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物的个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出人物的个性”写作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学习用事件表现人物个性,学会通过小事来写人物

教学重点:要善于围绕中心事件来写人物,不让人物游离于事件之外

教学难点:用细节表现人物个性,精心选择细节,为表现人物性格服务

课时分配:2课时

一、导入

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真实可信的人物。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物。

有个性的人物才可能是有感染力的人物。因为记叙文的功用就是感染人。有个性的人物才是栩栩如生的,才富有感染力。

所以,写人物最根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写出人物最突出、最鲜明的思想特征、个性特征,使人物活生生地“立”起来。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首先,作者必须对所写的人物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脚。写自己最熟悉的人物应该是选择写作对象的一个原则。其次,要学会选材和剪裁。在掌握丰富材料的基础上,能根据表达中心的需要,从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第三,要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譬如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侧面烘托等手段,从不同方面去刻画人物性格;再如通过事件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描写人物,让人物的性格特征在矛盾冲突中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二.方法指导

1.形神兼备法。

形,是人物的事件,包括人物的行动;神,指人物的性格精神气质。写人物最容易犯的毛病是“见形不见神”,人物性格淹没在故事(事件)中。因此,写人物,一定要写出人物的风采。要精选最能凸现人物精神气质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着意用墨,写出人

物的个性和思想性格。思想性格与个性有联系,但不完全相同。还要注意写出人物的个性。客观描述之外,再辅以作者的主观感受,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来强化人物的精神风貌。

朱总理的风采(片段)

傍晚,夕阳把余辉柔和地洒在窗台上,晚风透过窗户轻拂着我们的面颊。静静地,我们守候在电视机旁,感受着一代伟人——朱镕基总理的风采。看!身着深蓝色西装的朱总理,迈着坚定稳重的步伐走上了鲜花簇拥的主席台,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随着铿锵的语调和爽朗的笑声,我们的心时而紧张,时而舒缓。

……朱总理慷慨激昂地说:“每逢唱这些救亡歌曲的时候.我的眼泪就要流出来……”我从电视上看到了他眼里的泪光。那是感情的自然流露,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朱总理。总理那对国家对人民的赤子之情,令我感动至深。

以上文字出自记叙朱镕基总理记者招待会盛况的学生习作。习作者紧紧抓住最能表现朱总理精神风貌的几个动作和细节,如“坚定稳重的步伐”、“频频挥手致意”、“眼里的泪光”等,描写具体而生动。同时。作者还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对总理崇敬、景仰的感受。如开头的环境烘托,是写时间,也是写心情,后面更有直接写自己心情的语句。这些写自己感受的句子,对于表现人物风采,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以小见大法。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说过,“艺术家在细节上必须竭尽全部力量”,“只有当艺术家找到了构成艺术作品的无限小的因素时,他才可能感染别人,而且感染的程度也要看在何等程度上找到这些因素而定”。托翁的话明白无误地道出了艺术创作的秘密。“以小见大法”的精髓,不仅在“以小”——选择典型的细节,更在于要能“见大”——通过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作者的心中要有“大”,才能选到典型的“小”。

北大同学殷晋培(片段)

他(殷晋培)穿着很平常,一身布衣,只是比较整洁、比较新一点而已。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已属不易了。特别是中文系学生,都穿得很破旧,不修边幅。像殷晋培那样稍稍讲究仪表修饰,就有点扎眼了。他平时扬着头,一副不大爱搭理人的派头,大概也是容易引起非议的原因之一。……有一次.水池堵塞了,脏水积满了大半个池子,人们只管自己盥洗,任凭水池越涨越满,都不理会这件事。只有殷晋培用自己雪白的牙刷泡在脏水中捅下水道的管眼。……

到了学魏晋隋唐文学这一段时,殷晋培显得特别活跃。他喜欢诗歌,听林庚先生讲建安风骨,讲“风”字时,他几乎如痴如醉了。他在寝室里说着说着就模仿起林先生讲课时的神情,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样子,大家都乐了。殷晋培也欣赏李白,爱借用“布衣”自况,诸如“生不用封万户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叫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些豪放、清高、张扬自我个性的浪漫诗句,是那时殷晋培常喜欢背诵吟唱的。

这是上世纪50年代一位才华横溢、锋芒毕露,甚至有点狂傲不驯还有点风流倜傥的文科大学生形象。作者看似平铺直叙,不动声色,其实是在用一些细节来刻画人物。譬如“平时扬着头”的动作,“用牙刷捅下水道”的小事,“模仿林先生的神情”,背诵吟唱李白诗句等,都始终围绕人物的个性展开。着墨不多,人物性格却很鲜明。大约因为作者和所写人物是同学,很熟悉,又因为作者是北大中文系这一名门出身,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信手拈来,皆成文章。

3.欲扬先抑法。

顾名思义,先作贬抑,后作褒扬。抑是衬笔,扬是主旨。前后对照,形象鲜明。

我眼中的马寅初(片段)

钱文辉

我入学那年(1955)岁暮的一个晚上,大约是纪念“一二九”,学校在大饭厅召开纪念会,李富春副总理来校讲话。他讲话时马老不在场,直到讲完话被秘书接走后马老才上台。只见马老满脸酒气,双手抱拳拱几拱,用一口绍兴土话说:“高教部请客,兄弟吃了一眼老酒,来迟了。现在我们欢迎……”他已醉酒。后来得知李副总理已走后,就径自趁醉说开去。当时可能国家要紧缩基建,马老把大拇指一翘说:“北大顶顶好……,周总理叫我马老…….北大照造房子……”听着他的醉话,看着他那笑眯眯的圆脸.当时我心想校长是一个老糊涂。哪里像传记上说的191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1919年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8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委员长,抗战时期著文揭露四大家族发国难财、令蒋介石又恨又怕的那个马寅初?

1957年4月底的一天,马老在大厅发表演讲,我开始时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去听,不料,是从听这次演讲之后,我彻底改变了对马老的看法。

这是一段选自《开花或不开花的年代》上的文字。接着,作者写了马老发表关于人口问题的演讲,还顶着压力,整坪演讲稿发表在《人民日报》上;1958年被勒令接受批判时,仍然“高谈阔论”,像在发表学术演讲。台上台下大哗,喊他老实检讨,马老笑着大声说:“我一辈子洗冷水澡,你们泼的冷水我嫌不冷。再冷也不怕……”最后大家赶他下台,他扬长而去。至此,一个坚持真理、捍卫学术尊严、铁骨铮铮、令人生畏的硬汉形象立在了读者目前。作者正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前后对比,形成映衬,烘托了马老“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高大形象。

4、从不同的侧面、角度,层层铺叙

北大学生殷晋培

思考:本文从几个侧面来写人物?

他(殷晋培)穿着很平常,一身布衣,只是比较整洁,比较新一点而已,但在那个贫困的年代,已属不易了。特别是中文系的学生,都穿得很破旧,不修边幅。像殷晋培那样稍稍讲究仪表修饰,就有点扎眼了。

(侧面一:仪表不俗,风流倜傥的北大学生)

他平时扬着头,一副不大爱搭理人的派头,大概也是容易引起非议的原因之一。……有一次,水池堵塞了,脏水积満了大半个池子,人们只管自己盥洗,任凭水池越涨越满,都不理会这件事。只有殷晋培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