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复试真题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5c94c3866fb84ae45c8df8.png)
2004 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 一、简答题(30 分) 1.简述《诗经》的艺术特色。(15 分) 2.唐宋八大家与古文运动。(15 分) 二、名词解释(45 分) 1.建安风骨(7 分) 2.《世说新语》(7 分) 3.唐传奇(7 分) 4.元白诗派(7 分) 5.江西诗派(6 分) 6.“三言“、”二拍“(6 分) 7.公安三袁(5 分)
人民大学复试题目及答案
![人民大学复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ef717e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d.png)
人民大学复试题目及答案
一、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请简述人民大学的历史沿革。
答案:人民大学,全称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于1937年,位于中国北京市。
最初名为陕北公学,后更名为华北联合大学,1949年迁至北京,195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大学。
学校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体,是国
内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2. 人民大学有哪些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
答案:人民大学拥有多个著名的学术研究机构,包括国家发展与战略
研究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等,这些
机构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二、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 论述人民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的特色和优势。
答案:人民大学在培养人才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首先,学校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项目,以提高
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其次,学校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其
中包括多位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
此外,学校还与国内外多所高校
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国际交流和学习机会。
2. 分析人民大学在国内外学术界的影响力。
答案:人民大学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学校在人文社会
科学领域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其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同时,学校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参与国际研究项目等方式,不断提升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力。
此外,人民大学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均有杰出表现,为社会和学术
界做出了重要贡献,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声誉。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精品资料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精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72e5a3f81c758f5f71f67d5.png)
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试题第一部分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20分)
1.存在主义文学
2.城市文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陀思妥也夫斯基小说的复调结构。
2.简述卡夫卡小说世界的特征。
三、论述(2题选做1题,40分)
1.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神话主题评析。
2.以一部文学作品为例论述西方文学中的悲剧精神。
第二部分西方文论
一、概念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人是万物的尺度)”
2.“解释的循环”
3.“影响的焦虑”
4.“延异”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柏拉图的“理念”与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性”有何区别?
2.雨果论说文学发展诸阶段的用意何在?
三、论述题(30分):
如何理解康德所谓“知性和理性的各种立法,通过判断力而联结”?。
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辅导班
![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 辅导班](https://img.taocdn.com/s3/m/f9ff93631eb91a37f1115cc9.png)
10.如何理解文化批评?定义:文化批评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艺术的批评模式,它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的出现是与20世纪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各种文本批评的“向内转”趋势相对应,强调对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向外转”的趋势的表现。
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文化研究等等。
其主要特征有三:(1)注重探讨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
(2)文化批评立足于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批评活动,这种广阔包括采用的理论的多学科性、批评方法的多方面性。
(3)文化批评在整体上虽然具有“向外转”的趋势,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将目光局限在具体文学作品作为理论的例证,相反它吸收了语言学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学批评的许多方法,进一步探讨文学文本在具体社会语境下的深层内涵。
由于文化批评不是一种严密组织的批评派别,它也没有一种专一的批评方法,因此,它主要地不是创造自己的方法,而是寻求自己合适的方法。
这种寻找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在进行文化批评时,就有明显的社会批评的特征。
文化批评对跨学科知识有着很强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它在具体运用中的难度。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思想,纷繁多样的文学和文化也需要多元的批评模式。
只有这样文学才会在现代社会生机勃勃。
11.“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
(2003论述,2006名词解释)“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这两个概念最早出现在马克思《致斐?拉萨尔》,恩格斯也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道“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可见“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代表了两种艺术方法。
前者如歌德所说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即从现实生活出发,抓住现实中活生生的个别具体形象,从而显示出生活的普遍真理。
后者是“为一般而找特殊”,即从观念出发,作家心中现有抽象的观念,然后寻找个别形象来作为观念的例证。
(NEW)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NEW)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6dfe8c77da26925c5b0bc.png)
目 录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及部分答案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基础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填空题(15空,1空1分)1.美文是_____提出的。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_____。
3.金钏、柳湘莲、晴雯出自_____。
4.杜丽娘出自_____。
5.《莺莺传》的作者_____。
6.五四时期影响最大的两个文学社团是_____和创造社。
7.第一个创作十四行诗的是_____。
8._____是现存古英文文学中最伟大之作,也是欧洲最早的方言史诗。
9.果戈理的代表作_____。
10.曹禺的成名作是_____。
11.《一地鸡毛》的作者_____。
12.5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贺敬之和_____。
13.高乃依的代表作_____;德莱赛的代表作_____。
1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出自_____的《饮酒》。
二、名词解释题(共5个,每题7分)1.古文运动2.模仿说3.意境4.浪漫主义5.革命样板戏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2题)1.简述“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的特点。
2.谈谈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的认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2003――2009年考研真题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2003――2009年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a364c9aa00b52acfc7ca7e.png)
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文艺学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含马列文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5 分) 1、 俄国形式主义 2、滋味说 3、典型人物 4、审美价值 5、莎士比亚化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 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的关系 2、 虚拟网络世界中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3、 文学作品形成的构成要素
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40 分) 1、 简述《神曲》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 2、 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3、 黑格尔悲剧理论最根本的特征何在。 4、 斯达尔夫人划分“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文化根据何在?
三、论述题(前 3 题选做 2 题,每题 25 分,第 4 题必须做,占 30 分,共 80 分) 1、 论述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角度。 2、 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3、 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你对荒诞派喜剧的理解。
论述题(4 选 2) 简述文学活动与生活的关系。 试论陆游诗歌的艺术特征。 什么是社会方言?什么是地域方言?说说他们的区别。 《孟子》标点并翻译。
09 年现当代论述题 现代散文和诗歌对古典文学的借鉴与重释。 以《平凡的世界》为例,解释“路遥边缘化”背后的一些问题。
简答题 简述《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简述《武训传》批判的影响。
三、论述题(80 分) 结合我国的文艺实践谈全球化背景下文学的民族性
中国人民大学 2006 年硕士生入学考试试题
招生专业: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考试科目:欧美文学史(含西方文论)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公 30 分) 1、 书信体小说 2、表现主义文学 3、逻各斯 4、雅典娜神殿 5、无意识 6、互文性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https://img.taocdn.com/s3/m/7c364b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5.png)
2020-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复试线、招生人数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联合名校导师及考研状元联合整理2019年9月20日星期日【温馨解析】育明教育从2006年开始办学,校长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夏教授,北京总部负责人是北京大学政管院博士,主打专业课一对一辅导。
到现在已经有十年的时间,在我们育明教育,每年都有成功学员积累的一些经验可供各位考生参考。
育明教育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研成功的基础保障。
我们的辅导包括前期的报考指导,中期的核心参考书的讲解、专题(真题、出题老师论文专著、最新时事)讲解、模拟考(答题技巧框架、创新点的讲解)。
后期还会有教务老师时事根据上课情况,对考生进行查缺补漏,进行答题技巧的辅导。
在我们育明教育,前期咨询师、后期教务与辅导老师三方对您的上课负责,所以每年我们的通过率一直都是有保证的。
班型分专业课一对一和集训营两种。
集训营是包括政治英语的小班课+专业课全程一对一。
小班课全年分四个阶段:寒假,暑假,国庆,最后冲刺(您现在报名可以参加今年和明年两年的),授课老师是人大的教授(也会请海文海天的教授结合讲课)。
专业课一对一是按总课时来规划,保证够用。
上课形式是面授和远程一对一相结合,上课时间和进度主要根据你的进度来安排,第一次上课后会给你做一个导学规划。
数学我们请的是北理工的教授一对一讲(这个是其他机构请不来的),专业课请的是你所报考学校专业的研究生助教和北大博士结合授课(这个也是近几年我们独家尝试的非常合理的方式)。
此外,院校选择也很重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是成功的关键,但是考生信息有限,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在这里,大家可以直接联系我,我免费给大家做规划和咨询。
目录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二、2020-2021年院校考研复习技巧三、2020-2021年考研专业课答题技巧内容一、2019-2020年考研真题、考研参考书笔记(1)列出每日学习计划表可能你们也都有自己做的计划表,但是都比较粗浅,比如早上复习政治下午英语这样的。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入学考试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入学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7d160b90029bd64783e2c1b.png)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入学考试试题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综合考试(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简答题(第1、2题各15分,第3题20分,共50分)1、简述东汉张衡的文学成就。
2、简论关汉卿的戏剧创作。
3、方回《瀛奎律髓》称陈子昂为“唐之诗祖”,为什么?中国现代文学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新青年》于___________年在___________创刊。
2、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_;散文集是___________。
3、“小诗派”的两位代表诗人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巴金后期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5、50-60年代政治抒情诗的代表诗人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双百方针”2、“新写实小说”3、新感觉派小说4、七月诗派三、论述(共20分)1、试论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
中国人民大学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文学研究会于___________在北京成立。
2、《狂人日记》1918年发表于___________杂志。
3、《春风沉醉的晚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_。
4、《画梦录》的作者是___________。
5、《冲出云围的月亮》的作者是___________。
6、《蚀》三步曲是茅盾创作于___________年的作品。
7、祁天佑是老舍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主要人物。
8、王蒙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发表于___________年。
9、《诗八首》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丁西林早期独幕剧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爱美剧:2、《新青年》:3、“九十年代诗歌”:4、《青春之歌》:三、简答(每题5分,共20分)1、简析京派小说的审美取向;2、简述冯至的《十四行集》;3、简评“语丝的文体”4、简析丁玲的小说《在医院中》四、论述(每题25分,共50分。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考研真题(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a87abf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a.png)
2002年一、名词解释1、《白轮船》2、托尔斯泰主义3、间离效果4、新小说5、湖畔派诗人6、唯美主义二、简答题1、简析希腊神话中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
2、如何理解《百年孤独》中“百年”与“孤独”两方面的意义。
3、简述泰纳对“文学发展的三要素”之论说。
4、简谈德国早期浪漫派的理论和创作。
三、论述题1、以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为例,说明希腊悲剧的艺术魅力。
2、举例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说明现代主义文学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3、以高乃伊的《熙德》为例,说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成就与古典主义原则的局限性。
4、各选莎士比亚与席勒的一部作品进行比较,说明你对“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的理解。
2001年一、名词解释1、意象派诗歌2、《第22条军规》3、魔幻现实主义4、《静静的顿河》二、简答题1、简要说明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思想内容。
2、试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表现主义文学的特点。
3、简要举例说明启蒙文学的特点。
4、试析古希腊与中世纪两种美学和文论形态的基本区别。
5、简述车尔尼雪夫斯基对黑格尔美学的批判。
三、论述题1、试论T.S.艾略特《荒原》的象征意义。
2、试论“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3、试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特点。
2000年一、名词解释1、冰山原则2、复调小说3、狂飙突进4、超现实主义5、《恶之花》6、托尔斯泰主义7、“人为自然立法”8、过失说二、简答题1、简述华兹华斯对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的贡献。
2、简要说明你对雨果小说创作中人道主义倾向的看法。
3、简要说明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成败得失。
4、简要举例说明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特点。
5、简要说明荷马史诗的艺术成就。
6、简析中世纪释经学的“四重意义说”及其文论意义。
三、论述题1、试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倾向。
2、试论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在西方小说发展中的地位。
2007年一、名词解释1、唐璜2、《草叶集》3、集体无意识4、文学性5、期待视野二、简答题1、简析《少年维特之烦恼》所体现的“狂飙突进”精神。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65286365ce0508763213f5.png)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考研试题
(含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75分)
一、填充题(每题1分,共10分)
1.长篇小说《上海的早晨》的作者是()。
2.诗歌《天山牧歌》的作者是()。
3.小说《金锁记》的作者是()。
4.诗歌《漳河水》的作者是()。
5.长篇小说《寒夜》的作者是()。
6.唱片小说《生死场》的作者是()。
7.小说《我在霞村的时候》的作者是()。
8.话剧《蔡文姬》的作者是()。
9.杜鹏程的小说代表作是()。
10.余秋雨代表性的散文集是()。
二、简释题(每题5分,共25分)
1.郁达夫
2.《故事新编》
3.朦胧诗
4.个人化写作
5.林译小说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丁玲的早期创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2.谈谈京派作家群的流派特性表现。
中国古代文学试题(75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诸子散文汉乐府建安风骨古文运动婉约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唐传奇代表作家和作品。
2.简述明代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
三、论述题(25分)
简述《长生殿》和《桃花扇》所体验的时代精神和艺术特点。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cc8a60776a20029bc642d1b.png)
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公30分)
1.书信体小说
2.表现主义文学
3.逻各斯
4.雅典娜神殿
5.无意识
6.互文性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神曲》在西方文学史上的伟大意义。
2.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
3.黑格尔悲剧理论最根本的特征何在。
4.斯达尔夫人划分“南方文学”和“北方文学”的文化根据何在?
三、论述题(前3题选做2题,每题25分,第4题必须做,占30分,共80分)1.论述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角度。
2.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你对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的理解。
3.以一部作品为例,说明你对荒诞派喜剧的理解。
4.20世纪的各种形式主义批评是否有着某种共同的关注?。
文学院考研面试题及答案
![文学院考研面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ae8a1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8.png)
文学院考研面试题及答案1. 请简述你对文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解。
答案:文学研究方法论是指在文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系列理论原则和实践方法。
它包括文本分析、历史研究、文化研究、比较文学等多种研究方法。
文学研究方法论强调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读,同时也关注作品背后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
2. 如何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象征”?答案: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是指通过具体事物或形象来暗示或代表某种抽象概念或情感。
象征手法使得作品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增加了文本的丰富性和深度。
例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大海和鲨鱼不仅是故事的背景和角色,也象征着人类与自然的斗争。
3. 请举例说明文学批评中的“新批评”理论。
答案:新批评理论主张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细致的文本分析,强调文本本身的独立性和自足性。
新批评理论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来自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而非作者的意图或读者的主观感受。
例如,T.S. Eliot的《荒原》就是新批评理论的典型研究对象,批评家会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节奏和结构,而不是探讨作者的个人经历。
4. 请谈谈你对现代主义文学的看法。
答案: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反对传统文学的规范和形式,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深度。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现实的异化、对人性的探索和对语言的实验。
例如,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就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非线性叙事和内心独白展示了人物的心理世界。
5. 在文学研究中,如何界定“经典”?答案:在文学研究中,“经典”通常指那些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被广泛认可和流传的作品。
这些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持久的文化影响力。
界定“经典”需要考虑作品的历史地位、文学价值和读者的接受程度。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因其深刻的人性探讨和精湛的戏剧技巧,被广泛认为是文学经典。
6. 请解释“后现代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
答案: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种文化和艺术思潮,它反对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和宏大叙事。
人大考研复试题目及答案
![人大考研复试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90eaa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8.png)
人大考研复试题目及答案1. 请简述你对“人民民主”的理解。
答案:人民民主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人民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体现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被选举权、参与权、表达权等。
2. 请分析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你的解决建议。
答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结构性矛盾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创新能力不足等。
解决建议如下:-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绿色发展;-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
3. 请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认识。
答案:依法治国是指在国家治理中,坚持法律至上,用法律规范国家和社会生活,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治国方式。
它要求国家机关和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司法,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4. 请描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为贵”思想。
答案:“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重要思想,强调和谐相处、和睦共处的重要性。
它认为,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应该追求和谐,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来实现共同发展。
5. 请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及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通过优化供给结构,提高供给质量,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一种改革方式。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它有助于解决产能过剩、资源浪费等问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 请阐述你对“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
答案:“绿色发展”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它强调可持续发展,倡导低碳、环保、循环经济,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7. 请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思想。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复试经验,考研经验,心得分享,考研流程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真题,复试经验,考研经验,心得分享,考研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bccbb41a37f111f1855bdb.png)
【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1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考研指导育明教育,创始于2006年,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授投资创办,并有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加盟,是一个最具权威的全国范围内的考研考博辅导机构。
更多详情可联系育明教育孙老师。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1、专业概况本专业是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由缪朗山、赵澧、茅于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学者在1960年代建立,当时是国内最早培养导师制研究生的单位。
本专业于1963年开始招收“外国文艺理论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为全国高校最早的三个“世界文学”硕士点之一;1996年以后开始招收“西方文艺理论”、“比较诗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专业的博士生;2001年以后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本专业已经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一支学有专攻、精通外语(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腊、拉丁等语种)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队伍。
本专业特别突出文学、文论与宗教、哲学的跨学科研究,并以这一特色和相对优势贯穿各研究方向。
2、研究方向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3、研究内容【育明教育】中国考研考博专业课辅导第一品牌育明教育官方网站:2比较诗学与西方文论:包括专题研究、通史研究、原典译介等三个分支。
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当代西方人文学术的交叉概念、欧陆学术经典、神学诠释学等。
比较文学与欧美文学:包括文学史研究、作家研究、比较研究等三个分支。
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西方现代批评中的经典文学诠释等。
比较文化与艺术批评:包括中西思想与文化精神研究、中西艺术与宗教精神研究、文化对话与文化传统研究等三个分支,近年的研究特色和重点,主要在于中西文化、宗教、艺术的比较研究。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真题(回忆版)-考研真题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bc8a89a852458fb770b56f5.png)
外国文学史(欧美文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尼伯龙根之歌》 2.《大师和玛格丽特》 3.流浪汉小说 4.象征主义 二、简答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简述莎士比亚笔下的女性形象鲍西亚。 2.以华兹华斯的一首诗说明他的名言“所有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三、论述题(任选一题,30 分) 1.论鲁滨逊形象的启蒙意义。 2.评萨特的境遇剧《死无葬身之地》。 3.评里尔克的诗《豹》: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录取人数
![人大文学院考研-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考研录取人数](https://img.taocdn.com/s3/m/ff48240c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66.png)
⼈⼤⽂学院考研-中国⼈民⼤学⽂学院⽐较⽂学与世界⽂学考研录取⼈数8.如何理解⼼理学批评?定义:⼼理学批评是⼀种汲取⼼理科学的研究成果,⽴⾜于⽂学作为精神活动的特殊性,对作者创作过程中的⼼理现象以及读者的欣赏⼼理进⾏分析的⽅法。
在“宇宙”“作家”“作品”“读者”这组⽂学天地中的四要素中,⼼理批评选取的⽴⾜点是“⼈”,主要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还有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
西⽅古代⽂艺理论中有柏拉图的“迷狂说”,亚⾥⼠多德的“净化说”,贺拉斯的“体验说”,中国古代“虚静”“妙悟”“童⼼”都有⼼理批评的特点。
现代⽂学⼼理批评与现代⼼理学的发展,以及现代主义引发向“内转”趋势密不可分。
较有影响的⽐如冯特的内部经验与⽂学,詹姆斯的意识流与⽂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学,荣格的原始意象与⽂学,以及阿恩海姆的格式塔与⽂学等。
成就:⼼理批评将⽂学批评视野引⼊⼈类的深层⼼理,使⼈们注意到作家的⽆意识⼼理,作品⾥所体现或暗⽰的各种⼼理因素以及读者的欲望和快感,开拓了⽂学批评的领域。
局限:过分强调创作的⽆意识,忽视了作家的能动性;过分专注于⽂学活动中性的搜寻和解释,有脱离作品的嫌疑;对⽂学的审美作⽤缺乏认识。
9.如何理解语⾔学批评?定义:在“宇宙”“作家”“作品”“读者”这组⽂学天地中的四要素中,语⾔学批评指向“作品”,是以⽂学的语⾔形式为对象的批评,包含诸多流派。
作为20世纪“语⾔学转向”的产物,它推崇⽂学⽂本的独⽴⾃主性,强调批评的“客观性”。
其有影响的流派有俄国形式主义批评,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等。
(1)将⽂学⽂本视为⼀个有着⾃⾝结构⽽与社会、作家以及读者没有关系的存在,反对将现实或者作家作为解释⽂学作品的起点,强调⽂学批评应以⽂本为中⼼。
(2)注意突出语⾔的本体论地位。
以⽂本为本,尤其以语⾔为本。
⼀⽅⾯提出了语⾔的诗性功能(俄国形式主义),另⼀⽅⾯也致⼒于⽂本的语义阐释,试图像现代语法那样,建构⼀种演绎性的分析模式,以说明⽂学作品的深层结构和普遍规律。
2018考研人大比较文学复试题目回忆
![2018考研人大比较文学复试题目回忆](https://img.taocdn.com/s3/m/5f01820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9.png)
专业课:第一大题:45分
1、比较《简爱》和《呼啸山庄》,题干比较长,是两个作者是姐妹,都描述爱情,细致比较。
(后面的是)
2、卡夫卡小说与受其影响的某一文学流派比较(比如黑色幽默),人物刻画,描绘世界等方面细致比较异同,并尽量分析原因。
第二大题:55分
材料题:
1、文学作品:两段材料:一个是麦尔维尔的《白鲸》,一个是《高老头》题目记不清了。
应该是比较两部作品的描写的人的欲望之类。
题干很长。
2、文论:两段材料:一个是奥登的一段话,大概是说,字面义与隐含义有逻辑冲突吧啦吧啦。
第二段是,写圣经里面的语言也存在相反,但是不怎么怎么。
材料太长记不住。
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说奥登提出的问题,然后说中世纪四重意义说是如何解答这一问题,作者决定论,历史决定论是如何应对20世纪的挑战。
面试专业课:
文学史应该是10道:但是你看不见题目,你选个数字,老师念给你题目。
文论:新批评,后现代,哲学王,为什么看悲剧会产生快感?反英雄。
文学史:我抽的是最喜欢的一部西方文学作品。
其他我也不晓得~
面试英语:都是出好的题,那种小纸条。
抽答。
只说我知道的题。
你最喜欢的城市?上个假期你做了什么?
你最喜欢的季节?你敬佩的人?
老师会根据你回答的英语口语继续问。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如何理解文化批评?
定义:文化批评是一种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待文学艺术的批评模式,它也可以称之为文化研究。
文化批评的出现是与20世纪出现的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等各种文本批评的“向内转”趋势相对应,强调对作品的研究和作品之外的社会文化联系起来的“向外转”的趋势的表现。
其主要代表有德国的法兰克福学派、英国的文化研究等等。
其主要特征有三:
(1)注重探讨文学文本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广泛联系。
(2)文化批评立足于一个广阔的空间进行批评活动,这种广阔包括采用的理论的多学科性、批评方法的多方面性。
(3)文化批评在整体上虽然具有“向外转”的趋势,但它不同于传统的社会历史批评将目光局限在具体文学作品作为理论的例证,相反它吸收了语言学批评、审美批评、心理学批评的许多方法,进一步探讨文学文本在具体社会语境下的深层内涵。
由于文化批评不是一种严密组织的批评派别,它也没有一种专一的批评方法,因此,它主要地不是创造自己的方法,而是寻求自己合适的方法。
这种寻找可以在不同层面上展开,例如法兰克福学派在进行文化批评时,就有明显的社会批评的特征。
文化批评对跨学科知识有着很强的要求,这也决定了它在具体运用中的难度。
但是在今天这样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思想,纷繁多样的文学和文化也需要多元的批评模式。
只有这样文学才会在现代社会生机勃勃。
11.“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
(2003论述,2006名词解释)
“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式”这两个概念最早出现在马克思《致斐?拉萨尔》,恩格斯也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说道“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
可见“莎士比亚化”和“席勒化”代表了两种艺术方法。
前者如歌德所说是“在特殊中显示一般”,即从现实生活出发,抓住现实中活生生的个别具体形象,从而显示出生活的普遍真理。
后者是“为一般而找特殊”,即从观念出发,作家心中现有抽象的观念,然后寻找个别形象来作为观念的例证。
无疑“莎士比亚化”是符合艺术规律,亦符合“美的规律”的艺术方法,“席勒化”则违背了艺术规律和“美的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不赞成“席勒式”的从观念出发的艺术方法,还表现在他们法对文学回避对生活现象的具体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肤浅地表现所谓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