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有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文化苦旅》有感

在初次看到这个题目,我很诧异,觉得这本书应该是讲一个人去旅游世界,找寻各地的文化。其实事实上也和我想的差不了很多的,是讲余秋雨先生去寻访世界各地的文化。作者在寻访一个个远古的“文化”的时候,其实是在寻找人最初的痕迹。文化在发达之后,根子上仍是生命的痕迹。不管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都有无数高贵的生命在支撑。高贵的生命要创造文化,必定会经历坎坷,而作者所谓的“苦旅”并不是指旅行之苦,而是指创造之苦,由创造之苦链接成了人生旅途,这就是文化的宿命。

先说说作者的经历吧,在文革时期,父亲被打倒,后因为自己被诬陷诽谤,父亲气不过,也因此与世长辞。他自己虽然遭受着无数文人的诽谤诬陷,却从来没有反驳过一句,按照他的想法去做事,而在完成对世界文化的考察的时候,虽身在国外,但国内的诽谤却从未停止过。对于作者自己,很为他感到惋惜,明明一介文学巨匠,却屡屡遭受到不公的待遇,遭受着整个社会的诽谤与诬陷,那些所谓的文学家,不过是嫉妒作者的才华罢了。当然,作者的面对这些言语,只是默默的承受并以无言相回应,这点我猜是继承了他母亲的性格吧,他母亲在文革之时就已经看穿了这些时事,她知道,反驳是没有用的,一旦反驳便会陷入他们的逻辑网络之中不能脱身,所以他母亲选择了沉默。作者的态度是明智的。

本书分为了四个部分,一是:如梦起点,二是:中国之旅,三是:世界之旅,四是:人生之旅。从故乡说起,由小到大,慢慢到人生之旅。

先说说《牌坊》和《寺庙》,我虽然没有见过什么是真正的牌坊,但是通过在电视上和百度上,看到了一些关于牌坊的照片。从作者的文章中,我看到了封建社会对女子的束缚,男子一旦去世,女子改嫁则视为不忠,这样的规矩逼得多少年轻女子在大好年华就选择了自尽。而一个女子要想获得贞洁牌坊,怕是得处处小心,孤苦守寡多少年才能获得这么一块虚名。到最后,那些下葬的贞洁女子,则不知去处,一个乡村小学,一个尼姑庙,则暗示着什

么。封建社会的有些规矩对女子的身心造成了巨大伤害,而我们作为当代人,不希望在对女性有什么歧视了(在现在的印度,女性的地位极其低)。

如果我记得没错,《信客》是被选到了小学课本中了,作为连接远走他乡的打拼者与老家妻子儿女的纽带,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为人民服务的职业,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尤其是那个红布画圈的事件,在那个年代,连自己的同乡都不信任,可见他们对信客这个职业是有多么大的偏见。信客,这个已经消失了的职业,但是他们传承下来的,不止是路线和知识,还有那种信客的精神。

在中国之旅中,重点介绍了几个中国的文化景观。站在都江堰上,看到一千多年前的水利工程还在造福着蜀地。它的建造者——李冰,只是一太守而已,他在史料里的记载也不是很多,在当时,他只是想为当地百姓做福利,让蜀地这不在遭受旱涝,但是他的这一功绩却延续了千年,千年以来,为蜀地造福。蜀地成为“天府之国”也有李冰的一份功绩。而在莫高窟,几个文化掠夺者,欺骗了善良又无知的中国道士。从这运出去了几十车无价的文物,而后面的几个更加无耻,用化学试剂将美丽的壁画就这样劫走。亲身再到莫高窟看看,看看那些美丽的壁画,以及一尊尊栩栩如生的佛像,在经历劫难之后的莫高窟已经价值如此之高,难以想象,被他们掠夺走的文物又价值多少呢。但是回头想想看,落后源于无知,当时无知的中国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自以为天朝物产丰富,但是最后被枪炮打开了大门,中国的多少文化被侵占被损毁,可惜可怜。所以,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只有变得更强,才能立于世界之巅。

站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中,难以想象会有一泓清水在这其中,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奇妙,一湾清泉却孤立在这浩瀚的沙漠中。这一湾也就长三四百步,水面之下,漂动着水草,使水色绿的更浓。还有几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水边有树,不少也已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应该有的,这都有了。茫茫沙漠,滔滔流水,唯有大漠中有这一湾,风沙中有如此一静,

荒凉中有如此一景,高坡后有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让人神醉情驰。而老尼的孤守,也许是为了安守这一份宁静,让自己的内心随月牙泉平平静静。“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这句词,将眼光放的很远,而那时的唐人们,他们多半不会声声悲叹,他们的人生道路铺的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阳关的雪,在这个地方更显的凄迷了。在这,在阳关,曾经是冰河马蹄声连绵不绝,这个土城,在千年之前,寄托着诗人的情感,验证过人生旅途的壮美,艺术情怀的宏广。在这,曾经的羌笛声不断,与自然混合却夺人心魄。可惜后来他们都不在欢悦,成了士兵们心头的衰音,那它自然也就消失在了朔风之中。

西域,这个听起来偏僻凄凉的地方,却发生了世界各大文明在这的最大规模的汇集、交流和融合。而西域喀什,是历来的旅行家、探险家等停步的地方,对很多人来说,这是生命的最后一站,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这又是豪迈壮行的新起点。这作为各国文化的交集地,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它的无与伦比的壮美,一系列无法复制的伟大。而在各朝更替的时代,每每一座城被攻下,留下的只有血腥与烈火。现在的“上京龙泉府”,即是当时渤海国的国度。但是当它破落后,只剩下一片废墟,在它的上面,新的统治者将它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随着年代的久远,人们只记得它流放犯人,但不曾记得它特曾经辉煌过。一个国家沦陷,随着而来的就是扫清它的财产,一切可以拿走的一件不留,带不走的也不会让它留在世间。历史就是这么漠然。杭州,曾经作为南宋的首都,风光无限,马可波罗将这夸成了世界最高贵、最美丽的城市,在没有迎来苏东坡之前,它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镇。苏东坡初次来时,西湖已经被水草占据了十分之三,第二次来时已经过一半了,苏东坡为了解救西湖这位美女子,制定了周密的规划,使西湖容光焕发,杭州由此被撑出了极度气韵。

说到苏东坡,就不得不说他身陷“乌台诗案”。当时受到当朝文人的诬陷,说他在诗中流露对政府的不满和不敬。几乎在同一时刻,所有批评苏东坡的言论都不约而同的聚合到了一起,当时的皇上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只能把苏东坡下了大狱。在当时,文字狱已经很普遍

了,因为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迫害了多少有才能有文化的人才。但是没办法,封建社会,皇上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只能将这些一概封杀了。当时的社会,不少人因为嫉妒或是为了权利,不惜把自己的老师也告上朝廷,都是为了一个“权”而已。可见,当时的制度,培养出来的,不过是一帮帮趋炎附势之徒,既可怜又可悲。

在清兵入关之后,大部分汉人仍有这抗拒之心。满族有留辫子的习惯,就强迫所有人都要留辫子,否则杀头,这一规则使得很多汉人屈服了。但是仍不愿去为清朝服务,不愿去当朝做官,清朝皇上也知道,如果想要长久下去,必须取得汉人的支持。而避暑山庄的建立,使得汉人受到皇上的重用,汉人也在心理不像以前那样排斥满族了,这样一来,满清的中央集权制又更加集中了。想想一下,这样其实有他的两面性,如果汉人一直不服,那么早晚会让清朝政府动怒,引来巨大灾难,但是服了之后,没有了反抗,使人民被无休止的压迫,以致到后来帝国的铁蹄入侵,人民的反抗精神以及及其弱了。这也是封建制度的弊端。

至于宁古塔,其实不是塔,不过是一种名称而已,是用来流放犯人的一个地方。由这可以引出清朝对犯人的处理方式,流放算是很轻的一种刑法了。比起那些杀头、抄家的、流放算是比较仁慈的一种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死亡,在这段艰难的旅程中,大部分受不了环境的艰苦,在半路上就撒手人寰,而活下来的人,则面对的是更加艰苦的生存环境、面对的是整个家族的兴盛之责。

其实我对山西的商人的了解也是从这本书中才了解到的,之前听过徽商,了解了一下他们的发展史,在这篇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晋商的兴盛与衰败,讲述了晋商的经商手法以及经商模式,以及他们的精神,与其他商人相比,突出了晋商的超前的思想、他们的经商理念是其他商人不能比的,但是时代不济,没有让他们这群商人继续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但是,从他们身上还是可以学习到不少为人之道和经商之道。

至于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两部分,作者的描写方式和之前类似,从世界各地的文化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