相当于已知任何时刻物体边界 面法向的温度梯度值
稳态导热: qw const 非稳态导热: qw f ( )
特例:绝热边界面:
qw
t n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